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其实质就是以工程承包为载体,通过人员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达到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最终目的。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人才的竞争对企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单纯靠资本投入和机械设备等传统手段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竞争成败的关键最终取决于人才。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国际商务、投标报价、施工管理等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只有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为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才能真正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的不同。树立正确的“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的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的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步伐,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刊登广告、企业网站、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多种形式,敞开门户,广纳贤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事业留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开发和激活雇员的才能,并积极为他们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和舞台,使雇员的个人收益、自我实现需求在与企业共同发展中得到满足,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重金聘才:

对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一些国外工程项目急需的人才,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打破常规,重金聘用,有效吸引优秀人才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

竞争用才:

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用才氛围,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人理念,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动态管理,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属地择才:

加快企业人才本土化战略进程,充分利用驻在国的人力资源,大胆吸收、培养和使用当地雇员,发挥他们的语言、文化、社会关系、技术优势,为企业发展服务。敢于吸收具有国际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优秀当地人才在企业各驻外机构甚至是企业总部担任各类重要管理职务。

三、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全过程:

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在成为正式员工后,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并在职工承诺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为员工负担相应学习费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多样化:

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形式。主要方式为: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培训内容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为主;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

重点突出:

要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使他们能很好掌握各自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建立富于激励力的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下。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国内总部人员具有激励力,而且要对驻外工作的员工具有吸引力,使他们乐于到国外、乐于到生产经营一线、乐于到艰苦地区工作。

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薪酬制度也会各具特色,但无论是哪类企业,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

二是,薪酬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

三是,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

一个好的福利制度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提升满意度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设计福利制度时,可根据人才竞争形势的需要,在依法向员工提供正常的福利之外,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福利制度创新,努力探索住房补贴、购车贷款、国外旅游、子女教育辅助等新的福利模式,并学习借鉴西方的“自助风格福利组合”方案,把企业拟花费在每个员工身上的附加福利数额告诉职工,根据不同福利种类规定的最高限额,允许职工在公司指定的多项计划中进行选择。

五、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在要求。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具有跨国经营的特点,经营地点不同,人力资源来源千差万别,必须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所在国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中国员工与当地员工不同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建立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文化氛围。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第2篇

一、"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据调查统计:泰国在1981年采用"抽屉式"管理的企业为50%。在1985年为75%,而在1999年为95%以上。最近几年,香港的大中型企业也普遍实行"抽屉式"管理。

"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二、"危机式"管理

在世界著名大企业中,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相当一部分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柯达、可口可乐。杜邦、福特这样的大企业,也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启用两名大胆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副董事长,免去5名倾向于循序渐进改革的高级人员职务,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企业由于忽视产品质量、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全体员工知道,如果技术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日就会来临。

三、"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地记在一张纸上。每一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如何去干,并且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

一分钟赞美,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职员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使做错事的人乐于接受批评,感到愧疚,并注意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一分钟"管理法则妙就妙在它大大缩短了管理过程,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一分钟目标,便于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分钟赞美可使每个职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趋向完善;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乐意接受批评,促使他今后工作更加认真。

四、"破格式"管理

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在日本和韩国企业里,过去一直采用以工作年限作为晋升职员级别和提高工资标准的"年功制度",这种制度适应了企业快速膨胀时期对用工用人的要求,提供了劳动力就业与发展的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发达企业进入低增长和相对稳定阶段,"年功制度"已不能满足职员的晋升欲望,使企业组织人事的活力下降。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五、"和拢式"管理

"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

它的具体特点是:(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战略,在波动中产生进步和革新。(4)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6)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六、"走动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激励机制 管理干部 工作环境

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并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为高校人力资源。高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相较于其他行业,高校人力资源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稀缺性、主观能动性和较强的流动性。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多样化管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能动性管理,且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具有特殊性,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称之为人事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策略的实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尚未确立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一些高校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工作,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理论的了解,认为资金投入是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唯有资金短缺才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意识到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才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真正瓶颈,没有充分意识到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性。

2.高校一味要求“高学历”,违背了人力资源“人尽其才”的原则。近年来,学历要求是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时的必要条件,一些高校在招聘过程中也提出了非博士、副高不聘任的条件。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学历的要求是必需的,但对于高校中还存在诸如后勤人员等非教学科研人员的要求,应根据其工作岗位的性质、技能素质等,与教学科研人员区别对待。高校一味地要求“高学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各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

3.人力资源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从高校人力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一方面,热门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专业教学人员的流动性大,造成教师缺编的现象;另一方面,非教学科研人员岗位的过度设置,造成高校内部一事重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这些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都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未能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也没有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足够重视,造成制定的激励措施不得力。例如,国内某名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大型公司月薪至少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毕业后留校工作则根本不能与之相比。这表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的薪资报酬远低于其市场价格,势必造成人才从高校中流失。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在坚持做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推行适当的待遇留人更加合情合理,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非常有必要。

5.管理者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管理干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只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由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并忽略了管理人员的作用,而只注重于培养和培训教学科研人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了解,不能够根据高校的具体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思想方法和工具,常常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陷入“模板化”。

6.环境因素的制约。高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面,高校校园及周边自然环境的脏乱嘈杂严重干扰了教师的静思和研究;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自身的人文环境难如人意。例如,第一,学术包容性差,具体表现为“学术自由”得不到管理者的认同,轻视学术道德,学术受政治导向、行政压制的现象比较突出等;第二,教师管理政策不够透明,连续性较差,让教师无所适从;第三,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各级群体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比较薄弱等。这些不良环境极大地干扰和耗费教师的精力,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4.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满足教职员工多样化的需求,是高校发展的动力。首先,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遵循公平、实事求是、适时性的原则。科学的激励机制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让教职员工在比较报酬与贡献时觉得公平,感到满意;要把握最佳时机,适时奖励,以提高激励效益。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在制定激励机制时把握正确的方向,收到好的效果。其次,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激励教职员工,充分激发其潜能。尤其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以精神因素鼓励教职员工,善于发现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为学校贡献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最后,要建立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的有效的约束机制。约束与激励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要使教职员工了解激励是约束中的激励,是基于责任的激励。高校应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责任体制和严格、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在高校内部具有权威性、约束性,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人人遵守、自觉维护,谁违反,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5.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人才管理干部的素质决定了人才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高校人事干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己任。第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立人事管理工作的新方向,即树立以人才工作为核心;第二,较强的政策水平,良好的智能结构,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当代高校人事管理干部自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人才,重视人才;第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情商,增强工作艺术。高校管理中的到核心工作就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具有特殊的地位。合理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是科学的人事管理。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应该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结合实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家族企业的发展为温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于产权的封闭性和用人的排他性,企业发展遇到制度障碍。要想企业长盛不衰,企业就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并在职位设置、薪酬发放、绩效评估中利用多元化、灵活的手段,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温州家族企业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创造出了许多为人称道的经济业绩,但家族经营模式限制了企业的进步成长。如何抓住机遇、找出对策、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兴衰成败。现在温州家族企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一、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温州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

1.人事关系上的“近亲繁殖”现象日趋严重。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左右是朋友或家族成员。这种人事安排上的就亲化取向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1)亲友中身居要位而文化层次、管理能力、市场的敏感性低的大有人在,使得各部门工作效率停滞不前;(2)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恩宠之争使企业内耗增大,削弱凝聚力;(3)阻碍外部人才的进入,造成专业化工作的低效益。同时这种做法也不利于调动外部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司各项决策流于形式。家族企业内部,常常缺乏明确的职能分工和组织分化。因人设岗、任人唯亲现象较为普遍。有时为了照顾家族成员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很多家族企业不断重复设置岗位。

2.排他性的用人政策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由于家族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和文化建设、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系,不仅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损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能力结构优化,同时对其他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易对企业产生不满,对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失去信心。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目前许多企业因业主没能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内容、作用,通常都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甚至没有健全的人事制度。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怎么用好人,全凭企业主的意志。企业主要部门设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调整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这对业务发展的连续性以及人力资源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几千年家族伦理的烙印,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作风比较浓厚。企业主对个人能力过于自信,凡事自己做主,很少能听得进其他人的意见。在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把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时,企业主通常倾向家族关系的亲疏,不愿意授于外围人员以相应的职权。这是使企业陷入困境的意识根源。可以说,企业主主观意志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2.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失当及制度性缺失。很多企业主在企业治理上缺乏这种辩证思考。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的组织构架、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行为的拓展。当形势的发展超出家族式管理的有效调节范畴时,就必然导致管理优势消退,决策效能降低,决策成本上升,竞争实力下降。这是家族企业陷入困境最直接的因素。

3.尚未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主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做出科学的人才规划。而事实却不容乐观,目前家族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四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选人上的“内部人”首选、学历主义、短效取向和技术至上;育人方式落后、内容缺失;用人唯亲使企业人才战略达不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境界;留人措施比较单一,过度依赖物质奖励,忽视从员工内心需要出发,忽略多元化激励。

三、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遵循如下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变革目标。

1.举人为贤,实现管理科学化。美国思科公司总裁就曾说过:“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在购并人才。”企业主起用“自己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信任、安全、低成本高团结的需要,但它却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企业和家族利益,使亲情肆意践踏企业制度,让企业付出高额的管理成本。这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是相当有害的。企业主在人事安排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企业利益,不要让亲情、家族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随着企业的扩张,家族化经营逐渐失去对现状的控制。在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今天,以关系亲疏定位置高低的用人制度从根本上失去了低成本运行的优势,阻碍了外部优秀人才的进入。关键在于做到“两个舍弃”:舍弃论关系亲疏定职位报酬,将报酬和能力、成绩挂钩;舍弃管理上的家长作风,用人不疑授权职业经理人,提高管理效率。

2.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创建共同愿景。浙江正泰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针对企业所处低压电器行业,认识到电器虽小,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假冒伪劣就是变相的甚至是直接的图财害命。怎么在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客户放心满意?正泰集团认为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正泰集团把“质量第一”的质量观和争创“世界名牌”的品牌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用“高质量、大品牌”激励企业每一个员工,把“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理念,把全体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汇集成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企业报国”的总体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正泰集团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3.加快人治化向制度化转变进程。家族经营模式能带给企业融资方便,管理成本低,决策效率高等优势。在目前市场多变,企业困境、管理水平不一的形势下,企业变革应该避免“一刀切”,宜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保持家族经营固有的优势,分阶段向更高级形态的家族企业过渡,最终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反思家族企业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治化固有的随意性、模糊性、专制性和不可传承性等负面影响,这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公正、高效等目标的达成,进而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而这恰恰是制度的专长。现代企业是制度化的组织,制度化本身是使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化,因此,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为企业成长提供空间和支持,“人治”向“法治”管理的转变是家族企业发展最终的趋势。法治最重要的一步是“立法”,对于企业而言,指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

四、总结

温州家族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社会资本的各个层面进行吸收和融合,从而使其从最初的家族小工业作坊,发展为股份制合作企业,现在又在朝着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家族集团型企业转变。在现阶段,温州家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找准战略定位,把握战略转折点,制定合适的人才战略,充分调动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家族企业文化,一定能够扬长避短,走上持续成长的辉煌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一明.常青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8(1)

2.肖新华.温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量双增长.非公经济,2009(1)

3.杜倩.浅谈我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

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范文第5篇

(一)建立柔性工作分析系统

工作分析系统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运行,同时通过工作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每位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等。便于企业利用工作分析系统设置相应的人力资源考评制度,并有效保证考评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柔性的工作分析系统,促使企业人才资源的分配趋向合理性,同时致使员工的潜力得到更好的挖掘。其次,通过柔性工作分析系统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有序性,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同时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促使其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改革人才配置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人才配置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对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也应从中挖掘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以便扩充企业人才的使用。同时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设置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以便确保企业能招聘到相应的岗位的人才,进而对人才配置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其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招聘渠道,通过对招聘途径的扩充,为人才的引进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改革绩效考评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企业相关部门应针对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不同的绩效考评内容,从而确保考评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化,同时可以通过科学化的考评机制可以准确掌握到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考评机制在设置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员工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团队考评机制,从而促使员工为了达到企业的标准,而不断提高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

(四)改革薪酬体系

为了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还应对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薪酬体系反映员工之间的差距,以便体现出公平性,确保为企业贡献大的员工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薪酬,从而促使薪酬体系的设置,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在企业确定薪酬体系之前,要对薪酬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清晰的了解到薪酬市场对于不同职位的员工薪酬的定位,进而通过薪酬来反映出员工的价值,并通过薪酬体系的设置提高员工对企业机制的认可度。

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项目管理程序

(一)探索阶段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项目管理程序的探索阶段,企业逐渐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视度,并促使企业相关部门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促使企业通过对人才管理变革的探索阶段,确定企业变革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而为变革工作的进行设置合理性的规划。

(二)启动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的启动阶段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改革启动之前要对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相关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以便充分的了解改革后的企业需要引进哪方面的技术人才;第二,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设置相应的工作实施部门,并选举出相应的负责人,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工作可以合理有序的展开;第三,企业领导要召开相关的会议,并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到会议中来,以便提高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认可。

(三)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项目程序的关键,因为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变革的进程中要按照计划对工作进行相应的实施。同时计划的设置也可有效降低企业在变革时期的不确定因素,并可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进行计划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并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促使计划能够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的进行。

(四)实施阶段

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实施阶段,首先项目负责人应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并保证工作任务分工明确,避免工作秩序混乱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工作实施的阶段还应安排专业的人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以便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工作质量,同时确保在变革期间发生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其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实施阶段还应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提高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促使员工可以共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贡献力量。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