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词语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词汇 词汇教学 词的文化内涵 词的构词法 词的同义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无论多么动人的描述,多么优美的句子,都离不开一个一个的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D. A. Wilkins 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 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英语词汇的学习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期以来,对词汇教学的探讨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深蒂固,课堂成了教师给学生机械地灌输语言知识的场所。就词汇教学而言,仍存在孤立、呆板、枯燥,讲得太多、太细、太碎的现象,学生记下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却不知道如何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用正确的单词来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词汇的数量、要点、详细程度进行针对性地讲解。笔者在平时词汇教学实践中作过一些思考和尝试,这里拟就大学英语词汇的分类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词的文化内涵的教学
词的文化内涵是指词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总合。Peter Trudgill 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社会文化的差别主要体现于所用语言的词中。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相同的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和内涵意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相同的。例如: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人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的表达。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凶残的怪物和“凶猛”或“邪恶”联系在一起。又如:“white”一词,在西方人心目中,白色是纯真、纯洁、诚实和快乐的象征,婴儿洗礼时,新娘在婚礼仪式上,总是身着白色。英语里有这样的表达: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hone(幸福的日子);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衣服的婚礼);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在汉语里,中国人的传统丧服为白色,有时还用于贬义。例如:白日做梦、白狗子、白痴。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词语教学的文化内涵,把词语中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汇本身的讲授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从词汇中了解和掌握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
2 词的构词法的教学
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三种,即派生、合成和转化。1.派生: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词根在一个单词中占主导地位,词根的含义表示整个词的基本含义。利用构词法中派生词的规则(词根(base)+前缀(prefix)或后缀(suffix)可猜出词的意思。例如:portable(便于携带的,可转移的)是由词根port(携带、搬、运送)加上形容词的后缀 -able构成。由port组成的词还有porter(搬运工),transport(运输、运送)等等;由tele词根(远、远距离、电讯)可以组成telescope(望远镜),teleconsultation(远程会诊),telecontrol(遥控),telecourse(电视课程)。2. 合成: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新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fingernail,teapot; undergo, underline; long-term, snowwhite; warm-heartedly, narrow-mindedly.3. 转化:在词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而将词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如:house n.(房子,住宅)转化成house v.(给…房子住,住),shoulder n.(肩,肩膀)转化为shoulder v.(肩起,挑起,承担),map n.(地图,图) 转化为map v.(绘制…的地图,在地图上标出)。
因此,如果掌握了英语构词的一般规律,就能由此及彼,化不知为知,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成单词的能力。这样,词汇学习就由简单的记诵活动发展为复杂的总体心理活动。通过构词法的学习,词汇教学中的兴趣问题,遗忘问题也会随之得到解决。
3 词的同义性的教学
同义词就是指一些表达同一概念,但是彼此有细微的语义差别或者有不同文体色彩的词。他们的含义看来差别不大,有些甚至可以互用;但严格说来,在多种意义上和用法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poor, penniless, poverty-stricken三个词均可译为“穷”,但是它们在内涵上各有侧重点:poor:指长期过着贫困生活的。penniless:一贫如洗,身无分文。指某种特殊原因引起的,是暂时性的,不是长期处于贫困状态。Poverty-stricken:贫困潦倒,指极度贫困。请看以下例句:
(1)He was a student then, and very poor.
那时他是个学生,很清贫。
(2)The banks are all shut so I’m penniless till the morning.
银行都关门了,所以天亮之前我身无分文。
(3)Those poverty-stricken refugees are trying to find work to supply themselves with necessities.
那些贫困的难民们在找工作维持生计。
又如:go on doing sth.与 go on to do sth.都可表示继续做某事。但go on doing sth.是指继续做刚才已做过的同一件事,不管中间是否中断过,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如:He went on reading after supper.(他吃过晚饭继续读书。)而go on to do sth.表示接着做另一件事,这件事完全与前面的事情不同,是一个过程完成的先后顺序。如:He took a long drink and then went on to tell us about his life in that mountainous village.(他喝了一大口水,接着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那个山区的生活。)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进行同义词的讲解,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增强感染力,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准确地表情达意。
总之,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汇起着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词汇教学,应是每位英语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道真.《实用英语法》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
[2]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关键词 《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分类 义类辞书 归类
中国辞书的天空,古往今来一直群星灿烂。但是词汇语义学的天际,向来是寥若晨星。以词汇语义学为理论框架构拟出的一部词典,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以下简称“苏典”)则是一颗明亮的启明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新春以其新锐的思想、新颖的编纂手段,像新星一样升起在东方的词汇学界。20年来,新著迭出,但更令人瞩目的是苏典。
义类辞书,也叫概念词典或题材词典,分为现代的和传统的。
现代义类辞书,导源于1852年罗杰(Roget P.M.)医生主编出版的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Classified and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Assist in Literary Composition.(常译为《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或《英语词汇宝库》),收25.6万个词语,附音序索引,便于检索,至今已经出80多版。效仿该书,从1859年到1963年,法、德、意、俄、西等多国相继出版了十几部义类辞书。在中国,有1983年的《同义词词林》(以下简称《同》)、1985年的《简明汉语义类词典》(以下简称《简》),1991年的《俄语同义词词林》(编者、分类都与《同》大同小异)、1999年的《写作语库》等等。在此前后,仅“柯林斯”“牛津”两大系列的义类辞书就有20多部,如雨后春笋,像春潮齐涌。苏典正是众多义类辞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
一、继承中外成果
传统义类辞书,旨在训诂读经,分类较粗,如《尔雅》(成书于秦汉之际)、雅系典籍及《释名》《通俗编》《艺文类聚》《渊鉴类涵》,这些义类辞书,属于古典范畴,跟柏拉图式的知识分类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尔雅》及雅系典籍对后世的一个启示是:审慎选择主训词。例如: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m、权舆,始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上例主训词分别是“始”“往”,其条件是使用频率高,分布语域广。苏典类名的选择,基本遵从这两个原则。
现代义类辞书,旨在帮助选词用词,分类比较科学,便于检索。
苏典等现代义类辞书,跟传统义类辞书相比,功用明确而突出――在“辞穷”时,为表达(写作、翻译、作文、帮助学习“一语或二语”)提供一个备用词库。正如罗杰《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副标题所显示的――本书的分类和排列对思想表达和文学写作大有帮助。
二、苏典分类体系的特点
科学分类,是面向科学研究者的对概念或事物的分类。至少受制于下列四个条件:概念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性,事物的渊源关系和临界关系,科学发展水平。例如近代生物分类学,始于18世纪瑞典人林奈(Linne C.von),他建立了分类阶元系统:自然界三分为植物、动物、矿物;生物四分为纲、目、属、种。现代分类学七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单元上下再加次生单元(如总纲、亚纲、次纲等等),总共20多个层级。语义类相比,层级更多,界限更严格。
苏典语义分类,从哲学上继承了培根、圣西门和黑格尔等人的思维成果,从自然科学上继承了现代研究成果。其五级语义层分类体系启示我们,语义类别跟科学类别,是两套体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苏典分类特点之一:体系
苏典的分类显示,它是面向语言使用者的词语意义的分类,至少受三个条件制约:语义类别、语法词类、事物科学类别。大类、中类更多显现出科学和语法特点,小类则更多显现出语义特点。
请看以下分类比较表:
苏典显示义类体系的要点是:义类的层次不宜过多,上下一共5个层次(从大类到组群);大类、中类宜粗,不宜细,苏典取乎中;小类至组群宜细,但不宜过细,苏典或取乎上,或取乎下。其间的界限,大约是便于查选。例如“官吏”,苏典在“壹一Kj2134”分了24组群,便于查选;而《同》在Af08分了9个组群,《简》在“一94”未分组群,不便于查选。又如“拟声词”,苏典划分出3个层级:(1)3个小类――人声、动物声、物声;(2)27个细类;(3)42个组群,便于查选。《同》只分出14个细类,《简》细分出65组群,都不便于查选。
(二)苏典分类特点之二:对象和依据
苏典表明,语义分类的对象主要是词语及其义位/义项,科学分类的对象是概念或事物。例如“蛙”,苏典及《同》《简》关注的是“蛙”类的词语,只收“蛙、蛤蟆、蝌蚪、青蛙、田鸡、蟾蜍、癞蛤蟆、林蛙、牛蛙、树蛙、雨蛙、哈什蚂”等。它们分别是古代常用词、现代常用词、通称、统称(上义词)、同类词、商品名。百科全书和动物辞典关注的则是“蛙”类的千百种自然物体,分为50属670种,如高山蛙、倭蛙、浮蛙、岩蛙、扁手蛙、真蛙、水蛙、棘蛙……但是不收“蛤蟆、哈什蚂”,因为它们不是正式的科学术语。而上列术语,又不是广大语言使用者需要掌握的,因此语义类词典不必收列。
语义分类的对象还有义位,如“蛤蟆”既可以指青蛙,也可以指蟾蜍,因此“蛤蟆”在苏典里先列于“青蛙”之后,又列于“蟾蜍”之后。
语义分类依据的是语义特征,科学分类依据的是本质属性。例如“鱿鱼、章鱼”,苏典及《同》《简》都分到鱼类,动物学则依据体态本质特征分到软体动物一类。
(三)苏典分类特点之三:原则
科学分类,必须遵守邻近原则,不能超越层级。如动物分类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单元及其上下次生单元(如总纲、亚纲、次纲等等),总共20多个层级。每一次分类,必须在邻近的上一层单元下、本单元内进行,不能超越层级。例如对龟鳖的分类,必须在动物爬行纲之下的龟鳖亚纲内,再分出曲颈龟亚目、侧颈龟亚目等,下面又分出总4科、分11科……
语义分类,可以适当跳跃,超越层级。例如苏典“动物”这一类之下不分门、纲、目、科等,只直接分出5个小类:A兽类,B畜类,C禽类,D水生动物,E虫类。“水生动物”中分出4个细类,其第2类便是“龟、蟹、虾、贝”,其下直接列出3类词群:
01龟、金龟、乌龟;02玳瑁、海龟;03鳖、鲎、鼋、甲鱼、团鱼、王八、元鱼、鼋鱼
(四)苏典分类特点之四:子母项宽松的等值原则
所谓“等值原则”,是指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科学分类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如龟鳖的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几十个子项必须等于其总纲。
语义分类的等值原则较宽松,可以接近或超越等值。语义词典里,可以不收录“曲颈龟、侧颈龟、太平洋海龟”等目科种术语。如苏典只收录了义为龟鳖的13个词。但是,不可缺少的子项,它是不遗漏或省缺的。
(五)苏典分类特点之五:子项宽松的不相容原则
科学分类所谓子项不相容原则,指各子项的外延不能有交叉关系、包容关系或全等关系,只能有全异关系、排斥关系。如鱼下分无颌类、有颌类,有颌类下又分三个亚纲,其中一个亚纲下又分鲈形目、鲤形目、鲑形目、鲱形目、鳕形目等。各小类间外延不相容。
苏典的“鱼”中使用的是宽松的不相容原则:其中有包容关系的上下位词“鳞甲、鳞介、水族、鱼虾、软体动物、鲸、鳄、蛙”等;更多的是全等关系的同实异名,如“鱼、鱼儿;鲳鱼、银鲳;大麻哈鱼、大马哈鱼”。
(六)苏典分类特点之六:重视词性
科学分类,虽然不强调照顾词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类别都隐含着词性区别。语义分类,尤其是苏典,特别重词性。首先注重义类和词性的一致性,其一级类,前4类是名词义类――生物、具体物、抽象事物、时空;接下来的3类是动词义类――生物活动、社会活动、运动与变化;再接下来的1类是形容词义类――性质与状态;最后1类是辅助词义类。其后的二至五级类别中,也很重视词性。重视词性,是更严格的分类。苏典在这方面,比《同》《简》等更严格。
三、关于归类问题
分类难,归类更难。难在义类词典的归类需要照顾三个层次:词位的归类,义位的归类,义素的归类。苏典在这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
(一)词位的归类
词位,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词位的词形变体、语音变体:不要把它的变体跟常体并列为主条,而要把变体作为副条。如苏典收了“犹豫”,没收其罕见的词形变体“茉ァ薄H绻不是罕见的词形变体,还是应该收录的。例如“唯x”(常体)、“惟x”(变体)大多都收了。
其次,对词位的具体特征必须仔细辨认分析,语义分类既要照顾语义特征,又要兼顾事物本质特征。在二者矛盾的情况下,义类词典应该以前者为主,因为它不是百科词典。例如:
“乌贼、墨鱼”,苏典及《同》把它们归为鱼类,比较符合语言习惯;而《简》把它们归为软体动物,把“鱿鱼”(乌贼的一种)归为鱼类,归类标准不统一。有的词位,特征不是很简单明了,不容易归到适合的类别。如
“徐图”,《简》归为“慢”类,只关注了次要义征;苏典归到“策划”类,则抓住了它的主要义征。
(二)义位的归类
一个词位包含多少个义位/义项,就应该归属多少义类。《写作语库》比以往的义类辞书注重了多义词的归类问题。苏典尤其注重。例如:
“特写”有两个义位:报告文学的一种;摄影的一种手法。苏典把前一个义位归为“散文”,把后一个义位归为“影视”类。
“家伙”,苏典按义位归到3个细类里,分别是:人,物什,日用品。
(三)义素的归类
一个义位归属不同义类,这是因为一个义位含有多个义素,显示出多个语义特征(即“多面性”),应该按不同语义特征划归到不同的义类。例如:
“大师”的第一个义位“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有两个义素:一为学问,多指知识和学识;二为艺术,多指擅于运用形象的才能、技能。因此,苏典把“大师”归入两个细小义类:“知识分子”,是大儒学者类的,着重指有学问;“才能突出者”,着重指技能高超。
在科学分类中,一个术语义,归属两个类别是极少见的。
四、需要增补词条及义项
义类词典,常见的有大型的和中型的。收词语的原则,大型的也不可能囊括无余,以20~30万条左右为宜;中型的应收常见的,以5~10万条左右为宜。《同》收录近7万条(实际近6.4万多条)。《简》收录6万多条。苏典收录8.3万条,居中型之上,难能可贵。大辞书学家罗贝尔(1980)强调说:“任何一本大型词典都不可能包含一种语言的全部单词。今天科技的词汇不可胜数……如单是硬鳍类的鱼就有三千多种,而一部语文词典,从无数种表示鱼类的词汇中能收进其词条栏内的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个较常用的名称……”就收录“鱼、虾”类的词条,《同》为127条,《简》27条,苏典241条。义类辞书的首要功能是选词的备用词库,词条以多为宜,因此苏典还需要适当地增补词条。最急需增补的,是中频词及一些低频词(高频词、次高频词不易漏收)。苏典还可以增补一些低频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宝葫芦、忝列、拜门、芝宇、芝眉(以上二词为脸的敬词)、寿倒三松、寿享期颐、芝焚蕙叹(为同类的不幸而悲伤)、杏花坛、富贵荣华、富可敌国、天道酬勤、生为人杰、瞽者论日、众星捧月、文如其人、妙语佳句、用心良苦、穿金戴银、不世之才、不世之功。
增补较有效的办法之一,应该是按词汇系统,成类、成群地增补。至少应该增补以下各系统词语:口语、方言、术语、新词语、书面语、古旧词语、成语。
增补较有效的办法之二,是检查最小的语义场,补充漏收的词语。如:“我”的谦称这个语义场漏收的词语有“小子、不慧”。“班门弄斧”这个小语义场是否应该补上“布鼓雷门、关公面前耍大刀、圣人面前卖三字经(斯文)”。在“来信”这个小语义场,原来只收了“华翰、来函、来翰、来鸿、来信”,是否还应该增补许多敬辞。例如:
大函、惠函、大札、芳札、芳信、芳缄、芳翰、瑶翰、台翰、尊翰、玉翰、朵云、瑶函、琅函、鼎札、手教。
除了增补词条,还有增补义项。漏收义项,是常见的。编者常把多义词的一个或两个义项漏掉。这是义类词典增补工作值得重视的问题。
五、微调小补
大功告成,众说纷纭,难免要做点微调小补。
(一)关于类目标记
《同》给出3个标记――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两位阿拉伯数字;《简》给出2个标记――汉字数字、两位阿拉伯数字;苏典给出5个标记――汉语大写数字、小写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两位阿拉伯数字。苏典层次分明,但是繁难,不易记住和查寻。
(二)关于标示和标注
词典应该标注词的语体类别等附属义,如〈口〉〈方〉〈书〉〈旧〉〈褒〉〈贬〉等等,因为这跟用词有关。
(三)关于简注
词目后面用括号简注词义,不能滥用。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注难词、难义,不注常用词、常用义;注可能误解的词或义,不注不大可能误解的词或义。《简》的许多简注似乎应该删除,而苏典则应该增加一些简注。
(四)关于搭配
在词条后面,用括号给出必要的搭配,提示用法。这是义类词典应该注意的。因为它是为读者服务的,必须凸显其使用原则。在这方面,《简》比《同》和苏典似乎更受读者欢迎。例如:
记者(新闻记者、特派记者、外勤记者),教练(总教练、主教练、副教练),跳(跳高、跳绳、跳远、跳水、跳伞),磨(磨面、磨粉、磨豆腐、磨麦子),静(静默、夜阑人静、更深人静、闹中取静)。
六、一点希望
现代的义类辞书,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共有的辞书类型,一百多年来,一直方兴未艾。世界各辞书大国,大中小型义类辞书已经出版了上百部。中国作为奋起直追的辞书大国,义类辞书也要出版十几部或几十部。希望新春带领其高水平团队,树起高远的奋斗目标:编纂出版一部大型的,收词语近30万条,分类和归类更为科学的义类辞书。像《罗杰英语同义语词词典》那样,发行一百多年,造福于资深的写作者和翻译家,造福于民族和国家,创造出赶超世界的标志性大典,推动中国尽早成为辞书强国。
参考文献
1.鲍克怡.汉语义类词典探索. 辞书研究,1983(2).
2.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3.林杏光等.简明汉语义类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罗贝尔.词典编纂问题. 辞书研究,1980(2).
5.梅家驹等.同义词词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6.苏新春等.再论义类词典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世界汉语教学,2010(2).
7.郑述谱.类义体系比较.辞书研究,1992(3).
8.Roget P M. 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Classified and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Assist in Literary Composition. London:Chancellor Press,1986.
【关键词】形容词动词化 数量特征 心理扫描
一、引言
本文采取“有界―无界”(boundedness vs. unboundedness)以及形容词的核心语义特点“等级性”(gradability)对形容词进行数量特征的描写。综合Paradis(2001)和石毓智(2003)两位学者及其他中外学者对形容词数量特征的分析,笔者将英语形容词分为等级性形容词和非等级性形容词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有界”和“无界”两类,“有界”类形容词包括极限型和正负值型,“无界”类形容词包括量级序列型和百分比型。下面就各类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做具体阐释。
二、英语形容词的数量特征
1.量级序列型。该类型形容词是典型的“无界”形容词,可构成反义现象,如long, short。说这种形容词是无界的,是因为它本身可以构成两端无限延伸的量幅,量幅上有无数量点,代表形容词性状各种程度上的差别。
2.百分比型。该类型形容词与量级序列型不同的是,虽然也是非定量的,但是它们所表示的属性程度高低的判断,依赖于一个参照物的性质程度。典型的该类形容词都是表达“相仿”类概念义,比如identical, parallel。
3.极限型形容词。极限型形容词本身无法构成一个量幅,代表封闭式量幅上的终点,是“有界”的。然而,正是这种“无限趋向性”又使得它们可以被人们诠释为一个含有等级的变量(刘晋)。perfect, unique等都属于该类形容词。
4.正负值型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一般与量幅无关,本身也不构成量级,通常被概念化为 “一分为二”,即互补关系,没有中间状态,也没有最高级和比较级,是典型的“有界”形容词,比如right, wrong。然而,通过上下文的语义调整和语义压制,该类形容词的的界限可以发生改变,因为词性的界限性问题本质上来说是灵活的。
5.非等级性形容词。所谓非等级性形容词,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等级性”“界限性”“反义关系”这些数量特征,比如usual, daily。
三、形容词动词化过程
认知语法词类观认为,形容词凸显的是一种简单的非时间关系,而动词凸显一种复杂的时间关系(Langacker, 1987)。这两种关系的对立反映在心理扫描理论中就是总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和序列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的区别。那么,形容词的动词化就是将一个非时间关系识解为复杂的时间过程,对应的认知操作方式就是整体扫描向序列扫描的转化。
1.量级序列型形容词。例(1)He stared at the low wooden fence and the pure sward of snow yellowed by the lights.
例(1)中,“yellow”用作动词时,意为“使…由白色变为黄色”,加上时间因素,不同程度的相关色彩随着时间的展开逐一凸显,是序列扫描。
2.百分比型形容词。
例(2)The target number of jobs should equal those lost from the indigenous.
例(2)中,“equal”语义为“相同的”,这里参与数量比较的是“提供工作的数量”和“失业人数”,可以假定后者是参照物,体现的是一个“提供工作的数量”不断接近“失业人数”的序列扫描过程。
3.极限型形容词。
例(3)I emptied out the contents of her bag and arranged them on the table.
极限形容词可通过语义调整或压制转变为自身含有量级变化的词,于是例(3)中“empty”根据句子语义是“将书包里的东西清空”,形容词动词化序列扫描一个书包空间性质由“不空”到“空”的动态过程。
4.正负值型形容词。
例(4)A woman has been wronged. Surely his dear, departed wife would approve!
例句中的“wrong”和“true”原本是一对具有互补义的正负型形容词,没有中间状态,也没有量级变化。然而,语义压制或调整会使原本不具备量级特征的正负型形容词转化成等级性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化序列扫描一个由正确对待到错误对待的动态过程。
5.非等级性形容词。
例(5)Maybe it was for that reason that the party leader singled Mr. Prescott’s past year performance out for praise.
形容词“single”本身不具备等级性数量特征,但是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语义压制,使其具有等级性。这里的动词“single”表示从很多人的过去表现中只挑出了Prescott的,序列扫描了一个从数量多到数量少的过程。
四、结语
本文在认知语法中Langacker的心理扫描理论框架下,对英语形容词进行分类描写,运用观察法和定性分析法阐释了英语形容词动词化的心理扫描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形容词转类成动词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词类 划分标准 词汇・语法范畴 语类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最初是受西方语言学中词类划分的影响。西方印欧语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但汉语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形态划分的标准并不适合汉语词类的划分,因而需要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进行词类划分。马建忠《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体系的初步建立。自此以后,人们对汉语语法一项重要的内容――词类问题,尤其是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过。我们希望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述评,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价值,推动汉语词类的研究,为汉语词类划分尽绵薄之力。
二、各词类划分标准评述
由于每位研究者观察和研究词类划分标准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不尽不同,因此划分的标准莫衷一是,难以达成共识。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熙的《语法讲义》,再到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期间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多种多样。产生了几种有重要影响的划分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功能标准、分布标准、词汇・语法范畴标准、综合标准。下面就各标准作简要介绍及诠释,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笔者的拙见,希望能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帮助。
(一)意义标准
依据意义(概念)标准划分词类,是传统语法理论指导下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我国语法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语文学习》。
意义标准最早可追溯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其义焉耳。”①
马建忠认为:“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②
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说:“至于中国的词呢,它们完全没有词类的标记,正好咱们纯然从概念的范畴分类,不受形式的约束。”③
吕叔湘《语法学习》则说:“中国话里的词没有词形变化,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意义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④
意义标准的优点是: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吕叔湘曾说:“假如有人说出一些词来问咱们,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咱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想到它能不能用在这个格式的这个位置上,那个格式的那个位置上,前头能加哪些字,后头能加哪些字,等等一切,还是先想到它的意义?各位的情形我不敢胡猜,我自己,不怕见笑,第一个反应是意义。”⑤意义标准对于语法初级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另一方面,马建忠说:“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此定义的缺陷显而易见。这里只是单一地把能描述具体事物的词才归为名词,而把那些本身是名词但表示抽象意义的排除在外,比如:思想,思维,意识,悲伤等。这是意义标准的一大缺陷。此外,意义标准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依据意义来划分词类,实际上把语言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绝对化了。在汉语中,有一些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恰好对应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不对应的。我们以名词为例来进行分析,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1)木头可以用来做家具。
(2)这是一张木头桌子。
例(1)中,“木头”的词汇意义是名词,其语法意义作主语;例(2)中“木头”的词汇意义也是名词,在这里却带有形容词的性质,其语法意义作定语,是名词用作形容词的词性活用现象。
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有些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对应不是高度吻合的。
此外,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在语法上却属于不同的词类。如:“偶然、偶尔”和“接近、将近”这两组词,每组的意义都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将近”“偶尔”是副词,“接近”是动词,“偶然”是形容词,可见划分词类与词的具体意义无关。
意义标准其实是分离了词法和句法,它不可能成为汉语词类划分的科学标准。
(二)形态标准
形态标准即依据狭义的形态标准来划分词类。狭义的形态标准指依据词头、词尾和重叠形式来划分词类,代表人物是陆宗达和俞敏。
陆宗达在《汉语的词的分类》一文里说:“实词怎么分类呢?咱主张按‘形态’分。汉语的词有形态没有呢?有人说没有,因为写到纸上的那一个一个的方块儿上实在看不出什么形态来。可是咱们语言是谈嘴里说的话,这里头形态变化可丰富哪!”⑥
俞敏在《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一文中,认为重叠式是狭义的形态变化,我们要给实词分类,就得根据狭义的形态变化。
许多印欧语系的语言有比较丰富的形态。如:在英语中,加上后缀-s,-es来表示名词复数,在多音节的形容词前加“more,most”来表示比较级、最高级的意义。汉语也有形态,但汉语的形态和印欧语的又不完全一致。汉语中词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试试”的意思。例如:“讨论”重叠为“讨论讨论”“看”重叠为“看看”。这个形态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动词和其他实词区别开来。比如,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区别动词和形容词,这是因为形容词虽然也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非常”“程度进一步加深”义。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加词前缀“阿”这个语素,可以组成“阿姨”“阿婆”等,这个前缀“阿”一般就是构成名词的构词形态;加后缀“化”可以组成“现代化”“规范化”等,这个后缀“化”一般是构成动词的构词形态。另外,汉语中还有的用“们”来表示复数,比如:“我们”“他们”。动词后加“了”“着”“过”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和过去。由于汉语是孤立语,这些形态变化虽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一些帮助,但不是对所有的汉语词语都适用,普遍性差,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而不能作为主要标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汉语的词可以分类。
2.汉语词类分类的标准以“语法功能标准”为主。
3.汉语词类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汉语词类问题的种种研究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词类本质及划分标准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接近其科学本质的长期过程,这也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抓住实物的本质。要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注释:
①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3页。
②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页。
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年
版,第33页。
④吕叔湘《语法学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第4页。
⑤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选自《汉语语法论文
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2页。
⑥陆宗达《汉语的词的分类》,《语文学习》,1953年第27期,
第15页。
⑦胡裕树《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版,第
222页。
⑧王力《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55年第
2期,第146页。
参考文献:
[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
[5]吕叔湘.语法学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6]俞敏.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J].中国语文,1954.
[7]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8]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刘向东.汉语词类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
关键词:梅溪词;竹屋词;史达祖;高观国
史达祖,号梅溪,南宋著名词人,梅溪词收集了他的一百一十二首作品,内容多为感怀身世和抒发政治抱负的不得志。高观国是和史达祖同期的词人,号竹屋,二者生为挚友,词作品常相唱和,对于二人不同的词作品风格,冯煦《蒿庵论词》有云:“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本文就从咏物、咏怀、恋情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作品的不同之处。
一、咏物词对比分析
咏物词的出现、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对静物外在的描写,到借景抒情,最后到借物寓情、以物抒情的过程;其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也从直白描写铺叙,发展到后来的物我融合,最后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追求。宋代词人在咏物词的写作上,也同样经历了情感主线的变化,比如史达祖的著名咏物词《双双燕・咏燕》全词如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小词描写的是燕子双飞双宿和筑巢依存,看似只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然而,全词末尾点出一句“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一瞬间词人的寂寞和空虚之感直铺而来,全词基调也从描摹燕子呢喃软语的状态,转变为通过燕子的“竞夸轻俊”和“应自栖香正稳”来感慨作者自己的孤寂和寥落。同时,将“愁损翠黛双蛾”的忧愁与燕子的活泼恋春进行对比,通过含蓄婉约的表现手法,寄情于景,使整首词从内容到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作为擅长咏物词的词人,史达祖精通于细节描写和对细节神态的传递,在《双双燕・咏燕》当中对于燕子神态和动作的把握,作者通过“度”、“相”、“软语商量”、“竞夸轻俊”等等细节的描写,将燕子的轻巧、活力、极具生命力的亲昵和狎戏灵动地表现出来,极为生动传神,为之后点睛和寄情铺垫了浓厚的情感基础。
而同样是南宋著名词人的高观国,在其流传下来的三十三首咏物词当中,描写的对象除了常见的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虽然常见却很少描摹、较难着墨的事物,比如“轿”和“帘”等等。其《御街行・赋轿》词中云: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如何描写一顶轿子?高观国在这首词中巧妙地使用“藤筠巧织花纹细”来描写轿的做工精湛,外观细巧美型,“称稳步、如流水”则形容的是在抬轿者高超的技术之下,轿子的稳健、律动如行云流水般前进的情景。为何描写一顶轿子?全词之后的八句才是表达的重点内容,坐轿的妇人外出踏春,在雨后的山间,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沐浴阳光的普照,但是娇媚的妇人既怕弄脏鞋袜不雅,又怕游玩困顿败兴,所以以轿代步,能够“逢花须住”,又能“更不把、窗儿闭”,随时欣赏沿途的景色。“归来时晚”、“扶下人微醉”,将妇人游玩一整天尽兴而归的神态生动地传递了出来。虽然是一首咏轿词,但是作者意不在此,游玩的市民和轿夫才是这首词的描写重点。
高观国的词作更重视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市民的生活方式。史达祖和高观国的咏物词虽然在描写对象方面大相径庭,史达祖细致入微,高观国生动传神,二者各领千秋,不相上下。
二、咏怀词对比分析
咏怀词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咏怀,发自词人作者的内心,另一种就是词人之间的酬唱和应和之作,南宋时期特殊的文化生活环境,推动了酬唱词的发展,使其地位卓然。虽然后世论者对酬唱词的认同程度并不高,认为宋代词人筵席赋词,内容上不仅缺乏真实情感,更带有无病、过于矫揉造作的“硬伤”。然而史达祖的咏怀词多数抒发的是自己在仕途上的追求,还有一些是与高观国之间的酬唱,例如《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一词: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这首词是作者留别高观国和其他社友的作品,词的上阕透露出作者对高人隐士洒脱狂放的向往之情,并对昔日游戏于上流社会的奢豪发出了喟叹,虽然自身意趣超凡但是面临国难不免愤懑忧心,字里行间充斥着拳拳爱国之心,“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便是对这种情感的形象诠释。正是因为有“神州未复”的忧虑时刻伴随,作者才能甘于慷慨登程、甘饮风露的生活。史达祖的这种忧国情怀并不是特例,而是南宋整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病――“神州未复”。
与史达祖出使金国时期的代表作《惜黄花・九月七日定兴道中》、《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相呼应,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问寅斋同赋》、《凤栖梧・湖头即席,长翁同赋》、《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这几首酬唱词可谓是“有约清吟”的酬唱之作,抒发了对史达祖深切的怀念之情。高观国对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回应之作《雨中花》(旆拂西风),作于史达祖出使前夕,意在为其饯行。词云: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叠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高观国借着送别友人出使的契机,展开了对出使后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关注国家兴忧、期望友人建功立业的热情期许,并流露出作者渴望国家安定的情怀。以词显志,高观国无疑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的,他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抱负无法施展。不过,由于其求仕之心并没有史达祖热切,未能出仕的愤慨也不及史达祖激愤,所以他的咏怀词中的思想性以及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也不及史达祖那样深切动人。
三、恋情词对比分析
恋情词由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在我国词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婉约派词人无疑是恋情词创作的中坚力量。史达祖、高观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后世论者对其出色的恋情词也多有研究。史达祖恋情词作品分为两部分:悼亡词和普通的恋情词,他的悼亡词数量之多、艺术魅力之上乘,是我国词坛上十分罕见的。
《忆瑶姬・骑省之悼也》、《寿楼春・寻春服感念》、《三姝媚》等11首都是其非常著名的作品。在他的悼亡词中,不少都是自度曲,前面提到的这三首就是作者在写词时自度的曲子,其中《忆瑶姬・骑省之悼也》中,史达祖所表达的情绪与潘岳悼念妻子的感情是一致的:
娇月笼烟。下楚领、香分两朵湘云。花房渐密时,弄杏笺初会,歌里殷勤。沉沉夜久西窗。屡隔兰灯幔影昏。自彩鸾,飞入芳巢,绣屏罗荐粉光新。十年未始轻分。念此飞花,可怜柔脆销春。空余双泪眼。到旧家时节,慢染愁巾。神仙说道凌虚,一夜相思玉样人。但起来、梅发窗前。哽咽疑似君。
词人先描写往日与妻子甜蜜的回忆,待情绪渐入时笔锋直下,将作者最沉痛的心情通过悼亡铺叙出来,整首词哀伤婉转、如泣如诉,浓浓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使读者不仅感同身受,更沉浸在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中无法自拔。
高观国本人的个人情感之路不像史达祖那样专一,他的恋情词作品描写的对象比较广泛,有不少是描写闺阁妇人的怨怼之情,也有替人的作品,基本都是与本人无关。虽然不如史达祖的悼亡词那样情真动人,但是这些作品中同样有值得关注的地方。《恋绣衾》便是代表:“黄花惊破九月愁。正寒城、风雨怨秋。愁便是、秋心也,又随人、来到画楼。因缘幸自天安顿,更题红、不禁御沟,待写与、相思话,为怕奴、憔悴且休。”
虽然是闺中幽情,作者亦写出了哀婉动人的情绪,虽然不如史达祖词中感情抒发的浓烈专注,却也是值得后世一读。另外可圈可点的作品,如《生查子》:“天暖气清,风柔雨沥。香气薄雾润湿了玉阶尘与纱窗。”环境气氛刻画的十分生动。钿筝和宝箧两句寄寓了主人公的离思,将梦魂到江南的思念之情刻画的真切婉转。而贴合韵律、朗朗上口的四个联句自然和谐,虽然情感方面较史达祖略逊一筹,但是艺术技巧和写作手法上仍然称得上是词作大家。
其余如“归雁不如筝上柱,一行常见相思苦。”(《凤栖梧》)、“年华晚,月华冷,霜华重,鬓华斑。也须念,闲损雕鞍。斜缄小字,锦江三十六鳞寒。此情天阔,正梅信,笛里关山。”(《金人捧露盘》)、“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杏花天》)、“梦冷不成云,口率奎外情。”(《菩萨蛮》)、“一春多少相思意,说与新来燕子”。(《杏花天》)等等都是非常动人的作品。因此,对比二者的恋情词,高观国作品所欠缺的是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表达,以及感人深厚的艺术魅力。
小结:经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从其二者的词风方面来看,梅溪词更注重抒情,其词作以托物言志为主,诗风豪放,往往表达的是豪放的大爱,无论是咏物词、咏怀词或者是恋情词,都表现出了洒脱的诗风特性,对成功的追求以及对失败的沮丧,都表现在词作里。而竹屋词更倾向于描写叙事,描写身边的小事,从细节处着手,高观国本人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所以,他的词作往往没有对成功和失败过于明显的表达,词作情绪波动不大。(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批准号:CSCXY2013021)
参考文献:
[1]黄正红.论“史梅溪之句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2):24-25
[2]陈磊.从梅溪词婉风看南宋幕僚文人词风心态(上)[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