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染色馒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食品安全
市场机制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府是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二者的合理配合将有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平稳运行。然而,市场和政府都会发生失灵状况。如果二者同时失灵,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我国的食品市场就存在二者同时失灵这种状况,以至于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从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毒大米”到现在的“皮革奶”、“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等。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市场失灵分析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利伯维尔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解上市场机制运作不灵[1]。
(一)食品信息安全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指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同,出现了“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均等”的现象。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在“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一方面,消费者难以获取关于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保健信息。卖家往往只宣传关于商品的功能及正面信息,而不愿意提供关于商品的完全信息特别是商品的缺陷和负面信息;另一方面,消费者难以评价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保健信息。做为单个消费者往往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去分析和评价商品的质量安全信息,或者难以负担其成本。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公共性
食品质量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因此食品质量安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就食品的质量安全来说,市场参与者所需要的信息本身就是公共产品,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也是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缺乏排他能力,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不能给使用者制定一个价格,因为使用者可以免费进行消费,因此,对于公共产品,相比提品的服务所花费的成本,任何人得到的利益是相当小的,导致了市场中的私权主体无人愿意提供公共产品。[2]
(三)食品质量安全的外部性
外部性可分为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往往强化了对不良行为的激励,而正外部性的存在则会导致对良好行为的激励不足,这两者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有外部性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外部带来经济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仅可以让购买食品的消费者获得直接收益,而且会给全社会带来没有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额外收益。在“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染色馒头的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远小于社会成本,其负外部性非常明显,但市场本身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来解决。
(四)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导致的市场失灵不属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失灵,而是市场经济处于不成熟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对资源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是法制经济、规则经济。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表现在: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价格没有完全放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市场主体的不成熟(思想、认识、行为)导致的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层出不穷,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等。“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都没有意识到法律、诚信才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违法成本过低也是他们敢于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市场行为对文化和政治的消极影响
波拉尼等经济法学家认为以往对市场失灵的看法是有局限性的,市场同样是文化的组织制度和政治的组织制度,其程度与市场是经济的组织制度一样。市场只关注经济领域,而经济领域所附带的利润最大化、实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将导致对社会文化的破坏。市场文化制度产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协调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4]。“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染色馒头的生产经营者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忽视了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其行为在带来短期利益的同时无疑给社会文化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失灵分析
根据产权学派的首创者科斯和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等人的思想,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或称之为“政府失灵”[5]。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
(一)公共政策失效与信息的不完全性
1、公共政策决策失误。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在“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监管部门对此事的解释是: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按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无“色素”这一项。这说明了政府在食品监督过程中产生了决策错误或失效,没能尽到其责任。
2、信息的不完全性。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合理政策的正确实施。这一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对信息掌握的完全性程度。但是,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并不能获取绝对完全的信息。在信息上具有一定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在“染色馒头事件”中的生产经营者就利用了自身的信息优势。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现代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能是提供市场供应不足的公共物品,并发行市场秩序维护者、外在效应消除者等角色。但是由于公共物品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政府机构的低效性,使得它们提供公共物品难以达到应有的高效率。所谓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是指政府机构执行政策的效率不高,作风严重[6]。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分工过细,职能重叠,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结果是大家都在管,却谁也管不好,造成了监管的低效率。
(三)监督制度的缺失
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受到委托人的监督,即政府官员的行为必须受到立法者、公民、或者选民的政治监督。但是现有的监督机制是不健全的,许多监督形式是软弱无力的。生产“染色馒头”的企业之所以敢在馒头中加入非法添加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忻元庆坦言,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按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无“色素”这一项。正因为缺乏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督,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导致了行政的低效率。没有人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产出”的监督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年来对“染色馒头”的“视而不见”。
三、相关建议
(一)对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矫正
1、矫正由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传导机制,把建立有效的信息作为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应提供食品安全公共信息的平台, 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公众通报各种食品的安全状况、食品相关质量的信息,如定期公布抽检的结果,对不合格、违规生产的食品及时披露,食品健康指南等,以便消费者能够尽快了解更多更新的食品信息,减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引发的逆向选择现象[7]。同时,消费者也能参与改善食品安全的管理,针对消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反馈或检举,政府相关部门则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和检举决定监管工作的开展或者跟进。
2、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矫正。我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正处于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完善的市场经济推进的阶段。需要从实际出发,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具体来说,要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完善政府,把政府建设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完善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成熟企业;完善法规,进一步完善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方方面面的经济法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完备的法制条件;完善环境,是指健全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
3、对市场行为对文化的消极影响的矫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个人利益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如个人主义,唯利主义也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倡导和提倡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如诚实守信,刚正不阿,重德贵义,律己修身,公平交易等,使之成为每一个市场经济主体的共同行为准则。
(二)对食品质量安全政府失灵的矫正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并严格执行。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还专门出台了《食品安全法》。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表示将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并对非法食品添加剂开展全面布控,今年年底前,卫生部门将制定并公布食品复配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有了这么多的法律法规还不断的出现问题,关键在于执行出了问题。
2、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必须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配合。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更加合理、明确的分工。其次,通过实施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检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对食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推行HACCP、GMP等食品安全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食品引起的危害和风险,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8]。
3、强化外部力量的监督。包括外部力量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外部力量对市场的监督。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也是人民的权力,公众有权利对政府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具体的监督,政府也有义务为这种监督提供便利。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应付腐败,只有当权力受到制约的时候才会有高效率。单靠政府一方力量难以摆脱产权边界模糊和走向低效的状态,必须在充分发挥行政、立法、司法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管资源的作用空间增强外部力量的冲击效果。
结语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矫正,消除市场失灵的不良影响;同时,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重视工作效率的提高,引入并加强外部力量的监督,尽可能避免政府失灵的产生。将市场治理和政府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尽量避免政府失灵的产生才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5][6] 凌岚.公共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1—117.
[2][7] 张朝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9,(2):242—244.
[3]唐朱昌.新编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6.
在此,专家教你如何更好地挑选:
挑牛肉:最好的方法是别到小摊贩、农贸市场买牛肉,大超市的牛肉进货渠道稳定,比较有保障。专家说,目前国家对给食物上色、增香的添加剂规定还不够细致。“牛肉膏”不是不能用,按规定限量用在牛肉上可以,但用于将猪肉变成牛肉,则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买肉时要看横切面,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猪肉的脂肪含量高,牛肉的脂肪含量比较少;从口感上来说,猪肉容易咬断,牛肉则有韧劲,不易咬断。除了假牛肉,用羊油浸泡猪肉、鸭肉冒充羊肉的也屡见不鲜,最好的方法是别买20元以下的牛羊肉,否则容易有假。在一些便宜的自助餐中,最容易出现假牛羊肉。
挑鱼类:首要准则是新鲜。具体挑选方法是: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腮鲜红没有污垢、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有光泽。一般来说,买鱼时可以先闻一闻它的气味,如果外面刷了银粉,会有一股刺鼻的油味。刀鱼的皮非常薄,用手轻轻一粘,就能粘下来。而刷了银粉的死刀鱼,往往变质后皮已经掉了,这层银粉是不管怎么粘都粘不下来的。鱼肚子里的水银不太容易看出,但只要打开鱼腹,它就会滚出来。除了刀鱼造假,市场里用普通黄鱼刷上柠檬黄和明胶等物质熬成的糨糊,冒充黄花鱼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两者价格能差上十几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餐巾纸一擦,如果纸上发黄,则肯定是染过色的黄鱼。
挑馒头:一掰,玉米粉比面粉粗糙,如果掰开玉米馒头,与普通面粉馒头一样光滑的话,这种玉米馒头质量就值得怀疑。二看,玉米是粗粮,外观比较粗糙;用手捏,也有类似感觉;吃在嘴里,有些糙口。吃起来若感觉不到玉米香味,玉米含量肯定少得可怜,或几乎没有。三闻,添加香料的玉米馒头香味刺鼻,玉米味道过浓。四泡,将馒头掰碎泡入水中,观看水的颜色,如果水的颜色变得与馒头颜色一样,那就是加了色素。水的颜色越鲜亮,色素含量越高。
挑腌制食品:凡肌肉灰暗无光,脂肪呈黄色,表面有霉点,抹拭后仍有痕迹;肉质松软、无弹性,指压后凹痕不易恢复,肉表面附有黏液的则不要购买。
优质香肠、灌肠,其肠衣干燥、无霉点,富有弹性,肉馅与肠衣紧紧贴住,不易分离,肉质坚实而湿润,肉呈均匀的蔷薇红色,脂肪为白色,具有灌肠固有的芳香味,无酸腐味。凡肠衣表面湿润有黏性,甚至有少数霉点,有破裂的肉馅与肠衣分离现象,肥肉丁呈淡黄色,肉馅松散,四周光泽灰暗,有褐色斑点,香味消失,有酸腐味的则不要购买。
优质板鸭体表光洁,呈白色或乳白色、淡红色,腹腔内壁干燥、有盐霜,肉切面呈酱红色,切面致密结实、有光泽,具有板鸭特有的气味。凡体表发红或呈深黄色,有大量油脂渗出,腹腔潮湿发黏,有霉斑,肉切面带灰白、淡绿色,切面松散,有腐败酸气的,不要购买。
挑食醋:一闻二看。“化学醋”、“勾兑醋”从1997年就开始出现,这么多年一直屡禁不绝。家里买的品牌醋还好,像有些街边饭馆、小吃店的醋,一打开瓶盖,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而不是正常醋该有的米发酵后的香味,尤其要注意鉴别。这是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一般来说,老陈醋的颜色深,发黑;米醋的颜色淡,发棕;“化学醋”的颜色更淡,而且味道非常酸。
挑生姜:“脏”点的最好。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最好是上面沾点泥。“毒生姜”一般要先洗后熏。熏过的姜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水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皮就掉了。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判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姜都去皮吃。因为硫黄熏制只会对姜皮造成影响,对姜肉影响不大。
挑豆芽:细长有须的豆芽更天然。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一般是又短又粗、没有根须。这种豆芽由于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非常饱满、亮晶晶的,而且这些豆芽炒菜时一加热,尿素中的氨、氮等物质就会挥发出来,有明显的尿骚味。用清水泡发的豆芽一般是细长、有根须的,颜色发暗,豆子的芽胚发乌,水分含量较低。
挑芝麻:三招辨出“染色”芝麻。一看颜色,染过色的芝麻又黑又亮、一尘不染;没染色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掺有个别的白芝麻。二闻味道,没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染过的不仅不香,还可能有股墨臭味。三用餐巾纸蘸点水一搓,正常芝麻不会掉色,如果纸马上变黑了,肯定是染色芝麻。另外,有些黑米也可能被染过色,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把它断开,里面是白芯,就肯定是用白米染成的。
挑血旺:一看,正常猪血颜色较深,一般呈深红色;有问题的猪血颜色较浅。正常猪血有泡沫;有问题的猪血没有泡沫。正常猪血切面粗糙,有不规则的小孔;有问题的猪血切面较光滑。二摸,正常猪血较硬,手碰易碎,拿起来感觉比较重;有问题的猪血则相反。三捏,正常猪血含有较粗的纤维,捏起来成条状,捏后手上残留的红色素少;有问题的猪血纤维少,捏起来呈颗粒状而且黏手,捏后整个手指变成红色。四尝,正常猪血吃起来有点黏牙,不黏牙的猪血有问题。
挑干辣椒:正常的干辣椒颜色有点发暗,硫黄熏蒸后的干辣椒颜色过于鲜艳,色泽发亮,带有亮橙色和半透明感,细闻有硫黄气味。
挑枸杞:天然枸杞比较干燥,味道酸中带甜,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硫黄熏蒸后的枸杞摸上去有黏滞感,颜色特别鲜红、光亮。
挑海带:正常海带的颜色一般是褐绿色或深褐绿色。如果海带肥肥的,而且颜色特别绿,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学品加工过的,在购买时不能选购颜色特别绿的海带。
挑银耳:正常的银耳呈本黄色,而经硫黄熏蒸后的银耳可去掉黄色,使外观饱满充实、色泽特别洁白。
如何才能减少老百姓的这种担忧?专家指出,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与监管;其次,老百姓也要学一点挑选与辨别食品的知识,多一些自我保护。
躲开“染”出来的漂亮食品
4月15日,湖北宜昌市查获了近1000公斤用硫磺熏制而成的“毒生姜”。仅过了两天,又有25吨“毒豆芽”在沈阳被查获,同样是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6一苄氨基腺嘌呤等违法添加剂。4月19日,又有媒体曝出北京、成都、辽宁等地先后发现染色黑芝麻,洗过22遍,还是一盆黑水。这些食物与“染色馒头”如出一辙,都是用人造的漂亮外表非法牟取经济利益,却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
挑生姜:“脏”点的最好。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最好是上面沾点泥。“毒生姜”一般要先洗后熏。熏过的姜不仅干净,而且颜色浅,水嫩嫩的,发亮,皮薄,轻轻一搓就掉了。正常的姜则颜色发暗、发干。如果实在不会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姜都去皮吃。因为硫磺熏制只会对姜皮造成影响,对姜肉影响不大。
挑豆芽:细长有须的更天然。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泡发的豆芽,一般又短又粗、没有根须。由于水分含量大,看上去非常饱满、亮晶晶的。这些豆芽炒菜时一加热,尿素中的氨、氮等物质就会挥发出来,有明显的尿骚味。用清水泡发的豆芽一般是细长、有根须的,颜色发暗,豆子的芽胚发乌,水分含量较低。
挑芝麻:三招辨出“染色”芝麻。一看颜色,染过色的又黑又亮、一尘不染;没染色的颜色深浅不一,还掺有个别的白芝麻。二闻味道,没染色的有股芝麻的香味,染过色的不仅不香,还可能有股墨臭味。三用餐巾纸蘸点水一搓,正常芝麻不会掉色,如果纸马上变黑了,肯定是染色芝麻。有些黑米也可能被染过色,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牙咬开,里面是白芯,就肯定是用白米染成的。
识破以假乱真的“变脸”食物
仅凭一种叫“牛肉膏”的东西,就把猪肉轻而易举地加工成以假乱真的“牛肉”,听起来似乎难以相信,但在安徽、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假牛肉先后出现。不仅如此,还有出售食品添加剂的老板教你让猪肉“变脸”的程序:先用麦芽酚去除猪肉味,然后用牛肉膏腌制两小时,让它完全具有牛肉味,最后再用胭脂红染成牛肉色。还有在山东发现的“化学醋”,由工业用的冰醋酸加焦糖色调制而成,其中不含一点粮食。据了解,工业冰醋酸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砷、铅,长期食用会导致胎儿畸形、失明和癌症。
挑牛肉:最好的方法是别到小摊贩、农贸市场买牛肉,大超市的牛肉进货渠道稳定,比较有保障。目前国家对给食物上色、增香的添加剂规定还不够细致。买肉时要看横切面,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猪肉脂肪含量高,牛肉的脂肪比较少;从口感上来说,猪肉容易咬断,牛肉则有韧劲,不易咬断。
挑食醋:一闻二看。“化学醋”、“勾兑醋”从1997年就开始出现,这么多年一直屡禁不绝,一打开盖,就有一股特别呛鼻的味道,而不是正常醋该有的米发酵后的香味,尤其要注意鉴别。这是因为冰醋酸是一种特别容易挥发的物质。一般来说,老陈醋的颜色深、发黑,米醋的颜色淡,发棕,“化学醋”的颜色更淡,而且味道非常酸。
辨别黑心“有毒”食品
三聚氰胺奶粉和今年“3・15”所曝光的“瘦肉精”阴霾还未消退,近日在江苏又出现了“水银刀鱼”。高达300元一斤的长江刀鱼,外表被涂上了一层银粉,鱼肚子则被灌上了水银,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死鱼伪装成活鱼,并给鱼增重,卖出更高的价钱。鱼里加入水银非常危险,即使不吃下去,一旦其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也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汞中毒。
挑鱼类:首要准则是新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出台过一个非常权威的水产品购买指南,具体挑选方法是: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且稍微凸起、腮鲜红没有污垢、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有光泽。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安全的食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生产者自己没有生产出合格的食品和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即便监管的时候把它查出来了,损失也已经无法挽回。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情况,食品产业链非常长,涉及的企业也非常多。以加工企业为例,我们国家有章有照的加工企业有45万多家左右,其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这就为我们的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相对来说规模小、经营分散,完全靠管是管不住的,必须要从生产的源头加以控制,让生产者切实履行起责任。首先,企业要守法,在法律框架内活动。其次,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打造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
在标准方面,现在我们标准是多头管理,有些标准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标准是相互矛盾的。今年,国家决定由卫生部门负责,统一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对已有标准开展清理工作。国家标准是个“门槛”标准,生产经营者必须要达到这个最低标准。当然,企业和行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标准,这样有助于品牌竞争力的形成。
随着认识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能有些标准也要进行调整。比如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饺子里的标准,过去规定为“不得检出”,是定性标准;现在修改为可以检出一定的量,设定了限量值。有人说,这不是标准退步了?其实不然。过去的标准下,检测不出来当然没有问题,一旦检测出来,菌量就非常非常大,是一种不黑即白的检测。现在,人们认识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可以存在的,只要不超过一定值就没有问题。
此外,针对一些行业缺乏标准的现状,要研究制定新标准;要研究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问题;通过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方式,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程序更加合理、科学、公开、透明。
食品添加剂,我们躲不开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人们听到添加剂,总觉得是不好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可乐,夏天里大家比较喜欢喝。它的颜色,是用焦糖调出来的;甜味,依靠的是甜蜜素。巧克力里面也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口感丝滑的巧克力,就需要乳化,靠的就是乳化剂。豆腐,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没有添加剂了吧?豆腐要靠卤水点,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也是一种添加剂。食用油里面有抗氧剂,盐里面有抗结剂,酱油、醋里面也有防腐剂。
不想要添加剂,我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
很多人要问: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是怎么回事?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亟待普及的科学问题。
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却成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其实,我国在食品安全尤其是涉及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很大一个问题是非法添加,很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是非法添加。
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中没有加玉米面,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食品中使用,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染色馒头”事件除了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外,也是一个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认识生命有了新突破
分子生物学告诉人们,所有的答案都在基因和基因组里。能否在实验室构造具有生命特性的细胞一直是生命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时至今日,科学家已完成了病毒、细菌等物种的基因组设计与构建,相关人工合成的基因组能正常地完成自我复制和繁衍等生物功能。
创造一个人造的真核生物则是造物的新高度,因为真核生物是生命的高级形式,人类也归属其中。生物界最重要的分类依据就是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来区分的。
酵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馒头、酿酒均是靠这种微生物来实现的。为何要选择酵母作为人工合成的首个对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说,人类对于生命的许多里程碑式发现均是通过研究酵母来实现的,因此,对于酵母合成的突破,比以后植物、动物包括人类的任何一个突破都更加重要。
“过程就像搭积木”
此次研究的参与者、深圳国家基因库合成与编辑平台负责人沈h说,研究人员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和编写了酵母的遗传信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将这些遗传信息以DNA的形式合成出来,“过程就像搭积木”,然后放入酵母中替代原来的DNA,而酵母能继续保持活性。这样,酵母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变成了由人工设计合成的DNA控制,成为一种人造生命体。
对于酵母染色体的人工合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戴俊彪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物的细胞就像二手房,最开始我们对房间的内部结构,比如梁柱的位置、电线铺设走向等一无所知。后来人们掌握了基因组测序技术,这就好比我们可以知道房间的内部结构,而人工合成意味着我们可以改造房间了。”
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