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魔字鬼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单地说,企业规模就是指企业的大小,可以从企业投入或企业产出两个方面来把握。从企业投入方面来看,企业规模是指劳动力、生产资料和产品在企业集中的程度。从企业产出方面来看,企业规模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空间广度。企业规模正是这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两者的统一。
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出投入增加的比例,即规模报酬递增。如果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则会形成规模不经济。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生产的规模经济,二是交易的规模经济,三是储藏的规模经济,四是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是规模经济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经济规模是指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产品生产单位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规模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重新配置资源、调整生产规模以达到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经济规模,从而获取最大限额的规模效益。
2影响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
从宏观上讲,在一定时期,企业的规模大小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时的整体技术发展状况这一经济力量。从微观上讲,企业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力量。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技术发展状况一定的条件下,企业规模会随着企业资本积累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行业特性。不同的行业,生产工艺特点也不同。有的行业需要巨额投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或生产大型及成套设备,或均匀而大量的生产的行业。更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如采掘业、化工等这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第三产业及产品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产业(如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这类产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与效益关系不大,一般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小企业的主战场。
市场规模和需求状况。在某一工业中,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工业产品的规模限制的,只有当产品的数量达到值得设置相当庞大的生产组织时,这些经济效果才能完全体现。市场需求变化快、品种多样的产品,以及主要是满足地方需要的产品,其生产规模应以中小型为主。市场需求大、品种较单一、需求变化较小且面向全国的产品,条件可能的话应把规模搞大些。
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资源、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规模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供应充足才可以建立大企业。对采掘工业来说,资源情况是制约企业规模的决定性因素。资源多而集中,可形成大企业;资源少而分散,则只能建立小企业。对加工业来说,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状况对企业规模有较大影响。
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理论上的最佳经济规模,由于受到现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往往不能实现,或者在别国能实现,在我国却不能实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考察,技术因素对企业规模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
此外,政府的产业政策倾向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规模结构的状况,是倾向于反垄断还是鼓励企业规模经营,企业规模结构显然也会有差别。
3规模的生存技术法
在确定企业的经济规模有许多方法,成本比较法、利润比较法、工程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它们的应用条件和对数据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里运用的是生存技术法(又叫适者生存法)。
适者生存法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一般地说,在激烈竞争中能够生存并且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公司或企业的规模就是最优的,因此,判断企业最佳规模经济,就是考察企业在以往全部时间内规模分布状况。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竞争将趋向于清除那些规模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只留下那些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从而在一定时间内生存下来的那类规模的企业。
生存技术与研究规模经济的其他方法相比,应用此方法更直接、更简单,它避开了许多统计与会计方面的困难,对许多行业的规模经济得出了有价值的经验研究结论。应该说这种方法包含了比工艺设备所决定的经济规模更多的因素,在实践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斯蒂格勒指出,“由于各厂商使用种类不同、质量不同的资源,最佳厂商规模必有多个,呈现某种频率分布,生存技术能对这一分布做出估计。”但采用此方法研究时应注意的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且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原因肯定不止是规模经济这一条。生存技术法的计算过程如下:1.用销售收入指标把某一产业的企业按其规模分作不同的层次。2.选择两个时点,不能间隔太短,至少有5年以上,这样,才能使采集的有关数据能体现出某种趋向性。然后对每一类规模的企业所占行业产量的份额进行计算,如果某类规模的产出份额在一定时间内下降,那么就认为该规模企业的效率相对较低,一般地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得越快。通过长期的统计分析某一行业中生产某种产品不同生产规模的变化趋势,就可能看出该行业的规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4运用生存技术法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电子元器件、软件、计算机、通讯、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等众多行业,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分为投资、消费和元器件三类。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新一轮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为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创造了绝好的市场环境,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突显。
根据统计资料,采用上述生存技术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1991~2006年间的最佳规模范围进行测度。根据生存技术法的思想,时间间隔要5年以上,需要25年左右的统计数据资料,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晚,但规模变化较大,所以时间间隔取为3年,以体现变化情况。
用于规模生存技术法研究的企业,一般取有相当规模的,这里取前100强,根据各个企业的销售额占该年总销售额的比重的分布情况,划分为6个等级。并按照规模等级合计企业数量和该等级占100强的销售额比重。结果如下(见表1):
我们可以发现2%-3%与3%-4%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以将两者归为一类,并绘成图表如下(见图1)。
由图1我们可以发现,4%以上的规模等级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最佳规模范围(要说明理由),0.5%以下规模等级的销售额比重比较稳
定。
4%以上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由1991年的0上升到2006年的6个,而占年百强销售总额比重也是由1991年的0%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42.48%,上升幅度非常大,并且稳定。电子产品适用于均匀而大量的生产,资本技术密度较高,规模比较显著。而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来看,不受限于原材料、劳动力等,大的企业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并且进入的企业相对较稳定,很多由2%-4%规模等级的企业发展而来,说明大规模和企业容易做强做大,发展较快。
2%-4%规模等级以及0.5%-1%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和销售额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这两个规模等级的公司规模有很大的不经济性。
而1%-2%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和销售额比重除1994有较大的上升外,其余年份的在12左右波动,销售额比重在14%-19%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的无趋势状态。总的来说,除少数外,大部分中型企业排位在上下波动,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明中型企业还是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0.5%以下规模等级的企业数目上升较大,由1991年的37个上升到2006年的60个,增加了23个,而销售额比重仅由1991年的14.88%到了2006年的15.62%,增加不到1%,绩效并不高。并且我们对比电子百强目录可以发现,0.5%以下的企业数目增长虽多,但变化很大,几乎是重新洗牌,重新进入一批新的企业。说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处于成长阶段,进入壁垒较低,新的公司容易进入,中小企业仍有生存空间,但同理进入公司多,市场竞争激烈,如经营不慎,则易被淘汰。
5结论
总的说来,电子信息产业中大企业容易做大,该行业容易进入,但竞争激烈,也容易被淘汰,尤其是不具规模效益的小企业。中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近年来大企业数目较稳定,但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当然,我国电子百强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在规模上还有巨大的差距,2003年的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之和尚未超过IBM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以上分析说明我国电子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未达到经济规模。但要注意做大不等于做强,扩大规模外还要注意加强合作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1什么是公司房地产
公司房地产(CorporationRealEstate.CRE)指的是非房地产公司所拥有的土地和建筑物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很多非房地产公司出于经营.投资或者公司发展的目的而投资于公司房地产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房地产已经成为很多公司最大的资产项目自20世纪初.公司房地产相关的活动已不仅仅是企业活动.而开始慢慢在经济管理和学术界有了独立的地位同时.公司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应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投资组合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对公司房地产进行专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对公司房地产管理的角度有所改变。一方面.企业尽量合理化自身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外包相关的工程和建筑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对公司建筑的架构和形象越来越重视。大多情况下.部门地位的转变会引发公司房地产角色的转变。曾经许多企业拥有很庞大而集权化的公司房地产管理部门.而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将房地产责任和相关活动分散化,只保持数量有限的工作人员,负责企业、区域或国家房地产资源和能力的管理。本文将对公司房地产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2从大规模生产时代至20世纪70年代
早期的公司.企业家拥有企业的所有资源,需要自己雇用人员去实现其企业目标。企业并不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足以达到控制传统生产线的目的。在工业革命期间.以及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时代起初阶段,大多数公司都对自己的增长前景相当看好.管理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生产机制的效率上。公司成长的优势主要在于大规模的生产,即规模经济。而机械化的生产过程正为公司迅速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为了扩大生产。许多传统的、家族式企业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以筹集所需资金。
20世纪初在荷兰.大多数企业不是由荷兰政府创建就是由家庭创办.其生产规模和活动内容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或者市场.并且基本只在本国国内运营。由于企业规模和生产活动范围的局限.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是扁平的。集权化的结构,企业的战略基本定位于生存和扩大组织规模。由于环境相对稳定的,对组织的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很显然.功能性的组织架构使很多公司的生产、销售和相关工程有了紧密的联系,企业领导者/创始人能够控制几乎所有的企业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公司十分重视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支持。随着组织整体的增长,一些企业活动的功能被独立划分出来,形成了企业的独立部门。
鉴于对公司房地产的需求不断的增长,同时又缺乏一个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企业不得不自己管理房地产以及其他资源。20世纪3O年代初,已有不少工业企业建立了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完整的房地产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部门涉及很多技术学科,雇用专业的建筑师以及工程师。关于成立专门公司房地产部门.最有名的论点如下:
(1)从技术上和财政上控制所有建筑相关的活动;(2)标准化的建筑设计;(3)保证人力资源的供给:(4)通过公司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创造并维持一个公司的形象
3经济体系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规模不断增长,商业活动在地域上不断得到蔓延和扩张.导致了越来越多样化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为了适应企业的地域性扩张.公司开始由传统的功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地域型组织结构。与此同时.公司开始将企业总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下放到各个当地组织和分/子公司企业的不断扩张.不但导致了总部对房地产的进一步需求.同时也需要对企业总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行再思考。总部存在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为各工程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而是建立内部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所需服务以及场所。比较集权化的总部相关部门通过授权当地执行部门作出投资决策.或者决定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但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均由当地有关部门自行作出决策。房地产相关事宜往往由相关工程师支持当地公司管理者进行处理。因此,对当地公司的房地产及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司总部的房地产部门的职责越来越多的局限于规则的制订以及投资的审批上.并且这些部门的作用正不断减弱。
直到20世纪60年代.希望扩大自身建筑面积的公司不得不自己动手建造.雇用所需工作人员进行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随着持续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司房地产,这引发了企业对现行公司房地产战略的重新审视。由于缺乏替代性融资手段。
企业被迫收购物业的所有权。为了取得收购所需要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动用股本或者从金融机构借人资金。然而企业的重点在于发展.集中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其核心经济活动.这就引发了对租赁的需求.并因此促成了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的出现
420世纪80年代至今
直至2O世纪8O年代.房地产部门通过有效管理其房地产项目及投资.不断得益于租金收入的增加和资产的增值.公司房地产对企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自80代后期以来,这一地位完全改变了。20世纪8O年代引发了房地产管理方法的新突破(Ebert,1993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房地产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产价格被市场歪曲反应。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翻。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房地产价值大幅下跌,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除了房地产价值被高估以外.房地产市场还面临着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结果。由于过剩的供给。在1986年至1993年间,资产贬值最高达到了50%(Louargand和lambert,1996)。公司重组.员工下岗,企业开支计划重新制订。激烈的竞争和改革的潮流迫使企业重整其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结果导致了数千名员工被裁员.数以千计平方米办公楼和生产车间被处置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后.作为企业第二高成本的房地产引起了很高关注。公司房地产价值可高达企业总资产的20%~25%,而花在房地产上的相关费用更是高达总收入的5%~8%(Vea1e.1989)八十年代初无疑是公司房地产投资管理的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企业战略思维的转变和房地产需求的变化都改变着公司房地产管理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房地产业界一直被企业内部设置所影响国际化不仅开辟了新的机会.也使企业面临着众多困难.如何管理全球性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是一个新的问题兼并、危机和重组都要求公司不断反思其内务活动。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
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
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1所示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
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
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1所示
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处理与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把握内部房地产资源和能力发展的方向企业经营者应该在内部房地产部门和外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之间作出慎重的选择。公司房地产部门应有计划地利用房地产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核心业务的一个补充而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作为平衡企业整体协同和部门自治的有效武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企业的高效率运作作出贡献综上所述.总结公司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如下:
(1)随着企业地域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不断多样化.地方企业业务活动和总部战略/金融活动逐渐开始分离。(2随着总部和地方企业空间和管理层次上距离的不断增大.当地区域的工作人员和支持部门不断增加。(3)统筹规划房地产活动、实现规模经济是建立房地产部门至关重要的目标.而企业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地产部门建立在企业总部或者是当地子/分公司。(4)企业活动的国际化以及相应的公司房地产的全球化地理分布.需要更加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也同时需要跟更多的外部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5)集中的公司房地产管理使公司房地产能够更加有效地被利用.也因此为企业增加了盈利能力。(6)一个组织扩张的模式,无论是通过自然发展还是被接管,都会影响到公司房地产管理(CREM)。(7)公司房地产管理(CREM)最初被引用的原因和公司房地产(CRE)部门最初的角色和地位.依旧影响着公司房地产管理(CREM)当前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策略。(8)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房地产管理(CREM)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转型期.从中央集权式管理.到地方分散化管理.再到如今的统筹规划式管理(9)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活动的重点也从建筑转到了使用.再到如今的协调及规划企业资源使用显然.在公司房地产领域.没有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在业务响应能力和规模经济优势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有效的公司房地产管理.就是在最大化房地产投资组合收益和最大化房地产对企业核心业务的价值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每个平衡点都是针对组织设置而确定的.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关键词]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DOI] 10.13939/ki.zgsc.2015.24.098
位于大境瑶族乡的乐育村按“靠山吃山”的思路,在深山老林中发展起了“野”紫灵芝种植。2013年,全村紫灵芝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近3000方,瑶胞们希望依靠“野”紫灵芝种植这一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然而受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虽然该乡灵芝从业人数众多但人均收入水平低;独立分散的家庭生产,又造成了灵芝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流通环节过长、商品率低、大部分利益被中间环节截留等问题。其中,灵芝销售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三农”问题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为了促进该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备受我国政府的重视。随着桂林市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希望能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体。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探索现代信息服务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的一条新路,成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引入现行的农产品生产、初级加T和运输过程中,以保证农产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有效畅通,通过对农产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系统管理,来实现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
1 大境瑶族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和意义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业要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商务部2013年12月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在10项重点任务第二条提出:“加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此外,根据北京T商大学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各类涉农网站3.1万家,比上年增加24.9%,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淘宝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达到203.9万个,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都为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电子商务,农户与消费者或企业直接对接,可以使农户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相关市场信息,形成正确的种植、加工、库存以及销售决策,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有利于完善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使产品得到更多的市场机会,有效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户经营利润,为大境瑶族乡打造本地灵芝品牌提供更有效的途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降低农产品中间环节的利益流失,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进桂林市经济发展。
2 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本文作者在大境瑶族乡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2.1 农民电子商务意识薄弱、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35岁以下群体所占比例为21.7%,35~55岁的人占78.3%,是现阶段农村居民中的主俸和主要劳动力;在对受访者的教育程度的调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高达62.8%,高中学历的人占到了26.4%,而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仅为10.8%,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由于缺乏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农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农产品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而以该乡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又难以吸引具备电子商务知识的专业化人才,而懂电子商务知识又愿意到农村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电子商务意识的淡薄和人才的匮乏使电子商务在大境瑶族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2.2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人之前很少接触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在没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群中,有46.51%的人缺少技术支持,25.19%的人缺少资金支持,11.63%的人缺少合适的物流信息,有16.67%的人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缺少安全保障。
目前大境瑶族乡只有12.40%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大多数农户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使市场上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易发生波动,供需的不平衡将会给农户造成农产品难卖、价低的困扰。由于地处山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没有条件或者将产品拿到批发市场上售卖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高,大境瑶族乡现阶段灵芝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中间采购商上门收购,比例高达72.87%;而只有9.3%的人利用网络途径进行销售。
虽然近年来桂林市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上来说,桂林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达不到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水平。目前桂林市也很少有真正完善且能够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农产品企业,因此产品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截取,农民收入效益不佳。
2.3 生产分散,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低
一方面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生产分散,农产品种类多,导致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盲目性,无形中增加了农户自身的风险,也导致其为市场提供的产品的过于分散,造成无法为市场提供均衡的供给,市场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农产品存储和保鲜难度大,不能统一销售,而缺乏统一的管理也使得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不易形成农产品自身的品牌化,在市场中不能占据有利地位。
3 加快发展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增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网络化人才,推广网络的应用水平,降低农民上网的成本,引导农民从网上获得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的收入水平的上升。广大农村居民只有切实从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获益,才会更相信电子商务对于农产品发展的作用,进而增加电子商务意识。
在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通过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吸引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在进行大学生村官招聘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招聘一些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
3.2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并学习电子商务,搭建多种形式的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平台,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从桂林市到农村集加工,配送以及长短途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加快综合型和专业型物流中心的建设,完善整体的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技术,避免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有效解决由于农村信息堵塞而造成的农产品“买难卖难”局面。
3.3 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电子商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商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因此,大境瑶族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一方面,为了适应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大境瑶族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主品牌,大力推进产品品牌战略。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引导农民加快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标准体系,在现有的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体系上进行改善,积极向国际化标准体系靠拢,引导农民走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4 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但目前大境瑶族乡大多数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户不了解网上交易的模式以及基础的相关网络信息处理操作方法,暂不具备直接将农产品信息传递到电子商务平台的能力,因此,传统的C2C的电商模式暂时不适合大境瑶族乡电子商务的发展;B2C和B2B电子商务模式不但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还需要高级电子商务人才、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庞大的资金等条件的支持,大境瑶族乡又基本都是独立分散的家庭经营,因此,目前也不具备发展和推广传统B2C和B2B电子商务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境瑶族乡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进模式。
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模式
在整个模式中,加入由政府引导组织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使得农户、农产品企业、第三方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满足各方的需求。而之所以由政府引导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是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境瑶族乡,有少数人试图成立专业农产品合作社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出于风险顾虑和信任等因素,最后都没有成功。政府部门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方面,农户和企业都能够很好地信任它的中介作用,消除农户使用电子商务的顾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下,专业合作社直接与广大基层农户打交道,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当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将产品信息提交到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同时可以从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这样不但有助于减少中间环节和重复流程,提高农户的效率水平,降低各环节之间的成本。还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农户的风险,增加农户的收益。在合作社发展具有一定实力之后,可以白建网络销售平台,除了单纯的销售农产品外,大境瑶族乡境内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以野生、绿色的定位迎合那些格外注重健康的顾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还可以在网上向顾客推荐农家乐、生态旅游等娱乐项目,发展本地自主品牌。
该模式充分考虑了大境瑶族乡的发展现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收集农户的各类农产品信息,进行统一的调度,不但可以解决大境瑶族乡农产品个体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产过于分散,质量难以把握,标准化程度低,缺乏自主品牌等问题,还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机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农户的风险,保证农户的利益。
4.2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模式
该模式下,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订单情况指导农民进行生产,在开始阶段就控制好农产品的质量以达到市场需求。在销售环节,合作社可以自己构建具有大境瑶族乡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来吸引客户,或者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和政府网站与农产品需求企业在网上进行洽谈、签订购销合同等。在物流环节,专业合作社则根据企业的要求通过第三方物流运送到客户手中。最后,在支付环节上,合作社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平台进行转账交易,改变该乡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同时,在各个环节中,让农户参与其中,如在生产环节,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生产农产品所需的原料和T作,使农户亲自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体验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这样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功能的优势,更有利培养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推动大境瑶族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模式如图2所示。
关键词: 师资队伍; 办学规模质量; 评判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01-02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亮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那么如何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好形势下,处理好师资与办学规模质量的关系?
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专任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主要从“学历、学位、职称、企业经历、教龄、科研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生规模”、“教师规模”等因素进行评价。兼职教师主要从“职称、在行业地位”、“学生规模”、“兼职教师规模”等因素进行评价。兼职教师“在行业地位”主要指该兼职教师是否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等。
高水平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而构成教师的水平因素较多,那如何找到教师与办学规模、质量的关系呢?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特尔菲法(老手法)等,构建教师与办学规模、质量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及评判体系,应用特尔菲法(老手法)确定出影响教师水平的因素的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确定教师与办学规模、质量的关系。为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1 建立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Q评判数学模型
办学质量高低是一个模糊的量,在质和量上没有严格的界限,而影响的因素又较多。本文将主要就专任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和兼职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特尔菲法方法,将众多的模糊因素变为非模糊因素,最终评判出它的大小。
建立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Q评判的数学模型为
Q=P・M (1-1)
式中,P=(P1,P2)、 M=(Z,J)T
其中P是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M是师资队伍素质大小集,Z是专任教师队伍素质与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J是兼职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
2 建立师资队伍素质因素集
2.1 建立专任教师素质因素集Uz
根据对办学质量分析,确定专任教师素质因素U1z,U2z…Unz见表1,并建立集合,即
Uz=U1z,U2z…Unz (2-1)
2.2 建立兼任教师素质因素集Uj
根据对办学质量分析,确定兼任教师素质因素U1j,U2j…Unj见表1,并建立集合,即
Uj =U1j,U2j…Unj (2-2)
3 确定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
3.1 教师素质因素的权重集W的定义
若教师素质因素U1的权重为w1,其它依次类推,则权重集W为
W=(w1,w2,w3…wn) (2-3)
3.2 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P的定义
令专任教师队伍素质与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的权重为P1,兼职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的关系权重集为P2,则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P:
P=(P1,P2) (2-4)
3.3 用特尔菲法确定确定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W和P
特尔菲法又称老手法,是请一批这方面的专家(老手)对如何确定各目标权重发表意见,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估算出各目标的权重值。
4教师素质与办学规模和质量的评判
4.1建立教师素质等级的备择集G
将教师素质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优、良、及格、不合格),将这四个等级用一集合表示,又称为备用选择集,即备择集G。
G={优、良、及格、不合格} (2-5)
将教师素质等级离散化,优:G1-100~85,良:G2-85~70,及格:G3-69~60,不合格:G4-59~0,取各段分数的上限再除以100,即各等级离散值为:优=1.0、良=0.84、及格=0.69、不合格=0.59,即教师素质等级备择集离散为
G={1.0、0.84、0.69、0.59}={G1、G2、G3、G4} (2-6)
4.2教师素质因素隶属度的评判
利用模糊数学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评判教师素质因素Ui对教师素质等级{G1、G2、G3、G4}的隶属程度R,然后建立教师素质因素评判集R:
R=(R1,…,RP) (2-7)
4.3 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T大小计算
4.3.1 专任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Z大小计算
应用公式(2-9)-(2-13)可得
Z=100(WZ ・ RZT) (2-8)
式中,WZ 是专任教师素质权重集,RZ是专任教师因素对办学质量等级的隶属度。
4.3.2 兼职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J大小计算
应用公式(2-9)-(2-13)可得
Z=100(Wj ・ RjT) (2-9)
式中,Wj是专任教师素质权重集,Rj是专任教师因素对办学质量等级的隶属度。
4.4.3 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Q大小计算
应用公式(1-1)、(2-13)-(2-14)可得
Q=P・M (2-10)
式中,P=(P1,P2)、 M=(Z,J)T
其中P是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可用特尔菲法确定。
5 应用
如XX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信息见表6-1、6-2。根据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
5.1 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的权重评价
请相关的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代表组成专家组,根据特尔菲法,分别评价出师资队伍素质大小的权重集P和教师素质因素的权重集W:
P=(0.78,0.22)、WZ=(0.1,0.05,0.1,0.1,0.25,0.1,0.1,0.2)、
Wj=(0.15,0.15,0.15,0.35,0.2)
5.2 教师素质与办学规模和质量的评判
利用模糊数学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评判教师队伍素质因素Ui对教师素质等级{G1、G2、G3、G4}的隶属程度RZi,根据表6-1、6-2统计信息,建立教师素质因素评判集R:
RZ=(RZi)T=(1,1,1,0.84,0.84,0.84,0.84,0.69)T、Rj=(Rji)T=(0.84,0.84,1,0.84,0.69)T
专任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Z大小:Z=100(WZ ・ RZT)=83.4
兼职教师素质与办学质量RZ大小:J=100(Wj ・ RjT)=86.6
教师队伍素质与办学质量Q大小:Q=P・M=84.1
6 结语
通过以上算例可知,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特尔菲法(老手法)构建评价数学模型及评判体系,综合评价专任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企业经历、教龄、科研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生规模”、“教师规模”等因素和兼职教师的“职称、在行业地位”、“学生规模”、“兼职教师规模”等因素,较好的解决了教师队伍与办学规模、质量的关系的,为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