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道树张晓风

行道树张晓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第1篇

张晓风,1941年出生。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行道树》是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全文466个字,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

《行道树》原文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他们,他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忽然,我又看到他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了解他们所说的一则故事: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Trees Along the Sidewalk

Every day, I can see them. They have taken root―in the land where isn’t suitable for growing.

On a hot and gloomy afternoon, I walked along the sidewalk and listened to my lonely footsteps in the throng. Suddenly, I saw them again, and suddenly I found that trees also have a complete language system in their world.

I stopped and made no noise, trying to listen to the story they tell.

We are trees, standing in a line amidst the dust of a city.

Many a friend said that we shouldn’t be here, in fact, however, we knew it far better than any others. Our hometown is tucked away in a mountain where boasts dark and thick primeval forests. However, we now stand here, on the two sides of a two-lane road. No doubt that it’s a kind of degeneration. All of our friends are sucking dew, and playing with the cool clouds, but we, as you see, are decorated by only a thick layer of soot that can’t be shaken off.

Yes, we are destined to stand in this industrial city flooded with vehicles and chimneys where our existence is just a kind of sad and dismal ornament. But you can spare your sympathy, because, in fact, we chose our destiny ourselves―otherwise, we needn’t try our best to grow more leaves in spring, or offer shade in summer. A holy cause is always difficult and full of pain, but only the pain can endow us with the depth of life.

When the night shut in, the whole city is in the sense of color and racket with orchestral music. However, we are surrounded by silence, darkness and loneliness without others’ acknowledge. . We silently grit our teeth and hang on despite the pain, until the flag of next day’s morning glowing rise slowly. Then we stand in a line and salute the sun―anyway, in the city there must be some people to welcome the sun, if no one does, it will be our duty.

At this moment, maybe an early child is walking towards us, and greedy to breathe the fresh and clean air. That will be the most proud moment for us. Yes, all the people maybe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the dirty, but we still persist in making fresh air, hardly cherished by people.

It may be the most excited moment for us when it rains, because the rain brings us the information of our old friends and take us back to our carefree old forests in our imagination. We cry in the rain. We always love the life of forest―although we have left there.

Standing in the dust of the city, we are a line of sad and happy trees.

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程;教材;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3-00108- 01

关于如何教学,笔者仅从个人角度,提出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

首先,教师必须进一步反复学习新课改理论、新课标、新教材、新常规。

教师必须在辛苦工作之余,反反复复地学习新课改理论、新课标、新教材、新常规,真正领悟并努力吃透它们,以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与业务素养,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真正达到“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体发展,同时,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探究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要求

即: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应考虑指导的方法

设计教学应充分考虑在方法指导上学生能适应并能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教学,努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读书乐”、“乐读书”,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得到提高。

三、教学设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

针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当然鼓励我们教学工作者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我们在教学张晓风的《行道树》的时候,即可按这样的五步教学思路和学习指导方式设计安排教学:

第一步、自由表达,设疑导入

教师以“奉献”为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阅读疑问,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第二步、初步感知,确定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可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3、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4、如何理解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第三步、生师互动,合作思考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分学习小组思考、合作讨论,组内交流,然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准备提交给全班;第二步,学习小组提交有难度的问题给全班,这一步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点拨。

第四步、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畅所欲言,谈学习感受。

第五步、小结教学,提出问题

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第3篇

语文是美好的,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如果你用心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共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新课标已明确昭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们要意识到,“对话”就是阅读者与文本自由平等地“面对面”倾心交谈,我们只有大胆地与文本对话,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读出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任何文章,如果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就只能算是一个没完成的文本。在课堂上,同学们不应做“听记”教师、编者、教参的“标准答案”的记录员,而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如张晓风在《行道树》中所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面对人格化了的“行道树”,你是否读出了很多很多的“自我”呢?你或许会想到自己:学习是痛苦的,有时不得不与心爱的运动场告别,不得不将最爱的玩具放到一旁……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带有自己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要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阅读《白兔与月亮》时悟出的道理便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同学从中想到“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有的认为“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有的认为“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而后又有同学提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的疑问,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既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对同一读物自然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对文章的解读本应是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正如苏联图书馆学家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

另外,新课标还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改变被动接受,单纯吸收的读法,平等地审视教材,把课文当作探究对象。孟子的“不尽信书”、袁枚的“复而发明”和朱光潜的“法官式批评”都是提倡批判性阅读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只要读者有所发现和创新,就该肯定;而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主体精神、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陶行知说过:“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因此,创新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个人都能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阅读创造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我们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是与文本相联系的,否则就丧失了“阅读对话”的品格。

在阅读《咏雪》一文时,同学们可以参与当时的讨论,也用文言句式写出一两句对白雪的描述:“撒糖空中差可拟”“棉絮纷飞差可拟”“樱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当空舞”“来若天仙散百合”“未若玉屑静静落”“未若玉蝶翩跹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一定精彩纷呈。比如有的同学就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考虑,认为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写得好,而也许你觉得谢道韫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甚至你还可以跳出课本,觉得同学写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教师应提倡同学们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像坡所用的“八面临敌”法,“每次以一意求之”,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阅读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迸溅出来的“火花”就是读者在阅读中的真知灼见。

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文;语言策略

在过去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也一直努力地尝试运用好课堂评价语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经过不断思索、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点体会:

一、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要体现真诚与尊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颇时,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也会让学生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二、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要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准确明朗的评价语言就是每当对学生表示赞赏时,要恰当地说出理由,让学生信服,让被赞赏的学生因此而自信。这样的评价语言才是与学生的心灵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才会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被教师关注的喜悦。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和思考,要用一些具体、得体和准确的语言来评价。如,对朗诵较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某某同学,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得出你的心与作者交流过!”

“某某同学,你读得很不错哟!你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课文中!”

“你还能联系生活情况提问,看来你还是挺认真观察生活的!”

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也让他们觉得这些评价语言亲切、真实,同时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呵护和关怀。准确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实在、恰当、清楚的,公正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强化知识,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三、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要富有变化有多样性

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好”“不错”“你真棒”的激励性语言随处可以听见,而学生的反应却似乎很冷淡,学生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的。如果是简单的激励评价那就是廉价的,程序化的,而课堂也会因此缺乏生机,如死水一潭。

讲授张晓风的《行道树》时,导语部分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会选择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1:我会选择生长在湖边,因为可以在湖水里照到我自己的影子。

师:真是一棵爱美的树呀!

生2:我会选择生长在花园里,因为可以和许多花儿做伴。

师:多么美好的想法,你一定很懂得享受生活。

其实,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课堂细节的生成,每个教学情境的不同都在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以具体鲜活的语言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如果能做到与每一个学生交流都是心与心的交流,评价语言自然会变得丰富多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情去学习,自然都会不断取得进步。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语言就是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动情的引导、准确的激励来打动学生。

四、语文课堂评价语言要幽默机智巧妙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能对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表现作出准确精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一位演说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语文教师要做到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即时评价,就要注意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在课堂上能上下贯通、左右联系、内外迁移,用风趣幽默的评价语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乐园。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3.

[2]陈旭远.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行道树张晓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4-1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其内在品质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如价值观念、思想品位、道德品格、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语文教育过多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教师忙着讲解知识点,指挥“题海”作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充斥着单调枯燥和乏味,学生失去了兴趣激情和灵性,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一、注重初中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由于初中生的阅历不足,因此,学生自主感悟教材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思想以及情感的深入能力严重不足,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水平。教师需要充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构建合格的自身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教师进行思想教学的情感基础、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身后的人格修养,才能引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不断地向教师学习,模仿教师,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隐藏自身的情感素养,忽略了对自身情感素养的发掘,使得大多数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能力,教学课堂中过于沉静,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和挖掘自身情感素养,善于将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命力,渲染丰富的情感环境,引领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热情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

二、注重教材人文意蕴的深度挖掘

语文教材中节选的作品都富含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时代意义、人文意义、教育意义。比如《史记》古典经籍中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体现出的爱国气节,《谈骨气》中展现的高尚人格气节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中国精神”的精髓。都德《最后一课》、契诃夫《变色龙》等外国文化精品中展现的外国民族风情,尚美崇善,鄙丑嫉恶的文学艺术,都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良好的人格情操,秉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的塑造。比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时,感悟人生路途上应如何面对困难,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解决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教学资源,通过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感因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美好健康的心灵,完善学生优良的人性。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挖掘语文的文学美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人文素养环境,熏陶学生的品德。

首先,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前导言,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作为课前导言,用豪迈、铿锵的歌声,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教师也可以用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典故,作为课前导言,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喜爱,也能加深学生对人物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性格特点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学习《行道树》(张晓风)时,可以组织学生自排自导自演,将课文剧本实际表演出来,作为课前导言,既能够增强学生知识体验,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感觉细胞。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作品层层深入,细细解读,真正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精妙之处,美轮美奂之处。比如学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先进行预习,自己体验,然后设计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比如:1.这首诗描述的时间,地点,景物,特点;2.根据诗中描述,动手绘画一幅西湖初春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谁画的更生动;3.学完这首诗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启发;4.描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文体不限,激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积累语言文化沉淀。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园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安全与健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中国市政工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