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1、安排值日轮值表并制定制定值日小组长

2.定期更换黑板报

3、每日填写班级日志,出席表

4、巧妙的利用墙报,鼓励学生争先

5、抓住时机(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为本学期在陈埭镇召开的“特辅班研讨会”做准备。

7、协助龙林小学编写并出版《特辅教苑》的杂志

8、参加晋江市特殊学校承办的助残日活动

9、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10、收集有关学习困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学生。

11、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

12、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到附近工厂学习技能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

13、与普通小学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做好助残辅弱工作

二、教学工作

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以单元化的方式自编课程及教材

语文:

对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状态,力求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缺陷补偿,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主要是对全体学生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拿出一半课时用来进行常用字的教学,根据汉字要求的1000多个常用字,教师根据难以程度进行自行调整,并自编简单的教材,主要是对字进行加工,组词,撰写一小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语文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组词造句,多音字、形近字等还有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另一半课时继续进行北师大教材的教学,教师选取一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中重度学生继续按照上学期的教学,集合图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字进行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社会常识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具体各年段安排如下:

汉钊继续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的课程,本学期主要是尽快完成下学期课程并进行小学语文阶段系统的复习,主要还是对其阅读,写作的训练。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学习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上所说教师有选择的选择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

洪均金在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按照普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缩小一定难度。

雷兵志铭在完成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下去教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其常用字的教学。

数学

本学期都采用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安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安排情况还是按照上学期的计划。

3.其他课程的安排详见个别教育计划

4.康复课

康复课作为重点之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缺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的提出问题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康复学上的原理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并不断的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

单元测试时间安排:

三单元测试一:第一单元《测量》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测试二:第三单元《四边形》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测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测试四: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期末检测

【2】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 互动性 游戏导入 模拟情景 切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口语交际作为新生事物在小语课堂中备受重视。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口语交际课往往更多地被上成单向的口语课,“交际”的成分体现得很少。那么,如何扩大口语交际课的交际含量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互动性,以下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会转述》为例,谈谈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的生成与激发。

一、游戏导入,激趣互动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尽快进入敢言、乐言之境,游戏是最好的导入方式。因此,在教学《学会转述》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传话游戏”导入,即老师和一组学生配合,将一句话悄悄传给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后传。规则是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同学听见。游戏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一位同学听到的话和老师传出的话大相径庭。学生哈哈大笑之余,老师适时提问:“你知道传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学生顿时安静下来,细细回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传话(即转述)的注意点:1.听清楚;2.说明白。采用这样一个游戏互动的环节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丝毫没有拘束感与紧张感,在玩乐中老师及时点拨,又顺势归纳出来转述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基于低年级学生胆子小、开口难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更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益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益于学生接受知识。

当然,口语交际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局限于游戏,但凡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的方式,如表演、插图、故事、多媒体等都可以采用。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情绪也会随之变得高涨,调动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语言也会像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模拟情境,广泛互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实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会给口语交际提供活水、源泉。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内容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充分,十二册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再现生活情境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活的侧面,成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的阵地。

如《学会转述》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的再现:向一位生病的同学转述“树叶贴画比赛”的通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将这部分的教学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练习简单转述,即将“1.今天下午,在操场上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这三句话采用不同的方式转述给别人,这中间有学生转述给老师的,有学生转述给学生的,还有学生转述给自己的好朋友,再由自己的好朋友转述给老师,等等。三句话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为文本内容的转述做好了铺垫。方式方法上是多元互动的,训练目标指向全体学生。

第二步,学习文本内容,为了能更生动地展现文本内容,教师事先录制了这则通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一下子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到教材中细读这则通知,搞清通知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最后在练习转述这则通知时,教师又从生活的角度多元考虑,分三个层面练习转述:同桌互述,提醒纠正——师生合作,表演转述——生生表演,评价提升。这样,学生的体验非常充分,从自由练习到上台表演,从师生合作到生生合作,层层深入的训练步骤让学生在最后登台表演的时候驾轻就熟、出口成章,已然把自己真正当成了文本中的主人公。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整堂课的重点,“学会”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亲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会”转述的目的,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充分考虑。要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还要注意,训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学生。口语交际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而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科学的训练。因此,只有扎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让师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真正互动起来,才能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切入生活,多元互动

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口语交际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学会转述》第三大块的内容,教师将目标定位于“课外延伸,实践体验”,主要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电话铃响,老师离开。一位老师进来通知:周老师是在这儿上课吗?我是四年级的陈老师,请你们通知她,今天下午四点,谭校长让她到接待室开会,请她带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老师回来,学生及时进行转述。

情境二: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情,你能转告吗?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表演《接电话》,学生练习评价。

情境三:新课即将结束,让学生替上课老师将“欢迎你们来星辰实验学校!希望你们对今天的课多提宝贵意见!”这句话转述给一位听课老师。

这三个情境的设置与安排可谓独具匠心、水到渠成。无论是时机的把握,还是内容的选择,不仅与教学过程很好地融合,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另外,这三个情境的设置,既是巩固练习,又是一种互动的反馈评价。无论是怎样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都应重视交际后的反馈,这是检验口语交际互动效果的重要一环。“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情境”更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要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际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勤于观察,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才会真正让口语交际“动”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