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梯子横着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据说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一幅画,意思为“梯子不用请横放”的雷人题目。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使我想起了我家的梯子。想到了我家的梯子不用的时候就是横着放的实际情况。如若说雷人了,那就是高考作文不该这么考得,这是钻牛角尖的题目,没有必要去出这样别扭的作文让学生去作。对于极少数深居城里的学生,到了十七、八岁的了,竟然没有见过梯子是啥样子,别看年龄大,也许说起来是个笑话,成年了,成天的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的两点一线的行动,就是没有见过如此陌生的梯子,只是从画面上偶尔见过梯子,也是早已忘到脑勺后的,究竟是干什么的,就是不知道所以然的,梯子不用?笑话!梯子还能够用?咋用?往哪里用?这的确是个别学生的满腹疑问。在他们的脑壳词典里,通常没有“梯子”二字。这不是耸人听闻的故事,就是事实。对于考试“梯子不用请横放”,难道说平时都必须竖着放?那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当然现实当中几乎极少有人深究的,也不会有人去说这样的话或是不知道的,或者做这样的事情。
也许我就是现实当中的例外吧,因为特殊的环境只能是作为特殊的情况对待而已,我家的梯子就是这样放的。这个题目简直是从我家里出来的人所作所为的,为我而出为我而写的。
我的老家里有个竹竿梯子,长几乎有六、七米的样子,梯子阔有将近八十公分。梯子长,一般的屋里是放不下的,没有那么的高度的屋子,梯子只好横着放的,这是来源于我家屋子实际情况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竖着放根本没有办法的放开,这是根据现实的唯一需要的结果。根本不存在什么雷人只说。如若是出题考学生,那就另当别论了,并且出题是相当郑重的高考题目,我家的实际别扭情况就够难为我的了,我每次放梯子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可平稳放下,我家的梯子就够雷我的了。竟然还有人专门出题考学生的,干吗横着放?一般的梯子都是放到墙边隅陬的,有必要的占据空间的吗?难道我家的梯子横着放能够拿来考题?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难道是富有哲理的意味?真不知道是出题的人是怎么想的,高考没有必要地难为同学的,现在快到普及高等教育了,没有必要地在题目上五门不卷卷六门的故意刁难学生,更没有必要地在雷人方面打主意的。梯子不用横着放这和我家的梯子是不一样的情形?我倒想竖着放呢,现实是不许可我这样,我家梯子如若竖着放,屋子里压根儿就是放不开,在院子里放,墙头矮,伸出墙头老大一股节子,到了黑天,就是危险的,不是人身的安全被梯子砸着隐患问题,而是等于给外边的小偷留着盗窃梯子的绝好机会,小偷一看到此家里有梯子,还不翘首捏脚的给悄悄地偷走了?岂不是竖着放得不偿失了?不能给小偷创造绝好的捵窃佳机。必须的在不用的时候横着放的,在使用之后必须搬捵到安全的地方。并不是高考那样的主题的,竖着放梯子,容易倒的,万一倒了砸着人咋办。出题的人是这么想的,所以说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社会的基本安全常识。不知道他是考学生那个方面的知识面问题。是考学生安全方面?还是深挖学生转变思维天地宽?抑或对待问题脑筋急转弯的多种角度?……我就不想而知了。关键是学生一看到如此的题目范畴是洋鬼子看戏傻眼了。学生几乎没有走出过社会,没有社会的一点经验的,压根儿就不知道梯子还能够横着放的道理。从来没有梯子横着放的实践道理。因而,梯子横放是谁规定的就是不懂了。高考一结束,晚上就有人去到了我家,许多人都去问我:大作家,你说一说,梯子不用请横放是考学生什么概念,我也是一时语塞了。好睖睁了一会才告知他们,我家的梯子本来就是这么要求的,而且一直这么放的呀。这个考题是出给我考的呀。他们告诉我,是不是你家的梯子因为这么放,是不是你在报上发表文章时候,被哪个慧眼发现的“拿来主义”的吧,也许也许。我也是随声附和着。
我是没有机会出题了,也不会有机会出题的,如若叫我出题我也许永远不会想出这么个雷人的题目来。必须承认,出题是有一定水平的人。也许庸常的人永远没有高智商的。要不然,总是有人家说,科学家一般的都是脑子有问题的,和正常人不是一个思路的。要不然大学老师曾经在中文系的课堂里如此讲过:不成为神经病别想成为科学家,是科学家都是神经病。现在想来话虽说有点严重了,但是科学家就是和正常人不会是一个思维逻辑的,要不然,都不是科学家了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进行必要的构思训练,在思考、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创作”情境,既可避免写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又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言语及思维能力。构思训练的具体流程如下:
一、根据材料提炼立意,训练思维的聚合性
近几年高考作文思辨性的材料作文成为主流,无论叙述型还是观点型的作文材料。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一个以聚合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收敛思维)为主的过程,需要在发散的基础上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领悟材料的内涵,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词句”。
如何提升聚焦思考能力?首先要采用审题三步思维法:简扼概括、深入探究、综合比选;其次注重表达交流,动笔前充分研读材料,可三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深入发展;最后还应渗透于日常的阅读中,注重对文本中哲思语段的品读领悟,也可补充“每日哲思语段”要求在发散的基础上提炼中心,使聚焦思维训练常态化。
所谓审题三步思维法是指:无论叙述型材料或观点型材料,先用最简的文字概括出材料中的各种现象或观点,然后探究现象后的原因或本质,揭示观点后的内涵,最后在比较鉴别中抓住重点、综合权衡立意,力求综合材料中正反内涵,体现思辨特征。
如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作文,文题是一段叙述性材料: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审题三步思维法图示如下:
二、根据立意个性拟题,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所谓心动神怡第一瞥,好的题目恰如文章的眼,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心,使读者折服,这样的文题虽是偶然所得,却也积淀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个性思维,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独创性。作文构思课上要引导学生在明确立意的基础上个性拟题,互相切磋、展示、修改,使之趋于最佳。
好题目的要求有三点:准确贴切、简洁凝练、醒目隽永。好题目的拟写也有一定的方法,拟题的技巧主要有四种,分别图示如下:
作文构思的拟题训练可以在课堂集中展示交流;简单的文题也可课堂拟题,鼓励想到好题立即写到黑板上。实践表明,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经常会有学生带来一个个意外的惊喜。所以大家要珍惜这样的教育契机,不要文章写成后再对题目作枯燥的评讲,因为这样一来你早已失去创作的激情。
三、根据观点联想素材,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文章的中心明确了,题目有了(也可暂放一边),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开启大脑,搜索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丰富素材是议论文写作必备,素材源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体悟与反思(光看不练的素材难留印象)。
议论文写作素材有理论性素材与事实素材,前者包括名言警句、作品精华,后者包括人物言行、社会事件。作文构思发散素材时,要从感性素材入手,从阅读中的文化经典、社会生活中的人事、以及相关名言警句等几个素材积累模块正反展开;也可从其他方面多角度发散,再由感性到理性,提炼各个角度发散出的“小观点”,为文章展开富有层次的具体论述准备。仍以上面的文题“公民的担当”为例,素材发散图示如下:
四、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议论文以其清晰的结构、缜密的逻辑彰显理性之美。作文构思时要注重训练这种行文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思维能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便是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并交流改进,使之更合逻辑。思路句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个逻辑层次的领起句,这种领起句不同于提纲中的观点句,而应是一种既有可读性(要吸引读者,常采用生动的句式或修辞,使句子凝练而有表现力)又明确的个性表达,其中的过渡句、小结句常独立成段,视觉上会更清晰明了。
思路句写作要先将议论文的结构范式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充分掌握后即可尝试。议论文的结构模式除传统的并列、对照式,更适合学生采用的是“规范层进”与“自由层进”式。“规范层进”是指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中某一点或几点逐层递进地展开;或文章主体部分由“分析问题”写到“解决问题”,即由“是什么(为什么)”写到“怎么做”。结构清晰明了,一般有语言标志,即以“小论点”来提挈结构全文。
答:在晴朗的、满天星斗的夜晚仰望星空,人们的确有可能通过肉眼看到一些人造天体,比如国际空间站。因此,在地面上用肉眼看到中国发射的载人航天器,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仅凭肉眼不能看出它们的形状,只能看到一个亮点在群星间掠过。
??但如果您想要预知特定的航天器,比如“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过境时间,就需要借助人造天体过境预报网站提供的数据。目前,省略是最受天好者喜爱的人造天体过境预报网站之一。这个网站默认每个访客都位于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因此,在登录这个网站之后,您需要点击页面上的“select from map”(从地图选择位置)选项,通过谷歌地图选择自己所处的具置。然后,您还要在地图界面下方的“Time zone”(时区)菜单里,选择自己所在的时区(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选择“GMT+8”一项)。
??此时,网站了解了您在地球上的位置,并在页面上显示出来。而您会在“Satellites”(卫星)栏目下面看到一个包括ISS(国际空间站)、HST(哈勃望远镜)等航天器在内的名单。点击“Tiangong 1”(“天宫一号”)这个链接,网站就会显示自查询之日起10天内,“天宫一号”在用户设定的观测地过境的时间、亮度、地平高度角和方位等信息;当然,如果这段时间内“天宫一号”是在白天过境,网站也会提示您选择其他日期进行观测。
??举例而言,根据网站上的显示,“天宫一号”于6月14日北京时间20时51分19秒,从西南方向以10度角开始过境北京,那么在14日之前查到这条信息的北京天好者,就可以在当晚面朝西南方向放平视线“守株待兔”,甚至用相机拍下“天宫一号”在天幕上的运动轨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使用天文望远镜并不能帮您更清楚地看到航天器;相反,由于天文望远镜对视野的限制,您很可能无法发现想要观测的目标。一些天文摄影的狂热爱好者会使用高级单反相机配合高级天文望远镜,拍摄能看出轮廓的航天器照片,但那需要有非常丰富的天文观测和摄影经验方能成功。
专家:北京天文馆馆长 朱进
文/记者 马之恒
积雨云照片很震撼
??上期图说的北京积雨云照片给人震撼的感觉,图片不仅拍得很精彩,还找到了相关专家解释了积雨云背后的科学知识,在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增长了知识。
安徽读者 云心
高考作文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是今年参加高考的毕业生,贵刊对于社会问题经常用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可能是我喜欢看贵刊的原因吧。相比来说我更加喜欢一些省市的作文题目,比如《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科技的利与弊》、《手握一滴水》这样的作文,因为这样的题目可以说是人文和科学的有机结合。 北京读者 舒畅
@海上贝999: 成功上天了,我心跳都快了!宇航员们看起来好淡定,女宇航员加油!
问题一:课程游戏化倡导“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学习。然而,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如果教师放手,孩子们有能力玩好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吗?
本着“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我们的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以“自由、开放”为组织核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不断创新、愉悦身心。然而不少教师心中存有疑惑:我们以前的游戏活动都是教师预设好内容再组织幼儿游戏,这样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他们能行吗?会不会出现游戏水平低、游戏内容重复等问题?带着疑惑,我们进行了本土户外区域游戏的尝试,用实践进行检验。
案例:放弃竹梯之后
妙可搬来一把竹梯,想把竹梯搭在两个木梯之间做成一座小竹桥,但是竹梯太宽,放不进木梯里。起初妙可想通过调整梯子的位置把竹梯放进木梯里,但是试了几次之后还是不行,就放弃了。接着妙可拿来了一块木板,把木板一头搭在桌子上,一头塞进轮胎里,一个滑滑梯就搭好了。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之后,妙可又拿来了一块木板,她把木板搭在两只桌子之间,从木板上面走是独木桥,从木板下面钻就是一个山洞。
这是一个发生在运动区的游戏案例。在组织开展本土户外区域活动时,我们没有要求幼儿玩什么、怎么玩,而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在游戏开始之后,幼儿三三两两结伴搬运搭建所需的材料,然后利用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进行组合搭建。案例中妙可在放弃竹梯之后,又进行了多次尝试,利用木板搭建出了“滑滑梯”和“山洞”。可见游戏中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孩子完全有能力通过尝试、探索来获得新经验,习得新本领。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像妙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受原有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他们的设想可能不会马上成功,但是他们会在不断尝试和同伴互助互学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慢慢开拓思路、提升技能,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在“自由、自主”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放手是指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等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但放手并不等同于放任,如果打着放手的幌子以放羊式的方式组织游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不作任何思考,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常说理念指导行为,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自己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思路不清、模棱两可,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不能真正自由、自主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其次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这种指导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如:材料支持,通过材料的增加、删减或者重塑来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争抢材料、安全隐患等问题;经验迁移,通过班级内的建构活动和晨间户外区域游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建构、搭建运动场景的经验;组游戏,以分组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建构和搭建运动,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带小游戏,还能发挥团队力量,让活动更有效果。
问题二: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方式,使得游戏过程变得更加瞬息多变、不可预见,这对教师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观察幼儿游戏?
案例:纸箱的创意
当我们把纸箱投放到建构区之后,马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瞧,杨洋他们拿来许多纸箱,玩起了叠叠高的游戏。一排纸箱叠好了,在旁边又叠起了另一排纸箱。也许是他们想要用纸箱来建构房子呢。正当“房子”快要成型的时候,杨洋他们却又改变了主意,把纸箱一个一个横着排列在场地上,凯凯看到了,马上拿来另一只纸箱和纸筒,搭出了火车头的样子,然后第一个坐下说:“我是司机,谁要乘火车呀?”他的吆喝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大家坐上火车可真开心。
在此案例中,孩子们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房子”没造好,只要“我不愿意”,随时都可以终止。他们在用行动诠释“我的游戏我做主”,可是这让习惯于“导演”游戏的教师心慌了――面对灵活多变的游戏内容,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观察呢?
1.制定目标,落实行动
由于活动内容不可预见,要做到有效观察,就需要制定目标,落实行动,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开展之初,教师的观察是零散的、盲目的,常常是看到什么新鲜、有意思的事就观察什么,这样的观察缺乏目的性与系统性,效果不显著,意义不大。因此,教师不能被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要把“活动目标是否实现”“目标是如何体现在行动中的”等指标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观察。如,教师可以跟踪观察幼儿是如何进行大带小游戏的,木板在搭建中是如何实现一物多玩的,运动中幼儿是如何规避危险进行自我保护的,等等。
2.明确分工,实时交流
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幼儿不断变换着各自的游戏位置,一会去材料长廊搬运材料,一会来到场地上用材料进行搭建,一会又去其他地方“闯关”。显然进行个案跟踪观察是不适宜的。此外幼儿受年龄特点和能力的限制,对安全的预见性不够,运动中存在安全隐患,教师需要进行看护与提醒。因此在游戏观察中我们的第二个做法是“明确分工,实时交流”,即教师明确分工,定点、定内容进行观察,在游戏结束后再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探讨。教师定点,能够全面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避免游戏出现盲区及无人看管的状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当幼儿需要支持时无人回应。定内容观察是相对而言,教师在游戏观察前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彼此观察的方向,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
3.且行且思,梳理记录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自编自演、尽情释放。而教师则扮演起摄影师的角色,不仅用眼睛观察孩子的行为,用耳朵聆听孩子的交流,而且会用镜头捕捉孩子游戏的一个个瞬间,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游戏的第一手资料。在本游戏进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孩子们在玩什么、是怎样玩的。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们梳理照片与视频,及时回顾,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玩,其原有经验是什么,他们通过游戏又获得了什么发展。然后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点撰写学习故事,通过“发生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及“下一步怎么做”三个板块的撰写,以描述的方式还原游戏现场,总结孩子们学习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新经验,并提出改进策略。
且行且思,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通过梳理、回顾及撰写学习故事,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并通过策略调整,使本土户外区域活动开展得更适宜,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问题三:在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为进一步指导幼儿的游戏提供了依据。本土户外区域活动中的“小毛小病”教师能够及时对症下药,遇到“疑难杂症”教师又该如何化解?
案例:垫子上的游戏
士博拿来垫子放在地上就躺下来惬意地享受阳光浴,垫子在士博的眼里就是一张舒适又柔软的床。雯雯比士博多拿了一个轮胎,她把轮胎垫在垫子的一头,垫子马上变成了一张沙发,雯雯趴在“沙发”上,双目微闭,在想什么呢?瞧,雯雯不忘把脱下的鞋子排成了一排,真是一个注意生活细节的小姑娘。婷婷和小伙伴也喜欢躺在“垫子床”上,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还给自己盖上了“被子”,垫子做的被子盖上舒服吗?
在这个案例中,一块垫子,在孩子们的手中来了个大变身:既可以是舒适的大床,也可以是温暖的被子。孩子们能够发挥创意,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运动区孩子们却“不运动”,这又该怎么办呢?在组织开展本土户外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小问题是能够凭经验及时解决的,但是在“疑难杂症”面前,我们就会心存疑惑,举棋不定。教师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局呢?
1.加强学习,提升水平
要想游刃有余地面对游戏中的种种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是关键。除了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外,也可以结合当前研究的内容进行专题学习。比如,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著作、文章等,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哪些是值得借鉴的,避免走错路、走弯路。
2.问题跟踪,积累资料
当我们困惑不解、毫无头绪的时候,不要急于判断或者下定论,而应该多积累第一手资料,进行问题跟踪,在大量资料与案例面前,答案自然会浮出水面。就像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首先采取的策略是按兵不樱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后来发现他们在游戏一段时间后,兴趣逐渐转移,慢慢把垫子竖起,向“房子”“迷宫”等场景过渡。看来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会慢慢积累经验、自主学习,提高搭建和运动技能。
3.专题研讨,共享智慧
遇到问题时,闭门造车是走不出思维定势的局限的。抛出问题,借助他人的力量,才可能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我们可以采取专题研讨的方式进行问题会诊,调动集体的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集体研讨这种形式并非遇到问题时才能使用,常态化的专题研讨更有助于及时提炼先进经验、发现需要改进之处,为下一步优化活动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