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歌颂教师的名言

歌颂教师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歌颂教师的名言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38-0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关键:

体会文章内涵 ,感悟作者对生命所持的态度,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读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课件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台湾女作家杏林子有句名言:一粒貌不惊人 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二)同学们,什么是生命呢 ?这节课咱们和作者一起感悟生命。(板文题:生命,生命)齐读质疑。师在文题上加问号(生命?生命?)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课件范读课文(配乐、配动画图片)

(二)交流,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心跳

三、研读赏析

(一)导读:下面咱们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二)课件出示:自读、讨论:

1.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三)归纳总结:

1.三个事例的感悟

事例一 飞蛾求生―― 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 瓜子抗争―― 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

事例三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2.对生命的理解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感情朗读重点词句: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课间出示:海伦凯勒简介及名言、张海迪简介及名言、雷锋简介及名言(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并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四)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

1.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板)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作者是这样说的,她有没有这样作呢?简介杏林子生平(课件)

师:杏林子,这一位长期处于痛楚中的人,这位只有小学程度,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全身百分之八十损坏的残障者不但没有诅咒生命,反而洋溢了对生命的歌颂和热爱。她写作不辍,出版的书深受读者们的喜爱。为引发社会对残障者的关注,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上街情愿。成立了“伊甸残障社会福利基金会”,为台湾的弱势群体谋福利。他一生积极开朗,淡泊名利,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作者还有一句名言: 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四、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师将文题的问号改为感叹号(生命!生命!)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警句精段;真情实感;亮点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初中阶段系统化作文教学很关键。

初中阶段“系统化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七年级锤炼警句精段,八年级抒写真情实感,九年级创造考场亮点。具体尝试如下:

第一阶段:七年级重在锤炼词、句,倡导学生写警句精段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主要要素,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如何锤炼词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在观察中善于思考、分析。

2.把锤炼词句能力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精炼的用词等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写作的真谛。

3.倡导学生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以丰富学生的词语储备,使学生在写作时才思敏捷、文如泉涌。

4.注重片段训练

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片段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仿写:教师在上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精彩片段作为例句,让学生仿写。

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

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

第二阶段:八年级抒写真情实感

七年级一年主要训练了学生的用词造句能力,在此基础上,八年级着重要提高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技巧。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感人的情景

如,寒假里学生参加了闹社火的文艺节目后,就把闹社火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他们有表达对过年的喜悦的,有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歌颂党的温暖的,有反映中国农民翻身变化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2.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

如果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教师首先要肯定、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学生,然后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适度指导。

第三阶段:九年级考场作文亮点

考场上,学生心情紧张,时间又短,要想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必须在平时两方面扎实训练:掌握写作技巧和加强训练力度。

1.如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1)要让学生拟个精彩的题目

如今,话题作文盛行,考场一般是让学生自拟题目,所以就要让学生拟一个精彩的题目。让题目精彩有亮点,就必须让题目富有文采:套用歌名;引用名言;巧用修辞格;改用广告词;逆向思维,巧设悬念等。

(2)开头要亮丽

美国文学理论家杰克・韦伯说:“写好第一句,第一段,这比什么都重要。”“凤头赢得百媚生”,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亮丽,会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主要做法如下:巧设悬念,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多种修辞,均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亲切感人,吸引读者;引用名言警句等。

(3)结尾要完美

作文的结尾应像“碧螺春”余香满口,令人回味无穷。

(4)构思要创新,形式要新颖。如采用:题记式、小标题式、书信体、讲故事、镜头式、对话式、日记体、比喻式、散点式等。

(5)文面清爽

书写规范、端正,字体整洁、匀称,可以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为你的作文锦上添花。

2.加强训练力度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第3篇

造成学生厌倦习作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限制,写作素材匮乏

中学生大多时间被封闭在学校这块伊甸园里,远离尘嚣,生活单调。“三点一线”的校园环境,沉重而重复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怎么去做美味佳肴?并且这种无趣无自由的生活怎么能产生激情去写出千奇百转、异彩纷呈的佳作美文?多彩的生活距离他们那么遥远,他们哪来心思去体验生活,哪有什么真情实感?若是有一点感想的话,可能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隐隐不满吧。

二、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追求甚于精神追求。网吧、KTV增多了,街头书市多的是花边文学,江湖小说。这些东西鱼龙混杂,毒害学生。图书馆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门可罗雀。学生除了校园,那还能有洁净的读书环境?加上不少学生分辨力低下,自控力不强,面对林林总总的诱惑,无师自通沉湎于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交友、赌博等。这些如鸦片一样让孩子上瘾,毒害孩子的身心。而对于文学名著,学生是一无所知。

三、教师教学上的偏差

学生不愿写,写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有关。有些老师在作文命题上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规范套路,条条框框太多,让学生刻意模仿,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每次作文,写到母亲老师就要求学生歌颂伟大的祖国;写到蜡烛就要求学生歌颂老师;写到春游,就要求学生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老而俗的套路,僵化的习作方式,学生“戴着脚镣跳舞”,久之,无话可说,望文生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我们的作文命题立意是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命题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写作的条条框框是否太多?政治、教化味道是否过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是什么?在这里就是传授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改已有多年,可以说新课改像指南针,给中学生指出了作文的康庄大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自然、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下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要求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给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指出了一条利教便学的路子,也彻底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中学教师如何活学活用,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一、解决学生厌倦写作,教师应潜心研究新课标,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时俱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校园,接触老师,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平时除了钻研课本和教参外,很少去阅读名著或查其他相关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布置完作文后,很少下水写作。不少教师上网除了聊天、打游戏外,很少利用电脑做教学课件。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语文素养,没有了写作激情,不要说一桶水,连一杯水也没有了。教师除了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跟上时代的发展外,还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放眼丰富多彩的世界,关注多变的时代生活,走进学生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课件、网络资料集思广益,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语文习作的意境中,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习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鉴于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布置作文前要有作文预习题,让他们课前上网,到图书室去查资料,抽空去街道、进社区、下厨房、到田野去寻找习作之“米”。

2.鼓励学生搞网上读书竞赛,书写微博,QQ群发言讨论,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3.教师要把作文理论课上成实践课,围绕课后综合性学习和当前热点、时事去讨论,辩论;让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区,敢想,敢问,敢说,敢议,进而敢写。

4.每次习作课前做好“五个一”:讲一则笑话,说一则新闻,叙一个小故事,诵一首诗词,做一次才艺表演。课堂上每个学生思维敏捷,激情四溢,写作的欲望膨胀。这样,学生怎么会厌倦写作呢?

二、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必须解放学生

1.解放学生首先让学生从封闭的学习和作文课堂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读好书,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文思泉涌。

2.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必须解放他们的思想。平时多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及兴趣点,正确地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指导他们把生活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尽情地表达出来。“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我情表我意,我意行我文。”

3.降低写作的门槛,去除各种条框的约束,砸烂束缚学生习作的枷锁。减少统一命题,让学生有感而发,自主创新,选题、选材多样化,个性化。

三、解决学生厌倦写作应引入鼓励和赞扬机制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被表扬的渴望。对学生的习作成果,特别是处女作,视如早春的嫩芽,要精心呵护,耐心培育。

1.写作是一次艰苦的精神劳动,爱护学生敢说敢写的闯劲,珍惜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乐趣,实现自身价值。

2.每一次作文,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百花齐放。告诉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从学生不足中寻找“足”。放大学生优点,改去学生缺点。不吝啬鼓励的话语,每周都要表扬大半的习作,哪怕仅仅是引用一句名言。或许你的一句话会让他喜欢写作,甚至改写他一生。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第4篇

还记得师范毕业前夕,母亲严肃的劝说:“吃不得苦,没有责任心的人,当不好教师”。父亲也曾告诫我:“你是一名党员了,你得懂得,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它是一项事业。”自从96年9月11日真正成为教师的那一天。我就听从父母的教诲用爱心育人。虽然由于买房我欠下了数额不少的外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每月我都拿出钱物,资助我身边的更困难的学生,六年来,救助了7名濒临辍学的学生,孙再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初一时,得知他家庭困难后,我就负担起他各种学费。初二上学期,一次交通事故,又夺去了他的母亲,父亲也成为重残。噩耗传来,我震惊了,在座的各位,你们想一想,他才十四岁呀,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没有父母的关爱吗?不能呀!在今后工作的人生之路上,谁能成为他精神的支柱呢?谁能照料他的生活呢?我审视了他周围所有的亲人,没有合适的人选,在那时那地,任何一名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承担起这份责任,我咬咬牙冲上去了,于是在他身上我扮演了两种角色——即是班主任教师,又是他学习、生活的监护人。天热的时候,别的孩子喝着饮料,吃着雪糕,我能让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眼吧吧的瞧着吗?不能!天气凉了,他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一狠心,把妻子为我买的300元羽绒服披在了他的身上。每当我家改善生活的时候,餐桌旁一定有孙再前同学的身影,我和家人的生日从来没有过过,但孙再前同学那两年的生日我不能不给过呀!因为这是抚平他心灵创伤,使他树立生存信心的最佳教育时刻,我也曾抱怨过,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呀,这样的学生都让我碰上了,但生日的烛光照亮了他晶莹的泪滴,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您真好!”作为一名老师你还需要什么呢?“老师真好”这四个字足以可以把我的私心与抱怨赶走。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打工司机了,已能支撑起他的家庭。我欣慰,因为我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挽救了一个迫近绝望的家庭,同时也唤起整个班集体的爱心。凭借这份爱心,我的班级获得太多的荣誉,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能连续两次举起沉甸甸市三好班的奖状,但我举不起我失去的汗水。”99年我的第一批学生顺利地毕业了。我不敢面对分别,只好默默地在黑板上写下一首打油诗:“三载师生情意长,一朝分手泪双行,情系新师重起步,捷报飞来师眉扬。”如今又是三年一个轮回,一个多月后我会放第二群希望之鸽。

六年的教育教学生活,我领教了夏夜蚊虫的叮咬,冬日寒风的侵袭;体验了备课时的苦思冥想,处理班务时的处心竭虑;经受了青灯孤影的寂寞和囊中羞涩的尴尬;习惯了早晨披星戴月,晚上万家灯火的奔波。我才真正诠释了“教师”这个词的内涵,成为了教师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留下的却是教师的汗水与泪滴;成为了教师才知道,那讲台上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却是自己。

田马来身患绝症,与死神交臂之间领人生真情,三尺讲台之上追求生命的价值。

魏书生痴心不改圆南梦,兰畹清风欲何求。

包全杰一生从教,无悔追求,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教育界永恒的赞歌!

还有那千百万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教育者筑起中华民族腾飞的基石。

歌颂教师的名言范文第5篇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作者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教师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班级读书会这个开放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所感畅所欲言,还要通过分享彼此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做到随性而不随意,即依自己的习惯、经验、个性来选择。有技术支撑的阅读,方是有效的阅读,进而走出文本,感受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中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并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各自的妙处。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并从师生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对本书主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描述】

一、名言分类导入

1.出示三组名言:

2.小结:屏幕上的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第一组讲的是——读书的态度,第二组讲的是——读书的作用,而第三组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我们读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二、方法荟萃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谁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阅读这本书的?

2.交流: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最精彩的部分好好品味一下。

师:他刚刚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同时小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同学们,有些好的书籍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分,句句精髓,我们大段大段地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边加以思考,细细品味。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笔将一些好的词句摘录在小本子上,或者在边上写点东西。

师:同学们,他说的这种方法让我想到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就做了十几万张卡片,很厉害。读书的时候做批注,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就算没有白读。(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3.小结并过渡:同学们,阅读书籍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看看哪种方法最受大家的欢迎。(在学生选择较多的三种方法之前打上五角星)

4.师: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走进《爱的教育》之每月故事。

(出示每月故事目录: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爸爸的看护人、费鲁乔的鲜血、公民荣誉奖章、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客轮失事)

5.师:在上周的作业单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现在我们分组再来读一读,每个小组先商量下你们将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小组讨论,彼此之间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选择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沉浸于阅读)

三、有方法引导的阅读交流

选录:

1.第一组:

(1)王佳宁同学:我是采用我最喜欢的批注法来阅读这个故事的,我把朱利奥内心说的一些话摘录在我的小本子上,反复读一读,让我很感动。

(2)乔英琪同学:我也是采用批注法来读的,我在读到朱利奥内心很矛盾的时候,用铅笔在旁边写了:“朱利奥,你向父亲说明情况不就没事了啊,我都替你感到不值。”

2.第五组:

(1)郑熙媛同学:我读了很久很久,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面的人物,读完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想哭。

(2)余子涵同学:我也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去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的朱利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困难。父亲其实也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才会错怪他的。

四、呼应课始总结

出示课前有关读书方法的两句名言,齐读。

总结:同学们,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选择合适的方法读书,我们将养成天下最好的个人爱好,结交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书籍,我们必将得到无尽的智慧!

附:板书 爱的教育

用读 读出

不浏览,精读一部分反复读,读出感觉

可以和其他内容或书籍对比一目十行

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进行批注

带着疑问去读 主人公代换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它用安利柯的日记讲述故事,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通过读故事学会做人。

作为一部名声响彻全球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虽不惊天动地,但却有着感人至深的爱,学生或多或少感受过、交流过、体会过。而笔者开的这堂班级读书会,则是另辟蹊径,从读书方法着手。没有合适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分享并交流彼此的读书方法,认识到这些读书方法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阅读书籍并尝试获得新的感受。反思这节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始“主角”亮相自然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古人有关读书的三组名言,而且羊皮纸卷轴的背景很好地契合了书香氛围。视觉、听觉的融合挑起学生思索的兴趣,从读书的态度到作用以及方法,如剥茧抽丝般逐步在读书方法上落脚,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读书方法的天地。“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接下来就是将这种倾向明朗化。

二、交流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们平时阅读书籍的方式其实也各有不同,只是他们并未知晓,这些差异就是形形的方法。本堂课是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学生在交流了自己平日里都是怎么阅读书籍后,果然发生了火花的碰撞。笔者在当中穿针引线,抓住各个学生随性的说法,结合他们的讨论呈现了一些读书方法,然后学生就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倾向,有共识,亦有不同见解。这样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推动了学生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交流了学生的心灵独想。

三、方法引路,“引”出新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既然有一些读书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青睐,那么赶紧趁热打铁,利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借用小组合作模式,先讨论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去读,接着阅读故事,读完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形成新的认识。

如金家瑜同学事先也阅读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当时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儿子知道父亲很辛苦,就每晚帮父亲工作”,而在交流会上她是采用了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对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字斟句酌,她交流时的体会是“我觉得朱利奥是个爱家庭的孩子,父亲这么责骂他,他都没有顶嘴,依旧帮助爸爸工作,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而且他似乎要生病了,还是没有放弃帮父亲做工作的事,真是爱家庭”。通过细细品味书中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更深了一层。蔡雅雯同学事先阅读的是《公民荣誉奖章》,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我们一定要学习皮诺特勇敢、无私的精神”,而在交流完读书方法后,她采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阅读《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摆脱了时空的束缚,穿越到了18世纪的意大利,在文中各角色之间互换,在交流时她说:“朱利奥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每天不分昼夜地为父亲,生怕父亲太辛苦,宁愿自己精神疲惫也要一直做下去,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她还说在交流的时候,周边几个人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选择主人公代换的读书方法,学生是很有兴趣参与到所阅读的故事中去的,穿越时空,进入深层的精神世界,这样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当然,也有特殊的例子。一直坚持采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的王小雨同学,和小组成员商量后运用一目十行的方法进入文本,结果她早早地示意读完了。平时交流积极、畅所欲言的她,在本堂交流会上却不见其踪影,课后她无奈地向笔者说明如此快速读下来只是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并未有深刻的体会。看来一目十行的方法有其特殊的适用性,可在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新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本时采用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教师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蒋军晶老师说过:“班级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问题不要太琐碎,形式不要太呆板,气氛不要太严肃。”随性而不随意,也是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能有角色固定感,把自己固定于引领者、判定者等角色,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在一节课上呈现出多个角色。

教师有时是孩子的阅读伙伴。师生一起阅读,融入故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悲欢离合,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故事中的爱,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从而达到读书获益的目的。

教师有时还是课堂中的“弱势者”。优秀的书籍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样,班级读书会也要兴趣盎然,引人入胜。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就得平等,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判断力,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甚至“弱势者”的形象参与学生共读,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阅读神情,以崇拜的耳朵去聆听孩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