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方管理

东方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东方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东方管理

东方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方管理学 学术定位 发展出路

自1994年胡祖光教《管理金论——东方管理学》第一次亮出东方管理学的旗帜以来,已经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建立起了自己的东方管理学体系,比如水教授的《东方管理学》、颜世富博士的《东方管理学》、曾仕强博士的《中国式管理》、席酉民教授等的《和谐管理理论》以及黄如金博士的《和合管理》等,这些研究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应该说内容相当丰富,成果也十分丰硕。可是近20年过去了,虽然不乏实务界的响应,但看似花团锦簇的东方管理学研究到如今也未能取得一个公认的学术地位,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依然颇有争议,在学术发展上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1]。笔者对此现象做了深入的思考后,认为这种尴尬是固然是有管理学内在中“实践相关性”和“学术合法性”的天然矛盾的原因,也是因为部分学者对东方管理学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定位不清晰造成的。东方管理学要想真正取得发展,就必须先解决定位问题和发展出路问题。只有把这两个问题真正搞清楚了,东方管理学才可以进一步向前发展,获得其应有的地位。

一、东方管理学学术困境的原因

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从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以来,诞生已经超过百年。在现代管理学在诞生之初,管理学的先驱巨擘,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等,本身就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那个时代的管理学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是一体的,管理学的价值取向也比较单纯,就是有效的指导管理实践。但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依靠其他传统学科,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的支撑,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遭到了极大的质疑。同时,管理学研究者的也开始日渐分化,管理学研究者和管理的实践者开始出现了明显分野。主体的分化导致了关注点的分化,原本应该“经世致用”的管理学研究者们,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了大量的概念、框架和方法后,却开始埋头于完美的科学体系的构建,反而对实践中管理者关注的现实问题漠不关心了。管理学研究到底应该更多的指导管理实践,还是应该去争取其“学科合法性”使之真正的发展成一门“科学”,成为了难以调和的内在价值矛盾。如今,随着中国学术体制越来越向美国靠拢,中国管理学“学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基本都是以实证主义为主导的话语模式的,其研究成果实际上更多地反映了知识生产者的偏好,是学科争取合法性的见证和结果,而不是体现了管理实践发展的结果[2]146。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东方管理学在学术界不受重视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东方管理学如果仅仅是因为管理学价值取向问题而不受学术界重视,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在美国被实务界奉为圭臬的经验主义学派也不被主流学术界重视。可是,东方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明显制约了东方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不清,对东方管理学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认识不明。

二、东方管理学的定位

关于东方管理学的定位问题,本文作者之一的胡祖光教授早在1995《东方管理学及其在管理理论连续谱中的地位》一文就做了讨论,胡教授从学科思想发展史的历时性角度,提出了以物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三个周期循环的连续谱。认为,东方管理学应该处于连续谱的最右端,即东方管理学主要是以管理中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包括一部分的组织管理理论)。进一步,从管理者必须抓好的事物出发,将东方管理学纳入了一个有意义的分类结构中,并命名为“管理要务学派”[3]。胡祖光教授的东方管理学实际上是为了弥补了西方管理学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学派”,并没有革新西方管理学“范式”的想法。应该说,这个定位是相当清晰的。不过,在东方管理学的发展中,许多学者的步子迈的太大,认为东方管理学是一种可以更新西方管理学的“新范式”,试图一举替代西方管理学的统治地位[4],这种对东方管理学的过度夸大,导致了管理学者尤其是青年管理学者对东方管理学莫衷一是,反而对东方管理学的建设不利。

要想对东方管理学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我们还是必须回到“管理学是什么”这个元问题上。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般有四种观点:1、管理学是对常识的精炼;2、管理是一种职业,管理学是一种职业教育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4、管理学是科学。实际上,这四种观点恰好是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从经验常识的精炼发展为一门职业教育和研究性学科,最后转变为科学 [2]14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东方管理学目前应该处于经验常识的精炼到职业教育的阶段上,还没有完全的进入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的阶段。

应该说,东方管理学作为经验常识的精炼,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合理的分类学结构,比如, 《东方管理学13篇》就是通过梳理东方管理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和管理案例,对中国管理的经验常识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弥补了管理过程学派忽视管理者自身修养、教化责任的缺陷,以管理者所必须从事的事务为划分标准,建立了东方管理要务学派。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符合中国管理管理实践,更加有效的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5]。

管理学作为职业教育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很快的学会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然而,经理人是很难记住和使用他们所难以理解的管理学原理的。而用名言警句表达的东方管理学原理精炼优美,而且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在内容相似的情况下,中国管理学习者对东方管理学原理和中国管理案例的理解领悟水平都会高于西方的同类管理理论和案例。按照信息经济学的“信息接受成本”概念,我们认为,东方管理学作为管理学职业教育来说,比其同类型的西方管理理论具有信息接受成本更低的优势,更容易的被中国管理者所学习和掌握。这是目前东方管理学管理要务学派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东方管理学13篇》在实务界引起的反响更大[6]的原因。

但是,东方管理学起步较晚,许多概念,原理并没有完全厘清,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研究方法体系,还没有真正进入研究性和学术性学科的阶段,只是在一些具体管理问题上,按照东方传统管理价值观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胡祖光教授遵循“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定量考核目标领域中发展出了联合确定基数法,对西方的委托理论做了改进 [7],应用于实践中,效果非常显著[8]。但总体而言,东方管理学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研究性和学术性的学科,更加不可能去革新西方管理学的“范式”,只能作为一种管理学派,对西方管理学的不足做出有益的补充和改进。

三、东方管理学的发展出路

如上所述,东方管理学目前还处于经验常识的精炼和职业教育的管理学发展阶段上,东方管理学就不仅仅是“东方管理思想学”,就是要真正以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问题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试图全面革新西方管理理论。东方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当下的任务,不是急于追求东方管理学在主流管理学圈子中的学术合法性,也不是仅仅陶醉于博大精深的东方管理思想,而是要直面中国的管理实践,揭示出中国管理模式的文化特殊性。首先,研究者们应该通过扎实的素材收集,认真的理论梳理,分清楚传统管理所依据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经验的区别,将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在产生条件、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紧密对照,认真判断当今时代变化和管理学思想的发展趋势,挖掘和弘扬东方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去粗取精,发展出适合真正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东方管理学;其次,研究者们应该按照科学的体系整理出东方管理学研究框架,继续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东方管理学,开发出与之配套的东方管理学研究方法,而不是试图马上将东方管理学发展成学术性研究学科;再次,东方管理学应该先具备所说的“文化自觉”[9],即真正对中国管理的背景文化有“自知之明”,对这种背景文化的发展的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基,了解西方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只有认清自己的文化、并且包容的理解所能够接触到的其他文化,东方管理研究才能真正超越“客位研究取向” 西方管理理论,勾勒出中国管理理论建构的新思路。

注释:

①针对管理背景文化的差异,完全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取向被称为为“强加式客位”研究;将文化差异化约为几个简单的文化维度的研究取向被称为“衍生式客位研究”;而立足本土,扎根现实的本土研究被称为 “主位研究”取向。

参考文献:

[1]苏勇,于保平.东方管理研究:理论回顾与发展方向[J].管理学报,2009,6(12):1578-1587.

[2]高良谋,高静美.管理学的价值性困境:回顾、争鸣与评论[J]管理世界,2011(1):145-167

[3]胡祖光. 东方管理学及其在管理理论连续谱中的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1995(5):15-21

[4]吕力.中国管理学发展中的范式问题[J].管理学报,2009(8):1008-1012

[5]胡祖光,朱明伟.东方管理学13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6]吕福新.东方管理学的建树、创新和发展—对东方管理学研究的追溯、综述和管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2.33-36

[7]胡祖光. 联合确定基数合约:对魏茨曼模型的一个改进.[J]经济研究,2007(3):81-91

[8]江苏平. 引入“联合确定基数法”,利润增加三千万——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试验.[J].s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4.13-14

东方管理范文第2篇

受访者:Kevin,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首席代表,国际高级酒店管理专家,从事酒店业近20年,1998年任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发展总监,2001年由集团委任为首席代表,负责该集团在中国目前和未来的授资发展。

金融危机情况下。全世界的酒店行业都受到很大影响。纷纷缩减各项开支。贵酒店目前已拥有多家酒店,2010年是否有新的投资计划?在现今的局势下,投资时对酒店的建筑及室内设计方面有无特殊考虑?

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计划在大陆开设全新酒店及酒店管理式住宅项目。我们认为危机是不会消失的,而这一次只不过是全球性比较大的危机而已。作为酒店行业的管理者,应该时时刻刻都有危机的意识、准备迎战危机的心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国际酒店品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贵公司在面对新的投资环境时,是否有设计或功能定位上的特殊规划'是如何考虑并实施的?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历经40余年的发展,极好地保持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它代表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非常注意不损害品牌的核心价值。我们一贯奉行品牌的唯一性策略,即在一个城市只发展一家成员酒店。换言之,集团无意追求规模成长,将专注于豪华酒店领域。近年来中国区正有计划地开拓中国内地市场,考察更多酒店项目进行服务管理。集团同时也表示出对中国市场和自身品牌的充分自信,做足全面周到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管理好酒店。我们不放弃寻找其他中国大城市和旅游胜地的发展机会,但前提条件是,这些市场必须具备发展豪华酒店足够的深度。

如何挑选设计公司及设计师?

我认为设计公司及设计师要缔造酒店的灵魂,他们应符台以下的要求:1、熟悉酒店、知识全面: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机的系统。酒店要能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它必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有生命的,而不是一个机械的构筑物,这些过程酒店设计师要全程参与共同探讨才能领会,贯彻实施到新酒店之中;2、把握风格、准确定位酒店设计师会根据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结合地域文化及民俗习惯设计酒店的文化,并与酒店充分沟通确定设计的文化主题,没有主题的设计就像堆砌了一大堆华丽词藻而让人永远读不懂的文章一样莫名其妙。确定风格,并进行广泛的、大量的材料市场调研,以确保设计效果的最终实现;3、综合协调、把握大局:物理环境方面一空调、消防、强弱电、照明等多专业也要一起考察、对比、密切配合、相互照应,除创造实用舒适、便捷、安全、绿色环保等环境外,还要注意美观,注意与整体环境的协调,这一过程要贯彻,始终未雨绸缪、步步跟进才能避免二次浪费。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在具体操作中,好的酒店设计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尽可能增大有效营业面积,优化组合多功能区的关系,突出它们的联系,刺激单一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化,增加消费额、赚取利润,小的空间中,考虑消费心理和需求细分市场,将单一服务区再细分,配以相应的色彩、灯光、饰品,使客人“各得其所”,科学划分客人层次,重新定义客户群,如将为评星而设的总统套房设计成既能满足评星标准又能分租的豪华套房,降低房间空置率:在照明方面解决长明灯现象并开发相关程序及产品,分时分路控制。运营高峰期灯光全亮,其他时间有序的自动关闭一些灯,在灯光效果上更有新的惊喜并节约了大量资金,两万平方米的酒店一年能节电30万元以上。

请从投资\管理者的角度给酒店设计师一些建议,你认为他们有何令人满意或仍需改进的地方?

一个优秀的设计,绝非超凡的创意就足够的,更多地表现为创意实施过程中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怎样营造符合需求的空间氛围以及实现完善创意才是设计的根本。除业主及经营者的前期正确决策外,我们的室内设计师承接设计后,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配合业主进行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酒店的类型、规模、档次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做出一个既有文化艺术品味,各项服务设施的功能布局和交通流线又能达到科学合理的一流水平的设计来。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在高档酒店的设计中,我认为需特别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在功能关系、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和环境营建中为客人提供周全、方便优质的服务。现在有些酒店的平面是有问题的,像迷宫一样,进去后谁也找不到,而且有些线路的组织很不顺畅,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如何在解决基本功能的同时,能够有高层次的文化格调和艺术水准,不能一味追求珠光宝气,视觉>中击会造成审美疲劳,豪华装修并不能代表品味的高低:3、大量应用新材料、新设备的同时,如何使五星级酒店更有地域特色和鲜明特色,特别是品牌酒店如何尊重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展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多样化;4、追求高舒适度的同时,如何解决对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问题:5、室内设计和装饰风格的把握上,如何走出繁琐、杂乱、堆砌、复制的误区,更多的展示传承、原创、理性和简约之美。我主张更加简约,不要繁琐的堆砌。

从您的角度来看,做酒店最重要的是什么?

专业化的酒店设计,能够提高酒店的舒适度,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不仅提高酒店的入住率,更有助于卖出较高的房价,增强酒店竞争力。

我们认为装饰是对酒店的进一步装潢装饰,以创造美化环境的配套工艺。一个酒店只有装修施工到位,为人居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意蕴与内涵的装饰才能发挥它的魅力。为什么有的酒店总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对装修与装饰的误区。装修与装饰有着本质区别,也是有机的一体。如果你为装修而装修,效果就难理想。装修是功能与使用的实现,装饰是个性与美学的体现,它们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两者要达到和谐的统一,就有一个怎样装修与怎样装饰的问题。酒店的室内设计是酒店装修与装饰的灵魂,是装修与装饰的剧中之本,要想酒店能从高层次的内涵与境界使生活更愉悦且使用方便,酒店的室内设计就更加重要了。我们平时的许多酒店室内设计要更加重视装饰的文化内涵,俗话说“文如其人”,而我们也可做到“店如其人”。让我们的酒店室内设计能够体现酒店的精神,体现酒店的品味,体现酒店的品德,更能体现酒店的文化。

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做成的,你认为应如何将品牌塑造融入设计?

我认为品牌塑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寸之功”,更不是“一嘴之功”。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

诚度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我们集团采取的措施有做好品牌细分、找准市场定位,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确认长期的基本发展策略等。塑造成功的饭店品牌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许多塑造品牌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原则,而且决定于饭店的经营、产品、服务和文化:不仅是品牌的创建,更重要的是创建品牌后的管理;不仅饭店的主要经营者要重视,而且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不仅要抓一个阶段,而且要常抓不懈。因此,饭店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的战略目标。

你认为设计对酒店经营的影响及作用有多大?

专业化酒店设计是酒店赢利的基础,是增加收入的渠道。一个优秀的酒店设计师,他不仅熟悉星级标准,更应该懂得不同星级酒店项目的台理配置,擅于组合并增加赢利项目。而且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和预测能力,能够适时地在设计项目中推出引领市场潮流的经营项目,并引导酒店消费时尚,为投资项目增加收益。

设计优秀的酒店,它是基于完善的功能规划,细致入微的配套设施以及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今天的酒店项目,不仅要吸引商旅客人,更要吸引本地消费者,因此,酒店项目成为客人“体验”和“享受服务”的场所,设计优秀的酒店往往成为时尚与潮流的前沿,更是档次与品味的象征,它完善的功能、细致的配套设施和独特的风格都会成为吸引客人的因素,而且有助于培养起一个忠实而稳定的客户群,同样,舒适的环景结合、高雅的格调更有助于卖出更高的价格,使客人觉得物有所值。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巨大的市场之一,在国际、国内各酒店品牌加剧竞争的背景下,你认为未来几年的中国五星级酒店设计要求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或改变?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

1、下一个亮点――度假休闲酒店

随着旅游的持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将逐渐进入民众的生活,度假型酒店适应了目前中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在旺盛的酒店需求推动下,众多世界顶级的酒店管理集团正在中国迅速布阵,未来几年将催生出世界一流奢华产品。

2、酒店业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

但是它始终追求着完美的信息化新创意。从电算到互联网,酒店信息化服务系统跨越了数代升级,但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过。酒店信息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显得愈发重要,一日千里的变化速率让它成为撼动未来酒店业市场格局的源动力。

东方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 创新 运用

一、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的研究最早始于复旦大学的水教授,他认为以中国传统主导的东方管理文化注重辩证、系统和综合,因此不同于西方管理的原则与特征。东方管理学应该注重“东方文化和东方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下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是什么?”这一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管理学说的得以正式创建,成为以研究东方国家古今管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为内容的新学科。相对于西方管理学而言,它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汇集了东方各族人民智慧,其研究范围覆盖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不能认同西方管理学将管理等同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体现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为基础,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贵、和合、和谐的目标。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出

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最早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将创新定义为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Ray Stata首次提出了企业中的管理创新问题,明确指出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他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区别开来,指出在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中,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紧迫。Farrokh Alemi所作的实证研究也同样证明,许多美国公司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管理创新的问题,而管理创新是充分利用技术领先优势的必要条件。国内较早提出管理创新概念的是芮明杰和常修泽等教授.他们认为从管理要素角度可以把管理创新分为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工具创新,经营机制的创新(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等。而这些创新则是从企业职能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描述。综上可见,管理创新是为了是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范式,以人、物、财等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为对象,运用对资源如何进行配置以及与环境如何互动等各种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方法整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三、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与东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基于以上分析,管理创新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管理创新的条件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而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首先要管理理念创新起步。东方管理思想是我国等东方国家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我们应结合自身优点,从观点创新开始,走一条企业特色创新的道路。

1、管理理念要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深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近年来得到重视的管理思想,它无疑符合了东方管理学的“人为为人”理念,同时脱离了西方管理思想中单一以组织为管理层次的观点。人的行为受行为动机的支配,而行为动机又是受思想意识即对某类事物所产生的观念的左右。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的企业要成为创新型的企业,就必须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进行管理理念的变革。

2、企业的发展理念要从依赖资源能源的投入向依靠知识的创造和利用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可能继续依赖越来越稀缺的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保护的低标准上,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对原材料、资本、劳动力和空间等方面的需求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在发展观念上必须转向依靠知识的创造和有效利用,即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来。东方管理思想的延伸中产生了诸如“和谐管理“等理念,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所呼吁的主题。企业的管理创新,不仅仅要注重经济利益的作用,更要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

3 、坚持“双赢”的经营战略,不断增强核心能力。东方管理思想主张“和”,并认为事物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特性。在新的竞争环境当中,双赢的管理创新理念逐渐取缔了单一取胜的思想,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浩,颜世富.东水学术思想述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37~140.

[2]水,赵晓康.论东方管理文化复兴的现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水. 21世纪东西方管理融合与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东方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实践

东方管理范文第4篇

根据江苏银行与东方资管签订的协议,双方将在综合授信、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东方资管将在不良资产收购、结构交易、委托处置、信用增级等方面为江苏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江苏银行则在资金存放和融通方面给予东方资管提供优惠和便利。双方将共享客户资源,协力提供银行、证券、信托、租赁、评级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其实目前已经展开的合作主要是在同业借款和同业存款方面,涉资规模在二三十亿元。”江苏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东方资管此前就是我们的股东,这方面我们一直都有合作。”

2006年11月17日,银监会批复同意江苏省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新设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产此时投资进入,持有3.0亿股占比3.82%,位列第五。根据江苏银行2011年年报,东方资管的持股数仍为3.0亿股,占比下降至3.31%,依旧位列第五。

所有合作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仍是不良资产的收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组建于1999年,彼时成立旨在帮助四大国有银行剥离坏账。东方资管总裁办朱军缨告诉记者,目前双方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并没有合作,“但我们东方资管本身以处理不良资产业务见长,一旦江苏银行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肯定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其实我们目前的坏账水平还完全不用涉及这方面的合作,只是因为东方资管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有优势,所以当时在签署合作协议时加了这么一条。”江苏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里涉及到的进一步合作内容其实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投行业务,如发行融资债券等,东方资管旗下有专业的评级公司和券商,可以就该项业务的多个环节进行全面合作;另外就是我们可以为第三方的企业共同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作为商业银行我们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东方资管则拥有广大的渠道资源,彼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作为股东之一,东方资管一直在积极推动江苏银行的上市事宜。

东方管理范文第5篇

(一)东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东方企业质量管理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要数日本了。以下以日本为代表谈论一下东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自主,主动是日本企业的独特的特点。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最主要的思想是来源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思想。顾客至上是他们企业的经营理念。最为值得学习的是,日本企业的质量政策在内容上不仅体现出了“把顾客作为焦点”的原则,而且能够在各个生产活动中得以全面的执行应用。

(二)西方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质量管理的起源地在美国。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方法当然是各不相同,比如:“统计质量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法”。因此,美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点。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注重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讲求质量控制,在管理方法上,美国企业是在标准的规范下进行的,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解决质量管理的具体问题设置一些临时的机构:如福特汽车公司为生产专用零部件而设置的临时工作小组等。

二、东西方企业质量管理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质量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是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美国的企业则是在规范化的过程中生产产品。通过对其优缺点分析可以对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一个很客观的改正标准:第一,中国的企业质量管理研究还停留在非常表层的层面;而西方企业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应该借鉴国外企业质量管理研究,加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研究。第二,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重形式轻实践。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是把质量管理这一重要的操作流程当做是无关重要的环节,而不是具体的去实施它的作用。第三,需要提高中国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素质,因此我国企业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是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

三、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是令人堪忧的。我国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如下:第一,企业产品质量差,浪费生产的原材料。第二,质量不合格的各种产品横行于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乃至生命。第三,我国企业对TQC(TotalQualityControl)和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不进行实际实行。

(二)加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关期刊更多

东方考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编辑部

东方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东方养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