首页 > 文章中心 >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修辞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范文第1篇

请自选话题,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去;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一个_________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指导】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能收到节奏和谐、气势磅礴的修辞效果。

1.排比的类型。(1)成分排比。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单句排比。如:“基石,成就大厦的稳固;绿叶,成就花朵的美丽;雨滴,成就五谷的丰收。”(3)复句排比。如:“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澈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句式特点。构成排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但结构、句式必须一致。

3.修辞手法兼用。排比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兼用。如:“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三个分句,都用了比喻。

【同步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也许不能耀眼如太阳,那就闪亮如星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展现精彩的生命。

2.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4.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修辞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谚语 修辞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English Proverbs

WANG Danq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zhou Lim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In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proverb is also a focus need to know, English proverb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 n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 has a very flexible sentences, by learning English proverbs, many words can be mastered, which also rich in rheto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but also need their in-depth study, master its rhetor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 of English proverb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nglish proverb; rhetorical; analysis

在人群中英语谚语得到了很广泛的流传,这是因为英语谚语有着很灵活的句式,并且往往比较的短小,在英语谚语中,包含了诸多的词汇内容,还藏着很多的修辞方法;通过一个短小的句子,将很深刻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英语谚语是本民族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生活的琐碎和提取的精神。

1 英语谚语的修辞

英语谚语是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结晶,它的语言十分简练,具有诗的特性;对于外语系同学来讲,需要对英语谚语深入研究,因为如今国际一体化趋势在逐步加强,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那么只有对英语谚语的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掌握,才可以更好地与西方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讲,英语谚语的修辞包含了这些内容:

一是明喻,这种修辞方法在英语谚语中可以经常遇到,它指的是对比两种事物或者现象,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的特征,通过明喻,将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给指出来,简单来讲,就是用另一种事物来指代这一种事物,通常会采用like 、as if以及as though等比喻词,在本句式中,同时含有本体和喻体。比如Books like friends,should be few and well chosen,翻译过来是书籍如朋友,要精挑细选,不能只在意数量。

二是暗喻:不通过比喻词来进行比喻,直接用另一事物来描写本事物,相较于明喻来讲,这种比喻有着更加紧切的本喻关系。比如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用英语谚语来讲,就是Time is money。

三是借喻:指的是对于一个不相关的事物,利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在这个句子中,是没有本体出现的,出现的一半是喻体。比如no cross no crown,指的是要想成功,就需要经历很多的磨难。这里的喻体是cross,将困难指代为十字架,将成功指代为花冠,也就是crown。

四是拟人:这种修辞指的是将人的特性赋予到一些非人的东西上,如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的物体等,让其含有感情和思想。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句话,“事实胜于雄辩”,用英语谚语来表示就是Fac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再如,“夜郎自大”的英语谚语是A cock is 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通过将拟人修辞手法应用到英语谚语中,可以将一些新的意思赋予到某些词语中,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让词语表达也更加的生动和形象,更方便人们记忆和掌握。

五是典故修辞:典故修辞手法在英语谚语中也比较经常出现,指的是利用一个历史事件或者非常熟悉的名言来当作谚语。一般来讲,古典文学作品是很多谚语的来源,还有希腊神话以及圣经等作品,都是主要的几个来源。通过这些典故修辞,可以将英语谚语中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还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比如,Helen of Troy,就是源自于荷马史诗。再如,Between Seylla and Charybodis,直接翻译就是西拉和卡津布迪思之间,这两种事物都具有危险性,因此可以将其翻译为一个人刚刚从一种危险中逃出来,又落进了另一种危险中。

六是重复修辞方法:指的是英语谚语中重复一些重点词和重要概念,以达到对某一种思想或者感情进行强调的目的,这样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在英语谚语中,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重复修辞方法,可以实现音韵提高以及加强语气的作用。在重复修辞方法方面,也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句尾重复、首尾重复等。句首重复:Far from eye,far from heart,翻译过来是“眼不见,心不烦”。句尾重复:Make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 ,翻译过来是“要尽力而为,尽力节约和施舍”。首尾重复:Experience without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learning without experience,指的是“有学问没有经验,不如有经验没有学问”。

2 英语谚语的翻译

对于英语系的学生来讲,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深入的理解和翻译谚语,以便对其进行更加灵活的运用。英语谚语的翻译不能够仅仅从字面意思上来进行,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和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将谚语所隐含的深层意思给找出来。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要将原文的含义以及原作者的风格都保留下来。一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一是直译:如果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有着完全相同的形义,或者我国也可以接受英语谚语的形式和意义,那么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将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深层意义给表现出来,并且保证原文独特手法以及独特风味不受影响,这样汉语语言也可以得到丰富。比如,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就可以直接翻译为“天助自助之人”,我国人民可以接受,还不影响原来的写作手法。再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也可以进行直接翻译,翻译为“吠犬不咬人”即可。

二是意译:英语谚语的形成背景与我国文化历史背景是不同的,那么我国很多的读者并不了解大部分英语谚语中的典故,针对这种情况,就不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意译是不错的选择。在意译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也就是内容和喻意,将英语谚语的喻意给更加灵活地表达出来。比如,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也就是“当一个希腊人遇到了另一个希腊人,那么必然有一场好斗出现”;这种翻译明显是不合适的,而采用意译则可以很好地表达,将其翻译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再如,The leopard can not change his spots,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就翻译为“豹子无法将它身上的斑纹进行改变”;采用意译的方法,可以翻译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通过这些例子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直译来讲,意译可以将谚语本身所含的深层意思更好地翻译出来,读者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

三是综合采用直译和意译,对于一些特殊的英语谚语,可以直译那些比较简单的部分,然后利用意译来翻译那些直译不方便采用的部分。比如,All asses wag their ears。可以将其翻译为“驴子爱摆耳朵,傻子爱装聪明”。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英语谚语是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市场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前的联系日趋紧密,对于英语系的学生来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努力学习和研究英语谚语,掌握修辞方法,更好地翻译,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地与西方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英语老师也需要重视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修辞手法范文第3篇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结构感的修辞效果。

依照词语重复出现的位置,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如:“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该句中的两个“前进”,就构成了连续反复。再如:“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赞颂你那永不停歇的追求。”该段两句“放歌吧,长江三峡”中夹入了其他语句,就构成了间隔反复。

基本特点

反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再如: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她一连声地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意义不变,而词语出现了变化,就不能算是连续反复了。

例如:这是真的吗?这是不是真的?她一连声地问。

2.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将其隔开。

例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在看书。他就是这样,充分利用起一切时间学习。

例句中的三个“他在看书”之间夹入了其他内容,并非连续重复。间隔反复不仅可以隔着词语或句子,还可以隔着段落或者整个诗节。

3.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有时可以交错使用。二者连用时,可以表现感情由一般到强烈的变化过程。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间隔反复在文章中通常和排比一起使用。这样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突出,气势更磅礴。

5.反复是一种有意识的表达手段,是为了突出意义,强调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却盲目地采用反复的形式,就不但不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还会形成病句。

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下面列举两个比较复杂的例子:

1.,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分析:两个“你在哪里”间没有夹入词语或句子,为连续反复。两个“想念你”间夹入了其他词语,为间隔反复。

2.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袁鹰《井冈翠竹》)

分析:四个“一天比一天”之间全部夹有其他词语或句子,构成了间隔反复。

实践训练

请标出下面句子中标志着反复修辞手法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3.一颗星星就是一个梦呀,一颗星星就是一颗闪光的珍珠。

修辞手法范文第4篇

7.选出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是( )

A.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那里的农民要筹集几个钱,是多么难啊!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作两半使。

D.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

“吴老师,这道题目,我们已经谈论探究过了,但是看法不一致,有的选A,有的选C。”

“我认为选D”,我看了一遍题目,说出了我的答案。

听到我选D,大家异口同声,毫不留情地立刻“轰炸”我,纷纷问我理由。

我先问他们为什么不选D,他们说,很明显,柏油路晒出油,就是夸张。

咋一听来,觉得理由很充分,道理很浅显,但是只要认真深究,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这句话出自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热”的描写,不出现“热”字,却把“热”写得淋漓尽致。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段文字处处写热,虽然不见“热”字,但是却真真切切地让人们感觉到这种难挨的“热”,从修辞的角度,我们看到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丰富的修辞,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了,仿佛你就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热得汗流浃背,热得让人压抑。

“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铜牌在阳光下也要晒化了,而我们知道铜牌是不会被晒化的,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气温之高,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烈日炎炎的场景。同时通过狗,骡子,小贩的行为侧面描写,烘托出烈日炎炎的气氛。而“柏油路晒化了”这句,要知道是不是运用夸张,还得了解“柏油路”的知识。百度上解释“柏油路”亦称“柏油马路”,路面由沥青铺成的道路。柏油路是俗称,学名叫做沥青混凝土铺面,是一种非常广泛使用的道路路面。“柏油路”采用喷洒铺设的,透水性差,下雨天易滑,天热了又会熔化,粘得满车都是。但为什么还选用沥青?由于粘结性、绝缘性、隔热性及防湿、防渗、防水、防腐、防锈等性能,所以,沥青除了铺路外,还有很广泛的用途。沥青容易老化,路面深色容易吸收热量,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解。由此可知,柏油路在烈日下是可以被晒化的,所以这是一句叙述的语句,不是夸张。

第二天,我还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一位物理老师,他的解释也和百度的一样,认为柏油路是可以被晒花的。另外,通过百度还让我知道了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李商隐 诗歌 语句修辞

李商隐诗歌具有意象朦胧、意蕴深厚等特点。他的诗歌采用了许多修辞学手法,具体来说,有造词、用典、声律和其他技巧的运用,这里主要讨论其词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人们往往认为李商隐诗歌意义难解,这主要是因为除了美学和接受方法等因素外,李商隐诗歌还具有字面上的朦胧模糊跳跃的特点。

应该留意的是,“含蓄”、“朦胧”的情况下,必须有深远的命意才能足以承担幽远的艺术效果,离开了充实的内在,“含蓄”只会变成无病、不知所云和故弄技巧而显露空虚,李商隐诗歌的感人之处正在于他对内在的独特视角和表述方式。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1](《无题四首》之二)诗句,感动了无数人,认为道尽了相思的痛苦折磨。但如果细加分析起来,“相思”与“灰”原是两个不相关的东西,“灰”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具象物质,而“相思”却是无法量度的极端抽象的感情名词。而诗人偏偏用两个表现极细微距离的“一寸”来量度有形的灰和无形的相思,将二者统一起来,也许我们可以将“灰”理解为“心灰意冷”的“灰”,意为渐渐黯淡、渐渐绝望,越是相思,心就越凉,别有一种虽未声声泣下却仍肝肠寸断的意味。

一、含蓄深沉的用典效果

近体诗人为了显示才力,喜欢运用典实,而典实运用精当时则有助于律诗的对仗精巧,结构整伤,加深蕴含。要想做到用典恰切且不着痕迹,对作者的文思和学养要求极高。李商隐的诗歌用典甚多,其用典极为精工,一方面,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神话传说,在诗中一经使用,便注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增加了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用典过多,便使得诗作显得比较晦涩难懂。如这首用典集中的诗:

锦炜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吴越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腆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薰。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

此诗八句,用了八个典故,不可谓不密集,然而在感觉锦绣满眼的情况下并无堆砌繁杂之感。首先这得益于所用意象与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含“富贵”旨义的契合,“锦”、“绣”、“玉”、“金”这些光彩四射的字眼迎合了牡丹的高贵花性。“锦韩初卷” 和“绣被犹堆”来形容正盛开着和含苞待放的牡丹花,接下来用“垂手乱翻”和“招腰争舞”赋予牡丹花拟人化的情态,描绘它们迎风摆动的娇烧姿态。两联可谓营造了光彩富丽的气氛。然而接下来出现在第五、六句中的石崇的蜡烛与荀令的香炉,给人感觉非常突兀,硬把读者从对眼前牡丹的欣赏中拉开,然后作者又带领读者蜿蜒到了第七、八句的情语中,先用“何曾”和“可待”的疑问语气调动起读者的思路,最后以“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二句,将本诗的格调以及读者的思路升华。用典集中的确易造成表面上的“晦涩而费解”,但诗人的驾驭能力还是非常高超的。在发挥空间相对较小的咏物诗中,能做到如此大量用典而又浑然天成,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事典的含义通常因为历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而一般固定下来,成为熟典,而这些熟典到了李商隐手中,用他自己的视角,加入他自己的感彩,赋予了熟典以新的情韵,这就是所谓“重旨”。《文心雕龙・卷八》说“重旨者,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唐皎然在《诗式》中也说:“两重意己上,皆文外之旨。”李商隐诗歌所用之典尽管有些过于冷僻如“星辰海底”,“雨过河源”(《碧城》),大多数都可说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使得其诗作有隐秀的风格,更具蕴藉含蓄之美。

李商隐诗中如“蝶梦”(《锦瑟》)、“逝川”(《和人题真娘墓》)、“团扇”(《和友人戏赠》之二、《河内曲二首・湖中》)、“蓬山”(《无题四首》之一、《无题》、《海上谣》)、“洛阳花”(《漫成三首》之一、《送王十三校书分司》、《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潇湘烟景”《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夜意》)、“梁间燕子”(《无题四首》之四)、“秦娥碧箫”(《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等等,无不是熟典,但到了作者手中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归来辗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无题四首》之四)中的“梁间燕子”,为常用之典,但诗人巧妙利用,生出新意。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中的“蓬山”“青鸟”,将主人公相思之苦和急不可待的心情传神地表达出来。有时,李商隐在诗中使用的典故与情感的结合是十分隐晦而巧妙的,诗人的真实用意是也是十分闪烁的,颇具巧合性和戏剧性,又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锦瑟》)历来有多种结论,有的人根据月隐于海和玉埋于土的遮盖感而得出怀才不遇的认识;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悲啼出血,写出了执着一念却终成空的痛苦;海中蛟人泣泪成珠,则直指伤感: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庄周梦蝶,写出一种回顾人生的如烟似梦的虚幻感;“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是存在于凝神定思的想象中的美景,静谧而虚幻。然而,仔细感知沧海、明月、宝珠、美玉、暖日、生烟等视觉意象的共通性,我们把它们当成一幅画面中的几个元素来欣赏的话,可以整体感知到,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都是一种静穆、安详的气氛,呈现出静暖明亮的画面感,都可以意喻美好时光;珠有泪与玉生烟均为散发光彩,气氛指向显然为晴暖而非凄冷。

在诗中用典,无非是借典故以自喻,因此在理解诗作中的典故时,不仅应了解典故的本意,更应努力感受诗人在选用此典时所可能生发的情感波动和想象。这种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感悟式思维,正是欣赏诗歌尤其是李商隐朦胧诗时所必需的。

二、跳跃出奇的意象组织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跳跃朦胧的特点。因其纠结复杂的微妙心绪难于在诗歌中直白的表述出来,所以诗人常对意象、词语做超乎常规的组合、搭配。李诗中常出现一些看似全无关联性的意象组合,这些意象组合构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视觉画面。如“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虽然此诗中色彩交融、明暗交错,情感深切,给读者美仑美奂的视觉享受,但深究起来反而无从下手。这似乎是叙事绘景,又似乎是记实。“曾是寂寥”与“金烬暗”之间,“断无消息”与“石榴红”之间,“暗”和“红”之间不管是在字面义项上和心理机制上都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与作者当时的寂寥孤寂的情感指向却分别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描写现实情况的“曾是寂寥”和“断无消息”相对应的“金烬暗”与“石榴红”才是诗句的关键,金烬渐淡表达了心绪如灰烬般逐渐暗淡,“暗”和 “红”是本诗的题眼,孤独寂寥中的心境自然是灰暗阴沉,而“红”表示诗人心里仅存的些微的希冀。正因它们出现的突兀性,才更体现了与心灵感应结合的因缘际会,细细读来,“金烬”与“暗”的连接与“石榴”与“红”的连接均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修辞手段跳脱了语言表达逻辑性的约束,表面上看是使语言更加抽象费解了,然而在同“红”的常见义转变到诗中所用义的过程中,为读者开创了新奇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具有凝练朦胧的艺术效果。当然,达成这个艺术效果的前提是能保证诗歌气氛的整体浑成性,仍举《锦瑟》来说,《锦瑟》中的“蝴蝶”、“杜鹃”、“珠泪”、“玉烟”四个典故,按照典故各自的原意,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无关的。但李商隐把这四个看似无关的典故用在一处,却并没有破坏诗歌意境之美,反倒是用这种方法组合典故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朦胧迷离的效果,似乎是表达人们(不只是李商隐)心灵中时常产生的一些无法清楚言说的模糊然又挥之不去的情绪感受最适合的方式,也使诗人于不同时代不同经历境遇下的读者超越诗歌表面的形式,在心灵的更高境界中相通,成为可能。

三、言简鲜明的对比修辞

对比修辞手法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在平实、客观的语言中不动声色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将其渲染得更加鲜明强烈。李商隐诗歌中对比手法应用广泛,多见于于咏史诗、托物咏怀诗及无题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更鲜明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龙池》)辛辣的讽刺了玄宗的荒;又如“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初食笋呈座中》)表达了强势的环境与纯洁而卑微的理想的矛盾,在力量悬殊的对比中反映出难有作为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奈感。诗人还善于用平静的语言,在极度矛盾甚至可笑的对比中,表达内心强烈的愤感。再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诗的前三句写的是被冷落的才士被君王重新热情召见的场面,君王的礼遇使他看上去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然而末句使读者的心一下子坠入谷底,统治者关心的哪里是治国之道和天下苍生啊!国民不足以使他访逐臣,而鬼神之说就可以让他放下那高贵的身段、不顾夜深劳累而迫切追问,这种强烈的对比蕴含着浓重的讽刺意味,更可见作者针贬时弊一针见血的勇气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本领。

四、点睛回转的虚字运用

李商隐善于锤炼字句,无论实词、虚词,他都仔细揣摩,誓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词句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主要是实词,虚词是依附于实词起辅助作用的。但虚词在诗词创作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虚词与实词的不同搭配会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使诗句呈现不同的意味。恰当使用虚词,能够加强语气,突出所想表述的诗意。李商隐在诗中对虚词的传神运用,更是形象传达了诗人情思的发展变化,强烈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并增强了其诗词诵读时的音乐之美。如: “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桂林》)这一联写景的诗句中的“将”字赋予山势以动态感,将雄伟的形态夸大,加重了山雄而城小的对比,而“共”字却巧妙的另辟视角,把宽阔的江面与地面联为一体,天地互映,浑然苍茫,眼前之景与内心胸怀的辽远阔大顿出。又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之一)中的“已”和“更”,在时空和情感的流程中横插一刀,暗喻着心里对时空的无奈己经无以复加,哪里晓得蓬山隐隐无尽头,使本难以继续流走的心绪更遭遇了足以使人绝望的阻碍。另外,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中,二人的姿态如在眼前,这里的“可怜”是前两句感人泪下的和谐场景的碎然中断,不仅是对贾生有才无运生不逢时的悲叹,更是对当政者清冷的讽刺,是对当今国运不再寄予一丝希望的冷嘲,甚至是对自己曾抱有的满腔热情的自嘲,所述事件用到的词语没有感彩,但两个虚字的巧妙运用能使读者感到诗人绝望己极。

而“玉挡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中的“何由”,“堪叹故君成故宇,可能先主是真龙”(《井络》)中的“堪叹”、“可能”,“想象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初起》)中的“更”,“岂关无情物,自是有乡愁”(《寓兴》)中的“岂”和“自”,“乘运应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陛”(《题汉祖庙》)中的“应须”和“安在”等等,这些虚词起到的不仅是语句结构上的作用,更有点睛之力。正因虚字之虚,所以更容易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巧妙的带出作者的隐情,细细读来,情感更真,意蕴更深。

注释:

[1]本文引用李商隐诗均出自[清]彭求定编《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至五百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

[3]《唐诗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郑远汉《修辞学风格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年。

[5]李晗蕾《辞格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5年。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修辞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际修辞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球修辞学会;世界汉语修辞学会

修辞学习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