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达思念母亲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经典的比喻才会牢牢地烙在我们心上,因为那些清丽脱俗的语言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一个平凡普通的物象,有了比喻的浸润就会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张力。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对“山”和“小屋”的比喻堪称精彩绝伦:“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山”是“眉黛”,“小屋”是眉梢间的“痣一点”,如此清新隽永,秀丽委婉,意蕴无穷的佳句怎不令人击节而赞? 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的比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蒙蒙细雨成了“温柔的灰美人”,片片瓦楞成了美人纤纤玉手下的琴键,如此绝妙的比喻,令人怦然心动!由此可见,写比喻句要准确生动具有创意,把平淡的意象生动化,读者就会心动。
二、精雕细琢,化抽象为形象
可见可感的事物可以通过比喻来提升魅力,无形抽象的事物也能凭借比喻给文章增添靓丽的色彩。大家看看这样一组句子:
①望穿秋水的思念,就像秋天的荒草在心的废墟上疯长。
② 妈妈的爱,就像一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懂事时,我才找到。
③母亲的牵挂,就像雨后空中的那道彩虹,绚烂多彩;母亲的牵挂,就像炎炎夏日的阵阵凉风,给你带来阵阵凉爽;母亲的牵挂,又像那爬满墙头的密密麻麻的青藤,剪不断,理还乱。
以上比喻句美彩闪烁,余香满口。“思念”“爱”“牵挂”这些无形抽象的事物,因为比喻的妙用变得具体可感,特征突出。“思念” 像“疯长的荒草”,可见思念之盛,“妈妈的爱” 像“一块糖”,这爱多么甜蜜!“母亲的牵挂” 像“彩虹”,像“凉风”,像“青藤”,这牵挂多么美好,多么温情,多么绵长!这些精心打磨、雕琢的句子,内容温馨,情韵悠悠,似珠落玉盘,玲珑剔透,形象清新。
三、想象奇崛,为静物注活力
作文时大胆想象,运用比喻把静态的事物写活了,能使文章充满灵性,富含生活情趣,产生韵味独具的特殊表达效果。例如:
①太阳像一只火红的相思鸟,栖息在树梢上,不忍离去。
②俯身收割,眼前的一株株豆棵,瞬间幻化成佩环丁当的姑娘,手携手朝割豆人奔过来。
③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④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上述句中的“太阳”、“豆棵”、“藤萝”、“柳条” 成了富有动感的“栖息在树梢上” 的“相思鸟”、携手奔来的“姑娘”、流动的“瀑布”、“窜出来” 的“烟雨”,真是情趣盎然,意蕴无穷。比喻,使静物充满了灵性,让人过目难忘,浮想联翩。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学会运用比喻,用尽心思反复酝酿,仔细推敲,求得灵思妙笔。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多积累。张开想象的翅膀,对语言千锤百炼,打造出奇制胜的比喻,定能让文章开出绚丽夺目的奇葩!
[比喻集锦]:
①大自然,天使的刺绣。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③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
④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⑤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⑥五月是一把精巧的剪刀,将柳枝裁成翡翠色的绸带,将晨雾做成宽大的蝙蝠衫。
⑦希望,有时近得像阳光在眼睫毛前跳动,有时又远得像天边的一颗星闪烁不定,近时要抓住它,远时更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它。
⑧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的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1.通过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而美好的。许多作家对童年也有着一份深深的情结。(板书:桂花雨)
2.为什么童年里那阵阵桂花雨能让琦君终生难忘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设计意图:为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作铺垫,同时有效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反馈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一张导学提示单,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
1.检查字词。
2.“笨笨拙拙”课文中是形容谁的?(桂花树)
3.这笨笨拙拙、其貌不扬的桂花究竟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让琦君念念不忘呢?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以后你的感受?(板书:香乐 )
三、感受桂花香
1. 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桂花的香和摇花的快乐的呢?
桂花香弥漫在整篇课文中,认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 交流。
3. 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我们来看这两句话: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这个“浸”字,用得多么准确,它不仅让我们闻到了花香,还让我们看到了生动的画面。学生读着“沉浸”这个词,感到全村的人都沉醉在丰收的快乐与幸福之中。
【设计意图:孩子对桂花香的感悟进入了一种富有童真童趣的解读中,孩子们诗意地栖息在语文的大地上。】
四、体会摇花乐
1. 除了桂花的香味让作者念念不忘,桂花的不寻常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摇花的快乐?圈出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2.学生自学。
3.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摇花的快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板书:缠)
学生自由说“缠”可以体会到琦君怎样的心情。(急切、迫不及待)
A.想象一下小琦君会怎么缠着母亲呢?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呢?B.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个场景,我来做妈妈,你们就做小琦君。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动作来写,一个满心喜悦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4. 故乡的桂花雨对我来说是一种乐,对于父母来说又乐在何处呢?全体同学一起读这首诗,读出花香、人乐、年丰、梦甜的一幅幅画面。
5.总结:第三自然段作者按照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这样的顺序,抓住动作、语言来描写,感受到那份快乐之情。(板书:一个场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有效方法,并能有效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感悟思乡情
1.引读第5节,出示母亲的话。
真的是所有的花都比不上家乡的金桂这么香吗?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板书:爱)
2.假如我们来到母亲身边,对她说:(1)这里的月亮真圆,母亲会说 ;(2)这里的生活过得真舒适,母亲会说 。
3.母亲还会怎么说呢?
4.母亲不是诗人,她没有用诗句,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板:比不得)
5.每当听到母亲那朴实的话语,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6.学生觉得这平平常常的桂花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怎样的一份情感呢?
7. 琦君对故乡充满深深的感情,她的许多作品中都写到了故乡、亲人、童年。(出示作者一组作品的题目)
8.为什么她的作品偏爱这类题材呢?
较早的如1999年全国卷的第27题: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参考答案之一: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
试题要求填入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实质是在嵌入式中考仿句能力,
仿句的测试,是从两个基本方面测试着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在题材内容上,测试联想构思的能力,试题提供的材料都比较新鲜,材料之间都有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提供的材料,联想选定相关的题材;并且沿着材料中旬子的意脉,把自己的题材相应地延伸、展开,像上面例子,首先由“长河”、“画卷”.“史诗”,对应联想选定到“乐曲”等,内容属于同类事物,这是一个层次,接着由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等,联想到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既对应了长河等发展变化的特点,又合于乐曲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沿着材料句子的意脉,让乐曲的题材得到合理的延伸展开,这是二个层次,最后,由“史诗还在续写”、“画卷刚刚展开”等联想到“乐曲渐趋”,“渐趋”合于乐曲本身的特点,又和史诗、画卷等特点照应,都表现了跨入新时代的崭新面貌,这又是一个层次,这里每个层次的仿写内容都是在瞻前顾后中做到的,都必须通过由此及彼的合理联想推敲选定,
二是在语言形式上,测试语言表达的灵活组织能力,这就必须在仿照相关句子结构形式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题材内容,还是以上例为例,题目明确要求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这就必须依靠对应的材料确定所仿句子的句数、每句的字数和句子的结构形式等,而句子结构形式的仿照是一个难点,因为形式和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必须在深入体会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形式,如“有急流也有缓流”“有冷色也有暖色”“有痛苦也有欢乐”,不仅必须看到每个句子都明显存在对比关系(可比作外部的“形”),更必须注意到每个句子前面的词语表低落态势,后面的词语表扬起态势,暗藏着先抑后扬的对比关系(可比作内在的“神”),这样,拟定新句子时就会考虑先抑后扬和对比这个特点了,像“有高音也有低音”(形似而神不似)就不妥,而“有低音也有高音”(形神兼备)就合理了,又如“五十年像一条长河”等是一个比喻句,处在这个地位上的仿句也必须是个比喻句,这又是题目暗藏的要求,
说到深处,仿句的核心能力是我们传统的对对子(写对联)的能力,传统的对对子要求较严,讲究声律,对句和出句之间,必须平仄相对,对句和出句内部,必须平仄交替,而这些声律,现在对中学生来说,一般无须考虑,也没必要考虑,试题一般也不做这方面的要求,但传统的对对子,对句必须和出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的要求,这对仿句来说,大有借鉴意义,而试题一般也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如果我们以写对句的这些要求来写仿句,就能很快地循规蹈矩,登堂入室,
就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幅对子为例来说吧,
对句和出句字数相等:都是七字,
对句和出句结构相同:总体上都是紧缩关系的因果复句,因为“书山有路”,所以“勤为径”;因为“学海无涯”,所以“苦作舟”,句子内部是“主谓+主谓”的复杂结构,具体分析,“学海”和“书山”,都是偏正性的名词短语;“无涯”和“有路”,都是动宾短语;“学海无涯”和“书山有路”,都是主谓短语;“苦作舟”和“勤为径”也是主谓短语,
对句又和出句词性相对:山、海为同类事物,名词相对;书、学,指书籍和学问,名词相对;无对有,动词相对;涯对路,名词相对;苦对勤,形容词相对;作对为,动词相对;舟对径,名词相对,
最后,对句还和出句意义相关:出句讲的是读书要勤奋,对句讲的是做学问要刻苦,都是通过比喻强调了读书做学问的必要态度―勤和苦,其中,出句把书籍比作山,而对句把学问比作海,山、海意义相关,非常形象;而对句用“学海无涯”对出句的“书山有路”,无涯和有路,意义相反相对,暗寓着读书要勤奋刻苦,学问是永无止境的规劝,这幅对子通过比喻把劝学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深刻和形象,而对句“无涯”的转折起了十分重要的对比拓展作用,
2004年全国卷1―4卷都出了春联的考题,福建卷第23题出了对联的考题(不论平仄),请看那年全国卷一的第24题: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的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1)处处春光好
(2)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参考答案之一:第一题(1)家家气象新
(2)九州桃李荣 第二题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虽然考题不要求写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但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仿句的能力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考查,如果我们掌握了声律,更有用武之地,第一题的两个答案讲究了声律效果不仅如此,仿句能力的测试还在加深和拓展,朝着写诗歌的方向发展,请看2002年全国卷的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参考答案之一:事业是人生的一座大厦:追求是支柱,奋斗是砖瓦,热情是事业成功的脚手架,)
2002年北京卷第2l题:
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感受,
原作: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参考答案之一:树上的果!你沾沾自喜时,生命便结束了,)
2004年天津卷第24题:高考问题研究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童年是旭日,
老年是夕阳,
岁月是充满变幻的风云,
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考答案之一:父亲是太阳,母亲是大地,生活是四季变幻的风雨,关怀则是人生成长的雨露,)
上面三题,提供的材料简直都是一首诗,仿写的要求实际上都提高了,它不是局部的仿写,而是整体的模拟,不仅要求形式,要求修辞,而且要求内容有总有分,有起有收,丰富而圆满,最后的答案,自然也像一首诗了,尽管如此,它的基本能力还是仿写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仿写出来的句子和被仿的句子形成一种整齐的态势,因为字数相等或接近,形式上会出现整齐的对称美;因为结构相
同或相近,音韵上会产生和谐的节奏美;如果讲声律,还会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因为意义相关和一定的修辞手法,内容上就会呈现丰富含蓄的意韵美,这种兼形式、音韵和意韵于一体的整齐态势是汉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点,也是汉语的强大魅力之一,其他各种语言是无法企及的,
因此可以说,继承发扬汉语的优点,写好整饬的文句,仿句是基础,学会了仿旬,我们能够写对联,写排比,写整句,甚至写诗歌,
下面就是在仿句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了写整句能力的学生写出的两个散文片段和两首小诗,
散文片段一:
是怎样的文化孕育了你啊,我的同里――平淡宁静却朴实温馨!
你像一个多情温柔的姑娘,腼腆地诉说着你与历史的柔情;你又像一个典雅成熟的妇人,淡定地吟唱着你与江南的情愫,吴依软语是你的诗篇,小桥流水是你的刺绣,暮鼓晨钟是--你的乐歌,退思草堂是你的画卷……
叫你一声同里,同里在相思里;叫你一声同里,同里在梦幻里!几多神秘,几多神奇!爱你同在心里,化作千丝万缕……(题目《同里颂》)
散文片段二:
你来了,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铺天盖地的来了!大地为之震动,江海为之翻滚,鸟兽为之嘶鸣!你呐喊,你咆哮,你狂奔,你乱舞!
你是势不可挡的世纪洪流,用磅礴挥写你的气脉!你是主宰万物的命运之神,用力量显示你的权威!无论何方,都不可阻挡;无论何物,都必须畏惧,这就是你的气派,你的性格,你的轰轰烈烈!(题目《飓风颂》)
这两个散文片段,都是以仿句能力为基础,或对偶,或排比,基本上都采用了整句的形式,可以说,这种整齐的句式,用于叙述,节奏和谐,层次分明;用于描写,铺陈排比,富有诗情画意;用于抒情,回环复沓,委婉深沉;用于议论,音节铿锵,气势奔放,
诗歌之一:
思念小夜曲
思念,是一片落叶,在秋意正浓时,飘入,你寂寞的心怀,
思念,是一方情愫,在午夜梦回时,打湿,枕头边的家书,
思念,是一个港湾,在身心疲惫时,寄托,深幽幽的情怀,
思念,是一条丝带,在千万里之外,系着,慈父母的忧盼,
思念,是一叶小舟,栽着天涯游子,飘回,魂牵梦萦的故乡,
思念啊,是最无助的心痛,是最敏感的神经;是最细腻的情怀,是最美好的憧憬,是最璀璨的宝石!
思念啊思念……
诗歌之二:
我愿意……
我愿意是蒲公英,飘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是悬崖峭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阵温柔的风,与我紧紧相依,
我愿意是小木舟,行驶在,湍急而弯弯的小河流;哪怕迷失了方向,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支坚韧的桨,与我共同前进,
我愿意是三月风,停留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常年不愿离去,只要我的爱人,是饱经沧桑的大地,接受我温柔的吹抚,
我愿意是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即使我的爱人,陌生得如同一个路人,只要记住,我刹那的美丽,
我愿意是小草,朴实平凡,经受风雨,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座伟大的高山,留给我,一片站立的空间,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
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门出去
我从窗户里看看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不恭和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孩子,你已经25岁,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日益老去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承担一个成人该担负的责任?
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来找妈妈5岁的时候,你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给你;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此糟糕,为什么不多寄些营养品?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习惯了听你的吩咐,只以为,对你的每一滴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你已壮年的时候,可以得到你的细心照料。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饭,又时常将女友带回家来久住,让依然工作的我,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样的景况,终于让我连一丝的微笑,都无法挤出。我发现,这样苦掉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懒惰,愈是潜滋暗长,无沿无边
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有一次开玩笑,我说妈妈或许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了,说,那怎么行,将来谁给我们洗衣做饭,谁给我们照料孩子?当时的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原来当我们老掉,依然要为你继续操劳,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不是养育了一只日渐丰满有力的雄鹰,而是养了一只寄居的虫子。它要将滋养了它的鲜嫩的骨头,一直啃到干枯腐朽,再无营养。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你的前半生,与我息息相关,而佳以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妈妈已经将兼职的工作辞掉,我不能为了你的幸福,而将自己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交给继续为你挣钱买房的苦痛。也请你,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孩子,妈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且让我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佚名/文,选自《小品・美文》2010年第9期,有改动)
1 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残忍”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孩子,妈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妈妈请你搬走的决定,你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台市台南镇中学 吴应海/设题)
[参考答案]
《写给母亲》阅读 1、示例:“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表达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2、通过神态与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4、“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修辞是汉语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汉语的一大特色。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学习和运用。在新版小学语文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顶针、对偶、借代、比喻、反复、对偶、层递、对比、设问、回环、夸张等。一方面,这些修辞手法在句子中以个体出现,比如: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另一方面。2种修辞并用。如:“烛光像母亲一样温馨,用她的爱来温暖着子女的心。”前半句把独光比做母亲,这里是比喻,后半句把独光当作母亲来写,这里是拟人,然而,把人比作母亲的子女,这里又是比喻;“她眼泪如暴雨一样哗啦啦下来”,这里的眼泪比造雨,这里是比喻,而使用夸张来形容焦急泪流。“天上的月亮时而像银盘,时而像小船,时而像眼睛……”这其中就用了比喻和排比。此外,多种修辞手法的并用也常见,如:“你的眼睛犹如天上明亮的星星;你的长发犹如轻轻摇动的柳枝;你的红唇犹如天边的红霞;母亲对子女的思念犹如空中细雨。”可以说,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又是一大难点。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和积极教学。
二、引导学生认识修辞手法的妙处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和交际。我们学习语文就在于学会运用汉语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书面和口头两大方面。而正确、恰当运用修辞能使学生在这两方面表达中呈现出更好的效果。首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些教材中难度稍大的课文,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背景,要与作者达成统一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修辞手法不但能帮助学生语言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还能很明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使文章思想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使语言更具有逻辑性。其次,修辞在语言中主要是帮助修饰语言、磨炼语言。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达到语言的优美。进而使让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艺术。使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更加生动、明确,达到感动读者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欲望,能使人主动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讲,这个时期是最好玩的时候,而且学生变数太多,兴趣对他们来讲只是一时兴起。所以,在小学语文修辞教学这块,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程中设计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来达到学生学习目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刚进校的低年级学生。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第二册第10课,形容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为例子,来组织游戏小组比赛,让学生分成5组比赛,看哪组说的比喻句正确率多。每个小组都能列举好多的比喻句,例如:水中荷叶像一把伞;月亮弯弯像小船;天上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游戏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根据类似的比喻句来写,学生基本上都能写上几句。其次,通过让学生学习和领悟到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修辞的兴趣。如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子并展开想像,先认识这句话是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再从“一个个”体会数量的“多”,从“碧绿”体会颜色的“美”,从“大圆盘”体会荷叶大而圆的形状,然后从整个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运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
2、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