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46-01
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工作,相对滞后于其工作开展情况,其工作过程性的教育教学也只是在关于楼宇智能化的专业教学中顺带展开,由此造成了其非系统化,制约了其工程工作技术的提升。实施其专业化的课程构建工作,把其具体的工作技术专业化,并依此为支点建立其专业化的工作操作人才。
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设计内容构建
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其设计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先导。把相关的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将会有利于设计的专业化,从工程的源头上抓好质量工作。立足工作实践,其设计工作包括:技术设计、施工程序设计、施工工具设计、维护设计与系统升级设计,以及备份应急智能程序设计等。根据楼宇智能化工作经验与暴露问题,逐渐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节约原则,即要本着节约物力、人力与原材料原则设计;美观原则,智能系统作为必备辅助系统,不仅不能破坏楼宇原有的美观,还要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安全原则,无论是施工本身,还是对于楼宇与居民而言,都要能确保安全性;协同原则,即所有相关的智能系统都要相互配合与呼应,实现功能之间的互助。由此,设计关系到工程的成本、施工的难度与工程的使用效果和智能系统的寿命等。
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施工内容构建
在此项工程中,施工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此环节可以作为工程中独立课程来实施。由于楼宇是全面性的施工过程,因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也会随着楼宇建设过程而展开。其具体包括:一是,基础施工。即与楼宇施工一起开展的相关各种智能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例如管道的预设、不同智能系统之间的线路预留、同一楼层的管道建设、楼层之间的管道建设,以及根据楼宇建设进度需要作出各种预设性的准备工作等。这种建设是与楼宇建设同步性,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随时或按照其设计定期或定进度跟进施工。例如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煤气管道、水管等。二是,基站建设。针对例如电路、通讯等都需要建立一定的服务基站,以便作为楼宇投入使用后其智能系统发挥作用的指挥部或者管理中心等,例如网络基站,其关系到楼宇居民或单位网络运行。为了便于管理方便或减少楼层之间的干扰等,会根据楼层或者居民与单位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三是,整体完善施工。在楼宇整体建设完工为投入使用前,施工技术人员会把各种具体设施安装完成,例如所有的线路铺设完成,线路之间的检验完工,各智能系统之间分工或管道明确等工作,都必须精确的完成,以避免短路、交叉以及以后故障难以查找根源等问题的出现。四是,入户运营施工。在整个楼宇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其相关的各智能系统都要运转起来,首先是确保总的基站运转,例如供电基站,然后根据居民或楼宇内部需要逐步按照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用户,却智能系统的全覆盖。由于施工是周期长、涉及面广大、工程量大等,其相关的施工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能完成,需要供电、通讯、供水、供暖或制冷、供气等各种部门协调运作。
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使用维护内容构建
此类内容,相对前两者而言简单易行。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在楼宇整体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各种智能系统细化到户的过程。即各智能系统部门根据用户需要,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安装过程,如通水、停电、通网等。其二,即是日常的运用安全排查与维护工作,例如清理相关设施上的杂务,解除专用电路上的乱拉乱扯电线等。此种工作只需要一般的技术人员即可完成。
4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故障排除内容构建
故障排除,其包含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专职人员才能完成。尤其是针对不同成因产生的故障,其所采取排除措施、动用的技术含量与技术物力等,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实际的工作中此种工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单户性故障排除。这种现象较多,例如某户居民网线问题,在楼宇整体网络正常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其非常简单。第二,楼宇内部分智能系统故障排除。例如某一楼层出现了供暖故障,则需要根据整个楼层,甚至要在每家每户都展开故障排查,最终确定故障并维修工作。第三,楼宇整体故障排除。即整个楼宇的某个或某几个智能系统出现问题,造成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力度较大的总线路破坏或特大的自然灾害造成,虽然工作量大,但问题容易排查。当然,也要注意多部门协作,或许有些故障看似是部门的,可能会因为其他部门的原因导致的。例如一旦断电,任何智能系统都将闲置。
5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升级内容构建
即在楼宇建设竣工与投入后,由于其建设时的科技水平限制,其所采用的智能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但作为楼宇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由此智能系统的升级便成为其必须的工作。首先,智能系统硬件升级。例如电梯、网络、供水等管网升级等,即对一些老化、淘汰的硬件零部件或整体采取更新换代措施,让其与最新科技设施保持同步性或者近距离性,以提高其智能服务质量。其次,智能系统软件升级。有些智能系统秩序要升级软件,或者与更新的硬件配套升级等,当然,在现代计算机设施与其他配套设备配备齐全的情况下,相对施工技术人员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但针对性软件开发却是相对高端的工作,现在缺少是这类技术性的人才。
6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必须立足楼宇智能研发、装备与使用的过程针对性构建,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注意其现实性。通过此种课程的构建工作,意在培养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既要有基础性的一般施工人才,也要有高端性研发人才。同时,此课程也要注意其自身的升级性,一方面用来人才培训升级,另一方面为培训高级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法杰.基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9):10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楼宇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学院的支持下,该专业与东莞电信合作,开设“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进行校内外双顶岗,为学生提供电信网络方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企合作定向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44-0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把建筑、电子、自控、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优化为一个整体,使楼宇的使用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等优势。楼宇智能化行业涉及的专业多,配套产品和技术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具体可分为楼宇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B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管理自动化系统(MAS)、智能家居系统(HAS)等几大领域。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目前,在我国的楼宇智能化及设施管理技术岗位中,人才建设尚不到位,高素质的智能建筑及设施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经过智能建筑设备生产或安装企业培训的施工及管理人员也只有少数。
东莞市的城建和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特别是酒店、商场、交通枢纽、体育场馆、高档智能住宅区等的建设水平,一直走在珠三角地区的前列,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一直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对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框架下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此专业的开设填补了东莞本土楼宇智能化高素质技能和管理人才培养的空白,对于东莞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在大部分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在原有建筑技术类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普遍存在专业课程设置偏少、实践教学偏弱的现象。其毕业生无法适应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公司、各子系统专业公司从事电气、消防、安防、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等子系统的设计、产品选型、安装调试等工作,更难以适应在智能楼宇产品生产专业公司从事性能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为应用类(如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和工程类(如建筑工程制图、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信工程、楼宇智能化技术与工程等)。学院积极开设课证相融课程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利用现有良好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训室条件有所侧重地开设此专业,除了有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外,还引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了解行业信息、扩展就业的渠道,以市场为依托,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为了推动实体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产教结合的深入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与时俱进,使专业朝着 “智能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方向发展。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协议书,学院与东莞电信以长期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身份发挥各自优势,展开全面合作,以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设立“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共同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在每年10月份启动,培养的对象包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方式以校内相关课程为基础,开展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实习,最后是为期16周的东莞电信顶岗实习,如图1所示。
校内相关的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络、综合布线、通信工程基础,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一些常用仪表及相关的测量仪器,为进入“定向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
东莞电信的工程师和培训师以基准岗位任职条件所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信网络及其设备相关理论知识,网络维护、资源调度的基本方法及规范,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相关理论知识,接入网末梢线缆及网络终端设施维护、查障、检修基本方法及规范等。
认知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莞电信,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的经验知识,在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例“零距离”的教学目的。在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定向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校内顶岗,主要岗位职责包括校园通信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安防系统的网络维护等。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校内顶岗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信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主要是装维工程师和客户工程师。装维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客户线路及终端的装维服务,承担从最后一个分线盒到客户的线路及其终端设备(如光网升级、宽带调制解调器、互联网视听业务机顶盒等)的装、拆、移、修和日常基础维护等工作,落实客户申告障碍(含公共电话)的查修及用户引入线整修,响应客户需求,开展日常沟通、技术咨询及上门服务,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承担管辖范围区内末梢设施和线路的日常维护、巡查、整治优化及修障工作,以及公话终端(含话亭)的日常维护、清洁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末梢设施线路装维人员的安全。客户工程师的基准岗位职责包括接应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客户进行日常沟通协调,承接、分解政企客户的服务需求,协调制定网络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落实全程管控、异常处理及信息交互等组织工作。
“定向班”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学徒制的形式在不同镇区分公司的驻点进行顶岗实习。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严格遵守东莞电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求教,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针对“定向班”的不同培养阶段,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不过分强调结果,追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校内课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是学生进入“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此门课程的考核才能参加“定向班”。参加专题讲座和认知实习是学生们进入电信顶岗实习阶段的必要条件,此阶段采用相关理论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双顶岗实习期间,需完成装维服务质量、日常维护质量和达到客户响应及时率等,并通过企业的评价标准、考核制度以及“师傅”对“学徒”打分的形式,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
每年约80人参加“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约70%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东莞电信并在原实习岗位工作。“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当然,“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也存一些问题,如校内相关实践设备没有配套使用电信的设备和工具,学生在顶岗时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因不同镇区公司驻点不同,学生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不同,进而导致学生接受评价的标准存在差异等等。通过建立各种反馈通道,将采集、分析和汇总的信息予以反馈,不断提高定向班的教学质量,优化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好地发展,成为高职教学的生命线。
结语
“东莞电信定向培养班”是一个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还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东莞电信“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东莞电信定向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长期的、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李龙根,贺定修,范明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9-60.
[3]杨润丰,高爽,王志兵.高职《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30-32.
[4]贺定修,杨洋,朱彩莲,肖霞.高职实训课程建设[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164-166.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楼宇智能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应进行认真定位与思考。笔者结合我院今年申报的新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情况,根据社会调研,提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专业项目教学法。
一、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现状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现代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行业。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对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极大挑战,一方面我国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培训与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设急需大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建筑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培养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是行业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中,开设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的特点与困难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一,该教学方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教育,如何进行,怎样进行,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其二,教育者如何投入太多的精力解决搜集项目、策划教学、施教过程均须重新探讨,大量工作的投入给教育者带来去多麻烦,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其
三、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培养得是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案例来保障教学,而教学设备不充足,项目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其
四、缺乏真正的双师教师。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只是持有双师证书,并未有过实践的经验;部分确实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不再有接触实践的机会,对行业发展也逐渐疏远。而学校又缺乏长效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由于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无法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制约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采取的措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制度等各方采取相应的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内涵——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优质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步发展,采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既注重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相结合,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专业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师除具有教师职业资格以外,还应具有电气的行业高级或以上岗位技能证书,也就是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之举。例如: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提倡教师实训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行以老带新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早日成为适应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在系部成立项目教学专委会,成员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分工,成立课题组,以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副教授或企业专家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辅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有课题组根据方案确定施教方法及教学任务。
2.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智能楼宇行业的发展和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地汲取新的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争创品牌课程。
3.建立较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原始的专业考试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多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水平,可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专业课程模块成绩确定为:综合理论测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实训成绩三者的综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4.建立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学生在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已具有了从事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能力。但是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使学生就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还需要在实践工作岗位中进行磨炼,这时,学生可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就业前实训,通过实训,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学校与企业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企业中的熟练技术工人可参与到学校的实训中,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弥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欠缺。
四、保障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几点建议
1.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新专业,加强与大中型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高校、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共建联合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作业环境,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学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2.面向岗位群培养毕业生面向有关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的设计与调试工作,楼宇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建筑供电照明设计、施工、维护工作;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安装和维护;楼宇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销售和维护从事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及科研和大专院校的实验技术工作。故在培养中,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分成模块,适应不同岗位群的需要。
3.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特色教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楼宇智能化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培养方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推行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理论与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由实习、理论教师一起商订,相互参与,共同完成。在实训实行课题负责制,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将若干课题进行分工,每位教师负责一类专业相近课题,进行课题负责制教学,学生根据课题安排进度轮转,一可保证老师对擅长课题深入研究和潜心研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可节约实习材料,落实教育成本核算,三可解决实习师资不足的问题。
(一)人才需求分析。
新疆智能建筑起步较晚,专门从事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造成施工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系统一旦发生技术故障也难以排除,从而使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新疆智能建筑人才稀缺现象相当突出。
(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在确立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提炼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正确识读和应用专业CAD软件绘制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二是具有初步设计中小型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三是能够编制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的能力;四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能力;五是具有编制智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力;六是具备对各子系统组态、编程、系统集成的能力;七是具有对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
(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基础为平台,以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安防与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四大核心系统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心,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形成工程管理及设备运行管理综合知识,达到知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不断递进,通过顶岗实习,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从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该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围绕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对应,结合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各阶段的能力和要求不同,获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该体系由3大教学平台组成。一是职业基础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职业技能平台:通过做、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安装操作技能,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安装调试等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基本素质。三是岗位管理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形成职业综合素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工程实习,从事各项生产活动,获取职业岗位初步的工作经验,达到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探索了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边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构建了“三平台、三阶段,技能递进”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以基本技能实训为职业基础平台,以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防、电气消防四大系统为核心进行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课程设计,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毕业设计等培养职业综合实践技能,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师资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建立了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多名教师具有机电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技师职业资格证等,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充分保障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二)校内实训基地。
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实训、实验设备,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建成了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实训室,专业软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70%以上。2013年9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试鉴定站,鉴定站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考核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疆内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学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智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参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四)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实施体系。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论证下,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企共建监控机制,对专业建设过程、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质量运行实施监控,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等管理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一、组建行业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
应用型技术人才处于生产或服务的现场,面对着十分具体的生产或服务对象,要根据现实的生产或服务条件,处理相当实际的生产或服务问题,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技术领域限制,其专业定向与职业方向密切相关。针对这一情况,楼宇智能化专业在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中的行家参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指导、师资培养等方案的制定;对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原则、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和论证,以保证专业发展的各种高职属性。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强调以“能力为中心”,围绕技术和技能开展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确立了“上好基础理论课、突出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选修课及工程技术应用训练,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教学方针;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依据岗位职责和任务,按照行业相关标准,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规格和能力结构,制定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能力指标,作为教学实施的目标和依据。
二、确立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中,确立了“1+X”的多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而且要在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如电工、水暖工、空调维修工等中级技能证),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与此同时,专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提高职业能力的条件,通过行业协会与国际接轨,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组织企业人员进入课堂教学。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一新兴专业,还未有与之相配套的高职教材,尤其是实训环节教材。在专业建设中,专业根据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核要求,编写高职特色明显,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专业系列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的教材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能够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三、结合行业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好坏教师是关键,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楼宇智能化专业主流实用技术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是专业建设真正成功的关键。楼宇智能化专业在专业建设中,为形成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方面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从相关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兼职教师的聘用,让兼职教师在专业师资队伍中占到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对专业的专任教师则是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弟等方式,让他们定期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熟悉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人才转变。
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所在。楼宇智能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时与相应的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为了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能顺利持久地开展,专业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为此,专业向引进的优秀科技人才,制定倾斜政策,充分发挥他们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及其在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特长,加强专业和企业技术合作的档次和力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技术应用科研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四、行业标准进行实习、实训环节建设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建立完备的专业实验室非常重要。在专业建设中,由于电工、电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已具规模,为了更好提高此专业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我院的新校区建设在相关企业的指导下,筹建了楼宇智能化实验中心。中心共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暖通设备实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联动及水喷淋系统、电视监控与防盗报警系统、卫星电视接收共用天线系统、背景音响与应急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训练的场所,也可以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而且还可以面向市场进行资格鉴定,真正做到了“教、学、研”相结合。
在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训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楼宇智能化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参照企业标准,建立了完备的专业实习和实训基地,电工和仪表、制冷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站,及一大批挂靠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的方法,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此外,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地工作结合起来,企业分配学生承担一些较为简单的操作。学校的带队老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