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探索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探索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一、反思是提高作文教学智慧的前提

教学反思,即从改变教师的惯常态度和例行行为入手,客观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初中作文教学长期普遍遵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一人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高下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影响过大;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较长,负担过重,而学生作文又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反馈;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教师评语的形式、内容单调,讲评面窄,激励少数人,否定多数人,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的大面积丧失。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上,教师只重视审题、立意、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指导,要求学生模仿名家作品进行作文,急于求成,没能将写作能力看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的高不可及,神妙莫测,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这种方式不是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而是将写作能力看成是纯技巧的活动,使写作无法成为学生自主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所以,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停留在口号上,未在实践中落实。在作文评价方式上,评价角度存在局限,评价反馈周期长、收效少,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语已成套话,指导价值不大;在评价作文上,教师书面评改,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的好恶成了作文质量评判的唯一标准。

针对以上反思,每当学生与我讲解分析完一单元文章后,我就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用两个课时,让每组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点各自命题。然后在小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讨论,得出各组最有价值的命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当场完成作文。作文以小组形式收齐后,我只需随意抽取一小组一成员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第二天,我便把作文又以小组的形式分发给被批改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进行评价批改。这样,我上下一节作文课时,便可把每一小组的作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各小组批改作文的学生及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把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能真正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作文。

二、探索是获得作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

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文人合一是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重视思维训练,使学生思维从闭锁规束走向多元创新;重视语言训练,使作文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丰富多彩;重视改革作文评估体系,从保守狭隘走向民主开放。故而,教师应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写作兴趣,着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引导学生加强文化积淀,勉励学生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努力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1.让学生具有较持久的作文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核心任务是打消作文的畏惧感和顾虑,让每一位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敢写,想写,爱写,对作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则应该重视贴近学生实际,实施多种有利于写作兴趣发展的训练策略。如:先放后收,由俗入雅,由简入繁,由浩荡入纯粹;巧妙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训练;进行作文游戏,适时激励等。

2.激励学生思维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主消化,变“我学写”到“我会写”,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故而,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的联系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求异性,灵活性与敏锐性。

3.加强学生文化积淀。学生没有人生价值尺度,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就没有底蕴;没有真正的生活感悟,文章就没有真情。因此,作文教学应将做人指导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应将阅读指导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应指导每一位学生关注生活,丰富人生体验,并正确地获得信息,使用资料,博览群书。

4.勉励学生张扬个性。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要尊重学生观念的个性化,重视积极引导;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提倡突破定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欣赏其精彩的表达,使其呈现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内涵。

5.提高作文评改实效性。学生评改文章要建立在反复推敲,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确写作要求,更加理智地反思作文的得失。而我们教师只需完成评改指导和典型评语,指导学生评改有计划的进行。首先,教师示范批改。其次,小组集体评改。最后,学生自评自改。

三、加强各环节的实践性和开延性思维

作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有新意,以最具色彩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

(一)命题的要求。命题就是为作文训练确定题目。命题指导着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等问题。题目命得好,可以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使他们有话可说,不吐不快。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则会窒息学生的创造灵感,使他们“望题兴叹”,徒唤奈何。所以,命题要适应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使命题具有适应性、迁移性、计划性、教育性、启发性,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物可状,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命题只有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当然,命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命题作文,自由拟题作文,情景作文,材料作文等。

(二)批改的合理性。批,就是批评,评价;改,就是改而正之。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懂得做人之道。在批改时,可多就少改,以点带面,鼓励为主,重在启发,教师浏览,学生批改。

(三)讲评的完善。作文讲评是对全班作文的总结,讲评和指导,是引导学生由写作,修改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学生往往热切地期盼老师及早地评估他们的训练效益和劳动成果,从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具体明确这次作文应该怎样写,自己应该从中吸取那些教益。作文讲评时要有理论,有实例,采取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作文讲评的实际效果。

总之,作文教学的质量是衡量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成功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有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有实践和开延的思维。反思作文教育教学的得失,探索作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

参考书目: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语文必然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但是实际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并未抱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而且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语文学习。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兴趣放在数、理、化上,产生了较为普遍的偏科现象,这着实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要将语文学透、学精,确实比较困难,毕竟语文是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是学好语文,并不会显得相当困难,只要学生能够注意平时的学习方法,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此以往,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在写作上,也正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写作能力的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初中生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低级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写作时不够认真、仔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字积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一些网络语言也对初中生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虽然有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但是却不能良好地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的文字功底、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

2.作文写作中的思维定势

初中作文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一些命题作文训练,一般是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者是自己的观点、立场。在议论文中有三个绝对的组成因素即论证、论据、论点。其中论点为全篇文章的中心,论据是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相应的举例或者事实说明,论证则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对整个文章中心的升华,通过论证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正是由于议论文这种特殊的结构,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出现了思维定势,经常会出现“开头点题,中间例子,结尾论证”的情况。当然以上这种文章设计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会大量地引用实例,开头就是一句名人名言,中间便是大量的举例,结尾则是简单的论证、讨论,这使得文章看上去显得十分单调甚至枯燥无味。这种写作方式不但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势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素质提升都是不利的。

3.写作内容较为空洞

很多初中生写的文章都显得“假、大、空”,在具体的写作中,文章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教师给予的作文题目范围较大,使得学生难以下笔。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能够看出我国的整体教育还是偏向于应试教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料”,文章总会偏题,出现大量的空口号。

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仅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围绕着“学生学,老师教”的模式来进行,其主体偏向了老师,而不是学生。在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将会为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鼓励学生去阅读各类书籍并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不仅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特别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分析文章的能力并且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举例来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贝多芬传》就是良好的教学材料,通过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学习到贝多芬身上的伟大情操。以“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作为作文课的主题,让学生对贝多芬这个人物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读后感的方式针对这个题材进行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我检查、自我修改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并且针对考核成绩进行评比,在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对教师进行指导,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肯定。只有在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都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这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资料:

1.陈芬《新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2.程翔《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分析问题建议

作文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都是一种重要的培养途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间接地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逐步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现在学生接触生活的机会逐渐减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创作的灵感源泉,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1]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状况,以及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写作兴趣方面

缺乏素材和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这是学生抱怨写作课程的两个主要因素,仅有5%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周围的环境变化,具有独到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发展趋势;而关于生活中的诸多话题,“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从何写起”的学生人数加起来竟然高达60%以上,其他的同学更是有话说不出,而且觉得写作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甚至对写作抱有敌视或冷漠的态度。因此,这是今后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突破点。

2.在写作动机方面

当前的教育虽然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很多地方仍然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仅有7.2%的学生能够积极表达个人情感,并表现出良好的协作兴趣;占绝大多数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过是为了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才练习写作的,而愿意投身于写作或相关事业的学生少之又少,仅有0.6%;其余的则主要是为了以后便于交流沟通,才愿意进行写作练习。功利性的教学环境和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扭曲了学生对写作课程的认识观念,所以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越发降低。[2]

3.在写作内容和形式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的生活都比较单调,情感生活也都比较空乏。对家长来说,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考出个好成绩,其他生活方面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安排的题目大多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关联性不是很强,这也就会使得学生无处下手,不能够具备写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形成了写作内容枯燥乏味的现状。为了应付写作,学生只好使用各种手段胡编乱造,“假、大、空”的写作环境里面自然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若干建议

如果学生本身不能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很好的观察和体会,写作这项课程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够朝着正确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只会是目前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因此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初中学生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13―16岁之间的孩子,即便在生活中学生主要是以课业为主,但学生本身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外界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写作素材积累,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写作思维充分发散,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更加鲜活和生动。具体说来,可以有这样几种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现实生活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写作也不例外,每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学生写作的宝贵财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生不断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时,也会相应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减少学校生活的枯燥感和乏味感。(2)从广泛阅读中积累素材。这个时候,阅读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学课本的范围,除了课外读物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素材,比如说报刊、杂志、小说等,老师们不能把学生束缚在同一个地方过分挖掘,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随时摘抄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不会显得乏味、空洞、味同嚼蜡了。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无论任何一个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素质化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因此写作兴趣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都是老师在讲解,学生只要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就行了,但是这显然已经不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目前比较可行的有情景创作法、网络激趣法和随机练习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亲身融入其中,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感受,行文内容也就会更加的真实、可信。写作题目的设定也不要过于刻板,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拟定题目和体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以来,学生的写作情趣上去了,写出来的作文质量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有所提高。[3]

学生的写作技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以完成的,它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确保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创新才会有真正质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也不是无路可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要多加进行鼓励,或者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这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不再是固执严厉,而是充满着温情,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中认同感,也就会对该老师的教授课程有所钟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传统教学的方法上,结合新时期下的学生特点,制定出符合当下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是初中作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仿写”入手,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 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作文题目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等等。

三、指导学生多读写作方面书籍,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四、批改作文方式要新颖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关于命题

作文的题型有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作文等,其中命题作文占相当比例。话题作文因范围过于宽泛,最近比例有所下降,因此命题作文仍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叙文的训练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命题应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较简单的记叙到较复杂的记叙。记叙文训练的计划性、阶段性表现在命题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题目应该比较具体,学生审题不难,便于选择和组织材料。例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烦恼”、“辛勤的园丁”。

第二阶段的题目稍深一些,审题与立意和安排材料等方面稍难一些,要求有特征有个性。例如,“难忘的事”、“欢乐的节日”、“我的爸爸”。

第三阶段的题目在谋篇布局、过渡、照应诸方面要求都要高一些。例如,“校园气象新”、“刻苦攻关的人”、“老实人的故事”。

第四阶段的题目要抽象一些,无论在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点睛(升华)方面,还是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例如,“清晨”、“火红的青春”、“路”。

事实上,各阶段也无法截然分开,而且命题的深浅,也不能只看年级的高低,而要看学生实际程度。总之,命题要从实际出发,要使学生既不至于无从下笔,也不至于感到浅易无味,没有写头。

一般地讲,只有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其他文体的写作才有坚实的基础;不然,就无法完成其他文体的写作。

议论文的命题可以从简单的说理入手。可以就某一件事请学生有条理地发表看法,说出理由,过渡到正面说理和反面证明,加码到引用名人名言典型事例,采用多种论证方法等。逐渐提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命题时要强化文体意识,力求符合文体要求。在作文总复习阶段应不限文体,适当多命一些活跃的既可写成这种文体也可写成那种文体的题目,例如“微笑”“坚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和考察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另外,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在命题时应适量增大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文风,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级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命题一定要有计划性,要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上的作文题,可作为命题的重要参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我们要求命题次次好,使学生作文水平步步高。

二.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的目的是扎扎实实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如何去投机取巧,为达应试目的而不择手段。应注意这样几点:

1.启发审题 例如教师命题“在严峻的日子里”,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在严峻的日子里”与“在欢乐的日子里”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哪些属于“严峻的日子”?

要让学生明确:严峻的日子,诸如抗震救灾、防洪抗险、抗击非典、家庭遭受突变等等。这是从环境上来约定,侧重于写经受考验。就是写在这特殊境遇里的某些人或一个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几件事或一件事。这个题目可以化解为“(记)在严峻的日子里(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2.重视仿写

利用教材仿写是个好办法。如学了魏巍先生《我的老师》,对写作水平不太高的学生,可要求学生仿最后两个例子中的一个来写;写作水平高一些的,老师可要求他们有概括的叙述和有典型事例。议论文的写作,可仿《纪念白求恩》中的第一或第二段,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条理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增加论证的方法,扩大写作的内涵。

在作文课前,我常安排几个学生按照要求先写出作文,批改后作为范文;在作文课上,待审题完毕后请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讲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侧重讲一两个问题(诸如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起好榜样示范作用。

3.拟好提纲

列提纲是写作的必要步骤。有的老师只重视学生打草稿而忽视了对学生列提纲的要求,这是指导不到位的表现。纲举目张,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环。

拟提纲就是整理自己思路。拟好提纲,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段落分明,主题明确。长期坚持写作前列提纲,就可以养成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学习习惯。

4.教会修改

要教会学生自己修改。打完草稿后,指导学生从字、词、句、篇章,从结构、材料的安排等方面来推敲修改,切忌一蹴而就。

指导学生写提纲和修改,学生写起来就能胸有成竹,就能精益求精。教师批改时同时查阅学生草稿,这样的督促对许多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根据这样的要求,鉴于目前一般上两个班,有时还兼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我作了如下尝试。

1.抓好1/3。就是1/3精批细改,给予必要的眉批、总批甚至面批,旨在找出评讲的材料;1/3略改,1/3浏览,以此作为继续寻找评讲材料的补充。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精批细改一点都不能马虎。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流下了老师辛勤劳动的汗水,也滋润了学生努力写作的心田。总批时指出主要优缺点,给予肯定指出方向。这样一个学期每个学生的作文至少2次能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习作中的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作为对批改随意性的一种约束,我在作文批改中摒弃了教师直接打分,取而代之的是批改时圈划点评,最后依项判等,作文本发下后让学生依据教师的判等和《作文评分等级表》上的分值自己来结分。我设计的各项分值参考了现行《课程标准》和中、高考的作文评分办法,从题目、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五个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来进行评判。在组织学生互相批改时,也可以把评分表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分项判等结分”。表中的五项标准和各计分点,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写作的重点要求,注重了这些,学生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从这些方面去提高写作能力。为了求真,我们教师应该走出钩总分的习惯。运用“判等法”,通过一定量的操作,可以轻车熟路,解放自己的劳动。

3.加强学生互相批改的训练。这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取长补短。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在学生互相批改后,要让学生消化批改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相互评改应有积极的评价。

四.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这次作文达标情况,写得好的予以表扬、交流,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来予以有效矫正;二是讲一点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知识、文学常识,可系统消灭错别字,修改病句,阅读欣赏等等。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断加固基础,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讲评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启发式、群言堂。针对评讲的作文,围绕这样一些问题,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内容具体,中心突出吗?2.结构完整吗?3.过渡自然吗?4.开头和结尾怎么样?5.点题了吗?6.本文最大的优、缺点?

让学生讨论选题来答。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必要时进行辩论。讲评时千万不要对作文中一些明显的错误作过多的发挥。那样的哄堂大笑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