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经采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象;结构;语言;艺术美

《采薇》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征役诗,出自“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后代文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成为《诗三百》中的名篇佳作之一。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美的创造,是人类美的艺术体现。《采薇》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戍边征夫的形象美、富于变化的结构美和摇曳多姿的语言美等方面。

一、戍边征夫的形象美

一切种类的文学作品,都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读者、感动读者。真正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典型人物形象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方式而生存,既具有认识社会的巨大思想价值,又有给人以情感激动的较高审美价值。《采薇》中成功塑造了戍边征夫的典型形象,在这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身上,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有忧时伤世之情感,又有抗敌爱国之情怀,更有思乡念家之情思。不仅反映了周代的战争生活,而且揭示了守边士卒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忧时伤事。《汉书·匈奴传》载:“(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守边戍卒为何远离家园,为何无暇安息,为何战事不断,诗中反复强调“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是因为外族入侵的缘故。诗中主人公在社会大背景下观照个人的命运,充分体现出戍边征夫忧心国事,感伤国运的思想情感。因此,与其说本诗是“厌战诗”之始祖,更确切地说应是“反战”、“怨战”诗,因其所痛愤者是猃狁而非周天子,反对的是挑起战争者,怨恨的是战争侵略者。所以,将士们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忍受着思归之苦,坚持抗击入侵之敌。

2、抗敌爱国。正因为主人公清楚地意识到是异族入侵破坏了安定的生活,为国御侮是应尽的责任,自己投身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所以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戍边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令人振奋。其情感基调也由忧伤的思家盼归之情转为昂扬的抗敌之情和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两章呈现出激昂豪迈的雄壮美,那竞相开放的棠棣,雄俊强壮的战马,频繁激烈的战斗,从容指挥的将帅,冲锋陷阵的士卒,整齐行进的战车,华贵精良的武器,日日警戒的将士,处处洋溢着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甚至不惜血洒疆场的豪放旷达情怀。诗中充满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思归念家。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方玉润说:“嗟嗟,我征夫也,独非民哉?胡为遭此离乱,弃其家室,几至无人不鳏也哉?盖怨之至也。”《采薇》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虽然主体民族的自豪和抵御外侮的目的使周人勇敢地拿起了战斗武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周人并非好战的民族,而是热爱家园的民族。因而,即使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他们仍然表现出一种思归念家的情结。诗中“日归日归”的哀呼,“靡室靡家”的悲叹,“忧心烈烈”的煎熬,“忧心孔疚”的自伤,都极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饱受战争之苦的士卒思家心切、心忧神伤的真实情感。尤其是最后一章士兵久战归家时百感交集的心境更是令人悲怆。对入侵敌人的痛恨与对自身遭际的哀伤的矛盾心情,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深刻思想,也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二、富于变化的结构美

任何事物的内在美,都必须通過外在的形式来表现。美的主题,美的形象,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结构可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优秀的诗作必然是外部结构与内在结构完美和谐的统一。《采薇》以全篇倒叙式的外部结构,中间直线式的内部结构,二者有机构成富于变化的美的结构形式,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1、倒叙式。全诗选择了一个最佳叙事角度——“归途中”。一位饱尝思家之苦的解甲退役的征夫,蹒跚而行在回家之路上,回忆起往昔的征战生活。全诗共六章,以倒叙的方式巧妙地安排外部整体结构。以采薇起兴,前五章着重写强烈的思乡情绪和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以及久戍未归的原因,末章以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悲苦之情结束全诗。前五章侧重于叙事,最后一章侧重于借景抒情。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恰当地表现出主人公矛盾的心绪。

2、直线式。从内部结构上看,《采薇》采用的是直线式,即按照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进行叙述。本诗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戍边战士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抒发思归之情,点明难归的原因。尤其是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句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层深入地表达守边兵士思家盼归的焦虑情结。第四、五章追叙奋勇抗敌的战斗生活。以空间转换的形式追述与敌作战的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精良的装备,频繁的战斗,再次说明久戍难归的原因。

三、摇曳多姿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生动传神的诗歌艺术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引发心灵的共鸣。《采薇》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摇曳多姿,穷形尽意,奇妙独特,也是感染读者的重要因素。

1、形象鲜明的比兴。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采薇》中比兴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具有形象鲜明、兴与比融合的特征。诗中前三章以采薇起兴,由薇菜的破土发芽、幼苗柔嫩、茎叶老硬,喻示时间的流逝,出征时间之长,以此彰显征夫久戍不归之忧愁,衬托企盼早归之心情,渲染对家乡亲人之思恋。以戍卒正在采摘用来充饥的薇菜起兴,借眼前景,抒心中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盛开的常棣之花起兴,比喻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颖奇特,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鲜明性和感染力。

诗经采薇范文第2篇

1、在大自然中,很多植物蛋白含有丰富的谷氨酸,比如面筋、蘑菇、大豆、海带等等,它们是构成这类食物鲜味的主要成分。将这些谷氨酸提炼出来,制成“蔬菜类味精”。因为有些蔬菜是绿色的,因此用这些蔬菜蛋白提取的味精也是绿色的;

2、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味精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我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

(来源:文章屋网 )

诗经采薇范文第3篇

华帝从事公益事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公益活动伴随着华帝的成长,已经成为华帝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早期的“1+2红领巾助学工程”,帮助20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到帮助贫困儿童梦圆北京奥运,捐建希望小学、爱心食堂、希望图书室,到捐资百万为四川雅安援建抗震教室,再到这一次“关爱特殊学生”全国公益行,华帝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止过,今天仍然在继续向前。

这次华帝走近盲聋哑儿童,是华帝第一次将关爱的目光转向这个特殊群体。华帝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发更多人关注这个特殊群体,从而参与到关爱的行动中来。

华帝公司对公益事业的热衷也深深影响着华帝经销商,在企业身体力行的感召下,经销商们积极参与活动,不仅从中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更增强了对华帝的那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历时10个月,横跨中国五大区的“华帝商道”营销文化活动终于告一段落。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方,《销售与市场》与华帝一起共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完成了一次成长的蜕变。

如果说,最开始我们对华帝这次活动更多的理解为一次大型的公关传播的话,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一次次的被华帝人认真的态度、全情的投入所感动。我们理解了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追随的理想和核心价值观。在华帝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具备的成功基因,她在中国企业史和营销史上留下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可传承的精神财富。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写道:优秀的企业都是高瞻远瞩的,都有一个比利润更高远的使命,在追求这样更为高远和理想主义的目标时,利润自然就成了副产品。历史也一再证明:利益集团行而不远,唯有理想集团才能基业长青!

诗经采薇范文第4篇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普通职员杜拉拉晋升为职场精英的故事。杜拉拉的升职轨迹如下:27岁,行政秘书,月薪3000元;28岁,行政秘书,月薪3500元;29岁,销售总监秘书,月薪6000元;30岁,HR主管,月薪12000元;33岁,HR经理,月薪25000元。其中,杜拉拉的顺利升职,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经常报告,随时让老板知道你在干什么。

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向老板写报告,诸如日报、周报、月报,而且办公室的人基本上生活在outlook的世界里。其实,报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就看你怎么使用。杜拉拉就是凭借一份精美的报告而被上司发现的。

秘诀尽快熟练专业技能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再高的文凭也只是一张纸的事,要想老板对自己信任,就得尽快上手,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并出色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

初入职场的“菜鸟”,更多的是满脑袋的理论知识,但是工作需要的是实践经验。所以,你必须针对工作需要,尽快熟练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

秘诀工作时间不八卦

在工作时间八卦,是很多小白领常做的事,这不仅耽误了上班时间,影响做事的进程,也间接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甚至还会妨碍到工作场合的安宁。对上司而言,这是对他的不尊重,也容易招来责备。

要想顺利晋升,除了努力工作,还得在工作时间不八卦,认真做事,给领导和同事留一个好印象。

秘诀修炼情商职

职场中,情商(EQ)比智商(IQ)更重要。IQ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EQ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当今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

在业内,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一旦进入某个企业,能不能顺利晋升、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职场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修炼自己的情商。否则,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而每一次的职场斗争,都是EQ的成长。

秘诀善用团队的力量

“孤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获得成功,善用团队可以事半功倍。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有限,团体的智慧无限。在大企业中,“跑单帮”难成气候,“抱成团”才能打出一片天地。

职场中,团队合作显得越发重要。想晋升的各位职场达人,要学会团队合作,善用团队的力量。

秘诀着装礼仪与职业相协调

穿着是很多职场人士容易忽略的问题,但职场平时的着装礼仪都被领导看在眼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下岗失业。着装礼仪就是要塑造个人形象,而着装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暗示当事人,自己是一个言行举止都职业化的人;暗示领导,自己是个干练的员工。

职场的穿着原则是,穿什么像什么,即穿着应与一个人的职业相协调。如一位老师,别人看他的穿着,觉得他像老师,那么这个人的职业形象就对了。再比如办公室人员,形象应该是发不过耳,头发长的话,要盘起来,穿职业装。

秘诀做公司中有用的人才

作为职场人,不要老觉得缺了自己不行,其实没有人是不能被替代的。公司是部大机器,员工只是机器中的零件,再重要的零件也有被换下来的一天。所以,定位好自己的位置,是职场达人必修课。

活有难度才能证明干活的人有价值,相反,可有可无的人,随时可被替代,也必定走得不长远。既然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就成为公司中最有价值的员工。如此一来,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获得了领导的认可,离升职又迈进了一步。

秘诀不断学习“充电”

想要晋升,就必须保持旺盛持久的战斗力和竞争力,而持久的竞争力,来源于职场中不断的“充电”学习。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不前进,就相当于后退。要想避免在职场中成为“积压物资”,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多学几手,一专多能。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升迁机会的垂青。

秘诀少说多做

工作中,要想混得好,最好是少说多做。千万别为自己未完成的事找任何借口,尤其是面对领导,即使你说的都是事实,但那也不该成为理由,因为领导要的是结果。比如电脑坏了,导致工作未完成,千万别对领导解释说,我的电脑坏了云云,你最好说“我保证按某某时间完成任务。”

如果想要升职,那就记住,只要领导交代的任务,便决不多嘴,坚决执行;只要是上司不关心的小事,就自己处理好,不去烦他;向领导汇报问题,最好是提前准备好答案,让领导选择,而不是解决。

秘诀处理好人际关系

职场的人际关系对于职场生存来说非常重要。职场人,不仅要懂得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还要能够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上司跟老板之间。这样的人才是升职的最强竞争者,才是公司的一个强人。

刚进公司,单位的所有人都会对你很友好,这是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体现团结的职场明规则。所以,你可以和某些你不喜欢的人保持距离,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和公司不同层级的人保持良好关系,哪怕对方只是一位清洁工。

TIPS

职场精英的5种特质

01 良好的思维。

02 勇于创新。

03 隐藏个人情绪。

诗经采薇范文第5篇

这里的素材我们可以理解为辅助历史教学的所用文字材料、图片和音像资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素材呢?在选择素材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趣味性强,所选的素材应该是内容经典、语言精妙,生动有趣。第二,针对性强,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要与相关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引用,引发兴趣。第三,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起到引导人们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和心智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第四,思考空间大,文字优美,短小精悍,论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历史教学中可以选用的素材通常有以下五个大类:

一、故事类:神话、传说、典故、成语、笑话

选用这一类的素材,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挑选有确实可用、生动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开始上课前讲,作为教材的导入语,它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第二次》,我先给学生讲一个题为《圆明园是谁烧的?》笑话:一个教育局的领导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他问两名初中学生:“圆明园是谁烧毁的?”其中一名学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烧的。”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烧的。”学生的班主任对校长说:“这两个学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说不是他们烧的那肯定就不是他们烧的。”此时,其中一名学生家长来了,一听此事,立即对校长说:“不就是圆明园吗?烧了就烧了,多少钱?我赔!”大凡听到这,学生总会开怀大笑,之后,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已见,然后以一个设问“圆明园究竟是谁烧的”导入课堂。讲完课本内容之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警示类: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

有警示作用的名言警句,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意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不仅能让教师的语言流溢文采,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展示历史课的内涵和深度,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引发学生正确思考,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如中国古代史第《贞观之治》,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名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都有些什么原因?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归纳,再经教师适时的总结点评,让学生学会懂得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最高领导者在为政之道的政治素质及个人品行素养高低有密切联系。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在教学中有目地培养学生有条、有序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缜密的思维品质。

三、传记类:名人传记、秩事

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名人犹如灿烂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与日月同辉,他们对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成长或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启迪。特别是针对学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点,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的高敞的气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故事,充分利用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如介绍布鲁诺、诺贝尔、伽里略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奉献精神。

四、文学类:诗、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与词可谓是两朵奇葩。它们的语言优美、结构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还能拓展学生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历史的精髓和魅力。例如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两首哲理诗《观书偶感》和《劝学》对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态度做出精辟的诠释,前者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新颖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发展。后者则提醒青年少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音像类:音乐、影像资源

相关期刊更多

诗经研究丛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诗经学会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海岱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