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县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国现代学术;概念;开端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01-1
中国自晚清那代学者就热衷于梳理学术史,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而上世纪90年代末学术界重提学术史研究,但是大都是从名家或者现代学术经典著作的研究为中心,未从正面研究的专著和文章太少。我们讲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的问题。“中国现代学术”和“文化”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难以给出一个明确概念的概念。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同样的给“学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鉴于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性的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努力给读者一个清晰地认识。
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术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物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治疗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在这里,梁启超把“学”和“术”看做两个过程,“学”可以理解为现代的“科学技术”,而“术”则是把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刘梦溪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中也分析道,梁启超“学与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还有一则引用也比较多的,和梁启超的解释有着异曲同工的一则话:“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术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在这里,严复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释学与术的内在联系。
刘梦溪就说到:“中国现代学术这个概念,主要指学者对学术本身的价值已经有所认定,产生了学术独立的自觉要求,并且在方法上吸收了世界上流行的新观念,中西学术开始交流对话。”后又说:“清中叶的乾嘉学派汉学里已经根藏有现代学术的一些因子,而发端应该是在清末民初这段时期。”现代学术的发端的具体时间,似是不好绝对化。我们不能像对待历史分期那样可以用某一具体事件来区分,例如:被看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刘梦溪认为1898年至1905年前后的这段时间,可以算作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时期。关于中国现代学术发端何时,依笔者浅见,是否可以提前呢?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是这样概括有清三百年学术的:“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道咸以降,涂辙稍变,言经者及经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治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故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王国维认为道咸以降之学开始有别于乾嘉之学,陈平原也说道:“走出或托于先秦西汉之学,以图变革一切的道咸以降之学,追求的正是新范式的建立。”“西学”在晚清的含义非常广泛,差不多等同于“西方文化”,而晚清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1860年以前主要是依靠传教士进行,而在1860年以后中国的官方机构共同进行。可能1860年到19世纪末中学受到西学的影响没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那么的强烈,但是确确实实在中国也开始了广泛的接受西学的过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于1867年,由徐寿提议设立,不但聘请了中国学者,也有不少的英美学者,翻译馆从1871到1909年共收录图书160种。其实中国知识界受西学的影响在前后就已经开始关注外部世界的形势,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来达到抵御西方侵略的目的。比较重要的有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但是这时候引入的西学是比较零散的和浅薄的,还不算的上深入和系统,直到“道咸以降”后,蓬勃开展,才进入比较深入和系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的上限可以定在“道咸以降”,下限可以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晚清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靠西方传教士或者以翻译者为主体的中国学者,而传播的对象也是有深厚旧学背景的中国士人,这样他们不可能抛弃自己所学而完全西化,而只是在固有知识基础上补齐不足,中国的传统学术开始向现代学术过渡。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现代学术经典・总序[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严复.严复集(第四册)[M].王拭,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关键词】赫章县中学 田径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0-01
1 前言
田径教学是在田径运动课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和学生学所进行的双边教育活动过程。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搞好中学田径教学的工作,对提高中学生田径素质及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对田径的关注程度相对于其它一些项目如足球、篮球等来说,逐日下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田径运动。本文通过对赫章县中学田径教学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赫章县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更好地发展赫章县中学的田径教学,旨在为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对赫章县一中、二中、四中、野马川中学、平山中学、职高6所学校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针对研究内容,制定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了解目前赫章县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情况。
问卷发放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教师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有效率100%。学生调查问卷发放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8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拟定问卷,邀请贵阳学院体育系的教授、副教授、对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根据反馈意见整理修改问卷,认可度85%的保留。信度检验:发放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检验法测验问卷信度。在初次问卷调查结束四周后,随机抽查两所学校进行二次问卷调查。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问卷r=0.89。P
3 结果与分析
3.1教师教的方法及教学态度分析
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特征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教学法等,以达到提高成绩或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法;而对于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发现式、兴趣教学法仍用的较少。
从表l统计可以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占主导地位,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方法上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游戏法、引导法、激励法等。
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3.2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笔者系统地教过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对于初、高中的数学教材非常熟悉,所以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深有感触。不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很好,而用同样的方法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则收效甚微。让学生能快速地适应高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难度,高一阶段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开展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脱节”问题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压缩、整合和上调,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上有的地方衔接不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限于了解水平,中考要求也不高。但是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对于二次函数的配方、画图像、求值域、求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可以说要想学好函数,学好二次函数是前提。
第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只要求会简单的常规题型与应用题型。但是高中阶段三个“二次”的相互转化是重要内容,韦达定理的应用是解决函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的有力工具。但是高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内容讲授。
第三,初中的因式分解只限于二次项系数是“1”的,对于不是“1”的涉及不多,对于“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教材上也没有专门的讲授,对于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做要求。但是高中阶段的化简求值经常用到,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可以快速解方程或不等式。高中教材也没有本知识的讲授,都是默认为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的。
第四,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式、三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在初中都不讲,但是高中有的知识还要用到。
第五,几何方面有的概念如重心、垂心、内心,在初中要求很低,但高中的立体几何时常用到。重心定理、射影定理、定比分点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在初中阶段大都没有学习,但高中阶段都要涉及。
以上知识点是主要的初中、高中教材连接不上的地方,但是纵观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少了这些知识的衔接就如同少了重要的台阶,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必然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开展衔接课程,既能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又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高中数学的特点不同
首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定义和定理,使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模仿和应用。而高中数学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尤其是高一数学一开始就是集合Z言、集合逻辑运算语言,概念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再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方法,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其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学好初中数学主要靠练,侧重于简单的记忆、模仿。而学好高中数学关键在于悟,只有深刻理解了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才能灵活地应用定义、定理去解决问题。高中数学重点考查的就是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单一、形象直观,而高中数学则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通过初中、高中数学的对比可见,要想让初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高一阶段必须有一个过渡期或者说缓冲期引导学生来适应这种变化。
三、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少,而且知识简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通过反复做题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学习没有主动性,自学能力差。但是高中课程科目多,负担重,加之高中数学难度大、容量高,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
总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大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高一阶段初期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该衔接首先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只要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正视存在的问题,一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通过对三台县四所中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专业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够;场地器材问题;领导不够重视;排球联赛难以组织;课余排球训练没有系统化。为此,笔者建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场地器材的利用;增加课时,让学生能够对排球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训练。
关键词:中学;排球运动;发展;对策
1.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
1.1.排球场地、器材数量
1.1.1排球场地数量
2.1.2排球器材数量
2.2排球专业师资数量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对初学者来说,必须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发、垫、传、扣、拦几大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综合运用,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很难衔接好的。
2.3排球运动开展形式
2.3.1排球课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球课程的课时均较短,不能让学生学习到完整的排球教学流程。通过了解发现排球课的开设是2到5周,最多12节课。所以教学不完整,只是简单的介绍垫球,传球,并没有进一步教学。
2.3.2课余排球训练
三台县中学虽然都进行了课余排球训练,但是课时均较少,使得学生对排球的手感以及技巧的提升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训练人数也大大制约着排球运动的开展。
2.3.3各学校举办排球比赛的比赛数量
排球比赛长期处于松散的状态,从三台县近几年的排球比赛中,参加比赛的校排球队大部分都是固定的。现在教委批准的传统排球学校已经是少数,培养和竞争的整体形势和极化趋势发展缓慢[1]。
3.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学校对于排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足
排球运动影响中学排球运动发展第一因素是领导的漠视。由于排球的可参与性较弱,排球运动在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中仍处于冷落和被遗忘的角落,严重阻碍了排球运动的发展[2]。
3.2排球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场地数量少,质量差使得排球运动的开展大大的受到制约。器材的情况方面,器材不足与没合理使用使得课程开展质量也大受制约。
3.3排球运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素质和个人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排球专业教师主要有2个来源:一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毕业生,另一个是体育学校的运动员。根据目前的培训模式,两者的共同题是:前者理论水平较高,但专门技术相对较差,后者专门技术很好,但理论基础较差。这些都将制约排球教学的开展。[3]。
3.4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排球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排球环境和氛围,接触排球太少。而排球教学内容,大多忽略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使学生的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排球总在初级阶段的尝试,基本技能无法提高[4]。
3.5排球课及课后训练课时较少
排球课程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也不受重视,课时量较少,课时安排不具备完整性,仅进行基础动作练习的枯燥性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排球的积极性与兴趣。至于课后练习部分,由于大部分学校只是每周1次的练习量,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提升明显不足。
4.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发展建议及措施
4.1加强对校园排球运动的经费投入
政府需要对三台县排球运动予以良好的财政支持,可以建立针对排球运动方面的专项资金。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民间资金予以引进。通过宣传增加投资人对于排球运动的资金支持。
4.2加强排球运动的必要场地器材投入
三台县各学校虽然能进行基本的排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认识排球了解排球的机会,但是由于排球场地方面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开展排球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基于器材,由于排球运动对于个人训练有要求,所以需要保证课程过程中每人一颗球进行训练的保障。
4.3引进排球专业人才,提升排球教师素质
要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标准,注重能力培养。以适应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建立一个热衷于排球职业教学的体育教师排球教学与研究小组,由县体育、教育部领导,负责指导本区学校排球教学与培训工作,举办教学和培训研讨会,交流经验,邀请参加体育比赛的团体和组织的比赛等,以激发县排球的发展。
4.4增加排球运动的课时量
学校就教学上对排球课实际课时予以有效调整,可以将排球归到体育课中,将体育课以排球教学为核心。一周增加课时至五节,保证每天学生都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进行排球该种体育锻炼。从课时的充分保障基础上进而对排球运动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洁.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2] 史青.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2012年10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对外,《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鼓励学校开发更多优质的先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出更多全面而有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先修课”的开设,需要高校和高中“各司其职”,《意见》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先修课程由高校独立开发或与普通高中合作,鼓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可以在高校开设或在普通高中开设。普通高中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先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有计划地到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修习先修课程。
1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新闻通气会透露,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将与部分中学合作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选修课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北京大学招生负责人透露,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20多所中学将在现有高中选修课体系里,在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和历史等基础学科领域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五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2013年秋季学期起还将陆续推出线性代数、几何学、力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经典名篇选读、世界历史等十余门先修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建成30门左右不同学科的先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据介绍,先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先期由北大相关学科资深教授和试点中学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制定。为确保课程质量,将定期对教学大纲进行更新,并组织北大相关院系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每年7月,“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将组织统一考试,颁布更新课程标准。学生的选修成绩将作为北大自主选拔录取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曾有过大学先修课的勇敢尝试。1996年至2001年,南京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清华大学后来加入)联合举办教改实验班,规模达70人,取消高考应试课程,代之以微积分、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学生高中毕业后保送升入这些高校继续学习。金陵中学的目标非常明确:推行中国的AP课程(在美国高校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体系下,学生可用AP成绩去申请大学,还可以免修部分大学课程)。然而,这项改革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
原因何在?曾主导这一探索的安生基金会美国高中课程中心主任、原金陵中学副校长王余健分析:“第一,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各个大学之间没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手段,更没有形成学分互认的机制;第二,江苏省教育厅给了这项改革以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但是没有教育研究和测量方面的权威机构对这项改革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估认证,这些学生不参加高考而保送进入高校,在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很难让公众信服;第三,家长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使得部分学生在获得保送资格后失去了进取的动力。”
既然前面已有金陵中学的惨痛教训,为何浙江省和北大又不约而同地重提大学先修课程,是适合大学先修课程的生长环境已经形成,还是他们已经掌握了把大学先修课程本土化的秘方?
【专家观点】
柳彬:为何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之所以与中学合作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大学与中学的有机联系不应当被高考割裂,中学教育不应当异化为高考强化训练班。保护孩子的天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比单纯追求高考分数更为重要,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国外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充分表明,大学先修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具体来说,大学先修课程有如下4点好处:第一,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可以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可以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第三,通过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同时培养了思维方法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第四,选修大学先修课程显示学生有能力接受并完成大学教育,表明学生具有接受挑战的热情,并充分展示自己某方面的学业成就,将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提供重要内容和有利条件。
秦春华:实施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时机成熟
北京大学招办主任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美国APP课程类似,但不是AP课程的翻版,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它的功能和美国的课程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确实是从美国实施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灵感。而且我要强调的是,大学先修课程就是大学先修课程,它是开放的体系,不可能被贴上某一个大学的专署标签,我们也不主张这样做。所以北大在中国先修课程的过程当中,只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另外一个是认可了这个课程的成绩。这正是我们称它为中国大学先修科学,而不是北京大学先修课程的理由。
这样的课程设置是解决目前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脱节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另外一个方面,其实这样一个课程体系,也是顺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来,要深入推进高中的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推进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和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浙江省教育厅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台了一个指导意见,浙江省的高校要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意见,鼓励省内的高校以多种形式参与选修课的建设,特别是参与开发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这样一个自主课程的选修课。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的工作要点里面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中课程的自主课程设置实验,探索研究大学的课程,要求有条件的中学,要积极探索和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我觉得现在整个环境对于大学先修课程来说非常有利。应当说中学和大学合作开设这样一个课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张梧华:大学先修课程如何推动
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美国AP项目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教育指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也会有本土化的大学先修课。这条路会非常坎坷,虽然已经曙光乍现,却需要各界齐心协力、排除各种拦在半途的障碍。当前最要紧的是明确由谁来充当像美国大学理事会一样的第三方角色?
AP项目得以实施,美国大学理事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本土的大学先修课,第三方角色同样必不可少。金陵中学曾经历的挫折表明,由高中主导推行大学先修课的路走不通。这一角色同样很难由单所大学完成。
中国大学先修课的组织实施也不太可能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因为高考已是政府在包办,再强推大学先修课程不一定是好事。这一职能或许会由民间机构承担,比如谙熟AP课程、具有相当国际性考试命题经验的安生基金会正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寻求合作,为高中和大学的联姻当“红娘”。
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对第三方机构是否认可,直接关乎大学先修课的成败。近年来,大学自主招生先是各高校独立命题选拔考生,然后是多校联考,进而形成不同的招生联盟,由分到合。AP课程本土化会不会也走一条“单所高校认可高中先修成绩——多所高校彼此认可——大规模高校认可”的道路?如此,自发形成的高校联盟便会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大学理事会的职能。
大学先修课程是由政府教育考试部门、社会专业机构“自上而下”进行,还是由大学抱团“自下而上”进行,目前尚不明朗,中间必将会夹杂着利益相关方的激烈博弈。这或许也是中国大学先修课落地艰难的深层原因。
熊丙奇:以开放原则办好大学先修课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早在北大之前,一些高校已经与中学联手举办创新实验班,进入这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部分大学课程,作为学生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依据。可创新实验班却发生了变异,一方面,一些中学借创新班的名义,对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另一方面,创新班与高校的自主招生对应,成为高校提前“抢生源”的手段,也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公平竞争。
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开放不够上。北大的大学先修课程,是明确提到与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评价挂钩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妥,类似美国高校的AP课程。可是,从北大的选修课程看,与AP课程还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操作不好,很有可能就变为北大的独角戏,以及抢生源的手段。
首先,这是北大一所大学面向中学开办的,而不像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很显然,能够选修北大先修课程的学生将是少数,而不像AP课程,很多美国学生都可选修。
其次,目前看来,北大的选修课程是只与北大的自主招生挂钩的,这很容易将这一课程与北大“圈生源”联系起来。而AP则有40多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承认其为入学参考标准。
一句话,北大的大学先修课程开放度十分有限,因此,要让大学选修课程起到促进中学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提高开放程度,应该由一个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向所有中学生开放选修,同时,自主招生高校均认可课程成绩(是否认可由大学自主决定)。
这就摆脱了先修课程与大学的一一对应关系。据报道,北大也把“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定位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北大将积极与清华、复旦、天大等兄弟院校联系,一起加入到这项工作中,但从这一课程体系的长远发展看,笔者认为应该走社会化的道路,而不应由某个或某几个大学主导。学生们在选修时必然会问一个问题,学习这些课程是否只能派申请北大(或另外几校) 的用场,其他学校认不认可?毫无疑问,承认课程的大学越多,这一课程体系的生命力就越强。
与之类似的是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本来,这也应该是社会化考试,由大学自主认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可是,联考却和大学形成绑定关系,变异为几所学校集团圈地抢生源,这非但不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不利于高校之间的平等竞争。大学先修课程要避免步联考的后尘。
另外,鉴于我国大学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分互认制度,中学生选修先修课程的学分在进入大学后能否得到认可,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先修课程的价值仍十分有限。对此,北大只是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对于主导先修课程的北大尚且如此,其他学校是否认可也就更难预料。因此,随着先修课程的推进,还必须推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完善学分制,加大大学校际间的开放力度,包括学校之间学分互认,以至建立自由转学制度。
汤林春:积极应对大学先修课带来的挑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最近几年,始于美国的AP课程(大学先修课程)越来越火,有识之士开始设想在中国实施大学先修课的可能性。从课程的角度看,AP课程丰富了课程的选择性,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能在中国实施,当然会在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深化普教与高教课程改革、创新高教与普教的衔接机制、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当前要真正付诸实施的话,也可能遇到一些障碍和挑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先修课成绩能否成为高等学校招生的依据?如果能成为高等学校招生的依据,则大学先修课程会大有市场。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依据,再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一部分拔尖高校与高职院校采取了自主招生方式,对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根据国外的经验,AP课程成绩可以作为某些名牌高校招生的参考,在我国也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的办法之一在某些拔尖高校试行,但有两个基本条件: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二要保障所学课程货真价实。第二条尤其关键。要保障课程货真价实,需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又满足高校学科发展需要的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的高中学校必须有良好的师资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要做到这些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