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团活动;英语教学;自主;创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改革、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好英语社团活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带动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社团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然而大量词汇、短文的背诵及枯燥乏味的语言点讲解常常使得学生兴味索然。而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在自由、欢快的氛围中接受新东西。首先,社团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信息,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其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需要和利益,社团活动的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如:English corner(英语角)、Audio-video corner(视听角)、Reading corner(阅读角)、Writing corner(写作角)、Household corner(生活角)等,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同时在活动内容的组织上,力求范围广泛、生动、新颖,让活动随时融入身边人、身边事,赋予英语活动“与时俱进”,从而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社团活动的场所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作出大胆选择,可以在教室,可以在草地、树底、河边;座位也可以自由设计,扇形、圆形、对称形、一字形等,不拘一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次次心动中掀起情感波澜,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二、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之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广泛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下面以某校English corner活动为案例。活动背景及主题:圣诞节即将来临,以此为契机,举办以“Merry Christmas”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
活动目的:1.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创造学校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2.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3.拓展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策划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会员查找圣诞节资料,设计、制作英语手抄报。2.会员精心布置活动场地,粘贴准备好的手抄报,让活动环境充满浓浓的节日气氛。3.师生合作,准备圣诞音乐、歌曲以及圣诞礼物。
活动内容:1.歌曲串串连:跟着圣诞音乐(歌曲)、依据投影的歌词,欣赏并跟唱圣诞歌曲。2.自由论谈:投影相关提示(如:话题、词汇等),就圣诞节为话题,分组用英语互相交流,互通有无,为下一轮活动做好准备。3.竞答比赛:先由圣诞老人(教师扮演)发问,各组进行抢答;再由各组组员之间互问互答。答对者、提问者、得分最高的小组均可得到圣诞礼物。4.才艺展示:各组准备一个与圣诞节相关的英语节目,鼓励组内全员参与,形式不限,如:朗诵、小短剧、唱歌、讲故事等。
社团活动给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寓教于乐,让师生解放了思想,跳出了书本的禁锢,拓展、开放了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久以来,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让学生在大堆的题海中“磨炼”应试技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从而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社团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激发学生自发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的愉快,激励学生设想和创造某些现实生活中尚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东西,学生在自发地、愉快地学习时,灵感、才华、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费希特所说:“在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中,学生不管其天赋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纯洁之情的途径,那就是鼓励学生自发的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它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活动中可以自编自演英语短剧、角色配音、创意制作英语小报等,也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展示或比赛活动。如:阅读笔记展示、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还可以在一些国外节假日里,如万圣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举行一些相应的英语活动。这样学生就会从活动中受到激励和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开展好有效的社团活动,将英语社团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告别“纸上谈兵”。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英语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来自生活。口语交际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很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创设交际情境,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其知识面,丰富交际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宽松的气氛下,通过与学生的游戏、交谈等活动,在短时间内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让每个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说宽松的气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那么激发学生兴趣就是这扇窗户中闪现的第一道风景。
在教学中,笔者摸索了一些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游戏法
小学生思想单纯,爱模仿,敢开口、胆子大。在教学中,开始他们听不懂,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气氛中学习,还要把课堂游戏作为剂。比如在学完各种颜色词后,可以做“颜色萝卜蹲”游戏,一种颜色的蹲完叫另一种颜色的蹲,这种游戏参与的人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有时课堂上还可以教唱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英语歌谣、英语绕口令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舞蹈、猜英语谜等。
二、 角色表演法
小学生好奇好动,敢大胆地使用语言,因此扮演不同的角色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办法。比如在学习了职业名词后,可让学生扮演teacher、 farmer、 worker、doctor、 nurse 、policeman、 cook 等角色,让其他同学说出职业名词,不断地练习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Where does he/she work? 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买东西、问路、打电话、借书等等。
三、 动手法
画一幅上了不同颜色的漂亮图画、亲手做一样精美的实物,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拿手的活动,特别是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圣诞节、新年等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教师让学生们事先做些准备,想好要做些什么,并想好完成之后可以作为礼物送给谁。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语言指令,去画,去涂色或者自由发挥。有一次,笔者观摩了一位外教上课。他让学生们画喜爱的图画,涂上颜色,然后用剪刀裁成想要的形状,再用一根丝带捆扎好,做成圣诞节贺卡,先悬挂在教室的窗户上,让全班同学一同欣赏,然后再送给亲朋好友。贺卡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笔者情不自禁地拍了好几张照片留念。
四、直观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如在教学服装类名词和颜色词时,我们要用到这些句型:What’s this/that? What color is this/that......? What are these/those? What color are theses/those ......? 我就带上各种颜色的外套、短裙、连衣裙、T-恤衫、衬衫、长裤、短裤、鞋子等,用猜测的方式让小朋友们猜猜我要从包里拿出来的是什么,什么颜色的。我反复使用以上的句型进行操练。运用直观教具,易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五、TRY法
TRY法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的缩写。也就是老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做出动作上的反应 。这是一种流行的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可采用的活动。特别是在儿童还不能对语言进行输出之前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儿童对语言是否理解。如在教祈使句的指令性用语时,就可以教学生做动作:Come. Go. UP. Down. Run. Walk. Hop. Sit. Stand. Come in, please. Stand up. Sit down. Come to the blackboard. Go back to your seat. Run to the door. Walk to the window. Hop to the teacher等。 教学时,先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发出指令,学生做动作,然后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教师发出的语言指令,由单词到词组,逐渐过渡到全句,同学们可以边发出语言指令,边做出动作。这样,学生们说得轻松、准确,接受快,压力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设计TRY的各种活动,灵活运用,使学生快乐学习。
六、多方引导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当前,轰轰烈烈的英语阅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说、讲、唱、演充斥着整节课堂,我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孩子们对英语的热情。然而也存在了不少困惑:低年级段注重听、说的训练而忽视了词汇的积累,学生会不会在高年级段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在阅读时造成困难?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是否单一?补充的阅读材料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阅读水平的效果?
此外,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因着成长经历、学习阅历、阅读水平等等的不同,在英语阅读时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口、眼、心共同协作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不应该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理解,而是应该抓住关键字词通过思考联想揣摩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句义。像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如"She picks it up ."中的"pick up", 要理解成“把…捡起来”,而在“I am picking up oranges.” 中的“pick up”就是“摘”的意思。如果只是简单的把"pick up"的意思解释成“捡起来”,就造成了语句意思的偏歧。
2.对于文化传统知识知之甚少。许多英语阅读的文章,都会涉及到西方的一些传统文化,因此对于文化背景了解程度也决定了阅读句义的理解。如在讲关于圣诞节的短文时,一些孩子对于这个节日文化了解肤浅,造成了对于短文理解的偏差。
综上所述,我将在所教学的五六年级班级进行阅读教学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阅读前注重适时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性上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在课前导入应该做到导之入情、导之有理、导之应景:
(一)利用书中资源直接导入
英语教材中有着生动形象的插图。它们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为理解内容上起到意想不到的启发作用。因此,我们更应好好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以求达到发挥最大的效用。例如教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Lesson9 The Palace Museum一课时,短文向我们介绍了 The Palace Museum并附有插图。孩子们光读课文内容很难想象故宫博物馆的悠久历史,于是,我先领着学生看插图感受建筑的雄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阅读的热情自然而然的高涨起来,理解课文内容则更为简单了。
(二)利用表演导入
直观生动,富有表现力是表演式导入的特点。课堂上,学生成为课本的主角演员,参与其中,就感到兴味盎然,注意力特别集中。再加上老师的旁白,就做到声画兼有的效果。例如在讲解Lesson 4 Jenny and Danny Arrive这课前,先让几个学生表演 Jenny and Danny一起去找好朋友Li Mingde 的场景,教师再加以旁白,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场景当中,他们很快地融入课堂中了。
(三)利用简笔画导入
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好地节约时间,又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词义或句义,比枯燥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比如在教学Lesson 7 Arriving in Beijing之前,我就用简笔画j将人物、街道和各种车辆画出来。待画完后北京街道场景就展现到学生眼前,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二、阅读中强化方法的引导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阅读欲望的时候,老师在阅读上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可以帮助那些阅读困难,理解歧义等问题的学生提高分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说、多动,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例如教学Lesson 24 A Wonderful Trip这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朗读文章,并且自己学提问题,其他同伴回答。孩子们立刻积极地参与提问题的活动中了。但他们提的问题过于地简单,如:Where is Daisy Lives ?What is her hobby ?于是,我建议学生深入课文就内容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小组商量,提的问题就有价值多了。如:Why she feeil happy? Way is A Wonderful Trip ? How do you she go home? 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了。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这样更容易抓住文章的关键内容。
(二)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传统
一种语言的存在,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渗透了民族信仰,要想想好这个民族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如在教学圣诞节时,就要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圣诞节的资料以及西方国家的其他节日,为教学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三、阅读后进行针对性练习
本文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重点挖掘了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因素,从教学内容、情感教育以及创设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阐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情感教育 文化氛围 培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是的,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英语的同时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如英语对话中经常出现的"dear"一词在西方国家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个词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将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1 结合教学内容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详细的描述。这表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例,我们在吃饭时间碰见熟人经常会用"吃饭了吗?"来打招呼,假如我们在中午吃饭时间见到英国人也这样问:"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们很可能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午饭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说明。
又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的课文中出现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学时就及时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师这种职业,一般不做称呼用语。再如,学习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我就及时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他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围绕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6 In The Market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购物,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在市场购买东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当于市场里不同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摊位上购买东西。首先,我请班里一个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顾客,示范如何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轮英语对话下来,学生们个个都听得很认真,接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来亲身体验一番。在学生们一轮又一轮的英语对话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们去买东西时,售货员通常会直接问顾客想要买什么,而英国人通常会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笔者则巧借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课前,学生自己去寻找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吉祥物以及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等。学生在寻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课堂中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边唱着圣诞歌一边用圣诞树、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各自介绍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圣诞的相关知识,然后我结合学生们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再具体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和圣诞节有关的西方文化。课室里飘荡着悠扬的圣诞歌声,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抢着与扮演"圣诞老人"的我积极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会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再表现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会推辞,而是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一番。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西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 创设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国家文化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两点做法是:
3.1 巧设课室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课室布置都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气氛。课室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而英语国家课室的布置则像个小型展览会,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设了班级英语角,在班级的英语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手工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等等。通过小小的英语角认识和传递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如在学习和"Christmas"相关的内容时,我通过英语角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有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面――关于圣诞袜的传说;有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还有圣诞祝福语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英文书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语谚语,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如每周定时开办英语小广播,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够感受到西方文化;在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以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充实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课外布置学生多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只要我们肯用心捕捉周围和英语有关的生活现象,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看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相关英语视频;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等等。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令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导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英美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导入对英语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学就好比语言课堂中的一道"营养大餐",它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长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 张会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2] 朱媛 《小学英语教学也应渗透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3]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一、小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被动参与型学生居多、学生课堂参与形式单一、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二、提高小学生有效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深入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要改变自身观念,更要科学地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情感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参与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低焦虑的环境中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甜甜的微笑以及“well done”“wonderful”“excellent”等真诚的鼓励,都是英语课堂气氛融洽和谐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学法越灵活、越富于创造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从开展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入手,提高学生教学参与的有效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表现欲强。教师利用玩、演、视、听、唱、画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和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参与的愿望。其中小组形式的学习模式很值得教师运用。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降低学生焦虑情绪,还可以弥补大班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下的缺点。例如,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天气词和句型“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It is....”时,首先由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教师督促组员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而后,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调查当天各城市天气情况。进而,让学生根据组内各个成员的能力爱好确定“信息采集员”“记录员”“小记者”“天气图标绘制员”“天气播报员”等角色,在协作中完成学习目标。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
从创设学习情境入手,提高学生教学参与的有效性。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依赖于大脑皮层各个区域的协调合作。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歌曲、视频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多感官自然地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
(三)综合使用评价机制
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课上,教师对待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微笑的眼神、赞许的评语,对错误回答问题的学生耐心指导,注意纠错的方式,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课内外结合,设计有效的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能设计出融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作业,达到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有效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设计有关词汇方面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图文并貌的卡片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形式归纳总结某一阶段所学的单词。这些方式可以作为单词抄写的有效补充方式。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具有一定主题性质的作业。例如,圣诞节让每组学生共同学唱一首英文歌,或者以小组形式共同设计一组有关圣诞节方面的文化展,等等。通过布置这种开放性的英语作业,为学生的自主参与提供了保障。
四、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多样,有课堂参与行为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单组实验等;学生自己写关于他们任务参与过程的自我报告;利用Skinner、Belmont等设计的等级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