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1篇

元宵节民俗活动一、舞龙舞狮

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民俗活动二、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元宵节民俗活动三、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元宵又称汤圆,“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元宵节民俗活动四、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民俗活动五、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时至今日,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正月十五那天,各地庙会、公园便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届时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元宵节民俗活动六、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流传至今。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2篇

元宵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这么好的节日自然是要在学校里面准备一些活动的,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2021五篇,欢迎参阅。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一一、活动主题

浓情元宵佳节会、元宵花灯喜乐会等(主题可按照自己学校的特色来订)。

二、活动时间

可提前于元宵节几天举办(具体时间按各自学校自身情况安排)。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2、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氛围。

3、激发孩子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4、通过制作花灯。

锻炼学员的手工制作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5、与家长一起完成,增进亲子关系。

6、通过活动,建立鱼塘,收纳周边学生名单,扩大机构招生宣传和学校的影响力。

四、活动地点

选择公园、学校活动室、社区等人员往来多、场地大的地方。

五、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学生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

场地分为几个区进行,如:知识区、制作花灯区、制作元宵区、观赏区、灯谜区、舞龙区、许愿区、休息区、领奖处,家长自带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区进行游玩。

七、前期准备

1.给本机构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校外学员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学员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_学校元宵喜乐会。

6.准备许愿树(机构可自制、也可用机构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做元宵的材料(做元宵的专用糯米粉、馅3—6种、盆3—5个、笊篱(zhao

li) 3—5个、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手套)。

9.提前准备或学校自制一条布龙,长短最好是可以让10名学员舞动,同时考虑到间距。

10.班级进行美术活动《花灯》:学员制作花灯(教师做好轮廓)装饰为主;

有些学员以线条画为主,将作品布置成展板,在本次活动的欣赏区进行展示。

11.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12.教师收集学校以前学过的灯谜,再搜集一些没学过较简单的灯谜,制作有灯谜的花灯。

13.制作以“元宵节的由来”为内容的展板。

14.提前制作各区标牌和区域规则提示板。

15.选定一位教师为采访员,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采访。

16.由机构后勤人员(3—5名),组成安全小组。

17.准备活动中发放的小奖品,各区(休息区除外)准备小印章。

八、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1.知识区:展示“元宵节的由来”的展板,可供家长讲给幼儿听。

2.制作花灯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制作花灯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3.制作元宵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做元宵的材料、一次性餐盒;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做元宵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4.欣赏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在本区内放置各班级“花灯”展板、花灯图片展板,悬挂收集的花灯。

5.灯谜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悬挂有灯谜的花灯供学员与家长选猜。

6.舞龙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投放布龙。

7.休息区:摆放椅子供学生、家长休息。

8.许愿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与水彩笔;

② 放置许愿树,该区负责教师备好许愿卡,学员写下许愿卡内容

九、活动流程入场

在场地入口处,设有登记处,招生办人员专门负责。家长带着学生凭邀请函入场,不是本机构的学员,填写登记表领取一张邀请函(一个孩子一张),即可参加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老师首先组织家长、学员在各自班级指定的场地等候。在活动开始之前,全园统一由各班级教师带领本班学员及家长跳律动。

十、主持人开幕校长致辞活动开始

家长可带领学员自由游玩儿。班级教师提示家长注意学生安全。

十一、家长带学员自行玩耍

注意事项:

1.每参加一项活动,负责教师就在邀请函上加盖印章以示鼓励。

2.允许孩子将花灯作品、自制元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果实。

3.在孩子做好的花灯上贴上有机构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4.安全小组随时巡视、提醒,在场地出入的地方设固定的安全人员看守。

5.活动中全程播放欢乐的节日的音乐。

6.采访员在活动中进行采访。

中大班主要采访元宵节的由来以及花灯的制作种类及方法。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手工,分享给没有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小班主要是采访今天是什么节日?开不开心?都看到了哪些花灯?漂不漂亮?

十二、活动反思

任何学校在举办一场活动以后,一定要进行一个活动反思,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

1、活动的优点

2、活动的不足

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场活动的价值和不足,有利的地方继续沿用,不足之处也要吸取经验不断改进,这样才是一个学校进行活动营销的长远有效的办法!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二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16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也可使用学生准备好的灯谜),并到总务处领小奖品,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四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_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五元宵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校园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必须做好活动的准备,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更好地亲身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开学后举办猜灯谜活动;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3篇

元宵节为什么不是法定节假日从传统属性而言,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都是极富传统特色的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应该是迟早的事,目前暂未纳入,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点理由:

①离春节太近,春节假期实际上到了初六,时间上离得太近;

②我们应该看到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是在减少五一假的基础上增加的,再增加元宵节,恐怕会造成全年假期过多;

③元宵节的内容也是贺年、团圆,和春节贺年、团圆有点相似,而清明、端午、中秋的内容则不同了!

20xx年元宵节是节假日吗不是。

元宵节,未列入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是不放假的,而20xx年的元宵节在星期六,遇到周末,所以还是放假的!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 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有哪些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7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5月2日(星期一)补休。

五、端午节:6月9日至11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日)上班。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4篇

中国人最讲团圆,“元”与圆谐音,“元”又为初始或第一之意,“宵”即夜晚。所以,正月十五之夜,就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夜,便称“元宵节”。

你知道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吗?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几个?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也有团圆美满之意。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闹花灯

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兔子灯当属孩子们最喜欢的花灯。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闹花灯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元宵节的诗词和习俗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

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第5篇

元宵节的由来,虽可远溯西汉时期,然而最为盛行时却要数唐代了。从《太平御览》中“正月十五日,汉家祀太乙,以昏时到明”的记载来看,元宵节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而来的节日,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而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全国重大节日了,从此代代相袭至今。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传说: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她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帖子传到汉武帝那里去了,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装深思片刻,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打灯笼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在中国各地,每年正月都有舅舅要给外甥送新灯笼的民俗。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打灯笼这种表达吉祥、喜庆寓意的民俗活动形式似乎已慢慢远去,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片断。但赏花灯这一习俗被人们传承下来了,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等各色各样的彩灯,体现的是人们的心灵手巧和创新思维。

元宵节彩灯地方特色浓郁,各地均有“拳头产品”,诸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彩灯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异彩,诸如:花卉灯、动物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塔灯、宫灯、龙灯等,多以篾制灯架,以彩纸糊裱、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点蜡烛成为光源。

如今的元宵彩灯不仅是民间灯彩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诸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还是现代科技之光在彩灯上的折射。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早在宋代民间就流行的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做成皮,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南方人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乌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

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是最为广泛流行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一千多米。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划旱船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多是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古代的祝祷词是:“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念这样的词,把紫姑的人形拿到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如果觉得人形变沉了,就是紫姑的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