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农业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及农村经济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各种设备及原料的资金进行归纳整理,还要对土地流转承包等进行管理,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内容非常繁琐。农村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与农民相关,处理不当会导致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但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农村经济管理的还比较少,造成农村经济管理出现问题时没有法律依据,不能实现有效约束。

1.2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还是比较落后,所以农民更愿意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才缺乏。许多农村的人才在接受大学教育后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缺失严重。其他行业人才也是如此,这就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缺乏、文化素质低,最终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工作经常出现纰漏。

1.3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村发展的投入也在加大,但是资金方面明显不足。农村经济水平较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农村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管理资金保障。再加上农业的特殊性,不是投入资金就很快有收益,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取得经济效益,这也是农村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

2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法律法规

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首先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要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做深入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法所依,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既能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工作依据,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一个了解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多,个别管理人员经不住诱惑挺而走险,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严格惩戒。

2.2引进并培养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入,要采取一定措施来防止农村人才的流失,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优秀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帮助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一是加强农村的竞争力,在经济、环境和文化方面追赶城市的生活状态,为优秀人才的引进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要解决薪酬问题,薪酬是吸引人才的最关键因素,有了高薪酬的保障,人才在农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对于一些地区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可以不定期进行培训,让经济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农民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主体,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做到使农民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以减少他们的生活负担,最终达到农民更好地配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基层工作

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清除障碍,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解决问题前提是深入到农村进行相关调查,切实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时有法可依。

2.4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审计管理

农村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加大农村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一是保障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经济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同时,要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审计工作,对于国家投入的每一笔钱都要合理运用,要记录详细的资金去向明细,以方便上级监督部门更好的监督。而且要做到资金都用到点子上,达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以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更健全。

3结语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辉.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2,8(13):85-86.

农村经济范文第2篇

1.1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1.2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3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

1.4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2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2.1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2.2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3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娄迎春.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问题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世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农村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从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并支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构建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1.2提供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被推上了历史节点,社会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与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阵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农业生产入手。随着科技发展,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机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学会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和约束。管理制度在构建时要以农民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基础,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机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以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丰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设、账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发复杂,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创新,要强化细节管理。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农民进行接触,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报告的撰写,以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经济范文第4篇

1、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素质欠缺。农村地区,基层管理队伍不大,其管理水平与素质也有待提升,多数为村中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现代化科技能力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从领导方面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带领农村经济走向繁荣发展。

2、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村民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日常开支庞大。除了用于子女教育上,家用电器,住房条件都有很大需求,而这也是不菲的支出。

3、农村地区人口的总体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由于受地理条件、交通水平的限制,视野不开阔,缺乏冒险精神,顾忌比较大,难以全副身心对新事物投入。另外,接受高新科技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生产力带来的方便,科技转化率比较低,致使先进科技与农业发展脱节,农业发展缓慢,基本上维持着原有水平和管理模式。

二、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首先应当明确如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的指导思想以及目标任务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穿经济发展始终,从而统揽“农村农业农民”三大问题的工作。把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目标。把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大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体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相适应的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体制,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可依靠的体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更加完善健全,农村基层管理组织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保障制度更加完备,经济文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增强。其次,要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念,不断推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转型,逐步改变农业方面对现代化资源利用的情况,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大农村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使所有资源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改善及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村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走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科技贡献率,把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增强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率,将产品增收从加大成本方面向加大现代化科技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化发展方式跨越。

2、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让村民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化的发展经济,永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素质需要有一个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科技文化水平,从而可以逐步缩小与现代化的差距,带领村民找到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会对现代化科技进行运用,增强科技转化率,了解发展的大方向和外界经济发展水平,横向纵向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3、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进行研究的意义

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只有首先对当前时期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明确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研究当前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3)研究当前时期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农村经济范文第5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而且还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然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依赖于本区域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某种程度的区域经济成为基础以及支撑性的条件。农村经济增加之所以能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为: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之提升能够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支撑,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只是依赖于中央财政的投入是难以为继的,而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之提高,能够让政府有更加多经费投入至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同时,我国农村经济之发展也能对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极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了农民群众消费的升级,这就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以及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提升,让原有的基础设施能够得以升级。

二、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1.模型与数据。本文选用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施实证分析,其基本模型为:LnY=β1nx1+β2nx2+β3nx3+μ。在此模型之中,被解释变量Y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变量,分别代表了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群众收入等三大变量,解释变量X1、X2和X3是分别对应于各个不同发展变量的基础设施,而μ则属于随机误差项,β1、β2、β3是需要加以估计的回归系数,分别体现出不同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之差异。

2.研究结果。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以上计量模型实施统计测算,所得到的结果具体如下。

2.1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和农业生产关系的测算结果。Ln(AY)=-6.508+0.821Ln(ROAD)+0.184Ln(ELEC)+1.934Ln(EDU)(R2=0.875,F=66.229)。该回归式测算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度。被解释变量AY表示的是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而三个解释变量ROAD、ELEC以及EDU表示的则是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公路里程、农村用电总量以及平均受教育年份,前面两项数据来源于1996年全国农业普查的相关数据,而最后一项平均受教育年份则是依据农业普查中关于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文化程度的构成百分比所统计的数据,并且给予其以各不相同的文化程度年限权重之后实施加和运算之后所得到的。因为缺少的数据比较多,而山西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属于样本奇异值,因而以上两个样本均予以排除,这样一来样本数量达到了28。研究结果显示:本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良好,拟合优度也相对较高,调整R2达到了0.875之多,这充分证明了本模型具备了比较好的阐释能力。以上三个回归系数全部通过了5%的显著性验证,这就证明了农村道路、电力以及教育等三大类基础设施对于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发展所具备的统计学影响。其中,教育基础设施的贡献最为显著,道路设施则比电力设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据测算,在别的条件不可改变的状况下,农村公路的里程数、农村用电总量以及平均受教育年份每提升1%,那么农业总产值就会分别提高0.821%、0.184%以及1.934%。以上三种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这就显示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效益。

2.2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和非农生产关系的测算结果。Ln(NY)=-4.297+0.229Ln(ROAD)+0.856Ln(ELEC)+3.259Ln(EDU),AdjR2=0.909.F=90.993。本回归式计算出了农业基础设施对于非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其中,被解释变量NY所表示的是各省(市、自治区)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以上数据源自于《中国乡镇企业统计资料(1978—2012)》。解释变量和来源与前一回归式相同。由于与湖南缺少乡镇企业的产值数据,因而被排除于统计之外,样本总数同样是28。测算的结果意味本方程的整体显著性偏好,拟合优度相对较高,调整R2达到了0.909,这就证明了模型解释能力相当强劲。ROAD回归系数已经通过10%的显著性验证,而ELEC与EDU回归系数则通过了达到1%水平的显著性验证,这就证实了我国农村道路、电力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等对于农村非农生产的发展具备了统计学的明显影响,其中教育基础设施所具有的贡献是最为突出的,但是和以上回归结果有所不同的是,电力设施要比道路设施在非农业生产领域之中能够发挥出更加突出之作用。在别的条件无法改变的状况下,农村公路的里程数、农村用电的总量以及平均受教育年份每提升1%,那么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就会分别增加0.229%、0.856%以及3.259%。以上三类基础设施产出弹性的总和一样是大于1的,这就展示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在农村非农生产之中所具有的规模化效益。

2.3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群众收入关系的测算结果。Ln(NI)=4.552+0.336Ln(EDU)+0.103Ln(AROAD)+0.293Ln(ATEL),Adj.R2=0.878,F=65.667。这一回归式能够测算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于农民群众收入所产生的作用机制。其中,被解释变量NI所表示的是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这些数据源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解释变量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平均值,分别用AROAD、ATEL以及EDU来表示各省(市、自治区)的公路密度(km/10000km2)、每万人的电话拥有量以及平均受教育年份,这些数据均来源于农业普查。在排除了与海南两省缺失的数据之后,样本的总数是28。测算的结果意味着本方程的整体显著性偏好,拟合优度相对较高,调整R2达到了0.878,这就证明了模型具备了相当好的解释能力。AROAD以及ATEL的回归系数均在1%以上呈现出水平显著状态,而EDU的回归系数在则在15%以上才呈现出水平显著的状态,这就证明了我国农村道路、通讯设施以及教育基础设施均在提升农民群众的人均收入上具备了明显的统计学影响。这和前面两项的测算的结果保持一致,而教育基础设施之弹性系数还是高居首位,但是其解释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以上三类基础设施之回归系数总和均小于1,证实了存在着本模型所难以解释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农民群众的人均收入得到提升,比如,国家提升粮食收购的价格、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农民群众收入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