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研究生

读研究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研究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研究生范文第1篇

扩展资料

第五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六条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读研究生范文第2篇

一、硕士。

1、哲学硕士全职,一般两年,兼读一般为三至四年。

2、文学、理学和教育全职,一般时间为一年,兼读为两至三年。

二、博士。

1、哲学博士全职,一般三年,兼读为四至七年。

读研究生范文第3篇

不同学校软件工程研究生所需学习毕业的年数不同,但一般为2至3年。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来源:文章屋网 )

读研究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满意度;访谈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与升级,针对研究生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本科有着共通之处;与此同时,与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掌握了基础的专业知识,面临的学术任务更加专且精。研究生的课程应比本科阶段的课程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课堂上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方式和重点,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甚为重要,这就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除了用一些硬性的指标来体现外,研究生主观评价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此,有必要针对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来探究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

因此,本文以研究生课程体系满意度为发出点,主要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对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满意度。由于北航是典型的工科大学,学生中男性占大多数,因此本文选择了计算机学院的一名男研究生作为对象展开访谈。

二、访谈设计

在内容上,本次访谈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本硕课程的贯通、课程设置的开放程度、课程类型(基础学课程、跨学科课程、学术前沿课程、实际操作课程)的完善。本次谈时长一个钟头,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对于当前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通过定性研究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一些建议。

受访者当前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男,23岁,山东青岛人。该生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11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曾获得多项全国性的计算机专业竞赛奖项,2012年以年级第二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前没有工作经历。

三、访谈纲要

访谈时间为2013年1月1日晚七点,地点为受访者的实验室,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访谈当天,受访者刚刚结束了紧张的期末复习和考试,心情比较轻松,所以整个访谈过程还是相当流畅的。

访谈的过程中,受访人对于各种问题都十分配合,对于比较难以表达的观点,他会思索几秒钟,然后以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回答。对于类似于“通识教育”这样的专业词汇他也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这使得访谈进行得十分顺利。

1.读研目的

受访者的读研目的十分明确:为了提升工作竞争力。从专业选择上,他对当前的专业十分满意,有相当的了解程度,并且喜欢计算机行业。由于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受访人对自己的学业十分负责,对课程和教学也有过认真的思考。

对于本科就读的南京理工大学,从他的语气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对母校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高考失利,他对于没有进入更高水平的大学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遗憾。相比之下,他对北航的感情中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自豪。

访问者:你为什么选择北航来读研呢?

受访者:我本科是在南京理工读的,怎么说呢,虽然在南理工学得也不错,但是高考之前就一直想来北京,算是一个愿望吧,另外觉得北航工科挺牛的,北航的计算机在全国也是很不错的了,所以保研的时候就来北航了。

访问者:当初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

受访者: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是出于,首先是对计算机有兴趣,第二是觉得这个对于将来就业来说面比较广,所以高中毕业就选了这个专业。然后顺理成章地研究生也就选这个专业了。

访问者:那考虑过换专业吗?

受访者:这个没想过,从来没想过。

2.通识课程

由于受访者对于“通识课程”这个概念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使得这部分的访谈比预想中的要顺畅。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对不同通识课程表现出的态度十分不同。例如,他对人文选修课比较感兴趣,对授课老师的教学评价也较高。相比之下,他提出,研究生英语和政治的课堂感受不理想,师生互动不充分,收获也相对较少。但是,他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英语课的教学模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此外,他提出研究生应该设置体育课。

访问者:你了解什么是专业课程,什么是通识课程吗?

受访者:按我的理解就是全校都上的呗,一些基础课,例如政治、英语什么的。

访问者:那你觉得研究生期间还有必要开设通识课程吗?

受访者:我觉得有必要吧。因为我一直觉得研究生竟然没有体育课。研究生成天对着(电脑),(相比于本科生)更没有锻炼的时间了,所以需要这种类似的活动课调节一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部分的访谈持续了四十分钟,是整个访谈中的“重头戏”。受访者思路清晰,对于一些刨根问底的问题也不厌烦。他对于当前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基本是满意的,认为这些课程基本符合他的预期。另外,他针对一些课程设置的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本硕课程衔接问题上,笔者了解到,研究生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受访者于本科阶段都学习过,但是他认为这些课程十分有必要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开设。原因在于,在研究生阶段,这些专业课程大多比本科阶段教授得更加深入、具体,对于巩固了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大有好处。受访者认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

在课程选择的开放程度上,受访者认为当前的选课程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十分有利于研究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课程。

访问者:可以说所有的课程对你都有帮助吗?还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对你比较有用?

受访者:应当说都有帮助吧。因为我自己选的课,肯定是对我有帮助的课。这点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因为必修课也是可以有选择的,可以选的课非常多,一定是选择自己有兴趣的。

访问者:你们的专业必修课一共有多少门?

受访者:一共有四门,这学期只开了一门。学院开的必修课一共有八门,每个人只要选够四门就行了。他不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就必须要学这一门,所以这点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嘛。

在关于课程类型的讨论中,笔者了解到,受访者的专业课主要是一些计算机领域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些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奠定专业基础。受访者认为这些基础课程对于日后的科研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当提到对当前课程体系最不满的地方时,受访者强烈建议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

访问者:实践操作不是从导师的项目中就可以获得吗?为什么还一定要加到课堂教学中呢?

受访者:这个实践操作的意思是可以联系企业或某个实验室,实际做出某个东西,比如好几百人一起做一个大型项目,这个经验平时在实验室做项目是绝对没有的。比如计算机网络吧,学完计算机网络,最后一节课可以安排到某个相关的企业参观什么的,看看人家实际上是怎么干的。现在我们很多人的困惑是,从大学开始,做项目基本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我们很想知道像windows这种大型的项目是怎么运作的。这些方面根本就是大脑一片空白。

在专业课程部分的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受访者反复提到以下几个词:实践操作、英语文献、专业基础。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这是他最想从研究生教学中得到的,或者是他在研究生课程中最大的收获呢?对于这个问题,受访者回答,专业课的最大收获在于通过大量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大幅度地提高了他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在他看来,这对于科研是相当有帮助的,因为科研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外资料。实践操作是他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的,并且十分有必要加入的环节。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一位受访者的访谈,我们不能贸然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的结论,但是本次访谈为进一步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基本方向,笔者也在访谈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首先,校方应建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定期做系统、科学的调研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需求。

第二,建议加强学生选课的开放程度,增加课程类型和数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第三,建议增设研究生体育课;改进研究生政治课、英语课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增设专业实践课;专业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

第四,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扬.雷庆.工科研究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以A大学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5

[2]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辽宁教育研究,2006.01

[3]韩小园.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研究.西南大学

[4]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5

读研究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面收费制度 研究生奖助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7-02

我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于2014 年秋季学期全面实行,自此,公费研究生模式成为过去。近几年,研究生队伍规模的急速扩大,使旧有模式在造成国家财政严重负担的同时,既不能很好地解决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更显著影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的背景下,研究生报名人数在逐年下滑。据统计,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 万人,比前一年减少6.5 万人。付费读书的模式促使考生在考虑是否继续深造的问题时更加慎重,也更加理性的思考就读的具体事宜,譬如读取研究生的成本、入读学校及专业的选择、学成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甚至于人生发展路径规划等相关问题。

如何在全面收费制度下,探寻一条既保障研究生质量、又保障研究生生活需要的“双赢”奖助机制,日渐成为我国研究生培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资助标准,优化资助体系

在全面收费制度的背景下,全国所有高校都制定了相关专业的收费标准,且大部分集中于7000 元/年-15000 元/年之间。此收费标准势必会对我国部分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并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寒门出贵子”的难度。

而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主要目的正是为研究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保障,从而有效缓解贫困学子的“就读难”问题。针对目前该资助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予以完善。

1.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完善国家资助比例

在全面收费政策制定后,国家就随即出台了相关的资助体系。硕士研究生助学贷款额度最高达到12000 元/年,国家助学金标准为硕士研究生不得低于6000 元/年。

各省份的国家贷款资助比例则是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情况制定的。其中,东部地区为13%―17%;中部地区为21%―22%;西部地区为27%―29%。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助学标准不分学科、专业,统一标准额度,因此国家资助体系中并无对应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需要的体现。

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种类、专业规模、课业结构、教学质量无疑都会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国家资助体系应该对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学科有所倾斜,适当的提高急需领域研究生招录规模,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水平质量,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生产发展效益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加大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补贴,最终形成一个互利互赢的“环经济”发展模式。

2. 鼓励研究生劳动所得,强化“三助一辅”培养体系

“三助一辅”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学位论文的科研课题之外的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三助一辅”体系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研究生生活需要。但实践过程中,“三助一辅”体系并未发挥出原有意义,主要原因为:助管薪资额度低,研究生不愿申请;助教岗位比例过低,研究生申请不到;助研的方向与研究生科研课题不结合,研究生的导师不支持申请。

培养单位在扩大岗位比例、提高薪资额度的基础上,应按照研究生所学专业分配岗位比例,工、理、管、文等学科区别对待。实行分类管理,提升助研、助教的工作效率。如工、理科研究生应以助研、助教为主,着力提升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时应该重视岗位设定的科学性和岗前培训的必要性,鼓励研究生劳动所得,鼓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共同完成任务,并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考核,并可考虑计入指导教师工作量。从而,更加公开、透明整个选拔、聘用、考核、评优等环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三助一辅”体系。

二、建设激励措施,完善激励培养策略

设置研究生奖学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生奖学金已经沦为学费的替代模式,甚至有些高校推出免除学生学费的方式作为研究生奖学金的政策,致使奖学金完全丧失了本身激励培养的意义。

1. 划分奖学金等级和名额

研究生奖学金覆盖面不应过广,分级别、分额度,才能更加有效的起到激励作用。仅以天津理工大学目前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为例。表2-1 为研究生奖学金体系

第一学年,新生奖学金的奖励比例为一年级研究生总数的100%,覆盖全体一年级研究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及其他基本情况进行奖学金分类。第二学年及以后学年,在各学科门类中按照考试成绩、参与科研项目、获奖成果、、计算机与外语水平等情况进行评比奖励。

2. 加强个体化关注

研究生的评比需要参照一些指定的项目标准,由于学科门类的不同,评比的项目却不能完全彰显出研究生的能力,也不能有效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如何在奖学金评定体系外,加强研究生个体化培养,是一个值得我国各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掩卷沉思的问题。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能够密切关注研究生动态,准确把握研究生的个人发展。所以在奖学金体系外,可加入导师配套奖励机制。以我校目前导师配套政策为例。表2-2 为导师配套体系。

导师配套奖励一般为当年的11 月份发放,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一整年的表现进行评估,选择类别进行奖励。获得A 类别奖励的研究生比例不能少于20%,B 类别奖励比例不能少于30%。

由导师直接对自己培养的研究生进行评比奖励,在奖学金硬性指标评比中灵活把握,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真正起到对研究生创新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结语

在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制度下,现有的研究生奖助政策已很难在满足研究生生活需要的同时,兼顾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激励作用。本文提出的完善国家资助比例、强化 “三助一辅”体系、划分奖学金等级和名额、加强个体化培养四大举措,是对现有奖助体系的完善与补充。除此之外还包括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中央财政出资奖励优秀的全日制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 元。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硕士研究生获得奖助学金金额为14000元/年-40400元/年,博士研究生获得奖助学金金额为42000元/年-84000元/年。

参考文献:

[1]乔锦忠.学术生态治理: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2]李慧琴.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实证研究――云南省案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4.

相关期刊更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福建陶研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教育厅

糖尿病天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