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猪周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概念解读
“猪周期”即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是指猪肉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峰与波谷交替的周期性特征。
CPI成“猪肉指数”
“猪周期”不是局部性问题,它是宏观经济周期的一种表象。今年8月,我国CPI同比上涨6.2%,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5.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飙升已经成为物价水平攀高的重要推手。观察近十年来的物价走势,不难发现猪肉价格和物价如影随行,因此,有人将CPI戏称为“肉指数”。
外媒的关注
美国道琼斯旗下“市场观察”网站报道:中国的猪肉价格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食事焦点”。
日本《News-postseven》杂志报道:中国通胀正在加速,而其最大的推手之一竟是猪肉的价格。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猪肉价格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政府2008年向养猪农户提供补贴。
路透社分析:中国老百姓也不必过于担心肉价会长期大幅上涨,因为伴随市场价格引导养殖户增加生猪饲养量,未来供应增加,供给不足造成的价格上涨将逐步缓解,肉价不大可能一直涨下去。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通胀的大环境下,“猪周期”对物价上涨的推波助澜无疑给宏观政策的制定增添了烦恼:
――猪肉价格继续上涨会带动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扬,可能酿成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猪肉市场目前的高利润可能吸引大批游资进入,加剧市场的波动,不利于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损害普通生产者的利益。
――猪肉在中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地位特殊,肉价上涨涉及到民生,特别对低收入消费群体不利。
如何规避
“猪周期”造成“猪贵伤民、猪贱伤农”的困境,考验着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政府一方面要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力度。在价低时加大收储能力,也要避免价高时的过度补贴。同时积极促进猪肉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完善信息采集、和预警机制也十分重要,这有利于管理生产者的预期,避免肉价的大起大落。
特许城市
概念解读
特许城市(Charter Cities),是一个在新体制下运行的具有城市规模的管理区域,其首先要拥有适度的规模足够容纳新移民,其次要实施一套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制度。它可以由一国政府单独设立管理,也可以由多国政府合作管理。
起源
特许城市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提出的新概念,他曾在TED演讲、Long Now基金会讲座、牛津大学研讨会和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场合推广这一新理念。
罗默认为,特许城市应当具备四个基本要素:足够面积的土地、行政管理的特权、进出自由的承诺和公平适用的规则。特许城市由一个阐明良好制度的特许开始,管理者使用土地价值的收益建造公共基本设施、构建教育系统和国防系统,逐渐吸引劳动者和投资者迁徙至此工作和生活,人们会有更高的收入,人力资本得到提升,生活品质也逐步提高。
成功典范
中国香港是特许城市的典范,它的港人自治、廉洁政府、市场化管理和多元文化模式使其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之一。中国内地四个经济特区的成功也是得益于这样的模仿。罗默建议拥有广阔待开发土地的国家可以借鉴香港的飞地经验,设立特许城市,并带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最终摆脱贫困。
下一个“香港”?
罗默认为,如果美国和古巴政府达成取消把关塔那摩湾无限期租给美国的协议,并同意把其管治权移交给加拿大政府,这个特区将会蓬勃发展,其对古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作为其通往世界市场桥梁的贡献会十分显著。
非洲则是另一个能够尝试特许城市模式的地方,其数量巨大的无人居住土地正是构建特许城市的基础。
关键词 生猪生产;生猪价格;周期性;结合
中图分类号 S8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97-02
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生猪价高时,引发了CPI居高不下;生猪价低时,导致大量养殖企业、养殖户严重亏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生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生猪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性,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粮食生产情况、食品价格情况、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和养殖户养殖情况、疫病情况、政府调控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便产生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1-3]。
作为生猪养殖者,应把握生猪生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实现养殖利润最大化;作为政府,应适时或超前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措施,以抑制由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变化,引发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笔者就如何把握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进行探讨。
1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是由生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地域等的限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生猪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控制繁育速度、生长速度、存栏数、出栏时间等,以实现调节、控制生猪生产的周期,让生猪的生产周期按人们需要的周期发展。
1.1 商品猪生产
商品猪从出生到屠宰,一般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哺乳期(从出生至30~60 d)保育期(从断奶至80 d)育肥期(从80 d开始育肥,至180~240 d,或者更长时间,至300~360 d出栏)。商品猪生产周期为180~360 d。
1.2 生产母猪生产
生产母猪从出生到最后淘汰,一般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哺乳期保育期(这2个时期同商品猪)后备母猪期(从80 d开始至8个月)妊娠期(8个月后开始配种,妊娠期114 d,大约4个月)哺乳期(产后哺乳时间为30~60 d,断奶后,仔猪进入商品猪生产,母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配种期(仔猪断奶后3~8 d,母猪配种)母猪淘汰(母猪的生产年限一般为3~6年,生产高峰是第1.5~3.5年。在这个时期,可以根据母猪的生产性能、生猪价格等情况,决定淘汰母猪的时期)。
1.3 生猪生产周期
从商品猪生产和生产母猪生产情况,可以看出生猪生产具有其独特的生产周期性[4]。
1.3.1 商品猪生产周期。商品猪经历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至出栏需要180~360 d,即6~12个月(如果生产烤乳猪用商品猪,只需要30~60 d,即1~2个月),这个生产周期人们可以控制,可以随人们生产的需要进行改变,饲养周期为30~360 d,即1~12个月,一般情况下多为180 d,即6个月。
1.3.2 母猪生产周期。母猪出生培育为后备母猪(8个月)配种、妊娠生产下一代商品猪(114 d),需要354 d左右,大约12个月,这个生产周期人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母猪一生生产年限为3~6年,生产第1胎的时间是1年,生产高峰是第1.5~3.5年,可以根据生猪市场情况,决定淘汰母猪的适宜时期,在生猪价格较低的时期,提前淘汰母猪,培育后备母猪;在生猪价格较高的时期,推后淘汰母猪,推后培育后备母猪;这样就能有效减小因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给生猪生产带来的影响,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户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确定淘汰母猪的时期。
2 生猪价格的周期性
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很多,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出现明显的价格周期性。
2.1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
一般情况下,从培育后备母猪开始,至母猪配种、妊娠、哺乳、仔猪保育、育肥、肥猪出栏,需要18个月,即1个完整的生猪生产周期需要18个月,约1.5年。如果在生猪价格处于高峰时培育母猪,经过18个月,生猪开始出栏,由于供求关系,生猪存栏数增加,出栏数增加,生猪价格处于低谷;这时开始淘汰母猪,培育母猪数量减少,这个情况经过18个月左右的时间,生猪存栏数减少,出栏数减少,由于供求关系,生猪价格又处于高峰。因此,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生猪价格周期的规律是:从价格高峰至价格低谷或从价格低谷至价格高峰,需要1.5年左右(峰底到峰顶或峰顶到峰底);从价格高峰到价格高峰或从价格低峰到价格低峰,需要3年左右(峰底到峰底或峰顶到峰顶)。
2.2 疫情疫病
由于市场流通,生猪流动性加大,饲料来源广泛,生猪染疫病机会加大;加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疫病;一些疫病病源发生了变异,致病力增强;一些散发病,成了群发病;一些地方病,成了流行病。给生猪养殖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也打乱了正常的生猪生产周期和生猪价格周期。
2.3 生猪生产者的调节
为了获取养殖利润的最大化,生猪生产者(包括养殖企业和普通养殖户)都会尽可能地把握生猪生产周期与生猪价格周期,合理计划养殖,调整出栏时间,确定母猪淘汰时间[5]。尽量在生猪价格高峰时达到高存栏、高出栏、高利润;在价格低谷时调整猪群结构,及时淘汰低产母猪,培育后备母猪,降低存栏数,降低出栏数,减少亏损。
2.4 粮食生产情况
在国内国际2种资源2个市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内、国际粮食的增产、减产,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成本,影响生猪价格[6]。
2.5 政府调控措施
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稳定物价,政府会在生猪价格剧烈波动时,出台一些措施。在生猪价格过高时,通过扶持生猪养殖、增加市场供应、扩大进口等措施,尽量抑制价格;在生猪价格过低时,通过增加收储、减少市场供给、限制进口等措施,尽量刺激价格。
2.6 其他因素
遭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干旱、洪涝等;遭受经济动荡如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遭受地区冲突、战争、疫病流行等,会对生猪增产产生影响。
3 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结合
作为生猪生产者,都希望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要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需要准确把握近几年来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变化,预测未来1.5~3.0年生猪价格周期性变化的趋势,根据这一趋势,科学合理地安排生猪生产,尽量做到生猪价格高时生猪存栏高、出栏高,生猪价格低时生猪存栏低、出栏低。
3.1 生猪价格低谷时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应果断淘汰低产母猪,减少饲养数量,降低存栏数,压缩生产规模,清洗、消毒圈舍后,空置圈舍,进行必要的圈舍修理、改造。根据前期生猪生产情况,总结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测未来生猪价格趋势,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阶段的生猪生产,有计划的更新猪群血缘,引进种猪、培育后备母猪,力争下一轮的生猪生产周期与生猪价格周期同步。
3.2 生猪价格高峰时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高峰时,要加大生产投入,增加存栏数,提高饲养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人员工资。尽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尽量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尽量减少母猪淘汰,增加生猪数量;尽量推后或减少种猪、后备母猪培育,增加肥猪出栏数,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
3.3 生猪价格处于合理阶段的生猪生产
当生猪价格处于合理的阶段,要判断其是处于价格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
3.3.1 处于价格上升阶段。此时要积极培育种猪、培育后备母猪,淘汰低产母猪,淘汰母猪的数量要等于或小于培育后备母猪的数量,要增加存栏数,适当推迟出栏时间,提高饲养规模,提高饲养标准,提高管理、保健、防疫、消毒等标准。
3.3.2 处于价格下降阶段。要及时淘汰低产母猪,减少或停止培育种猪和后备母猪,提高出栏率,逐步降低存栏数,减小饲养规模,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休假,对圈舍进行清洗、消毒、维修。
3.4 贯穿于整个生猪价格阶段的生猪养殖措施
3.4.1 饲养管理。无论生猪价格高低,养好猪是一切的前提。必须有良好的圈舍、优良的种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免疫程序;有敬业而且精业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产仔率;提高成活率;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母猪空怀率;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3.4.2 经营管理。充分运用运筹学的管理原理,科学把握圈舍、资金、人员成本;密切关注饲料价格、生猪价格;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4 参考文献
[1] 贺飞,王志成,冯德英,等.对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6):105-106.
[2] 余刚.西宁市生猪价格变化情况的分析与预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110-111.
[3] 魏艳骄.我国生猪市场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55-57.
[4] 单福彬.生猪价格超常波动对健康养殖推广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6):41-43.
“最近,猪肉可真便宜。”常在广西南宁麻村菜市买菜的彭阿姨发现,春节前动辄10多元一斤的五花肉,现在八九块就能买到。便宜的背后,是一轮让养殖户“心惊肉跳”的“过山车”式的挑战:从春节后开始,猪价接连“跳水”,养殖户“很受伤”。为降低损失,纷纷抛售小猪,宰杀母猪。
作为全国养猪大省的广西,与去年同期相比,生猪价格下降幅度则达到了11.8%。与此相反,养猪饲料玉米等价格却小幅上升。广西平均猪粮比价4.64∶1,处于生猪价格调控预警红色区域。为此,广西启动一级响应收储生猪。
“一下上天、一下落地”,养猪业为何上演“疯狂过山车”行情?被业内称为“猪周期”的“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到底因何形成?如何求解?笔者深入养猪大省广西展开调查。
“猪周期”又来袭
猪价“急跌”,养殖户抛售宰杀、深度亏损
“去年赚了钱,原以为今年多少也赚一些。没想到,到现在已经亏了30多万元。”在广西武鸣县吴桂康猪场,女老板磨晓桂满脸愁容。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统计监测数据显示,4月24日,广西平均生猪价格为631.07元/50公斤,与4月17日相比,下降0.3%;与4月10日相比,下降1.6%;与4月3日相比,下降5.1%;与上月同期相比,下降6.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则达到了11.8%。与此相反,养猪饲料玉米等价格却小幅上升。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罗军介绍,作为反映生猪养殖盈亏状况基本指标的猪粮比价,呈持续下降趋势。4月,广西平均猪粮比价为4.64∶1,低于3月的平均猪粮比价4.88∶1,仍处于生猪价格调控预警红色区域。为此,广西紧急启动一级响应,对生猪进行收储。
猪价“跌跌不休”,让磨晓桂夫妇心惊肉跳,“猪价每天都在下跌,晚上都睡不着觉”。为了降低损失,他们决定“断臂求生”:将2000多头小猪低价卖了,还淘汰了150头母猪。现在,他们猪场里仅存栏生猪600余头,以及新购进的后备母猪200多头。如此一折腾,磨晓桂亏了30多万元。
据广西相关部门调查,目前广西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均仍处于高位,预计二季度广西生猪行情不容乐观,仍将呈小幅下滑的趋势。
“猪周期”因何形成
规模小信息匮乏,“小养殖”对接不好“大市场”
“我们一年养多少头猪,只能跟着感觉走。走对了就赚钱,走错了就赔钱。”说到每年怎样决定养猪规模,磨晓桂这样说。经过此轮亏损,磨晓桂也反省:希望政府能尽快建立生猪养殖信息服务体系。
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在回答同一问题时表示,他们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等披露的信息来综合分析决定养殖规模。希望政府能完善信息采集功能,按季度、年度及时统计猪的数量,分析并公布生猪周期,也及时公布疫情并有效防治。
笔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我国养猪业受到“猪周期”怪圈制约: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价涨时呼啦跟进,价跌时割肉退出,每一轮“过山车”式市场周期,都会让养殖户备受煎熬。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分析说,在2011年的大涨之后,2012年的猪肉价格平缓下行。节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开始集中抛售。再加上近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和禽流感的影响,也对猪肉价格下滑造成影响。
“猪的生长有一定周期,一些养殖户,特别是散养的小户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去预期未来的收益。计划往往赶不上市场变化。”梁雨祥说,我国养猪业之所以难走出大起大落恶性循环的怪圈,根源就在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同时养殖业市场信息建设跟不上。这些使散养户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有利可图一哄而上,无利可图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
养猪,不能再跟着感觉走
发展规模养殖,改变市场信息不对称
“养猪业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胆试行、推广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订单发展、保价回收,保证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的稳定。”扬翔公司董事长黄定寿说。
要破解“猪周期”,除了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外,完善市场信息建设也是关键。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市级农业局尚没有设立农业信息中心,机构设置不健全,工作人员也比较缺乏。
专项资金投入的缺乏,使信息工作处于“硬件不硬、软件不软、运行较难”的状况,导致了信息服务不到位。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缺失,养殖户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梁雨祥分析,当前养殖业存在两个信息不对称:一个是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小养殖”与“大市场”的生产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养殖业信息体系建设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各部委之间的养殖业信息没有联网,不利于沟通和科学决策。其次也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布点。各部委布点、采点的密度不同,得出的数据也不同,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也难于掌握养殖业的准确动态。他认为,要准确掌握养殖业动态信息,必须在乡镇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队伍和一批配套设施,这需要大量投入,也得加强培训,需要国家专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应该建立一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联通商务部、农业部、物价局等部门的全国养殖业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公布市场信息,为国家是否要进口猪肉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预警。”梁雨祥说。
梁雨祥认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
关键词: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生产效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493万吨,占到全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1%。在国内,猪肉消费也占居民肉类消费量的大头,2015年在猪肉产量下降的情况下,猪肉消费仍然占比高达64.9%。猪肉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计显示,猪肉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权重值为2.88%。2016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2.3%,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因素一项就拉高了0.64个百分点。但是,由于供需关系、饲料成本、疾病、政策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交错影响,导致我国猪肉价格存在长期波动现象,有时波动幅度达到100%。由于国内猪肉生产产业链长,涉及就业人口多,猪肉长期大幅波动一方面不利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给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对抑制猪肉价格波动幅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起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的因素分析
(一)养殖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
猪肉生产成本主要由仔猪、饲料、医疗、人工和经营等几大类。采购或者自养仔猪成本占整个生猪生产成本的30%左右,仔猪价格同时受仔猪料价格、母猪存栏量、疾病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影响仔猪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市场行情较好时,仔猪价格会有较大幅度提高,会进一步推高猪肉价格。饲料成本占出栏生猪总成本的大约60%,是影响猪肉价格的重要因素。而饲料的主要成分为玉米和豆粕受气候影响较大,自然条件适合玉米、大豆的生长,产量增加,价格降低,反之则会价格升高。饲料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生猪存栏量较低时,对饲料的需求会降低,从而会抑制饲料价格。但是,由于猪肉供应满足不了需求,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等到生猪存栏量升高以后,饲料价格会升高,但是猪肉价格反而会降低。医疗、人工和经营成本虽然也影响猪肉价格,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对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贡献较小。
(二)生猪供应量是推动猪肉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属于供给侧。疾病是影响生猪产量的重要诱因。2000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平均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长,需求持续保持旺盛,养殖户饲养意愿肯定应该持续增高。但是,由于疾病会导致在某个时间段内生猪生产量减少。比如2005年四川爆发猪链球菌病,2006年我国南方相继爆发高热病,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我国多个省取发生流行性猪腹泻,导致母猪、仔猪和生猪存栏量减少,直接导致生猪产量大幅降低,从而推高猪肉价格。政策因素影响生猪产量。因生猪养殖业不仅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就业问题,政府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出手补贴是情理之中的事。比如,2007年和2008年国家分别发放20.02亿元和28.92亿元生猪养殖补贴,2013年国家又给规模养殖企业发放了专项补助,直接推动了生猪产量,导致供应量增加。但是有些政策又会降低生猪产量。比如,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养猪业环保监管愈加严格,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大量设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降低。比如,重庆涪陵区生猪养殖户由于猪场被拆,退出养殖产业的近50%,浙江部分地区退出的养殖户业达到30%。该政策推动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迅速上涨。人为主动调整生猪产量。养殖户根据市场情况或是恐慌心理主动调整生产计划。在猪肉价格高时,养殖户会增加生猪存栏量,而当市场需求减少猪肉价格增加时,养殖户则会主动减少生猪存栏量。由于我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还比较底,大量中小养殖户对市场的判断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短期效应明显,影响猪肉供应量的稳定。
(三)市场需求改变是加剧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持续稳定增加。但是由于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问题会引起猪肉需求量的短时变化。首先是消费的季节性波动。由于民间习俗每年春节前,会出现消费高峰,居民大量采购猪肉制成腌制品进行储存。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多,宴请多,也会大大增加猪肉需求量。但是春节过后会出现需求的明显减少。此外,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突发性事件也会短时大幅度影响对猪肉的需求。比如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和2013年发生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导致人民对猪肉安全产生疑虑,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了0.6%,猪肉价格下降了3.7%。公共安全事件也会显著影响猪肉消费需求,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社会活动明显减少,市场活跃度大幅降低,猪肉需求量也相应急剧下降。
二、抑制猪肉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多,彼此之间有的完全独立,有的又有较高的关联度;有的正相关,有的负相关;有的直接影响猪肉价格,有的有一定的滞后;在每一次猪肉价格升降过程中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因此,每次出现大幅猪肉价格波动后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有时反而起反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采取措施提高生猪养殖效率
生猪生产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的根本因素,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户的利润空间,扩大了成本与售价之间的缓冲带,减少猪肉价格波动频次和幅度。目前我国生猪生产效率较发达国家还较低。据测算,我国生猪养殖成本约为每公斤12元,而美国则约为8元。造成我国生猪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饲料成本高,饲料转化率低和仔猪繁殖成本高等原因。前面分析表明饲料成本占猪肉成本的六成以上,目前美国玉米每斤0.97元,比国内低0.3元,饲料成本比国内低30%。另外,统计显示美国肥猪饲料转化率早已达到1.91:1,远低于我国的3:1,国内猪肉成本又提高了33%。同时,我国仔猪繁殖成本也较高。在我国每头母猪能提供的仔猪数仅为13.7头,远低于发达国家20头至25头的水平。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科技水平低。国内应该大力发展生猪育种水平,研究生长周期短、饲料转换效率高的新品种,同时提高养殖场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减少浪费,提高猪肉产出率。
(二)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化养殖比例,促进消费升级
很多平抑猪肉价格的政策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效,但在我国却难以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生猪养殖业以散户养殖为主,参与调控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到2015年我国年生猪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仅为45%,其中10000头以上的比例不到10%。广大饲养散户没有超前规划意识,生猪生产随行就市,价格涨了就扩大生产,价格低了就恐慌性减少生猪存栏量。这种生产模式一方面导致养殖户本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有时甚至加剧市场恐慌,推动价格波动。没有规模化养殖,生猪生产效率就难以提高。我国猪肉消费占到世界的50%,但是至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猪肉期货市场,养殖规模过小,养殖户过于分散是其中重要原因。此外,分散养殖对应的是分散屠宰和销售,对市场波动过于敏感。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猪肉年平均供应量也基本满足需求。但是这十几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发生了四个周期,波动幅度最高达到100%。第三,规模化养殖有利于猪肉产品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猪肉需求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猪肉仍然以鲜肉为主,肉制品产量只占全部生肉上市量的15%,而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0%。通过提高猪肉深加工不仅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调节猪肉供给,还可以促进整个产业抵御上下游价格波动。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推动规模化养殖,鼓励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方式形成规模,也可推动企业将地区分散的养殖户通过合作方式形成集体养殖,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确保养殖规模和供应量的稳定。
(三)合理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生猪生产和抑制价格波动
完全市场行为必然导致价格波动,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政策手段来有效抑制价格波动。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动态猪肉储备。目前国内也有猪肉储备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猪肉消费量巨大,靠政府通过采购储备量有限,难以实现平抑肉价。应该通过深加工方式适度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链条,让猪肉在生产流通中实现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储备,避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直接强传导。其次,尽快建立国内猪肉期货市场,推动国内猪肉市场有序发展,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直接交流互动,形成稳定明确的生产预期,维护市场稳定。第三,通过环保、免疫检验等政策手段,适度提高猪肉生产门槛,促使中小养殖户转型升级,推动规模化生产,提高生猪生产抗风险能力,从供给侧维护价格稳定。第四,推动生猪生产和饲料生产的联合互动,稳定饲料主原料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平抑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减少由于饲料成本引起的猪肉价格波动。第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抗病的新仔猪品种,提高生猪生产的饲料转换效率,全面降低猪肉生产成本。猪肉价格波动是一个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经济过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作为市场主体的养殖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市场预测,科学制定生产计划,避免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政府部门应该帮助建立有效的市场调节手段和机制,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来抑制猪肉价格波动。
作者:卢宇平 单位: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潘方卉,刘丽丽,庞金波.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1)
“大漆是活性的,它会呼吸,你要了解它、
>> 山谷里的竹 漆的无限可能 漆艺术的守望 竹里清风竹外尘 怀集茶秆竹 名扬世界的富贵竹 竹香里的家 漆艺生命史:漆的故事 盛名里的徽州茶 都彭的中国漆 漆 观点表达的媒介 “漆”与“陶”的交融 漆与贝的缠绵 愤怒的乌漆鱼 复兴漆艺的尝试 名竹非竹的文竹和武竹 漆言意境:漆性美是漆艺的灵魂 竹键盘竹鼠标热销的启示 傣族的“烹竹”和“竹烹” 漆话茶语说渊源 关于竹的梦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漆、竹、茶里的徽州 漆、竹、茶里的徽州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邓丽颖")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大漆 恭敬于物
“大漆是活性的,它会呼吸,你要了解它、理解它、读懂它。以前的宫廷老艺人,要沐浴、更衣、上香之后才开始做漆,这是一种尊重。你对大漆不恭不敬,它会找你麻烦。你对它恭敬,你所要的东西,漆的美感、润泽、饱和度,它都会给予你。当人心有恭敬的时候,做东西时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徽州漆画家范福安描述大漆时,仿佛是在讲述一位钦慕多年的挚友。走进他在徽州的工作室,对他所说的恭敬之心便已感知到一二分。屋内洁净、透亮,各种作画工具和材料繁多,却秩序井然。
中国现代“漆画之父”乔十光这样描述漆画的技法:“运用着人工和天公巧妙结合,人画一半、天画一半。”漆画最主要的材料是大漆,对于不熟悉大漆的人来说,它的脾性变化多端,刚涂上时颜色很漂亮,过一会儿就变黑了,如果把控不好,可能会再用颜色去覆盖它,这样会把画面弄脏;其实大漆变黑是因为氧化,随着时间推移,它会还原本来的颜色。“大漆有时候就像孩子,聪明又调皮。掌握它的特性之后,跟它互动,把它往好的方向引导,调皮也会成为好事。”
年轻的时候,范福安听老艺人们说起大漆的活性,但并未放在心上:“不就是漆么,怎么会这么复杂?”后来他尝试用制作周期更短的化学漆进行创作,却总也达不到理想效果,方才意识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它的奥秘。近几年,随着他对大漆的了解不断加深,对它的恭敬也逐渐增长。“大漆藏得很深,厚重,有韵味,老祖宗是有大智慧的。”
日本一位刮漆匠岩馆正二曾经说:“我们是靠着漆树吃饭的。是靠成天折磨漆树、伤害漆树来让自己有饭吃,所以,我们平常都会在自己的心里供养漆树。几年前我们还曾搞过一次大的法事来祭祀漆树的亡灵。”岩馆正二与范福安对漆的恭敬、珍重之心异曲同工。和物打交道,亦像与人相交,而物中的灵性被藏得更深,需要更漫长的身心投入,方有可能与之成为挚友。
人类早期是怀着对万物的敬畏之心生活,然而在工业社会,对物的珍重之心越来越稀薄,或许只有长年累月与一物朝夕相处的手艺人才能有幸体会。
植根于徽州的土壤,范福安创作出一系列以徽州民居为主题的漆画,宏村中倒映在月池里的白墙黑瓦;夏日草木葱郁之际立于水边的老屋;秋日霜叶竞染之中的马头墙……此外他还创作了徽州民居木雕系列,木雕是过去徽州民居上必不可少的装饰,范福安去民间写生、拍照,将冬瓜梁、窗户、门扇上的木雕变成了漆画中的创作素材,原本没有颜色的木雕被赋予了漆的色彩,传统的面貌之下,呈现出一种现代光泽。 1.范福安的徽州民居作品。
2.范福安的山寨人家系列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植根于徽州的山水和文化,地域特征鲜明。 1.3.漆画制作工序十分繁复,图中正在进行的是蛋壳镶嵌,需根据画面的虚实感来镶嵌,之后罩染大漆,放入阴房干后,再通过研磨等几十道程序才可完成一幅漆画。
2.大漆漆粉是漆画的主要材料之一,是油性大漆放到漆房粉碎之后做成的。
徽州多山,产漆树,漆画在徽州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明清时期一度辉煌。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髹饰录》(原著现存于日本),就是由明代徽州漆工黄大成撰写,书中对大漆的性质、颜色、漆画和漆器的制作工艺等做了系统的阐述。漆器在古代一直是奢华的象征,是宫廷、贵族式的艺术。明清两朝,徽商富甲天下,富商巨贾乐于收藏漆制品,为漆画在徽州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徽州漆器的制作工艺,与福建、江西等地的漆器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种工艺技巧,其中螺钿镶嵌、菠萝漆镶嵌以及脱胎彩绘最具特色。
在范福安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漆画的材料,除了大漆,还有蛋壳、贝壳、玉石、螺钿等,它们被研磨成粉末或颗粒,盛放于小瓷碟中。每种材料的选择都颇为讲究,漆画创作者会根据画面的不同需求来取舍。以蛋壳为例,不同种类的蛋壳颜色各异,在创作徽州民居的白墙时,范福安选择的是乌鸡蛋壳,“很白,对比度非常漂亮,形式感和装饰感好。”改变蛋壳形状大小,能形成不同的效果:大小不同的蛋壳参差排列,形成了徽州古民居墙面斑驳的视觉感;将蛋壳研磨成颗粒状,通过有技巧的泼洒,又能造就云彩的虚实。
手艺人的手,往往灵活而粗糙,漆画创作尤其需要手上功夫。漆画的头一道工序是制作漆板,包括涂漆、刮漆、裱布、反复刮灰打磨等,制作过程辛苦,对技术要求较高,讲究的漆画师通常会自己亲手制版。漆画作品能否长时间保存,漆板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性因素。漆画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徒手完成,漆画师用手沾上油和灰对作品进行抛光,以达到饱和、浑厚的效果。近些年,范福安连工具都开始亲手制作,“买的总觉得不顺手,现在漆刷、刻刀、笔都是自己做的,这样才能掌握它的特性。” Tips
徽州漆画技法
堆漆:一幅漆画从开始到完成,要堆几十甚至上百道大漆,一层一层堆砌,然后打磨,再堆砌,再打磨,直至足以表达艺术效果为止。
镶嵌:漆呈棕褐色,即使调成色漆也不会很鲜亮。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镶嵌蛋壳、螺钿、金银片代替漆画中的颜色。在光线的照耀下,能发出犹如宝石般的光彩。
打磨:漆画创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在所有工序完成的基础上,用水砂纸进行打磨、抛光,磨出质感、块面、明暗、虚实。 竹雕 细节的表达
在徽州古村落行走,常常感叹于徽州三雕的精彩。三雕是指木雕、石雕和砖雕,木雕多见于青砖黛瓦马头墙上的木制构件;石雕有完整的青石作品,也有文房四宝中的歙砚;砖雕多为门楣上方的装饰图案。许多人不知道徽州还有第四雕――竹雕。
竹,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文人推崇的传统意向,正因如此,在古代,竹雕并非像其他三雕那般深入寻常百姓家,而更多是作为文人清玩,文人不仅画竹、写竹,还亲自刻竹。但到清末,竹雕技艺逐渐凋落,最能体现竹刻功力和技艺水平的深浮雕更是少有人能刻。
1996年,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竹雕笔筒,为故宫20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专家认为此件作品继承了明清时期雕刻技法和构图方法。雕刻内容是以晋代诗人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雕刻手法为深浮雕,有4到5层刻工。所刻苍松翠竹,由远及近,层次众多且分明;人物的脸部表情、眉眼神态均被细细刻画,形神兼备。
这件竹雕作品的作者洪建华,是徽州洪坑人。洪坑是徽州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之一,它不像西递、宏村那般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古民居,如今到洪坑,最值得看的是村中的几处牌坊,虽然外表已斑驳,其雕刻之生动传神却依然让人驻足、感叹。洪建华小时候就在这些牌坊下玩耍,那时洪坑尚遍布着老屋,那些装饰了老屋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想必也装饰过他的梦。长大后,洪建华无意间在屯溪老街的书店里看到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写的《竹刻》,感动于竹子竟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东西,于是开始了他的竹雕生涯。
徽州三雕的材料――木、石、砖随处可寻,竹雕所用的竹子却并不易得,需要去山间寻找。“我们选的一般是3~5年的竹子。阳光的照射程度、泥土、坡度都影响竹子的材质。黄泥土的竹子比较好一些,纤维好看,有点金黄;黑泥土的竹子,纤维和光彩度就没有黄泥土的好看。竹子被放倒后都是整根扛下山,不能在山上砍竹,装车时要用纸将竹子包好,避免受伤,一点小伤口都会让竹子的表皮发白,雕刻出来就不好看。”类似的描述,我在日本作家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一书中也看到不少:宫殿大木匠小川三夫认为,生活在不同山地环境下的木材习性不同,用的木材要保持它生长时的状态;船匠山元高一强调:“如果是一棵离群索居独自生长的树,一定会有裂缝……这样树一般都很弱。”手艺人对原材料的敏感是共通的,在他们眼中,每一种植物都有个性,首要任务是识别并延续它们的个性,将之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1.竹雕与木雕的工具基本类同,但是针对竹子的材料特性又会有差别。竹雕工具必须坚韧、锋利,主要有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三角刀等。
2.明清传世的竹雕作品通常做成深浮雕或透雕,构图饱满,刀工深峻。
3.洪建华的工作室里有十多名学徒,竹雕是细工,工作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专注于手中的活儿。
4.洪建华的作品展示馆,古色古香。大厅正中是文物专家王世襄的题字――竹溪堂。
竹雕多为小器,但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一个人,数十把雕刀,挑、刺、挖、点……许多次看似寻常的动作,经年累月,形成了竹上的美妙造型。相传明代竹雕家朱小松每逢酒性大起时才开始雕刻,洪建华对这样的传言不以为然:“我们做竹雕的都知道,朱小松的竹雕是细工,喝了酒根本没法做。雕刻是一个严谨的活儿,心不能分,不像写意画,可以乘着酒兴作画。”
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套路,之后技艺的发展要靠雕刻师的领悟力,每一片云,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松树,都要有自己的判断。“现代人学习工艺美术,往往缺少对文化艺术的综合领悟力。而古人往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学造诣也高,这样雕刻出的作品才能生动有感染力。”近些年,洪建华开始注重创作的细节:“艺术品达到一定境界,就是细节语言的表达。比如说画一片云,起大风时,云被拉直,这时候松树和松针都要往一边吹;悠闲的时候,云像灵芝一般,此时松树和人的衣带都是静止的。有些雕刻师把人物的线条画得很飘逸,但雕刻松针又用静止的技法,这样的细节违背事实,减弱了作品的表现力。再比如牛拉犁这个题材,我看有人雕的作品,绳子搭到肩头上,没有衔在肉里,这就缺少力的表现。牛脚踩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有多大,车轮以及牛身上几个支点的表达,这些细节都是力的表现。”
成熟的雕刻者会把自己的观念融进雕刻语言。洪建华对徽州的狮子颇有兴趣,“随便进到徽州哪个古村,都能看到牌坊,牌坊前都会有狮子,虽然造型、神态不一,但几乎都是大头大脸,表情和蔼可亲,和北方狮子的霸气截然不同。它们是徽州人性格的体现,徽州人希望把自己友善的形象通过狮子展示给世人,这样自己也更容易被外人接受。”现代人雕刻的仿古作品,也蕴含着雕刻师自身的表达,“许多看似传统的人物或山石,其实是经过重新组织的语言,是在表达现代人的想法――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Tips
竹刻的保养
竹刻保养,俗称“玩竹”。著名古建筑专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论及玩竹:“每日摩玩,古意渐出,刻件经数援手摩与藏之被窝之中,色近金黄。凡刻品在于爱之者,正造园与养园也。”竹刻若要色泽古味,需经常手摩把玩,以手汗肤脂润泽竹件,则能使其神采焕然,味古色润。若无闲暇,也可以用布套起来,或收于匣中。 新安源头 说茶
1745年,载有370吨中国茶叶的“哥德堡”号远洋商船在驶入瑞典哥德堡港口时沉没。1984年,船上的茶叶被打捞上来,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茶叶并未被氧化,其中一部分尚能饮用,“轻啜几口,虽茶味淡寡,似有木屑香气,口味依旧悠长。”经考证,“哥德堡”号上的茶叶是徽州休宁地区的松萝茶。
徽州声名在外的茶叶品种不少,这首先得益于徽州的地理,北纬30。是优质茶产区带,且多山,山前屋后的茶园成为徽州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对茶叶品质的追求,自古就是徽州茶商的传统。黄山毛峰的创制人谢正安,最重视的就是茶叶的质量,收购毛茶时,要细嫩、紧结,凡是有死茶、烂茶、断折等现象的即拒绝收购。
位于新安江源头的右龙村,处在一个山坳之中,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村子如同一片绿海,村围底层的缓坡被茶园覆盖,稍高的山坡有成片的油茶园,更高处是挺拔的松柏……在村里走几步就能见到一棵几百年的古树,最常见的是红豆杉和香榧树,郁郁葱葱。民居前的自来水龙头似乎从不关闭,水一直哗哗流淌着,村里人说,右龙村的自来水皆来自于山泉,由于雨量充沛,泉水从不枯竭。
我们是为茶而来。从开春茶树第一次萌芽,到5月底之间采摘制作的茶叶通常被称为春茶。此时正是春茶采摘的末梢,茶园里还有三三两两的茶农背着竹篓在忙碌。一条古道穿园而过,沿着古道翻过山,即到江西。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江西浮梁是当年的茶叶集散地,而右龙与浮梁仅一山之隔。如今右龙生产的新安银毫,是连续13年被欧盟认证的有机茶,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需要用更环保的手段消灭害虫,茶园中隔一段距离就安置有太阳能杀虫灯。
右龙一直都产好茶,过去由于地处偏僻,不为外界所知,成为有机茶生产基地后,此地的茶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早在二十多年前,徽州山区的这片茶园就开始了有机茶的种植,我们拜访了新安源有机茶的经营者方国强,他1998年开始涉足有机茶行业,最初的推广并不顺利,“因为有机种植产量上不去,种植起来也麻烦,茶农们会抗拒。”一次,有位茶农将采摘不规范的茶叶送到收购点,方国强收下茶叶付了钱,但当场将不合格的茶叶销毁了。“这样的做法让农民渐渐开始相信我、相信有机茶的前景。”
徽州多山,不适宜种庄稼,易滋养商业的发展。这方水土孕育出来的商人,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儒商性格。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振忠先生这样描述徽商:“从总体上看,他们‘虽为贾者,咸近士风’,是一个素质较高的地缘性商人群体。根据余英时先生的研究,当时,儒家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影响着徽商的实际行动――文化水准较高的徽商直接从宋明理学中汲取道德的启示,而一般粗通文墨的商人则依赖通俗化的儒家伦理。”清末徽州经营胡开文墨店的胡余德,发现一批墨锭质量上有瑕疵,会立即将流向市场的部分墨锭高价收回,倒入池塘销毁。如今这样的行为已成为现代企业挽救品牌形象的必要手段,但在儒家思想深深扎根的古徽州,这些却是作为最基本的行商道德,植根于徽商的血脉中。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