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夫的故事续写

渔夫的故事续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渔夫的故事续写

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第1篇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我们在极普通的语言文字中捕捉作者的思想倾向,在看似客观的文字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这篇课文我就是通过以抓重点词句为契机,以揣摩人物桑娜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来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笔者概括为“中心”教学法。

一、抓住“中心”词,分析人物个性

(1)抓住第一部分中表现心理活动的词“心惊肉跳”,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渔夫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外出打鱼,直到天黑未归,善良的妻子替丈夫担心,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桑娜和渔夫在生活上虽贫困,但在情感上是息息相通的,这为后面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起了很好的铺垫衬托作用。

(2)抓住第二部分中的“忐忑不安”。抓住“忐忑不安”一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在阅读之下,学生读出了“疑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语序是混乱的。我由此引导学生对这几句话进行正确排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Z序混乱中读懂桑娜的忐忑不安。而正是这种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衬托出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品质。

(3)抓住第三部分中的“严肃、忧虑”。桑娜从侧面告诉丈夫西蒙死了,并用同情的语气说了两个孩子的情况,是用心去拨动丈夫那根善良的心弦。丈夫的话看似在征求妻子的意见,然而急促的语态却证明自己已下定决心,桑娜那颗心与渔夫的心合二为一,与前文照应。

(4)品读中心词,体会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品味文中的精彩之处,悟出深邃之意,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的“忐忑不安、熬、受”等词都值得揣摩。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领悟。在教学第九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在没得到丈夫的同意抱回西蒙两个孩子的心情时怎样,找出“忐忑不安”一词后,让学生围绕“忐忑不安”这个词,通过找有关句子进行交流,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桑娜害怕、矛盾又坚定的心理,她那善良的形象油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交流“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醒来。”体会渔夫善良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最能让你感受到渔夫的善良是哪个词(熬),能换个词吗?比较说说为什么?再体会两个“嗯”和一个“哦”。两个“嗯”读音有区别,意思上也有区别,渔夫的两个“嗯”分别是什么意思?“哦”在这里表现了渔夫的什么想法?学生细细品读一番,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中心句”,品析人物心灵

(1)《穷人》这一课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如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时也看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针对人物的对话描写,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试怎么读才能读好,再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真情。这样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对话,触摸到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2)挖掘“两次沉默”,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文中在写桑娜和渔夫对话中,有两句话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下了“空白”。在此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沉默中两人想些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探讨两次沉默背后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感受桑娜的善良。

三、抓住关键标点,体会人物思想

标点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标点的意义超过了文字的表述功能。课文中的标点同样是文本语言,同样可以成为学生感悟语言的有效支点。通过对这一细微的“点”的品味,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穷人》这一课多处运用省略号。在教学第九小节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知道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了决心的复杂心理。让学生在揣摩标点时,领悟深化人物思想。

四、紧扣中心,讨论问题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桑娜和渔夫再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会怎么办?”这一问,同学们讨论激烈,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不会了,因为现在他们一家九口,生活实在困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爱莫能助。”有的说:“会。因为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种回答当然是老师所期望的,我立即加以肯定,“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做?”无疑这种讨论,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指向 。

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第2篇

课文是作文的范例,结合课文进行作文指导,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合课文就要吸收前人的知识营养和写作经验,用于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变刻板、呆滞为活跃开阔,变纷繁粗疏为条理缜密,变肤浅雷同为深刻独创。模仿不同于抄袭,模仿是人的本能,也是习作的必经之路。教师指导作文常常通过例文并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寓“理”于“例”,使学生学有“模样”,行有“向导”。结合课文,抓住“仿”,既可以深化阅读课文学到知识,又可以提供课文作者的写作技法,做到先仿后写,仿中学写,从仿到创。多年来,我坚持紧扣教材,充分利用现行语文课本的例文进行作文训练。首先,从“仿写”入手。仿其文,仿其法,仿其格。(1)仿其文就是紧紧把握课文中现成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所依托,有所仿效,逐步掌握作文技能,然后向“仿中创新”过渡。例如,根据课文已交代的部分情节加以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可根据课文中对天气描写和渔夫抱怨天气的一段话联想渔夫是怎样在海上和风浪搏斗的,仿写环境和人物活动。(2)仿其法就是借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课文中挑选一段有特色的章节,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进行模拟练习。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色的一段话写写校园、花园等,学习运用文中比喻和拟人的句式;学习《荷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荷花的形、色一段,写一写柳树、等植物。(3)仿其格就是仿用例文中谋篇布局的格式。例如教完《长城》和《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懂得怎样描写一处景物,仿照“远看近看”的观察点变化顺序和“总述分述总结”的文章结构格式写《校园的一角》或《南靖土楼》《东山岛》等某处景物。

其次,应紧扣教材,进行“续写”练笔。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续写课文。例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木偶的奇遇》为题,续写当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表情以后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再如,学习《凡卡》一课后,让学生以《信寄出去后》为题,想想凡卡以后会怎样,进行续写训练。续写课文要以原文为蓝本,续写内容要与原文紧扣合为一体。同时,续写也是进行作文愉快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倾吐,在兴趣中提高,从而唤起孩子的写作欲望。语文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感彩很浓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无不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例如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后,因为季羡林老先生在课文中的话都说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了,还把写作的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我发现孩子们对季老这位伟大的作家非常钦佩,于是我便趁热打铁,组织《我和季老说悄悄话》的续写作文训练。孩子们无拘无束,写出了许多童心童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学好语文的愿望。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比起花几节课时间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效果好得多。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做客》;教完《落花生》,我又让孩子们续写《我爱落花生》,孩子们通过续写作文的小练笔,不仅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更主要的是孩子们能凭借现成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进行合理想象,用不着冥思苦想作文题材,因而学生都能在愉快中完成作文任务。

在抓紧“仿写”和“续写”进行课堂作文技能训练的同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充分发挥作文课的指导作用,有目标地进行作文知识讲座,传授作文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给孩子们,解决孩子们有话说不出的难题,这样,孩子们便从课堂上既获得了作文整体知识,又熟练地掌握写作的各种技巧。当然,小学生的“仿”和“续”都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和步骤,最终还是要达到自己能创造性地独立作文。然而,没有母亲的扶持,幼儿怎会站稳向前走,又怎能学会飞快地向前跑呢?只有从课堂起步,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让学生在场内扎实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才能让学生走出训练场勇敢地在作文领域里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地遨游。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是小学生作文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必然过渡,虽说作文教学方法有很多,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然而紧扣教材、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进行作文练笔,是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最初的一步,也是最基本、最扎实的一步,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研讨“如何打好基本功,落实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最重要一环。

“构建读写训练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有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的则可能在言寸之间、点滴之间、分秒之间进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这十几年的作文教学正如知时节的好雨,滋润着作文苗圃里的每一朵鲜花,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

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第3篇

对这种方法,前苏联作文改革家拉德任斯卡雅教授阐释说:这里的所谓“虚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根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件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选择取舍的加工,编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她提出的关于情节虚构的训练类型有:①按照某一个情节进行扩写;②按照某一个开头进行续写;③按照规定的题目虚构作文。故事创作法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其写作形式包括寓言、虚构性故事、想象性故事等。

英国的教材中列举了故事创作的四种途径:①先说一个笑语,再让学生据此编写故事;②看图写故事;③说一组词语,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编故事;④先读报刊收集信息,然后由学生进行故事创作。

美国的一些作文教学专家,如格林等人认为,为了提高故事写作能力,应要求学生注意故事的结构,突出人物特点,写好故事的开头。作文教学法专家希尔里奇还设计了一种称为“故事开端”的练习,为中小学生虚构故事、发挥想象力提供思路:

①设想你正在一家商店(或展览馆、玩具工厂等),用五要素(何人、何为、何时、何地、何故)讲述你的故事。

②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世界:一条鱼会怎样看待渔夫?外星人怎样看待你的活动?一只老鼠怎样看待盆中的乳酪?

③假设你是“超级神童(男孩或女孩)”,你将做什么?你的感觉会怎样?为什么?

④做一个报告者,与家长谈话,与兄弟姐妹谈话,或与动物园的老虎谈话等,把内容写成作文。

⑤如果让你做一天校长(或教师、父母、总统等等),你将做什么?

⑥如果你能让世界(或者你的城市、学校)发生三种变化,它将变得怎样?为什么你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⑦创造并描述一种混合型动物。例如,这是一头奶水牛(它是由奶牛和水牛相结合而成),那么什么是虎鼠(老虎和老鼠相结合)?什么是兔象(兔子和大象相结合)?等等。

近来,美国作文教学界还把一些创造技法引入作文练习,并在故事创作中得到成功运用。

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第4篇

农村的初中学生看的书不多,表达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老师面面俱到地讲,学生忙于记笔记。这种做法违背了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原则,有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觉主动扫清文字障碍。我们规定每生备齐《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仔细查阅课文中遇到的生字新词,并将关键字词的注音和释义注到课文中。这样,有利于作品的理解,也便于记忆。这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第一步。

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口齿清晰,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教学人物较多的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学《渔夫的故事》,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渔夫和魔鬼不同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然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圈点勾画,记下疑点和难点、写出每段评注和心得体会,以便下一步交流,为讨论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让不同的思想火花在此碰撞,逐步取得接近和统一。

最后,是扩展和巩固。即利用相关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鼓励他们课外自主阅读,延展学习内容,开拓阅读视野。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推荐学生阅读《水浒》,让学生自已去认识其中的108将。学习了《小抄写员》后,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浓浓的人间真情。

一、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

语文课堂中,许多学生不敢发言,有的不喜欢发言。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诱发学生表演的欲望。

创设表演话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说"话。教学《小石潭记》后,教师设计一组问题:"作者'乐'不'乐'?"为什么?",然后组织讨论。教学《满井游记》后,组织学生讨论"袁宏道是个怎样的人等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证据,亮出自己的观点。教学《女娲造人》后,组织讲神话的故事会。在复述的基础上评出优秀者,为全班同学讲故事。这种自主自发的说话训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说"话的兴趣,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说话能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已见,在争论中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认识答案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二、给学生一个质疑探索的空间

阅读文章后,学生总会有许多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自行解决。但是,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即对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评价,学生有时不能自行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不但要提倡学生质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一个学生问:"老师,虽然鲁提辖行侠仗义,但如此罔顾人命,我们还觉得他是英雄吗。所以,课文反映的问题不符合今天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说得好!"我立即肯定,"针对这个同学提出的看法,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并立即组织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了比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也增强了评价作品的积极性。

三、给学生一个放飞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在一些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艺术地设计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以这些作品为文本,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进行续写训练,刺激他们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让学生自己去享受虚构的快乐,享受作家一般的自豪感。教学《皇帝的新装》后,要求学生以《皇帝回宫后》为题,展开大胆想象,续写课文。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有的让骗子继续上演;有的写皇帝经过此事后励精图治;有的写皇帝继续昏庸,受到应有的惩罚......结局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个性和自由构想,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或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进行改写,再造新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好方法。学生在课堂中熟悉了《石壕吏》,我就要求学生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写这个故事,可以充分地扩展文章的情节,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想象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物情态环境气氛。结果,有的集中描写了当时的环境,悲凉凄楚,用自然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神态,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外貌,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语言,也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心理活动,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有的集中描写了诗人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外貌,从诗人的角度反映作品的主题;也有的通过集中描写了诗人与老翁的对话,来反映主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想象和联想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自主性和创造性。

渔夫的故事续写范文第5篇

关键字 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00-01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语言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习作想象力就是在大脑想象的基础上,运用文字符表达出来的能力。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动,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有幻想,在习作中,鼓励他们合理想象、创造想象,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是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习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讲述前人的发明创造,激发学生习作发挥想象的兴趣

想象在创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功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培养学生习作想象力,首先要激发他们想象的兴趣。我经常向学生讲述前人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的事,如:我用学生熟悉的鲁班发现有锯齿的草叶能把人的手划破,长有锯齿板牙的蝗虫能吃草叶,从而发挥想象,发明了锯;莱特兄弟通过鸟的翅膀的想象,创造发明了第一架飞机;瓦特受到开水壶盖的启发,通过想象,发明了蒸汽机。又如:古人曾幻想腾云驾雾、展翅高飞,这种幻想推动人们创造了现代飞行工具--飞机;古人想象有一天,人类会有孙悟空一样的本事:千里眼、顺风耳、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甚至下五洋捉鳖、上九天揽月。而今,这些都已变成了现实――射电望远镜、无线电话、潜艇飞船、登月科考……让学从这些事例中激发兴趣,发挥想象力。

2拓宽视野,博览群书,丰富表象储备

想象是在已有的表象上展开的,任何想象都不能离开已有的知识基础。一个人的感性知识越多,就越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大量的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指导学生博览群书、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关心时事政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安徒生童话选》……这样,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不断开拓视野,广取博收,获得丰富的营养,积累众多的知识,他们有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习作时进行想象就能驰骋,做到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参加完1999年高考后告诉我,他考的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由于他平时爱看科幻、童话等课外书,积累了丰富的记忆,而对想象作文,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写起来得心应手。可见,在习作中发展学生想象力,就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博览群书,丰富表象储备。

3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对生活中人、事、景、物展开想象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就必须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物,获取写作素材,从而展开联想。如:从小草的顽强生命力,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春雨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吃叶吐丝、呕心沥血的春蚕;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从洁白无暇、受尽磨难、培养后人的粉笔等去联想到那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活跃思维,大胆创新,就能不断丰富想象,发展想象,提高作文能力。

4充分利用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1看图习作,激发想象。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开始的,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它内涵丰富,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但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往往只能是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画写“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绎画面情节,变平面为主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看图作文,不但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看图作文就无法进行。课文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语言,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揣摩图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画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进行再创造的思维活动。

4.2续写课文,扩展想象。续写课文,就是老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或其中的某些情节,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接着原文意思写下去。由于续写的内容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真人真事,这就要求续写时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过去看到的听到的类似事件巧妙地糅合进去,或对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加工,不断创造情景,丰富续写内容。如:学了《白杨》,我就以《成长中的小白杨》为题,让学生想象孩子到了新疆后的学习、生活、成长情况;学了《穷人》,我就根据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情及渔夫善良的决定,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续写。续写时,我尽量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与结局,尽可能设想多种方案,然后比较,选择最佳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