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乐趣的作文

关于乐趣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乐趣的作文

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第1篇

小组学习实践中,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特别优秀而过于“鹤立鸡群”,但另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过于落后,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融入小组学习中,这两类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发展中容易受到忽视,而成为新的学习形式中的“独行侠”。作为科任老师,应如何对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于边缘化的他们呢?

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修炼到的一种境界是因材施教。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必然。对于小组学习中的优秀学生,老师要让他们感受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学生黄某,成绩非常优异,个人目标很高。他对文字特别敏感,不喜欢别人发言中的漏洞和不严密的讲述。正是由于该生太“厉害”,给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带来了压力,他在小组学习中也不够投入。对于这种情况,我给予了高度重视。于是,我为他特意准备了专题复习资料,精选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或思维题目让他自己练习和揣摩。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要求她在记叙文上达到更高水平。在把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领和如何立意构思详细讲解后,我就让他放开手脚去写,并按照我的要求在班级运用的“星级作文评定标准”中详细点评。所以,他的作文水平提升很快。渐渐地,也融入组里,成了一位活跃又负责任的学习小组组长。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到深处是无言

陶行知有句话:“教育人和种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才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多方面的情况。

我班现在有这样一个学生:程某,该生基础非常薄弱,学习不主动,毫无自信心,不敢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可又非常想学好语文。后来我发现该生的确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在学生面前提半句语文基础很不好的话,而是抓住她很细小的进步,哪怕是态度上的认真进行肯定。

我每周都会帮她总结进步,比如书写更工整了,上课更专心了,敢于举手了等等。慢慢地,他在小组学习中的信心也增长了,把书写不好的习惯也逐步改掉了,而且每写出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字还要拿到我面前“显摆”一番。后来,我就从最基础的字词入手,鼓励她把基础知识复习到位,还教她在厌倦的时候就看看或听听笑话或者故事来调节一下,现在,她已能够独立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并在小组中也能自如发言了。

我体会到,学困生的身上,有一根脆弱的神经是不可以去触摸的,那根脆弱的神经就是他们的自尊心,基础越薄弱的学生那根神经就越脆弱,它就像一根幼苗一样需要老师去精心呵护、施肥与浇水,然后才可能茁壮成长!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新课程下,老师在让学生享有学习自的同时,免不了要把学生往一个“勤”字上引,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新课程下的小组学习正好是对这一点的实践。在新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工具性、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中,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和方法,可以真正让学生做到勤于动手动脑。

王某的基础很好,但学习却不够勤奋,在小组学习中经常要求别人这样那样,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甚至有时作业没按时完成,还要为自己找借口。我从作文切入,发现她对语言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文字中却缺乏思想与灵气。因此我建议她加强阅读,除了一些适合的名著,还推荐她读一些趣味古诗词、历史故事、寓言童话、幽默笑话等等。同时在课间和学生聊天中,我也经堂跟她“聊”一些学习和阅读中的事,让她感觉到阅读的乐趣。一个月后,我发现她有了变化,课余还送了些作文请我给她修改。而且,她对生活也更留心了,看到同学们每天丢弃的垃圾,她主动从家里带来了三个纸盒,请同学们分类投放,每天放学时再带回去交给废品店,收入用作班费。这个举动受到了同学和学校老师的称赞。

寓教于乐本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的关于诗歌作用的观点,告诉了我们教的目的通过乐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运用在语文辅导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娱乐中教授与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因为学生更乐意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和教化。

“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从哲学角度讲,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教育理想的结果应该是“产出”一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一大批有着自己主见和思想的“艺术品”,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品”。当我们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和自我智慧及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和尊重学生,进而教育好学生。因而,在新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下,如何将小组学习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结合起来,是值得教师去探讨的一门教学艺术。

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仿写;鼓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想谈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兴趣,导入尤其重要

学生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少约束多鼓励、少限制多放手,让学生“率性而为”,树立习作的信心。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课堂导入很重要,不仅减少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还点燃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我根据每次的习作的特点选择导入方式进行习作,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 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达到预期效果。

⑶情境式导入:习作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力,激起想象思维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习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我相机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惑了。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利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或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文章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自主积累语言,从仿写入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生活”这潭“活水”,根本无从谈起。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靠阅读获得信息,丰富生活,提升思想。因此,大量阅读是丰富习作的重要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并定期检查。课外我还给学生补充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灵活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另外,我还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及其应用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习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才会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仿写,重在形成,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引导学生仿 “构段”、仿 “谋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第四小节是总分写法最好的范例。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别具体的描述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出示小练笔:

围绕以下中心句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得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课文中的仿写地方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不仅掌握习作的方法,还能领悟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就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四、多种形式鼓励,让其乐于习作

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

(1)评语鼓励。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习作中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班内范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独特的构思,一个深刻的立意……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范读优秀习作,或办班级作文小报,或教室内张贴,甚至向报刊杂志投稿,都可以让学生觉得他们很光荣,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令人羡慕的文章,从而激发习作热情。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那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 总之,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最后,让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为他们的自由倾吐托起一片蓝天吧!

【参考文献】

[1]杨启平 ,《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杭州出版社出版 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

[2] 李吉林,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

[3]柴向阳,《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 ,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

[4]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摄影艺术;应用

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相机从高档奢侈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开始离不开摄影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变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摄影简单易学,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摄影也比较感兴趣。在小学阶段开设摄影艺术教学,让小学生及早接触光影艺术,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确立摄影艺术在小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背景

摄影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摄影艺术是靠私人之间的相互授受进行传承,没有系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摄影艺术更是遥不可及,相机只是有钱人摆弄的洋玩意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摄影艺术课程,受到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摄影艺术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使学校的学术氛围得到极大地调动,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小学生与大学生在年龄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摄影艺术在高校的成功值得借鉴。对于能否把摄影艺术教学引入到小学生的教学当中,许多领导和老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对小学生对于摄影艺术兴趣的调查中,小学生也表现出了学习摄影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摄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学会认识相机,熟悉相机各个部位的功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相机进行照片拍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相机从陌生到熟悉,充满着乐趣和新奇。小学生正处于探索求知欲很强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所以能够快速地掌握摄影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摄影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地理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想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就要用到物理学中有关凸透镜的知识,想要学习拍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就要用到美术学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想要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就要去研究机械构造,电路原理。另外还有色温、构图、取景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学生智力

摄影艺术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摄影艺术中涉及的色彩、动静、线面关系、明暗、空间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拍出更美的照片,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有助于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摄影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形形的人物,学生可以在摄影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进行沟通,怎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小学生能在这些交流和沟通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摄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事物的形态复杂多变,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拍摄过程中细心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人物摄影为了突出人物个性怎样摆造型,静物摄影如何处理光影关系,风景摄影怎样构图,晚间摄影如何打光等等,这些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摄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拍摄新闻及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求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在这种场合里,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时机稍纵即逝。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生能在摄影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摄影是一种美的艺术,小学生能够在摄影过程中接触到美与丑、善与恶、快乐与悲伤,这能让小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接近美的东西,远离丑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可行性

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国家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通过学习摄影艺术,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学校和家庭都有能力、有资本教育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学校是综合性的教育场所,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摄影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四、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如何普及

(一)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创新

有些人认为摄影就是背上单反相机,配上单反镜头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摄影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用普通的手机也能拍出令人叫绝的作品,若是没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纵使背上再贵的相机也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呢?那就是多思考、多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拍摄,大胆创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寓教于乐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在课堂上学习是极其乏味的,摄影艺术教育要打破现有的课堂格局,组织孩子们到广阔无垠的天地中去,寻找到适合他们的途径和形式,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喜欢上摄影,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由此可见,小学摄影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小学生可以在摄影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收获属于自己的童年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柄凯.小学摄影艺术教学实验与推广[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周梅祎.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4):91.

[3]刘敏.中小学普及摄影教育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变革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当我们被众多学习方式搞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却不得不质疑: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学习方式变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变革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不断地拓展人类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又在不断地完善人类以往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不能把变革学习方式简单地理解为新的学习方式否定或取代以往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与以往的学习方式之间更多地是一种互为补充、发展完善的关系。此外,个别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之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不能规定的,关键在于哪一种学习方式对他掌握知识更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这是对已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而采取“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我问你答”,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学习方式的否定。但是要走出这一误区,除了必须看到克服旧的观念、旧的思想方式、旧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之外,还必须看到,就我国国情而言,我们的中小学班级,往往都是大班制,平均每个班级学生都在60人左右。这样的大班,要采取开放式教学,要变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而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间的可操作性是可想而知的。课改专家们试图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变机械的决定性教学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不必坐得整齐划一,可以自由自主学习、发言和讨论,这种寓教于乐的开放式教学,对我们这样的大班制行得通吗?看似热热闹闹的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老师不必统一标准答案,一节课里,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理论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死记硬背”的做法其实是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是实实在在的,在中小学打基础阶段,要使学生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并能进一步得到巩固,主要应靠接受学习。而科学发明、创造,各种问题的解决以及有关能力及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发现学习来实现。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指出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判断学习是否有意义的关键不是看采用什么方法而是看是否具备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所以,基于我们多是大班授课的条件所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除了应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之外,接受学习恐怕还不能偏废,不能完全否定,有些时候倒还是要倚重的。

二、关于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建立

关于乐趣的作文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情感教育”加以运用,以下是笔者在数年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探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一)多角度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但事实上,对英语本身爱好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因此,当一些学生以对英语没有兴趣为理由排斥英语学习时,教师应引导他们从其他角度获得学习英语的乐趣。首先,让学生自省如果成绩好,是否还会有“兴趣”问题的顾虑;其次,让学生时不时地感受到成就感,比如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夸奖或鼓励,某次句子翻译或作文被当作范例供同学们欣赏,把较难的单词都背下来,完形填空比上次多做对一个等等。无论多小的进步,只要不被忽略,都可以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常讲些幽默、但语言简单的英文段子,或是播放有趣易懂的英语视频,在笑声中让学生既感受快乐,又获得“听得懂”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方面灌输做人及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要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态度决定命运,学习态度则决定着学习的成败,端正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这两者的重要性的灌输。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公平的处事态度、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其次,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中闪光的事例,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启发学生;再次,对学生的某些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引导学生。比如,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正如他们以后必须承担高考所带来的结果一样;最后,用身边同学的优秀事迹和已毕业校友的正反例子去影响并激励学生。

(三)多层次辅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这里的“辅导”既是指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辅导,也是对学生情绪上的辅导。最基本的辅导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方法、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阐述。

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相似的知识漏洞或态度问题时,教师就要进一步进行部分辅导,以此让学生在互补和竞争中掌握知识,端正态度。然而,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教师更进一步进行个别辅导。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体现,要求教师更为细心地关注每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情绪状况、学习态度等,并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辅导策略。比如,对学习认真、临考恐惧的学生应疏导其紧张情绪,说服其应淡化结果、重过程,并指导心理暗示方法的使用;与考试考差的学生谈话时,对学习懒散的学生和态度认真的学生开头分别可以说:“这应该是你要承担的后果……”,“老师找你来不是想批评你,而是想告诉你,不要难过,……”,同时对两者都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教师应注意辅导要及时,对学生的隐私要尊重,以及对学生接受辅导后的行为态度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使辅导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改善英语课堂的可学性,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英语运用的自觉性,从而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模式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而情感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优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温柔的目光、肯定的评价、耐心的指导、亲近的交流,可以为课堂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使用多种结合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关于“First aid”话题时,可以让有类似意外受伤经验的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并让另一位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急救知识为其实施急救,其余学生对其步骤进行英文描述,全班互动,寓教于乐。在讲解语言点时,积极的例子可使用本班同学的名字,如:×××will be in charge of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Corporation will be in the charge of ×××.(区别两个划线词组)。这样学生不仅牢记了这两个词组的用法,还会产生希望实现句中所述情况的上进心。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可以将文章的主题进行延伸和升华。如讲解Ann’s Diary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如果你是安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失去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又应该反思些什么。这就实现了语言本身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情感交流。当学生慢慢习惯用英文表达情感和日常所需,学会留心身边物品的英文说明书,银行、商店的英文名时,英语将不再脱离生活而存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使用英语的自觉性便会随之提高,从而构建出更为良好的英语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