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业;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79-02

在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和优势产业,作用日益显现。各级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视旅游业,把它纳入省、地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全民要树立旅游经济的整体观念,积极主动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湟源旅游业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高起点、严要求,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谁投资,谁受益”,“全民旅游全民办”的新路子。为湟源县域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湟源的新型朝阳产业。

一、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文化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拓展一个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经济正在进入市场,进入产业,经济与文化交融一体,合二为一。例如,澳大利亚近年来大量招收海外留学生,每年创汇40多亿美元,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五大行业;一艘巨轮《泰坦尼克号》给好莱坞带来1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抵得上中国二三百万农民折腾一年的收入总和;每年美国人用于娱乐的支出费用是2 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花在体育上的。

旅游业更是大众公认的动力产业。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五个就业机会。在未来5―10年内,全球旅游业将创造1.3亿个就业机会,其中中国将上升得最快,这对于中国解决经济减速增长,解决第一、第二产业剩余分流出来的大量劳动力无法安置的问题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不仅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双重特性,而且具有引导、激励、整合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其作用称为“文化力”或“精神动力”。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脆弱的民族、一个单薄的民族。在明天,谁拥有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经济、政治的优势。在今天区域经济精彩纷呈、各显身手之时,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走区域经济独特发展之路。比如,同属西部地区的陕西、宁夏、云南等不发达地区都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行适度超前发展,在中国西部旅游网络中开辟了自然风光、历史遗址、红色旅游等独特的旅游基地。他们将旅游业或定位于支柱产业,或定位于主导产业,职能部门都树立了旅游经济的整体观念,积极主动为旅游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省旅游业高起点、高效益地、吸收和借鉴别的省份已有的良好经验,瞄准生态旅游和文化、专题旅游等未来旅游发展方向,将历史文化旅游和绿色旅游作为发展湟源区域经济的龙头产业,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并举,谁投资、谁受益的全民旅游全民办的新路子。

1.文化与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文化,最早源于拉丁文calture,意为耕种、居住,进而引申为人类为摆脱自然状态而特有的各种思想和活动。今天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则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给旅游者真善美的享受和扩充知识和深入思考的特殊文化。它是整个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血脉相连,相互渗透,又与一般文化相区别,文化不仅孕藏在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中,而且在自然旅游资源中也有文化层面鉴赏方面的需求,挖掘出属于自已特有的美学价值便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说,旅游文化的终极本质就是体现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美学价值。

2.文化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也是一个注定会被历史淘汰的企业。旅游企业也是如此,一个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企业对内可以团结员工、凝聚人心、对外可以吸引顾客,获得利益。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文化―经济产业。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三、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意识

1.文化挖掘。“旅游业像一把火,他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屋。”(弗克斯)“仅对旅游业做经济上的定性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分析无法衡量旅游业在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特别是文化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以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逐步采用经济分析与文化分析相联系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林洪贷)“‘七五’以前(即199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以经济为增长点是历史的必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应该是高起点发展的,它的生长点是文化要使经济型的旅游业转化为文化型的经济事业。”(于士英)当前,旅游业突出体现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在于相对于工矿企业,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报酬率高等优势,对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具有带动作用。文化产业又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健康产业”,相对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文化产业是越开发越丰富且附加值高不污染。因此,旅游业是公认的文化产业,也是公认的动力产业。

2.文化丰富。一是以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寻找、放大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大力开发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赋予原有旅游景观以更新、更深的文化内涵。二要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品位。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服务、旅游商品进行高品位的文化开发,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实施精品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把强烈的文化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城市功能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完善统一。

3.文化优化。“文化不仅是除旧立新,而且也是推陈出新,温故知新。”()对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进行美的设计,美的提炼,美的升华,从而不断提升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功能。

4.文化保护。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及当地居民在发展旅游业为其解决社会服务的时候就要十分重视对其当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保护,既保留传统文化,又要融合外来文化,重视文化的保护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更是一件功盖千秋的伟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今天,强调文化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特别要防止那种不切实际、一哄而上的借保护之名行“利益之实”的“破坏性建设”。更要防止在短暂性利益的幌子下毁灭民族文化最本质的原生环境。文化是一种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真正的保护不是封闭一些知与行自身,而是从更广大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环境上去保护,因此,只有加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豪感与发展文化的使命感,才能做好文化的保护。

四、湟源旅游业有待提升文化竞争力

自2000年以来,湟源旅游业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推进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的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三产发展的“龙头”。根据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基础条件大有改善、但不尽人意的实际,湟源县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进行旅游招商,加大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日月山景区从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投资2 06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文成公主广场、文成公主纪念馆、商业区等项目建设,旅游服务功能增强,现已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投资60万元对城隍庙、北极山、东科寺、扎藏寺等景点进行了维修;大黑沟森林公园、宗家沟两个景区的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投资近500万元新建了赞普林卡、和平旅游购物点、河湟花卉观光园、大华休闲度假村;投资2 500万元修建了湟源峡石刻走廊建设项目;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日月山景区垃圾处理厂;投资106万元改建了人民公园;全县农家乐1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00多人;以开展“文化湟源”宣传活动为契机,推出了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即日月山“大地艺术”生态雕塑节、摄影艺术节;特别是湟源古城的开发投资巨大,在1 000万元以上,注重宣传和推广,得到了应有的效果。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纪念品加工规模化发展,把过去以农民为单位的加工点组织起来,成立了旅游纪念品开发服务公司、皮绣公司、刺绣公司等等。

五、着力打造以“文化湟源”旅游业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味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2011年湟源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文化湟源”旅游,大力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1.抓好丹噶尔古城的深度开发,在古城开发建设上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投资不减,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实主要景点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特色,完善旅游配套产业,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古城真正成为王牌景点,实现“提品质、促营销、聚人气、见效益”的目的。

2.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强与省内周边旅游景区互补联合,构建主题突出、功能互补的旅游格局,努力使全县旅游资源尽快“串珠成链”。加大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洽谈衔接力度,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和路线,拓展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人次,努力将单一的观光旅游变为综合旅游,过境游变为消费游。

文化旅游范文第2篇

(一)优势(Strength)

1、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如果说曾经沟通东西方的商贾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丝绸之路”的话,那么福安茶叶的传播,则可以称得上是闽东近代的“茶叶之路”。福安市产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温麻县治时期。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工夫”红茶脱颖而出,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闽东茶叶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明末清初,福安茶叶融入“海上丝茶之路”和“陆上丝茶之路”大联通,可谓“四海共飘茶叶香,五洲同赏福安茶”,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然而因为长期缺乏一个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导致在茶类中缺少竞争力而一度处于衰弱境况。从2006年起,福安市确定挖掘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于是经过几年的品牌打造,获得“中华名人特供茶”、“福建十大名茶”、“中国申奥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加工工艺列入福建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也已通过国家标准协会组织的专家论证,这为坦洋工夫现今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深厚的茶礼茶俗。茶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嗜茶的人更是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所以茶文化它更多地体现在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福安,茶以一种文化的触角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它不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一种厚重的礼仪。大年初一喝“过年茶”,新娘过门喝“新娘茶”,亲人出门喝“出行茶”。福安广泛流行“茶哥米弟”之说,有客来先敬茶后吃饭,生活中称“喝茶”为“食茶”,表示茶似饭食,一日三餐不可无。福安茶与婚姻的关系密切而独特,男子在向女子求婚的聘礼中要插上一枝茶枝,聘礼中带茶枝表示今后家庭兴旺,茶树又是一种独特的植物,茶树开花的时候其茶子还在树上,叫做母子见面,寓意今后儿孙满堂;女子在出嫁的嫁妆中要放入几粒茶子,古有“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不可复生也。”用茶以寄寓,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从一而终的儒家道德观念,也体现了中国青年男女祈求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3、旅游资源丰富。福安旅游资源丰富,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光秀美,其南部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冰臼群是我国低纬度地区保存最多、最好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保存完整的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神秘古老的瓜溪“活化石”刺桫椤、古朴奇特的柏柱洋明清古民居、别具风情的溪塔葡萄沟、绚丽多彩的仙岫畲族风情以及闽东苏维埃旧址构成了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4、当地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福安市重视坦洋工夫茶文化的传播与茶经济的发展,在加大对“中国茶叶之乡”、“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致力推动坦洋工夫品牌与中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交流,推动东方文化的传播,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借茶文化办旅游、以旅游助茶业发展”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共识,包括茶博物院、乌龙茶都、畲乡茶艺表演队等在内的一批与茶叶相关的景点和节目相继形成,为茶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近两年来,坦洋村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主题公园、横楼民宿文化茶博馆等工程的建设,“坦洋工夫”生产性非遗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9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和主管部门大力挖掘、弘扬茶文化,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支持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推广茶园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游。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产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茶产业竞争力。

(二)劣势(Weakness)

1、高质量茶文化人才较为缺乏。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茶知识,还得掌握旅游知识,做到在旅游服务中能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景点中,茶景相融。当地政府虽然抓住茶文化旅游这个旅游热点来推进福安市旅游业发展,但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人才从业素质不够高,相对较为缺乏。福安茶文化旅游的大力推广和稳步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支撑,人才的缺乏导致福安茶文化旅游发展程度不高,个性化不强。

2、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较浅。福安市茶文化旅游多集中于坦洋村,多是对环境资源进行观光式的浅层次开发,缺乏针对深层次内涵式产品的开发,未能在业内打造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茶文化旅游是主题性旅游,但多数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福安特定的地域文化中,难以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观光型的茶文化旅游使得游客走马观花,停留时间短,未能将茶文化传播出去,也未能最大程度地对当地旅游产业进行开发。

(三)机会(Opportunity)

1、借海峡西岸经济区之东风。中国政府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政策支撑。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获批,为福建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福建的产茶中心,福安借助此次政策东风,吸引外资注入,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各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茶文化、畲族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

2、借力福建自贸区,发展以对台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而福建自贸区则突出对中国台湾自由贸易将是其最大的特色所在。福建与台湾在交流上具有多种优势,主打两张特色“牌”即对台和生态。福建省内交通方便,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多条铁路对福安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方便。而台湾茶文化发展迅速成熟,通过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加强闽台茶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以对台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四)挑战(Threat)多数茶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差异不大,旅游资源类别少,造成茶文化旅游系列内各景区景点内容相似,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区域间的可替代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将出现大量同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剧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福安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福建省内其他市而言较为落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从业人员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等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与北部的浙江、南部的安溪、武夷山等拥有知名品牌的茶叶大省市相比竞争压力较大,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福安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大牌意识

福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将茶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属于福安自己的茶文化旅游。加强红茶的品牌建设,借鉴立顿红茶、大红袍、铁观音等国际品牌的经验,树立大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有影响力的福安茶叶品牌。

(二)加强区域联动合作,多元化品牌宣传

在区域合作上,一方面要加强省内各市茶文化旅游的合作,联动发展,打造茶文化旅游区,共创区域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强省与省之间茶文化旅游的合作,在福建茶文化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打造精品线路,实施客源共享。在旅游营销方面,可利用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淘宝以及其他茶叶专门网站等方式宣传茶叶产品和茶文化。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茶文化赛事、活动等措施,加强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努力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三)着力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文化旅游范文第3篇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

发展旅游业,就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其中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过去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如承德避暑山庄、敦煌莫高窟等都置于国家的保护之下;云南的筇竹寺、承德的外八庙、北京的潭柘寺等也修缮一新;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由于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濒临消失或年久失修的宗教文物古迹得以保护和修复,重新发挥了作用,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不只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宗教旅游区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宗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的损害。如峨嵋山金顶,198l年旺季时游客蜂涌而上,一些年轻人竞劈床板,扯草垫来烤火;食堂的饭碗也被搞得一个不剩,三天之内,仅金顶一处就造成直接损失一万元。游客造成的火灾使峨嵋金顶被焚于一炬。再如驰名中外的佛教石窟敦煌壁画也由于人数的大量增多,游客的呼吸和汗水所起的化学作用而引起大量剥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遗产不只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有的宗教名胜古迹已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条例,如在宗教旅游区范围内禁止乱扔乱涂乱刻行为;禁止游客烧烤、野炊、砍伐树木;禁止燃放爆竹、烟花;禁止对各种宗教雕塑、壁画摄影;限制游客人数等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不能“保”了旅游,而“丢”了宗教文化遗产。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旅游可以增长人们的宗教文化知识,陶冶性情、修心养性。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和专家学者。因此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人们传播了解、探讨和研究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古代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明代外国传教土利玛窦来华传播基督教。现代旅游更是一座沟通各种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桥梁。如来华的游客中,就有大量的宗教信徒、朝圣者和专家学者;有的更组成了宗教文化考察团,而国际上还有专事宗教旅游的旅行社。1991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他们所到之处,就提出对宗教名胜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最新的宗教文化信息。通过游览、考察和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各地宗教文化的交流和研究。

再者,旅游活动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宗教节日、仪式、用品、教规、音乐和饮食逐渐地传播开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当然,旅游活动的发展对宗教文化也有一些冲击,如一些宗教独有的教规、仪式等慢馒地失去了神秘感和特性,有的甚至变成一种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

二、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撤和烧香拜佛、考察研究为主要内容,因为虔诚的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殴)、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中国宗教种类齐全,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莲教等。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宗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佛教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佛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历史之久是中外驰名的。1987年国务院公布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就有142座。丰富的佛教文化具有同一性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如同是佛寺,五台山的宏伟建筑与九华山的民舍构造就各具一格;同为雕塑,山西云冈的石雕和天水麦积山的泥雕、泥塑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技巧。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则会发现佛教的三大建筑都会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宗派和不同的地区而显示出不同的风采。

再以被奉为道教崇拜的神--妈祖为例,每逢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湄洲祖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以台湾最为突出,总要抬着妈祖像回来探亲、进香还愿。

当然,由于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在宣传招徕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丰富旅游商品,增收创汇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如出售各种宗教纪念品,佛教的木鱼、进香袋、数珠、雕像,提供斋饭;道教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画幅、介绍宗教名胜古迹的书籍。以佛教胜地普陀山为例,其针对游客的类型、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出售各种各样反映普陀山风貌的图像和以观音菩萨为主的佛像,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宗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心理要求,不仅是信徒的节日,也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等流行全球,傣族的浴佛节(泼水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新奇感和神秘感颇具魅力。

宗教音乐艺术以其深邃淡泊的旋律、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人们,特别是佛教音乐、基督教的圣歌圣乐都深受信徒的欣赏,成为举行宗教仪式和欢庆宗教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宗教文化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和传说非常生动,被搬上了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并广为传播。如《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唐僧取经的故事和一些风景名胜如火焰山等,《八仙过海》中的道教名山、故事都随着电视、小说的传播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激起一些潜在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使其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必到的地方。

宗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显示出准备投资的饭店以某一国家或某一者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时,那么投资的饭店必须有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供应,绝对不能对客人的和风俗匀惯有所违反和触犯。所以,在一些有宗教名胜古迹的地区应投资建造符合宗教规定的饭店或房间。如果在清真寺附近投资建饭店接待伊斯兰教信徒,而饭店没有专门供应牛羊肉的膳食设施,也会引起客人的不满。总之,针对不同的游客,应提供相应的接待服务。如对穆斯林来说就不能提供由猪肉制作的菜肴;对佛教信徒就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人粥;基督教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贸卡等小礼物等等。

宗教文化不仅对硬件--饭店设施有影响,而且对软件--管理与服务也有要求。在承担接待宗教信徒任务的饭店中,员工应具备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这样管理者才能针对不同的客人采取、制定正确的接待方案;服务员才能对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导游也才能为客人作更好的导游讲解。

三、旅游业与宗教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我们知道,宗教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保护传插宗教文化和发展旅游业双重意义,对此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认真执行,严格区分正当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的性质,不能让非法宗教活动在宗教名胜古迹区内得以进行。

文化旅游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一、品牌化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品牌经济已席卷全球,旅游市场的走势已经表明,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越来越注重特定的品牌。这主要是因为:一、旅游品牌具有较好的品质保障,能较高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二、旅游品牌有较好的认知特征,容易识别。三、特定的旅游品牌尤其是著名品牌能带给旅游者心理上的满足感。而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来说,品牌化也有诸多优点。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愈加与品牌同生,但放眼中国旅游市场,品牌这一概念似乎还略显青涩,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这不得不使我们考虑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建设问题。

二、我国旅游品牌建设的问题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相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许多独特的魅力。但“文化大国,难见名牌”却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我国旅游企业还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品牌理念观,对品牌的定义、传播和竞争方式等方面的认识都还比较稚嫩。许多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旅游信息传播和产品或企业形象包装,但大多是从促销的层面进行信息传播和形象打造,注重的只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旅游企业并无“品牌战略”意识。很多旅游企业过度依赖广告,导致品牌建设的成本过高。在品牌传播中,只注重品牌名称的传播,而忽略了品牌忠诚度的建设。在品牌竞争中,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与内外环境,轻率的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如价格大战等。

2、品牌打造毫无创意

在目前的中国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中不难发现:一样标识的旅游饭店、星级宾馆;同样主题的公园、旅游产品;还有一个个相差无几的景点。旅游产品似乎都是克隆产品,各地打造出来的旅游品牌毫无特色。如北京、长沙先后克隆了一个世界之窗,但由于只是简单的复制,远没有深圳的那样火爆,自然与预期目标也就相差甚远了。如此可见,毫无创意、全无特色的旅游品牌是缺乏竞争力的,是产生不了品牌效益的。

3、品牌定位脱离实际

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客源。而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在品牌定位上却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很显然,定位不准、脱离实际的旅游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终将被市场所淘汰的。

三、如何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的品牌

1、注重中国文化旅游品牌的质量内涵

品牌质量内涵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也是品牌能否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基本要素。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旅游品牌的质量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文化旅游的吸引质量。中国文化旅游是具有吸力的,这毋庸置疑。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形成了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圈”;相对于近东文化的“远东文化圈”;相对于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圈”;相对于东亚文化的“儒家文化圈”。这种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文化异质的吸引,这种吸引是巨大的,是不可替代的,这足以构成洲际和国际文化旅游吸引。

第二是文化旅游服务的特色与质量。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包含能够满足旅游者声明或暗示所需要的所有特点和特征。从文化旅游者的角度看,文化旅游服务是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文化旅游服务往往不如有形产品部分那样具有标准化和统一化,所以当文化旅游的供给者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是及时的、适宜的且带有人情味的,旅游者就会体验到体贴与关注,而同时文化旅游的导游、工作人员以及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给旅游者以良好的印象,那么文化旅游者所期望的文化旅游体验就能够圆满的实现,从而产生良好的口碑。

2、充分注意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旅游产品能够为国际所接受,是因为大多数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民族风情有着极大的兴趣,认为这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旅游资源的瑰宝。可见,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力的关键。

曾有学者说过:“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还有学者说过:“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这说明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当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文化性竞争已越来越突出了。也就是说,文化性是旅游知识经济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旅游产品品牌的建设上,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就谈不上竞争力。所以,我们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文化内涵,要把文化(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神话文化、生态文化等)同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旅游产独有的文化特征,塑造旅游产品活的灵魂,使旅游产品更具有灵气,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在当今的旅游市场经济中,品牌就是战略、品牌就是财富、品牌就是优势、品牌就是形象。所以要使我国文化旅游在国际旅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懂得有效的利用我们得天独厚、悠久醇厚的文化资源,建设不可复制的中国文化旅游品牌,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国洪 《中国文化旅游》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方志远 《旅游文化概论》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 伟 《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5

[4]张朝枝 《旅游与遗产保护》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5]宫 月 《浅谈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

文化旅游范文第5篇

创意旅游;798艺术区;旅游业

引言:近年来798艺术区声名鹊起,我慕名前往,也被那里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觉得是一个艺术家可以肆意发挥艺术的天堂。我很想把这种独特的旅游感受分享给大家,以艺术创新为依托的景点更加耐人寻味一些。同时798作为文化创意旅游业的模范,以这种景点的“经营”方式为例,开发类似的旅游项目应该成为未来旅游业的趋势。

一、文化创意旅游的概述

(一)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在以单纯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这早已经不能形成优势。表现为对游客在感官方面形成不了有力的冲击,没有新鲜感,重游率低。要想提高景区的效益,不单单是建设等外在因素为主,更重要的是修饰文化,历史等这样的内在因素。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加上创新,丰富景区内容,一定会开辟我国旅游业的新篇章.

(二)文化创意旅游的内涵

创意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新西兰学者格雷·理查德与克里斯宾·雷蒙德在2000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参加交互式工坊,激发自身创意潜能,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进一步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中国旅游报2008年3.7日第010版)笔者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以旅游吸引物作为创意的主体,在与它发生互动的同时,体验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旅游经历。文化创意旅游是创意旅游的一种,就是在创意旅游中重点突出文化这一因素。

(三)我国文化旅游的分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张辉分析,目前,旅游业在我国有4种新的业态可称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体,分别是:

1.旅游文化演出(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为例)

2.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例)

3.创意产业,即旅游文化街区(北京798艺术区为例)

4.旅游文化节庆(慕尼黑啤酒节为例)

下面本文针对第三个创意产业,即旅游文化街区,并以北京798 艺术区为例,进行分析。

二、798艺术区简介

(一)798艺术区的形成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原先是北京国营联合厂的电子工业厂所在地。该联合厂建于1951年,由798等数个工厂组成。1989年,由于工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工人大批量下岗,各厂决定出租一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教授便租用了798工厂闲置厂房作为雕塑空间。这一个举动被大家认为是798艺术区发展的开始。从此,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前往此地。2002年,是中外艺术家前往798艺术区的高峰。他们在这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使得798艺术区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举办了名为再造798的当代艺术展览,规模宏大,因此,798艺术区名声大噪。2003年年底,798艺术区及其周边开始拆迁。2004年,北京市、区级部门和领导陆续到798参观、调查,并决定保留798艺术区。

(二)798艺术区的发展现状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中国文化创意旅游景点的典范,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外游客来京必游的景点之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调查问卷,来进一步了解近些年798艺术区的发展情况:(数据来自问卷星网站):

1 你是否来过798艺术区:是58.97%,否41.03%

2 你对798艺术区了解多少:很少39.29%,一般58.93%,很多1.79%

3 你去798艺术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慕名而来73.21%,购买艺术品、工艺品10.71%,参观游览,体验艺术氛围76.79%,观摩艺术品,进行艺术创作16.07%,追随时尚前沿、潮流资讯21.43%,其他14.29%

4你对798艺术区的哪些艺术形式最感兴趣:绘画67.86%,摄影58.93%,雕塑53.57%,行为艺术35.71%,设备21.43%,其他12.5%

5你对798艺术区展出的艺术品的理解程度是:基本不能理解16.07%,能理解一点66.07%,大部分能理解16.07%,完全能理解17.9%

6你是否会购买艺术品:是3.57%,否26.79%,是价格而定69.64%

7你对798艺术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展出内容过于商业化,缺乏艺术性23.21%,交通不便30.36%,环境卫生差26.79%,市场推广度不够知名度不高7.14%,对展出艺术品缺少讲解62.5%,整个艺术区缺乏整体规划30.36%,其他16.07%

8如果对798艺术区加门票你还会去么:是25%,否66.07%,看价格8.93%

(三)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调查问卷,我总结出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条:

1. 798艺术区没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对艺术品讲解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2.在艺术品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形式单一,吸引力小;有些艺术品价格过高,超出大部分游客的承受范围,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不符,商业化过于严重,影响景区的形象。

3.整个景区在规划方面存在缺陷,环境卫生有待改善。

4.艺术形式不够充实,大多数是艺术品展览,缺少亮点。

5. 798艺术区缺少相关政策的支持,比如对房租的补贴,周边交通改善等等,对这种艺术区,国家也要像保护重点景区一样对他们实行类似的呵护之举。

三、798艺术区存在的问题解决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解决措施

1.可以在景区设置专业的讲解员,对前来游览的游客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可以包括艺术品的灵感来源,创作理念,艺术价值等方面,使得艺术品化静态为动态,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游客眼前,即能加深游客对艺术品的印象,还能增强大家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让798艺术区不仅仅是艺术的展区,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圣地。

2.出售艺术品作为798一个附加产业,但是不应成为主流。有关部门加强对艺术品的把关,比如定价方面,不能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在艺术品的开发方面,还要突出特色,加强创新,可以制定出不同的风格,主题等等,也可以重视原创作品,例如DIY手工制作,类似这样的商店可以激发大众对艺术的热情,达到大家来到这里都对艺术产生兴趣的目的。

3.景区规划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分区分片,条理清晰,在进入景区的提示板上标明,一目了然,不同的区域,明显让人感觉风格迥异,引人入胜,丰富多彩。其次,在卫生上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执行实施。

4.定期举办活动,比如艺术节,有异域风情的艺术品展览,邀请著名的艺术家讲座等等。不仅可以提高798艺术区的知名度,还可以为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景区更加具有活力,与时俱进。

5.国家落实对这种艺术区的保护,给经营的业主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发展,坚定他们的信心,才能减少商业化气息浓重,真正以艺术为核心,一切为了艺术。

(二)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798艺术区应该力图形成我国规模艺术的标杆,北京市乃至世界的著名艺术区。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也要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艺术交流,相融。把我们民族的艺术,尤其是像泥塑,皮影戏等等这些传统的艺术继承下去,发扬起来的同时,通过展览,讲解,传播,把这种民间艺术推向世界,形成我国独特的艺术文化,并且占有一席之地。798艺术区要成为我国艺术文化的摇篮,而非商业景区,开展定期的艺术讲座,论坛,比赛等等活动,宣传艺术之美,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培养广泛的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影响青少年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意识,这种意义是非常有远见和前途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