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夏天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夕阳无限好_,__只是近黄昏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外面的礼花绽放着,炮竹噼里啪啦的乱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新的一年开始了!
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5、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6、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 》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我认为,在四季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秋天。秋天没有冬天千里冰封的奇妙景象,也没有春天的柳浪闻莺,夏的清风鸣蝉。但秋天有她的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站在田地边,放眼望去,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将会映入你的眼帘:田地里,高粱涨红了脸,稻谷压弯了腰;田地边,果树直的果子都已成熟只等农民伯伯去采摘;树下,农民伯伯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拿着毛巾擦干自己辛勤的汗水,笑容可掬望着丰收的田野,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景象很优美。从文人墨客形容秋天的词语“秋风送爽”“硕果盈枝”中便能体会到,但这还不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味才更富有诗情画意,你若要寻找秋天,我建议你最好去树林走走,时间就选择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吧。因为这段时间最能让你感受到秋的气息。此时独自一人漫步在幽静的林间小道,秋风拂过,秋阳普照,林涛声声;闻着迷人的香,看着树上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不禁会让你想起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的诗句:等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春天的西湖,道路两旁的柳树抽出了嫩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阵阵春风吹来,柳树摆动它的裙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真可以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容。路边的野花香味芬芳扑鼻,让人流连忘返,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欣然怒放,有的连花骨朵都还没长出来。春天的西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夏天的西湖,柳树变得茂盛,枝叶也更绿了。夏天的荷花池有一种别样的美,为夏天的西湖增添了无限的风光,成了人们夏天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走近荷花池,瞧,这里的荷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还是花骨朵,正羞答答地躲在池塘里,等着哪一天把自己最美丽的样子展现给人们看;有的只开了两三片花瓣儿,羞答答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粉嫩的笑脸;有的花瓣全开了,真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挺立在池塘里!在看那一个个绿色的莲蓬,如同洗澡用的花洒。还有那一片片又圆有绿的荷叶,红花也要绿叶衬,正因为有了这一池绿叶的映衬,这一池的荷花才显得格外妖娆。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优美的诗句。
秋天的西湖,枫树、银杏树的叶子在半空飞舞,如同蝴蝶一般。这时,走在林间小路上的人就会看到一朵朵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向你们招手,仿佛一位位仙子来到人间。秋天的西湖正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17
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
蜿蜒曲折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浪淘沙
想象:银河
牵牛织女家
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
啼莺
绿树
红花
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之景
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
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
院外:一水
两山
田园美景
恬淡心情
护田
一、精炼词句,扩大语言的张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为了炼字炼句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例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中的“老”“肥”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生动再现了雏鸟在风中慢慢成长以及梅子在雨里悄悄丰肥的动态过程。
古诗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词语的锤炼之法,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例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该句的第一个“卧”形容村庄房屋低矮的远景;第二个“卧”是“匍伏、趴着”之意,将雪拟人化,给近景的静谧增加了动感和生机。
写作时要善于借鉴这些精炼词句之法,使表情达意更为准确、生动,从而扩大语言的张力。例如,下面这些习作中的妙词佳句就特别值得品味:
①家中一张旧旧的方桌,一盏浅浅的油灯,姐姐就着嫩嫩的火光做着细细的针线活儿。(《暖阳》)
②当那抹翠绿撞上眼球,当那股微腥钻进鼻腔时,还是忍不住要颤一颤,抖一抖,震一震,自有一股浩然之气自丹田升起,在胸腔里澎湃激荡。(《已经拥有》)
③春半,桃花有点傻气地开着,开得不明所以。(《飞出心灵的牢笼》)
④人越高,心越要低。想知你是否在绝顶?看你是否谦逊可窥。(《登临》)
第①例以“浅浅”“嫩嫩”暗示家境贫寒以及姐妹生活的温馨;第②例以“撞”“钻”“颤”等动词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乡村那沁人心脾的绿气息、泥滋味;第③例中的“傻气”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忘情”盛开的热烈景象;第④例言浅意丰,饱含深刻的哲理。
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样在遣词造句上多下点功夫,作文中就可以处处绽放这样美丽的“诗词之花”。
二、超常搭配,提升语言的魅力
“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词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而“诗家”所谓的“奇语”“新语”,多指诗词中这种不合生活常理而又特别有神韵的“超常搭配”的语言创新形式,常常融合比拟、比喻、借代、移就、颠倒语序等手法共同使用。
例如,“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王猷《螺川早发》),这里“长江”何以“流”,“远梦”“短棹”又如何“拨”“残星”?——“流”“拨”的超常词语搭配使得诗句无理而妙:原来诗人是在慨叹奔腾不息的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更远的梦乡,划动的短棹好像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诗歌意境亦因此而恢宏悠远。
所以,古诗中的“超常搭配”也是文学作品“造语新奇”的良方。例如,“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张承志《悼易水》)一句中,“萧条而刚硬的灰色”的“超常搭配”形象地表现了“灰色”的质感以及壮士的刚烈;而“寺院,金黄色的钟声,将夕阳击落野草丛中”(王润华《春》),这一句反常地写“金黄色的钟声”还能“击落”夕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因此,写作时巧妙地进行“超常搭配”,能有效地提升语言的魅力。例如:
①阳光暖暖的,伴着清脆的问候,她那一朵微笑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收藏感动》)
②老王经历了那些事后,心渐渐地枯干了。(《老王记事》)
③老师的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板书在弯弯的小路上。(《人与路》)
④其中也不乏新生的淘气,抛下羞涩,噘起可爱的小嘴将夏天吻响。那是花开的声音,还是心底最柔软的弦被撩拨?(《美的力量》)
第①例中的“一朵微笑”,形象地写出了微笑如花般美好、灿烂;第②例中的“心渐渐地枯干”则表现了老王的憔悴与沧桑;第③例中的“板书”既突出了老师的职业特点,又强调了“脚印”的不可磨灭;而第④例中的“将夏天吻响”传神地刻画了新荷可爱俏皮、充满生机的形象。应该说,这些鲜活的语言,为习作增色了许多。
三、巧设意象,丰富语言的内蕴
写景咏物类古诗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的描绘、意境的创设来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由此化虚为实,使情感表达更为充沛。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上句仅以“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之景,再用“桃李”“春风”两个意象就把阳春烟景唤到读者面前,表现了相会之乐;下句中的“江湖”,让人想到流转和漂泊,“夜雨”增加萧索之感,而“十年灯”则激发读者想象一两人独对孤灯、互相思念已达十年之久!两句诗六个意象,包蕴了无限情谊!
散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大多采用这种“巧设意象”之法来丰富语言的内蕴。例如,刘亮程在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这样写道:“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作者在离开村庄时还没来得及和“草”“土墙”“房子”等意象告别,而今这些已成了他“今生今世的证据”,他过去的欢笑与记忆、现在的追思与遗憾都在其中了!
可见,“巧设意象”能使文章语言丰盈、形象。所以,写作时要努力使语言“形象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①上了大学,女孩总是一个人爬上顶楼,看夕阳,看南飞的大雁,看不远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在路上》)
②老家门前的那棵榆树已经枯萎了,一如那颓圮的泥墙、干裂的枯井。爷爷那佝偻的脊背、蹒跚的步子和满面的褶皱、稀疏的胡须一样,都已破败不堪了。(《回家》)
③当然还有花,所有的颜色都开得猛,开得嫩,艳艳的猛,生生的嫩;但都开得恣肆,一簇一簇地迸发,一树一树地绽开,简直有“须作一生讲,尽君今日欢”的意思。(《美的力量》)
第①例借助“夕阳”“大雁”“炊烟”等意象把乡思写得具体可感;第②例以枯萎的榆树、颓圮的泥墙、干裂的枯井这些意象衬托了爷爷的年老体衰,表现了作者看到爷爷衰老时的心酸与无奈;第③例特别刻画了“花”尽情绽放的形象,以此寄寓了人不要辜负春天,也应努力“绽放”的道理。这些意象的巧妙设置,既美化了语言,又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四、灵活引用,增强语言的诗意
“诗化”语言,最常用的手法是恰当引用、化用诗句。例如:
①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我的梦想》)
②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美的力量》)
③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令人沉醉的王朝》)
第①例是直接引用诗句,第②例的间接化用还能看出“蛛丝马迹”,而第③例的巧妙化用几乎是“不着痕迹”。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让人读来如同漫步于“三月陌上”,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微话筒】
“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