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面试口语

面试口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面试口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面试口语

面试口语范文第1篇

What experience do you have for this kind of job?

你有过和这种工作相关的经历吗?

Here is a copy of resume. Please have a look.

这是我的简历,请您过目。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t your present place of employment?

你目前的工作干了多久?

I have fifteen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我在教育领域有15年的工作经验。

I am looking for a job more suitable to my talents and that can satisfy my desire to be constantly challenged.

我正在寻找一份工作,不仅能够更多地发挥我的才能,而且又能满足自己不断寻求挑战的愿望。

What salary expectations do you have?

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What kind of salary did you have in mind?

你想要的薪水是多少?

Nothing less than six figures.

不少于六位数。

Tell me about you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告诉我你的教育背景。

I graduated form Harvard with honors.

我从哈佛大学毕业,成绩优异。

Why do you feel youre qualified for this job?

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这份工作?

面试口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口语;书面语;区别;联系

一般而言,口头说出的则为口语,诉诸文字的则为书面语。的确,这是从两者表现形式或载体而给予的解释。但在现实语用中,口头说出的不一定是口语,诉诸文字的可能不为书面语。如:网络聊天、新闻播报、电子邮件等。本文将对此做简单探讨。

一、口语、书面语的联系及区别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

既然口语和书面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必存在联系,为便于掌握,现把二者的主要联系分点表示如下:

1.口语和书面语均是同一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口语凭借声音载体,书面语借助文字表达。

2.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依赖于口语。书面语使“听说”的语言符号变成“看”的语言符号。这种依赖关系正如徐通锵、叶蜚声所言:“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现象。” [1]

3.口语和书面语均是对同一语言符号的运用,但其具体表现形式相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如谢徐萍认为“口语和书面语都使用同样的语言符号,即使用同样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来表达意义。” [2]

4.在语用中,二者常出现交叉现象。如张玲所言“人们常因不同的交流场合和交流目的,在口语中运用书面语结构技巧,或在书面语中运用口语的结构技巧。” [3]

(二)二者的区别

口语和书面语作为同一语言的两种不同客观形式,因二者凭借的载体不同,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对于二者的区别,本文将对前人们的研究进行简单归类。

1.二者的特征不同

所谓特征不同主要对其具体使用中呈现特点的归纳。如徐通锵、叶蜚声归纳到:“说话的时候除了连词成句外,还可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语用词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书面语往往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

二位谈到了其具体使用时所涉及的语音、词汇、句法结构等方面。当然也有单纯归纳口语特征的,如吴春相、金基石认为“口语表现的语言特征有:①用词广泛;②较多的使用带表彩的语言材料;③省略较多;④句式简单化,多样化;⑤话语不固定,有时语言不连贯。” [4]

2.语音、词汇、句法结构等的区别

(1)语音上,口语的语音为外在体现的,书面语语音隐形存在。即在具体口语中能听见语音,而在书面语中,无法直接听到,但语音存在于我们的大脑。这跟二者凭借的媒介是符合的。

(2)词汇上,二者使用同一语言系统中的词汇,但口语往往使用各种方言、土语以及少用的语气词,同时还可随意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词,以及自我创造的新词、缩略语等。书面语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或讲究。其常使用一些常用的、表意明确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如:同是表示“大脑”的意思,口语可说成“脑壳”,书面语则选用“头”或“大脑”;同是“父亲”的意义,口语则可运用“老汉儿”“老爸”“爸呀子”等词汇,而书面语则运用“父亲”等词。其实,二者对词语选择的不同可以看出,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口语表达往往通俗、诙谐、易懂,而书面语则显得比较庄重、文雅、正式。

(3)句法结构的选择上,口语一般使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而书面语一般会用到长句、复句、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等知识,讲究句子的规范性和合语法性。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而言,语法要求不严格,只要能传达一定的意义即可。

3.语用的不同

(1)口语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书面语则不会。口语以声音为媒介,说出的东西转瞬即逝,并且谈论的双方须在同一时空内。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录音笔、电话等先进工具的诞生则削弱了这一限制。书面语以文字为媒介,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对语境依赖程度不同。相对而言,口语依赖语境的程度高于书面语。正如何伟渔所言“口语交际,传者与受者处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是面对面的,它具有双向性,直接性、动态性等特点;书面语交际,传者与受者不再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是面对面,具有单向性、间接性、静态性的特点。”

(3)出现场合不同。口语常常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而书面语常用于较正式场合。如“会议记录、学术论文、机关文件”等。

4.语篇的不同

口语中的话题一般为生活中的小事件,但也可涉及类似学术讨论、学习交流等话题;书面语一般主要选用科技、学术、教学等话题,但也可涉及一般性话题,二者存在交叉现象。

对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我们仅对二者进行一般性比较,得出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和不同并不是绝对对立,二者往往存在着交叉。切忌对二者采用“一刀切”的办法。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呢?学界对此已提出比较准确的解决办法。

二、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谢徐萍提出:“口语和书面语是连续统。连续统意指两极间的一条直线,即任何一个语例都处于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连续统上。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说明,即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不一定是口语;反之,读写所用的语言也未必是书面语。”作者从五个纬度说明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同时,吕颖把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一个连续体,指出“哈孟德等认为居于连续体两端的分别是典型口语和典型书面语,大部分语篇处于中间状态”。

受连续体启发,我们可根据口语和书面语的典型特征建立两个典型范畴――典型口语范畴和典型书面语范畴,并把二者置于联系体两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对立关系,但对立是相对的,二者在连续体上存在结合情况,如:电话会谈使用口语,也带有书面语特点;网络聊天,使用书面形式,但也带有口语特点。同样,我们可以把此种形式集合在一个范畴之内,三个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的波动幅度。而这样做,归类的最大问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典型特征的确定标准难以定夺。因此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结语

口语和书面语作为同一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虽使用同一语言系统的词汇、句法结构,但二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二者的关系,应据具体情况加以判断,切忌继续“口头表达的则为口语,写出的则为书面语”的狭隘认识。本文对此的研究仅为抛砖之作,望方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谢徐萍.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探讨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3]张玲.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谈起[J].外语界,1995(03).

[4]吴春相,金基石.略论心理距离与书面语、口语的关系[J].汉语学习,2008(04).

面试口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健康教育; 联防群控;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53-01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健康教育 领导重视,是抓好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市领导应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形势、防治策略,由主管市长亲自召开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防治会议,要求按照“正确对待、认真处置、科学应对”的方针,力求抓紧、抓实、抓好[1]。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市统一行动,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增强社会、学校、托幼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时消除谣言传播和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突出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2 疾控中心防控措施 疾控人员深入社区、村庄、家庭、集市,现场宣传讲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解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日常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提高了家庭和个人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疾控中心专业防治人员,对全市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负责人和卫生老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从手足口病的危害、临床特点、诊断到预防、消毒、晨检方法等对参会人员进行细致培训。

3 加强社区手足口病健康管理 社区服务体系是疾病预防和保健体系的基础,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社区医生要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2]。

4 幼托机构的管理 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前,保健医严格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做好晨间检查,对有疑似症状的患儿,劝其在家休息,及时治疗。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3]。

5 学校的防控管理 学校是人群集中,传染病易流行的地方,也是防控最难之处。学校认真落实每日晨检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重在预防对上课的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学生有异常时将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

通过主题班会、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

6 医疗机构规范就诊、收治标准、工作流程,强化护理干预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院在门诊大厅需设置预检分诊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对就诊患儿预检,对疑似手足口病病人,直接引导患儿到感染门诊就诊;对于高度疑似患儿,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病房设置手足口病的专治病区,对患儿、陪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病室内的清洁、消毒、治疗护理由专人负责,加强手卫生及用后器械的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陪护及外来人员。对于EV71阳性患儿实行单间隔离;对无需治疗的手足口病轻症患儿,建议居家隔离、观察,减少交叉感染,并对居家隔离者做好健康宣教。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的留观、住院和出院的指证,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4],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消毒、隔离、诊疗、护理操作措施,医院未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我市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强化意识、措施到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健康教育在防控手足口病中的重要作用[J].中华考试网(省略),2010,7,19.

[2] 王建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小议[J].中国医院经营与管理,2008,06,28(18):39.

面试口语范文第4篇

英语 口语 提高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1、端正英语教、学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但是,英语又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科。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努力目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的练习而轻视口语的训练。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不足为奇。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思想,自觉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尤其是口语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并不是因为对考试重要,而且因为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2、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二、加大语言输入量和实践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又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过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地道英语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可靠保证。学会了口语,有利于学习朗读,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予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向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让学生记下重点,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笔记,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再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 角色扮演

在教室创设模拟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要求学生边说边看对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指定两位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Open Pairs),示范小组表演后,其余的学生也进行两两对话(Close Pairs)。

3、开展各项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并精心设计导入语(问题导入式、实际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背景契领式等)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谜语、游戏、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面试口语范文第5篇

期的平面交叉口间距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条件、技术条件以及思想理念等会对交叉口间距研究产生影响的因素

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交叉口间距;道路网密度;交通信号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的载体,它所具备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要

同时服务于长、短距离交通,快速、常速交通,以及非机动化及行人

出行需求。对于道路网的研究,主要有道路密度、道路级配、路网布

局、路网容量等,其中道路密度是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指标,基本要

求的路网密度是规划合理功能结构路网的基础。而道路密度与道路间

距成反比关系,交叉口间距对交通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相关研究的

总结,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1、规范中的规定

我国现行规范对交叉口间距没有明确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规范》(GB50220-95)仅对道路网密度进行了规定;《城市道路交叉

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建议“交通信号控制的各平面交叉

口间距宜相等”。

2、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包括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营两个方

面[1]。

2.1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研究认为,无论是信号控制交叉口还是无信号控制交叉口,随着交叉

口间距的减小交通事故率增大,交通安全性减小。

2.2对交通运营的影响

交叉口间距对交通运营的影响,包括“通”和“达”两方面,即对长、

短距离交通的影响。交叉口间距越小,“通”性越差,车辆只能以低

速行驶,导致长距离交通出行时间和延误越多;交叉口间距越大,“达”

性越差,导致短距离交通难以便捷实现。

3、关于干路间距的推理研究

2003年杨佩昆教授提出“重议城市干道网密度”之后,兴起干道网

密度和交叉口间距的研究热潮。将这些研究总结来看,主要包括最佳

公交路网密度法、交通信号控制理论法、转向比例法以及安全和容量

可靠度模型法。

3.1最佳公交路网密度法

道路网是公交网络依存的基础。为使公交路网可吸引乘客的范围能覆

盖所有的街坊用地,假定街坊为方格网形,居民搭乘公交最方便,则

四周公交路线的站点都应设在方格形街道的交叉口上,则在居民步行

时间不超过4min时,要求相邻公交站间距为500m,相应的公交路

网密度为4km/km2[2]。为符合该公交路网密度,则要求全市平均干道

网密度取4km/km2,交叉口间距取500m。

3.2交通信号控制理论法

美国学者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个表达交通

信号控制系统通车效益的“互联指数”公式[3]。通过该式得出结论:

在通车效益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车道数增加,则交叉口间距变

大;车道数减少,交叉口间距减小,也即“宽而稀”的路网和“窄而

密”的路网布局模式理论上都能使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通

车效益。根据我国学者[4][5]的研究结论认为:设置信号灯的交叉口最

佳间距是400m,当超过600m时,信号控制系统的信号协调效益明

显降低,而当超过800m时,信号协调趋于失效。则适用于先进的控

制系统高效运行的干路间距为400m~600m,相应的干路网密度为

3.3~5km/km2。

3.3转向比例法

左转比例是影响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还直接影响着交通

控制体系的通行效率,我国学者[6]根据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及交叉口间

距,得出转向比例公式:

R左≈R右≈1/(1+L平均/L街)

但从该式并不能准确得出某个交叉口的转向比例,只能粗略的得出居

民平均出行距离、交叉口间距与转向比例之间的一个变化趋势,即:

宽而稀的路网,交叉口间距变大,则左转比例较大。而通过扩大交叉

口间距,加宽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做法会因为左转比例的增加而

具有通行能力降低的可能。作者未给出转向比例与交叉口间距以及道

路网密度之间的关系。

3.4安全和容量可靠度模型法

交叉口的安全性影响着整个路网的安全水平;交叉口间距影响着道路

的畅通程度。文献[7]建立交叉口安全可靠度模型和容量可靠度模型,

经分析确定:交叉口间距越大,安全可靠度越大,而容量可靠度越低,

认为合理的交叉口间距的确定就是使安全和畅通达到平衡,并示例进

行了分析验证。

4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研究影响因素的讨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

市私家车急剧增长;交通控制系统的智成化发展为多交叉口协调控制

提供了各种可能,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在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

理念的转变。

4.1交通控制系统的变化

前文中所述的推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在干道交叉

口这个前提上的,因此所研究的都是干路交叉口的间距。但随着汽车

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成为各大城市的交通通病,交通事故随

之增加,在此种情况下,从交通安全和畅通方面考虑,即使是支路交

叉口也需要采用信号控制。因此,交叉口间距的研究应包括主、次、

支相交的各类交叉口。

4.2“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转变

机动化起步发展之时,“以车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交通规划设计中,

无论是交叉口间距还是交通信号“绿波”通行,关注点都在于实现机

动车的快速出行,而忽视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权力。近几年随着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关注重点已转移到路权分配和交通安

全性上,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权利提升到与机动车同等水平。因

此,交叉口间距的研究将不仅限于机动车的快速性,而应包括行人和

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便捷性。

4.3土地利用规划中不同功能区的设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往往将相同功能的用地集

中规划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在前述研

究方法中,都是单纯从交通功能入手,而未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对交通

的影响。就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而言,由于用地模式的不同,会导致

各级道路密度、道路级配等方面的不同。一般的规律是支路和次干路

的密度,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而主干路的密度在各功能区相差不

大。交叉口间距的研究也应将不同功能区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

4.4道路面积率的变化

前文中所述观点:交叉口间距为400m~600m,相应的干路网密度

为3.3~5km/km2,是规范中规定值的1.5倍以上;干路网密度的增

大必然引起支路网密度增加;在满足机动车车道数、非机动车、人行

道宽度及绿化率等各项指标下,必然导致总体的道路面积增加,相应

的道路面积率会增大。道路交叉口间距的研究应同时考虑到与城市道

路面积率的关系。

5结语

在交叉口间距、道路网密度研究中,基本的观点是将“宽而稀”的路

网调整至“窄而密”的路网布局模式,建议干路交叉口间距设置在

400m~500m的范围内,相应的干路网密度为3.3~5km/km2。此后,

随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条件、技术条件以及思想理念的改变,

可能会对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网密度等研究产生影响。建议在城市道路

平面交叉口间距研究中把各项影响因素统一考虑在内,以便获得可以

指导规划设计的合理的交叉口间距。

[1]毛林锋,等.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J].交通科技,总第

218期,2006年第5期;71~73.

[2]杨佩昆.重议城市干道网密度-----对修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

范》的建议[J].城市交通,2003,1(1);52~54.

[3]才立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交通工程,1984,

(1).

[4]才立人.SCOOT系统在北京市应用的效益分析[J].交通工程,1988,

(2).

[5]全永.城市交通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6]蔡军.转向比例与合理干路网密度研究[J].城市交通,2005年,第3

卷第4期;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