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教师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每天一句励志名言
名言是德育教育的鲜活材料,名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背诵、运用名言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1.1 人人有名言,个个做演讲。
不管什么时候走进学校的每一个教室,你都会发现每个教室前黑板上都有一个专栏:人生格言栏。这是学校为开展“我与人生格言”活动而专门开设的专栏。这个专栏每天一更换,学生需人人参与,按座次从第一个同学写起。做法是:轮到哪个同学,必须提前一天选出一条自己最喜欢的、简洁健康的格言熟记直至背诵,并写好体会。对体会做了如下要求:①写好名言,注明作者。②读后有什么体会,写出名言给自己的启示或受到什么教育。③在自己的生活别在学习中如何实践这句名言。写好后,第二天中午利用饭前饭后把名言写在专栏中并注明作者和书写者的名字。并用美观的边框加以装饰。体会于下午第一节课前五分钟在班上做演讲,即课前演讲。把心得在班上交流,做到心得共享。演讲完后,交给班长保存,一周后交班主任,班主任打分评比上交学校,学校按体会的质量,评出优秀班级,使活动做到了常态化。这项活动,贵在人人参与,人人有机会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在选定名言并读后所感受到的精神世界。
1.2 开辟名言专栏,让名言走向学生。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名言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宣传栏中、教室的黑板报、墙壁上、走廊里、手抄报上,都有不同类型的名言,爱国的、学习的、励志的、勤奋的……,让学生在行走中,在言谈中,在无意中,时刻看到健康励志具有启迪作用的名言,在不经意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名言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3 开展背名言大赛。
学校为促进学生对名言的积累,每学期都会举行别开生面的背诵名人名言大赛。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早、午读时间积累、背诵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在各中队中先进行初赛层层选拔,最后有百余人再参加学校的决赛,每学年的冠军一口气都能背上一百六七十条名言不停顿,学校还评选出了获得名人名言先进集体。
1.4 做座右铭。
为使学生时刻受到名言的启发和激励,学校要求人人选择一条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挂床头,或贴桌头,或写在课本的扉页,或写在日记的首页,使名言时刻能发挥激励作用。
1.5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名言。
为使学生对已掌握的名言在自己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加深对名言的理解,学校鼓励同学们大胆应用。例如在举办演讲比赛中,特别表彰运用名言好的同学。在举办的辩论会中,设特别奖,奖励那些运用名言使自己的辩论大添风采的同学。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班主任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名言,对引用名言好的同学的作文在班上范读,进行鼓励。
2.每周一个感恩故事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祖国养育之恩,感谢师长教导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所有有恩于自己的所有人和事物。培养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服务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以“孝、忠、礼、义”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祖国、老师和他人。
2.1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我们首先是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平时,我们加强学生的感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号召全校各班结合节日、纪念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我们还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朗诵比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2.2 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学校还专门发出一份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
2.3 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让学生在文化中熏陶。
在感恩教育活动启动阶段,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感恩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学校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学校召开了“家校共话感恩”座谈会,举行了“感恩先辈,践行实际”活动等等。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言传身教,努力做孩子的表率,认真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学校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我们曾要求孩子们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5.12汶川地震》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我们还组织孩子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设立感恩专栏等等。
3.每月一个行为习惯养成训练重点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本着从小处着眼,从细节抓起的原则,通过每月一个习惯的养成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3.1 教育细:每学期初,学校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开展以“学守则、学规范、学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教育活动。
(1)对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现象随时发现随时讲,帮助学生及时改正缺点。
(2)针对学生的不文明言行等严重问题,学校要及时召开大会进行强调,问题要具体,讲解要到位。
(3)把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如操场上的杂物该怎么办,一口痰应该吐在哪里,见了客人怎么问好,在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等问题……学校一直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当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大事反复抓。
(4)寻找典型大力表扬:表扬一个人、一件事,不但对当事人是一种鼓励,而且更能感染其他学生,为此我们要积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继续开展“感动金汤之星”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争当“金汤之星”,并进行通报表彰。要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人人为集体做贡献”的小。
3.2 循序渐进:习惯养成教育在内容上要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如在七月份的诚信习惯养成月中,在低年级学生中就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这样分层次、分年级进行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3.3 有分工明确的检查制度。每学期我校坚持值日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检查评比制度,要做到贯彻一条,检查一项,每日确立训练重点,严格要求,对教师工作、学生行为做到日清周结月评。我们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下课到走廊检查,谁的课谁就负责学生的风纪,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发挥“三位一体”的德育功能,即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通过每月的养成月家长反馈表了解孩子在家情况,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辅助孩子健康成长,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一、 用热心和信心导航
我所在的学校为一所郊区初中,学生从十二个自然村聚集在一起,每天起早摸黑行程平均20里路,中午也不能回家,来到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他们非常孤独,内心充满恐惧,很无助。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热情的眼神,嘘寒问暖的语言,勤快的腿脚去帮助他们,使学生感觉到家人的温暖、亲人般的关爱,尽快地融入到新家庭里,接受我这位“新家长”。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且我带的班是一个实验班,即全区十二个小学的优等生汇聚一堂,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于是我便从训练学生的站姿、坐姿入手,挺胸抬头,敢于用眼神直视别人,并且每次亲自示范,从心态上赶走他们自卑的阴影。同时,每天给学生5分钟演讲名人名言的活动,培养他们上台表演的能力。第一个月的班级名言即为“我行,我最棒”,效果不凡。紧接着第二个月的班级名言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在正确地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勇攀科学高峰。“志当存高远”,心怀天下,心怀祖国,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孜孜以求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末,我带的班在全区90个平行班中脱颖而出,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自强的神采,家长也很欣慰。
二、 用耐心、诚心陪学生闯过险礁暗滩
诚然,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八年级的到来,学生的课业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我班女生比例占全学生三分之二,这时的我循循善诱,每次月考后,利用周会课请各科学习特长生上台介绍经验,以传帮带的形式,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待一些学习成绩反复、不稳定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这学期我们班的名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诸多困惑,学业上的、情感上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真情打动他们。青春期的学生的情感神经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我尊重学生,精心呵护他们的每一种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走好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
三、 用公正心、包容心助学生乘风破浪
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而我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员。那么怎么才能保持班级这棵长青树永不衰老、永不褪色呢?这时候就需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值日、劳动小事做起,在每天上课回答问题,业余时间辅导学生时充分体现。劳动时需要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些脏活、累活,上课时多关注其他学生的听课状态,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课下辅导时优先考虑普通学生的问题。我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白天属于班上的孩子们,只有晚上属于你。”尽管这样,朝夕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太阳即使能够普照人间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她也有产生黑子的时候。”学生在初中处于敏感的年龄段,又遇上这么一个特殊的班集体,也会有一些不满的言语,失望不解的眼神。他们不允许老师,这个他们心中神一样的角色,发生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在他们眼里,我只能做一位教师,而不能当一位母亲,这时的我必须换位思考,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包容他们的一言一行。毕竟成长的道路相当漫长,我们已启航行驶到波涛滚滚的大海中央,只能乘风破浪,不畏艰险,奔向远方,带领学生不虚度初中阶段的美好时光。
四、 用感恩的心、乐观的心迎接大洋彼岸的曙光
“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他们遇事能为父母着想,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非常重要。优秀班的学生成绩不错,以致大家步入这样一个误区:比谁勤奋刻苦学习,比谁成绩优秀,完全忽略对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和锻造。这时的我就利用周会课,及时抓住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要求学生为父亲写一封信,为母亲洗一次衣服,上讲台对自己最需要感恩的人深情祝福,一个胸怀感激之心的人才能懂得生活不能一味地去索取,而应当奉献,使他们成为成绩和人格双优的学生。
如今的社会人才济济,竞争何等激烈,尤其是优秀班的学生,个个想考入重点高中。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也很悲观、痛苦,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童心去活跃他们略显沧桑的心灵,用乐观的心去引领学生跨过人生道路上的每个低谷,始终带领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微笑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心,即使暂时不能成就梦想,我们也拥有了完美的人格,我们很快乐。
其实各行各业之间都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作为教师又何尝不该服务于自己的学生呢?结合时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教师队伍也应当摆正并且也应当具有以下的四种心态。
一、学习的心态
中国先贤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千古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况且,今天的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口耳相传。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满足于现状而不努力进步,怎能适应新世纪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又怎能教好书,育好人呢?因此,拥有一颗学习的心态,将终身受益。
二、积极的心态
俗话说的好:“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意在告诉要我们做一个积极的人,况且我们的职业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应当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面对祖国的未来。当我们以满腔热情去工作时,回报的就会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满意的答卷。
三、宽容的心态
古人早就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师,也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态度。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自己的“家”里犯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错误,甚至用包容来对待。我所任教的中学美术学科,大多数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索然无味,有的认为上这种非主考类学科简直浪费时间,有的本身就讨厌美术,他们也不可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一些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除了宽容和理解学生的这些偏见,难道我能强拉硬逼着他们来搞好美术,培养艺术情趣吗?
四、感恩的心态
曾经看过一段话,一直在给我鼓励、给我帮助,使我对人、事有积极的理解。这段话是这样说的――“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
感恩就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心态。感恩,是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恩,其实也是善待自我,学会生活。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需要感激的事和物了。
感恩于我们的父母和朋友同事。感谢父母带给我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感谢朋友带给我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一声声的关心和鼓励。感恩于父母对我们的悉心照料,感恩于同事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和工作上的支持。
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与磨难。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炼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屈服。
感恩于我们的学生,陪伴我们度过一天又一天。感谢他们,在我们烦闷的时候送来的一句亲切的称呼;感谢他们,用心聆听我们的每一次讲授,并默契的配合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四十五分钟。
……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活将无比绚丽夺目。
一、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的明确
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引导与培养。但现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思想的拐点上,那么就需要首先从情感方面作为切入点,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操,然后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工作,使得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让学生慢慢的做到感恩于行。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忽视感恩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德育的培养,感恩教育更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心中,致使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的现象存在。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感恩意识的萌生。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比社会教育有着更直接的功效。现在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竭尽全力为其创造优越条件,满足子女的各种物质要求,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在如此的环境下,成长中的孩子接受的更多是利益关怀。如此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不懂得生活的艰辛,认为家长宠爱似乎是理所当然,逐渐的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甚至脱离于社会。
三、中学生感恩教育方式的探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那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可以从感恩父母开始,并结合实际中的感恩典型人物,给学生们宣传子女对父母心怀感恩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心中萌发“感恩于心,感恩于情”之芽,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教育学生要感恩师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因老师无怨无悔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其产生感激之情,同时也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学校方面,应提供多种渠道用于学生对老师感激之情的传达,形成和谐良好的校风。
教育学生对社会也应心怀感恩之情。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一次次的付出之后不断被社会肯定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对他人的奉献,施恩而不图报;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给学生树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榜样。
四、学生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在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心怀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同时,那么如何让感恩教育进一步得到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教师,我们更应该严格规范自己。
1. 不断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正面引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等感恩于行的佳句和名言,至今仍然广为传颂。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为学生的感恩教育开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同时,在现实中树立良好的典型,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养成良好的德行,培养感恩意识。
2. 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为人师者,要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摒弃那种古板的说教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多开展实际的具有感恩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作为一名实践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感受与学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3. 合理的利用网络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网络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这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资源,积极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感恩事迹,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环境。
4. 做好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初中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常怀感恩之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并将这种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立足本职,不断贡献。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感恩教育融日常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校训 校园文化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5-02
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原则与培养目标,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教育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训为何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第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校训是精神文化凝练的重要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应该体现校园文化核心。第二,校训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人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成人高职成立于1956年,具有58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注重形成校本系列思想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2007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训,最终形成了“感恩、收获、自强、作为”的八字校训。它浓缩了我校校园文化内涵。
八个字总体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感恩、收获、自强体现了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的三个方面。感恩与收获结合体现德性与知性的统一,收获与作为的结合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自强与作为结合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感恩之心是人类重要情感之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人民,具有这样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收获体现为对知识能力的追求,是我们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自强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磨练得更加坚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体现了知行合一,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具有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了人的发展,这样才是体现了教育目的。
1 “感恩”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养成,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1]中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促进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工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工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合理性需要,使教工与学生具有归属感。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明确了“以成人促成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理念”。由学校党政策划,由学生自己编撰的校刊《菁菁校园》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在中职教育迎评工作中汇成《菁菁校园》合订本一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新尝试。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没有他人的照顾,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校每年结合五、六月份相继而来的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征集优秀作品,刊发在校刊上。或组织感恩母亲节大型亲子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母亲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感谢母亲给予生命,感谢母亲多年培养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教师不倦教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工作才会有动力。常唱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驴之死”的典故,驴之大惑,驴之愤愤,僧人之叹息:“果真是一头蠢驴!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感谢周围的人给你带来的一切,一个人成长、事业的平台很重要。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作为全市人民共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感恩、奉献、善良、责任……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内心那份道德坚守,构建起我们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起沈阳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市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校风建设中。
2 “收获”体现为追求知识与获得能力的统一,这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体现
学生的收获在于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收获关键在于处理自我与非我。“认识你自己[2]”这是刻在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世界性著名箴言,人类从苏格拉底时代开始了反思自己认识能力,才使人类理性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自己的重要前提是超越于自我,在超我的视野中认识自己才能避免认识障碍。《教育社会学》[3]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组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
找到自我,首先,珍惜周围的人提供的平台。我校工作围绕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两条轴线进行,感谢组织安排,并珍惜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管理的层面上,管理人员开动脑筋科学地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在教学中通过评课、公开课及学生测评、管理人员测评等方式,以劳动竞赛方案为客观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客观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参与者的绩效成果,通过感恩意识的强化,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了,通过层层鉴定绩效考核责任书,实现了目标化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召开学年度开学典礼及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形成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从实施主体划分为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两者的统一体现在教学活动与校本研修中。为此我们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与契机,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在2013-2014年由学科带头人主持了五项省市国家级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现代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自主学习模式,使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效果。
3 “自强”是华夏子孙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在书法家的作品中,在毕业生的赠言簿上,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书房,在无数办公室的醒目处,这句名言总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坎中。尽管我们学校办学的历史悠久,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办学硬件不足。自强自立,让我们这样的一所学校,不等,不靠,不要。学校采取联合办学,我方出场,对方出资金,通过修旧利废,借鸡生蛋的办法,修缮闲置房舍解决学生住校问题。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学校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师资紧缺。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或学校内部自我培训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教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设立教师岗位培训和管理制度。引入核心价值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新的学科领域,学校专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解决高薪外聘的师资状况。
2013年初随着办学出资单位资源重组,我校培训任务加大,培训目标要求标准化、系列化、高端商务化。在困难面前,教职工思想意识、角色转变快,很快适应了主体工作的开展。屡次获得沈阳市“华晨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我们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源动力。
4 “作为”是人的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统一,是教育理念的物化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要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社会中,又要回报社会。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
有了感恩的源动力才会有收获。我校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曲折之后偶然中得到了一人事部门的回复,“虽然你仅仅是一个中专生,但你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和才气,你让我想起了那些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庄稼。只要是成粒的,都是拼了命地吸收阳光、水分和肥料才长成了,吃起来特别地清香。我坚信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出来的人也不会比那些名校学生差。许多年前的我谋职,就像现在的你,老板没有嫌我学历低录用了我,而我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并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他被破格录用了,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公司首席技能带头人、省级数控大师工作室领创者王巍也是我们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我校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生存发展,源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的办学理念。
5 结语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理念的创新、育人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学校不断的向前发展,通过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自强不息,弘扬校园文化之魂,同舟共济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里,再创职教辉煌!
参考文献
[1] 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M].任月园,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