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的危害

网络的危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的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的危害

网络的危害范文第1篇

我的好朋友就住在我家的对门但我们相见却不再是直接到对方家里而是通过电脑视频或是一起在网络里相约在网上玩同样的一个游戏比谁强。

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见面了,甚至可以说就算是见了面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彼此只有在网络世界才能够那样亲近的做朋友。现实里的我们变得越来越生疏了。

在现代戴眼镜的人比不戴眼镜的人要多但在听妈妈说到的那个过去,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过去的人为什么都不用戴眼镜啊!太奇怪了!近视不应该是很常见的吗?

网络的危害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谣言;危害;法律规制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人们不断地接触到了网络,并感受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便利。因此,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到了现在,人们参与网络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逐渐从单纯地浏览,获取信息转变成提供信息,发表言论的程度。

一、网络谣言有何特点

网络谣言跟一般传统谣言本质上一样,只不过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的虚假信息。但其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它的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网络谣言的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前段时间好几位明星“被去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很大的波动。网络传播规模太庞大,很容易给社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第二,它的传播渠道很多。传统方式的传播渠道是以点带点或以点带面,网络谣言却有众多的传播平台,比如微博,朋友圈,贴吧,论坛等。那种影响极大的谣言很容易就会通过好多平台被发到公众平台,在短时间内引起很大的轰动。第三,它的互动性很强。因为在网络中,每个人的言论自由是平等的,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微博或者朋友圈。谣言一旦被传出,许多人都会进行转载或评论,从而引起更多人参与到其中。使得谣言被传的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还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正是因为网络谣言的这些特有之处,决定了其危害程度大,后果严重,对此,更应该尽快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规范。

二、网络谣言出现的原因

要想规范网络谣言,还是得究其根本,找到网络谣言出现的原因。这是造谣人,传谣者,网络平台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原因构成的。

首先从造谣者开始分析。任何谣言的传出,都离不开社会的历史根源,当今社会还存在很多矛盾,比如贫富悬殊,就业难等,网络,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发泄的途径。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出报复,如对他人甚至是国家的不满。然后是传谣者,这明显是因为公众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不足。造成这些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教育的程度,还有家庭的培养因素。并且大部分人的从众心理,也是造成谣言传播的重要原因。接着是网络媒体的审核度不够。好多网络媒体只注重他们的使用效率,却不考虑其内容。还有一些媒体更是利用这点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最后谈到政府。正是因为有些时候政府为了整体的局势,选择对某些消息的不公开,选择沉默。这恰好给了那些造谣者可乘之机。另外,政府对谣言的惩治力度也不够大,造谣者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根本没法彻底规制谣言。

三、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建议

网络谣言的泛滥,归根结底还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治理谣言的措施还是不够强大。要想彻底规制谣言,需要完善网络谣言的刑事责任制度。网络谣言传播太快了,即使及时的辟谣,还是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影响。想必大家都知道酒驾入刑,这个措施得到的效果非常明显,从某种程度讲,网络谣言跟这个算是同种性质,都是因为法律的不够完善,使造谣者钻了空子。另外,诉讼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造谣者往往用的是昵称,没有真实姓名,所以受害者不能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相关的诉讼制度也应该做一些改变,比如可以先通过昵称,然后等相关人员找到造谣者后再进行变动。最后有必要说说执法力度。相关法律制度出来之后,必须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通过执法促进守法。就目前来看,采用行政法规来治理网络谣言的方法是切实可信的,一般的网络谣言危害并不会特别大,没有到入刑的成都,但是针对现阶段行政法规在网络谣言中的处理,还存在一些漏洞,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打击立足不足,由于执法力量有限,影响了执法的效果。为此,在处理相关的犯罪时,需要进一步明确量刑标准,为网络谣言的打击提供必备的法律支持,统一现有的量刑标准。此外,行政法规制应坚持“比例原则”比例原则要求为了公共利益不得不限制个人权利时,采取的限制手段必须真正有利于公共利益目的的实现,它是源自于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法概念,首创于德国,但其渊源可追溯到雅典的梭伦时期。立法者梭伦将正义作为出发点,将限度作为社会秩序的界限,使其成橐院罅⒎ㄕ叩目模。

四、结语

综上所看,要想彻底规制网络谣言,还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一方面相关的法律制度诉讼制度加以完善,对造谣行为严厉惩治,另一方面执法要同时跟进,使法律制度能得到顺利的实施而不至于被忽视。最后我们公民本身要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不要盲目从众。网络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生活很大的便利,但一定不要给网络谣言任何可乘之机,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方付建,陈强.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任一奇,王雅蕾,王国华,冯伟.微博谣言的演化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2(05).

网络的危害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危害 分析 解决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信息存储、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专家在评论和预测互联网的划时代意义时说,“互联网像火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互联网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广阔性等优势,倍受大学生的青睐[1]。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学生占1.62亿用户的36.7%,18-24岁网络用户占33.5%,其中学生占50.2%,大专以上用户占43.9%。可见,大学生是绝对的上网主流群体和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如果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心态和行为不正确,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沦为网络成瘾者[2]。

一、网络成瘾概念及判断依据

1.概念

“网络成瘾症”即IAD,是1995年,美国科学家Goldberg首次提出的,他把网络成瘾症界定为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障碍。患者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或不知疲倦地玩网络游戏,导致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症状。

2.判断依据

网络成瘾症的诊断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的10条标准,分别为:(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频频掩盖上网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3]。根据杨格的标准和我国的国情,权威人士认为,一年之内只要具备以上5种情况以上便可定性为网络成瘾。

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判断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主要看其成瘾行为是否影响了个体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是否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学习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结合中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网络成瘾学生的诊断,可以用下面的测试来了解是否成瘾和成瘾的程度。按照发生的频度,用0-5进行评分。0-5的具体含义:0-没有;1-罕见;2-偶尔;3-较常;4-经常;5―总是。测试内容:(1)你发现你呆在网上的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2)你会与网上的人建立关系;(3)你的朋友会抱怨你花太多的时间在网上;(4)由于你花太多的时间在网上,以至于会耽误学业;(5)你尽量隐瞒你在网上的所作所为;(6)你会同时想起网上的快乐和生活的烦恼;(7)没有了网络,生活会变得枯燥、空虚和无聊;(8)深夜上网而不睡觉;(9)睡觉、上课时你仍想着上网或幻想着上网;(10)你上网时老想着“就再多上一会儿”;(11)你尝试着减少上网的时间,但却失败了;(12)你企图掩饰自己上网的时间;(13)你选择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不是和同学出去玩;(14)当你外出不能上网时,你会感到沮丧、忧虑和焦虑,一旦上了网,这些感觉就消失了;(15)你会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去上网,而不是考虑明天是否有饭吃;(16)别人阻挠你上网时,你会非常恼怒和吵闹。评分:把各项选择的分数加在一起,如果超过40分,就说明已经具备网瘾的症状了,如果超过60分,就可以基本确定为网络成瘾了[4]。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1.对学业的影响

网络成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使学生思想涣散,精神萎靡,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网络娱乐和游戏上,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甚至为了上网,逃课,逃学,严重时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像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

2.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当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由心理依赖转化为生理性依赖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动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同时,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普遍存在着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视力下降、眼痛怕光、餐饮量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并伴有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紧张焦虑及情绪异常波动等,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探讨

1.社交情感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个体都有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一起建立友好联系的心理欲求。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满足。而网络具有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安全性、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使得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不用担心他人的消极评价,不必害怕被人拒绝,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2.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强度有所不同。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从中学时期的“佼佼者”成为众多优秀学子当中的普通一员,心理会有巨大的落差,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不了自身的尊重、成就感和实现感的需要。而网络,尤其是对抗性的网络游戏提供给他们一个平台,通过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通过游戏中技巧、等级的提高,来获得游戏中和圈内人员的追随和赞赏,从而满足了他们的竞争心理、渴求刺激的心理和获得成就的心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江帆,陈潜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差异化防治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1):92-95

网络的危害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 认知过程 行为特征

20世纪,人类最大的科技成就莫过于计算机发明及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化革命的最新体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特别对青少年而言,在为其知识获取、技能掌握、心理沟通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其心理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依赖等。这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特定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受网络特点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和使用电脑,并成为网络的主要受益者。但作为具有特定发展特点的青少年,在使用具有特定特点的网络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问题。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影响。

格拉尼克和拉梅研究发现互联网的自组织的特性可能导致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出现5个方面的变化:要素主义思维转向虚幻感;情境化的批判思维技能的发展;体现自我同一性的元认知的出现;思维流畅性增加;效能感的发展(Granic & Iam-ey. 2000)。更为具体地说,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以线性的要素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人的思想模式可能转化为后现代主义的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奥尔森认为,这种转变可能类似于那些在中学阶段由于大量知识的学习而导致的认知过程出现的大量的变化,如抽象思维的发展、普遍道理的学习(Olson, 1994)‑也有的研究者发现,互联网的时间感、空间感、现实的知觉( peioeption of reality)、自我感( sense of self)会在互联网中发生改变。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行为过程的影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会从互联网的使用中受益;但对一部分人而言,当使用变成滥用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可能会出现病理性的行为问题,如互联网成瘾、互联网依赖等(Hess,1999)。

互联网对人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交往技能可能产生影响。有人发现互联网成瘾者主要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会交往,而不存在与互联网相关问题的人则使用互联网来保持已有的人际关系(Tong, 1996)。也有的研究表明,网上聊天与发送电子邮件正成为人们认识新朋友的一种非常平常的方式

而在我国也有不少上网成瘾的报道,尤其中学生由上网所引起的自杀、出走、碎死事件值得引起关注。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的影响。

互联网使用不仅对人的认知、行为过程有影响,它同时对人的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意识有影响作用。

首先,互联网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斯普劳尔认为互联网这种社会性技术可以给用户以归属感和人性支持(Sproull & Faraj , 1995 )。其他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使社会联系增加,让用户感觉舒服与力量感。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也会给用户的情绪情感带来消极影响。特克勒发现一些被试因为上网交友而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焦虑的产生(Turkle, 1996)。也有的研究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具体地说,他们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过多使用,即使是因为交流而使用互联网,也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

其次,互联网使用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大多数的互联网使用者独自使用互联网,“电子化的个体”正在逐步增加。因此,互联网较可能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格的倾向性产生影响。

最后,某些网上活动可能会给具有较好计算机技巧的人赢得尊重与地位,可能对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二、应对青少年

网络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推广,由于特定发展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并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由于其双刃剑性,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一方面,青少年可利用其下载有用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青少年可能利用其浏览一些非法网站,借以满足其特定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因此,要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的同时,要客观地把握、评价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要把网络媒体的影响估计过高,也不能估计过低。

(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是人类开拓的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由于其短暂性,基本上还没有法律规范,没有道德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来约束自己,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制约,又无新法可依的真空状态。目前网上的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这样网上人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也不易觉察和监督,而不象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来维持。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犯罪问题,就是利用了网络规范的不完善性。

目前我国也认识到了加强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中规定了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的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积极建设教育网络。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的健康发展是育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为青少年创设什么样的网络环境,就决定了明天的青少年的成长状态。因此,借助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站,就是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使综合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青少年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对青少年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如何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应该成为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首要考虑因素。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通过学习、交友、网上调查、心理咨询、网上竞赛等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从而建立吸引青少年的强势网站,更好地发挥自主阵地的作用。

网络的危害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好处;危害

一、网络游戏的好处

1.放松心情,获得快乐

儿童在学习之余玩一会网络游戏能陶冶情趣,放松心情,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有些网络游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电脑游戏可以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获得快乐。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可而止地玩网络游戏是有好处的。

2.提高应变能力

当今社会开发的网络游戏,设计精巧,人物完善,事态的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随机的场景变化多种多样,所以说游戏在提高我们学生的应变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充实课余生活

现在游戏的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适当参与可以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变化,成败得失都尽在掌握中,犹如亲身体验,为自己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二、网络游戏的危害

1.休息、学习、运动时间减少

有趣的游戏内容,精彩的画面,有趣的设计,将儿童紧紧地吸引到电脑和手机前面。我们知道,人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儿童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网络游戏上,那么,花在学习、休息和运动上的时间肯定减少了。这样会导致学生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成绩下降以及运动量不足。

2.荒废学业

网络游戏容易使人沉迷,一旦上瘾将很难自拔。特别是儿童,没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即使老师正在讲课,学生心里可能不是想着如何打过游戏的关卡,就是想着下课如何瞒着老师和家长继续玩游戏。

3.有害身心健康

电脑屏幕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脑,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近视等眼部疾病。学生A去年戴上了眼镜,家长要求将他的座位调到第二排,在我和家长的交流中,才知道他近视的最大原因是玩网络游戏。由于家长不同意他玩游戏,他专门等晚上家长睡着了,才将家里的一个旧手机拿到被窝里打游戏,眼睛长时间面对手机,面对强光,已经被伤害了。

4.容易诱发儿童犯罪

一些中小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抢劫与斗殴,去偷去抢;或是在游戏室通宵达旦地玩,结识了其他坏青年,被“拖下水”。若是大人没能及时制止,儿童很可能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网络弊端和危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1.社会应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加强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要满足儿童对互联网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建立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设置儿童喜爱的栏目,用声、光、色、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于乐的内容引导青少年远离不健康信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应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举办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文艺沙龙等,把儿童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帮助儿童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3.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教师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

4.堵不如疏,合理安排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家长、老师严格禁止儿童玩网络游戏,常常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让儿童抗拒家长、老师的一切关心、爱护。适当、少量玩游戏对儿童并没有太大坏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堵不如疏”这句话。学生C爱玩网络游戏,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常常管不了他。见他沉迷网络,成绩不断下滑,我和他母亲就和他签订了一份协议:周一至周五不可以玩游戏,周末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两个小时的游戏。在家长和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育下,他接受这份协议。有了良好的沟通,有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学生C的成绩不再下滑了,他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也解开了。

总之,上网对儿童的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儿童的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因此,他们上网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正确引导,让网络环境对儿童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如何引导学生健康上网[J].高等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