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经济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范文第1篇

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课程内容依据工程造价专业“专业课程与实训项目表”中的“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工作项目设置。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常用的经济评价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2课程目标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经济分析能力、方案选择与评价能力,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包括能进行基本经济计算,能进行方案比选,能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能进行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掌握各种类型方案的经济比选方法,熟悉投资估算与融资的相关知识,掌握工程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方法;情感目标包括能把资金和人类劳动相结合,尊重资金的价值规律,培养节约意识以及正确合理地使用资金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财务制度及税法规定,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用经济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3内容标准

在教学中可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基本原理板块、方案比选板块、经济评价板块。基本原理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能用基本经济理论解释日常的经济现象、解决简单的经济问题,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8学时;方案比选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类型方案的比选方法,能够从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2学时;经济评价部分又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6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财务评价的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出的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评价,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4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国民经济评价的原理、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另外可以安排4个学时的机动学时以供任课教师灵活掌握。

4教学实施

4.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练习法、案例分析法、主题讨论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讲课时巧用表达技巧。课堂练习法: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对应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主题讨论法:不定期地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外实践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到社会中实践来学习相应的经济分析知识。巧用表达技巧:多用比喻、举例等方法,灵活表达,让道理浅显易懂。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4.2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结合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学习主动性、操作技能等方面,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成绩的具体考核主要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制定评定标准。在教学中可划分学习小组,每一知识模块学完后,由小组对各个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内部互评,由老师结合学生的考勤、笔记、作业及发言进行打分,最后加权平均给出本阶段学习成绩。为鼓励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可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

4.3教材选用与编写

选用教材时,教材内容应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深度应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点应前后呼应,安排合理;教材的编写应符合该课程标准要求;应多附一些案例和练习;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4教学条件

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际,最好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资源方面应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授课;班级容量不宜过大,最好单班授课,班容量不超过60人,以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经济分析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该课程课内实训可在教室完成,课外实训可通过毕业实习由学生选择性完成;根据专业特点开发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以应用于教学与学习各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

5其它说明

工程经济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素质;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引言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学好工程管理课程的基础,还是工程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可以使学者了解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经济问题,希望可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1工程经济学基本特征

1.1综合性

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广泛,形成了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对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及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经济学在市场环境下,以经济为学习主体,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分析多样化的投资方案,从而形成学科的学习内容。工程经济学并不单独成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在一些设计、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工程经济具有与较强的综合性特征。

1.2实践性

在人类长期以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工程经济学,其理论和技术是基于实践的深化与总结。实践得出理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工艺的不断创新,两者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推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1.3实用性上文提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将工程经济活学活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当中,才能发挥实际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严密,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体系,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延伸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学会分析,能够更深地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只听不动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授课的效用。②缺乏实践性。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工程案例当中,并掌握技巧的使用方法。当前的工程经济学缺乏的就是开展实践活动。③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控。自主学习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但往往由于章节的内容不一样,遇到比较复杂的内容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多,就造成讲解的时间过多,影响大课程的进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自主学习的章节进行调整,控制讲述时间。

3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3.1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的方式。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总学时有所缩减,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不变。因此,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繁杂的课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授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师进行辅助授课。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提倡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到讲台上讲课的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进行活学活用的讨论分析。其次,要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到课外进行学习,留意观察课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积极总结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明确学习目标。每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将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2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听,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起到互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

3.3提高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工程经济学要求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例如:选取一个工程投资案例让学生进行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的预算、资料的收集、报表的编制与项目风险,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实体工程中,尝试工程前期或后期阶段的基础工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语

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喜平.《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2).

工程经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思考;经济寿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09-02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它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分析论证工具,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主修课,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是一门较难的专业课。

一、概念掌握需理解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会涉及不少的概念,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济寿命等,学习并理解好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工程经济学》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很多学生对概念过于死记硬背、死套公式,不能对公式进行适当变形、灵活掌握,因此,做题时比较费劲,不会寻找捷径,甚至无法解题。

1.净现值的定义公式“变形记”。现以净现值为例,教材中净现值的概念是将计算期内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即公式为:

比如,某项目第一初投资100万,第二年初投资60万,从第二年末开始等额回收,每年回收50万,利率为10%,计算净现值。根据净现值定义的公式:

NPV=-100-60(P/F,10%,1)+50(P/F,10%,2)+50(P/F,10%,3)+50(P/F,10%,4)+50(P/F,10%,5)+50(P/F,10%,6)=17.774(万元)

如果能够灵活理解净现值的定义,懂得净现值也就是将各期的现金流入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减去各期的现金流出量折现到计算期初的累计值,即

那么,例题的现金流入量就可以看成年金,这样将大大化简计算过程:

NPV=-100-60(P/F,10%,1)+50(P/A,10%,5)(P/F,10%,1)=17.774(万元)

两种做法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现金流量图,前者是竖向看,将每期的现金流入量减去当期的现金流出量折算到期初然后累加;而后者是横向看,先将各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分别折现到计算期初累加之后,再进行加减。如果明白净现值就是将全部的现金流量折现至计算期初再进行代数和,那么,关于定义公式的变形自然水到渠成。

2.静态经济寿命题型“变形记”。在设备更新一章中,经济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济寿命即年平均总费用(年平均恢复费用与年平均运行费用之和)最低的年限。在讲解完经济寿命的概念后,笔者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实例:某设备的购买价格为100万,残值为10万,折旧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20万,以后每年以5万的速度增加,使用年限为5年,计算经济寿命。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静态经济寿命的计算,只需要计算出年平均恢复费用和年平均运行费用,找到年平均总费用最低的年限即可,年平均总费用最少为48万,对应的年份是第五年。

在讲解完该例题后,笔者要求学生做教材里的一道课后练习题,题目为:某设备的价格为20000元,任何时候均不计残值,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10000元,以后每年增加2000元的运行费用,计算经济寿命。当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向笔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没有告诉使用年限和折旧年限,那按多久计算折旧?

②没有说按什么方式计提折旧?那我们是按平均年限法还是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呢?

③无法计算年折旧额,没有年折旧额那怎么计算年平均恢复费用(年平均折旧额)?

他们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此题无法计算年折旧费,因此无法计算经济寿命。

真的不能计算经济寿命吗?!没有年折旧费就无法计算经济寿命?!笔者为学生又进行一次经济寿命计算的逻辑演示,以原例题为例:

求出年折旧额,即可得到累计计提折旧,将累计计提折旧均分至每一年,即可得到年平均恢复费用:年折旧额―累计计提折旧―年平均恢复费用。接着,笔者问由什么可算出年平均恢复费用,学生答年折旧额;笔者又问,除了年折旧额,还有什么可以计算年平均恢复费用,学生答如果可以知道累计计提折旧也可以;笔者追问学生,那我们有办法知道累计计提折旧吗?学生沉默了。笔者提示学生,除了将之前计提的折旧累计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计算累计计提折旧吗?有学生回答,可以用购买价值减去账面净值也可以得出累计计提折旧。要不要一直算下去呢?显然不用!年平均恢复费用逐年递减,而年平均运行费用逐年增加,因此,这里的年平均总费用是增是减取决于两者变化的幅度!年平均运行费用每年增加1000元,而年平均恢复费用的减速递减的,到第六年,递减幅度少于1000元,只有667元,以后更少,说明年平均总费用之前不断递减,从这年开始又要不断增加,因此,经济寿命为五年。这道题目其实并不难,问题就是考核学生对经济寿命概念是否真正理解,实践证明,仅仅掌握经济寿命是年平均总费用最低的年限的概念是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年平均总费用等于年平均恢复费用加上年平均运用费用的真正内涵、可以怎样得出才能应对题型变化。

二、计算过程巧借力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有不少需要计算的练习,且计算量还不少,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来降低计算强度。现以动态经济寿命的计算为例,如某设备的价格为100万元,任何时候均不计残值,第一年的运行费用为10万元,第二年的运行费用为15万元,第三年的运行费用为22万元,第四年的运行费用为30万元,第五年的运行费用为40万元,第六年的运行费用为52万元,使用寿命为6年,利率为10%,按动态计算经济寿命。

对于年运行费用是没有出现不变、等差或等比递增等规律变化的数据,年平均运行费用一般是先计算出所有年运行费用的现值或终值,然后再计算年值,这样计算方法简单,但对于年份多且每期年运行费用均不同,计算量比较大。于是,笔者告诉学生利用前面已计算的数据,通过巧运算计算年平均运行费用(ACY),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其实原理很简单,既然前面年份的年运行费用已经等值分至每一年了,那么,后来的年份只要将多出的部分均分到对应的年份即可,即:ACY1=10(万元)

ACY2=10+5(A/F,10%,2)=12.381(万元)

ACY3=12.381+(22-12.381)(A/F,10%,3)=15.287(万元)

ACY4=15.287+(30-15.287)(A/F,10%,4)=18.457(万元)

ACY5=18.457+(40-18.457)(A/F,10%,5)=21.986(万元)

ACY6=21.986+(52-21.986)(A/F,10%,6)=25.876(万元)

此处仅为说明年平均运行费用如何巧算,其余的计算就此省略。

工程经济学范文第4篇

王清遇到的这个问题,是由于他长期以来养成的只重视信息建设中的技术问题,而忽视了其中的工程经济学造成的,这也是由技术出身的CIO的通病。 CFO是CIO的伙伴

在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而且大家都对其作用充满了憧憬,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大多从技术层面来考虑。信息工程项目预算成了摆设,CIO对资金的支配随意性过大,造成了项目决算普遍要高出项目预算许多的情况。

极少数CIO和系统集成商还在项目计划时有意缩小项目范围,把一个完整大项目中的一部分包装成一个独立的项目,以低廉的预算来诱惑组织上马。项目运转后,组织才发现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此时大部分组织只能被迫追加投资,继续上新的模块。

例如现在医院软件开发企业把项目的子系统划分得很细,一般都有四、五十个,如病案室的业务被划分为病案管理和病案统计两个子系统。

有些系统集成商在提供给医院的信息化项目预算时只包括病案管理子系统,而又不详加说明。 系统实施后医院病案室发现自己的业务缺了一块,无法正常工作,找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拿出合同,上面只有病案管理,而没有病案统计。因此医院只有再掏钱来购买病案统计子系统,不仅耽误了工作,还从议价的优势地位变为劣势。

由于经历了这些曲折,组织在继续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变得清醒和明智。公司把IT投资的计划权交给CIO,而资金的决策权和效益的评估权交给CFO来承担,这种做法可以降低组织的信息化实施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种制度化进步,有效地保障了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相应地,对CIO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IO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沉迷于信息技术难题的解决,而是要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组织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作为公司的CIO,王清必须首先做好公司信息化的规划和资源调度工作,要“从工作来了再要钱”向“在工作实施前就先做好计划要到钱”转变。

王清可以依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制订一个本组织的信息化中长期建设规划,通过评估来获得组织领导的首肯,并作为一个子模块归入组织的整体建设规划之中。 以共同的语言对话

每年CIO依托这个信息建设规划来制订IT部门的年度信息化实施计划,在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时,要对其中具体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进行研究,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投资的额度、投资的效益、采用的技术、所处的环境、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

与CFO打交道不能用CIO的技术术语和行政命令,而是要用CFO熟悉的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报期分析等技术经济分析指标,而且在这些技术经济分析中的效益不能只计算项目实施获得的直接效益。

我们在计算投资价值时,不但要计量项目的直接效益,还要计量项目实施后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间接收益和其它收益, 衡量出IT项目真正的投资价值,让IT部门在CFO心目中是成本中心的观念向是效益和利润中心转变,让IT项目在CFO心目中成为成本降低的发动机,从“节流的对象”变为“开源的工具”。

面向业务,做弹性规划

CIO也必须克服自身要把系统升级到最新的技术冲动,为此在组织信息化建设中要变技术拉动为业务驱动,不要盲目地追求高、新的技术应用,应以满足业务需求为核心,用相应的改进和二次开发来圆满解决业务演进中伴生的问题。

为此CIO必须与CFO达成共识,每年按照组织的信息化规模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改和维护预算资金,在做好信息系统的纠错性维护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及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由于信息化项目临时性、独特性和渐进性的特点,项目计划在本质上是基于对未来的估计和假设进行的预测。随着项目的进行,很多问题才能逐渐完善和精确,在实际过程中与计划难免有差异。

工程经济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学生应掌握一门专业课程,更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人才。这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根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类型建立。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个专业方向,在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在社会需求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许多其他资格考试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内容。

二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部分课外习题和作业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灌输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主,对于各种枯燥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同时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无法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对于知识巩固环节的课外习题和作业,也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对学生而言,种种弊端容易造成学生学与不学无太大差别,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其结果就是:教师“满堂灌”,教师累、学生也累,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因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生、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对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相结合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实用性。工程经济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树分析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相关原理和方法用于解决案例问题。同时注意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中相关理论应用 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也是教改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受教育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学相长。针对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我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可以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计划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以市场和社会为导向。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应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应积极参加与相关课程培训,例如全国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材料,使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以减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教改要从多方面角度着手,从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出发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而言,分析、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方法探究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具体说明覆盖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最终解决问题。尤其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理念,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进行自学,在课堂环节,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说明,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动脑、动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几个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以一个简单案例为基础,将利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应用其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在案例中学到了如何应用。在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时,引入一个完整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案例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有方案进行初选、排序、最后选定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要针对案例提出各自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删选出的所有可行方案,最后在这些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可吸引每个学生认真思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要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我要学”的理念。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价值工程理论、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等的学习中,对前述确定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树分析,同时针对方案的某一具体内容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盈利方案的考虑,偿债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及社会评价,在此过程中又可根据课时限制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为保证每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以个人解答和论述的形式来检查完成和掌握的情况。通过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以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最终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知识掌控能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使投资项目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与否的评价。可行性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制定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一般包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一份正式文件既是报审决策的依据,也是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经营执照和同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谈判、签订协议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练习和测试学生使用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在老师的这一部分应指导学生阅读,或提供实际案例,报告和资料文件等基本信息文献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学生完成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不单单能使教师从阐述性教学向启发性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查询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的基础研究能力从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练习了解到,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五结语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理论应该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的实际例子是分不开的,兼容互补。我们强调教学案件的重要性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要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在走出传统的只重理论不重实际的误区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重实际轻理论的误区,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环节的有机结合。要认识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才有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实际教学方式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可以并且必须配合使用的。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设置并应用合理的案例教学,并且把它纳入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应用性需求。在需求为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调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想,反映了需要发展经济时代对工程的专业培训人才的需要。

作者:朴红梅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2]谭大璐,赵世强.《工程经济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6.2.

[3]邓燕雯等.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

[4]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