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公共设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第1篇

尊敬的家长、学生朋友:

文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荣耀!作为威海市民,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践行文明一言一行,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为此,北竹岛小学向全体家长、学生发出倡议:

1. 实施“爱护设施,保护环境”行动。自觉增强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体育健身器材、不在公共场所乱刻乱画;保持公共卫生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不随地吐口香糖;珍惜一草一木,不践踏绿地草坪、不攀折花草树木。

2. 实施“文明出行,文明交通”行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不乱闯红灯、不逆行、不横穿马路、不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追逐打闹;排队候车、依次上车、主动让座、先下后上。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游园(上下学期间、休假期间不在崇义园、胜溪湖等公园骑自行车、折花、踩草、追逐打闹),形成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安全畅通的文明秩序。

3. 实施“文明用语”行动。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言行得当,管住我们的嘴,不说脏话,告别污言秽语。谈吐斯文,礼貌大方,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让我们的话语像春风般和善悦耳。

4. 实施“文明传递”行动。以微笑传递文明,语言传递文明,和别人接触时,面带微笑,以适宜的方式,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微笑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体现文明内涵,彰显乐观自信、开放包容、亲切温馨的城市形象。宣传、遵守交通规则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意义,影响、带动周围市民不断自我提高,达到“一个文明学生带动一个文明家庭、一个文明家庭推动文明社区”的目的。

美好心灵是文明行为的前提,文明的行动是美好心灵的外化。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尊敬的家长先生、学生朋友,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努力,共创文明威海,让威海的天地更洁净,让威海的环境更美好,让威海的氛围更和谐!

爱护公用设施倡议书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公用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功能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市城区的基础设施着重进行了升级改造,为更好的方便市民生活,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公厕洁具、路灯、健身器材、园林绿地等被人为破坏;井盖、电缆、铁质栏杆等公共财物偷盗现象屡有发生;新配置的果皮箱等伤痕累累、内胆不翼而飞,乱涂乱画现象严重……城市公用设施惨遭如此破坏,我们心痛不已。极少数人道德品质恶劣,全然不顾公众利益,不仅给市民带来生活的不便,也有损城市和谐文明形象。

公用设施的设置,既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对公用设施的爱护,反映了一个公民的素质与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倡议:

一、遵纪守德,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做起,爱护公用设施,不损坏、不破坏,爱护草坪,不随意踩踏,带头维护整洁的城市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带动身边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

二、善意提醒,规劝他人。从现在做起,告别陋习,对损害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并坚决制止,严于律己,相互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尊敬的市民朋友,爱护公物是崇高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写照。作为每一个市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爱护公用设施,希望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监督、积极举报恶意损坏公用设施的行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文明。

请自觉加入到爱护公用设施的活动中来,城市是我家,爱护城市靠大家!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施能耗;生态能源;公共设施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71-01

闲置能耗作为一个首次被提及的概念,其主要是指公共设施在没有为人们提供服务时间段的能源消耗。这种现象其实一直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今天,这个问题也就变得越发的尖锐了。如果设施在没能为人服务的状态下依然消耗着资源,那么我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闲置能耗,它是一种能源上的过度浪费。

公共设施产品相对其它工业产品有着相对简单的结构与生产过程,这就为可拆卸性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这一点,在生态能源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概念中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我们如果能利用公共设施的这一特点,将公共设施上有关于生态能源收集的部件。就拿风力发电来说,小的风力发电机会比大的更合适。因为它更容易被小风量带动而发电,持续不断的小风,会比一时狂风更能供给较大的能量。其这一特点正好与公共设施的特性相一致。所以,如果将生态能源应用于公共设施设计之中会极大方便公共设施的能源收集与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密集区域的供电压力。

公共设施本身无疑是影响生态能源应用到实际之中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中的公共设施涵盖的领域十分宽泛,所实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如果从公共设施自身的服务方式层面上分析,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可以粗略的分为直接接触类设施,与非直接接触类设施。

一、直接接触类设施

直接接触类设施包括诸如公共候车亭,报刊亭,活动设施,共公座椅,扶手等等。由于其直接与人类的生活行为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针对其生态能源利用的领域应该多考虑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能源。附加的模块最好可以灵活的拆卸,以便日后的合理分配,维修与回收。就拿生物能源的实际利用来说,我们可以在诸如公共候车亭,报刊亭等人流容易聚集的设施周边安置生物能源的相关配套设施(生态能源收集装置),用可视化的方式让人们看到身边的树木每时每刻所产生的电能,吸收的温室气体量甚至是其生长的时间。赋予其生命化特征,使人们感到树木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些与树木交流的配套公共设施。比如,设置一面空瓶收集区域,人们可以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拧到该设施上固定,独特的角度可以使瓶内剩余的水缓慢流到树木根部,从而利用没喝完的矿泉水灌溉植物。[2]这样在利用能源的同时培养了人们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环境的距离。类似的,我们还可以运用机械能源理念,在年轻人居多的公共设施周围,安置一些诸如单车之类的健身设施。使他们在下班等车之余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利用他们运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起来,供设施自身使用。

二、非直接接触类设施

非直接接触类设施包括诸如路灯,道路护栏,导示设施,墙体,垃圾箱等等。相对于直接接触类设施而言,适用于它的生态能源利用的领域就会宽泛很多。就拿路灯设施来说,我们都知道,与路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路灯在非使用状态下的能耗基本上是一种能源浪费。[3]因为其处于等待状态,既不能为路过车辆与行人提供照明,反而多余的光线对周边建筑物内的人会产生持续的光污染。生态能源利用的理念与城市照明系统相关知识的契合,使我产生了一个设计构想――设计一种全新的低能耗城市路灯体系,该体系是建立在模块化的小型H轴风力发电设施基础上的。首先在道路两旁以及护栏设施设计上增加风力发电模块(小型H轴风力发电设施和与之配套的传感器),该模块通过汽车驶过时所产生的风能,带动其发电并带动红外感应系统。当没有车驶过时,路灯处于待机状态,此时低能耗的LED照明将作为主要的照明方式。当有车驶过时,由感应器开启汽车行驶前方几盏路灯的氙气照明为汽车提供足够的光线,随着汽车的驶过,氙气灯照明依次关闭并且转回LED照明继续工作。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路灯的照明功能,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路灯的闲置能耗带来的城市供电压力,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郭敏敏.论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与个性化设计.神州民俗,2008.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第3篇

2013年2月23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故宫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缸被游客偷偷刻上了一行字――“梁齐齐到此一游”。对此种不文明行为,网友纷纷谴责,称此游客“太缺德”。此事刚过不久,5月24日,又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到此一游”再次触痛国人敏感的神经,中国游客的“素质”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这两起肆意污损文物的不良行为,可以说是近年来比较吸引公众眼球的典型涂鸦事件,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屡屡发生类似的情形?其关键还在于留名的思想在作怪――有名望的人可以在准备好的宣纸上“留个纪念”,而一般民众只好涂鸦。“梁齐齐”、“丁锦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从孙悟空“撒尿留字”的行为发端起,中国人便有了这种“成名”的欲望。“到此一游”是文化之殇,你们“到此一游”,我们无地自容;你们手下无情,我们面上无光。“到此一游”真的并非一件光彩的事,我们不能在国人面前丢脸,国外更不能丢。

尽管这些年几乎每一次涂鸦事件的报道都会引发众怒,不过,从总体情形来看,还是呈现出一种向好的趋势。以此番神庙涂鸦事件来看,无论是热心网友还是媒体,或当事人家长作出的反应,对此类行为的摒弃显然已成社会共识。因此,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冷静。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涂鸦事件何止这些,比如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各种小广告,堂而皇之地写着代办各种证件、贷款等,这与城市的文明、进步和美丽显得格格不入。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意识。首先,从小教育学生爱护校园设施,比如教室、楼道、厕所的墙上,课桌、凳子上不能乱刻乱画,不能随意攀折花木、损坏校园公共设施、损坏实验器材等;其次,从小教育学生爱护校外一切公共设施,比如到游乐场、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公园、旅游景点等不损坏公共设施,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从小教育学生共同承担爱护公共财物的责任,了解爱护公共财物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和快乐,鼓励和表扬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人好事,让爱护公物真正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自觉的行为,不断增强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从小树立爱护公物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作为公民是否爱护公物,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社会公德意识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只有大家一起担起爱护公物的责任,在不久的将来,诸如“到此一游”以及衍生出的一切涂鸦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化;策略

目前,在小学思品课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解、学生听”的现象。在这样的模式下,品德课的教学就形空虚设,没有实际效果。《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小学品德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做到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巧妙链接――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教师要善于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死捧着教材,而应该把教材活化,要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选取教学内容,让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高效的品德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可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危险情景、灾区人们在地震中痛苦的表现、其他地区的人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情境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样,就把死的教材内容活化了。整堂课上,学生们被这活化了的教学内容感染着,进而感受到了 “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社会情感。

可见,利用生活化的策略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与补充,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自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活经验――让学习方式生活化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经验不断进行道德认知、道德评价,最终形成道德行为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教师说教式的讲解,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公园中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器材,由于公园中的这一些体育器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他们平时也玩过,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一种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中“公共设施”这一概念。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公共设施,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出示了公园中被人们破坏了的一些公共设施,这样,就导致了人们生活的不方便,让学生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很自然地说们这是不对的,有的同学还说出了自己以前也破坏过一些公共设施的行为,并进行自我检讨。这样,学生就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形成了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设施、与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作斗争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品质。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生活化的学习,所以,学生开展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才是高效的,远远超出教师简单讲解的效果。

三、走进社会――让品德实践生活化

引导小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行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在反复中形成。也就是说,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内,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课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后走进社会,让小学生的品德实践生活化。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第5篇

一走进校门,映入眼前的是:两栋崭新的教学楼、庄重典雅的综合办公大楼,碧绿的草地,干净的走廊,洁白的墙壁,艳丽的花朵…我们生活在可爱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在这宽敞的教室里,怎能不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怎舍得去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怎能不认真读书呢…

美丽的校园离不开花草树木的装点,可爱的学校离不开学校教学设施,我们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它,就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爱护它、尊重它、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这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环境文明优雅呢?①树立校园就是家园的思想,校园是我家,人人爱护它。

②在校园中行为要规范,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

③改正不良行为,不乱扔纸块,自觉提高环保意识。

④从小事做起,不乱踏草坪,爱护花草。

⑤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一切从学校的利益出发。

⑥用实际行动,爱护并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