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陈庆之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济困扶危播美名。
退伍老兵逢雨露,
贫穷小子享银羹。
成材牢记园丁苦,
致富常思华夏情。
善举留芳陈永庆,
功高无量照诗城。
这批写给柳诒徵的信札共二十九通,计有陈三立、金、胡朴安、陈庆年、傅增湘、、叶恭绰、邵元冲、欧阳渐、曹经沅、丁福保、张、许寿裳、王瀣、汪东、蔡培、张謇、邓邦述、李详、孙峻、梁公约、叶玉森等二十二人,对于柳诒徵研究以及诸家与其交游情况的了解,显得尤为珍贵。
一
信札之首为陈三立两通,而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通实为陈三立致梁启超,为送别王敬芳而请梁启超参加送别并代邀友人。王敬芳(1876-1933),字抟沙,河南巩县人。他是中国公学、河南大学和焦作工学院三校的主要创办人,一度任中国公学校长。王敬芳早年是留日的会员,和秋瑾、、马君武、于右任等人同道,后来成为研究系成员,与梁启超、张君劢、张东荪、梁漱溟等人交好。1920年梁启超欧游回国后,在筹办讲学社的过程中,王敬芳曾向梁启超提议邀请罗素来华。王敬芳曾欲将中国公学办成与北大、东南大学三足鼎立的局面,想将校长一职让与梁,梁亦跃跃欲试,但由于蒋百里坚决反对而作罢。1922年10月末,梁启超曾应东南大学之邀赴南京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时与柳诒徵商谈研史心得,并书一联相赠,年底即北返天津。陈三立致梁启超信当作于此段时间。
第二封为陈三立致柳诒徵,相约于次日酒馆小酌聚谈,并邀刘、梅、吴、王、胡、熊、邵诸公参加,计划“饭后稍纵游览,偷为半日之娱也”。
二
金信中提到的《年刊》即《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为柳诒徵1927年任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后所颁,计每年一期,1936年停刊。信中说:“知君方将校文枕江阁”,当为柳诒徵在焦山修志一事。1929年,江苏省政府成立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开局修志,局设镇江焦山,金与柳诒征为常务编纂,金负责《艺文志》,柳诒征负责《书院志》、《礼俗志》、《钱币志》。
三
胡朴安信中记述了柳诒徵与友人在焦山枕江阁雅集一事,参加者有胡朴安、庄蕴宽(字思缄)、张相文(字蔚西)、金(号蘅意)。胡朴安赋诗一首并呈请柳诒徵指教:“树有云扶山意活,帆随风转水飘骄。难将杯酒消清昼(断酒已四年矣),赖有奇文永此朝(读诒徵先生《赵伯先碑铭》)。客竟忧心莫醉写,年荒更况盗如毛。”诗中提到的《赵伯先碑铭》即柳诒徵所撰《赵声传》,刊于《国史馆馆刊》创刊号,可知写于1947年。
四
陈庆年为柳诒徵外甥,信札共两通。第一通替儿子陈裕菁谋求一教师职位,长子陈裕菁(1898-1963),通晓外语,译有《蒲寿更考》一著传世。《万闻报》载“艺风师辞馆出京”,当是指缪荃孙辞清史馆总纂离京一事,时间当在1916年左右,时柳诒徵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陈庆年曾佐缪荃孙创办江南图书馆,与缪荃孙一起购下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八万余册。“蘧六”指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刘世瑗,家有天尺楼。
五
傅增湘信札共三通。第一通里傅增湘提到的《自述文》即《藏园居士六十自述》,可知写信时间为1931年十一月廿四日。这里特别提到傅增湘寄了五册给柳诒徵,让他自留一本,国学图书馆留一本,其他的在馆里分发一下。因傅氏过寿,特向柳氏索诗,曹经沅即作有《沅叔六十生日》。
第二通便是关于古籍版本的问题。1931年有人至南京持所谓万斯同《明史稿》稿本兜售,柳诒徵认真看过之后,以为确是出自清初人手,但绝非万斯同手笔,翁方纲跋亦伪,既而撰成《校录》(见《柳诒徵史学论文集》)一文,并发表在《国学图书馆年刊》上。而傅增湘看过文章之后,以为“自属季野手笔无疑”,并自述曾为北平图书馆购过一抄本,分卷与今本不同,文字亦有异。傅增湘可谓时时不忘请教有关藏书与版本之问题,对柳氏说提到自己藏有姜西溟《刑法志稿》原本(见《藏园订补》史部正史类),然后问国学图书馆藏有宋刻韩文无注本,“颇讶其罕秘,未知曾有人校过否,有无隹胜之处”。
第三通信已是写于1932年的二月廿八日。因傅增湘其时正辑《两宋蜀文文字》(后更名为《宋蜀文辑存》),知国学图书馆有抄本《廉吏传》,前有费枢自序一首,而傅氏所见皆失其序,故请柳氏代为抄录。柳氏有无抄录寄赠傅氏,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宋蜀文辑存》引用书目上,我们知道最后费枢这篇序还是用的《四库全书》本。傅增湘另提到卢文所校两种书《邺中记》与《蛮书》两种,“请查校订之字多否,拟传校一部也”,今翻阅《藏园订补》史部载记类《邺中记》,傅氏确曾补曰:“余曾据卢文校本校并录卢氏记”。最后,傅氏仍不忘问国学图书馆的两部藏书:“庆元法事类》、《五礼新仪》二书钞本旧否。其中宋人文字全篇者计必多奇,示大概”,傅增湘的爱书如命,真是可以想见。
六
叶恭绰所提到的《咏怀堂续集》是由山精舍排印出版,见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印行书籍提要》,而排印本书成,即因战争而毁。后黄裳来寻此书,新印之书已无余本。《史学杂志》第三期出版于1930年,信中“横山先生遂弃人世”即陈庆年卒,时间在1929年,遗著名《横山乡人类稿》。
七
欧阳渐为民国著名佛学居士,1918年与沈子培、陈伯年、梁启超、熊秉三、蔡孑民、章太炎等,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基础上筹建支那内学院。支那内学院在1928年1937年着重整理经典和组织道场,选择要典,校刊文字,编印“藏要”3辑,收佛典50余种,300余卷。此信提到“敝院出版书七十一部,百五十五册,图七种”应是支那内学院将所印书籍赠与国学图书馆之事。
综上所述,被告人王志才属于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形,判处死缓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
但是,被告人王志才故意杀人手段特别残忍,给被害人亲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尽管事后与其亲属进行了积极的赔偿,却仍未得到对方的谅解。鉴于被害人亲属依法予以严惩的强烈要求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考虑,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限制减刑。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3]长期以来,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着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结构性缺陷。[4]刑法修正案(八)在取消了13种罪名的死刑的基础上,对自由刑做出了重要调整,使得生刑和死刑之间差距更加合理[5]:1.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具体而言,将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情况下2年期满以后的减刑(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改为减为25年有期徒刑。与原条款相比,以前2年期满后减为的有期徒刑存在一个幅度,导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时死缓的下限为“2年+15年=17年”,上限为“2年+20年=22年”,修改后取消了这个幅度,并将其固定为25年,此时实际上需要执行“2年+25年=27年”,最大服刑时间相差10年。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2.延长减刑情况下刑罚的最低实际执行期限。具体而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最低实际执行期限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最低实际执行期限不能少于20年。通过以上分析,对被告人王志才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依法对其限制减刑是较为合理的。三、评价
本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不是偶然的,它将成为一个标杆一盏信号灯,并为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刑法在去死刑化及保障人权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并且正在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和人道化的方向迈进。王志才故意杀人案的最终判决结果,充分体现了刑法修正案(八)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展现了修正案(八)的法律魅力,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失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案例。
参考文献:
[1]吴允峰.药家鑫案死刑适用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3):13.
[2]陈世伟.我国故意杀人罪立法完善的体系性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1):49.
[3]张明楷.刑法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03.
[关键词]藏传佛教;伏藏;时间;空间
“伏藏”指藏传佛教在雪域高原传播、发展过程中,被秘密埋入地下、岩缝、山洞之中后重新发掘出来的佛教经典、法器等物。它内容繁杂,卷帙浩繁,充满神秘色彩,且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藏传佛教伏藏的文化背景
伏藏在吐蕃时出现传统说法是从莲花生开始的。有学者经过研究则认为伏藏是在吐蕃王朝早期传入,早于莲花生进藏,即松赞干布时期就有了伏藏(1)。这种说法是合理的。赤德祖赞晚年曾派桑希等人到内地取经,返回时正值崇苯大臣掌权并发动反佛运动。桑希等人只得把从内地取来的佛经藏于钦浦,遂又有佛经被埋葬。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是吐蕃伏藏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为兴佛而采取措施,对伏藏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他迎请寂护、莲花生等大师入藏。史书记载:“菩提萨埵(2)受邀请”,(3)“接见吐蕃王信使”。(4)几位高僧大德入藏,主持“顿渐之争”,从此,结束了内地、印度佛教并行传播的局面,确立了以印度为主的发展方向,使印度佛教中伏藏这种特殊存在经营方式在吐蕃得以继续。莲花生成为伏藏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史书记载:“一冬住在卡拉岸山上,降伏山鬼令其守伏藏。”(5)莲花生初入芒域,就“制伏吐蕃凶煞神。”(6)后来莲花生在赤松德赞支持下,“建成宏伟桑耶寺,”(7)“塔身遍布莲花纹,大师在此埋伏藏。”(8)莲花生大师在吐蕃广弘佛法,“在吐蕃国埋伏藏。”(9)赤热巴巾时,因部分密法的流行遭到禁止,被禁止的密法被埋藏起来,成为吐蕃后期另一部分重要伏藏。朗达玛时,严厉打击佛教,实行“倡苯抑佛”的政策,佛教之“经书典籍,大多埋藏于拉萨岩山之下,余则付之以火,或投于水,并毁坏所有寺庙”。(10)当时显密经典,除外逃僧人带走一部分外,余下的多又被埋藏起来,成为吐蕃时期埋藏的最后一批伏藏。到后宏期,由于社会混乱,有些伏藏虽被发掘出来,却因社会混乱,无法将其经典传播,只好又将其埋藏起来,但此时埋藏伏藏的规模已大不如以前了。
二、藏传佛教伏藏的时空分布特征
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至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在雪域高原上一直有伏藏的埋藏。而就其伏藏的规模来看,有两个集中埋藏伏藏的时期:一是,赤松德赞时期;二是,朗达玛灭佛时期。
藏传佛教伏藏的分布在时间上分布特征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赤松德赞时期的崇佛政策。吐蕃王朝建立初期,佛教的传入一度引起佛本之争,据史书记载:“阴土猪年,为佛殿奠基,当佛殿建造到一半,人们为此高兴之际,第二天被鬼神所毁坏而不复存在,赤尊公主极为悲伤”。(11)这段引言叙述了当时尼泊尔赤尊公主在松赞干布的支持下创建热萨赤囊即今天的大昭寺的经过,从中反映出当时苯钵教极力反对佛教徒在吐蕃建立佛殿的情景。至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势力渐渐能与苯教势力抗衡,有“遂以巧计奇谋将玛祥活埋。并将达热禄恭驱逐到北方。继而首先自芒域迎回尊者释迦牟尼佛像,安置在逻些。”(12)“王子赤松德赞亲自执政以后,立即制止这些危害佛法的罪业,使玛尚仲巴杰(13)活着进入了坟墓,从芒域迎回了释迦牟尼像,使得佛法再度兴盛起来。”(14)后来广兴佛法,迎请大师,修建桑耶寺,史书记载:“复遣巴塞囊迎请阿阇黎希瓦措(15)。此人先至逻些,随后抵桑耶,赞普予以顶礼迎接。”(16)“在赤松德赞王年二十二岁之阴土兔年,奠定了吉祥桑耶不变自成寺(即桑耶寺)之基础,阴铁兔年竣工。”(17)
莲花生大师到吐蕃后受赞普赤松德赞之命,“组织涅益希循努、南喀娘波等人翻译密典,由著名书写家勒金尼码等人负责写在黄、灰、蓝、黑四色纸上,丹妈孜芒和阿黎益希央等人校对,共计一百零八种分类装入宝箧中盖印严封,埋在不同的地方。其中,在钦浦的格邬地方埋有五大付法藏;洛札吉曲拉康中,埋藏《诸佛密意集经》等七部经续及口诀;门隅的狮子岩洞中,埋藏《莲花大自在经》等修部六经;绷塘格乃地方,埋藏《玛摩天女》和《清净遍集明经》等经续;在绷塘泽隆,埋藏心部经教;在后藏南木林县境内的藏章寺,埋藏大自在修行法典和猛厉咒一百零八种;在娘热泽吉拉康,埋藏医药经典;在康区的隆塘卓玛寺,埋藏本尊母续十三部;在东部工部布曲塔尔勒寺,埋藏陀罗尼和幻变类经;在布曲宗喀,埋藏内外修行经典;在山南乃东县的昌珠寺,埋藏猛厉咒经典十三部;在洛札县的科塘,埋藏《诸佛密意集经》及其口诀等;在洛札的巴卓达仓狮子岩洞,埋藏有关成佛修持方面的经续;在南部门隅乃仁寺,埋藏吉提瑜伽和四部决断修持经;在扎央宗的协浦洞,埋藏金刚橛法和《阎摩德迦续等;在巴卓狮子岩洞,埋藏九种陀罗尼;在普玛宗,埋藏漆革本尊母修行经典;在拉喀普姆齐,埋藏大悲轮回和掘坑法经典;在拉让扎和桑雅扎洞,埋藏法、财、药等方面经典一百零八种;在扎玛南喀宗,埋藏后译教授和修部经典;在桑耶寺,埋藏有关医药、猛厉咒、宝升部等方面的经典一百零八部。其余一部分埋藏在其他岩洞、石林、乱石山林之中。”(18)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伏藏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几个地区,埋藏的伏藏主要以拉萨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方向逐渐扩散,而北部并没有太多的伏藏的埋藏。这是因为赤松德赞时期伏藏的埋藏主要在卫藏地区,此时由于赞普大规模的弘扬佛法使佛教以拉萨为中心逐渐向周围地区辐射。“他在位期间积极扶持佛教,使佛教最终在吐蕃立足。赤松德赞为佛教得以在吐蕃弘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在藏文史籍中称赤松德赞为圣文殊菩萨之化身,并同寂护与莲花生一起尊称为‘师君三尊’,成为藏传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法王。”(19)
二是朗达玛时期的抑佛政策。朗达玛时期,据史书记载:“前两年中,达玛按国王规矩行事,到阴水猪年(癸亥,应为843年)朗达玛心中为邪魔所据,又被喜爱邪魔的大臣杰多日达纳巾等人所操纵,又心记先前没有立自己而立其弟为王之仇恨,因而在吐蕃毁灭佛法,三年半中他作为一个罪王行事。”(20)又有,“除去两尊者佛像仍需埋在各自的佛座底下之外,拉萨和桑耶寺等等诸大寺院未能毁掉,同样,以前所译之大部分经论未毁,而且仍受到诸在家俗人的敬奉。在市镇和山沟中仍依靠总持咒者。还俗的人们仍修持深奥之禅定,并延续流传。”(21)据以上论述可得出结论,“达玛时期的反佛势力主要打击的是逻些及桑耶两地的佛教核心势力,主要是从政治上打击、削弱佛教势力,巩固反佛势力后的政权,其目地似乎并不完全在于彻底摧毁佛教本身。”(22)这种观点是合理的,经过200余年的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思想已经在吐蕃大地深入人心,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而崇苯抑佛,但是改变不了藏传佛教在民间信仰的根深蒂固,达玛灭佛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纠其根本原因是权利的斗争。因此,此时的伏藏埋藏范围仅拉萨及其周围少部分地区、外逃藏传佛教信徒带走的被禁止的密教典籍。史书记载:“经书典籍,大多埋藏于拉萨岩山之下,余则付之以火,或投于水,并毁坏所有寺庙”。(23)
达玛灭佛不久,统一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已不复存在,从此,吐蕃王朝进入分裂时期。然而,“这一时期,藏传佛教虽然早已进入所谓的百年黑暗时期,但是藏传佛教并没有因朗达玛的禁废而寿终正寝。反之,吐蕃王朝的覆灭以及政治上的大动荡给今后藏传佛教的复兴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在藏族地方割据势力时代,藏传佛教走向民间,完全成为每一个自由民去信仰的宗教对象,不再受以往那样由中央权力机构的统一领导,也不再听命于宗教团体的严密管理。也就是说,朗达玛赞普时期发起的灭法运动,不但没有彻底摧毁佛教在吐蕃的基础,而且将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事业推向民间,乃至成为全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4)可见达玛灭佛所带来的佛教受毁坏程度是有局限性的,仅是统治中心拉萨及周围少数地区。虽然灭佛的力度很强,深度很大,但是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当灭佛后崇佛僧人埋藏伏藏的区域也是有限的,以拉萨地区为多,少数僧人带走一些,多埋藏于偏远区域。
从吐蕃王朝初年至“后弘期”,藏传佛教伏藏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如下表所示:
■
从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时期,藏传佛教的伏藏分布情况大致是呈上升趋势的,至赤松德赞时期达到最高;从赤松德赞时期至朗达玛时期藏传佛教伏藏的分布呈下降趋势,朗达玛时期由于灭佛影响,其分布情况呈回升状态,后又呈下降趋势。
三、结语
总之,藏传佛教伏藏在藏族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复兴作(下转第80页)(上接第53页)出了巨大贡献,对后来藏传佛教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另外,留下了大量的伏藏典籍,有宗教、历史、医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代了解和研究吐蕃历史保存了珍贵的文献资料。26
注释:
(1)(24)贾学峰.藏传佛教伏藏初探[J].研究,2002(3):65。
(2)(16)(17)菩提萨埵.(即寂护、静命大堪布)约在公元八世纪入藏。
[3][4][5][6][7][8][9]洛珠加措,俄东瓦拉,译.莲花生大师本生传[M].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室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6:356-544。
(10)五世达赖喇嘛.王臣记[M].刘立千,译.民族出版社,2000:51。
(11)索南坚赞.王统记(藏文版).136。
(12)班钦·锁南查巴,著.黄颢,译.新红史[M].人民出版社,2002:18。
(13)玛尚仲巴杰:赤松德赞时期,反佛崇苯大臣。
(14)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籍[M].人民出版社,1986:96。
(15)阿阇黎希瓦措.意译则称寂护或静命。
(18)索南才让.密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43。
(19)尕藏加.吐蕃佛教[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58。
(20)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籍[M].人民出版社,1986:110。
(21)(22)班钦·锁南查巴,著.黄颢,译.新红史》[M].人民出版社,2002:22-127。
(23)五世达赖喇嘛,著.刘立千,译.王臣记[M].民族出版社,2000:51。
拳种丰富武当龙头
(一)、地方拳种,各有侧重
1、黄梅岳门拳经查县志及现场走访,岳震一系世代在此定居。改姓鄂,有宗谱(已拍照,原件发还)。拳套整理好的《一字拳》、《三门桩》。黄石老拳师阮荣华(74岁)说:“岳门有蹲桩,随桩两种练法。套路有《一元功》、《两仪掌》、《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大练》、《四十八练手》、《练步》及《连环散手》。器械有《上下连环桩》、《青龙云引剑》、《二龙鞭》。”
2、咸宁鱼门拳武汉习此拳者,多称出自咸宁陈光周,再溯,谓出自武当金水桥。咸宁人则称来自龙潭山金凤峡泉山寺,经走访,该地即现温泉所在。境移物换,早已面目全非。本地拳师有肖应龙(67岁)、殷其坤(77岁)、樊有红(79岁)等人。肖练“六家艺”,身活形整,闪侧多度,与武汉所见者不同。
3、大冶孔门拳大冶首次武术气功表演大会,所练者几乎都是孔门拳。计有:雷、电、风、云、雨、雪、龙、虎、豹、犬、缠、摧、拔、夺、围、扒、闭、吸等18掌。功架沉稳,发劲刚猛。老拳师陈庆甫(66岁)擅此。医生范华(47岁)亦习此门。功法则有“玉皇功”、“地盘功”、“扑虎功”。陈庆甫补充:孔门又称“巩门”,陈九高所传。有三弟子:峨眉白眉道人,武当冯道德,少林至善。一般谓孔门传自孔令(林)章。
4、崇阳字门拳崇阳习字门最普遍。称武当派24字。拳师有刘金标(79岁),沈士清(69岁)。沈之师沈云庆,白霓公社金龙大队二生产队人。师爷徐吉甲,塘口公社王家坪人。师爷之师,则为通山三界尖(通山、崇阳、江西修水)戴师玉、戴望忠两兄弟。沈士清表演的“侧面虎”,有左右两个侧空翻,古稀之年而能此,足见功底不弱。沈亦授有弟子,五代师承均可考。
(二)、武当武术,又出一支
大冶大箕铺公社赵堡大队胡陆生产队,聘有气功及武术教师胡兴茂,61岁,河南邓县人。7岁父母双亡,依祖母为生,19岁成亲,20岁丧妻。幼年曾随父朝武当,21岁即在武当出家。当时堤坑、高楼、新楼、盐罐4处,轮流分掌金顶香火,4年一换。堤坑道长冯太瑞,四川人。胡在堤坑入道,从冯练功习武,24岁下山,烧窑为生。在通山烧窑时,为大冶胡陆社员聘来,专教队上青少年。项目有:拉气功,3年半完成。5个月即可头上开砖,胸上破石。其最小弟子6岁半,曾在县文化馆公开表演“三回转”拳术。每回36式,共108式。击沙袋及举重:沙从丹江口运来,据称大冶沙含铁质,以手着人现紫有毒。举重之物有铁板、哑铃等。胡之拉气功甚有特点,三回转因丢弃甚久,有失原样,极少内家风格。
(三)、外来门派,共领
自外地流入我省者,有峨眉、昆仑、少林、螳螂等门派。
1、孝感李金生:习峨眉缠丝门36闭手。内蒙1983年10期《武门精粹》刊有李高中《化门36闭手》即此。故未加整理。宜昌张俊峰,习鹿行桩,曾作为我省代表出席5届全运会,套路已经初步整理,全部拍照。据称源出洞庭地区,其师陈子杰,川人,岳门。
2、远安陈少昆:昆仑派,湖南人,部队转业。其师为泰山道人龚秀士,师兄弟共7人。陈为关门弟子。其嘴下左方有7个小黑点,称七子星。习带药击远及阴阳八卦掌并伤科治疗。八卦分上八卦、下八卦、单门八卦。练法有《游云》、《脱水》、《金家》(即猴形)、《太极》、《醉仙》等。与一般所见八卦套路不同。
3、当阳李大海:习少林长拳。五法为眼、手、身、步、心。口诀为:“一学二练,三要打人心不善。”“两膀如山压,十趾抓住泥”。“眼似铜铃身是碑,脚似钉耙手是规”。“长手是棍,短手即拳”。练来刚劲有力。通城吴建民(耳闭),习南少林五形花拳(龙、虎、鹰、猴、鹤),其祖父吴庆之,于湖南从朱茂喜拳师所学。拳路短小精悍,富南拳风格。
4、当阳郭锡恩:75岁,山东沂水人。习梅花螳螂3套。1945年参军,1951年复员。师兄弟有石凤坡,高世俭,恭会信。据称共360手,尚能演练。
5、崇阳韩金阶:60岁,黄陂人,伤科医生。幼年去山东梁山,从庸和尚乘功,后到武汉,从谢治栋、李铁头习硬气功。64天到腰,113天上顶。当场表演5分厚铁板击顶,头顶12块红砖(临时在县招待所院内收得)。
(四)、特种技艺,有待证实
1、百步击空:远安陈少昆,自言手上带药,可击远使百步以内之人倒地。
2、一跃登楼:崇阳韩金阶,住文化巷12号。自言能一跃登楼或过沟渠。当时县体委主任邹强在坐。
3、神行太保:咸宁老拳师施积厚(76岁)介绍,县南川水库肖长子,住麦窝生产队,徒步去汉口,只需1小时。曾教一个徒弟,当了扒手,害他坐了1年牢,从此矢口否认有轻功。
4、草上飞:大悟张传有,66岁,伤科医生,在城关为人理发。幼年曾习48步草上飞。其法腿上绑锡瓦各7斤,腰缠铁沙20斤。双手前平举,蹲步前跃48次,一气呵成。当场脱袜,以脚底相示,5趾及前掌成一平块,茧厚二三分。
艰苦奋斗深入挖整
(一)、及时布置,迅速检查
文件下达后,各地进展极不平衡。按指定“近期内建立相应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于8月15日把负责人的名单报省体委群体处。”截至10月19日,上报者只武汉、宜昌、荆州、随州、鄂城等少数地、市、县。有的甚至将文件压在群体科,连武协负责人亦未作传达。若不迅速检查,必致贻误。
(二)、着眼抢救,分秒必争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原因,各地老拳师,从消极方面接受教训的多,或辞世,或多痛,或退隐,或悲观,如迟以时日,往往扑空。以咸宁鱼门老拳师肖应龙,参加座谈会时一言不发,有所询问,微笑点头而已。经过细致耐心的谈,方说:“从小以武为家。解放前在金牛教过场,拳脚家私(器械)都会一些。对武术可说是前半生喜,后半生恶。”决心不露不传,只以伤科糊口。推说自己心脏病严重。后来“投机”了,脱衣上场,掌脚生风,果然不凡。
(三)、虚心探索,热情帮助
由于传统的影响,武术门户之见甚深。是此非彼,出主入奴。工作人员,必须虚心引导其发表意见,充分肯定其真实可信者。虚或不实之间,不宜即时表态,亦不宜丝毫流露出不信神色。作到自己心中有数即可。对其不足或有困难之处,则热情帮助,予以解决。如武当还俗道人胡兴茂,文盲,极少参加外界武术活动。套路三回转,动作欠熟练,姿势不准确,甚少内家风格。对此则耐心分析,共同商订,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最后心服口服,和盘托出,成为莫逆之交。
(四)、艰苦奋斗,协力同心
我组任务重,人员少(只4人),对象多(全省72县),头绪繁。《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计划》指出:“参加挖掘整理工作人员,应发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我组即以此自励。武汉气温高达40度时,曾分赴黄梅、宜昌等地采访并整理材料。人各为战,独当一面。为追宗谱,深夜驰行于乡间小路,或三天跑四县,中午不吃饭,利用晚上开座谈会。汉江二次洪峰到来时,暴雨如注,前往孝感、大悟,泥深没踝,衣履尽湿。当时地方工作同志及与会人员,莫不感动,自动认识到挖整工作的迫切性。他们说:“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在外边跑;我们怎能不把武术抓起来?”组内4人,协力同心,既有分工,又能合作,机动灵活,如臂使指,有时也激烈争论,原则性问题,必须一致;非原则性,则。
当时重点有二:一是重振武当雄风;一是弘扬岳门武技。前者《武当》杂志作了系统指导,后者略加介绍。
通臂拳的出现,传说远在战国时代,距今已二千余年,但其详细的历史、发源地和原始技艺等窨如何,则未见确凿史料,传说也就不可深信。惟据拳谱遗存的文字记载,通臂拳较早的传流,大约是在清代雍正至道光年间,始有浙江祁太昌先生传授此拳。继后历代皆有传人。到了清末民初,此艺大为昌盛,好手辈出,通臂拳之名益著于世。
通臂拳从传出到现在,大约两百余年光景,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继承,有遗漏,有发展,也有创新,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如较早陈庆先生和继后的李庆海、王占春、许天和先生,以后有刘光兴、刘智、修剑痴、张策、张吉、刘月亭、许让等诸们通臂大师,再后如姚宝琪、刘宪武等先生也都知名于海内。现时精于通臂拳,蜚声国内外的有贵州王之和、云南沙国政、北京王侠林、天津邓洪、沈阳薛仪衡和沦州韩俊元诸位老师。而在中青年中则有袁其强、刘云发、林鑫海、胡宝林、杨建生等等,他们中有的善于继承、发扬传统,有的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出得过优秀成绩。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通臂拳的淬少不广会者珍之,而又各秘其术,不肯轻易授人。加上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原因,通臂拳几致湮没失传;虽偶有所传,也多是亲友秘授,择徒极严。至于文字图解,更属不见。那时的传流地区,有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京津等地。只是近几年来,经国家大力提倡,挖掘传统,整理继承,交流推广,通臂拳才开始活跃在我国武坛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通臂拳是象形取意的拳术
在自然界中,许多野生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关键在于它们各有其独特的技能。即保生技能,和猎卫技能,前者是生活的方法,后者是赖以猎获食物和被迫自卫搏斗的技巧。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养生保健和技击格斗的技术。
通臂拳以象形取意,它的模特儿是通臂猿。因其前肢(臂)特别长而得名。据传统的解释,通是通串的意思,比喻长臂猿的两臂可以左右通串,任意伸长和缩短;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夸张的说法,只是通臂猿的臂(前肢)特别长健有力而又灵活敏捷而已。
长臂猿的特点是:善攀援,捷腾窜,其登高履险,援藤窜林,矫猱轻健,秋荡浚空而进,势如飞鸟;有时在地上人立行走,步履趔趄晃而进;争斗进,出手(爪)快疾,那儿腾突已极;安静时能抱元守一,安如木鸡;相玩趣耍时,灵动巧变,技法万千。
人们模拟通臂猿的动作和掌握它的独特技能,经过加工,总结出一套入象形取意的拳术技艺,就是今天的通臂拳法。
二、通臂拳的运动特点
通臂拳的运动特点很多,风格物异,主要有下面几点:
1、形神兼备,六法合一
通臂拳运动取法于长臂猿的外象和内象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的技法并非是简单的象殂仿造,而是取其精要,象其灵异,是“神似”。所以通臂拳运动时,拧腰切胯,吞吐胸背,腰背发力,甩膀抖腕,臂膊如鞭,放长击远,灵动快速,体用俱全,形神兼备。
通臂拳动作协调,六法合一,所谓六法,就是内三法与外三法。合一就是动作配合协调,整齐合一。内三法是意、气、力三方面的配合一致,就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呼吸和顺,发劲整齐而协调一致。外三法骒手法、身法、步法,即动作时架子协调统一,平衡而又稳健。如此内外相应,六法为一。
2、自然洗染,灵魂多变
通臂拳运动时,面部不作猿形物象,而是自然活泼,朴实而又豪放。全身关节松灵,柔中寓刚,体态轻捷,缩、小、绵、软、巧,反应灵敏,伸、展、迅、长、活。高低左右,长短缓急、开合虚实、上下动停。更重要的在于生克制化,见景生情,伸缩往来,灵动多变。
3、轻捷矫健,快速激烈
通臂拳运动,如猿之神,如猫之巧,如虎之势,如狮之威,手似流星,动如尺蛇,如爆燃火,如弹中的。发劲在瞬变之间,爆发力很强。其窜、蹦、跳、跃,轻灵捷速;闪、展、腾挪,矫猱雄健;进、退、转、旋,快速如电。通臂拳动作:柔软而激烈,快速而矫健,轻松而坚韧,雄浑而有力,健美灵巧,运动量是比较大的。
4、气势通串,蹭拍如爆
通臂拳舒展大方,气势通串。其拳势起落转换,劲势不断,断而复连;两手如串珠,其抡、园、连环、转环、带环,如环之不数据,如飞流之泻江河。在运动过程中,当手与腕、小臂、肩、胯、体等部位相交错,摩击蹭拍,清脆响亮,声如鞭爆。
5、发劲饱满,技击性强
通臂拳发劲讲究冷、弹、脆、快硬,沉、长、绵、软、巧等二十个字诀,和许多技法的运用,如摔、拍、穿、劈、钻、刁、拿、锁、扣、搠,搂、带、攉、抖、挑、崩、按、挂、扇、擂等等。发劲时,力点清楚,击点准确,内外合一,劲势饱满。运动时沿自然,重实用,往来都是技法,出手就是致用,技击性是很强的。
通臂拳的运动特点,拳谱有云:“手法,势如流星。身法,动作如电。步法,行支如飞。”以及“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相连似星串;身似弓,手如箭,腰似蛇形脚如钻”等等,很能简要而准确地说明通臂拳运动的风格和特点。
三、通臂拳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领
通臂拳发展天今天,内容十分丰富,并形成了若干个流派。虽然传统少有不同,但风格技法类似(或略有异同),其理则一。
通臂拳的内容有拳术和器械两个方面。拳术方面有各种桩法、操法(手、臂、腿、腰、体等各部的操练法)和套路等。流派不同,套路等也有所不同,传统的主要套路有通臂六合拳、大小连环拳、连环炮、通臂拆拳、连环劈山炮、通臂串珠总手等等。在发展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如沙国政先生,青年时期曾受教于山东刘光兴、燕北修剑痴二位通臂拳大师,更以自己六十余年的实践锻练,汇集了诸家的技艺,创编者按了通臂拳初学入门的基本功法,七十二基本掌法和六套通臂串珠“葡萄满架”(每套都有六到八趟,六十几个运动单元)。其中有几个项目曾在几届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有的作为出国的表演项目,并得到好评。在通臂拳系器械方面有棍、单刀、双刀、大大枪、花枪、单剑、双剑等。
通臂拳运动的技术要领,内容广、要求严,理论和技法(练法和用法)都很多,概略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在形体锻炼方面,主要是三摺九要的技法。即前摺为腕、肘、肩,属手法,把手臂练得松软灵活,柔中寓刚,运用起来,柔韧如鞭,势如流星。中摺为胸、背、腰,是身法,要神清气爽,呼吸自然,气沉丹田,活泼灵便,动作如电。后摺为胯、膝、足,步法,把下盘练得轻捷有国,行动如飞。
在基础拳法方面,主要是摔、拍、穿、劈、钻五拳。它的技法是:摔掌似闪电,发劲在腕,内含摔、搠、抖、炸。拍掌如迷雾,发劲在肩,内含拍、摺、摧、搓。穿掌若星串,发劲在胯,内含劈、搂、掉、擂。钻掌如箭刺,发劲在腰,内含劈、弹、挤、按。其余拳和器械的基本功法内容甚多,都有类似的技法要领。
在操法上有:伸、探、毒、顶、合、舒、挺、扣、曲、随、摧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