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某城市地铁AFC系统建设概况
2012年6月,本城市开始试运营地铁2号线和3号线,标志着该市地铁进入到了网络化建设阶段,加大了AFC系统建设的难度。具体来讲,网络化AFC系统建设的特点包括这些内容:多线建设替代了以往的单线建设,需要将统一的服务界面和无障碍换乘服务提供给乘客;对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着突出的矛盾存在于多种技术和产品之间;相较于系统的扩张速度,系统建设以及运营经验的积累存在着较强的滞后性,并且需要调整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票务规则、系统接口以及运营模式等。为了促使AFC系统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促使在各个线路间,乘客都能够无障碍换乘,就需要进行AFC系统的网络化建设。
2 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通过1号线地铁系统的成功运营,为了促使网络化运营下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将奔向技术应用到其他地区,避免颠覆性改造一号线AFC系统,这样就可以促使建设成本得到有效节约,同时,改造期间系统运行的平稳性也可以得到保证。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这样就可以在ACC系统中成功接入既有的一号线和新建的二号线和三号线,并且还可以无缝接入其他新建线路;系统还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对其逐步完善,以便于应用的新技术相适应。结合这些原则,就需要对技术规程进行统一制定,对线网AFC系统的各个层次间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对ACC的功能和定位进行确定,对新老线路AFC和ACC建设顺序进行确定,对相关技术和产品进行研发,促使AFC系统的互联互通得以有效实现。
一是AFC的系统结构:通常将五层架构体系应用到轨道交通AFC系统中,分别是ACC、线路中心、车站计算机、车站现场设备以及车票。在本工程中,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和调整AFC系统的业务模式、票务处理流程以及票卡结构,那么我们将六层架构体系给应用了过来,也就是将业务内置型读写器层加设于车票和车站设备两层之间。具体来讲,业务内置型读写器指的是将嵌入式32位CPU以及大容量存储器件应用到读写器上,在读写器内部来部署完整的票务处理流程软件;如果调整了票务处理流程和票卡结构,只需要对业务内置型读写器中的软件进行在线升级即可,不需要对设备计算机的程序进行更改。通过业务内置型读写器的使用,还可以统一票务处理流程,促使互联互通得以实现,对各个线路AFC系统的服务水准进行平衡。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快速化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的产品,统一处理流程,有着较大的优势和作用。
二是ACC的功能与定位:在AFC系统中,最上层的管理中心就是ACC,它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如汇总、清分轨道交通票卡的发行和票务收入,联动监督线网AFC系统的运行,并且还需要清分和管理轨道交通中应用的一卡通车票,汇总分析整个线网客流信息。在收益清分方面,主要是对清分规则进行制定和实施,以此来清分轨道交通各线之间的收益;在运营管理方面,主要是监视客流量、票卡流向等线网级运营状况,对相关参数进行管理,如线网属性、票价参数、车票种类以及乘客服务界面等,并且还需要对其进行汇总和转发。在分析决策方面,主要是将清分系统数据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给充分利用起来,以便促使政府决策部门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是AFC系统的改扩建方案:在对线网AFC技术规程以及一号线改扩建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对一号线的既有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将那些先进技术给吸收过来,对那些不会影响到互联互通的技术方案进行保留,将那些影响到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方案给排除掉。首先,对原有1号线AFC系统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使用,如密钥管理系统,它的基础是PKI安全机制,以此来签到读写器设备、下载单程票密钥,促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有着较为显著地应用效果。其次,将那些不会影响到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给保留下来,这样就不会颠覆性改造一号线AFC系统,促使建设成本得到降低。如在数据传输方面,通过CORBA方式来对实时数据进行传输,借助于FTP方式来对非实时数据进行传输。最后,将那些不利于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给摒弃掉,比如,原来的票卡结构等数据规划只能够在单线运用状态下使用,在网络化AFC系统中,就需要对其重新设计和调整。
四是新老线路的改扩建顺序:首先,对AFC系统技术规程进行制定;其次,改扩建一号线,对技术规程的可实施性进行验证;然后,对ACC系统进行建设,并且对接一号线,在单线运行条件下,需要对数据通信接口、清分系统以及密钥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最后,需要在AFC系统中接入新建的二号线和三号线,进行联调测试,对接入系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进行测试。
五是研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在对AFC技术规程进行编制时,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技术难题,比如单程票密钥、业务内置型IC卡读写器等。目前,通常将存储卡作为单程票产品,可以自由读写卡内数据,但是容易被别人来破译密钥。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在线更新的方式应用过来,下载相应的票卡密钥,也就是说ACC系统如果需要对密钥下载,可以通过网络在前端下载,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可以对交易密钥进行及时更换,这样就可以促使单程票的交易安全得到保证。另外,本地铁将业务内置型IC卡读写器给应用了过来,以便促使AFC系统的兼容性得到提高,促使系统升级维护费用得到降低;因为业务内置型读卡器在装置内部封装了票卡的数据结构、安全密钥等处理过程,那么就不会外漏这些数据,促使轨道交通核心数据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地铁AFC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深入研究诸多方面,本文从AFC的系统架构、改扩建方案以及新老线路的改扩建顺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裴顺鑫,张宁.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互联标准[J].都市快轨交通,2007(5).
[2]张宁,何铁军,王健.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互换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1).
一、建设高校档案馆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1、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 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公用电话网的装机总容量已达到了6134万门,长话线路已发展到35万条;中国公用数字网chinaddn和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已经相继开通,我国目前已有全国性、地方性的专用电话网300多个,网络的规模已排在世界电讯网的第六位,成为应用最广的联网工具。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金桥网(chinagb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接轨。就全国高校来看,1994年以来,由于“211工程”和cernet工程的促进,很多高校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至1996年底,已有22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连入cernet,其余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自2000年底开始陆续建成。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 自动化是高校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3、经费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馆走向网络化的最大障碍。加大投入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现代化档案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通过internet、cernet网可以看到,网络化的优越性和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档案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初步认识到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的重视,预示着经费的加大投入。档案馆自身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增强了造血功能。近年来,许多高校拨专款给档案馆购置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 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各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高校档案馆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缺少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4、经费保障率低 目前虽然硬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在不断下跌,但档案馆网络化的实现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高校档案馆的经费投入较少,用于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购置好的硬软件,建立高起点的档案馆网络,更谈不上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目前经费仍是影响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5、人员整体素质低弱 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高校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组织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高校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真正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引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高校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增加经费投入 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维护均需要大量资金,学校应加大投资。档案馆领导要利用档案馆自动化方面已取得的成果,积极向校领导反映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网络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档案馆网络建设纳入到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预算之中,从而加快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应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和网络为社会服务,获得一定的收益,并把它们投入到网络化建设中,“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网络;语音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Interactive Laboratory
Chen Xiaofang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Network Center,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language laboratory standards-based network environment,using voice learning system software,both with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laboratory,but also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digital language lab is not easy to use defects,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words:Language laboratory;Network;Voice learning system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向基于标准网络环境的多媒体互动语言实验室教学方式转变,开创了语言学习系统网络化的新时代,全面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语言实验室的功能需求
近年来,语言实验室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大转变,在语言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语音室,对于使用者来说它们都只是产品内在技术方案的更新,如果没有为教学带来实质性变化,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需求推动了语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设备的集成度和功能也不断地增加了。它们在具备传统模拟和数字语音室基本功能同时,还集成了其它应用平台,如:互动语言学习平台、智能测试平台、多媒体资源点播平台、师生交流平台、资源管理及平台等等。
今天从事语言教学的老师大多都使用过这类数字语言实验室(语音教室),其中往往就集成了许多的设备和功平台能,使老师在上课时能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这是语音实验室的一大进步。但这种简单的集成和功能扩充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教室内设备繁多、复杂的操作界面给任课老师带来困难,等等。记得有些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语音室功能太多了,界面太复杂,又是电脑又是终端,有时候为了使用某个功能,还得同时打开几个设备、几个操作界面,很麻烦。能否做到我需要哪些功能,屏幕就出现这些功能,其它功能和与我无关的东西就不要出现了?这说明让老师们满意的语言实验室,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应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如果能够根据不同老师的使用习惯和要求,按需定制实验室功能,使语言实验室具备个性化的特点那就更为理想了。
这些现实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语言实验室时,应该真正从师生的需求着手,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技术更替,仅仅为了追求一些功能的扩充而简单地集成大量设备,这将造成使用的困难和经济上的浪费。应当本着这样一种建设的理念:即新技术的采用要让我们的老师不仅上课效果更好,也要使用更方便,不给他们增加很多的技术使用负担,尽量避免让普通的英语老师变成专业电教老师,变成电脑专家。这样的建设方案才是更为可取的。
二、语言实验室的方案选择
(一)传统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缺陷
语音教室设备在经历了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后,为实现语音教室多媒体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奠定了基础,为了满足教育部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如学生的自学、网络化要求、资源共享等,数字语音室厂家推出多种解决方案:电脑室、语音室二合一,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三合一等等。它们集成了多媒体外设,将电脑引入语音室。它们是在教师控制台这里将电脑网络、VCD、磁带等不同媒体接入到教师用机,通过视频分配技术发送到学生的显示器上。这种以传统的语音教室为模型的方式给老师提供了方便,使老师上课时能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从形式上看实现了语音室的网络化,通过资源的点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学要求。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教室内设备多、布线复杂、操作系统往往不统一,普通的老师很难学会使用;同时数字语音设备往往是多个厂家的产品,各家都是自主开发的语音终端、终端机及主控设备互不兼容,配件不通用,设备维修和服务不便等等,给语言实验室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困难。
(二)数字语言实验室的新选择
如何才能既兼顾传统模拟和数字语音教室的优点,又能解决设备增多、功能增多造成操作困难的问题,让老师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同时既能兼顾每个老师的使用特点,做到使用的简单化、个性化,又能轻松实现教育部教改新模式下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学,为学生创建一个网络化的多媒体语言互动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在建设数字语言实验室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原来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下,师生间缺乏交流,并且交流的手段单一,交流面窄。因此构建一个互联和多功能的、具有语言互动学习环境的语言实验室很有必要,它应当能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让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学生写作业、考试、练习、自我测试等在这样一个英语资源环境下也都容易实现了。
因此网络化的语言教室成为我们的建设首选。网络化的语言教室,即每一个学生座位具备独立的主机,并同教室中其它机器连成局域网。通过教师机的管理可赋予其一些相应的权限,可使其进入校园网,如此一来学生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有能力的同学,老师可在其掌握课上内容后,让其通过校园网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或者替老师来指导本班的同学。而对于那些羞于开口和羞于问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学不用担心旁人知道。而对于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匿名登陆到校园网上进行聊天、讨论。如此一来同学们不必担心语法有错误,拼写不对等问题了,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则见到有不对的地方即可进行更正。这样一来同学能及时知道自己的错误,马上能改,不会留下那个错误的概念。老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同学们的真实水平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随时修改教案以便同学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必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也不用担心同学间因观点不一致而引来的矛盾,因为一切都是虚拟的、不可见的。因此,同学们也比较乐于接受这种形式。
三、我校语言实验室的软硬件系统
我校外语系在新建的教学大楼共设了9间语音实验室,每间教室为44座,教师用机采用方正文祥E520主机,其硬件包括PDC2.8GHzCPU、2G内存、100M网卡、320G硬盘、集成显卡、声卡、17”显示器、耳麦等,通过44换机、网线与学生用机接口,学生用机亦采用相同的文祥E520主机。通过教师控制平台还可以方便地与各种外部音视频设备驳接,从而进一步扩充教学资源。系统还具有与校园网的接口,以便与互联网连接,但由于管理等方面的考虑目前这项功能尚未开通使用。
语音实验室软件系统使用的是卓越电子公司的ESS语音学习系统。它是完全基于标准网络环境的多媒体互动语言实验室软件系统,既具备传统语音室的功能,又全面满足了教育部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同时为学生的自学提供课件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该软件系统的特点是将传统语音室功能与教学及教学管理平台、互动语言学习平台、智能测试平台、多媒体资源点播平台、资源管理及平台、网络化智能考试平台、远程课件制作与平台、师生交流及系统管理平台等多个平台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通用性和延续性。
语音实验室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系统界面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系统硬件连接图
图2 软件系统界面
四、语言实验室的使用效果
我校建设的这个语言实验室由于采用纯软件的语音学习系统,它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基础上不需增加任何硬件,即可实现包括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合一的教学平台,应用表明,它可以方便的实现两大主要功能:在以学生为中心时,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过程中心的教学引导,教学互动,学习协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在以教师为中心时,提供完整的听、说、读、译的教学功能,支持通用四六级、专八级口语考试,符合国家外语考试的要求,实现网络化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功能使用简单明了。该语言实验室能够全面支持小班化教学和小组协助式学习,教师或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可远程控制对方计算机,帮助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计算机屏幕,可以将计算机屏幕的显示共享给同组同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短信互动,进行沟通,有力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音实验室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2]刘亚琴.英语学习的方法[J].河南英语高等专科学报,2010
[3]王美镐.计算机在实验室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张富平.浅谈听力练习[J].山西外语大学学报,2008
关键词: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建设;组织管理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图书馆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3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3个阶段――因特网阶段。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1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3阶段,开始探讨关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服务等。
二、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资源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的信息资源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本馆的现实馆藏;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三、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的组织,是依据各种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等)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建立各类目录体系(如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等等)。处于不同网络阶段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不尽相同。处于微机局域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的核心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而处于国际互联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除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指引库的建立。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部分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按照CN 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3种方法:自建;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影响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图书的分类不正确或著录项不全;所选字段较少或缺少某些字段信息;某些信息所归字段不正确或某些字段信息错误;录入中造成的错字、错词或漏录的字、词等。
四、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总之,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网络使其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地检索和利用其他图书馆的信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图书馆网络化扩展了其信息服务能力,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给组织管理和有效地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分析、了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对其组织管理技术指引库的建设等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网络化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由电子
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1.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的图书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占次要位置的电子文献主要由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构成。因特网阶段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他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
2.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
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密切相关的。二者具有以下特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他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而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资源除外;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而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协议或申请手续等才能借阅,因而具有间接性。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信息,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的组织,是依据各种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等)进行科学的分类及建立各类目录体系(如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等)。而网络化数字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网络阶段对信息资源进行不同的科学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核心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而处于国际互联网阶段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除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指引库的建立。
1.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一些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按照CN MARC格式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
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影响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点:原图书的分类不正确或著录项不全;所选字段较少或缺少某些字段信息;某些信息所归字段不正确或某些字段信息错误;录入中造成错字、错词或漏录字、词等。
2.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
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电子文献对图书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电子文献在网络化图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与日俱增,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
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
1.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因特网作为一个整体,在使用者面前体现的根本价值就是它所提供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但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包罗万象;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大到数百万个数据库;而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电子报纸、动态信息、全文期刊、书目数据库四大类。
2.信息查询工具
因特网上信息丰富,但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每一种查询工具,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