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未来的衣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张玉润
未来的衣服是能制冷、能保温,还能变颜色,衣服上有4颗纽扣,可别小看它呀!它的功能有好多好多,比如:可以变成一件连衣裙、可以变成一件睡衣,还可以变成一件毛衣……等等,各种各样,别具一格,很漂亮。
我希望再过20年后,人们真的能穿上这样的衣服。
胡晓辰
记得去年10月,我校举行了越野赛。我跑得快当然可以参加了。
轮到我们四年级跑了。在我们信心十足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和五年级在一起PK一场,我们心里有些失望。
女生优先,我们男生在后面。在女生刚起跑时,由于都想争第一,我们班的卜祥瑞也一样,不知道是谁踩掉了她的鞋子了,我们大家如果鞋掉了一定穿上。可是,她为了班级的荣誉,一只脚穿鞋一只脚赤着跑完了3000米的路程。
事后,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当天晚上给她买了双鞋。
未来的衣服叫“多功能衣服”。
它可以让你一年四季穿上去都舒服。温度高的时候,它能够自动放出冷气,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凉爽极了;温度低的时候,它能够自动放出热气,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暖暖和和的。它的第二个功能是,人们如果没有时间洗衣服,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设备,把衣服很快就变得干干净净。另外,你想要什么款式的衣服,通过智能化控制机关,立即把衣服变成你喜欢的款式。你还可以在衣服的尺寸上随意设计。
这种衣服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东城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明祺祺
点评教师:师蕾铭老师
从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新思维”角度观察移动支付,主要从两个维度看门道,一是支付模式维度,二是支付服务商维度。
我把支付模式区分为小支付与大支付两类。小支付是指社会融资中介,即充当存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角色;大支付是指社会支付平台,即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
支付服务商主要涉及三个玩家。一是银行圈玩家,包括银联与银行;二是电商圈玩家,如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商;三是移动圈玩家,包括电信运营商等。
移动支付的未来与机遇,就存在于支付模式和支付服务商之间的排列组合中。总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是向着“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演进。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
一、构成未来移动支付的范式转移方向与模式排列组合
1、把支付区分为小支付模式与大支付模式,是打开思路的关键
两种支付的思想,是马蔚华提出来的,他说:“银行具有两大属性,一是社会融资中介,即充当存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角色;二是社会支付平台,即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
其实,区分支付的这两种支付功能,只不过是重申常识。但马蔚华重申这种常识,却别有深意。
这里隐含这样的意思:与其只就(小)支付看支付,不如跳出(小)支付看支付。这就有很强针对性了。针对的是目前金融业在移动支付上,还较少有人跳出就小支付谈支付的旧思维。
对比一下德勒“业务发展新思维”,可以看出马蔚华话中有话的第一层意思。“业务发展思维”落到支付上,就是指“支付服务+商务服务”这种新模式。
“支付服务+商务服务”中,支付服务对应的是小支付,它的收入来源是清算结算费用,这是一笔小帐;商务服务对应的是大支付,它的收入来源是节省的国民经济交易费用,这才是一笔大帐。“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意思是说,搞支付,算小帐,更要算大帐。
区分两种支付的第二层意思是,小支付对应的是金融服务,大支付对应的是信息服务。后者是指利用支付产生的信息,降低国民经济本身的交易费用。举例来说,广告由于信息不对称,总是投一半,浪费一半,但广告投放者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如果从支付信息中,获得消费者的偏好信息,通过信息加工服务,用于一对一精准营销,就可以在同等效率条件下,节省出广告费的一半。
2、小支付的小帐与大支付的大帐
先看小帐,也就是小支付在金融内部节省交易费用所得。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52.83亿笔,金额681.34万亿元。其中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2.22亿笔,金额4.70万亿元;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截至第四季度末,全国121家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0.96亿笔,金额1.26万亿元。这么大的交易量,赚多少钱呢?全年银行业的总利润大约在1.4万亿左右,清算费用只是其中一个零头。有人测算过,银联(在收编第三方支付)情况下,按照2014年网上支付预计8万亿的交易额来看,增加的手续费为240亿。
再看大帐,也就是大支付在金融外部节省交易费用所得。2012年我国GDP总量为519322亿元,是2007年的2.1倍。支付业务规模与GDP的比值可分两项来计算,2007年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与GDP之比为24.04,支付业务金额与GDP之比为36.06;到2012年,分别上升到24.77和48.30。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产生同样的GDP,需要更多交易过程,需要更多的支付业务金额。大支付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上述信息服务的机理)降低这种交易费用。因为今后改革重点就是改革流通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问题,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一般发达国家它的流通费用占到国内GDP的比重一般会在10%以下,我国现在为18%左右。如果能节省8个百分点,就是4万亿。
显然,通过大支付创造的价值,比小支付创造的价值要高得多。
3、未来移动支付模式的可能排列组合
未来移动支付模式,就是不同的支付服务商在业务上的排列组合:
一类是非合作模式,包括:银行圈的小支付模式(如银联垄断模式),银行圈的大支付模式;电商圈的小支付模式,电商圈的大支付模式;移动圈的小支付模式,移动圈的大支付模式。其中,有两种模式只有理论上成功的可能,实际是走不通的,一是银行圈的大支付模式,一是移动圈的小支付模式。主要是它们会导致主营业务偏离本行,如果不在对方行业寻找合作伙伴,很难成功。
一类是合作模式,主要包括,面向小支付的银联-运营商合作模式、银行-运营商合作模式、银行-电商合作模式等;面向网上小支付的P2P模式(相当于以互联网模式搞金融);面向网下电商的银联-运营商小支付合作模式;面向大支付的电商圈与移动圈合作;面向大支付的银行圈与电商圈的合作;面向大支付的银行圈与移动圈的合作,以及银行圈、电商圈与移动圈的三方整合。
二、对移动支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走向的判断
1、银联垄断模式
银联垄断模式是指,通过非市场手段,要求各银行切断与第三方支付联系,将支付收归自家下属九家支付企业垄断经营的模式。
目前,29家非金机构与17家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业务接口超过630个,平均每家非金机构连接12家主要成员银行,平均建立接口22个。这些非金机构普遍绕开银联网络。去年12月19日,银联曾印发了《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简称17号文),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目前银联要求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银联垄断模式是典型的小支付模式。它的目标是与民夺利,从民营企业中用明抢的方式,增加支付手续费,从当前的30亿,增加到240亿左右。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上支付的用户为2.2亿,这意味着按银联标准,每位网上支付用户要为此多付15元。
银联垄断模式能不能代表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方向呢?显然不能。主要有两点原因导致它不可持续。
一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且以降低支付效率的方式谋取私利不可持续。
按银联设想,今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今年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到明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历史已经证明,以市场以外方式搞经济,一定会付出降低效率的代价。17号文本身透露,“据调研,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非金机构支付效率高,本来是好事。但银联把它理解为“此项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宁可让商家多付出手续费,而限制非金机构相对独立发展。
二是垄断阻碍信息业务的发育和发展。银联垄断直接是围绕将支付手续费从非金机构向金融机构集中展开,客观上受到冲击的,都是以信息数据业务为优势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如果垄断成功,客观上会带来一个银联本意之外的后果,就是抑制支付相关信息数据服务的发展。因为金融机构搞金融是内行,搞信息是外行;信息机构搞信息是外行。把信息机构排斥出去,无助于移动支付在信息服务方向上的专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三是与金融业务新思维相违拗。银联垄断的做法与金融业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违背的。金融业务新思维要求支付服务应与商务服务越来越紧密联系,而银联垄断一旦实现却在与商务服务相疏远。银行在这一点上比银联的思维更先进一些。而银联到现在为止,还在把银行不听他的话,理解为是“执行难”,这显示出银联思维的保守性。
银行垄断的可行性也值得怀疑。一是银监只是企业,银联对各家银行并没强制干预力,且官方政策并没有支持垄断。7月初央行下发新的收单办法第二十六条指出:“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默认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业务中的支付结算可以绕过银联。二是银行并不完全配合银联。主要原因是银联远离一线交易,而用户是在交易集中的地方汇集为支付客户群的。脱离了电子商务交易,就会脱离用户。这是银行虽然与银联都同属金融业,但在这个问题上总体上持观望态度的深层原因。
2、银行、运营商、电商独家经营模式
这是指银行、运营商、电商彼此独立搭建支付平台,发展支付业务,相互不合作的模式。
银行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招商行、广发行和工行等都有自己运营的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欧洲的四大电信运营商品牌Orange、Vodafone、T-mobile、Telefonica联合运营的Simpay移动支付业务品牌。电商独家经营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它们都各有局限,主要是会产生排它的效果。
3、银行圈-电信圈合作模式
银行圈-电信圈合作模式是指银联或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例如银联与中移动进行的支付合作,属于这个范畴。这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的一种非标准的形式。说非标准,是因为他们走上商务服务这条路有一定误打误撞性质,不一定是因为理解了德勤思路的本意。因此这条路走向小支付还是大支付是不确定的。
银联与中移动最初为支付标准上是竞争关系,银联标准胜出后,双方转为应用上的合作关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小支付与移动管道结合,广泛在各种公共场所布局发展,挣的还是支付本身结算的钱。
中移动本身并不代表典型的商务服务,但与银联比,它更靠近商务而非金融,至少是靠近从事商务的人员。
此外,手机钱包与手机银行是双方合资或合作的知名业务。
手机钱包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资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早在2003年8月,中移动与银联合资成立联动优势科技公司。中国联通手机钱包也较为知名。其中支持银行又分银联合作(如北京地区)与直联(如兴业、工行等)两类模式。
手机银行由银行联合移动运营商推出,与手机钱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机银行只是借助移动运营商的管道,一般不合资;除支付外还附加多种增值业务;只需要银行卡而不需要另外的移动支付账户。例如建行E路通借助联通管道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移动运营商的管道,发展潜力较大;缺点是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较远;不确定的是移动运营商是否能够在支付服务基础上发展出信息增值服务来,如果是的话,移动运营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三、商业银行小支付+大支付模式
这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的标准形式,典型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网上商城模式移动支付较接近这一思路。
“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模型的本意是金融业内部的新支付模式。这一模式的定位介于小支付与大支付之间。其中支付服务特指小支付,即金融本身的支付;商务服务特指走出银行,深入国民经济提供的信息服务。
民生银行采用这种模式,直接的动机是扩大客户。以往支付服务如果不与商务服务结合,支付客户只限于本身的银行客户。民生银行开发网上商场,可以在接触电子商务客户过程中,把支付服务扩展到本行以外的客户,这是只赚不赔的生意。
招商银行想得更深一些。如果互联网企业攻得再凶一些,把支付手续费全免了(象360对付瑞星那种招数),银行仅靠民生银行上述思路就会难以招架。但按照马蔚华利用第二种支付功能的思路,脱胎换骨,反向操作,赚电子商务的钱,却可以涉险过关。这也是德勤提出“支付服务+商务服务”为金融业指出出路的本意。
四、电商平台大支付模式
电商平台大支付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它将来的核心是数据业务,通过大数据支持精准营销。
银行业现在对电商平台搞支付难以看透的一点是,金融专家很难脑筋急转弯,想到支付业务将来可能主要不是金融业务这一点,就如同当年电信运营商难以想到手机主要不是语音业务一样。他们需要把电信运营商摔过的跤亲自重新摔一遍,才会知道什么叫数据业务。
大支付的核心,就是数据业务,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由小支付形成的商务偏好数据(而非资金偏好数据),起到节省商务交易费用作用,最终从节省商务交易费用中获得远高于清算结算的收益。
金融专家将来被银行普遍抱怨的一点将是,为什么他们早没有看出互联网企业可能把支付手续费全免掉这一招,以小支付免费,来赚大支付的钱。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可能,商业银行小支付模式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火过这两三年后,就会在互联网面前见光死。到那时,他们才会理解德勤“支付服务+商务服务”把重心放在后者是想救银行这个苦心。
五、小额大支付模式
小额大支付模式是指信用消费,即面向消费的信用支付模式。典型如被称为虚拟信用卡的阿里信用支付。
此前,在中国最早推广信用卡的马蔚华曾发出手机取代信用卡的强音。信用支付的推出,比手机钱包更进一步,成为以大支付为主的支付模式。
“信用支付”是指阿里通过淘宝天猫买家的数据分析(如购买习惯、手机号码使用时间、年龄、性别等),为买家核定可透支消费的“信用支付”额度,最高可达5000元。同时,银行为买家生成一个信用卡账户,用于买家今后通过移动终端在淘宝消费。透支消费时,银行把钱先行支付给卖家,买家获得38天的免息期,每一笔透支消费,都将由阿里旗下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1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原为欧美国家商业概念即商家为赢得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所需,提供一条龙服务。社会上许多行业的成功经验证明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也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公众的有效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顾客至上”的全新服务。
近年来图书馆对此理念探讨颇多,如刘万国先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用户形态和需求特点探讨)一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用户对信息服务环境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他们愿意通过中介获得资料,有偿服务己普遍被接受。因此,在网络的设计、终端的分布、书刊的布局上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习惯,努力向一站式’服务模式发展。”所谓的图书馆一站式服务--即读者到馆后,在一个服务空间内即可获得同一主题、相关文献、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业对用户服务的目标即通过最简单的操作使用户能够一步到位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对各种不同资源以及不同数据库的高度、有效整合。这种服务方式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文服务的理念。真正实现了信息存取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这是社会需求读者需求,更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图书馆实行“一站式服务’的优点
21优化服务、便捷畅通
图书馆的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馆的学科划分知之甚少,尤其是新到馆的读者。盲目地楼上、楼下寻找即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让工作人员的劳动循环往复。尤其对有科研课题的读者,几乎要跑遍图书馆的各个部室才能满足他对某一专题的全部需求,这是同一主题文献分散布局的最大弊端。而‘一站式服务”提供的是集咨询、检索、借阅、复印、打印、扫描、电子文献和网上开发及自助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真正做到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性、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读者如同进入了一个大型超市,在一个进口、一个出口的有效空间内按照标识完成自己的所有需求。这种服务让人感觉更加自由、轻松,充分满足了读者求便、求全、求新的需求,到图书馆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一种时尚和乐趣。
22优化管理、降低成本
打破原有图书馆的部门分割将图书、期干刊报纸、电子资料及网上开发于一室,变分散服务为集中服务,避免了同一信息内容在多个部室重复配给的现象,如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书刊信息资源的大量重复,数字化信息资源自身的交叉问题等。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同时也大量地减少现有工作人员的数量,使大家意识到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加强自身休养、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势在必行。在日本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如同超市的理货员,读者取下的书无需自己放回原处,工作人员会及时归还、整理书架,对读者就是上帝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图书馆界想改变现有沉寂方式的可行之路。
23优化咨询和导读工作
图书馆提供的这种一条龙服务,要求所有服务人员要具有全面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i识不能一知半解更不可以因业务不精而推委。所有的一线服务人员都是一位技术过硬的咨询人员,。他们不仅要为读者答疑解惑,更要解决许多读者的特殊需求真正实现‘读者首问负责制”。这是新时期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对每位工作人员提出的新挑战只有这样“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才会落实到实处才会赢得全社会对图书馆的尊重和认可。
24便于领导的现场办公
“一站式服务”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各种服务集于一室,满足读者在一个空间内的多种需求这种方式方便了读者也便于馆领导的统一管理每天定期、定点的巡视会让你一目了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就拿我馆来说每位馆长负责几个部门而各部门之间又相对独立。四位馆长每天都需到自己分馆的部门进行工作督查,这不仅加大了馆领导的工作量也因这种条块分割造成工作脱节。而‘一站式服务”每天只需一位馆领导到一线办公,纵观全局,综合分析,对馆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能涉猎到这才是新时期的领导应具备的能力。馆领导的现场办公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5便于读者的多种选择
现今的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己不再是单一的借阅这么简单从许多新型书店的全新服务方式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里或坐、或站,品着咖啡饮着香茶,读书的、看报的、上网的提供借、阅、购买等多种服务,让人感觉即温馨又惬意。图书馆必须改变现有的僵化服务模式,让这些流失到书店的读者能重新走进图书馆的殿堂。这其中新书、畅销书是图书馆的弱项。因为新书加工时间过长,下到各借阅处己错过了人们对其关注的热度而且资金的匮乏也满足不了大量读者集中一时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应做市场调查,大批购进热门书、畅销书,进行新书展示以弥补外借新书不足给读者带来的缺憾并做好售出记录以备补偿。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亟待解决。
26发掘潜在的咨询读者
广大读者到馆后,首先接触的就是图书馆的借阅服务,他们印象中的图书馆也就是普通借、还书的场所,而图书馆的其他深层次服务则被忽略或错过。而‘一站式服务”会让读者对图书馆有个初步、全面的了解。他们不会再买书去书店,上网去网吧,查阅资料去信息公司,这里全都能满足他们的各种所需。因为现代的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变化这是新时期赋予图书馆的新任务,也是图书馆适应时展必须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3“一站式服务”需具备的条件
21图书馆的整体建筑需重新设计
图书馆的新型建筑要求‘三统一’即:同柱网、同层高、同荷载从分散到集中,从封闭到开放。彻底解决读者一方要求和图书馆多方提供的问题一次性地满足读者获取文献和各种信息的需求象许多大型超市一样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在这种大开间的格局内,设置醒目、清晰的导示系统介绍每个区域的服务功能、资源配置及文献利用方法等。读者可以直观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窗口,无需询问和盲从这种建筑格局是未来图书馆建筑的一大特色改变现有的这种部、室划分严格,手续繁多、复杂的局面,让到馆的读者真正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和享受
32图书馆的机构设置需重新调整
现有的图书馆大多将流通、阅览、咨询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如复印、扫描、传真)等部门严格区分开来造成信息资源的整体性被各个部门分害丨服务功能分散,难以实现集成化服务。只有‘一站式服务”才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这需要调整原有的图书馆机构设置将业务相关联的部门加以整合取消所有职能重复的部门避免脱节,也防止交叉,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刘葵波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集成服务体系的实施》一文中指出,图书馆的业务部门可以简化为“三部一室’:资源建设部、用户服务部、技术部和办公室。也可将其划分为两大块:即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对外服务包括所有的面向读者的服务:流通、阅览、咨询、电子文献、网上开发等及与之配套的其他服务。对内服务包括所有的幕后服务:图书采购、加工,后勒保障等。这种大的机构调整是未来图书馆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保障。
3.3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重新培训
“一站式服务“的机构划分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对原有各部室的情况进行综合掌握更应对电子文献信息和检索方式繁杂、各异的数据库的自如运用。每位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自己的本专业知识更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深造,才能担负起信息导航员的重任。因为你为读者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就如现今的银行你所需办的业务在每个窗口都可一次性完成,不会把办卡、存款、取款、汇款、挂失等分割在不同的窗口。但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距离这一要求的差距还很大,所以加强培训,提高个人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前提条件刻不容缓。
3.4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待丰富
“一站式服务”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常规的纸质文献不再是主打产品。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数字资源己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图书馆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工作:首先要自建数据库对磁盘、光盘、数据库的购入应逐年上升,其次是购买数字资源的存取杈以供用户使用,还要编制学科导航等工具为用户查询提供线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丰富馆里的信息资源,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3.5图书馆的管理有待规范
新的工作方式必然要有新的管理方式与之配套。因为‘一站式服务”提供的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服务。各种设备需要维护和保养许多软件和设备需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操作。所以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一站式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一站式服务”的产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是信息时代的特殊需求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我们应从方方面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迎接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式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