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控铣床;教学要求

数控铣床科知识涵盖面广,涉及数控原理、数控编程、铣床结构、自动控制技术、电气驱动伺服技术、位置检测技术、机床精度、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对数控铣床科的学习要求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中职生普遍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再加上中职学校数控铣床的数量往往无法满足上课班级学生人均一台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对数控铣床科的学习普遍觉得较难,甚至厌学该门课程。这就要求数控铣床科的任课教师在组织和安排数控铣床课的教学上要更有方法和技巧。该如何上好中职学校数控铣床课并提高教学实效?是每一位中职学校数控铣床科任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上好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数控铣床课,任课教师做好以下的几点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1.认真做好学期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该课程的授课计划、实操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实训设备情况考虑该教什么、该如何教、该实训什么、该如何实训等问题,从而保证数控铣床的实操教学一学期下来能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计划是行动的导向,没有全面的授课计划、实操教学计划、项目计划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数控铣床科的实操教学,更不用说提高实操教学实效了。

2.认真组织好第一次课

第一次课非常重要,第一次课就好像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好,就很难再与其进行深入的交往。所以,第一次课安排是否合理将影响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与信心,从而影响之后的实操教学组织和实操教学的实效。第一次课不一定要立即进行机床操作教学,而是要先进行专业导向教学和课程导向教学。所谓专业导向教学是指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前景,使学生觉得选择本专业是正确的、有前途的,从而树立起专业信心。课程导向教学是介绍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位置与作用,学好本课程后的意义何在,出路何在,从而使学生树起学好该课程的兴趣与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该课程有了学习兴趣,之后的组织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其次是让学生参观车间,初步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功用、安全操作规程等基本知识和车间的管理要求及实习纪律要求。再次是结合学校数控铣床的数量、班级人数进行实操教学分组和定出小组长。强调定组定机实训实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各小组成员在实训实习中不得随意离开,一定要相互约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否则将给予违反实习纪律处理。同时还要落实小组长的工作职责,例如小组长的工作职责是:监督安排小组成员轮流操作机床和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成员间工作分配以及本组实习机床的日常维护和卫生安排。最后是要在第一次课里给予本学期该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让学生对照该标准在今后的实训实习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本人曾在多个班级中做过实验,第一课给一些班级中介绍如下的成绩评定标准:(1)考勤10分(旷课1次扣5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2分直到扣完为止);(2)卫生10分(含实习后的机床卫生与场地卫生,每不参加1次扣2分,直到扣完为止。);(3)纪律10分(每次小违纪扣2分,较大违纪每次扣5分,重大违纪1次则不给予及格,而且该分值不封顶,直至扣完100分为止。)(4)组长评价10分;(5)平时作业10分(含项目实训实习报告5分、学习心得体会及总结5分。每缺1项扣5分,直至扣完为止);(6)项目考核40分(按考核项目平均分配);(7)小组间项目技能竞赛10分.。而有些班级第一次课则不给予成绩评定标准,结果是给了成绩评定标准的班级一学期以来实训实习纪律要好得多,实操教学组织容易很多,实操教学的实效性也好得多。当以上几点都安排好后,之后的实操教学组织、管理就轻而易举了。

3.认真做好项目的选取、分配与考核

首先,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一般来说选定的活动项目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难度,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②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③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行业的最新理论,且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⑤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其次,项目的分配要有层次性。项目的分配尽可能是各小组间完成的项目是互不相同的,但各小组间的项目知识点是相同的。比如说G00、G01指令这一知识点的实训项目就可以是甲组完成三角形外形轮廓的编程加工、乙组完成四边形外形轮廓的编程加工、丙组完成六边形外形轮廓的编程加工等,这样利于小组间的好奇,激发小组学生想完成多个项目的想法,加强小组成员的默契配合,同时也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和课后小结。当然,布置的项目一定要符合各小组学生的接受能力。

最后要注重项目的考核,而且考核一定要在完成单一知识点的项目教学后立即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促使学生必须要用心完成实训项目。当然,考核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要求学生个人单独完成工件加工、或者只要求学生分析某工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参数、或者是对小组整体考核等等。但是不管采用怎样的考核方式,前提必须是要结合实际并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保证良好的实操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实效作为标准。没有考核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很难养成自觉、自主学习行为。没有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行为,就没有良好的教学实效。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管”与“教”

教学过程中的“管”是指要监督落实实训实习项目任务,并严格按企业要求管理学生和评价学生。虽然在第一次课里已经强调了实习纪律和考核标准,但总会有一小部分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瞅准机会偷懒或不经意的范一些小错误,这需要教师在现场及时纠正指出,以消除影响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是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生本教学法、现场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DVD光盘、教师演示等)教学生操作与基本的编程方法。数控铣床是操作性很强且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设备安全、人身安全事故,所以数控铣床的实操组织教学中必要的“教”还是需要的。

5.安排好课后小结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明确实训实习的目的

安排数控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地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典型零件、常规工序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⒈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开始实训时先进行为期两天的入厂教育,主要内容是尊师教育、安全操作教育、文明操作教育、实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擦机床训练、打扫车间卫生训练、工量具摆放训练。通过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⒉因材施教

“包教,包会”,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标准要求,对于极个别差的学生,如果在规定的实训期间内达不到要求,允许随以下的班级训练达到要求。同时为优秀的学生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工考试。

⒊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训练时间

实训教师克服机床品种繁杂,操作方法不一样的困难,尽可能的多安排机床供学生训练;同时尽可能延长实训时间,每天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都有实训,周六、周日也从不休息。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

⒈实训教材的编写

我系实训中心现有台能正常使用的数控机床,共种不同的品种和型号,各自的操作方法均不相同,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教材合适我系设备情况,这就给实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我中心老师经过艰苦而紧张的工作,终于在本学期实训开始之前完成了本共万字的讲义编写任务(其中有本为习题册、本为《入厂教育》手册),其中实训中心主任孙连栋老师一人完成本共万字的编写任务,实训教学第一次有了合适的教材,彻底结束了口述指令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实训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⒉高起点设计训练目标

此次实训跨跃了用蜡模、尼龙棒加工的阶段,直接用铝料加工;训练题目难度按中级工设计。学生加工零件的精度高于部分机床的定位精度,为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⒊新老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在此次承担实训任务的名教师中有名教师是第一次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克服老师少、设备系统繁多的种种困难,并虚心请教老教师,很快进入角色,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

⒋实习成绩的评定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系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习期间,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加工情况做出鉴定;

二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测验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学生实习的期末成绩计入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实习教学取得的效果(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系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实习教学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数控中级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继课程(如和毕业设计)和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在每期结束后,我们都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我们安排的实习表示了满意,对任课教师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学生普遍也反映出一些不足。根据我们现有的情况,目前我们存在不足有:

⒈师资队伍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们正式编制的实训教师只有人(名去读研的教师未计算在里),而本次参加实训的学生有人,现在的师生比是:,与我院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的到年在校生师生比:的这一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人数多在实训期间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且出现的问题往往各式各样,带课教师不可能一一加以解决,这样的话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对我院的声誉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⒉设备太少,机床种类的数量严重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目前,我中心共有台数控机床,其中有台数控机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于教学,处于淘汰状态,另外台暂时不参加实训教学,所以实际上参与教学的只有台,学生采用班倒,这样的话平均下来~名学生共用台机床,加之学生参加实训的时间短,辅导的教师少,再者,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数量和班级学生人数又有严重的不平衡,如此一来,我们的实践教学的质量不能进一步得到加强。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零距离接轨;数铣实训;教学瓶颈;自主创新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一直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为教学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向一体化教学靠拢,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紧追不舍,顾名思义:仿真企业模式教学法。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项目中重点是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实训,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实训指导教师根据通用教材或校本教材――向学生授课分析图纸――设定加工工艺路线――备料――安排机床工位――学生独立编程――学生操作机床加工出零件――自检――上交――教师检测评分总结。

现有模式教学优点:

(1)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亲自上机加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加工出合格工件。

(2)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技能水平,可有针对性辅导。

(3)认真学习的学生,加工出的工件精度高,产品合格率高。

现有模式教学缺点:

(1)学生过多受老师思想束缚,按步就搬或生搬硬套、或直接调用他人程序。

(2)教师按既定模式授课,长期面对同一个训练件,没有新的加工工艺思路。

(3)学生本身对实训项目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4)制约了学生奔放的思想,没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5)学生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团队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煅炼。

(6)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放弃不学。

(7)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只能充当机床操作工的角色,自身的编程能力也不强,更不敢应聘编程员的岗位。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生产模式如下图所示:

根据我校目前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部分仅限于上图中“生产动力部”里的“铁工动力车间”学生们扮演着实实在在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其实他们的对口岗位范围还是太窄了,我们要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就业空间,如技术工艺部的工艺室、设计中心;质量检验部的质检器;生产动力部的编程员;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与客户洽谈订单的能力和技巧;具备与产品供应商沟通交流的能力。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关键在于企业的运行模式起作用。

教学过程中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上述发展目标,为了让学生更主动探索学习、学到更多技能知识,为了顺应企业的用工需求达到“零距离接轨”,为了改变原有模式的不足,现对数控铣床实训模式作如下教学改革:

一、加工程序互换法

原有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按预定的步骤去绘图并编制程序,确切地说,这个工件的成绩包含有教师60%的功劳,学生只是在执行老师的思路罢了,学生重点体现只是操作机床加工出工件,而核心部分仍是毛坯选择、程序编制,学生没有脱离教师独立进行以上操作,这一点与企业明显不符,学生存在缺乏自主创新的要素,无法谈及技术的提升。企业仿真就要知道企业如何运作,就数控铣床加工而言,企业里有专门的编程员、专门的机床操作工,两者是分开的。当前我们的毕业生几乎都是从事机床操作工,很难进入到编程岗位领域,而这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理想岗位,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改革方案即在平时实训过程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即:

A同学编的程序,交给B同学去加工,B同学编的程序交给C同学去加工,C同学编的程序交给D同学去加工,D同学编的程序交给A同学去加工。依此类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使得每1位同学都与2位同学有前后关联的关系,即:A同学即是操作员,也是编程员,他必须煅炼出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达到互相协商探讨加工的效果。A同学既要扮演编程员去指导B同学进行加工,告知工件原点设计在哪里,注意事项是什么等沟通,对D同学加工的产品负有60%的责任;A同学又要主动与D同学沟通交流,A同学加工出来的产品只能证明他操作机床的水平如何占40%的成绩。在这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保证首件产品是合格的。这与自编自加工的旧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它能够促使同学互相竞争,增强高度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设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有创意的造型给他对应的同学去加工。

二、工件分组检测法

原有模式中,学生加工完工件后自检或不检,就直接上交给老师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得多少分?他们不太关心,没有强烈的求胜意识,在他们看来那是看老师乐意给你多少分罢了。而且过后学生本人也不知道自身具体失误在哪里,也没有反复研究分析,达不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目的,有些检测项目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检测。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工件检测评分,特作如何教学改革,即:

学生加工的工件批改方式:将全班平分为3组学生同时对一个工件检测评分,指定好组长,由指导教师同时指导3位组长检测方法及项目,再由组长组织自己的组员进行检测评分,最后将3个分值相加后求平均值即得该学生的最终成绩,各组要每次都要写检测情况分析。如果个别学生对最后成绩有异议,再由教师作最终检测定妥,并总结问题所在,每一次总结都要完好保存。一旦出现某一组检测时弄虚作假,那么通过其他两组评分即可轻易看出漏洞。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学生诚实认真的做事方法,培养了公正的意识。

通过以上课堂教学改革,弥补了当前数铣实训模式的许多不足,初显成效,同学们技能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我对此方案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够攻破当前的数控铣床教学瓶颈难题,现在已经逐步推行当中,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又迈进了一步,我们的毕业生必将开创新的就业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平.《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

[2] 于法鸣、刘康、陈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3] 蒋志青.《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

[4] 孙宗虎、付伟.《生产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4月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数控技术

1.前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制造大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技术等专业,且都将该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通常称“公差”。该课程包括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两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机械技术工人和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011年3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数控技术专业作为骨干建设专业,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内涵建设。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人才和数控加工人才,因此该专业的核心对象是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逐渐认识、熟悉、操作数控机床的情境,因此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核心课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对象——数控机床展开教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任务对象,将数控机床引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使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技能和专业核心对象对接,进而融入专业岗位。

2.引入专业核心对象,融入专业岗位

2.1课程的服务性

首先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性质,它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是《机械制图》,提供识读零件图的技能;其后续课程之一是《数控编程与操作》,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是识读机械图纸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测量加工零件的尺寸。另一门后续课程是《数控机床结构与装调工艺实训》,主要是应用测量技术检验数控机床装调的精度。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服务性质课程,从服务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核心课程对象——数控机床。

2.2重构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要从专业岗位出发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地,专业开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共有八个课题,分别为①测量技术基础、②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③形位公差与检测、④表面粗糙度与检测、⑤光滑极限量规设计、⑥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⑦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来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识读带公差的机械图样、能准确测量零、部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能使用通用测量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简而言之主要是读加工图纸、测量零件尺寸和按装配要求装调数控机床,与岗位关系最紧密的两个课题是“②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和“③形位公差与检测”,因此要适当多分配课时,而“⑥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与专业岗位关联不大,可不设课时,以自学形式完成。

2.3理论教学改革

相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来说,将专业基础课程融入专业岗位,难度要大些,但既然专业整体设计时需要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说明这些基础课是和专业岗位间接相关的,可以把课程内容融入专业岗位。把数控机床零件、部件之间的原理和结构、数控机床装调精度融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七个课题,变空洞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操作对象,思路如下。①测量技术基础课题:将数控机床装配时所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数控机床精度的方法作为示例引入。具体为量块、塞尺、千分表等工具的使用;在线测量、接触测量、镭射检验等方法的应用。②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课题:以数控车床主要部件间的配合性质为例讲解这一解课,如尾座和底座硬轨间为平面接触的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主轴和两个轴承零件(22)斜角滚珠轴承、(24)深槽滚珠轴承皆为过盈配合,如图2所示,需通过热胀轴承加力装配;线轨和滑块是小间隙配合,如图3所示,学生可以亲手装调操作领悟配合性质。③形位公差与检测课题:数控机床的装调精度主要取决于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比尺寸公差更显重要,因此把数控铣床装调精度引入该课题,讲解14种形位公差。如数控铣床工作台和立柱之间垂直度公差t为0.015mm/300m,如图4所示,立柱(Z轴方向)相对于工作台前后(Y轴方向)及左右(X轴方向)垂直方向的最大偏移量为0.015mm/300m,形成一个横截面为t×t的立方体公差带形状,便于学生理解垂直度形位公差。又如工作台的X方向和Y方向的直线度公差为0.04mm/m,以此讲解直线度形位公差。再如引入线轨的直线度、两个滑块间的平行度、主轴的圆跳动和全跳动来讲解其他形位公差,对照数控机床讲解理论容易理解、真实、有效。④表面粗糙度与检测课题:对照数控铣床工作台讲解该课题,如图5所示。工作台的表面非常光滑,表面粗糙度Ra数值为0.2μm;⑤光滑极限量规设计课题:将友嘉企业质量检验科设计的卡规、塞规应用于该课题的教学,具体讲解企业里如何设计轴、孔的专用检验量规。⑥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课题:数控机床中单健、花键、螺纹、轴承较多,这一课题容易结合数控机床讲解;⑦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课题:将数控钻孔攻牙机床主轴箱里的齿轮啮合引入该课题,如图6所示,小齿轮和马达相连,通过和大齿轮啮合在Z轴上得到较大扭矩,以带动刀盘,数控机床里的齿轮精度高,可和其它齿轮比较讲解。将数控机床引入各课题后,容易形成知识和技能具体的记忆点,有利于和后续课程融会贯通。

2.4实验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部分应加强专业实践应用,将数控机床上的主要零、部件作为实验对象引入实践教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一般开设四个实验。实验一:量块的清洗、研合、组合与维护;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三:用螺纹百分尺测量螺纹;实验四: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测量。这次教学改革强调和专业的融合性,将专业核心对象引入实验,具体如下:实验一为量块实验,它是测量技术的基础实验,需要保留,但增加量块的实际应用实验。量块是精密量具,数控机床也是精密机器,增加用标准组合量块检测工作台移动精度实验。实验二中原实验测量对象为箱体零件,如图7所示,主要测量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和跳动等形位公差。箱体是一个常用件,没有专业特征,实验后同学们只知道原理而无具体应用之处,而实验测量的形位公差项目都能在数控机床上找到,为此增加形位公差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测量实验,如实测底座硬轨的直线度、两条硬轨间的平行度、工作台的平面度、立柱对工作台的垂直度、主轴的圆跳动和全跳动等形位公差。实验三为螺纹中径的测量,原测量对象为普通螺纹,改革后可增加数控铣床底座螺纹的测量实验,并对比两种螺纹的精度。实验四中用来测量的齿轮可增加为两个,原普通齿轮和数控钻孔攻牙机床的齿轮,通过实验对比被测对象的精度。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各种形位误差的测量原理,也由此尽早地接触了数控机床。将数控机床作为被测对象,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岗位的认知,这一重构实验对象的思想对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同样有引导、启发作用。

3.教学实施

3.1教材的选取

高职院校通常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这种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专业的需求,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基础性和通用性,也就脱离了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造成专业基础课内容和专业核心课内容衔接不紧密。为此应推进落实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由专业教师参编教材,使基础课教材打上特定专业的痕迹。

3.2任课教师的工学结合要求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决定了高职教学必须是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容易实现工学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也应带有专业特征。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最好是本专业的教师或具有相关企业经历,以便于从专业的整体角度出发设计、讲解课程内容。

3.3教学地点

实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和专业岗位关联的教学情境,因此除了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外,还需要本专业的实训中心。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新建成数控装调维修实训中心,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软装、硬调,是教学改革后现场教学和实验检验教学地点。

4.总结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专业核心课上,忽略了专业基础课,使专业基础课停留在旧模式上,没有吸引力,影响了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效果,所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应从专业整体的需求角度出发,重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变枯燥的理论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对象,提高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达到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和专业岗位融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建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吴晓苏.数控机床结构与装调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孙金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8 第13期.

4.沈艳芝.浅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研究,2007 第2期.

5.邓清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F12期.

作者简介:

数控铣床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理实一体化;能力培养;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64-02

Zhang Xiaoguang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Mongolia,014030)

Abstract:“The NC machining process”is an occupation orientation course focused on NC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simultaneousl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of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s,the aim is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NC machining process;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training tasks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是以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制定为主的职业岗位方向课,同时又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较强,适合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对该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对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课程总体规划

1.课程作用及能力目标确定我们选定了三年制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来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并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实施。首先我们明确该课程的作用为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数控机床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数控工艺员岗位迁移的重任,并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课程的专业、社会能力目标,再结合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我们制定了新的授课计划。新计划重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增加了查找资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写、工艺文件的整理及归档、数控仿真软件仿真加工等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顺序也做了较大的调整:由原先的数控车削工艺制订、数控镗铣削加工工艺制订调整为先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学习,再安排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制定学习、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制定学习,最后是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的制定学习。

2.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按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逻辑排序,以一个个与职业岗位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构成。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工艺路线拟定(含数控加工)及数控加工工序设计为主线,学习从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制定到检查、评价、总结及资料存档全过程。每一项目均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教学载体。例如针对零件工艺路线拟定教学内容设计,先从较简单的花键轴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学习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学习平面槽型凸轮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最后学习较复杂齿轮箱盖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

二、课程实施方法及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首先将项目任务书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具有主动权,知道该课程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也尽量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现场教学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

1.项目任务教学在给学生发放的项目任务书中,我们就将项目工作内容公布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工作步骤。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由指定的学生再进行项目工作小结,工作组做出项目总结及小组成果展示。通过整个过程,学生收获颇多,不仅学会如何收集整理资料,还学会了编写数控加工的技术文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除了这些外,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在课堂外积累相关专业知识的习惯,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倡导、师生互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本课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讨论教学法。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从别人或别的小组获取不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人,提高学生交流思想、看法和协作的能力。

3.教学方法选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项目6为例来介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在现场采用讲述、演示、实操方式介绍数控铣床主要技术参数、基本结构、加工特点、加工范围及加工精度,然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课件进一步学习项目6的教学内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零件零件数控铣床加工工序设计。如定位装夹方案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在本课程每一个项目工作中都运用了引导教学为主及讲一点、示范一点、练一点,讨论、总结、互动的单项训练、单项考核教学法。

4.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已编制出了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为了巩固数控加工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我们增加了实训环节,学生要在计算机房用数控仿真加工软件进行虚拟加工。通过增加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前该课程只能纸上谈兵,对与错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去验证的被动局面,老师可针对学生在仿真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化辅导。

5.教学考核评价我们对原有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单项考核。学习情境所有项目工作及考核结束后,最后进行阶段考查、答辩、评价、总结,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在学期最后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考核,并总结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果分析

教学改革结束之后,我们对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积极收集了相关信息。学生普遍对该教改比较满意,具体表现为。

1.学生认为自己更为主动,学习效果也很好。

2.课程内容的安排更趋合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有所提高。

3.教改之前,学生对数控加工工艺了解少,不知如何去学;教改之后,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表示受益很大。

4.上岗后对工作上手很快,缩短了用人单位培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