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硕士

经济学硕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硕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硕士

经济学硕士范文第1篇

在此,有人可能会问,“降准”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降准”?“降准”的钱都用在了哪里?又对我国宏观经济有什么影響吗?

“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简而言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银行留下更多的剩余资本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存贷活动,同时是社会上需要资金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更加容易获得更大的金融借贷。

那么为什么要“降准”呢?这就得联系另一个大热的名词“去杠杆”。“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简单的说,“杠杆率”就是一方持有一定的资金,并以这些资金作为担保,借得这份资金的几倍之数,这个倍数就称之为杠杆率。最近,响应国家要求“经济金融进行去杠杆化”,这就代表不仅借出去的钱得快点还,还号召社会群众多赚钱,少借钱,银行也要少放贷,在“去杠杆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都缺少资本,所以“降准”政策的实施能够缓解缺少资本资金的状况。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借到这些钱,这次的降准,主要针对某部分企业,所以也叫定向降准。推荐阅读>>

降准的钱都用在了两个地方——债转股项目和小微企业。债转股项目即将债务装换为股票,资本管理公司购买了企业对银行的贷款凭据,并凭此凭据可以作为股份成为欠债公司的股东,这样企业的债务关系消灭,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上文说到在“去杠杆化”政策实施以来,资本市场上普遍资金缺乏,再加上银行的贷款难度加大,导致许多小微企业遭遇困境,所以这次央行的“降准”政策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困境,帮助其更好的发展。>>更多经济学硕士论文

但是此次定向降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中央银行释放的资金有限,对流动性改善有限。同时,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而且国家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变,大部分的降准释放资金用于MLF的偿还,小部分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此次降准是优化流动性结构而非增强流动性,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基本不变,保持中性。其次、对于资金流向的后续监管情况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监管问题主要出现在企业层面。少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较为松散,受益于定向降准的资金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导致企业高管将其用于其他用途。但这仅仅是少数,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此次降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还是比较显著。总体来看,降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货币面临着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才采取的重要措施。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资金加速外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实体经济和当时震荡的股市来说是利好消息。降准有利于稳定经济,但对于股票市场只是起到了减缓股价下跌的作用。降息并不代表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放缓,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所以利息调整的重点是保持实际利率

经济学硕士范文第2篇

为做好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0〕8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2号)和《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浙商大研〔2019〕46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式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特制定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工作细则。

一、工作原则

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以及“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核心,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严格管理、稳妥进行。

二、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2021年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  

三、复试实施方案

   (一)复试时间和复试方式

  复试工作原则上于3月25日开始,一志愿复试一般于3月31日之前完成,调剂复试一般于4月15日之前完成(调剂服务系统于3月20日左右开放)。

根据学校生源情况、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学院原则上全日制各招生专业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

远程复试一般要求考生在独立、无干扰场所参加复试,同时要运用“双机位”“防缩屏”等技术手段提高防范作弊水平。复试前要以适当形式提前组织考生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复试过程安全、顺畅、稳定。要与考生逐一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确保提交材料真实有效、复试过程恪守诚信。

学院应严格复试过程管理,考前防替考,做到“两识别”(人脸识别、人证识别)和“四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诚信档案库数比对)。考中防作弊,做到“一平台”(远程复试原则上应统一复试平台)和“三随机”(随机选定考生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成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考后,做到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二)一志愿考生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的确定

  1.学院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规定,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不得低于国家线),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研究生院统一对外公布。

  2.一志愿生源充足的专业,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名单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决定,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研究生院统一对外公布。

  (三)调剂

  1. 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不足的专业,需进行生源调剂。考生调剂的基本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数学三和经济类综合能力可视为相同考试科目)。

2.调剂程序要求:

  (1)招生学院接收调剂考生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简称“调剂服务系统”,3月20日左右开放)进行。考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调剂缺额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进行调剂申请。

  (2)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严格审核申请材料。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不得简单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

  (3)考生在接到同意调剂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同意调剂,否则视为放弃。

  (4)调剂复试名单由招生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决定,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研究生院统一对外公布。

(四)复试资格审查及体检

  1. 招生学院于复试开始之前通过线上审核电子版材料的形式,对考生复试资格进行审查。

  2.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考生体检工作统一于入学后3个月内进行。

  (五)复试的内容、形式、程序及评分要点

  1.复试的内容及形式

  复试要充分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体现质量第一的原则。

远程复试原则上不设置笔试环节,主要以远程视频面试的形式进行,并尽可能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远程复试一般包括专业能力测试(应充分体现原复试笔试科目内容)、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在复试过程中进行,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2.面试的程序、评分要点

(1)面试程序

  ①记录员(面试秘书)核对、询问考生姓名等基本信息,确认考生单独在场情况,并要求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或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核实考生身份。

  ②抽取试题:每个专业准备试题库按编码1.2.3.4...排列供考生选取,由考生当场报数字抽签确定题号。

  ③考生自我陈述(1-2分钟)。

  ④复试(面试)小组提问。

  ⑤考生回答。

  ⑥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前一名考生开始面试时,由面试秘书通知下一名考生做好准备。

  ⑦记录员对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确保相关录音录像设备开启。

  ⑧参加面试教师现场独立评分。

  ⑨紧急处置:远程复试过程中如果出现断线超过3次,或因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无法进行面试的,需重新安排时间、地点完成面试(届时需重新抽取试题)。

  (2)面试过程中的评分要点

  ①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专业素质及能力;

  ②综合素质及能力;

  ③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

  

(六)复试成绩计算和使用

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30%。

远程视频面试成绩即为复试成绩,具体比例要求如下: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百分制)=专业能力测试(百分制)*7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百分制)*25%。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百分制)=专业能力测试(百分制)*60%+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百分制)*40%。

四、录取原则

   根据初试、复试折算后的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分别排序录取。一志愿考生录取完毕后,空余的名额方可用于调剂录取。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单独排序录取。

五、复试和录取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1.招生学院的复试和录取工作应在校院两级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集体决策、严格把关;领导小组对研究生复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复试结果全面监督。学校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巡视组,在复试期间到招生学院开展巡查。

    2.复试信息公布。对计划安排、考生成绩、复试和录取名单等重要信息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yjszs.zjgsu.edu.cn/)及时公布,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学院复试及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和复试安排等信息在各学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若上级对复试工作有新的要求,按上级规定执行。

  3.经济学院联系电话: 0571-28008038。

  4.举报投诉渠道: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受理复试举报投诉。对复试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或违规违纪行为的,可以拨打举报电话:0571-28877069,举报投诉邮箱:zjgsujw@126.com 。

经济学硕士范文第3篇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第一次将诺奖授给对实验经济学有突出贡献的人,早在1988年就有先例(间接地),当年诺奖得主阿莱斯就做过大量验证期望效用假说的实验研究;这次直接授奖,不仅肯定了实验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领域的地位,且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987年,我在美国读书,选修实验经济学大师之一、现任教于哈佛大学的罗斯(roth)教授的课,当年36岁的罗斯风华正茂,其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我印象深刻,使我对实验经济学有初步了解,并涉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1995年,罗斯与我的另一位老师合编《实验经济学手册》,以史密斯的体系为主线,囊括实验经济学的前沿成果,是迄今最权威的专著。

实验经济学发展史实验经济学的目的,是想通过设计或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无人知晓第一个经济实验始于何年,但可以肯定,自1930年代始,经济实验便不断运用,且方法论逐渐完善和发展,最终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活跃分支。

大体说,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0~1950年代,共有三大标志性的经济实验类别。第一类是为验证个人选择理论所设计的实验,力图通过实验手段,了解影响个人效用偏好的因素和规律。第二类属于检验博弈论假设的实验,这类实验的研究范畴很广,涉及信誉效应、公用品抉择、议价过程等。第三类是产业组织方面的实验,主要特征是构建虚拟市场和组织形式,在不同的信息和市场条件下,研究人的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至今,这期间实验经济学飞速发展,设计和构思不断创新,方法和工具日趋完善,结论和证据层出不穷,很多证据与经济学常识南辕北辙,向传统经济理论(像金融学中的市场有效性假说)提出了挑战。

主流经济学家从最早拒绝实验经济学,到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实验证据,这表现为实验经济学论文数量的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各类领先期刊共发表了150多篇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其特征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类别繁多的实验课题、实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已初步建立。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实验经济学体系仍有不少问题,某些方法颇具争议性,受到许多反对者毫不留情的批评。

实验经济学目的与方法史密斯1982年的开拓性论文,统一了此前许多经济实验所采用的个别方法,界定了经济实验应遵循的步骤,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研究设计和分析系统。他认为,每一个实验都应由三大元素组成:环境、体系和行为。环境给定了每位参加者的偏好、初始的货品禀赋和现有的技术水平,而体系则界定了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环境和体系乃可控制变量,他们会影响最终所观察到的行为。但要在实验中控制环境和体系变量,须满足一些先决条件,史密斯总结为五个:

第一,非饱和性,指人们对商品或金钱的欲望永无止境,“多多益善”,即常言所说“多比少好、少比无好”;

第二,突出性,指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其行为和策略,清晰透明、勿庸置疑;

第三,支配性,指实验结果应尽量客观,不被参与者的主观成本或效益所左右;

第四,隐私性,指每位参与者只被告知他本人的回报程序,对他人一无所知,以避免互相影响、操纵结果;

第五,平行性,指实验得出的结论在非实验室的现实世界中和在同样环境下也成立。

实验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上述特征有异于其他传统经济学分析,但这种用简约的微观经济过程模拟外面的大千世界、在实验室中培植“温苗”之举,仍不失为一种权宜好计。言外之意,勿庸置疑实验的平行性,其放之四海而皆准。

实验经济学的局限实验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认真对待和仔细设计实验程序,控制变量的问题不难解决。原因是,只要设计得当,支配性和隐私性可隔离实验中的微观经济实体,使其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即实验环境和体系设计愈精细、愈苛刻,实验结论便愈准确。惟有如此,实验室所得的结论方可用于现实世界。

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按精细原则构建的实验反而可能事与愿违,即实验环境和体系设计愈精细,平行性成立的可能性就愈小。即是说,苛刻的实验室条件会偏离真实世界,其结论无普遍性和实用性也就不足为奇了。批评者认为,这是实验经济学最严重的缺陷,其原本目的是通过实验来指导实践,但无法重复实验。而支持者却认为,上述指责言过其实,举例拍卖和投资心理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就比较准确,实验的具体设计乃技术问题,并非致命的方法问题。

社会科学的实验并没有自然科学的实验那样成功,经济学家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社会系统(含经济系统)的内部独立性较低,其中各个参与者及环境和体系的结构都

经济学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 《莎菲女士的日记》 本能意识

一、概述

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是由奥地利病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创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他打破了欧洲长久以来崇尚理性的人文传统,研究有关潜意识的精神活动,以此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心理动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种理论的基本立足点,是承认无意识在人的心灵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无意识的主要构成又是人的本能欲望,特别是。弗洛伊德自称精神分析的理论结构有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恋母情结、压抑和转移。他深入挖掘人类的抗拒和压抑作用,强调性的重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梦、文学艺术、幻想等和人的原始本能、愿望的关系,并对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给予了密切关注,建构了自己的文学艺术观。

在上世纪初,朱光潜、高觉敷、潘光旦都翻译了大量弗洛伊德的作品,客观、翔实地介绍了弗洛伊德对人格的挖掘甚至对性的认识,把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到了中国。这对当时反封建、破除保守的“五四”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施蛰存、沈从文等作家,都多多少少地借助精神分析法对人物心理进行了初探,突现作品“性的苦闷及其与社会环境、道德伦理之间的冲突”。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弗洛伊德思想

精神分析理论于中国勃兴的初期,张爱玲、丁玲等女性作家也都以超前的、反叛的个性,抨击着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束缚,抒写着对的追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便是其中一部成功的描写中国女欲心理的作品。整部小说由35篇日记组成,刻画了一个不甘庸俗、寂寞却又迷失方向的知识女青年――莎菲。她不屑追求者苇弟的痴情,为南洋华侨凌吉士的美貌所倾倒,但又鄙视他拜金、轻浮的灵魂。在不能自持的矛盾中,以一个深情地吻结束了痛苦的内心斗争,毅然决定离开,“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全文传神的刻画了莎菲因传统伦理道德的羁绊诱发的脆弱、多疑、敏感、抑郁的心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内涵。

1.苦闷述说背后的挣扎。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包藏的利比多(libido)即内驱力,称为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它按避苦寻乐原则行动,力图发泄本能冲动千方百计满足其的种种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是违背道德习俗的。作为传统道德和世俗礼教的叛逆者,莎菲在日记中所表达的狂热与奔放的情感,正是受到了本我的驱动。日记里细腻地描写了被凌吉士的外貌迷住后,莎菲抑制不住的疯狂,常常抛却传统道德的束缚和对他不堪生活的不满,陷入对的痴迷的幻想之中,对的渴望占据了作品的绝大部分篇幅。“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的献上他的心”、“我无法制止我狂热的感情的激荡,我躺在这热情的针毡上,反过去也刺着,翻过来也刺着,似乎我又是在油锅里听到那油沸的响声,感到浑身的灼热……”

然而,这种开放的欲望受到了外界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这是本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需要自我进行调节和超我的抑制。自我一方面努力帮助本我实现要求,以防止过度压抑造成危害,另一方面要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而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指导自我去管制本我的冲动,把为社会习俗所不容的本我冲动压抑在无意识领域,去符合道德原则。反映在莎菲身上,却是反叛不彻底造成的悖论。因为,超我的心理系统由两个方面所组成,即:“自我理想”和“良心”。追求灵肉和谐的爱情和服从传统道德的训诫便是莎菲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在它们的不断冲突中,即便内心的热烈已经不能自拔,莎菲对的吁求还是停留在口头上,隐蔽在心灵世界里。她从未主动地表示过爱,更未主动地要求过性,甚至对此流露出无限的恐惧、怯懦,找出各种理由加以抵御和防范。在和凌吉士进一步接触后,她说:“看到他那被燃烧的眼睛,我就害怕了”。接受了凌吉士并无实质的后,她无限“懊悔我白天所做的一些不是”,说这是“一个正经女人所做不出来的”。这便是超我的精神性奖惩在起作用,它使莎菲感到了内疚自卑,不断的悔恨与退缩,在本我与超我之间挣扎往复。

2.死的本能冲撞下的悲剧意识。日记这种文体无疑是表现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最佳手段,莎菲的焦虑、压抑、孤独都通过日记娓娓道来。从开始莎菲就没有停止过焦躁与郁闷,百无聊赖又自怨自艾,这恰恰是弗洛伊德所指出的现实性与道德性造成的意识焦虑的表现。她“想不出找点什么事做,只好一个人坐在火炉旁生气”,怀着自恋的心态时常抱怨朋友,厌恶追求者,甚至对天气也没有什么好感,“真找不出一件令人不生嫌厌的心的”,久而久之,莎菲便将自己孤立了起来:“除了我自己,没有人会原谅我的。谁也在批评我,谁也不知道我在人前所忍受的一些人们给我的感触。别人说我怪僻,他们哪里知道我却时常在讨人好,讨人欢喜。不过人们太不肯鼓励我说那太违心的话,常常给我机会,让我反省我自己的行为,让我离人们却更远了。”这是痛苦、悲哀、恐惧等情绪体验联系着的一种紧张状态。不断产生着罪恶感使莎菲选择着逃避。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有意识的避开群体;对个人机体的作用以及消除对享乐的企望;利用麻醉剂等的得以达到“渴望独立于外部世界的程度” 的表现,莎菲女士的独居、失眠、企图放弃治疗、酗酒发泄恰恰反映了这种意识,而日记中充斥着的死亡的文字,例如“足足有半年为病而禁了的酒,今天又开始痛饮了……似乎这酒便可在今晚致死我一样,我不愿再去细想那些纠纠葛葛的事”、“多无意义啊!倒不如早死了干净”、“我有没有力去杀死一个人呢?”……更展现了这种焦虑中的“死的本能”意识。

“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被弗洛伊德成为人格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元素。

它“以破坏为目的攻击本能”既攻击外界,也攻击自身,待狂和被虐狂是表现之一,在莎菲身上则表现出了更为内向的形式――自我谴责、自我痛恨、自我惩罚、自我毁灭、自我寻思等等。无聊的生活带来了“寂沉沉的可怕”,从开始为爱情自由反抗礼教权威,到后来无尽的内省和痛苦的自我谴责,莎菲对死亡的态度也总在趋向与排斥中不断的徘徊,她产生了一种黑暗的攻击本能,甚至有了杀人和自杀这种追求死亡的可怕念头。无法忍受之时,莎菲终究还是选择了逃避,孤独的离开这段她眷恋却也鄙夷的爱情,发出“啊!我可怜你,莎菲!”的哀叹,为全篇再度抹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立昌:《精神分析与中西文学》,学林出版社, 1987。

[2]李军:《弗洛伊德文学思想述评》,《集宁师专学报》,2003.6。

[3]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京华出版社,2005。

[4]李铮、章忠民:《弗洛伊德与现代文化》,黄山书社,1988。

经济学硕士范文第5篇

你们好!今天,我今天满怀着自信站在这里,来竞聘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我相信,我能行,我将无愧于“小学高级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我毕业于师范学校,在三尺讲台上,我已经奋斗了许多个春秋。多年的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了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虽然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奢华的享受,有的只是忙忙碌碌,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有的只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当得知学生考入高等学府,特别是肖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林考入南开大学……如此捷报纷至沓来时,内心便充满了喜悦与欣慰,所有的苦与累,便烟消云散。我想这就是工作中留给我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支持我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辉煌。

谁在教育上领先一步,谁就拥有辉煌的明天。因此,我告诫自己:教师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与时俱进,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所以我先后参加了专科和本科的学习,积极参加骨干班培训学习,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教学杂志了解最新教学教改动态,借鉴别人的宝贵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历年中心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评比中均获第一名,在开发区的教学抽测中,成绩也名列前茅,校内的期末质检中,我所任教的学科,四率均能达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

在教学上,我以“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作为自己的信条。在新课改条的浪潮中历练自己,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加讲课听课等活动,我主讲的《小马过河》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应用题》获市说课二等奖,去年,我所承担的《海底世界》和《母亲的账单》等课获奖,并受到开发区领导和老师的好评,从教以来,我除了认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还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区级奖励。多次被评为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陶行知有这样一句格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爱我的学生,也得到了他们爱的回应。小捣蛋惹祸了,我从不呵斥他;小调皮进步了,我尽力表扬他……经过努力,周升华和刘佳伟等学生的思想和成绩进步明显。我还从学生的纪律、仪表、学习等方面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悉心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几年来,我班学生都能做到团结友爱、勤奋好学、遵守纪律、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班风好、学风浓的良好育人氛围,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市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指导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