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经济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1篇

因为西方经济学属于从国外进入的一门学科,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认识态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最早认为西方经济学仅仅是国外的经济理论并对其全盘否定和盲目排斥,到后来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可以照学照搬并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教学和传播的道路上也是历经艰辛。为了能让西方经济学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为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和指导,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这门学科知识。从西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来说,它的形成与特定的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并为这个历史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说,西方经济学能够反映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在一定意义上是多年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并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用于今后的经济指导。我们要客观地、完整地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为研究前提,对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这也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克服研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2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以前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整和更新,这些做法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却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首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认识,趣味性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比探究理论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也对学生课外的资料查阅等没有进行要求;教学过程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较少,理论联系实践,师生互动,课堂内外教学、学校与社会互动等无法实现,无法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形成推动教学活动良性循环的强大合力。其次,课程教学因其特点局限了人才培养途径,再加上教学手段的单一,就更无法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得多数学生无法掌握和吃透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中,应增加多样式的教学训练,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表达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本质上仍属于纯理论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推广与完善工作还在不断地改进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就要通过相关案例对其进行现身说法,必须要打破封闭的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配置和互补,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3.1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

为构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理论的概括,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出现理解上的困惑,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环境不同造成的。教师可搜集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辅的指导,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2结合图形的教学演示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很多的知识点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较好地知识传输。教师可以采用几何图形、图表数据等不同的训练形式强化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知识点的表述和解答。通过几何图形进行知识点的描述,可以代替复杂的文字表述。通过运用直线、曲线、曲线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等,可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大致描绘。教师可通过具体训练,观察学生在制作图形时的错误和不足,并要求他们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去思考问题。图形训练的方式非常灵活,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开始,不断地根据知识特点改变相应条件,增加图形的复杂程度,让学生在变化的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和规律,真正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3.3加强计算和数据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知识点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系分析,如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量化表现为数学的计算公式和表达式。通过进行数学计算可以使西方经济学各量化关系变得更为简洁和精确。经济学中的计算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而是要充分理解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发展规律,然后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此外,通过科学计算后,还要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主要是要通过计算结果找出所体现的经济学理论中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轨迹。

3.4分组学习和集中讨论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2篇

高职学生大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跨度在18一22岁左右,正处于智力最佳时期。虽然文化成绩相对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心理上缺乏自信,思想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和自卑情绪,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更深人,观察事物比较精确、细致,记忆力也在增强,这使得他们更能承担复杂艰苦的脑力劳动;心理方面,自我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尝试独立的行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理性,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看法,淡化教师的权威性。通过职业教学工作实践,我感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虽然起点较低,但也有他们的相对优势。他们更愿意尝试从底层开始做起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容易和工人师傅保持密切关系相互协调沟通,更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做好。他们的就业定位是行政管理岗位,但业务能力、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有些学生,很难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营销,没有营销就没有效益,管理人员也就无从管理。如果能够掌握一些适用的经济基础理论,就能够提高工作中的学习能力,挖掘潜力,拥有较强的业务技术发展能力,扩充更多的客户资源,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并非不想学习,而是非常渴望学到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本领,有些学生重视实践学习而忽视理论学习,看不到课堂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联系。由于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还没学就怀疑自己学不好理论,加上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就没听懂,以致后来自暴自弃。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引导,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知识,使学生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体会到我能学会,我学了知识将来工作中能用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做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定位。

2.1以‘.够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原理

《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学科,是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基础。过去把理论课程定位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体系,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各部分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我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为“够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原理。即学生用什么,我们教什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能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能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能读懂国家经济报告的一些关键指标,如GDP指标、CPI指标、失业率指标等重要指标,能够理解政府政策取向等内容。

2.2学会撰写简单的应用文和经济分析报告

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懂得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组织资料,学会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能够利用资料进行简要的分析。

2.3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3《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定位,在教学上把握实用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1课程设计模块化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在高职教学中尝试打破体系模式,将整个内容分成模块,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根据学生情况掌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3.1.1微观部分模块

供求理论:能够分析某一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供需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理论:能够对某一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生产者行为理论:能够对生产要素的投人问题进行分析、对成本问题进行分析。市场理论:能够对不同的市场类型做出判断,掌握不同的市场类型的特点,并据此进行经营决策。收人理论:能够对收人分配政策进行评价,掌握基尼系数指标。产权理论:掌握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了解市场失灵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3.1.2宏观部分模块

国民收人决定理论:能读懂宏观经济报告,掌握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失业率等指标。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判断经济增长情况,理解政府相关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理解政府宏观政策运用对企业和公众的影响。

3.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和老师平等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讲新概念、新方法很多,学生容易感觉枯燥、难以把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课程讲解需简明扼要,准确生动,占用较少时间;大量时间应用案例,启发学生利用理论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比如供求理论教学中,需求定理部分以老师授课为主,讲解需求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及需求定理;供给理论部分以学生参与为主,按照需求理论的层次设计供给理论讲解层次,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工负责,每人讲解一部分。可采用淘汰制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讲解不符合要求,那么下一个学生上来补充,做到点面结合、难度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学完毕,予以点评,并计人个人的成绩和小组的成绩。讲解完毕,提出思考题:是否有供求原理的反例?请学生讨论,给出反例,并做恰当说明。

3.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是理论授课前的预备案例,也可以是穿插在教学原理讲解过程中的案例,还可以是理论分析完毕提出的综合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课上积极参与,课下充实自己,学以致用。《西方经济学》学科在西方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经典案例。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课前的案例,比如通过经济故事来讲解,讲授凯恩斯著名的乘数理论时,通过发生在上个世纪的英国议员乔治的案例,引出对乘数理论的思考,理论讲解完毕,乔治的问题得到解决;课程中间的案例,比如外部性的问题中蜜蜂和果园的案例、火车和飞鸟的案例、公共物品中灯塔的案例等;即时发生的案例,如利率调整,CPI指数分析,春节火车票价格调整等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能帮助大家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间题;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应用案例,如中国特色的IS曲线分析等。

3.2.3提问式教学

这种方法就是在理论授课之前,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听讲。比如“为什么钻石对人的用途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为什么大家对物品的喜好不同却要按照相同的价格进行购买?”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等学生学完供求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问题也就找到了答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理论教学内容来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并且难度要适中,回答问题可以采取口头回答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写成书面形式。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与中肯的点评,表扬为主,分析出错原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游戏教学法

通过课堂的互动游戏,使复杂的理论体系直观化,以游戏的形式代替简单的说教。比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及市场配置的最优原理教学中的游戏设计:选出一个小组的成员6一8人。每人准备3个纸条,在纸条上写上三种水果的名称:梨、苹果、桔子。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写出效用的大小,效用最大写3,第二大的写2,效用最小的写1,每个学生的偏好不同,因此效用的选择也不相同。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6个效用。交换开始,每个学生都可以拿低效用的水果去换高效用的水果,一次交换结束,请学生报出效用总数。得出结论:不通过生产过程,市场交换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效用得到提高。继续交换直到无法换到更高效用的水果,请学生报出效用总数。得出结论:市场交换无法进行时,我们就得到一个帕雷托最优。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交换过程还可以观察到学生是否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否了解其他学生手中有更高效用的水果,这里就包含了自由经济的两个前提因素,即市场是完全自由的,交换过程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信息是完全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此外还可以了解到消费者选择的效用论的相关理论。一个简单的交换游戏包含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很多原理。在游戏中由于没有考虑到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思考相关问题。

3.3课堂教学组织

3.3.1注重课堂气氛调节,培养学生兴趣

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采取适当幽默、适当的题外话,这些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思考和关注。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介绍一些和经济学相关的热点、笑话、趣闻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报纸材料、多媒体等手段,使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

3.3.2采取分组形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多采用分组形式,小组划分由班干部根据强弱搭配原则确定。这样有利于差赶优,优帮差,使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基本均衡。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最后将任务具体到每个组。为了节约时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讲课和讨论任务,否则被淘汰。每一次学生互动过程都是一场比赛,老师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只奖不罚,做得好的同学将会为自己及组员森得一定的平时分。这样鼓励学生互相督促,为团队争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树立团结友爱的意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及组员会激励他们更积极努力地追求更好,不惩罚有失误的同学同时给他们下次表现的机会。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三言两语就讨论完了,有的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有的说闲话、开小差等,因此在设计讨论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人主题。注意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3.3.3教学难易适度,提高学生的自信

有些学生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开始新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保持过去那种“差”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种心态。在课程的设置上,由浅人深。这需要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很多内容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容易的概念,可能拿到课堂上学生不容易很快理解,那么就需要将这个概念更加通俗细化。同时放慢语速,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和学生做好沟通,真诚的恳请学生提伺题,提出良好的建议和意见,增加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多鼓励,少否定,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4介绍课程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西方经济学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以经济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凯恩斯消费悖论、科斯定理、帕雷托最优、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萨伊定理、基尼系数等,这些概念和原理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讲解时对相应的经济学家做简要的介绍。通过讲解一些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小故事,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对经济学的兴趣。

3.3.5重视信息反馈,及时评价和调整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3篇

一、非理性的需求理论

1.非理性的需求量概念

之所以说西方经济学需求理论违反理性人假定,是基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种类的决定;其二是需求量的决定。

这个问题在其它贴在里已经多次提到了。人的需求是自古一来就有的,最基本的需求都是天生的本能,然而经济行为是人类存在历史上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儿。以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理性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有动机的,反过来说,有动机的行为的人才能算作理性人。从2+2的理论分析,经济是交换的集合,交换不过是满足人的需求的可选方法之一,尽管现在人们选择了这种方法为主,但是丝毫不表示经济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全部。

既然如此,我们就知道,需求是基于经济之外的东西决定的。价格是交换的比例是经济行为的表述,故而价格不可能是决定需求的一个原因。我们吃饭,是因为我们饥饿而不是因为食物便宜;我们穿衣是因为我们寒冷或者爱美,而不是因为衣服昂贵或者低廉;我们乘车而不是徒步是因为我们要以较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我们住房是因为我们在其中可以感到安全,所以我们不愿意谁在露天野地……因此,我们需求的量也不可能是由价格这种玩意儿决定的。2+2的经济学理论从心理学的层次需求理论出发导出“需求量”是一个基于需要而事先确定的、稳定的量,在数学表述上视为常数。“一个人只能同时开一辆汽车;不会有人一天到晚坐在餐桌边暴食面包;游泳池或公共厕所不收费也没人整天蹲在里面;一个客人也不会同时租住两个房间;你不会因为向西边去的汽车坐着舒适而不去东边办事;乘飞机比坐火车过瘾,你也不会呆在天上不下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48)正因为我们理性,我们才可以基于我们的需要而确定我们需求什么需求多少;正因为我们理性,我们才会在需求被满足即解欲之后停止行为,而之所以需求可以被满足即解欲首先就要有一个有限的需求量。我们不会把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多少的人看作是理性人,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需求,我们恐怕只能将之视为傻瓜或者神经病人了。

而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恰恰是以价格决定需求量的理论,以坐标轴为渐近线的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当价格水平足够低的时候,需求量可以为无穷大。

同样,西方经济学的供给理论也是反理性人假定的,和需求者的需求量对于的供给者的供给量或者说产量也被认为是可以无穷大的。现实中并没有供给存在,供给不过是自我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供给是由需求决定的,任何厂商的产量都来源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或者清楚的订单,没有一个厂商会从事一个没有订单计划的生产,没有一家厂商在没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生产下去。同样,因为需求不是由价格决定的,所以基于需求的生产也不可能由价格所决定,价格高低和接到的订单数量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如果厂商像供给曲线所描述的那样产量随着价格升高而增加,他就是十足的傻瓜,何谈理性?惟有依据订单和市场需求生产才称得上是理性的厂商。

2.非理性的价格概念

如果没有交换就不会有价格这回事儿,因此价格由交换者决定是显而易见的。西方经济学价格概念的非理性表现在价格不是由交换的参与者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之外的东西决定的。瓦尔拉斯将这个交换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东西即价格确定机制叫做“拍卖师”。

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的非理性的另一点表现是,价格并不是我明确界定的“交换的比例”的概念。从古典到现在,价格都被看作是商品自身的某种属性,即和价值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这样一来,价格概念并不涉及到第二种商品和第二个人,自然就和交换割裂开来了。我们也可以找到价格和交换比例不是一个概念的论述,比如马歇尔的论述。如此一来,经济学就变成了对交换者最为关心的“交换的比例”漠不关心的自言自语。而如果经济学的对象(经济人)作为交换者连交换比例都不关心,自己手中的东西随便什么比例都可以交换出去,他就太不正常了。

二、非理性的效用理论

1、荒谬的效用无差异分析

效用是满足需求的消费行为实施之后消费者需求得到的满足的结果。既然西方经济学需求理论是违反理性假定,以需求定律为基础的效用理论也同样就是非理性的理论。在效用学派看来,经济人不是以自身需求决定自己行为的,而是以无差异作为行为原则。

人的一生当中有许多需求,一项需求满足了,他就会追求下一个需求,这就是心理学的需求层次发展理论。人的不同需求之间,必须需求是不可替代的,而非必要需求除了因为偏好不同导致在需求序列中的排序不同之外,并没有什么消费量上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比如,人不会因为效用的原因改变穿一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一双鞋这样的消费量比例,更不存在彼此之间的一个无差异效用关系。效用是消费后的一个结果,是满足,是需求量达到时的解欲,而不是决定需求量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因为达到了那个需求量才解欲才有效用,而不是因为解欲了有了效用才需要这个量。

效用学派通常认为不同需求的效用不是相加关系而是连自己都说不出的某种函数关系。因此,消费两种物品的效用函数被表述为五花八门令人匪夷所思的函数关系。但是,通常趋向于认同是某种和量正相关的乘积(包括乘方)关系。若果真如此,这类函数就是单调递增的函数,总效用的值一定会在需求被满足时达到最大,即最大值在函数图形的右边界上,根本无须考虑相互的影响问题,即每一种商品都达到各自的需求量时,多种商品的总效用自然会最大。

其实,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成立或者说无论是否递减只要具有最大效用点,就应该导出需求量是有限的这个结论,否则就意味着有一直需求下去的可能即效用曲线没有最大点。理性人的特征就是行为截至于效用最低点,如果效用达到最大后继续需求,就是非理性的了。这一点显示出了效用理论和需求理论之间的、在理性人意义上的严重内部矛盾。

所谓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不仅仅将各自独立的需求项目拉扯在一起,还试图给出有规律的限制,即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会递减。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原来的总效用是最大,说明消费者的每一种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为何他要增加已经满足的需求量呢?已经满足的需求如果再增加,岂不是要获取负效用?自愿获取负效用的人还是理性人吗?

西方经济学中的无差异曲线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无限延伸就表示商品X、Y的量可以是无限的,这显然是因为忽略了需求量是有限的这个事实的结果。

“一个跟帖达15页之多的经济学故事”一贴中用“无法退货”来嘲讽效用学派的这个人为捏造的所谓规律。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非理性的、如同神经质般的怪人。

2、艾奇沃兹的非理性box

无差异分析方法中被广泛采用的一个被誉为“巧妙”的工具就是艾奇沃兹盒式图。但是,这个分析工具完全沿用了需求理论中需求量是无限的思路,因此承袭了效用理论和需求理论之间的矛盾。

效用学派压根没有想到,即便是假定存在的无差异曲线,它也应该是有边界的,边界以外的区域是没有行为的因而也是无定义的,用数学语言讲就是自变量定义域是有界的,而且效用函数的值域也是有界了。

但是,艾奇沃兹继承了错误的无差异理论,在构建方块盒的时候,用物品的自然存量作为盒子的边长,这样一来,两个需求者的需求量就不是由需求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自然存量决定的,自然存量大,它就需求得多,自然存量小它就需求得少,不要说理性连简单的主动意识都没有了。盒子有大小,乍一看似乎一个需求有限论者,但以对角点作为最大点实则是因为自然总量的缘故,而非需求量有限。

奇怪的一点就是,艾奇沃兹盒中的两个需求者的需求总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偏好没有任何差异。这就是说两个人如果面对水和面包的时候,是要渴一起渴要饿一样饿。这种需求者的理性表现在何处实在是想象不到。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指出,艾奇沃兹所研究的对象从理论上不能说不存在,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微乎其微的特例,用它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就太过勉强了。更一般的要素分配已经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列举出来了。

三、非理性的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生产论中的非理性观点,除了上面所说的关于产量的观点之外,就是由生产函数引出的要素决定问题。当然,归根结底还是需求量无限论的问题。生产论不过是错误的需求理论和效用无差异理论在生产领域的套用而已,既然根子上出错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的应用。

谈技术水平和生产函数”一帖中已经提及。在生产论中,西方经济学不是依据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量(即订单)确定一组要素需求量,而是反过来根据不知从何而来的要素量决定产量,考虑劳动量时不考虑已经由技术水平限定的资本品对劳动的容纳能力,似乎可以使用任意量的劳动。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论中,总是包含着一个生产能力无穷大的企业这个潜在假定,因为只有这种企业才会考虑产量如何调整的问题。但是,厂商为何要建立过剩的生产能力?仅仅为了产量调整吗?这种厂商很难说他是理性人。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就是一个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样当一项需求被满足之后会将多余的资金用在其它地方,而不是一直购买某一种要素。采购经理手中的采购单都是有数量的,不会因为某一项材料的价格便宜而增加购买,因为生产就需要那么多,多买回来也没有用而且无端占用资金。如果采购经理因为某种材料便宜而将资金都用在其上却忘记采购其它材料,等待他的就只有炒鱿鱼了。新晨

四、有限理性论的偏差

现在有一种苗头就是针对现有理论的百无一用,将之归罪到理性人假定之上,于是一种有限理性的论调便产生了。其实,所谓的有限理性无非是说行为人并不精于计算利润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而是凭感觉行事,而感觉被默认为是非理性的。

其实,利润是相对成本费用而言的,利润最大化就意味着费用最小化。精确的计算和感性的感悟,只是追求利润或效用最大化的手段之差。计算和计划,是要有费用产生的,是要消费时间的,比如数据采集、计算方法合理性及计算原则设计等等。而凭经营和直觉的判断往往节约计划工作的费用,因此,有时以经验直觉判断替代精确的数学计算恰恰也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因为它减少了许多费用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4篇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西方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在国际上非常成熟的课程,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积淀,已形成了一批非常丰富并可以为本科生教学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为双语课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信息时代来临和国际化的大趋势也对经济学双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如何快速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并将其融入教学。

二、西方经济学双语课实施条件

1.教学准备。首先对国际知名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和汇总,结合吉林大学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在原有中文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撰写英文版教学大纲。每四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结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参考多套国外原版教材,编写讲稿,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的选用。国内外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如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里茨等畅销经济学教材,有英文原版、影印版和中文翻译版等多种版本,这为双语课教材的选用提供了便利。吉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的前期,使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部分)两本教材。2013年开始,选择曼昆《西方经济学》(PrinciplesofEconomics)的清华影印版(英文)第4版作为指定教材,国际版教材虽略有删节,但由于该课程在国际上已非常成熟,所以选择英文影印版教材在价格和质量上都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使用。

3.课堂的组织。吉林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经历了大班授课(100人),中间穿插小班的选修辅助实验课程(30人),到分班授课(40人)的不同阶段。整体来看小班授课效果最佳,学生学习比较专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和组织学生。针对具体讲授形式,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加案例形式。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控制英语使用比例,部分重点章节使用、每章中的重点部分使用、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使用英语讲授。关于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教师可以进行课后辅导,学生可以预习并完成课后习题。

4.教学资源的利用。吉林大学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图书、期刊及中外文数据库资源,学生可以借阅经济学经典著作,检索并跟踪顶级期刊论文。定期开设文献检索、使用和管理等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开放性资源,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大学的经济学公开课。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双语课教学效果措施

1.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课须具备的条件。第一,教学团队的师资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团队和教师素质。团队成员长期合作能保证教学改革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师资水平不仅体现在教学水平上,还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的把握,以及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全盘掌握和驾驭。第二,学生的素质,即学生的外语听、读、说、写能力,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参与热情。第三,学校的支持,双语课的开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没有财力和政策的支持,项目的维系很困难。

2.确定双语课具体实施方式。双语课课堂组织最好是小班授课,辅助以小组或合作教学法等多种形式,但切忌大班授课。每周开课频率不宜过高,二次为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和预习,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又不会太拖拉。建议逐步增加英语比例,开课之初,引入简单的英语口语,之后逐渐增加。教材的选用,如果是学生生源及质量较好的学校,建设直接选用原版教材。

3.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的时间比重与方法。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双语课要求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且学生的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超过70%,即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分配比重是1:3,要求学生一定要预习,及时复习,多做练习,并勤于思考,多看新闻及经济热点,充分利用一切教学学习资源,并开放性地完成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活动。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5篇

(一)写作

主要有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5个指标,主要反映写作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二)议论

主要有议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议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议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议论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读写议教学模式的考核与实践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

1.实施说明

本研究主要针对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由于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本课程组主要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实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对象: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课程:宏观经济学为配合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在2009级本科教学大纲修订中提前做好考核准备,特别是对于成绩构成进行了说明。并要求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实施,课程组老师积极配合,这对于课程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2.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第一,指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相关阅读的资料是《微观经济学案例集》、《宏观经济学案例集》。学生从案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阅读。第二,对学生选择的案例集进行讨论或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如宏观经济学中将失业、通货膨胀、民间借贷等问题进行讨论)。第三,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写作。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的评价

总体来看,学生对于读写议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欢迎和满意的。85%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而对于读书、写作、议论等环节满意度也不太一样,90%的学生比较喜欢和满意的是议论这一环节,这也说明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意愿和努力。

1.读书

关于阅读的作用,设置了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三个问题。当问及“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79%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1%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8%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9%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阅读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于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2.写作

关于写作的效果评价,共设置了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等5个问题。当问及“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86%的学生认为有作用,10%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8%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2%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9%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6%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7%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3%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写作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