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太空课

太空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太空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太空课

太空课范文第1篇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当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从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中传来熟悉的问候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作为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330多位师生在这里亲身经历与“神十”航天员的天地连线。

在天宫一号实验舱里,指令长聂海胜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要先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再用手持摄像机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才能把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这别开生面的一堂课时时爆发出惊呼声和掌声,让师生们兴奋不已。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我们个个都像武林高手,在生活中你们都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重量呢?”在聂海胜演示失重环境下的“悬空打坐”“大力神功”后,主讲教师王亚平开始了第一个演示实验——太空中如何称重。启发式提问引来地球上的教室里学生高高举起手臂。

“在家时我用电子秤测量体重,测量大物体时可以用曹冲称象的办法测量物体质量。”“称重的方法有三种:中药房里用杆秤,买菜时用托盘秤,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学生们的回答不仅让太空中的老师频频点头,也让现场迸发出热烈掌声。

在全国数千万名师生的注目下,王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和圆周运动、高速旋转的陀螺旋转、神奇的水膜试验、液体表面张力能使水膜变“魔法水球”,这些都让学生们觉得分外神奇。

13岁的人大附中学生徐海博幸运地在课程中获得了提问机会,他关心的是太空中的上下方位问题。王亚平在指令长聂海胜的帮助下表演了一套“杂技”动作,分别进行了悬空横卧和倒立,并解释,“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所谓上和下的方位区别。不过,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员们为天宫一号人为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侧定义为下,并专门在‘下方’铺设了地板。”

徐海博对这样的回答方式非常满意。他表示,为自己能亲身参加中国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公开授课并提问感到自豪。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更关注王老师讲述的失重环境为人类造福的例子。在失重环境下,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些都让他增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

王老师的讲解风趣也让课堂笑声不断。“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史家小学四年级的邱甜获得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她一连串问出:“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会闪烁吗?能看到UFO吗?”

王亚平微笑着一一作答:“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UFO。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的阻挡和干扰,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会闪烁。同样,由于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邱甜说,她还没有开始学物理,但通过这堂课她对失重、牛顿第二定律、水的张力等有了难忘的记忆,她也特别喜欢“漂亮、聪明的王老师”,由此萌生了去当航天员的理想,如果不能实现她也愿意做个传播知识的老师。

同学们的问题还有很多,“航天员老师,你们在天上的生活用水是从地面上带到天宫一号去的吗?可以循环使用吗?”“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一号是否有应对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采取哪些措施对抗失重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航天员们一一作答,不仅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更开启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之门。

下一堂太空授课,我希望……

这次的太空授课,是不是激发了同学们对太空的莫大兴趣?如果还有下一次,你想问宇航员老师什么问题呢?听听别的“科学粉丝”的提问吧?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有机会的话,什么是你最想知道的!

太空是怎么培养出蔬菜的?

静电会产生引力,在失重情况下,还会产生引力吗?

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的?

水的蒸发,在失重的情况下和地球上的有什么不一样?

磁铁在太空中还会相互吸引吗?

航天员每天看16次日出,生物钟会乱吗?

低重力情况下,一些化学反应会变快,在无重力情况下,化学合成会出现什么状况?

众说纷纭: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物理教师宓奇:“同学们见到这些现象的时候非常兴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充分展示,这次课堂的内容也可以进入到我们以后的课堂中,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基础物理原理。”

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试验班高一学生宋欣珂:“平时我对物理就很感兴趣,希望以后能够投身科研。航天员展示的失重状态下的水球实验非常精彩,我打算去查阅一些水的表面张力的相关资料。同时,航天员们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也很令我敬佩,要向他们学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初一学生张凝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球实验,场面真好看啊,但好多原理我还没想明白。我觉得太空挺神奇的,地球上做不到的在那里都能实现。我的梦想就是去太空看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学五年级学生郭龙舟:“太空里的事情都太奇妙了,宇航员们在失重的情况下,可以轻易做到很多生活中难以想象的动作,他们还能空翻呢,等我长大也要上去体验一下。”

贵州贵阳市实验二中校长余红:“这堂‘太空课’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分钟,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对太空的好奇和遐想,却展现了天地间的神奇,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引领他们不断追寻无限的‘科学梦’。”

等待22年,全球第一次太空授课

我国是第二个实现太空授课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太空授课的国家。说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授课,其背后是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和长达22年的坚持。

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跟随“奋进号”飞入太空,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弥补了这一遗憾,太空中55岁的摩根给孩子上了25分钟的太空课。

通过视频互动教学,摩根摆弄着乒乓球和水滴,并同其他机组成员向孩子们描述了关于太空的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成百上千的少年挤满美国爱达荷州的发现中心,这里距摩根成为宇航员之前教书的小学不到100英里。

一个孩子问太空训练的情况如何。在回答时,摩根及其身边的两位同事装作训练的样子。另一位少年想看看太空中喝饮料的情景,摩根他们用吸管插上饮料袋,挤压出一些泡泡,吞下红色饮料,但泡泡四处漂浮。

之后,12岁的佩根问:太空看星星是什么样子?回答是:星星一直稳定发光,不会闪烁,因为太空没有大气干扰光线。当被问及有关教师和宇航员双重角色的问题时,摩根表示,“宇航员与教师实际上是同一职业,我们都需要不断探索、发现和传授。作为一名教师,最得意的是能和孩子们一起相处,而作为一名宇航员,最美好的则是能在太空中与大家分享这一切。教师和宇航员都是令人十分愉快的工作。”

畅想太空:我的月球之旅

我坐着时光机来到了1000年后,哇!3013年真是不同凡响。街道上到处是悬浮汽车,每个人都忙碌着。我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月球之旅。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我立刻报了名,开始我的月球之旅。我坐上超光速飞船向月球进发,一下子便来到了20.44万千米高空中,这时候电脑发出警告,离月球还有18万千米。一瞬间便来到了月球。

月球上什么时候盖起了宾馆?宾馆的招牌上刻着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广寒宫宾馆”,我想,这八成是嫦娥仙子开的宾馆吧!我走进去一看,有一个人影向这边奔跑,她身穿彩衣,披着白纱,手里抱着一只玉兔,美极了!“Hello!欢迎光临!”我说了一句:“谢谢!”我走进宾馆找了个空座位坐下,叫了几盘这儿最出名的酒菜。不一会儿,一桌巧夺天工的酒菜便上桌了。每道菜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是不知味道如何。我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尝了尝,哇!这儿的菜不光中看,吃起来更是让人叫绝。不知是哪位神仙做的莱,我让嫦娥仙子把这儿的名厨请来。这不是灶神吗?怎么当起厨师了?这时天外来了个旅行团,他们个个都怪模怪样,天哪!我居然看见了外星人!天庭什么时候也开始了外交关系?牛郎织女正骑着牛儿向这儿奔来,你一定很奇怪他们俩怎么能在一起呢?其实王母娘娘早已下令能让众仙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可让猪八戒和吴刚大有可乘之机,他俩不分昼夜地为嫦娥做义务劳动,希望讨得嫦娥的欢心。齐天大圣驾着筋斗云来了,瞧!他拿着今年他代言广告的手提电脑正在会网友。宙斯和他的妻子赫拉、儿子赫耳墨斯开着劳斯莱斯在天街闲游。许仙、白素贞也在这儿吃饭。法海来了,不用担心,他们现在可是朋友了。

太空课范文第2篇

一说教材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从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到神舟六号的展翅翱翔;从40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的掌上电脑;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的耳朵”的奇观……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改变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太空医院》意在让大家一起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畅想越来越精彩的未来生活。

第21课《太空医院》是根据王亚法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文章反映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那启智的题材、优美的文字,令人不忍释卷。文章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寓丰富的科学知识于大胆的想象中,向我们描述了“我”在太空医院神奇的经历。虽说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把太空医院的“神奇”娓娓道来,因而神秘的科学知识不显得深奥,相反变枯燥单调的介绍为生动活泼的叙述,特别适合儿童阅读。同时,本文让我们感受到高新科技正在走向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在思维方式的改变上产生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学习课文的内容,品析词句,抓住太空医院的神奇,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特点,感受其“神奇”,体会作者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增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教师的教学应更加注意整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

这篇故事较长,所以在执教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层层深入感悟“神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抓住“神奇”这一中心词,整体推进。本课教学之初,找体现“神奇”的地方,理清文章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太空医院的神奇。这是第一条主线。紧接着,还是用“神奇”引出第二条主线:“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阅读学习,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悟。

找准切入点后,就要抓住生长点,精读品味体验神奇。本文有大量传神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可算得上本课教学的“生长点”。抓住这些“生长点”,引导学生在读,议的过程中与作者一起“怀疑”,一起“困惑”,一起“诧异”,一起“大吃一惊”,一起“惊叹”,能够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去体验太空医院的“神奇”,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得以提高。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紧扣“神奇”一词,组织学生围绕“说说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阅读探究。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品析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再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执教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科学技术的神奇。

教学的拓展顺应兴趣点,大胆想像,丰富“神奇”。想像是孩子的天性,阅读想像性的文章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在对太空医院的神奇有所掌握之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生物电流控制作者吃饭,看书,看电视等情景。最后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结合科学依据进行交流讨论: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太空课范文第3篇

太空中永不停止的“单摆悬停”

先看看“单摆悬停”:T型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往复摆动,而是悬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再说说原理:在地面上,被细绳牵着的小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运动,并且下落的

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小球向下的“冲力”就越来越大,当它下落到最低点的时候,小的

“冲力”就会大于地球引力。

由于被细线牵着,所以小球会在“冲力”惯性的作用下越过“最低点”,然后改变方向,向上爬升。在向上爬升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向上的“冲力”也越来越小了,当小球向上的“冲力”小于地球对它的引力时,它就会掉头向下冲。如此反复,小球形成了“左右摆动”的状态。

为什么在太空中则出现迥然不同的现象呢?在太空中,地球对小球的引力已经消失,没有引力向下“吸引”,又没有其他方向的力量推动,所以小球就悬停不动了。当王亚平轻轻推小球时,小球就得到了一个推力,由于这个推力没有其他阻力来干扰,所以“动能十足”,只轻轻一推,小球就会“拼命”地在细线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

从理论上讲,如果小球只受到王亚平的“推力”,没有其他引力来“干扰”,小球就会在推力的作用下永远旋转下去。

太空中乱翻跟斗的陀螺定轴

接下来,王亚平老师又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悬放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就翻滚着飞向远处。接着,她又取出另一个陀螺,这次先让它旋转起来,再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就不再翻滚着飞走,而是保持着固定旋转姿态向前飞。

这可和地面上的陀螺不一样哦!在地面上,旋转起来的陀螺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旋转轴能克服外力干扰,不会改变方向。其实,我们在玩具不倒翁中,就能看到陀螺的这个特性。但陀螺在地面上旋转时,它的旋转能量很快会被空气阻力和摩擦力抵消掉,转速会很快减慢下来,其在旋转下才具有的“定轴性”很快就会消失,这就是陀螺在地面上旋转一会儿就倒下来的原因。

在太空中,陀螺没有了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力量干扰其旋转,发动起来的陀螺可以永远高速旋转,有了这种长时间的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性”就展现得特别明显:无论王亚平给予什么方向上的推力“干扰”它,它都能保持原来的轴向旋转,不会翻滚。另一个没有旋转起来的陀螺,因为没有定轴,所以用手轻轻一碰,它就会前滚后翻,东倒西歪。

太空中的竖直水膜表面能挂中国结?

再看看太空中的神奇水膜吧。王亚平老师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竖起来,金属圈内就形成了一个竖直方向的水膜。晃动金属圈,水膜也没有破裂;往水膜表面挂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再说说其中的道理:液体表面存在一种表面张力――就是水面被向内拉紧的力量。“水面”被表面张力拉紧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水面会变得和橡皮膜一样结实。在地面上形成的水膜其实也是“橡皮膜”,只不过在地面上这种“橡皮膜”存在的时间特别短,所以等不到你挂上中国结,它就爆了。

为什么地面上的水膜存在的时间会很短呢?因为有地球引力的影响呀。因为存在重力,所以水膜上的水会很快沿着重力的吸引方向向下汇聚,水膜四周就会快速变薄,结果眨眼就薄到爆掉了。

太空课范文第4篇

我在电视上看了太空授课,地点是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宇航员是: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主讲是王亚平。

开始上课了,她讲的都是什么原理,我根本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在太空上的动作很搞笑,可以翻跟斗什么的。做实验的时候有陀螺,讲的是定轴原理。陀螺在高速运转时,轴心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还有太空上的水,竟然可以做成一个水球。在太空里的东西是多么奇妙啊。

走向太空,走向神秘,也走向了与地面上不同的生活。我想,长大之后也要当宇航员,为祖国贡献力量!

河北秦皇岛青龙县青龙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朱光照

太空课范文第5篇

中国科学院说,4月初,“实践十号”太空探测器用返回式太空舱载着早期小鼠胚胎发射升空。太空舱搭载在“实践十号”探测器上,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数日,然后返回地球。高清图像显示,一些小鼠胚胎发育成了细胞球,称作“胚囊”。这是胚胎发育的关键阶段,只有这个阶段的胚胎才能植入子宫。让小鼠胚胎在微重力环境下发育,这是人类聚居其他星球的漫漫长路中的重要一步。

太空机构实施了一系列实验,把胚胎带入太空,让它们暴露在微重力环境下,然后再运回地球植入代孕鼠体内。然而,此前试图培育哺乳类动物胚胎的实验都遇到了生物学因素的障碍而未获成功。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航天局天文学家试图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培育小鼠胚胎。但是,微重力下的胚胎在细胞分裂初期就停止了发育,说明引力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团队报告的突破性科研成果重点解决了困扰此前实验的问题。这项实验的主要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教授段恩奎告诉《中国日报》:“人类可能还要走过很长一段路才能聚居太空。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在外太空环境下是否能够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生存和生育的问题。现在,我们终于证明了生育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胚胎早期发育)在外太空是可以完成的。”

据报道,“实践十号”探测器在一个大小与微波炉相当的独立封闭箱内,搭载了6000多个小鼠胚胎,封闭箱内包含细胞培养液和营养成分。在发现胚胎成功发育之后,科研人员还将对这些胚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期发现在太空的短期逗留是否影响其细胞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太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太空探索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航天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