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学院

舞蹈学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学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蹈学院

舞蹈学院范文第1篇

学校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方向)硕士点及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3个本科专业,设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院致力于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编创、表演于一体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艺术院校的学习、研修经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学院同时还长期聘任国内外音乐舞蹈教育家、表演家为特聘、兼职、客座教授,其中有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舞蹈教育家潘志涛、声乐教育家孟新洋、国家一级演员及歌唱家曲比阿乌等知名专家。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现有舞蹈专业教室、理论教室、计算机音乐实验室、教授工作室、艺术观摩室、服装道具室、成果展览室、器乐合奏室、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厅、琴房、艺术实践大礼堂等设施,完全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2.5万平方米的音乐舞蹈教学排练楼正在建设中,落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位于前列的音乐舞蹈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明确了“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的院训,把教学质量视为立院之本。学院实行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主课师生双选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制定了专业技能课期末考试考教分离制度,坚持舞蹈专业早功训练,打造了一批班级学期音乐会、新生专业汇报演出、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元旦文艺晚会、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展演音乐会、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等艺术实践品牌活动,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音乐舞蹈造诣和学术理论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院于2013年4月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委派赴美国四大州的7所孔子学院进行文艺巡演。2014年9月,赴法国、英国、西班牙等3个国家的7所孔子学院进行了12场巡回演出;12月,赴宝岛台湾进行文艺交流演出。学院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等多家知名演艺团体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台湾艺术大学等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每年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学院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音乐、舞蹈艺术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学院师生在“桃李杯”、中国舞蹈“荷花奖”、湖北省音乐“金钟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省级以上大型专业赛事中荣获各类荣誉及奖项。

一、招生人数

2015年音乐舞蹈学院共计划招生85人,其中音乐学45人,舞蹈表演40人(男女生各20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1.音乐学专业

该专业只招收主项为声乐、钢琴、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考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音乐演唱、演奏的专门人才,能在全国尤其民族地区的专业艺术团体、高(中)等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音乐评论及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掌握演唱、演奏技能,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理论,了解相关的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写作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声学、作曲基础、合唱、合奏、声乐、钢琴、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演奏、演唱等。

2.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艺术表演院团、企事业单位、高等艺术院校、普通类中小学、文化机关从事舞蹈表演、文艺指导、舞蹈编创、舞蹈教学的专门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与专业技能并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实践应用和艺术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民俗学、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法(基本功、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编导基础、音乐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及现代舞课等。

三、招生对象和条件

学院2015年面向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和青海等8个省(自治区)招生。凡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具有一定音乐舞蹈素质,均可到指定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民族不限,文理不限。音乐学专业只招收主项为声乐、钢琴、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考生。

四、报名办法

1、我校在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设有校考考点。在四川和青海2个省使用省级统考成绩录取,不单独组织校考。我校在外省所设考点只接受所在省考生参加报名考试,甘肃省考生只能参加湖北省考点的考试。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对艺术专业统考成绩有统一要求,则考生须达到相应要求。

2、参加湖北考点考试的考生一律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的方式进行,原则上不接受现场报名及其它缴费方式。考生均须2月2日—2月13日登录中南民族大学招生信息网进入“艺术类考试报名”进行网上报名缴费,2月26日-28日网上打印初试准考证。

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按要求认真填报,并仔细校对所填报名信息,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缴费;缴费完成后,考生所填报名信息即不能再行修改,考生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其所缴纳费用一律不退;如考生未在公布的时间内进行报名并缴纳费用,或考生所填内容不符合学校公布的相关要求,将视为报名无效。

3、考生初试合格后,凭初试准考证(湖北省考点须打印复试准考证)按照考点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在初试考点参加复试。

4、音乐学专业初试报考费用120元/人,复试240元/人。舞蹈表演专业初试报考费用180元/人,复试180元/人。

五、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

考点省份

报名及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初复试时间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1月21-22日

1月23-24日

河南

郑州106中学

1月28—29日

1月30-31日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月8—9日

2月10-11日

山东

淄博市招生办

山东省招办网上报名2月2-27日

3月2-3日

湖北

网上报名缴费:中南民族大学招生信息网;考试地点: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网上报名缴费:初试2月2-13日,复试3月9日上午;网上打印准考证:初试2月26-28日,复试3月9日上午

初试:3月7-8日;复试:3月10日,音乐学笔试3月9日下午

注:外省考点的考试第一天为初试,当天晚上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布复试名单,第二天在初试考点缴费参加复试。详细考试地点和时间以各省招办公布为准。

六、考试科目与要求

1、初试科目及内容

专业名称

科目及分值

考试内容及要求

音乐学

满分100分

主项90%

声乐主项: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自带钢琴伴奏CD光碟,单曲单碟)。

钢琴主项:演奏一首钢琴作品。

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主项:演奏一首作品,自备乐器。

形象10%

舞蹈表演

满分100分

舞蹈形体20%

五官、形体比例及印象,时间限定在1分钟之内。

舞蹈综合素质测试40%

舞蹈基本功、个人技术技巧。具体分为把上部分、把下部分和个人技术技巧三部分,时间限定在3分钟以内。

舞蹈学院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原生态;学院派;课堂教学;差异性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于2011年4月16日起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传承与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施万恒,彝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擅长彝族烟盒舞;另一位老师则是,李碧清,傈僳族,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阿尺木刮”被当地群众称为“阿尺呙斗”。在为期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中,两位老师分别传授了烟盒舞组合与技巧,群舞《阿尺木刮》两个不同舞种的精华部分。通过结合原生态舞蹈课堂传授与学院派课堂教学,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浅显地谈一下两者具有的差异性。

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自己在民间特有的传授方法带入课堂,将两个舞种的精华部分分别传授给了学院派课堂学习的学生。传承人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是以自发的、随机的、无加工的手法去传授所交内容。想必正是由于原生态民间舞的风格特征,所赋予了传承人在授课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朴实与无经雕琢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学院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快速调节自己以往的习惯来适应传承人的授课方法。下面以彝族传承人施万恒老师的传授方法分析一下原生态舞蹈进入课堂后的传授特点。施万恒老师在教授彝族烟盒舞组合与技巧时,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发行为,施老师不会刻意的说这组动作有几拍,都有什么样的动作,要注意哪些地方,而是先给学生讲这组动作的由来,这组动作的文化背景,之后由施老师弹着大三弦,学生先学唱歌,唱的旋律就是这组动作的配乐。在学完这组歌曲后,施老师开始了教授动作环节,施老师采用的方法是亲自示范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老师边谈大三弦边不厌其烦地在前面领跳,学生在后面通过模仿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言语来讲解这些动作的规格要领或者完成标准。一开始的时候很艰难,后来学生通过施老师的启发慢慢发现了动作都是以三拍为一组同时有口诀跟进,当然这些都属民间当地习舞时所唱的口诀。施老师教授的彝族烟盒舞组合与技巧总体来说无固定的教授技法,动作也无规范的标准,完全是以彝族背景文化为依托,将彝族人民在田野乡间的自娱行为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整个环节自娱性尤其突出,同时又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彝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下面在谈谈我们学院派课堂教学的特点。一般来说,学院派课堂的教学人员在授课之前要先制定这个学期总体的教学计划、要完成的目标、在固定课时中完成多少个组合,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接着在制定一个周计划,按照教学中点、线、面的要求来计划一周内完成的内容,秉着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制定一套完备的周计划,这个周计划一定要体现出点、线、面的民间舞授课要求,即遵循民间舞的开法儿阶段,强化阶段,最后整合阶段。特别是对每个组合的设想、每周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阶段性训练,要在这个周计划中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来。接着在开始进入实际教学阶段,一般在前一天做好第二天上课时的教案,就是俗称的“备课”。要设想明天交给学生的内容信息量会不会过大,学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言传身教对所交班级是否合适,如果是表演班还要加入一些表演技巧,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尽情的释放表演才能。学院派教学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都是在设定好的情况下进行的,授课的过程也是以基本的示范,讲解,纠正来进行的。总体来说,在学院派民间舞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不是自发的,随意的,都是经过精心设定之后才呈现出来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句启迪,每个动作的示范、讲解、纠正全都是一位民间舞教师在课下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的编排所完成的。学院派就是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舞蹈人才。结合二者的特点我们发现之所以形成了原生态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明显差异性也源于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立足点、出发点,目的性不一样。这样的差异大概来自:一是原生态民间舞蹈的需要,二是学院派民间舞训练的价值性。

一般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原生态舞蹈进入课堂是以自身的特点进行传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自身的原汁原味,对于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保护其自身原汁原味、避免丢失风格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下一代进行更好的传承,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学院派民间舞的训练有其自身的价值,学院派致力于培养专业的舞蹈工作者来弘扬中国民间舞蹈、弘扬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从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在日常生活中,观众们都会以最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民间舞蹈,这种直观的方式是在舞蹈学院的课堂上、剧场的舞台上,这样一来我们学院派民间舞教学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在课堂、在舞台、在一切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场景中大多都是以学院派培养出来的专业舞蹈工作者去直观表现的。学院派以其自身具有价值性的教学去教授一批又一批的专业舞蹈工作者,学院派系统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这些舞蹈工作者就是平日里在各个社会大环境中传播、发扬民间舞蹈的中坚力量。原生态舞蹈的需要,学院派民间舞训练的价值性二者的出发点,立足点不一样。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他们各自形成了在课堂上不同的授课风格。

无论是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还是学院派民间舞蹈课堂,二者之间不管有怎样的差异,都会给我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的课堂上就感受到平日学习的民间舞蹈在民间广场上是怎样跳的、它原汁原味的风格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编导专业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此次活动拿原生态舞蹈对比自己编的东西,检查自己是否过多的考虑技法而丢失了本民族的风格性。这样不禁看出,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与学院派民间舞蹈课堂两者相互起着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将两个课堂的优点进行融合,使自己在学院派民间舞的训练下更突出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在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上吸收其朴实无华、不经雕琢的特点,为了发扬民间舞蹈文化,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总而言之,两者之间无好坏之分,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彼此精华,共同来弘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3]《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分析》―《艺海》 2010

年01期

舞蹈学院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师范类 舞蹈专业 课程设置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60

1 师范类院校舞蹈学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师范类院校大多延续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及内容,以言传身教为主,内容多为参考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技巧课以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身韵、现代舞、技术技巧、舞蹈编导为主;理论课以中外舞蹈史、舞蹈教学法、舞蹈概论、舞蹈解刨学、作品赏析等为主。这些实际上大多数照搬了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有些并不适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而真正应该是师范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反倒没有作为重点去教学培养。这样的教学课程、内容及方法使得师范类院校的舞蹈学,无论在教学水平上还是在学生的专业素质上都低于专业院校。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目前很多的用人单位都以招收专业院校毕业生为主,甚至教师岗位也要求专业院校毕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真正地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应该怎样培养,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师范工作的特点进行认真的系统分析。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的舞蹈学专业都开设了课堂实践课程,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但是很多的师范类院校并没真正合理有效地安排实践课程,同时仍然存在学习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法,没有去想是或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有时反倒使实践课影响了正常的舞蹈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及内容成为当今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务实的态度进行深度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实施才能改变现在师范类院校舞蹈学教学水平低、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

2 对课程设置及内容的调查研究

目前的师范院校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大多是舞种多,课时少。原因是师范类院校的公共课程相对较多,这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同时由于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舞蹈类教师,这就使得学生要学习多个舞种及相应的理论课程,这是与专业院校所不同的。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就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程多但课时不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足。表面上看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但实际的专业素养及技能掌握远远不足,不能达到专业教师的要求标准。其次在招生环节中,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而师范类舞蹈专业的招生对专业课及文化课要求都不高。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才临时开始学习舞蹈专业,并不是真正地热爱舞蹈或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对学校来说,为了生源充足,也会放低一些要求。这就使得师范类院校的生源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但进校后的课程又照搬专业院校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完成课堂内容,尤其在技术技巧课程上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甚至是训练事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降低要求或改变教学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有些甚至出现重复或冲突的现象。有些师范类院校同时开设芭蕾舞基训和古典舞基训,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古典舞基训实际上是在芭蕾基训的基础上融入了戏曲、武术等中国元素在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在很多的动作上两者的训练目的及要求非常接近,同时开设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叠性,同时两者对外开、上身等要求又有所不同,甚至冲突,这使得学生同时学习时很容易对类似动作混淆,无法区分。民族民间舞以地域民族为主,包括藏族、东北秧歌、蒙古族、胶州秧歌(女)鼓子秧歌(男)、维吾尔族、云南花灯、朝鲜族、安徽花鼓灯。内容非常丰富,也极具训练价值,但是往往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内容达到教学要求,原因在于民族较多,课时较少。很多师范类院校为了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只能完全进行组合教学,并且组合较少。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各民族地域的舞蹈,但只掌握了皮毛,没有深入了解民族特性及风格特点,在表演及代表性动作上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内容使得学生毕业后在自己任教时也无法准确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课堂实践环节上,师范类院校没有突出自己师范的特点,而是效仿专业院校的实践方法进行,那就是以排练学习剧目为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剧目的排练演出是十分重要的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可或缺。同时排练演出也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包括很多的原创类剧目都可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但是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当他们走出校园后更多的是面临如何去教别人,怎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一味地进行舞蹈排练演出,或许对个人的专业素质提高很快,但在训练怎样教学的环节上并没有发挥很大作用。这就忽略了师范类的特殊性,脱离了实际,并不科学。

3 对课程及内容的改革创新

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观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实师范类院校有着很多自己的教学优势,应该充分地进行研究,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针对师范类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及内容。

例如,芭蕾舞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基训可以都开设,但不可放在同时进行,可以先开设芭蕾舞基训,毕竟芭蕾舞基训是目前全世界最为科学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身形和气质舞蹈基础训练,之后开设古典舞基训,使学生在芭蕾基训的基础上练习呼吸、身法、动律等。这样两个课程在避免冲突的同时,既解决了学生最基本的体型气质等问题,同时也训练到了学生的内在呼吸动律及身法。在民间舞上,地域民族的训练是缺一不可的,每一个地域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训练价值,所以课程的开设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师范类院校的公修课较多,专业课时相对较少,怎样才能在这样的课时分配的情况下能够既保证课程的完成,又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各民族地域的舞蹈特点及动律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组合训练模式,加入元素教学的内容。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先进行元素教学,后进行组合教学。在这其间可以把组合教学的内容相对减少,只教授传统经典的组合内容,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元素动作进行新的组合的创编。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各民族地域的风格及动作特点,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创编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我发挥利用,提高综合专业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课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训练,由于学生进校时专业基础较差,很多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技术技巧训练上年龄也偏大,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也就大大提高。所以以个人能够完成的动作为主,不搞一刀切,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内容。

目前全国的高校都在发展改革课堂实践课,而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怎样才能开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实践课程呢?其实就是要符合自己师范类的特点,把教授作为重点进行实践,很多师范类院校照搬专业院校实践课程模式,一味地进行排练演出,不可否认,这样的实践安排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及经验,但是并没有训练到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要走上教职岗位的,更多的是要教授舞蹈,而不是当演员。所以,师范类院校舞蹈的实践课程应该多加入舞蹈教授内容,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例如,每次实践时把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作为教师角色向另一组进行剧目的教授、排练及最终演出,在最终演出前,教授的一组要说明自己的教授过程及心得。下次实践时两组互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了上台表演的经验,一举两得。在课程及内容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优秀的专家进行讲学。随时掌握最新的舞蹈学专业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不足来适应社会需要。积极编写整理实施自己的教材内容,做到从实际出发,符合自身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舞蹈的技术动作,同时在文化内涵等素质修养上也能大大提高,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范类人才。

4 总结

舞蹈学院范文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应从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使之系统化;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传统舞蹈在音乐专业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

舞蹈课作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级实用型音乐人才的重任。自1999年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招生以来,舞蹈教材体系一直受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影响。训练内容太难、太深,它们是否适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的教学,这一点值得研究。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材的研发与教材在教学中的错误趋向

自教育部1981年印发舞蹈教学大纲以来,我国已相继出版了以下舞蹈教材:1.《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2.《舞蹈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3.《舞蹈编导知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4.《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出版。

翻开这些教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多年来被舞蹈界所认同的选材结构,即教材被分为两部分: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的使用是由教师各自为政任选的。由于教师受个人修养及品位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教材的选用范围和进度上的差异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舞蹈组合的掌握情况大相径庭,由此可以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就更大了。这种教材的选用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出现由舞蹈教材选择随意性所带来的弊病。

教材取向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各自追求的不同,例如在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热衷于让学生接触一些舞蹈技巧,不切实际地向专业院校看齐,导致的结果是教材的选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出现两个极端的学生类型。从教育层面上说,这种现象与高职院校舞蹈培养目标是相悖的,这种教材选择两极化的误区造成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传统舞蹈掌握知之不多。

二、合理评价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启蒙教学中中国教材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芭蕾基训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论从训练方法上还是从动作的创作上,越来越多地与我国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基训。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学习芭蕾基训的目的是要学习其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使之与音乐表演的实际、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学习处于打基础阶段的特点相一致。纵观全国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选用芭蕾基训教材模式进行形体训练的突出问题是初学者适应慢,困惑点多,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其原因是芭蕾基训的正规性、持久性、文化底蕴与中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起点(包括:年龄、身体条件、学习目的、舞蹈感悟力等)差距较大,这点尤其受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制约。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上肢、下肢与躯干在初步规范的基础上,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协调自如地运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中国舞蹈艺术所特有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①因此,形体训练教学,中国古典舞基训应占主导地位。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在全国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中已经占重要板块。通过各个民族舞蹈的学习,初步了解和把握各种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②民族民间舞在教学中已经显示了其艺术价值及地位。

将古典舞基训和民族民间舞选入教材,不仅可以理出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脉络,还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系统的中国教材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

作为教师,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作为学者,承担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中华文化的舞蹈教育的前提下,承认西方舞蹈渗透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从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开发上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切实可行的。落实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一)打破传统观念,大幅度提高中国古典舞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度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中国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③以上事例充分证明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文化是不抵触的,只有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才能使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得以创新,才能将中国优秀的舞蹈成果运用到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

(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应立足民族文化这个根,树立甘为人梯的思想,把舞蹈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而不仅仅看作是技能表演课程。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技巧水平很高,但总给人在舞蹈感觉上有欠缺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修养,对舞蹈作品掌握的程度和系统性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建立“教学—研究—舞蹈表演—进修” 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使教材的使用达到应有的规格和质量。

(三)传统舞蹈在高职院校舞蹈课中的应用与开发

优秀的舞蹈教材应体现在舞蹈的艺术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形体训练功能等。因此,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在民族舞蹈文化中选用和发掘舞蹈教材,使民族舞蹈在教学中逐步系统化。舞蹈课教材的选用应包括:形体训练、中外舞蹈、舞蹈欣赏。按照民族舞蹈的发展顺序,教材可由三部分组成:1.形体训练(芭蕾基训、古典基训、身韵,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良好的姿态,有助于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2.中外舞蹈(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主,以外国代表性民间舞和流行舞为辅,既可了解西方舞蹈的特点,又可提高民族文化修养,还可掌握舞蹈发展的趋势);3.介绍和欣赏优秀中国舞蹈作品(体现并继承了民族文化,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的特点运用在教学上)。

综上所述,编写教材是高职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与研究中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切忌简单盲目。

注释:

①吕艺生,朱清源.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第2页.

舞蹈学院范文第5篇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需要改革考核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期末成绩,还要注重加大考核平时的成绩的力度,加强考核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的成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舞蹈成绩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舞蹈成绩做出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

二、改革课程模式,实行针对性教学

正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由于教师队伍不够壮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都是采取大班教学,优良教师资源紧缺,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特色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很容易埋没了一些舞蹈底子较好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高质量的舞蹈老师,壮大师资队伍。

三、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培养优秀舞蹈团队

国际上许多舞团之所以成功,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他们的团队合作坚不可摧,其中每一个舞者都在团队中显示出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优秀的舞蹈团队和优秀的舞蹈学生,就要加强舞蹈团队合作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舞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能力的了解,进行小组分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磨合,加强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以及遇到挫折时集体解决困难的能力,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队伍。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小组比赛加强竞争力和小组荣誉感,亦或参加各类省级市级舞蹈大赛,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

四、改革陈旧实践方式,加强学生自身综合舞蹈修养

以往舞蹈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舞蹈老师“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生从编排到最后上台演出,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失去了自己对舞蹈的感悟能力,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因此,改革陈旧实践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从舞蹈的编排开始,一步一步排练节目,教师在旁边指导中间的问题和不足,直至舞蹈最终成型。舞蹈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性课程,不能仅仅通过教师自己的口头讲解就可以把舞蹈的全部意蕴都传输给学生的。就像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科课程一样,只有亲身加入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的真谛。

五、先进科技与舞蹈相结合,促进舞蹈紧跟时代脚步

舞蹈教学一直处于基础的阶段,现代化手段引进课堂,通过影像设备记录学生舞蹈过程,之后进行放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舞姿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改进。先进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舞蹈艺术的鉴赏与评价,通过观察国际或国内知名艺术家的表演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舞蹈技巧,因此学到更多相关知识。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