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县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国现代学术;概念;开端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01-1
中国自晚清那代学者就热衷于梳理学术史,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而上世纪90年代末学术界重提学术史研究,但是大都是从名家或者现代学术经典著作的研究为中心,未从正面研究的专著和文章太少。我们讲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的问题。“中国现代学术”和“文化”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难以给出一个明确概念的概念。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同样的给“学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鉴于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性的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努力给读者一个清晰地认识。
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术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物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治疗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在这里,梁启超把“学”和“术”看做两个过程,“学”可以理解为现代的“科学技术”,而“术”则是把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刘梦溪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中也分析道,梁启超“学与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还有一则引用也比较多的,和梁启超的解释有着异曲同工的一则话:“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术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在这里,严复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释学与术的内在联系。
刘梦溪就说到:“中国现代学术这个概念,主要指学者对学术本身的价值已经有所认定,产生了学术独立的自觉要求,并且在方法上吸收了世界上流行的新观念,中西学术开始交流对话。”后又说:“清中叶的乾嘉学派汉学里已经根藏有现代学术的一些因子,而发端应该是在清末民初这段时期。”现代学术的发端的具体时间,似是不好绝对化。我们不能像对待历史分期那样可以用某一具体事件来区分,例如:被看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刘梦溪认为1898年至1905年前后的这段时间,可以算作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时期。关于中国现代学术发端何时,依笔者浅见,是否可以提前呢?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是这样概括有清三百年学术的:“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道咸以降,涂辙稍变,言经者及经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治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故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王国维认为道咸以降之学开始有别于乾嘉之学,陈平原也说道:“走出或托于先秦西汉之学,以图变革一切的道咸以降之学,追求的正是新范式的建立。”“西学”在晚清的含义非常广泛,差不多等同于“西方文化”,而晚清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1860年以前主要是依靠传教士进行,而在1860年以后中国的官方机构共同进行。可能1860年到19世纪末中学受到西学的影响没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那么的强烈,但是确确实实在中国也开始了广泛的接受西学的过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于1867年,由徐寿提议设立,不但聘请了中国学者,也有不少的英美学者,翻译馆从1871到1909年共收录图书160种。其实中国知识界受西学的影响在前后就已经开始关注外部世界的形势,试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来达到抵御西方侵略的目的。比较重要的有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但是这时候引入的西学是比较零散的和浅薄的,还不算的上深入和系统,直到“道咸以降”后,蓬勃开展,才进入比较深入和系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的上限可以定在“道咸以降”,下限可以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晚清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靠西方传教士或者以翻译者为主体的中国学者,而传播的对象也是有深厚旧学背景的中国士人,这样他们不可能抛弃自己所学而完全西化,而只是在固有知识基础上补齐不足,中国的传统学术开始向现代学术过渡。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现代学术经典・总序[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严复.严复集(第四册)[M].王拭,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关键词】赫章县中学 田径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0-01
1 前言
田径教学是在田径运动课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和学生学所进行的双边教育活动过程。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搞好中学田径教学的工作,对提高中学生田径素质及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对田径的关注程度相对于其它一些项目如足球、篮球等来说,逐日下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田径运动。本文通过对赫章县中学田径教学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赫章县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更好地发展赫章县中学的田径教学,旨在为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对赫章县一中、二中、四中、野马川中学、平山中学、职高6所学校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针对研究内容,制定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了解目前赫章县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情况。
问卷发放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教师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有效率100%。学生调查问卷发放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8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拟定问卷,邀请贵阳学院体育系的教授、副教授、对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根据反馈意见整理修改问卷,认可度85%的保留。信度检验:发放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检验法测验问卷信度。在初次问卷调查结束四周后,随机抽查两所学校进行二次问卷调查。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问卷r=0.89。P
3 结果与分析
3.1教师教的方法及教学态度分析
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特征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教学法等,以达到提高成绩或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法;而对于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发现式、兴趣教学法仍用的较少。
从表l统计可以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占主导地位,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方法上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游戏法、引导法、激励法等。
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3.2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笔者系统地教过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对于初、高中的数学教材非常熟悉,所以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深有感触。不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很好,而用同样的方法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则收效甚微。让学生能快速地适应高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难度,高一阶段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开展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脱节”问题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压缩、整合和上调,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上有的地方衔接不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限于了解水平,中考要求也不高。但是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对于二次函数的配方、画图像、求值域、求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可以说要想学好函数,学好二次函数是前提。
第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只要求会简单的常规题型与应用题型。但是高中阶段三个“二次”的相互转化是重要内容,韦达定理的应用是解决函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的有力工具。但是高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内容讲授。
第三,初中的因式分解只限于二次项系数是“1”的,对于不是“1”的涉及不多,对于“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教材上也没有专门的讲授,对于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做要求。但是高中阶段的化简求值经常用到,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可以快速解方程或不等式。高中教材也没有本知识的讲授,都是默认为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的。
第四,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式、三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在初中都不讲,但是高中有的知识还要用到。
第五,几何方面有的概念如重心、垂心、内心,在初中要求很低,但高中的立体几何时常用到。重心定理、射影定理、定比分点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在初中阶段大都没有学习,但高中阶段都要涉及。
以上知识点是主要的初中、高中教材连接不上的地方,但是纵观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少了这些知识的衔接就如同少了重要的台阶,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必然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开展衔接课程,既能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又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高中数学的特点不同
首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定义和定理,使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模仿和应用。而高中数学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尤其是高一数学一开始就是集合Z言、集合逻辑运算语言,概念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再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方法,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其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学好初中数学主要靠练,侧重于简单的记忆、模仿。而学好高中数学关键在于悟,只有深刻理解了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才能灵活地应用定义、定理去解决问题。高中数学重点考查的就是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单一、形象直观,而高中数学则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通过初中、高中数学的对比可见,要想让初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高一阶段必须有一个过渡期或者说缓冲期引导学生来适应这种变化。
三、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少,而且知识简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通过反复做题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学习没有主动性,自学能力差。但是高中课程科目多,负担重,加之高中数学难度大、容量高,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
总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大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高一阶段初期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该衔接首先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只要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正视存在的问题,一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通过对三台县四所中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专业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够;场地器材问题;领导不够重视;排球联赛难以组织;课余排球训练没有系统化。为此,笔者建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场地器材的利用;增加课时,让学生能够对排球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训练。
关键词:中学;排球运动;发展;对策
1.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
1.1.排球场地、器材数量
1.1.1排球场地数量
2.1.2排球器材数量
2.2排球专业师资数量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对初学者来说,必须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发、垫、传、扣、拦几大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综合运用,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很难衔接好的。
2.3排球运动开展形式
2.3.1排球课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球课程的课时均较短,不能让学生学习到完整的排球教学流程。通过了解发现排球课的开设是2到5周,最多12节课。所以教学不完整,只是简单的介绍垫球,传球,并没有进一步教学。
2.3.2课余排球训练
三台县中学虽然都进行了课余排球训练,但是课时均较少,使得学生对排球的手感以及技巧的提升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训练人数也大大制约着排球运动的开展。
2.3.3各学校举办排球比赛的比赛数量
排球比赛长期处于松散的状态,从三台县近几年的排球比赛中,参加比赛的校排球队大部分都是固定的。现在教委批准的传统排球学校已经是少数,培养和竞争的整体形势和极化趋势发展缓慢[1]。
3.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学校对于排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足
排球运动影响中学排球运动发展第一因素是领导的漠视。由于排球的可参与性较弱,排球运动在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中仍处于冷落和被遗忘的角落,严重阻碍了排球运动的发展[2]。
3.2排球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场地数量少,质量差使得排球运动的开展大大的受到制约。器材的情况方面,器材不足与没合理使用使得课程开展质量也大受制约。
3.3排球运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素质和个人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排球专业教师主要有2个来源:一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毕业生,另一个是体育学校的运动员。根据目前的培训模式,两者的共同题是:前者理论水平较高,但专门技术相对较差,后者专门技术很好,但理论基础较差。这些都将制约排球教学的开展。[3]。
3.4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排球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排球环境和氛围,接触排球太少。而排球教学内容,大多忽略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使学生的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排球总在初级阶段的尝试,基本技能无法提高[4]。
3.5排球课及课后训练课时较少
排球课程在平时日常教学中也不受重视,课时量较少,课时安排不具备完整性,仅进行基础动作练习的枯燥性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排球的积极性与兴趣。至于课后练习部分,由于大部分学校只是每周1次的练习量,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提升明显不足。
4.三台县中学生校园排球运动发展建议及措施
4.1加强对校园排球运动的经费投入
政府需要对三台县排球运动予以良好的财政支持,可以建立针对排球运动方面的专项资金。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民间资金予以引进。通过宣传增加投资人对于排球运动的资金支持。
4.2加强排球运动的必要场地器材投入
三台县各学校虽然能进行基本的排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认识排球了解排球的机会,但是由于排球场地方面的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开展排球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基于器材,由于排球运动对于个人训练有要求,所以需要保证课程过程中每人一颗球进行训练的保障。
4.3引进排球专业人才,提升排球教师素质
要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标准,注重能力培养。以适应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建立一个热衷于排球职业教学的体育教师排球教学与研究小组,由县体育、教育部领导,负责指导本区学校排球教学与培训工作,举办教学和培训研讨会,交流经验,邀请参加体育比赛的团体和组织的比赛等,以激发县排球的发展。
4.4增加排球运动的课时量
学校就教学上对排球课实际课时予以有效调整,可以将排球归到体育课中,将体育课以排球教学为核心。一周增加课时至五节,保证每天学生都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进行排球该种体育锻炼。从课时的充分保障基础上进而对排球运动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洁.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2] 史青.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关键词 模块教学 初中体育 对策
体育教学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是学生拥有强健体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的基础学科,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初中体育老师致力于适合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探索。伴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众多教学案例中说明采用模块教学法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模块教学能够将方案和路线提供给初中体育教学,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不过由于很多体育老师盲目的应用模块教学法,基于此探讨开展初中体育模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十分必要。
一、在初中体育中开展模块教学的现状
(一)概念模糊
①初中老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时,根本没有完全理解模块教学法的内涵,不清楚模块法的概念是什么,因此无法设定正确的教学模块。②据悉,大多数老师视简单的模式为模块法教学,因此会把一些脱离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内容加入到体育课中,进而曲解了模块教学,学生被老师误导,不能提高教学效率。③因为老师无法认识到模块法教学的含义,无法满足性格、优势不同的各种学生要求,进而使初中生越来越不想上体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恶”体育课。
(二)管理不到位
由于初中课业较为繁重,大多数学生为了能够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对上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部分学生想尽各种办法来旷体育课或者没有上完课就溜了。有的学生感觉到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课堂无关,无非就是玩,忽视自由课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初中体育课上屡见不鲜。出现此类情况,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学生,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下,老师即便是准备模块教学再充分,也无法真正应用到教学当中,进而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时期所有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锻炼身体的情况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因此体育能力和性格特征也有较大特征。老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状况来实行模块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是运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只是起到讲授内容和技能的作用,并没有注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征,在运用新式的模块教学时,没有摸准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有个学生他很能跑,跑的很快但是没有足够的耐力和体力,而老师硬将他安排在长跑队伍中,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施初中体育模块教学法的相应策略
(一)优化模块教学条件
老师采用模块教学法不但是师生一块努力和坚持的过程,而且必须有外界条件作依托,这样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以下是采用模块教学法应当有的条件:①匹配教师资源。模块法要求教学的主角是学生,而老师只是扮演着引导学生去学习的角色。老师自身素质是模块法教学应用在体育教学中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而且该教学方法要求老师的比例要相应的增加。②转变理念。其中包含老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和树立学生体育重要性的意识这两方面。第一方面指要改革传统体育教学,老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而为指导初中生提高体育能力做铺垫。第二改变学生只重视文化课,而轻视体育课的观念,只有改变他们学习体育的意识,才有利于初中生提高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二)设计有效、科学的课程
模块法教学旨在将体育课通过模块教学法将其安排的更合理,满足学生所需的一个教学方法。例如,老师可以以体育教学中较为类似的课程为依据,来构成一个模块。像跳远、跳高、跑步等运动前期都要先助跑,这时老师就应当以此为据来进行设置课程,在教学中找到这几种运动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跳高和跳远的助跑与跑步相比较,跳远和跳高进行助跑时前期快速后期减速,则跑步则是先慢后快。又如,在展开游泳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各类技术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教学的模块设定出来,同时在针对相关技能展开教学时,应当对学生的水平给予充分考量,并且在掌握学生灵活度的前提下,进行由浅入深的安排设计课程内容,这样才能够对教学质量提高增添助力。
(三)合理选择模块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只有让初中生对运动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进而能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锻炼身体。学校可以以年级分成几个类型为依据,让同年级的学生以自身兴趣为依据选取学习模块。不过这样来进行模块选取,应当考虑到多个方面:①着重考量学生的兴趣,抓住初中生的心理,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掌握知识内容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以培育,这时学生在展开体育活动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内容,只有具备该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到体育团体活动中。③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惬意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展开“零距离”沟通,这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就会身心放松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进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可以得出,模块间的内容不能恰当的搭配,就会影响模块教学发挥效应。应用模块教学不但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还要让学生能够将身体放松,为更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奠定基础。
四、结语
将模块法应用到初中体育课上是教学事业中的一个机遇。不过在实行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时,初中体育老师应当按着本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等来设置模块。因此模块教学发并不只是简单的设置模块就可以展开教学,而是在其中牵扯到很多细节问题,因此各个体育老师应当根据每个学校的实况来探究出更适合本学校的模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补充缺点,为展开体育模式教学活动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