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指标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研究领域的相关结果进行梳理,评述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进程和走向。结果发现:我国对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我国体育产业现行指标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统计指标 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体育关注度飞速上涨,体育魅力与日俱增,体育市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为了推动体育产业、优化产业机构、增加就业,各个体育产业发达国家都界定了体育产业相关的概念、定义和范围。现在世界上还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科学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我国现行体育产业统计指标还不尽完美,了解和掌握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进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完善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现有的CNKI数据库收录的24篇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相关的文章为横轴,以“我国各省体育产业统计指标”“问题学说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研究”“中外体育产业对比研究的文本分析”为纵轴,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一、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学者对体育产业统计相关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了2000年6月30日到2014年10月15日为止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以主题检索方式用“体育产业统计方指标体系”为核心检索到24篇相关文章。通过对文献的归纳研究发现体育产业研究的关键词围绕着“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总体上来看体育产业统计表研究的还是比较少。
二、以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热点文本分析
(一)基于国内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文本分析
在研究期间发现以我国具体城市为代表研究体育产业指标的一共有4篇文章。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俞琳(2007)、刘少英(2012)具有代表性。如俞琳[1]在《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主要立足于宏观理论视角,从统计原则、统计范围与对象、具体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方法、统计指标数据来源渠道建议等反面分析阐述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刘少英在《湖南省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与实施研究》一文中认为“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既要对湖南省体育产而已发展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又要推动湖南省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具有竞争力。只有尽量选用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代表的核心指标,才能是统计指标更具有科学性”。
(二)基于问题学说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研究
从问题学说的角度反向解决体育产业统计方面的问题,可以更加贴切、科学的完成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建设。在这一领域当中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有张岩(2002)、罗敏华(2005)等。其中张岩在《关于体育产业统计的几个问题――兼评林显鹏先生“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提出“在依据产业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界定体育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统计的范围、对象和计算方法,并对某些有关的学术观点和资料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文中张岩指出国民经济分类是研究体育产业统计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并对体育产业统计的范围、对象和计算方法给了相关的界定。罗敏华在《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由于在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上认识不统一。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所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深入探讨,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通过对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讨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三)基于中外体育产业对比研究的文本分析
相对与我国体育产业一些西方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发达,可以给我国提供参考。林显鹏在2000年发表的《国外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对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体育统计指标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对象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林显鹏在《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对西方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对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旨在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张林在《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一文中认为“为了规范我国体育产业的统计口径和指标体系,提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思路和实施办法,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体育产业统计概况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统计现状,并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概念、分类、指标、统计实施办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体育产业名录库、开展体育产业专项统计、修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建立我国体育产业动态监测机制、委托专门机构从事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等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三、结语
在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健全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会为体育产业保驾护航。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也要参考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建立指标体系的方式方法,借鉴外国经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
参考文献:
[1] 俞琳,高瑜.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研.2007.02:40-4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物流已从最初的简单运输式的原始物流逐步发展成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几乎涵盖了各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主要载体,国家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规模、结构,监测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状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运行[2006]625号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报表制度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我国定期的社会物流统计调查与核算工作。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2006年起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定期开展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
中国是农业大国,且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因此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与农业生产物流相比,农业销售物流,即农产品物流显得更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尚缺乏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的社会物流统计也只是简单的涉及到了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物流费用总额两个社会性指标,导致很多地区、部门在推进农产品物流时比较盲目,实际效果不显著。国家应该在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就制定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以便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设计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指标的设计应力求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同层面、不同层次反映农产品物流的综合情况,以保证全面性和可靠性。
2.2针对性原则
由于农产品的种类繁多,体积大、价值小、易腐烂以及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使农产品物流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复杂性、严格性,以及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定性等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的现状。
2.3科学性原则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的选取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能真实地反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运行规律,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4可比性原则
统计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地区内的纵向比较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以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统计指标的设计应具有可比性,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统计方法的一贯性。
2.5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原则要求农产品统计指标体系层次清晰、指标精炼、资料易得、方法直观和计算简便等特点,使之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3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对农产品物流范畴的把握,遵循以上统计指标设计原则,本文从宏观的社会农产品物流总量和微观的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两个角度提出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3.1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
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从宏观上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现行的物流社会统计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总费用和农产品物流业务总收入等指标。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不足以分析农产品物流的瓶颈所在,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农产品物流增加值
农产品物流应重视加工增值物流,农产品的物流增值服务主要有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小包装、农产品配送、特种农产品运输、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等增值服务。农产品物流增加值可从各项增值服务提供的增值效益来计算。
3.1.2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统计除了利用统计部门现有的物流设施统计,如公路里程、铁路货车拥有量等,还应包括与农产品物流密切相关的农村交通设施统计,此外,农产品信息平台的构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3.1.3农产品物流节点
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是否合理、数量和规模是否适度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物流成本、效率。因此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还应包括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布局、数量和规模。
关键词: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统计管理工作越来越被政府和企业所重视。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了真正反映我国各地区的房地产和经济的运行情况,同时为加强房地产行业的宏观管理提供指导意义。房地产指标设计要与专业设计房地产指数的统计理论和房地产专业基本理论、房地产行业经济实践紧密相结合。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准确而有效的房地产数据能够反映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因此,房地产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全面构建起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就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建立起逻辑严密、富有现实意义的房地产统计指标。
(一)房地产状况统计层面的指标体系
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房地产状况指标体系。不仅仅包括居民住房建筑的平方面积的统计,还要统计住房的不同的产权、住房结构以及住房损耗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面且详细的房产统计指标,进而长期动态跟踪这些属性的变动。这种具有实效性的房产统计指标,能够使得房产统计数据具有完整性和可借鉴意义
房产管理部门应该适应时展,建立居民住房情况统计层面的指标体系。也就是说将居民的住宅情况、实际的居住面积、地区人均住房面积、居民的住房需求居民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和数据统计,真实反映本地区的居民房产需求情况,为国家和政府提供居民住房情况方面的真实信息,以便为国家开展工程,解决住房问题提供数据借鉴。
(二)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层面的指标体系
除了房地产状况统计层面的指标体系和居民住房情况指标体系的建立,房产管理部门还应该着重建立房产开发以及交易层面的指标体系。既要对层次不同的房产的销售情况、房产空置情况、房产的抵押、质押、租赁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又要有交易层面的指标体系,从而深度把握房产市场的销售情况,真实预测近几年居民对于各档次房产的需求。
(三)房地产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房产管理部门要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等建立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房产统计工作的进行,从而确保其房产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指标体系建立时要不仅要考量其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尤其要更加注重考察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期能够向社会更多地传递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积极创造力。
二、优化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
旧的房地产统计指标缺乏科学性及实用性,不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优化房地产指标体系,构建一系列全面而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房地产行业将会有重大指导价值。
(一)重视并完善房产数据的原始记录工作
原始的房产数据是后续统计管理工作的前提,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统计结论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因此必须重视对原始房产数据的管理及运用。
第一,在录入原始房产数据时,必须要按规定格式,多次检查以确保数据准确。另外,各项内容要依要求填写完整,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必须签名负责;第二,房产的原始数据不可以随意更改,也不可随意删减。如确实必须更改,要按照更改规则,在作废的数据上应划两道线,然后将更改后的数据写在上方,也要加盖更改人的名章。房产管理部门要完善房产数据的原始记录工作,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以便统计报表中的指标具有实效性,能够对统计工作提供具有意义的指导,管理部门可以设置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关原始数据的来源和录人,为房产统计工作注人生命力和活力。
(二) 完善房地产统计的调查方法与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政府和企业都要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以适应社会现实。但许多地方部门在进行统计时仍然墨守陈规,采用原有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调查方法没有适应网络发展的节奏,统计指标也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许多地方部门忽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技能,这都造成了政府部门的房地产统计工作效率低下。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自身统计理念,改进房地产行业的统计调查方法,建立健全适应时代潮流和本地实际的统计管理体系。政府要借鉴行业内先进的调查方法,并积极使用互联网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政府尤其要重视完善统计工作的具体细则,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统计管理工作能够按章进行;其次,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科学调查,总结新时期房地产领域的变化,进而完善政府的房地产指标体系,全面具体地量化某些问题,争取做到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掌握房地产行业的准确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调整计划和投资决策。
(三)加强房产登记工作的电子化建设
传统的人工统计和人工计算的管理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被人摒弃,人工管理的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所得到的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差,浪费了大量的政府人力和政府资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带来,互联网+已经被大众、企业和政府所接受,网络技术开始广泛渗透于越来越多的行业,网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统计部门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积极进行房地产统计工作的电子化建设。
一方面,着重加强房产登记工作的电子化建设,提高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统计水平。首先要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链条的前端布置统计方法,这样能够减少后期统计工作的盲目性和复杂性,提高政府的数据计算和分析预测的可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房地产统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政府要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科学而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将互联网与房地产统计工作密切结合,借助互联网完成统计数据的前期搜集、中期汇总、后期分析等,构建起完备的统计工作信息网络,从而以数据为依据揭示各种经济现象,预测未来行业发展。
(四)提升统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统计指标的构建及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专业素质过硬的统计人员,统计指标构建的构建就会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统计数据的统计就会丧失准确性与实效性。因此,必须要从多角度提高统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首先,政府部门要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并建立一支具有信息化能力的高素质统计队伍。要根据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工作经验来选拔工作人员,切不可任人唯亲;其次,要对统计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拓展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要明确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机制。重视对其工作的评价环节,不只包括事后评价,要把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再次,政府部门的统计人员很也要更新统计知识,包括构建统计指标、整合统计信息、分析统计数据、推理未来趋势等等。另外,还要完善自身的分析及推理能力,要能窥一斑而见全豹,能够从大量的复杂数据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帮助政府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调整计划和投资决策。
三、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房地产行业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房地产行业的统计指标建立。而目前,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不断修正。良好的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能够真正反映我国各地区的房地产和经济的运行情况,使政府掌握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调整计划和投资决策。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原始数据的保存和录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调查方法,另外要结合网络技术推行电子化建设,还要不断提高统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优化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董迎选.房地产经济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
关键词:民生指标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6-5954(2010)07-060-03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取得的极大进步,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各项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改善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从统计监测评价的角度看,如何构建一套能全面反映北京市现阶段民生发展状况和特点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并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目的
(一)是完善北京市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
2005年,北京市初步建立起了反映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貌的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社会统计与经济统计并重,指标体系中除大量经济指标外,还涉及与人民生计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民生领域的统计指标。然而,就现有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来说,关于民生的统计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并不健全,而且内容分散在该指标体系的各个领域,不便于对民生问题进行全面把握和系统分析。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监测评价中心的职能,统计部门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在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整合统计数据资源,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北京市民生统计指标体系,以便对民生发展进行客观反映与评价。
(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困扰和谐社会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或失衡、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与民生有关。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解决民生问题则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然而,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系统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就无法准确地反映民生问题的现状,监测民生问题解决和改善的程度,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民生问题历来都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民生建设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多个省市相继开展了民生监测评价工作的探索研究。例如,上海市闵行区侧重于当地百姓最为关心的人民生活水平、就业保障情况、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和人口资源环境等五个民生领域开展了民生问题的监测和评价;江苏省淮安市则围绕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的阐述,结合目前现有统计指标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教育、就业和收入、医疗、社会保障、居住和稳定和谐等六大领域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广东省深圳市借鉴福利经济学的有关成果,从民生净福利的内涵出发,力求从群众所能分享到的直接福利和间接福利的角度反映百姓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主要涉及社会净财富、收入分配与公平、环境生态及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的全面发展与民主诉求的满足方面、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等六个领域,等等。
分析以上各地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两点:一是全国范围内关于民生问题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衡量标准。二是尽管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反映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均包含了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就业、收入、教育、社会保障、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基本层面的内容。
三、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框架和内容
从民生的内涵来看,民生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来全面反映民生发展状况则是一种必然选择。
(一)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 全面系统,紧扣内涵。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民生内涵和特征的统计学表述,因此,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选择,也应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准确把握民生的内涵和不同民生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之形成一个严谨、有机的整体,全方位反映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
2 重点实用,相对独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同一领域的各个指标之间要求相互独立,说明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不存在交叉和重叠。因此,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各领域包括的内容应尽量简洁明了,着重选择突出重点、敏感性强、有代表性的指标,准确反映民生内涵。而对与反映领域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指标不应予以考虑,避免指标体系内容的赘余和不实用。
3 立足现实,便于操作。建立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便于及时、准确掌握民生发展的动态,因此,在充分考虑民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更多地选择客观性强、便于操作、易于获取的指标,减少主观性强、难以量化、缺乏现实可行性的指标。
4 与时俱进,适度超前。民生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充分体现现有民生发展的特点而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而力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尽量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反映现有重点民生政策近期实施效果的指标内容。
(二)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
民生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动态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民生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用于反映民生状况的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所反映时期的民生问题要素而定。本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阐述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遵循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立足于北京市的民生发展现状,重点反映当前与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关注点和主要方面,梳理出北京市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收入、福利保障、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居住交通、社会安全和资源环境7大领域,共126个统计指标,基本反映了北京市民生发展的主要方面。其中现有统计制度中已有指标84个,占66.67%;现有统计制度中没有需新建的拓展指标42个,占33.33%。
四、完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由于民生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要素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关于民生问题的统计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多角度。此外。鉴于针对现阶段民生问题要素构建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指标为尚未纳入统计制度的拓展指标,这些都对不断加强民生统计、充实民生统计内容、完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提出了需求。为了加强和改善民生统计,满足客观、全面反映民生问题的需要,在兼顾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加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改善现行统计制度,补充民生统计内容
针对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内涵和特点。统计制度中应随时关注民生热点和难点的转移方向,适时补充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内容。此外,在现有的统计制度中,由于关于民生的统计更多侧重于反映全社会民生建设效果的总体或平均水平,缺乏对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层人群之间民生水平差异性的客观监测,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加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民生问题的指标,针对重点领域、重要方面,开展不同群体分享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差异性和民生政策实施效果不均衡性的统计监测,以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等的特点制定出更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1.住宅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种概念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彼此独立。作为一个独立并且能够自成体系的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具有一般系统具备的开放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特征。房地产住宅市场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和补充、相互制约的,能够反应住宅市场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概念体系,该体系应该能够综合地反应住宅经济市场的需求、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揭示统计指标反映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2.住宅市场统计指标的特征
首先,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是科学的。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具备反映住宅市场的供需情况、发展规律,专家和学者在设置住宅市场统计指标时应该以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住宅方向经济学作为指导,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将住宅市场本身的特点考虑到指标制定中来,使得住宅市场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住宅市场运行的基本状况。
其次,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具有效用。鉴于房地产住宅市场的运行状况比较复杂,房产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在设置统计指标时应该考虑收集数据的成本和可能性以及指标体系是否具有时效性,房地产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能够从各个方面反映住宅经济运行的规律,以便使利益相关者能够从指标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最后,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具备明晰的结构和层次。房地产住宅市场指标体系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应该具备层次性和结构性,这个系统应该包含不同的子系统,必要的情况下子系统还可以再细分为子系统的分系统,住宅市场统计指标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由此展现。
房地产住宅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1.基本要求
首先,房地产住宅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要具有导向性。我们研究房地产住宅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根本目标是让国家和政府能够通过指标对住宅市场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促进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住宅市场本身复杂多变,市场现象纷杂多样,仅仅通过房产数据我们能够统计出大量的指标来考核住宅市场的运行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定的目标作为导向,指导和规定统计指标在数量、质量、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则。当前我国政府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了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和合理规划未来的住宅建设上,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向考核这方面的发展状况靠拢,以求统计指标能够为宏观调控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房地产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具备可测量性。统计指标作为反映住宅市场运行状况的语言,它应该能够被量化,让指标使用者能够通过指标直观、直接的了解住宅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统计指标的制定者应该认真考察如何将定性的现象转化为定量的指标,实现统计指标的可测量性。
2.内容设计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指标的名称及其代表的含义,譬如说住宅开发投资额、新开工面积等;明确指标的内涵,辨别哪些内容应该计算在指标当中,哪些内容不应该囊括在指标的计算中;分析指标计算涉及到哪些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统计口径。
其次,我们要为住宅市场统计指标设计单位。在明确了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基本属性之后,就了解了如何对统计对象进行测度,很多统计指标的计算单位在计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比如说投资额可以以万元作为单位,开发面积可以以平方米作为单位。但是,有一些统计指标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现象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则而计算得出的,这时候指标的计量单位应该综合反应构成指标的每一个特征的计量单位,也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复合计量单位,住宅价格可以用XX万元/平方米计算。
再次,住宅市场统计指标应该规定其适用的相关范围,也就是设计时间和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指标体系适用的地区范围,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其适用的地区范围;时间范围是指统计指标一般以年、月、季、日作为界限进行衡量,或者以某一个标准时刻作为衡量界限,如以某年初、年末、月初、月末等为时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