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应用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坚持理论学习武装青年,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要巩固新一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成果,把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引向深入。认真按照“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成果有形化、学习机制长效化、学习组织社团化”的总体工作要求,依托团支部组织生活、知识讲座、课题调研等多种途径,广泛组织团员青年、青年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
(二)开展“学习型团支部”的创建活动。
开展“学习,让生活更美好”青年教师读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读一本好书、摘百句名言、写千字文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倡导读书与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相结合,努力构建学习型团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闵行区“内涵发展与青年教师的责任”青年论坛活动,引导青年教师重点思考“青年教师为教育内涵发展做什么”。
团支部今年的调研课题确立为《中学青年教师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课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根据闵团字(2003)9号文件《共青团闵行区委关于闵行区共青团干部三年培训规划的通知》的精神,组织教工团支委干部参加闵行区团干部培训,从思想素养、团务知识、专业技能、工作项目等多方面提高教工团干部从事团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加强教工团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工团干部队伍素质。
(三)扎实工作,争做闵行区创“共青团号”集体。
组织青年教师以本职岗位为载体,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内容,以岗位成才、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在教育的内涵发展、二期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规范意识,认真扎实地组织各项活动。
二、坚持团建创新吸引青年,以有效的服务凝聚青年。
(一)探索信息化团务管理模式,加强团建网络建设。
继续建设使用好“中学教工团支部网站”,充分运用学校资源,为电子团务的建设、青年教师的交流提供服务。同时协助闵行区教育局团团工委开展好团建工作网页的建设,努力推进闵行区团建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信息化团务建设进程。
(二)深入开展青年教师考察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岗位责任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教工团支部决定组织全体团员青年教师外出进行考察交流活动.
(三)不断丰富青年教师的文体活动。
结合区“文明城区文明人”的活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青年、新生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可爱的闵行青年教师”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工团支部组织“中学、文来中学青年教师联欢舞会”、“闵行区首届青年教师健身节”、“周末俱乐部”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以健康的方式休闲和健身,倡导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中学青年教师精神风貌。
一、稳步推进校园网络各项建设与科学管理
1、确定校园网络系统安全整体方案并实施。
2、做好校园“一卡通”的配合工作,并进一步扩充功能和应用范围。
3、完善学校新电子邮件系统的管理工作。
4、学校各新建楼宇计算机网络的总体规划、建设。
5、网络流量监控与准入系统的选择和具体实施。
6、继续做好学校保密方面全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二、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
1、在学校统一标准体系下,配合学校大型管理系统,以此为学校信息化高效管理的突破口。
2、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学校信息化数字校园总体规划,并组织专家组论证。
3、努力构建学校数据共享中心,促进学校各类信息资源共享。
4、完成学校公共信息与沟通平台项目的开发。
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条例,确定各部门网络信息工作职责,继续加强对各网络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完善信息化工作体系。
6、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筹划、组织召开全校信息化工作大会。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谐集体
1、加强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意识,完善监测体系,加强防范,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2、进一步加强全校IP地址等资源的管理,优化配置。
3、加强各类网络服务器的维护管理,重点保障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学校
主页等日常系统的正常运行。
4、建立完善中心内部管理平台,使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合理。
5、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修订服务器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责,使中心各项
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6、进一步完善网络中心网页,给师生提供更好的网上服务。
8、加强自身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断提
【关键词】 预决算衔接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以及支出项目的多样化,再加上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更加合理地分配学校资源,提升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迫切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预算—核算—决算”一整套良性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完整化、科学化与精细化,使得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实、做细、做精、做准,从而能更好地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门决算信息失真,决算编报不完整,正是由于预算与决算相互脱节,导致预算指标失控、核算监控失调的联合反映。深入探讨解决预决算衔接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高职院校预决算有效衔接的因素
1、预算与事业发展不匹配
财务年度预算与学校事业计划、发展规划相对脱节。高职院校财务预算与事业计划基本停留在初步关联的层面,缺乏详细、可操作性的中长期财务规划,未能实现真正的高度整合。通常,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在当年末拟定,下年初发至各部门执行,而部门预算的编制时间是上一年八月份,编制时间的不同导致学校上报的部门预算无法完全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目标任务的需要。这必然引起日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临时调整,导致预算与决算不能有效衔接。
2、预算分配不公开,预算依据不科学
预算分配数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相关领导核定,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未能主动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分配指标。各执行部门只能在分配的预算控制数内“随意”执行预算。
对公务费、学生活动费等按定额计算的费用,其定额标准没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具体的数据支撑,导致执行单位的预算支出数逐年增加。这种做法最大的缺陷是承认历史执行数据,隐瞒了不合理支出和忽视了勤俭节约的因素。
3、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系统管理
以编制、执行、监控为主线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对预算执行情况无法实现自动控制,预算指标数据的分析大多通过手工完成,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反馈的相对笼统和滞后,无法反映预算项目的资金全貌,使得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管理上的盲点。如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常互窜使用;部分项目上半年不执行或执行缓慢,导致下半年尤其是年末突击花钱。
4、预算执行结果未进行追踪问效
对各部门年末预决算执行情况未进行差异分析,只要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不作回溯性追究。对财务运行的既成结果,高职院校既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也没有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统一、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致使绩效考核无法操作,绩效考核与财务运行结果相脱离。再加上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年终工作的重点仅仅放在了决算编报本身,而没有主动挖掘、应用决算报表反映的预算执行信息,为改进下年度预算提供帮助,当然也无暇顾及预决算的有效衔接。
二、提升高职院校预算与决算有效衔接的对策
1、提前计划、优化支出结构
由于部门预算年度编报时间先于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可相应地提前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编制时间,以确保学校上报的部门预算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预算支出结构应结合学校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做出阶段性规划。一要考虑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确定合理的工资福利提升水平,在稳定和建好人才队伍的同时,兼顾学校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二要考虑项目支出中安排大宗物品和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适宜数量,在保证办学条件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前提下,分年度计划在当年预算专项项目中予以安排实施,力求提高资产收益率。当基本办学条件满足之后,经费投入应逐步转向学科建设、实验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以推动高职院校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2、建立详细、统一的定额标准库
建立各类财务基础数据库,如: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库,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库,设备定额标准库,维修定额标准库,图书采购定额标准库,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库等。同时遵循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的原则。
以上各类定额标准库的建设,当然不是学校财务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建立设备定额标准库,财务部门可以与资产部门一起,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定校内各部门资产配置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库,可与后勤部门一起,依据往年维修的单位面积支出确定;图书采购定额标准库,可与图书馆一起,根据国家有关生均图书的标准,在考虑图书结构、复本率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库,可与各系部及教务处依据国家有关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大纲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这样,既可以使各项支出从内容、数量、标准上都有明确的数字依据,也使财务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预算控制的有效实施。
3、建立“一体化”管理系统
所谓“一体化”管理系统就是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账簿登记、财务报告这几个财务管理链上的节点之间协同作用和有效运转,使预算资源的供给与分配不脱节;既考虑预算指标的控制,又要考虑与核算科目的链接控制;既要保证校内报表的编制,也要保证上报主管部门报表的编制。
第一,会计核算科目与预决算编制科目的合理链接。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要与报表项目相对应,如:将原来的会计核算中的二级科目名“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更名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并将原属于“人员支出”下的三级科目“福利费”改归“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中核算;同时,按绩效工资后的工资名称设立“人员支出”下的三级科目,并对“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三级科目比照预、决算报表的支出明细进行筛减,取消“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业务费”科目等等。核算科目经过调整后,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可以直接从各对应核算科目中取得,既增强了决算报表数据来源的透明度,也提升了会计日常核算与预算的有效衔接。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内预算项目体系。要根据财政预算信息、收入信息、支出信息建立校内预算项目库,并定期调整和完善;同时,校内预算项目库与会计核算科目应实现智能对应,即通过对项目属性的逻辑监控,实现预算到哪,核算就能反映到哪;核算到哪,预算控制就跟到哪,实现预算的有序管理。建立预算核算一体化执行系统,将预算项目分解到校内各预算单位,建立二级预算项目。将年初财政预算核拨的指标按照部门、科目、项目或个人等口径进行分解细化,分解时需将预算项目区分为部门经费、归口管理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同时,将各部门预算项目及二级预算项目进行统一编码,录入财务核算系统。
第三,要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进程。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一要能满足各职能部门自下而上的常态化预算申请;二要能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项目及时设定财政预算所需的支出经济分类和资金来源,便于两者同步对接;三要能对精确分解的指标进行精确控制。
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要能提供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应能够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能自动查找每笔业务对应的预算指标和历史执行数据,如果没有查找到对应的预算指标,系统会直接拒付此笔业务;倘若查找到对应的指标,则系统自动将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找出偏差,然后根据约定的控制方法进行自动预算控制。
4、建立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预算项目与执行效果进行有机联系,并对其预算绩效做出的评价方案,旨在提升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高校绩效指标体系是一个指标群,它由预算完成相对数、收支结构比较相对数、资源配置指标组成。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又需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职院校的总体绩效。
第一,通过对收支决算数与年度预算数的比较,计算预算管理6个绩效指标:收入预算总完成率、非税资金预算完成率、其他资金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总完成率、基本支出预算完成率、项目支出预算完成率;然后参照校内预算指标分配对绩效指标再分别细化,得出各执行部门相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第二,分析年度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状况,找出预决算需要加强管理的薄弱点,对可控差异采取措施消除、对不可控差异尽量削弱。对预算绩效指标完成不好的部门,按70%~80%的比例,核减该部门下年度预算金额;对预算绩效指标完成好的部门,应给予奖励。
此外,还需要建立“校长经济责任制”、“日常预算收支、重大支出项目安排经济责任制”等制度。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及任务实施者各自的责、权、利,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和任务实施者当家理财的经济责任意识才会增强,各项经费预算才会得以保证。
三、结语
高职院校必须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创造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努力创建符合自己需要的一整套有效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预算、核算、决算系统之间的相互约束,减少资金支付的随意性,实现预算编制有处可依,监控指标全面落实,决算既能反映、检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能全面体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成果。
(注: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12SEW-Z-008。)
【参考文献】
[1] 杨娈、帅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衔接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
[2] 马海国:高职院校财务预决算衔接中核算问题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1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1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当前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在现阶段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以信息整理、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主,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需要分阶段的进行推进,抓住当前工作的重点。
1.2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在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库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需要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加快推动数据库建设的步伐。
2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供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重视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重视度不够,由于资金投入较少,从而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严重影响了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2规划缺乏统一性。在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缺乏统一性,而且没有与档案管理系统同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自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和协调,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数据的格式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2.3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当前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文件开始向信息化进行过渡。数据库系统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当前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大开发和建设的力度。
2.4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技能缺失。当前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培训,这就使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电子档案归档、室藏数字化及网络咨询服务等操作技能还不十分熟练,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3加强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备一定规5模的硬件设施,资金需求较大,因此,每年的资金投入都要与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匹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正常运行。
3.2注重管理,打牢基础。一要制定与供水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为保证供水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二要增强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职责,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明晰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实现档案收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在供水系统内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推进供水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案卷级、文件级的电子检索。四要加大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综合档案室作为归档文件的信息接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保证本系统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靠和安全;要严格执行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同时归档的双套制管理办法,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室。五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有计划地上载开放的供水档案目录或公开开放的供水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的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3.3为水污染防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供水档案涉及水量、水质等所有涉水数据,在近年的水污染防控等解决水环境问题中,供水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相关单位综合供水档案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反复校核,及时提出污染带推移情况分析和预测预报,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指挥决策争取了主动。根据预测实施了停水措施。在保障河流健康,维护人水和谐方面,供水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利用这些供水档案资料的分析结果,更有效地维护了江河健康,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了人水和谐。
3.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在当前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在具体培训中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网络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等列入培训内容中,同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多种形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供水企业还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努力提高档案业务人员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确保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的运用信息资源理论和技术手段,加快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此外,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17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7深圳国际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士论坛、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推进大会和2017中国智慧城市及智能制造标准与应用论坛等多场顶级行业论坛,各界主管和行业大咖共话产业未来,必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抓住新的发展风口,引爆“智能时代”。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伴随着新型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高速数据传输等新兴技术突破及广泛应用,以智能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积极行动,去年9月联合推出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等等;以此培育打造智能信息产业,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