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评价诸葛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而进入7月份之后,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再加上豆类、油脂基本面转差,特别是马来西亚棕桐油库存创下历史新高,且南美大豆在阿根廷罢工结束之后需要加紧出售大豆,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棕榈油要与南美豆油争夺中国、印度等油脂的消费市场,维持,降价销售成了全球供应市场的一个主要销售策略。总体上看,金融环境以及豆类、油脂基本面由好转坏使得油脂价格伴随金融危机的深化而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至2008年12月份才出现了止步的迹象。
在金融危机的深化过程中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政策,加大对经济的刺激,中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救市策略,同时,针对相关产业的相关产品采取了收储计划,中国政府对金属铜、橡胶、棉花、白糖采取了收储计划,同时为保护农民的种植利益,使农业保持健康成长对油菜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实行最低价收购。在国家收储的背景下,金属、橡胶等工业品自2009年年初出现了持续上涨,表现明显偏强,走上了牛市的征程,牛市行至今仍在延续;但豆类、油脂、谷物价格自2009年初仅出现了缓慢的上涨,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金属、橡胶、棉花、白糖等品种的上涨幅度。金属铜的价格当前已经上涨至2008年的最高的点,并形成突破之势;棉花、白糖价格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价格高点,而豆类、油脂、玉米、小麦等品种价格仍距2008年的价格高点有较大的距离。这就导致农产品中的豆类、油脂、谷物与相关铜、原油、棉花、白糖等品种的比值处于明显偏低的水平,从历史比值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以及处于低位,可见其价值被低估,而在全球粮油供应并不宽松并可能存在粮食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粮油价格的价值将被重新评估。
1、全球人口的增长及新兴国家消费结构升级增强了对粮油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
全球人口自1960年以来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截止2008年全球人口已经增长至66.97亿之多,从人口结构来看,中国2008年人口规模达到13.24亿之多,占全球人口的19.77%,印度2008年人口规模达到11.39亿之多,占全球人口的17.%。可见中国、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就占到了全球人口规模的26%以上。而在当前中国、印度确实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面临飞速的发展,加速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通过全球贸易市场来获取所需物资,譬如金属、能源、食品等相关基础原料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食品类的需求始终保持刚性增长,而且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新兴国家对肉奶蛋等高档食品的消费日趋增长。而新兴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大批的耕地被用于商业用途,使得国内耕地面积出现萎缩,在可耕面积下降的情况小,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的提高作用并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用引发的消费结构改变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增长。因此,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通过正常的贸易来实现。
2、工业化增加了粮油的额外需求,打破了粮油的传统平衡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了传统的40时代,之后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至2008年7月上涨至148美元/桶才止步。伴随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催生了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新兴能源的需求,由于用于制造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玉米、油脂等具有可再生性以及低的碳排放量而在一些国家等到推广。譬如,200,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使这一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其中,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另外还有其他国家也在鼓励支撑本国燃料乙醇和生产柴油的生产发展,譬如,欧盟、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等都鼓励发展本国的生物能源。不过,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生物能源的发展一度因为生产出现亏损而陷入困境,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再度上涨和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新能源被再度重视,并进一步被接受。粮油被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被消耗,改变了粮油的传统消费结构,使得粮油的消费不仅仅局限在食用消费方面,而是进一步延伸至工业消费方面。额外的工业消费的增加了粮油的消费量,出现了车与人争粮的局面,打破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模式,而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土地受制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下,需要大量地从国外进口相应粮油产品才能满足需求,在强劲需求的背景之下,全球市场对中国需求的炒作升温,加速了粮油价格的上涨步伐。
3、全球流动性再度泛滥加剧通胀预期,推高粮油价格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是全球流动性由充裕转为紧缩,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甚至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的预期。为避免全球经济陷入预期的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积极的救市措施,纷纷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大量流动性的注入加剧了市场对通胀的隐忧,推高了以黄金,金属、橡胶和棉花、白糖等商品的价格。使得黄金、金属、橡胶和棉花、白糖的价格自2008年年底到当前仍处于上涨的态势之中。但粮油价格的表现受基本面偏空的影响明显逊色于以上品种。这使得粮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凸显出其作为价值低洼地的优势,再加上通胀预期的增强,使得资金越来越青睐粮油市场,为价格的上涨增添了资金条件。而随着粮油基本面的逐步转好,向玉米、油脂等基本面进一步转好的粮油品种则备受青睐,市场会逐步增强粮油相关品种的金融属性,为其追加风险升水。
4、全球性商品的整体上涨增强了粮油价格上涨的持续性
无论是金属、工业品、还是农产品价格均呈现出上涨的态势,只是前期一直上涨的品种仍在上涨,而后期启动上涨步伐的农产品则在快步跟进。商品价格的上涨不在局限于某一板块价格的上涨而是整体性上涨。这种整体性上涨会使得价格的上涨的持续性增强,相互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而且同一板块内部也会形成你追我赶之势,疲软玉米与大豆之间以及油脂各品种之间也会存在这种态势。特别是在玉米于大豆之间,每年美国大豆与玉米经常会围绕播种面积而相互争夺,2007年3月31日,因为美国玉米在2006年的上涨明显超过大豆,造成玉米的种植效益明显
好于大豆,使得美国农民在2007年最终选择种植更多的玉米,从而减少了大豆的播种面积。在大豆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预示着美国大豆的产量将因播种面积的减少而减少,进而造成供应紧张,成就了2007年全球大豆及油脂的牛市行情。而进入2010年,由于CBOT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也使得CBOT大豆与玉米的比值一定低于2.0的水平,显示出玉米的价格上涨要明显强于大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前的比值如果继续维持至2012年,则美国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将再次出现2007年的状况,造成玉米播种面积大增而大豆播种面积大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将重新2007年的豆类、油脂牛市行情。
5、异常、极端天气加剧农产品的供应紧张形势,加速粮油价格的上涨
2010年全球气候异常,中国年初西南五省干旱,而进入夏季中国普遍遭受洪涝灾害,这对中国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全球主要粮食主产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土耳其等国因为干旱使得小麦出现了减产,而澳大利亚遭遇了近三十年的最大蝗灾也对农作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加拿大在油菜籽播种期间遭遇到了不利天气,预期将使得加拿大油菜籽减少三成。另外,南半球的巴西、秘鲁也遭受了干旱,亚马逊河水位一度处于近三十年的最低水位。而随着冬季的临近,中国气温出现异常,气温较往年要明显偏低,而关于今年冬季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也让人担忧。异常天气往往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轻则导致减产,重则导致绝收。而一旦减产发生在粮油的主产国和主要消费国的情况下,全球粮油价格将因此出现暴涨。2006年澳大利亚小麦因干旱出现明显减产,减产幅度超过50%,直接点燃了小麦价格上涨的导火索,并传到到其他农产品价格,引发了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的上一轮牛市行情;而今年8月份,俄罗斯因遭受异常干旱,使得俄罗斯小麦出现了30%的减产,在这一因素的引导下,全球小麦价格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最高涨幅超过70%。在全球小麦上涨的带动下,全球玉米、豆类及油脂等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30%以上的涨幅。从当前农产品价格的表现来看,全球谷物、豆类及油脂价格的整体上涨已经引爆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火药桶。
而后期一段时间仍需关注今年冬季的是否会重演2008年1月份的雨雪冰冻天气,如果出现所谓的“千年极寒”则会对冬季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威胁,譬如甘蔗、油菜以及一些相应的冬季作物会受损,会对价格起到支撑和提振作用。另外,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生长期间的天气情况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今年南美干旱使得亚马逊河处于近30年来的最低水位,气象学家认为,南美洲的干旱可能是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后果之一。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601099,股吧)海温异常变冷。由于海水温度偏低,大气表现为下沉运动,加之气温高于水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易发展,因此东太平洋附近的南美洲国家易降水偏少,气候干旱。由于南美的降雨量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造成巴西各地的播种进程落后于常年,如果拉尼娜现象继续对南美大豆生长期间带来不利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旱,则很可能出现2008/09年度南美大面积减产的情况。而11月份美国将大豆单产从44蒲式耳/英亩下调至43.9蒲式耳/英亩,这导致2010/11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量从700多万吨下调至500多万吨,这意味着南美大豆需保持增长才能满足全球强劲的需求,而一旦出现天气问题影响南美产量,则全球大豆供应会显得尤为紧张,国际大豆及油脂价格将因此而增加不少的风险升水。
6、政府调控与市场力量的博弈
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市场在调节资源分配及价格的时候通常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市场失灵。这就要政府对市场经济适度的干预。因此,这就造成了政府调控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博弈。粮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物资,价格的涨跌不仅影响到CPI,还切实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今年国内宏观调控的目标是3%,但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超过市场预期的4%,创25个月新高,其中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面对这一数据,政府和市场力量会有不同的看法,政府相关部门会认为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成本,如果超过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引发社会不安,而从维稳的角度出发,政府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大局观。但市场看涨力量则认为CPI过快上涨,而利率低导致的存款负利率进一步加大。将使得更多的钱投向商品及其他投资市场寻求保值,同时,CPI的上涨也显示出市场对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加强,而通胀预期与物价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关系,即物价上涨会加大通胀预期,反过来,通胀上升又会进一步推升物价上涨。可怕的是政府的出手往往是市场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上升之后才采取的措施,而市场看涨力量则风头正盛,要价格急速回落谈何容易。因此两方会陷入博弈阶段。
回顾2007年我们不难发现双方之间的博奔是艰难的。2007年5月份起,由于国内生猪出现了蓝耳病,到时母猪存栏明显下降,因此,导致仔猪减少,最终导致生猪存栏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猪肉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在此影响因素下,油脂的供应因生猪屠宰量的下降而出现了明显减少,导致动物油脂的供应减少需求从植物油方面得到补充,但当年中国油菜籽产量出现了30%幅度的减产,菜籽油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油脂价格持续走高,而在国内大豆生长阶段的7、8、9月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出现了持续干旱导致大豆产量也出现明显减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进口大豆及相关油脂油料的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中国需求成为推升豆类及植物油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这期间政府针对大幅度上涨的植物油价格采取了积极的抛储措施,同时为增加油脂油料的进口采取临时措施将大豆的进口关税从3%下调至1%,但效果适得其反,这些措施引发了CBOT豆类市场价格的大涨,使得国内进口成本进一步提高,而在临时春节时期,政府为限制油脂价格过快的上涨采取了临时限价措施,这一措施压制了小包装植物油价格,但散装植物油价格却一路飙升,加剧了油脂价格的上涨步伐。使得油脂价格在2008年年初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最后油脂价格因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而出现了快速下跌。
关键词:智慧;描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4-3520(2014)-01-0216-0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千百年来,人们把诸葛亮当成为“智慧”的化身,“贤相”的代表,是一位广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27岁时出“茅庐”辅佐刘备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取荆州、夺益州、定汉中,建立蜀汉政权;之后又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六次挥师北伐、巧排兵布阵、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杀魏名将王双、斩魏名将张鸽、让魏国畏蜀如虎,为蜀汉事业 “鞠躬尽卒,死而后已”。历史上,诸葛亮出“茅庐”辅佐刘备后,使东汉末年的历史发生了转折,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所以,诸葛亮出“茅庐”辅佐刘备,意义重大!鉴于此,《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用34章回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为使小说前后呼应,作者特意虚构若干故事情节,通过渲染、铺垫和烘托等手法,对诸葛亮出“茅庐”前的“智慧”进行巧妙的描写和塑造,一步一步地打造诸葛亮的名气,一步一步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最后以“隆中对”把诸葛亮 “智慧”烘托到了最佳点,这时,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塑造成形,“智慧”的诸葛亮隆重登场,为后面章回中作者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埋下伏笔。
一、反复渲柒
刘备“三顾茅庐”前,作者通过童谣及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反复渲柒诸葛亮“智慧”,塑造诸葛亮形象,使诸葛亮名声如雷贯耳,促使刘备产生“三顾茅庐”动机。
(一)司马徽借童谣渲柒。司马徽向刘备介绍 “今天下之奇才”时,不告诉名字,而是告诉当地童谣,即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提醒刘备:“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而且是一位“可安天下”的“奇才”,给刘备产生极大悬念!因为此时刘备已47岁,而且还寄于刘表“篱下”,无地盘,无霸业。名士司马徽的介绍,未说其名,先说其才,促使刘备高度关注荆襄一带“奇才”、思念荆襄一带“奇才”,先为诸葛亮的“智慧”造声势。
(二)徐庶渲柒。《三国演义》中,徐庶是第一个直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徐庶首先告诉刘备,如得诸葛亮辅佐,好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然后告诉刘备,自已(徐庶自已)的才智与诸葛亮相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最后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亦“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而且在徐庶看来,管仲、乐毅“殆不及此人”。司马徽介绍了“伏龙”“智慧”,已经打动了刘备,徐庶不仅直接讲诸葛亮的名字,还具体地介绍他的才能,从而抬高了诸葛亮的“智慧”,呼应了第三十五回“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童谣,极大地震撼了刘备,促使刘备产生“三顾茅庐”动机。
(三)司马徽再次渲柒。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当刘备“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时,这时司马徽来访。司马徽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首先把诸葛亮和他的四位很有才能的密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的故事讲给刘备听:诸葛亮曾对他的这四位很有才能的密友说“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而他的密友问诸葛亮的“志若何”时,诸葛亮则“但笑而不答”。然后司马徽再次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并且评价说“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而要“另以二人比”:即“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司马徽再次高度评价和推荐诸葛亮,再次抬高了诸葛亮的“智慧”,使渲柒诸葛亮“智慧”的效果达到峰值,终于撼动了刘备,于是刘备便于“次日”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拜访诸葛亮。
二、层层铺垫
刘备见到诸葛亮前,先见到司马徽、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人(师:司马徽,友: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这5个人的谈吐举止和音容笑貌颇具“智”者风范,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烙有诸葛亮的影子。作者巧妙地以这5个人作铺垫,从这5个烙有诸葛亮影子的人身上,使刘备产生联想,推断诸葛亮一定是一位“智慧”超群的人,达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目的,坚定了刘备非见到诸葛亮不可的决心。
(一)司马徽铺垫。司马徽是一位很有才能和见解的名士,刘备“跃马过檀溪”逃难到他家与他第一次相见,他通过观看刘备外表和“气色”,就判断刘备是“今日幸免大难!”而“逃难至此”,并指出刘备事业无成且“至今犹落魄不偶”,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让刘备佩服不已,于是刘备想“拜请”他“出山相助,同扶汉室”,但司马徽却推说“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在刘备眼中,司马徽已很有才能,然而司马徽却向刘备介绍“胜吾十倍”的诸葛亮,使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更加伟大,于是便更加关注和惦念着诸葛亮,只要一见到或听到言谈举止有点特殊的人,便把他们当成“诸葛亮”,以保证不和“诸葛亮”失之交臂。于是,在刘备“一顾茅庐”前,这时司马徽刚好来访,刘备听说“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便根据外貌来猜测,以为门外的司马徽就是诸葛亮而 “遂整衣出迎”,体现了刘备想要见到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的迫切心情。作者安排司马徽两次出场铺垫,达到两次了抬高诸葛亮 “智慧”的目的。
(二)徐庶铺垫。刘备曾两次误将徐庶认作“诸葛亮”。第一次是在司马徽家住宿时,刘备半夜起来偷听司马徽夸徐庶有“王佐之才”而误认为徐庶为“伏龙、凤雏”而“大喜”;第二次是在新野街上碰见徐庶,根据其外貌、穿着及唱歌歌词内容来猜测,以为徐庶是“伏龙、凤雏”而“下马相见”。徐庶投靠刘备后,曾为刘备出谋献策,立过战功,赢得刘备极大信任和尊重,然而徐庶却把自已比作“驽马”,把诸葛亮比作“麒麟”。作者安排才华出众的徐庶来“铺垫”诸葛亮,不仅达到抬高诸葛亮 “智慧”的目的,也使诸葛亮的 “智慧”形象在刘备心目中形成。
(三)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铺垫。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都是诸葛亮密友,他们都是“仕进可至刺史、郡守”的有才能之人,在刘备 “一顾茅庐”和“二顾茅庐”途中碰见他们,刘备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象诸葛亮,于是把他们误认作“诸葛亮”。作者以具有 “仕进可至刺史、郡守”才干的人来 “铺垫”诸葛亮,使刘备觉得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其“智慧”一定是非同寻常。
三、层层烘托
刘备见到诸葛亮前,作者先以其文(诸葛亮所作的诗词,达到未见其人先见才效果)和其境(诸葛亮居住卧龙冈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地灵生人杰效果)烘托诸葛亮 “智慧”;刘备见到诸葛亮后,作者又以其貌(诸葛亮堂堂一表人才相貌,达到“表”“里”一致,“才貌”双全效果)和其策(“隆中对”)来烘托,让一个全身充满“智慧”的诸葛亮完美的隆重登场,呼应了前面的渲柒和铺垫,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也满足了刘备的心理企求,因而使刘备对诸葛亮“顿首拜谢”,并“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一)人文环境烘托。作者描写诸葛亮的行踪是 “或驾小舟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诸葛亮之弟诸葛均是一位能吟唱《梁父吟》的勤于耕读的知书达礼青年,即便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一位“踏雪寻梅”的高雅人士。作者巧妙地用诸葛亮所处卧龙岗的独特“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的人文环境,烘托青年诸葛亮所具有的独特“智慧”。
(二)自然环境烘托。作者描写诸葛亮所居住的卧龙岗的环境是:“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这里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样的环境,自然能孕育出大智慧者;也只有大智慧者,才有资格居住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
(三)歌词烘托。刘备 “一顾茅庐”和“二顾茅庐”过程中,先后听到农夫、诸葛亮弟弟诸葛均和岳父黄承彦吟唱诸葛亮所作的《梁父吟》歌词,因《梁父吟》表达的主要为修身处世的理念,意境很高,因而引起刘备的兴趣、好奇和关注。作者三次以歌词烘托诸葛亮“智慧”,达到未见其人先见才文学效果。
(四)相貌烘托。有了前面的渲染、铺垫和烘托,诸葛亮的“智慧”已被抬得很高很高,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己若隐若现,到“三顾茅庐”时也就水到渠成了,刘备的诚心终于使“卧龙”醒来,诸葛亮终于在刘备的“千呼万唤”下闪亮出场了,而这时出现在刘备面前的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的诸葛亮!一表人才的诸葛亮!风度翩翩的诸葛亮!作者巧妙地抓住人们企办“才貌双全”心理,以“貌”烘“才”,使刘备第一次见到相貌堂堂的青年诸葛亮就心仪而倒身“下拜”。
(五)“隆中对”烘托。经过“三顾茅庐”,刘备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终于盼到了诸葛亮出场,诸葛亮出场后,向刘备提出“隆中对”,使刘备“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使刘备欣喜若狂!通过“隆中对”,把诸葛亮 “智慧”烘托到了最佳点,“智慧”的诸葛亮形象已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在刘备面前!这时刘备已完全信服“智慧”的诸葛亮。因此,当刘备听完《隆中对》后,马上对诸葛亮“顿首拜谢”,接着刘备又迫不急待地“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时,刘备竞泣成“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 “出山”后,47岁的刘备竞“以师礼待”27岁的诸葛亮, “食则同桌,寝则同榻”,与诸葛亮“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并自豪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四、小结与讨论
(一)诸葛亮出“茅庐”和刘备相见整个过程,史书《三国志》写道:“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如果按史书平淡无奇地让诸葛亮登场和刘备相见,那么,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就不那么烩炙人口、就不那么跖宕起伏、就不那么让人爱不释卷!作者用34章回大写特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也就不那么令人置信,因此,作者巧妙地使用渲染手法,运用“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童谣,以及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先打造诸葛亮的名气,然后通过层层铺垫和烘托,一步步地抬高诸葛亮的“智慧”,塑造诸葛亮的形象,使诸葛亮出“茅庐”前的“智慧”完全让人信服,最后才以“隆中对”隆重地把诸葛亮“烘托”上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经过作者的文学创作,使诸葛亮出“茅庐”和刘备相见过程听象一首诗―其情节感人!看似一幅画--其场景动人!
(二)古代戏台上安排主要人物出场前,常常先安排一些其它人物出场,通过介绍、描绘、评价、歌颂或其它表演形式来渲染、铺垫和烘托主要人物,待舞台氛围达到极点后,主要人物才隆重登场,这样可获最佳舞台表演效果。《三国演义》作者正是借鉴这种方式,利用渲染、铺垫和烘托手法,把出“茅庐”前诸葛亮的“智慧”“烘托”到最佳点后,诸葛亮隆重登场,从而达到最佳文学效果。
参考资料:
[1]罗贯中(明),《三国演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
他,是“我”心悦之人,他是,诸葛孔明。
看多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本,我们不妨打开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欣赏一下《三国演义》的京剧片段。《三国演义》中的“智绝”诸葛亮,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派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呢?
在京剧《挥泪斩马谡》这出京剧中,有一段“西皮快板”:“一见马谡跪帐下,不由山人咬钢牙。先前吩咐你的话,不该山顶把营扎!失落街亭倒也罢,有何脸面对汉家?”这里的诸葛亮身穿黑色道衣,颌上三绺长须,以白脸老生的形象出现。孔明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绝对是一个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一起开创江山。出山后,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竭尽忠心,帮助刘备创建了蜀国大业。
作为智慧忠诚的化身,在诸葛亮身上,演绎出了无数值得传扬的神奇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历史上也有很多诗人用诗句赞美过孔明军师——杜甫评价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称赞他“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白居易称颂他“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在确定镇守街亭的人选时,诸葛亮明知马谡刚愎自用,过于狂妄,还是任用马谡为前锋。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街亭失守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而成为历史的必然。
我不会因为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对这位历史人物失去好感,有血有泪真英雄,这才是真实的诸葛孔明啊!看着舞台上诸葛亮一声一声悲戚地喊着“参谋”,我似乎看到了他对马谡的不舍;听着台上的诸葛亮唱着“我哭一声马参谋,叫一声马幼常”,我觉得这就是有情有意的诸葛亮!
孔明,你是历史天空中闪烁的一颗星,我心悦你!
教师点评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辗转迁徒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在这里,他投师于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一天,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鱼炖好了,接着又叫挑水。诸葛亮在家种过地,肩膀有劲儿,很快就挑着满满一担水回到厨房。一进门,却见水镜先生正对着一班弟子发脾气。原来,刚炖好的鱼,不知被哪个弟子偷吃了一半。十几个弟子谁也不承认自己偷吃了鱼。诸葛亮眼睛一眨,假装惊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镜先生面前,大声说道:“坏了,坏了,要出人命了!那鲤鱼是用荆芥炖的,荆芥炖鲤鱼就是八步断肠散,我是用它药野猫子呀!”
他这么一说,有个弟子顿时变了脸色,“扑通”跪倒,大声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鱼是我偷吃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