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范仲淹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诗镜;味;诗学范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诗学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话语系统和概念范畴。“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环境、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别具一格的理论表达以及独有的范畴,体现为一种理论上的原生态性[1],”作为藏族诗学原生态性重要表现的诗学范畴,诸如“味”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依仗着佛教的传播,藏族文化与异质的印度文化之间产生了持续的、多方面的接触,文化接触进而产生了文化传播,而文化接触和文化传播构成了涵化的前提条件。印度文化向其范围之外的转移或扩散,引起了藏族诗学对印度以《诗镜》为代表的诗学著作的采借过程,藏族诗学的涵化得以形成。在涵化过程中,作为变迁双方的藏族诗学和印度诗学,呈现出了接受和适应两种不同的涵化结果。具体分析藏族诗学中的诗学范畴――味,主要体现藏族诗学在接受基础上的改造和印度诗学在适应基础上的改造。接受基础上的改造和适应基础上的改造,即双方将自己传统文化体系与异质的文化成分部分或全部协调起来的过程。
《诗镜》的作者为檀丁,又译执杖者,大约写于古代印度梵语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7世纪以前的古代印度诗学理论的总结。《诗镜》原书名按意义从梵文译为藏文“年阿买隆”,“年阿”意为“雅语”或“美文”,与汉语“文章”的原意“富有文采,斐然成章”大致相同。“买隆”意为“镜子”,《诗镜》阐述了古代印度的诗学理论和修辞理论。故而,“年阿买隆”意为“文镜”。一直以来,历代藏族翻译者们习惯将其译为《诗镜》,意即其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如同镜子一般,是艺术之明鉴,创作之准绳。同时,与印度佛教美学观相契合,“镜”还有“圆满”之意。
印度诗学与藏族诗学在接触交往中,进行了双向的调适,产生与各自原有文化特征均不相同的新特征。如《诗镜》中的“味”范畴,虽借自印度,但与印度的味论却有着不同的内涵。《诗镜》中的“味”范畴吸收自《舞论》中关于、英勇、厌恶、滑稽、暴戾、恐怖、怜悯和奇异八种味的论述,藏族诗学中“味”范畴则包括艳美、英勇、丑态、滑稽、凶猛、恐怖、悲悯、希冀、和善九种呈现方式。在藏族文学作品中,味最初的语义表示食物的味道,源于日常饮食活动过程中对于嗅觉和味觉的感知,后来其词意逐步扩大为创作主体面对具体对象时产生的情感的体验和品味。藏族的“味”范畴的内涵的深层是以“情”为其思想内容和产生基础的,又依托“态”展现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在情的观照中,又强调接受者与具体对象间的交流与互动,“艳美”、“恐怖”、“和善”等都是通过接受者的阅读产生的情感体验的表现。以《诗镜》为例的藏族诗学中“味”范畴的内涵同时还体现为一种“圆全无缺”的和谐、圆满之美。如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在《释难妙音欢歌》中谈及文章的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关系时指出“仅仅以用俗言俚语写出有好内容的作品而自诩,而在作品中没有丰富优美的文辞,那就像一个风华正茂的人不着衣饰,着身体外出行走,因而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一样,文辞粗劣的著作,会受到学者们的藐视”,表达出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圆满的审美追求。于乃昌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的前言中讲到“在藏族文艺学中,最高的审美范畴是‘味’,而‘味’的含义,最本质的规定是生命意识的感性体验[2]”。
印度的味论源于《罗摩衍那》中关于输洛迦体产生的传说,这一传说中,蕴含了其对生命意识的推崇,渗透了欲望满足的生命性意识。婆罗多的《舞论》中八种味首推味,“它以男女为因,以最好的青年时期为本”,由男女欢爱构成。藏族诗学中在首推艳美味,美既指自然界中一切客观事物、自然景象、动植物等具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状形态,也包括具体对象给人的美的感受。之所以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内涵,是基于印度与藏族不同的文化土壤、文化心理与审美取向上,印度诗学理论深受印度教的影响,印度中具有对原始生殖崇拜的信仰,使得印度诗学中将味作为了创作与描写的重点。藏穿佛教关注来世的精神内核反映在诗学思想中则体现为对自然世界的美存在的展现与表达上。“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拥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理论范畴与诗学观念。而这些文艺美学思想又与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是本民族文化的产物”[3]。藏族文学对于以《诗镜》为代表的印度文学借鉴吸收是按其民族文化特征、社会生活、审美情趣传统的审美要求有选择地接受的进行再创造的。
藏族古典诗学在典籍虽承袭自印度古典诗学,然其远非仅是重复印度的思想,而是数百年间,历经几代藏族学者以藏民族文化为基础,在对印度诗学典籍及佛教经典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诗镜》理论与藏族文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借鉴《诗镜》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解说、探讨和应用,逐渐将异质性的诗学理论发展为“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诗学理论,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概念体系。长期实践的结果,藏民族已将《诗镜》改造为藏民族化、本土化的诗学理论著作了,并将其视为其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将藏族诗学理论中“味”范畴单独提出,作为论述的核心与切入点,一方面,希望为藏族诗学范畴研究添砖加瓦,丰富藏族诗学体系,为藏族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以期对其他少数民族的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途径、方法等方面可资借鉴与参考的经验。
藏族诗学范畴的研究也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民族诗学理论的态度和原则。即一种民族文学在接受其他民族文学作品时,不能生吞活剥,或是生硬机械地蹈袭模仿,而需要按照本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思想愿望、审美情趣、传统的艺术形式对另一民族的文学作品、诗学观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本民族自己的作品,为本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从中得到思想启示和审美享受。《诗镜》由印度的诗学著作变成具有鲜明民藏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经典著作的过程便是历经数百年间的藏族学者们不断加工、改造、阐发、运用的过程。
注释:
[1]贾一心. 对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4).
[2]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0页.
[3]彭书麟. 从整一多元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独特性[J].民族文学研究.2007(4).
参考文献:
[1]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资料初编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资料初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3]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贾一心. 对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4).
[5]于乃昌.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概览[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5).
为婴儿测量头围的好处在于能够掌握婴儿头围的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情况。如果小儿的头围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患脑积水、巨脑症及软骨营养不良等疾病。如果头围过小,可能是脑发育不全、头小畸形。所以,监测2岁以前的小儿的头围,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是否有疾病。
二、实验器材
一根软尺
三、实验步骤
测量头围用一条软尺,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打折,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四、实验结果
被测者:黄晨阳 头围:55
被测者:倪星星 头围:56
测量心率和血压
一、实验目的
血压状况,可以知道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血压高不高,如果不高,很好,如果高要确定是不是高血压。如果低要看有没有存在疾病状态,如休克。第二,血压可以间接反映心功能,如果长期血压高,会引起心脑肾的损害,最后危及生命。第三,是一项检查方式,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压问题,直观反映身体状况。
二、实验器材
电子血压测量仪
三、实验步骤
1.测量血压之前5到10分钟开始,就应该保持心情平静,使自己的精神安静下来。
2.测量血压前,手臂上臂最好裸露出来,也不能把长袖袖子卷起来造成压迫上臂血管,而造成血压值不准确;
3取坐位,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角,手放轻松勿握拳;
4.将袖带平整地缠绕于上臂中部(不能缠在肘关节部)。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约1-2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能够刚好插入一指为宜。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偏低;而过松则偏高。袖带的胶管应放在肱动脉搏动点;
5.测量血压时候也不要说话,不要屏住呼吸,要自然呼吸;
6.测血压需一次完成,若未完成则应松开袖带,休息2~3分钟再重新测量;
7.测血压过程中如发现血压有异常,应等待一会再重测。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且测量的部位、要一致。
8.开始测量血压时可双臂血压皆测量,如果双臂血压不同,通常左臂的血压值会略高于右臂,记录时应以高的测量数据为准。
四、实验结果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恰当,往往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反之,如果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不够恰当,出现语言失范的问题,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心理以及体育学习兴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1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师语言失范问题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大的类别,即: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以及哨音语言和体态语言。体育任课教师运用这四类教学语言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语言的失范问题,最常见于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书面语言和哨音语言出现失范的情况相对较为少见。因此,以下就针对常见的口头语言失范和体态语言失范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口头语言失范
口头语言是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类教学语言,无论是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体育技术动作的传授都离不开口头语言,教师口头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同时,口头语言也是最容易出现语言失范问题的一类教学语言。很多任课教师由于没有意识到口头语言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自己的口头语言运用行为应有的重视,在口头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过于随意,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出现口头语言失范的问题。
例如:习惯使用否定性的词语或者是带有偏见的词语,习惯对学生的做出非建设性的评价甚至是讽刺性的评价等等,如,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做;你懂什么,这样做不行;你这脑子,我看你是学不会了;学了这么久都没有进步,你是不可能有前途了!这些都属于任课教师口头语言失范的问题,不但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中不会发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反而还极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体育教学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任课教师口头语言的失范问题,注意口头语言的恰当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1.2 体态语言失范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经在自己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中,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论证得出了如下结论,即:信息传播的总效果=7%的用词+38%的口头表达+55%的体态语言。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再加上,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动作来发出相应的信息。因此,任课教师的体态语言,就成为了其教学语言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体育任课教师能否科学、正确的应用体态语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常见的体态语言失范问题,主要有冷视冷笑、讪笑、漠视以及动作示范随意应付不够标准和不参与学生的保护与帮助等等。
2 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失范的原因分析
在对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失范的原因进行研究时,主要从体育教学自身、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等几个层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体育教学层面的因素
体育教学相较于其它的文化课教学而言,教学环境更为开放、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学生行为更为随意,而且某些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体育教学所具备的上述特点,就决定了体育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高效开展,还要注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尽可能的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出现,这就使得很多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足够的耐心,在处理复杂的教学活动时,就极有可能导致语言失范问题的出现。
任课教师层面的因素
任课教师层面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任课教师个人的口头语言使用习惯不好,例如:某些任课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就习惯于使用否定性的词语或者是带有消极意义的叹词,这些不好的语言使用习惯,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就在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从而造成教学语言失范的问题,对学生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二是,某些体育任课教师由于长期面对较高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出现了职业倦怠的问题或者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旦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错误或者是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教师就极有可能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并引发语言失范的问题;三是,体育任课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我国现行的很多法律法规中均禁止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和使用侮辱性言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中就均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绝大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却对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甚了解,以至于没有意识到语言失范问题的重要性,没有从观念上给予重视与关注。
2.3学生层面的因素
相较于其它的文化课教学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更高,而且问题的类型也更为多样。例如:争抢体育器材和场地、在练习时间交头接耳、不遵守课堂纪律、不遵守课堂规范,胆怯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给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负担与压力,从而使得语言失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
3 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失范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的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师语言失范问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助于预防和避免任课教师语言失范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体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面对的是不同能力、不能气质、性格迥异的学生,再加上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为开放,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和小插曲,影响任课教师的情绪和状态。例如:在任课教师集体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打闹闹,肯定会打扰其它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影响任课教师讲解示范的成效和上课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任课教师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发火,对学生做出消极的批评或是讽刺,往往就会让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及时的调整授课的方式,在采用恰当的语言制止学生的打闹行为的同时,采用提问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教学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体育任课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教学中语言失范行为的出现。
[关键词] 《鸿门宴传奇》 艺术演绎 人性挖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30
耗资高达1亿元的古装历史战争巨制《鸿门宴传奇》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的同时也恶评不断。从电影的眼光来看,该片尽显场面营造的恢宏气势,巨资打造下的视觉奇观也颇具好莱坞的大片之风;而“鸿门宴”的传奇以及杀气腾腾的悬疑铺垫,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特别是张良和范增等智囊团角色的交锋与较量,以及暗藏玄机耐人琢磨的台词,更是为电影增色不少。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鸿门宴并无宴席,几乎被演绎成了“鸿门弈”,弈棋成了贯穿全篇的线索;人物命运更是出人意料:霸王乌江自刎的豪迈演绎成了双双而死的凄凉爱情;韩信万箭穿心,萧何乱棒加身,樊哙挥剑自杀……。这一切,已经不是历史,而是真正的传奇。
事实上,鸿门宴的历史故事只是电影的壳,真正的故事,是编导对历史的精心再造,是对叙事悬疑的巧妙运用,是对历史氛围的细心描摹。但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人物的性格,仍然具有着历史的神韵:项羽的有勇无谋,刘邦的狡诈刻薄、樊哙的耿直无畏、张良的智慧贤良,范增的老谋深算等,基本都符合历史人物的形象底蕴。惟其如此,《鸿门宴传奇》才显得非常动人,才能够真正的惊心动魄。细细品味这部电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讲故事”方面的精心铺垫,显示了历史传奇的叙事风范,对中国大片的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片迭起却口碑不佳,视觉盛宴下往往掩藏着故事叙事的苍白,这在电影《无极》、《英雄》、《夜宴》、《十面埋伏》中都有着明显表现。但电影《鸿门宴传奇》却多少摆脱了这种嫌疑。这部电影由香港著名武侠片导演,曾执导过《94独臂刀之情》、《黑侠》、《三国志之见龙卸甲》、《锦衣卫》等大片的李仁港执导。而李仁港的电影以个人化的浪漫奇诡风格著称,剧情设置善于层层推进,滴水不漏,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1]。而历史中的“鸿门宴”,本就悬疑丛生,是楚汉争夺天下的转折点,有着很好的故事看点。
后人虽然从历史中已经知道楚汉争霸的结局,但是这期间的过程却成为千古兵家之谜,为编导的发挥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导演李仁港也坦言正是这未解的迷局吸引他执导《鸿门宴》:“这段楚汉相争的转折故事,历史记载寥寥数笔,但这个故事却一直流传千年。楚汉双雄,到最后确定是汉家的天下还是楚家天下,很大的决定因素在于‘鸿门宴’这件事。人们只知道刘邦赢了项羽输了,但故事的启发在哪里?我想走进去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2]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电影《鸿门宴》对历史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试图填补空白,揭秘“鸿门宴”迷局。特别是所谓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被展现得触目惊心,范增与张良的鸿门对弈的情节更是紧张刺激、惊心动魄;张良四盘棋局落败,刘邦阵营岌岌可危,随后的情节围绕鸿门宴的棋局展开,布局者是范增与张良这两大高手。而最后的结局,却以范增的“两败皆输”收场,而刘邦作为胜利者的一方,却在猜忌中孤独死亡。其中的悬疑铺垫,变幻之极,达到了电影叙事的极致,取得了极好的审美效果。
正是在对历史的传奇改造中,计谋与智慧,杀戮与征伐成为电影叙事的内在张力。但需要指出的是,电影设计刘项二人的决裂,却是楚怀王心知二人胸怀野心,难以控制,于是求得离间之计,与二人约定先入咸阳者可成王。在此之后,刘邦奇谋入住咸阳,最终导致刘项这对惺惺相惜的昔日盟友决裂。霸气、智勇、清纯、缠绵的剧情在音效与画面质感上给了观众一种视觉的享受,那种谜中有谜,局中有局的情节,给我们很多意外的收获。可以说,编导在“讲故事”方面的精心构造,彰显了历史传奇的叙事张力与审美魅力,对中国式大片的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二、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独到把握与精心塑造,使得《鸿门宴传奇》的人性挖掘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鸿门宴传奇》云集黎明、张涵予、刘亦菲、冯绍峰、陈小春、黄秋生等众多影视大腕明星,无论是在情节叙述中张扬人物的个性,还是演员的出色演技为人物增色等,这部电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黄秋生扮演的范增,每次出场都很惊艳,举手投足一怒一笑之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气场。而他在剧中设置的棋局战局,精彩之极。特别是“两败皆输”的谋略,以及对项羽的深厚感情,使得这个人物栩栩如生。
冯绍峰扮演的项羽,霸气之中有着一种英雄的大气。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在大败秦军之后,成为时下最大的义军盟主,拥立了前楚国国君的王孙为王,是为楚怀王。此人出身名门、盖世英雄,拥有四十万大军,又得到了男人们最爱的奇女子虞姬。但同是他又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终因中了张良的离间计而弃用了用兵如神的亚父范增,最后兵败而与爱妾虞姬双双自杀,结束了短暂而又悲壮的一生。电影中的项羽,与历史中的项羽气质神韵极为神似,达到了本质的真实。
其它如樊哙、韩信、张良等人的塑造同样出色。樊哙的粗鄙忠心,以及莽撞中显露的一份智慧,特别是几次冒死进谏还很讲义气,一派正人之风,确实让观众喜欢佩服。韩信虽死于乱箭,看起来有些市井气息却独有大将风范。张良机关算尽却总是表现得怡然自得,他既非大智若愚又不是大愚若智,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恰到好处地说出一番话来、恰到好处地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计谋,哪怕是那场苦肉计,也让人一时相信。他的阴险令人称道,他的智慧让人由心底生出一股钦佩之情。
更重要的是,《鸿门宴传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落寞而惆怅的味道:刘邦与项羽的惺惺相惜最后转变成兵戎相见;范增与张良刀光剑影的围棋对局最后却演变成孤村斜廓、破屋寒窗里一局没有下完的棋;韩信、萧何们叱咤风云的矫健身影最后变成鸟尽弓藏后的一团血污;勇猛刚烈的樊哙在天下一统之后却只能醉生梦死最后含愤自尽;笑在最后的刘邦却是饱受心灵的折磨,在屠杀兄弟的鲜血中悲凉孤独的死去。这一切,都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也正因此,电影《鸿门宴传奇》对人性的挖掘给人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乱世中英雄崛起后的人生百态给予了详细的描摹。这里既有历史的真实,更有编导的艺术挖掘,这是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三、重金打造下的视觉奇观,使《鸿门宴传奇》具有了较高的视听审美享受,彰显了大片风范。
电影《鸿门宴传奇》明星云聚,星光灿烂。其中黎明、张涵予、黄秋生三大影帝领衔,另有刘亦菲、冯绍峰、陈小春、安志杰等新生代、实力派影星加盟,组成了七大主演的超强阵容,为该电影在视觉观赏上增色不少。此外,《鸿门宴传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震撼,刘、项两方的阵营拼搏,奋力厮杀,场面颇为壮观。而且片中多处战争场面都是在敦煌戈壁滩完成拍摄的,壮观和苍凉的氛围弥漫电影,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影片内场戏份在横店秦皇宫广场取景,土色的城墙与青灰的天空相连,显得辽阔、苍劲而有力,也非常贴合影片的历史感。
《鸿门宴传奇》的画面是亦大气亦唯美,视觉效果极佳。导演李仁港一直钟情中国文化,在古典美学上也有颇深造诣。小到衣服上的花纹,发型胡须的长短形状,大到一把道具剑,一件铠甲战袍都是导演亲手一笔一笔绘出来的。“哪怕是戏里的剑,每一把都有着它自己的性格,希望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人都能细心的去看和感受”。李仁港导演对影片后期制作精益求精,本次《鸿门宴》的后期特效制作,力邀韩国顶级特效团队来完成,更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宏大的故事、经典的历史、盛大的古装、睿智的棋局、谋略的心计、华丽的阵容、刚硬的男人帮等,造就了电影界的一次视觉盛宴。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鸿门宴传奇》虽然场面恢弘大气,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但其历史叙述却非常颠覆,以至于有影评人戏称“如果你不是那么追究历史的话,还是很欢乐的”。对此,李仁港早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把电影当作历史书来翻,我觉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那就不用看戏,直接看历史书就行了。”[3]而这些颠覆,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正如电影片名所强调:这不是历史,而是“传奇”。也正是在传奇的演绎中,体现了编导卓越的创新能力与活力,对我国历史电影的拍摄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新浪娱乐. 李仁港执导的电影《鸿门宴》.[OL]
(2)(3)新浪娱乐.独家对话李仁港 360度解读《鸿门宴》.[OL]ent.省略/m/c/2011-12-02/00583497083_3.shtml
关键词:实验活动;计划性;客观性;目的性
一、关注生物实验活动的计划性及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生物实验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实验的计划性建设,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总结。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之前,自己要先进行相关的操练,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实验科学的指导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以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不得扭曲、夸张或掩饰实验结果。高中生物实验结果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实验结果与科学定论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与出入,学生在进行实验结果汇报时,会遇到实验结论与教材定论不一致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其中产生实验差异的原因。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建设
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对生物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在于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工具、实验用品、实验活动的结果等,而非实验活动本身。开展高中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于相关的生物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内在追求兴趣,因而也就很容易发生实验过程混乱的情况。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之所以强调实验活动的目的,就是因为活动的目的既是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活动过程结束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每次进行生物实验活动之前,强调和突出实验目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实验操作的根本活动目标,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活动的本质和内涵当中,而非表面性的、粗浅的实验现象。生物实验教材中都会有关于实验活动目的的简要性介绍,学生也能够通过文字获得实验目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去真正的反思教材中所列举出来的实验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帮组学生分析教材的要求,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实验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生物教学的重要的方法。组织与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是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素质、有潜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