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加减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前思考]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我把教材例1、例2的知识点整合成一课时来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自主学习中来。
课前,我布置了学生亲自体验一次购物活动收集购物小票,自学课本72、73页例1、例2,完成预习卡。预习卡内容如下:
1.笔算下面各题并填空。
75+197= 2000-15= 3.5+7.6= 7.8-1.9=
(1)通过笔算上面第1、2题,我想起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数位要对齐,也就是个位与( )位对齐,十位与( )位对齐,百位与( )位对齐……从( )位算起;如果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 );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 )。
(2)通过笔算上面第3、4题,我想起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要对齐,也就是个位与( )位对齐,十分位与( )位对齐;从( )位算起;如果( )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 )位进1;如果( )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 )位退1。
(3)笔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
2.预习课本72、73页,尝试笔算下面各题。
6元4角5分+8元3角= 8元3角-6元4角5分=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3米5分米-2米4厘米=
3.思考:笔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活经验,自主探究
1.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次购物活动,拿出购物小票,和同桌说一说:你买了些什么?价钱是多少?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学生交流。
2.观察老师的购物小票,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花了多少钱?
(2)菠萝比绿豆贵多少钱?
(3)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3.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迁移,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师适当点拨,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法则。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笔算,交流笔算9.96+4.87的过程。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分位与十分位对齐,百分位与百分位对齐。从百分位算起,百分位相加满十,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1。
师点拨:小数点对齐,算理。
(3)9.96-4.87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分位与十分位对齐,百分位与百分位对齐。从百分位算起,百分位不够减,从十分位退1,十分位不够减,从个位退1。
师点拨:小数点的书写顺序。
(4)20-(9.96+4.87)或20-9.96-4.87
预设:整数减小数,整数没有小数部分,补0占位再按照整数的计算法则笔算。
师点拨:补0占位,算理。
(5)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笔算法则。
[摘 要]复习课上得好与坏,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研究指向了复习课。通过对“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复习课的探究,教师既要选好复习的素材,又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对数学复习课的整理与回顾变得趣味盎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复习课 温故知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33
直视现状:复习就是整理与练习吗?
复习课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由于复习课上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研究指向了复习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使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很多教师在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时,很准确地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词,如整理、再现、巩固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所谓的复习课就是知识点的堆砌,或是无止境的练习,“整理加练习”几乎成了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方式,像这样的复习课是我们熟悉的。其实,教师都知道复习课该怎么上,如“放手让学生先忆一忆,再理一理,最后练一练”等,这样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整堂课下来,教师会觉得累,尤其当某个知识点是教师想要学生说出来而学生却怎么都说不出来时,尴尬的局面就出现了。另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点的环节,表面上看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复习,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我思量许久,最后认为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缺乏整理记录的方法指导。
课前慎思:如何让复习课富有新意?
如何让复习课富有新意?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复习课不仅仅是旧知的再现,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说法,所以我们的数学复习课既要做到“温故”,更要让学生“知新”。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收获,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新意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课无非是整理与练习,是不需要备课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复习课低效乏味的根源所在。其实,复习课更要精心备课,备好一堂复习课远远比备好一堂新授课要难得多。“导入、对话、总结、练习等,新授课该有的环节,复习课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新授课是有本堂课该掌握的明确的知识点的,每个环节只要围绕此知识点展开即可,而复习课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呢?我认为,良好的素材也能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一气呵成、熠熠生辉。具体地说,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到一个涵盖所要复习的大部分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的学习素材,复习课上让学生借助这个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联想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达到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的目的。
下面,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看看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在素材中进行联想。
课堂剪影:提供素材,在操作中联想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个单元,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上一堂复习课。
师:先请大家来完成一个写数游戏。
课件出示素材:你能用下面卡片上的数字写出不同的小数吗?看谁写得快,写得多。
(师给学生30秒左右的时间独立写小数,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写了哪些小数,师有意识地选择部分小数,请学生用笔写在卡片上并贴在黑板上)
师:看来,四个数字就能让我们写出许许多多的小数,今天就用黑板上这些我们自己写的小数来进行有关小数知识的复习。首先,你能给这些小数分分类吗?
(学生陷入思考,不一会有学生举手)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将黑板上的小数分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三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一位小数表示什么?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生答略)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我们要掌握。除了小数的意义,本单元我们还学了什么?
生1:小数的大小,小数的加减法。
师:你能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在本子上试一试。(生尝试探究)
师(追问):你是怎么比较它们大小的?
(学生介绍方法,师做简单的总结)
师:现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数中谁最大、谁最小,那你能求出它们的和与差吗?
(师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算)
师: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2:计算小数加减时,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小数末尾可以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师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复习)
师:四张卡片,带着我们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并用一些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其他内容的知识整理图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明白表格、树形图、集合图等都是整理记录知识的好方法)
师:用你喜欢的符号和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
(课的最后让学生根据知识点出试题)
……
课后反思:“素材·联想”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与回顾趣味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全身心都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因素。
复习课受知识点多、面广、线散等特性的制约,教师受怕烦畏难的情绪因素影响,会出现组织乏力、设计欠新、调控失策等不利局面。良好的学习素材,加上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上述的不利局面。本节课上,教师用四张简单的数字卡片进行写数游戏,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并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后面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学生自己创作的小数来展开:给自己写出的小数分分类——联想到小数的意义;你能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回顾小数比大小的知识;最大的小数与最小的小数的和与差分别是多少——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回顾计算方法……一环扣一环,在不知不觉中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当然乐此不疲。整堂课听下来轻松愉快,学生没有觉得无所事事、枯燥乏味,连听课教师也觉得获益匪浅。在这堂复习课上,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知识,还注重复习整理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呈现了整理记录知识的方法图;不仅有效指导了学生复习的方法,还让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不仅“温了故”,还“知了新”。
第七单元第二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同步练习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3.4-2.8=(
)
A
.
0.6
B
.
0.92
C
.
5.07
D
.
0.4
2.
(2分)
小明在计算小数减法时,错把减数20.2看成2.02,结果得到的差是32.6,正确的差应是(
)
A
.
14.42
B
.
18.18
C
.
34.62
3.
(2分)
把0.2厘米的一摞纸对折一次后,这摞纸现在厚(
)厘米
A
.
0.4
B
.
1.6
C
.
0.8
D
.
0.1
4.
(2分)
如果被减数增加3.5,减数减少0.5,那么差(
).
A
.
增加4
B
.
增加3
C
.
减少3
D
.
减少4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0分)
5.
(1分)
填上适当的数.
________
6.
(2分)
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是14.7,那么乙数是________,乙数比甲数多________。
7.
(6分)
在横线上填上“>““
1.98________1.08 5.0________5.01
6.5-2.7________4.4 2.9+3.1________8.7-2.3
0.99________1 1.01________1.001
8.
(1分)
一桶油,第一次用去
千克,第二次用去4.8千克,还剩下
千克.这桶油原来有________千克.
三、计算题。
(共4题;共33分)
9.
(8分)
直接写得数。
4.1+5.2=________ 140×3=________ 350÷7=________ 1.3+2.1=________
4×5+20=________ 81÷9+6=________ (45-5)×3=________ 350+150=________
10.
(15分)
竖式计算。
(1)
3.6+2.2
(2)
1.9+29
(3)
4.6-1.8
11.
(5分)
口算。
800-300= 190+60= 300×2= 99÷3=
800÷2= 2.4+1.2= 4.8-2.4= 16×5=
12.
(5分)
(2019三下·卢龙期末)
直接写得数.
0+289= 400×11=
150÷5= 350×10= 5.9﹣5.3=
50×80=
900÷2= 4×230= 3200÷8=
0.9+2.7=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
(5分)
从学校到公园,妙想走了5.3分钟,奇思走了6.2分钟,笑笑比妙想多用了0.3分钟,三人中谁的速度最快?他比最慢的快多少分钟?
14.
(5分)
小华身高1.5米,小芳比小华矮0.3米,小芳身高多少米?
15.
(5分)
小华去人人乐超市买篮球花了125.9元,还剩下12.3元,小华买东西共带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0分)
5-1、
6-1、
7-1、
8-1、
三、计算题。
(共4题;共33分)
9-1、
10-1、
10-2、
10-3、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共计4课时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知识结构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例1、“做一做”及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例1情境图。
《数学家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
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6.45+4.29=10.74
提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列式:6.45-4.29=2.16
三、练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算一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32.5千克,箱重4.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5.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列式: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8.52-5.75
1.25+16.7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
(2)(3)8.3-6.45=1.85(元)
师: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师: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生: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3元5角=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师: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提升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2)
例2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6.45+8.3=14.75(元)
8.3-6.45=1.85(元)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时从高位借“1”当“10”再减,末尾有0要去掉。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做一做”及第77~78页练习十八第3~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2+6.3
3.5-2.6
8.7-4.5
1-0.6
9.9-1.5
12.3+5.4
4.9+1.2
18.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25-214+107-89
100-(81-26)+48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出示例3情境图。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并板书。
已知《少儿绘画ABC》需7.45元,《太空漫步》5.8元,《海洋世界》4.69元。要求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提问该如何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列式:7.45+5.8+4.69
师:该怎么计算呢?
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小数计算法则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先算7.45+
5.8,再算与4.69的和。
所以7.45+5.8+4.69=13.25+4.69=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解答呢?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
(1)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2)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学生自己完成解答。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三名学生上台板演订正。
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2题。先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3、4、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要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八第6~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1)7.45+5.8+4.69
=13.25+4.69
=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20-6.45-8.3
=13.55-8.3
=5.25(元)
(3)20-(6.45+8.3)
=20-14.75
=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例4、“做一做”及第80页练习十九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2.主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
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根据什么。
47+125+53+75
112+59+41+88
2.回顾整数加法运算的定律。
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3.导入:
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新课讲授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79页,看例4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
加
0.09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
法计算。
3.做第7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做第l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做第l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结:通过练习计算,我们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
同样适用。
课堂检测:
1.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九4~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4
0.6+7.91+3.4+0.09
=(0.6+3.4)+(7.91+0.09)
=4+8=12
(一)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
(二)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计算
32+40+6=47-10-8=
师问: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设疑引入
变两道复习题为:32+46=47-18=
师说:这样的题我们学过笔算,如果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例11.64+25=
板书例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想什么办法,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这样口算:先算64加20得84,再算84加5得89。
也可能这样算:先算60加20得80,4和5得9,再算80加9得89。
还可能这样算:用竖式的形式口算。
比较: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简便。
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教师重点板书和提问第一种方法的口算过程。
板书:64+25=89
想:64+20=84
84+5=89
提问:为什么要把25分成20和5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2.28+37=
想:28+30=+=
第2题可以让学生试算,边算边思考:把37分成几十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想出口算步骤。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直接想前边板书的32+46该怎样计算,口算步骤是什么。
小结: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计算,你能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21.58-26=
师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样口算呢?请你试着说一说、算一算。
板书想的过程:
想:58-20=38
38-6=32
教师板书后,可多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
板书:2.72-49=
想:73-=-=
第2题可以让学生把想的过程直接填在书上。然后师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看着前边板书的算式47-18,直接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
师问: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2+4054+3036-2032-46
54+3836-2452-1052-18
2.看题列式口算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你学会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6+4237+5254+2845+19
15+6576+2334-2398-76
56-3790-7542-3974-16
(2)填得数
(3)填括号
58+()=79()+22=65
28+()=41()+19=78
86-()=42()-15=13
67-()=35()-26=2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口算的知识基础是:两位数
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课堂设计时为了突出本课
的重点,先出了这样一组题做复习准备。32+40+6=47-10-8=,然后把这
组题改变成32+46,47-18,为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
、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减)
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从而能够比较熟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