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传统的以字符为主题的信息传播形式已不再满足需要。基于Web的办公系统显得越来越必要。本系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程序在VisualStudio2003平台下使用编程语言,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

公文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的自动化流转,包括公文起草、已发公文、待办公文、已办公文、公文委托、流程监控以及类别定制。系统完成了创建公文流的路径;起草的公文能按照已创建的公文流路径流转;能对其起草的公文进行统计及实时的监控;能够查看自己审批过的公文;能委托其他人代自己审批公文;能够添加、维护人员信息。

关键词:公文管理系统;B/S模式;;SQLSERVER

1引言

随着行政机关、公司企业公文电子化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电子化公文管理成为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的一个战略性课题,但当前公文管理技术与标准还不够成熟,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进一步研究开发适应新时代的基于Internet的公文管理系统,以提高公文办理效率,提升政府和公司绩效。

公文管理系统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在数据库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公文处理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统计和传播。为了实现对公文处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操作,就要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规范的数据结构,并使之适应公文管理的要求。提供网络电子公文管理功能需求实例是宣传管理部门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基层部门缺乏既精通公文管理业务又懂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在参与系统开发建设中仍然遇到很多困难,如缺少可供参考、借鉴的网络公文管理解决方案,很难提出准确、系统的功能需求。由于公文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优先和相对独立干系统开发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功能需求分析和编制工作可以在系统设计开发前进行。所以,公文管理系统需要深入进行功能需求研究,及时提供具有借鉴、参考作用的功能需求实例。

公文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上概括起来说是向着普及性和高层次两个方向发展。从普及性方面来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功能的增强和广泛应用,以微型计算机为主要信息处理工具的、功能完善的公文管理系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管理者的欢迎,并且要逐渐地向着取代原始的公文方式的方向发展。

从公文管理系统应用的高层次上来讲,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央处理机的分布式公文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大型主机联网,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加方便的信息渠道和支持。

从公文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看,传统的公文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两层C/S结构,这种结构集中了大中型系统及文件服务器的优点,并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它一般应用于局域网。但是,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区域的界限己经被打破,人们己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共享信息,尤其是近年来的电子商务在Internet的兴起,已成为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迫使C/S模式从局域网(LAN)向广域网(WAN)延伸。如今,Internet己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互连环境,在Internet的环境下实现数据的B/S计算模式正是目前的流行趋势。因此,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密切地注意公文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尽量吸收各种有益的经验,积极开展对公文管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促进计算机应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己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Internet上信息资源的爆炸增长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有用信息的查找极为困难:Internet的响应速度越来越慢;WEB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得不到深入发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XML近几年来迅速崛起XML又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7CNL),事实上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标记语言,而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XML具有对数据的自描述性和可扩展性,符合Internet进一步发展的需要,WK组织制定XML标准的初衷也是定义一种互联网上交换数据的标准,也是公文管理系统在未来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ASP也向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公文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功能都达到新的高度。

2公文管理系统系统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公文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本系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创建公文流路径。

员工能够起草公文,并且起草的公文可以按照已创建的公文流路径流转。

能够对起草的公文进行统计及实时监控。

能够统计查看自己审批过的公文。

能够委托其他员工代自己审批公文。

能够添加、维护员工信息。

2.1.1用户身份级别要求

即根据身份的不同对系统的使用权限有所不同。从权限大小大致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用户、一般用户。系统提供灵活的角色设定和权限的分配功能,每个用户的审批、通知、查看、归档可以在系统赋予。

2.1.2系统功能模块设置

公文起草

通过公文起草模块,可以创建要流转的文件。

已发公文

通过已发公文模块,可以查看自己发送的公文的详细信息,包括公文现在的所处的节、公文要流转的路径以及公文具体信息。

待办公文

通过待办公文模块,可以查看需要自己审批的公文,并对其进行审批。

已办公文

通过已办公文模块,可以查看自己审批过公文的详细信息,包括公文现在的所处环节、公文要流转以及公文的具体信息。

公文委托

通过公文委托模块,可以委托其他同事代替自己审批公文。

流程监控

通过流转监控模块、可以查看自己所发公文所处的环节以及已批环节的审批内容。

类别定制

通过类别定制模块,可以定制公文类别、流程路径、员工角色、部门以及管理员工信息。

2.2系统设计目标

公文管理系统可以满足现代办公的需要,在Internet上实现公文流。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有:先进性与方便性原则、功能实用性原则、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原则等。系统设计时采用较好的设备与技术,协议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能保证公文的正常运行,确保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本系统总体目标是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的公文管理结合,实现了公文处理的自动化流转。

本系统首先要实现动态性和交互性。所谓的动态性就是能动态更新内容,如更新个人信息、公文信息、流转信息等。这要求与数据库有良好的连接;交互性则要求公文的及时审批和归档。

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他人进入破坏数据库信息。

2.3开发环境

框架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具有战略性发展的新一代开发平台,框架将Microsoft公司所有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同意起来,并且可以创建、配置和运行Web服务以及Windows平台的应用。在.NET框架中,所有的编程语言,从高层javascript到低层的C++语言,一律是等同的,他们都将生成托管代码,并且可以一次编写,随处运行。.NET框架还可以使不同的语言进行交互,即一种语言可以使用另一种语言所编写的组件。

的工作原理

在多数场合下,可以将页面简单地看成一般的HTML页面,页面包含标记有特殊处理方式的一些代码段。当安装.NET时,本地的IISWeb服务器自动配置成查找扩展名为.aspx的文件,且用模块(名为aspnet_isapi.dll的文件)处理这些文件。

从技术上讲,模块分析ASPX文件的内容,并将文件内容分解成单独的命令以建立代码的整体结构。完成此工作后,模块将各命令放置到预定义的类定义中(不需要放在一起,也不需要按编写顺序放置)。然后使用这个类定义一个特殊的对象Page。该对象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就是生成HTML流,这些HTML流可以返回到IIS,再从IIS返回到客户。简言之,在用户请求IIS服务器提供一个页面时,IIS服务器就根据页面上的文本、HTML和代码(这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建立该页面。

采纳了包括Java在内的许多其它面相对象编程语言的功能和特点。把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整型、双精度等等)转换成带有属性和方法的对象;它还引入了Java类型的错误捕获机制(用Try和Catch);还把代码编译成微软中间语言(MicrosoftIntermediateLanguage,IL);它还提供了基于XML的应用程序配置。更重要的是设计面向对象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用任何语言实现。在本文中,我将比较语言和Java;不过与其它面相对象编程语言来说,现在本质上在走它自己的路。

2.3.4MVC介绍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个设计模式,是国外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设计模式,MVC包括三类对象。Model是应用对象,View是它在屏幕上的表示,Controller定义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

模型(Model)

模型是应用程序的主体部分。模型表示业务数据,或者业务逻辑。

视图(View)

视图是应用程序中用户界面相关的部分,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控制用户界面数据显示和更新model对象状态。

2.3.5编程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

CPU:AMDAthlon(tm)2800+

内存:512MB

硬盘:80G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XPService

应用软件:SQLServer2005、2005操作平台

3公文管理系统系统设计

3.1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3.1.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需求,本系统需要设计9张表。

人员基本信息表:公司人员信息保存在这张表中。

部门信息表:存放部门信息。

公文流转路径信息表:存放制定的公文路径。

公文类别表:存放公文紧急等级信息。

公文委托表:存放公文委托处理的相关信息。

公文信息表:存放公文的详细信息。

公文管理范文第2篇

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第三条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指定有关部门或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电子公文归档工作,将电子公文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纳入机关文书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

机关档案部门应参与和指导电子公文的形成、办理、收集和归档等各工作环节。

第四条副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移交前由形成部门负责,移交后由档案部门负责。

第五条电子公文参照国家有关纸质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归档并划定保管期限。

第六条电子公文一般应在办理完毕后即时向机关档案部门归档。

第七条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成纸质公文与原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建立互联。

第八条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电子公文,应在每一个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机读目录。

第九条电子公文的收发登记表、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公文一同归档保存。

第十条

电子公文的归档应在“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电子邮件系统”平台上进行,各电子公文形成单位档案部门应配置足够容量和处理能力及相对安全的系统设备。

第十一条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在运行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硬件环境中设置足够容量、安全的暂存存储器,存放处理完毕应归档保存的电子公文,以保证归档电子公文的完整、安全。

第十二条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在电子公文处理系统中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对电子公文实时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以保证归档电子公文的真实性。

第十三条

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在电子公文归档时对相关项目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与纸质公文核对内容、签章,审核电子公文收发登记表、操作日志及相关的著录条目等,确认电子公文及相关的信息和软件无缺损且未被非正常改动,电子公文与相应的纸质公文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一致,处理过程无差错。

第十四条归档电子公文的移交形式可以是交接双方之间进行存储载体传递或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从网上交接。

第十五条通过存储载体进行交接的归档电子公文,移交与接收部门均应对其载体和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载体清洁、无划痕、无病毒等。

第十六条

归档电子公文应存储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归档保存的电子公文一般不加密,必须加密归档的电子公文应与其解密软件和说明文件一同归档。

第十七条

归档的电子公文,应按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第十八条

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归档电子公文的管理,提供利用有密级要求的归档电子公文,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采用联网的方式提供利用的,应采取稳妥的身份认定、权限控制及在存有电子公文的设备上加装防火墙等安全保密措施。

第十九条

超过保管期限的归档电子公文的鉴定和销毁,按照归档纸质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确认销毁的电子公文可以进行逻辑或物理删除,并应由档案部门列出销毁文件目录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其他类型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公文管理范文第3篇

电子公文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的并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文件。电子公文的特点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联网的特性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及接收都需要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这两种媒介来进行。首先是电脑,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政府公文中所有具体的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这里所说的数字化是指电脑将输入的具体信息以“1”和“0”来进行存储和运作,这不像传统的政府公文是以具体的书面形式来表示的。其次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电脑里的数字化信息在各个政府机关之间迅速地传送。互联网本身有其特殊性,即公开性和全球性。所谓公开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互联网,而全球性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是没有边界障碍的。根据上述分析,较之传统的政府公文,电子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公文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文件形式;(2)电子公文的传送是在公开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的;(3)电子公文的传送可以在各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之间进行;(4)电子公文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机构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公文传送方式使政府机构背负着沉重的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传统公文在这一场变革中受到了电子公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强有力的冲击。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和接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以快速和便捷。可是电子公文毕竟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由于电子公文刚刚开始启用,有关电子公文的法律纷争还颇为鲜见。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无强制性的原则可以遵循。可以说,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电子公文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电子公文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黑客问题。黑客入侵网站的消息在近年被频频报道。以前黑客们往往挑选美国国防部和雅虎这些安全防范体系堪称一流的硬骨头啃。而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如果安全体系不过硬的话,黑客便可以肆意截留、毁灭、修改或伪造电子公文,给政府部门带来混乱。

2.电脑病毒问题。自电脑病毒问世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试想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府体系中某个环节受到病毒感染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电子公文系统全面瘫痪,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病毒的感染会使一些电子公文毁灭或送达延误,整个电子政府将会指挥失灵、机构运作不畅。

3.信息泄漏问题。目前,各大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网络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网上每个政府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网络中存在不少木马程序,如果使用不慎,就会把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而某些大公司生产的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更可以使这些公司对政府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政府而言,信息泄漏将会给其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国防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对这些大公司的法律管制,对于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光靠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管制的合力。

三、电子公文安全体系法律制度建构

1.科学的密钥使用制度规范。密钥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又称加密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它包括两种技术类型,即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中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又称对称加密技术。倘利用此技术,电子公文的加密和解密将使用一个相同的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并且其算法是公开的。接收方在得到发送的加密公文后需要用发送方秘密密钥解密公文。如果进行公文往来的两个政府能够确保秘密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漏,那幺,公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一方政府掌握,而公开密钥却可以公开。用公开密钥对公文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此二种技术相比,显然第二种技术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但这种技术算法速度较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公文的秘密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对于一般的公文往来数量大且频繁,不宜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秘密等级较低的公文亦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而对那些重大的通知及秘密等级较高的公文则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凡违反上述技术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公文泄密或是公文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公文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得到了保证,但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密钥对,不同的用户之间要用公开密钥体系来传送公文,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公文传送中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用户从公钥簿中查到的不是对方的公钥,而是某个攻击者冒充对方的假冒公钥;或者公文互换的双方在通讯前互换公钥时,被夹在中间的第三者暗中改变。这样的加密或签名就失去了安全性。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我们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引入数据化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证书是指一份特殊文档,它记录了各政府机关的公开密钥和相关的信息以及证书管理机构的数字签名。证书的管理机构是个深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根目录证书管理机构最好由一国的最高政策机关设立的专门机构出任,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去管理。在我国,根目录的管理工作可由国务院信息办来承担,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各政府机关须向相应的证书管理机构提交自己的公开密钥和其它代表自己法律地位的信息,证书管理机构在验证之后,向其颁发一个经过证书管理机构私有密钥签名的证书。政府出面作为证书的管理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信用度极高。这样一来将使电子公文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相信可以互相交换证书来得到对方的公钥,自己所得到的公钥是真实的。显然,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的确立。

3.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在电子公文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问题:(1)假冒,第三方丙有可能假冒甲机关给乙机关发送虚假公文;(2)否认,甲机关可能否认向乙机关发送过公文;(3)伪造,乙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伪造或修改从甲机关发来的消息,以对自己有利。这些问题要靠数字签名来解决。数字签名在电子公文传送中的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公文的发送方将公文文本带入到哈希函数生成一个消息摘要。消息摘要代表着文件的特征,其值将随着文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公文将得到不同的消息摘要。哈希函数对于发送数据的双方都是公开的。发送方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公文附件和公文一起发送到该公文的接收方。公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公文中计算出消息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公文的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消息摘要相同,那幺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公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目前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等国政府已通过专门的立法对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在电子公文传送中引入数字签名也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我们要从法律上确认数字签名的效力,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努力设法从技术和制度规范入手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以数字签名只有相对的安全性来作为反对其应具有法律效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任何所谓安全保障都是相对的,橡皮图章就经常被不法之徒伪造。

公文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公文电子政务互联网

一、子公文及其特点

电子公文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的并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文件。电子公文的特点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联网的特性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及接收都需要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这两种媒介来进行。首先是电脑,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政府公文中所有具体的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这里所说的数字化是指电脑将输入的具体信息以“1”和“0”来进行存储和运作,这不像传统的政府公文是以具体的书面形式来表示的。其次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电脑里的数字化信息在各个政府机关之间迅速地传送。互联网本身有其特殊性,即公开性和全球性。所谓公开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互联网,而全球性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是没有边界障碍的。根据上述分析,较之传统的政府公文,电子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公文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文件形式;(2)电子公文的传送是在公开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的;(3)电子公文的传送可以在各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之间进行;(4)电子公文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机构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公文传送方式使政府机构背负着沉重的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传统公文在这一场变革中受到了电子公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强有力的冲击。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和接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以快速和便捷。可是电子公文毕竟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由于电子公文刚刚开始启用,有关电子公文的法律纷争还颇为鲜见。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无强制性的原则可以遵循。可以说,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电子公文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电子公文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黑客问题。黑客入侵网站的消息在近年被频频报道。以前黑客们往往挑选美国国防部和雅虎这些安全防范体系堪称一流的硬骨头啃。而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如果安全体系不过硬的话,黑客便可以肆意截留、毁灭、修改或伪造电子公文,给政府部门带来混乱。

2.电脑病毒问题。自电脑病毒问世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试想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府体系中某个环节受到病毒感染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电子公文系统全面瘫痪,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病毒的感染会使一些电子公文毁灭或送达延误,整个电子政府将会指挥失灵、机构运作不畅。

3.信息泄漏问题。目前,各大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网络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网上每个政府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网络中存在不少木马程序,如果使用不慎,就会把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而某些大公司生产的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更可以使这些公司对政府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政府而言,信息泄漏将会给其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国防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对这些大公司的法律管制,对于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光靠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管制的合力。

三、电子公文安全体系法律制度建构

1.科学的密钥使用制度规范。密钥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又称加密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它包括两种技术类型,即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中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又称对称加密技术。倘利用此技术,电子公文的加密和解密将使用一个相同的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并且其算法是公开的。接收方在得到发送的加密公文后需要用发送方秘密密钥解密公文。如果进行公文往来的两个政府能够确保秘密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漏,那幺,公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一方政府掌握,而公开密钥却可以公开。用公开密钥对公文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此二种技术相比,显然第二种技术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但这种技术算法速度较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公文的秘密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对于一般的公文往来数量大且频繁,不宜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秘密等级较低的公文亦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而对那些重大的通知及秘密等级较高的公文则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凡违反上述技术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公文泄密或是公文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公文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得到了保证,但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密钥对,不同的用户之间要用公开密钥体系来传送公文,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公文传送中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用户从公钥簿中查到的不是对方的公钥,而是某个攻击者冒充对方的假冒公钥;或者公文互换的双方在通讯前互换公钥时,被夹在中间的第三者暗中改变。这样的加密或签名就失去了安全性。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我们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引入数据化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证书是指一份特殊文档,它记录了各政府机关的公开密钥和相关的信息以及证书管理机构的数字签名。证书的管理机构是个深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根目录证书管理机构最好由一国的最高政策机关设立的专门机构出任,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去管理。在我国,根目录的管理工作可由国务院信息办来承担,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各政府机关须向相应的证书管理机构提交自己的公开密钥和其它代表自己法律地位的信息,证书管理机构在验证之后,向其颁发一个经过证书管理机构私有密钥签名的证书。政府出面作为证书的管理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信用度极高。这样一来将使电子公文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相信可以互相交换证书来得到对方的公钥,自己所得到的公钥是真实的。显然,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的确立。

3.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在电子公文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问题:(1)假冒,第三方丙有可能假冒甲机关给乙机关发送虚假公文;(2)否认,甲机关可能否认向乙机关发送过公文;(3)伪造,乙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伪造或修改从甲机关发来的消息,以对自己有利。这些问题要靠数字签名来解决。数字签名在电子公文传送中的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公文的发送方将公文文本带入到哈希函数生成一个消息摘要。消息摘要代表着文件的特征,其值将随着文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公文将得到不同的消息摘要。哈希函数对于发送数据的双方都是公开的。发送方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公文附件和公文一起发送到该公文的接收方。公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公文中计算出消息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公文的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消息摘要相同,那幺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公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目前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等国政府已通过专门的立法对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在电子公文传送中引入数字签名也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我们要从法律上确认数字签名的效力,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努力设法从技术和制度规范入手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以数字签名只有相对的安全性来作为反对其应具有法律效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任何所谓安全保障都是相对的,橡皮图章就经常被不法之徒伪造。

公文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办公文件资料;信息化;优势;现状;措施

一、文书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

在办公文件资料管理中运用信息化能很大程度上优化资料管理程序,对文件资料的收发、整理、统计、分类都变得井然有序,避免了过多的人、财、物力浪费;同时,信息化处理文件资料还能缩短文件加工时间,提升文件资料的时效性,进而实现文件资料的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并还能将其备份、拷贝。

(二)共享文件资料信息

在传统的文件资料管理中,单纯的手工操作管理不能做到资料共享,且由于纸质文件资料的份额大、资料多等弊端,不仅会造成存档资料难,还会在导致资料查找困难。运用信息化管理后,可以对办公文件资料进行特征目录编档,形成资料的体系化管理,进而可使调阅资料时及时查找,保障了资料的利用率,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办公资料的共享,了解其他办公部门的工作情况及信息动态。

(三)增强文件资料的稳定性

通过信息化处理后的文件资料要比纸质资料寿命长得多。纸质文件资料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性质,纤维素在高温、高湿、酶、酸、氧化剂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如不注意保存技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通过信息化处理的电子文件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光碟、U盘、硬盘等,这些载体均方面读、存,易储存、传递,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四)提高文件资料传递速度及安全性

在办公文件办理过程中,人员私存文件或者传递文件过程中丢失文件现象时有发生,而传递文件资料大多靠邮政系统,受时间及空间限制。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网络传递,提高了传递的时效性及安全性。

二、办公文件资料的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推广普及,需要进行归档的文件资料越来越多,办公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于文件资料的利用需求也日益增多。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的发展让跨区域办公成为了可能,远程办公这类的快捷模式也得以应用,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文件资料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但当前在办公文件资料的管理上还存在系列问题:

一是文件资料的数量逐渐增多,其保存和维护都成为了问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越来越多,给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要求。二是文件资料查找存在问题。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呈持续增多的趋势,仅仅依靠过去的手工检索不足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是文件资料的使用者越来越多,服务支持工作相对困难。因为归档文件存储上的问题,一般类型的文件数量有限,因此容易出现多人等待借阅一份资料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四是由于纸质存储方式的限制无法实现文件资料的大规模传输。纸质存储制约了文件的远程使用,同时因为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容易导致纸质文件资料的损坏,对资料的完整性产生影响。五是文件信息无法实现大量共享,因为过去的文件资料基本上是手工摘抄形成的,对于归档文件资料的利用率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利用信息化对办公文件资料进行管理

(一)对纸质办公文件资料的处理

传统的纸质办公文件经历了长时间段的历史长河,现存的很多珍贵的文件资料均是以纸质形式存放。为实现将这些纸质办公文件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办公人员可以以数字化扫描对文件资料进行处理,将文件资料以扫描方式转化为PDF这种便携文件格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原始文件资料的内容。在查阅资料时还可以与现行办公软件相符转化应用,如word文档、Wpsoffice文档、Excel文档等,这就实现了办公文件格式的标准统一。

(二)对现有办公生成文件资料处理

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现行的办公文件编辑软件种类及版本千差万别,这种碎片化的储存不利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利用,必须实行文件储存的标准化。笔者认为,应当对文档处理成支持PDF的方式,如Wpsomce、OpenOffice、Office2010等。

(三)对办公资料的电子文件进行编目检索

在办公文件资料管理中,编目的统一、实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笔者认为,实现计算机自动编目,可采用多功能方式,改变传统手工编目模式于规则,以具体信息、检索点为关键点进行编目,在编目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单位部门实际,以不断发现问题并给与解决,才能促进编目不断完善。

文件资料编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检索,查找资料,检索是打开文件资料宝库的钥匙,建立目录中心和进行信息交互的前提条件。当前的检索工作很多,有的操作系统还自带搜索功能,如Windows操作系统,但这也仅仅方面于搜索个别的关键字眼,并不能满足文件资料的管理要求。笔者认为,可采用与数据库结合的专用检索工具,以建立电子表格的形式对文档进行分类、来源、接发等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用Access简单数据库实现,对于一些大型其实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采用Sqlserver、Oracle或者DB2等大型数据库系统。

综上,新时期的办公文件资料信息化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去探索研究并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让办公文件资料利用率得以提升,才能使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更加深入,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