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从昨天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为期三天的“城镇建设年”和“产业平台推进年”专题培训班。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培训班上作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题辅导报告。强调,“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市广大干部要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在报告中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和特点,精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趋势新特征,全面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
指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将进入转型攻坚期,新型城市化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社会建设将进入整体提升期,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加强期,区域发展将进入加速联动推进期。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纲要》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等三大目标。围绕这三大目标,在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中,重点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业创新环境、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等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强调,“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引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全面实现《纲要》提出的宏伟蓝图,务必进一步明晰市域功能区布局、市域城市发展布局、市域产业发展布局和市域土地功能布局等四大布局,务必全力推进产业平台和城镇平台等两类平台建设,努力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城镇平台建设上,要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建设一流幸福家园,全面建成文化商务区,加快城南综合改造片区、城西综合改造片区、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等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大力推动三个中心镇由镇向城跨越;在产业平台建设上,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全面推进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慈东工业区、新兴产业集群区、鸣鹤风景区、商品市场园区、综合物流园区等重要产业基地建设。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您好。10月10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已正式向全校公布了,作为规划写作小组的组长,能谈谈您现在的感受吗?
德院长:说到感受,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感到任重而道远。
根据《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写作组负责学校总体规划的编写工作。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各个子规划的基本依据,既包含对学校“十二五”的客观总结,对学校当前面临新形势的准确分析,也包含“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写作组,作为组长,我深感责任之重大。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我确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想到学校“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任务,想到学校面临的良好契机和诸多挑战,我又觉得还不能松劲儿,“十三五”的建设和改革才刚刚起步,宏伟的目标需要扎实的行动来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听说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工作前后持续了近两年,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编写过程吗?
德院长:2014年12月15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二届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起点;2016年9月30日,《赤峰W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经学校党委二届四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终点,前后持续了21个月有余。
2015年5月,写作组成员赴上海参加了为期2天的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研讨会,全面了解了国家对于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5年7月,学校出台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工作方案》,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现实依据。
“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校主要领导对于规划编制工作高度关注,亲自参与,曾多次召开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规划编制工作,对“十三五”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向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正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写作组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才能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凝结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血,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的关系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十三五”规划中对“十二五”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之间的关系吗?
德院长:“十二五”是学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学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主动争取自治区和赤峰市党委政府支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建设应用型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会议指出,政府工作千头万绪,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有迫切需要的问题。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今年还要努力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三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四是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五是实现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并使经费得到合理使用;六是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七是出台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
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目标。会议要求,今年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会议指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的供水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要在持续巩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
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一、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二、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一是要求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二是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三是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四是设定了校车使用许可。五是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六是明确法律责任。
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三、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