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的面积单位换算,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整理知识点,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即建构面积的知识网,发展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面积计算中的铺地砖问题,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
决面积计算中的铺地砖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学具准备:课件、小方片、面积单位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一下。
板书课题:面积的复习
同学们想一想关于面积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生说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体系
(1)什么是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面积单位及换算
师:你能说出关于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
①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③哪些物体的面积大小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④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
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如何推导?
三、巩固基础
深化理解
师:看来关于面积的知识点同学们已经整理的很好了,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吧!
第一关估一估
图①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请估一估,图②和图③的面积各是多
少?①
②
③
第二关算一算
2.下图是一块贴了正方形瓷砖的墙面。每块正方形瓷砖的边长是4分米,这块墙面的面积是多少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第三关想一想
3.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彩纸,可以剪成多少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
4.我们班宣传板上要张贴优秀绘画,宣传板长18分米、宽10分米。每张绘画作品边长3分米,一共可以贴几张呢?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周长大一些。
A
.
长方形
B
.
正方形
C
.
不一定
2.
(2分)
要给一张桌面是正方形的桌子铺上桌布,桌面边长为1m,选下面哪张桌布合适(
)
A
.
边长为1m20cm的桌布
B
.
边长为1m的桌布
C
.
边长为80cm的桌布
3.
(2分)
长方形的长增加
,宽增加
,那么它的面积比原来增加(
)
A
.
B
.
C
.
4.
(2分)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
)。
A
.
24厘米
B
.
24平方厘米
C
.
36厘米
D
.
48厘米
5.
(2分)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之比是(
)
A
.
4∶π
B
.
π∶4
C
.
1∶1
6.
(2分)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的周长相等,(
)的面积大.
A
.
正方形
B
.
圆形
C
.
一样大
7.
(2分)
一个长方形框架,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比较(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8.
(2分)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5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
24平方厘米
B
.
25平方厘米
C
.
30平方厘米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
9.
(1分)
一块正方形花园地,边长200米,这个花园有________公顷.
10.
(1分)
下图长方形的面积是896cm2
,
它的周长________
11.
(2分)
(2018四下·贵州期中)
一个边长是0.45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2.
(1分)
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一共是________?
13.
(2分)
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是________m
面积是________m2
14.
(2分)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
15.
(1分)
一个大厅长24.8米,宽9.6米.用每块0.32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________块这样的方砖?
16.
(2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合________公顷.
17.
(2分)
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
18.
(1分)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9.
(2分)
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沿宽对折,剪开后得到两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0.
(2分)
(2018四上·青海期末)
周长为60米的正方形,边长是________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21.
(2分)
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________倍,面积扩大________倍。
22.
(4分)
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________
面积________
周长________
面积________
23.
(1分)
(2013·黔南)
①在下列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②如果圆的直径是6cm,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²。
24.
(5分)
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25.
(5分)
(2016·思南模拟)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非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学生班级情况
本校三年级(2)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9人,女生21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家庭,家长基本出去务工孩子属留守儿童较多。跟随爷爷奶奶平时学习作业没有安时完成,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本学期特定如下计划:
二、全学期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第二单元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第三单元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四单元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第五单元
1、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第六单元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八单元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单元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第十单元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察、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3人,其中男生32人,由于男生占大多数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但是由于后进生数量较多,本班成绩一直居全镇下游,去年新转进四名学生中,一名学生位于全班倒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差,需要做大量的补救工作。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部分后进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赶上班级整体,仍有3~5人需要个别辅导和小组帮助。
学习习惯方面,经过一学期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磨合,发言的学生数量有所提高,作业质量仍须不断加强督促,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一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经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面图形的面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4、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稳。
5.加强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研究,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课前复习——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中“圆的面积”教材编排就把圆的面积计算用“化曲为直”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化归思想”,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材中常出现解题指导思想、方法等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它能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难点,突出重点、指导教法,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学生学法,掌握知识要领,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做出描述。
2.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二、如何“活用教材”
一、抓住契机,适时拓展,发展思维
数学知识的拓展,关键是能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联系的拓展,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毕业班总复习中,概括、梳理有关统计的知识时,学生总觉得这部分知识简单、枯燥,有点不以为然。当时,我给他们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每人每天节约一杯水,中国大约有14亿人口,平均一个月(30天)能节约多少吨的水?那么一个月节省下来的水够一个家庭使用多久?”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好多学生第二天没能交出答案,只有十几个人有较合理的答案,据了解,他们还多亏了爸爸、妈妈的帮忙,才最终理清思路。因为题目的条件并不充分,需要自己调查、测量等活动,才能获取数据,解决问题。其中一个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一桶水大约为55杯,有20kg,50桶为一吨,一个家庭每个月的平均用水量为20吨。一吨有55×50=2750(杯),14亿人一天可节约1×1400000000÷2750≈509090.9(吨),一个月可节约509090.9÷30≈16969.7(吨)一个家庭可用16969.7÷20≈848.5(个月),848.5÷12≈70年7个月。全班交流、讨论、理解后,其中一个学生挺幽默地说:“真是不可思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全国每人节约一杯水,就可以让一个家庭使用一辈子。”此时学生也深刻理解了“节约用水”意义是多么重大呀!
若能适时做些这样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综合智力活动,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究最佳解题策略。长此以往,我想学生就会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再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二、妙用资源,晓之以理,提升思维
华应龙老师“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的朴实观点,时常在我脑海中回放。一堂课,特别是一堂新课,怎么可能一点差错也没有呢?这样的课还有上的必要吗?为什么课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总有些人”就容不得学生出错呢?我想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我们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的差错,不要以为这是我们的教学不成功,学生出错是本来的,应该的,虽然是件麻烦事,但这都是真的,怎么把这些错误的资源用起来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错可以让我们从中发现很多闪光点,产生更多的教育资源。
例如,让学生口算“650÷70”时,反应挺快:“商9余数2。”此时,我们是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错误呢?或是恼火、或是讥讽、或是不着边际地批评,还是冷静对待,挖掘教学资源,以此为契机,拓展知识,提升思维。学生理解“商不变”,根本没有理解“余数会跟着缩小相同的倍数”,更不懂还原余数。此时我们应通过实例让学生探究、讨论、交流,再启发、演示、讲解,让学生亲历过程、理解算理,同时通过竖式梳理、概括还原正确余数的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几倍,就要把现在的余数相反的扩大相同的倍数,才是原来正确的余数。”再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分数,分母与分子的差是72,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多少?”学生依旧一头雾水,无从入手,此题同上面的题目不是如出一辙吗?
我想这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最好例子,却很少有人进行诸如此类的知识拓展。受种种因素的局限或影响,我们往往是照本宣科,或没有进行拓展,或拓展不深,或拓展不全面。
三、数形结合,授之以渔,学会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通过作线段图、几何图、集合图、数轴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使问题形象直观,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一些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下册数学题:“一个正方形边长若增加4厘米,则面积增加64平方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全班学生无人能解,我当时先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如下),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图,进行有序思维:增加的64平方厘米是由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合成的,不难发现右下角就是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为4×4=16(平方厘米);而增加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64-16=48(平方厘米),那么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48÷2=24(平方厘米);再认真观察,不难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增加的4厘米,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它的长为24÷4=6(厘米);最后求得原正方形的面积为6×6=36(平方厘米)。如果学了方程后,亦可设原正方形的边和为x厘米,列方程为(x+4)×4+4x=24,求出边长后再求面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形结合”来理解数学问题,枚不胜举,诸如“数学概念,比多比少、倍数、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分数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比例问题”等许多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或使用“集合图”或“长方形图”或“线段图”或“表格罗列”等方法,无不需要充分地运用数形结合,才能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总之,我们要善于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脉搏,注重数学模式的建构、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重数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探索与发现、巩固与提高、创新与实践,从而掌握基础、形成技能、学会思维,进而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