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班级公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游戏
现在大多数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和趣味性,是小学生喜爱的一门课,但要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长期的兴趣也并非易事。
在刚教这门课的时候,我经常感到很苦恼,为什么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效果却不理想?学生经常沉醉于自己的兴趣角落,而不是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于是我开始思考:究竟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条理及细节,突出了计算机的“学科”性而淡化了计算机的特殊的“工具”性。老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记得多而练得少。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革新了我们过去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带来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我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儿童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兴趣
小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能好好地利用这一点,加以正确引导,便能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上Word时,并没有直接就介绍Word有哪些工具,窗口是怎么构成的,如何操作等等,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学习Word的兴趣。记得那堂课刚开始,我提前给他们班级拍了一张集体照片,然后利用他们班的照片做了一份班级公约的电子报刊,展示给他们看,学生一看电子报刊上有自己的照片,兴趣马上就来了,都瞪着眼睛找自己在哪儿,仔细阅读班级公约都有什么内容。这时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这份班级公约。”学生纷纷说“喜欢,喜欢!”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想知道,老师给他们做的这份班级公约到底要做什么。这时我突然问:“你们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按自己的意图做一份班级公约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想,想!”接着我说:“我这儿还有一些作品,是一些和你们一样的小学生自己做的,想不想看一看啊?”他们满脸不可思议地说:“想。”于是我从计算机中调出几个小学生获奖的电子报刊作品,学生一下子就被漂亮的画面、精美的版式所吸引,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用计算机中一个叫Word的软件编辑出来的,到这时我知道,学生已经充满了学习Word的欲望。
在这里我主要是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最终自觉自愿地学习知识。
二、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主题。
学习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而且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比赛谁的成绩最好。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要想不被警察抓住,取得好成绩,必须先练好指法,这样,学生自然愿意去练习指法了,而且热情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软件讲解指法要点,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扎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让学生来玩这个游戏,学生自然感到轻松多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
又如,我在给兴趣班的学生讲pascal中IF语句的应用时,一上课就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我问他们有没有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选手猜商品价格,限时一分钟,他们可以先估计然后报出一个价位,主持人再以“高了”或“低了”加以提示,看谁猜对的最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我便模拟了一次猜价格游戏。游戏过后,我便提出来,能不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游戏。同学们想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这样的游戏,于是很自然地列出了算法:(1)输出商品名称,并把该商品的价格赋给变量x;(2)屏幕上显示“猜一猜,它的价格是多少?”(3)计算机接受人猜的价格,并赋给变量y;(4)计算机比较x和y的大小:当y>x时,显示“高了”,当y
关键词:小学语文;持续默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13
一、持续默读的概念
所谓持续默读,简单来说就是连续不断地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自主地阅读图书。它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佛蒙特大学的小莱曼・C・亨特提出来的,之后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里具体阐述了这一概念。“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是为了兴趣而阅读。”语言学家和阅读专家克拉生用他的基本论点肯定了持续默读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他认为语言的习得来自理解的植入,而自由自愿的阅读或持续默读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不但适用于英语,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默读提出明确要求:低学段学习默读;中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语文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于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二、小学语文持续默读的策略
(一)制定班级公约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自制力不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往往要依靠外部施加的压力,而非自觉的行动。班级公约作为一种普遍存在并适用的外力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持续默读贵在持续。因此,制定班级公约在持续默读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班级公约上的具体内容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包括规定默读所选图书的内容、数量、默读的时间及形式等,公约上尽量体现细节,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执行。师生共同商讨看似是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虽然小学生年龄较小,但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他们渴望被尊重,这种体现民主的平等对话方式使小学生有了话语权。由于班级公约上的内容中蕴含着小学生自己智慧的火花,他们更乐意接受、实施。
(二)师生共同参与
持续默读的研究者麦克瑞肯夫妇指出,导致持续默读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只监督学生,而没有一同阅读。”因此,在持续默读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加之一定的崇拜心理,他们经常选择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和运用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将典范的关键性角色扮演好。然而,在当今的学校,一些教师对学生严要求,对自己低标准,一味规定学生的行为,自己却不以身作则,这种现象不利于教育的开展,长此以往学生也很难有显著的进步。如果在进行持续默读时,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不进行阅读,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出现不专心、左顾右盼的情况。教师和学生一同阅读,可以制造出一种舒适良好的默读氛围,参与人员可以在持续默读的过程中享受到阅读带给人的愉悦,并且有助于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防止一切干扰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不同学段提出的默读要求,小学低学段最好将每次的持续默读时间控制在10~15min,中高学段则可以适当延长默读时间,25~40min为宜。在有限的默读时间内教室里应该保持安静,防止一切干扰。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哪些事是被明令禁止的,如不能中途更换图书、不能随意下座位走动、不能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等。教师也需要注意,不能因为突然想到什么事情而打断学生的默读。如果在默读时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坐不住,可以允许他放下书稍作休息,防止一切干扰是为持续默读提供环境支持,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反而阻碍持续默读的开展。总之,防止一切干扰需要学生自觉去维持,而非教师刻意而为之。
(四)去除阅读功利
在持续默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无论是绘本、百科、还是历史书籍,持续默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要在实施过程中去除阅读功利,不要求学生做任何形式的读书汇报或笔记,也不要求学生对读物有透彻、完全的理解。学生在默读时感受不到压力,心理上没有负担,不再担心阅读之后要完成他们并不太乐意去记录整理的繁琐工作,不用害怕因自己识字量不大或对所读的书籍没有深刻的见解而被嘲笑,自然而然就可以更加投入地去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去除阅读功利,使学生在“读万卷书”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对阅读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心态。
三、小学语文持续默读的作用分析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当下,很多教师将小学语文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朗读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却忽视了默读的重要性,结果导致学生默读文章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持续默读虽简单,却有效。作为阅读方法之一,它与朗读相辅相成,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持续默读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需要阅读的文字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默读能力,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广泛阅读,提取到关键内容。而默读能力的形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默读短时间内成效不会过于明显,但只要持之以恒进行下去,学生默读时学会一目十行、筛选重要信息,心思不再飘忽不定,阅读速度自然会有质的飞跃。
(二)持续默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及深入的理解
朗读虽然是语文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却也存在着不足,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通常省略掉思考的环节,仅仅停留在片面地将看到的文字读出来,而持续默读刚好弥补了朗读的这个“缺陷”,在刚刚开展持续默读的时候,部分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很正常,当持续默读成为他们日常学习中的一部分,并且开始激发起他们读书愿望以后,持续默读便会开始发挥作用。持续默读可以使学生在读书时用心思考、揣摩、品味,当阅读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推敲琢磨,从而不断完善对文字的思考和理解。
(三)持续默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持续默读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性,尽可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去进行默读活动,轻易不中断它的开展,久而久之,持续默读便会成为如同一日三餐一样规律的事情,不再需要外力的强制推动。加上持续默读过程中学生所选择的读物都是自己喜欢的,这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读书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学生从心里爱上了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由此养成了。
(四)持续默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他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但也不得不承认,周围太多的“诱惑”使得小学生沉迷其中,结果普遍出现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他们对阅读的渴望越来越少。而持续默读中的读物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这就使他们从心理上更愿意翻开手中的书籍或杂志,同时,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沉浸在默读的氛围当中,彼此相互影响,因为持续默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静下心来默读不再是难以实现的事情,还成为了让人感到身心放松的活动。
关键词 小学 政教工作 德育
1 强化行为规范,推动班级管理建设
坚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开展争做“学生标兵”,创建“文明班级”系列的活动,价钱校风、学风、校训、校纪建设,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人人读记守则、规范。形成人人学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教育氛围。价钱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勤奋学习,做到抓全、抓细、抓实。完善《班级公约》,抓好班风建设,做好班容班貌的整改、学生仪容仪表的规范、环境卫生的症结、几率安全教育、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坚持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级安全工作制度等。强化推行师生值周等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队部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各班成立安全几率卫生监督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班容班貌等情况进行考核,每日公布得分情况,每周进行小结、考核优胜班级进行公开表扬,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2 加强班主任队伍和班集体的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尽快成立一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在每次例会上都安排两名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会上班主任可以就自己再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此法可以加强各班主任工作经验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集思广益帮助解决不同班级存在的较为棘手的问题。抓好班集体的建设,半即时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校内主要场所,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加强班集体的建设至关重要。要坚持推进“文明班级”的评定工作,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加强小学生的政教工作力度,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只有学校上下形成共同的认识,各班级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积极配合和开展学校的工作,执行学校所制定的决策,才能够从根本上把小学的政教工作做好,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因此,加强班级建设,构建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位小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对全班同学进行启迪、影响、教育,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使每个角落变成“无声的导师”,让每一张桌椅成为“文明的源泉”,让每间普通的教室成为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探索与实践的。
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精心美化教室环境,调节学生心理,愉悦学生心情
“班级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之中,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以“三净三齐”为目标,以班级环境卫生工作为抓手,做到地面净、门窗净、桌椅净;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天天落实;学生的书本、学习用具要保持整洁、摆放整齐;课桌椅要摆放整齐划一,卫生清扫工具摆放整齐。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窗台上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生机,还能让学生消除眼部的疲劳。
3.教室的美化。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布置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室布置包括公告栏、评比栏、班级公约、制度、名人名言、卫生角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地方。
4.教室的书香化。班级图书角摆放着各种课外书籍,课间或课余时间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看着课外书,幸福地徜徉在书香之中,少了一些追逐打闹,多了一份宁静与充实,自觉营造了班级的书香、有序氛围。
二、关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彰显班级文化的魅力
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甚至“说教”为主,常常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都显得过于单调、枯燥,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要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探究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等目标出发,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使班级成为师生润泽心灵、放飞梦想的乐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以《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文化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来进行,要体现班级特色。在制订本班的班规、公约时,可以充分发扬民主,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适合本班的班规、班级公约。更重要的是做好班规、班级制度的执行,而且是长期的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要求全班同学互相鼓励、互相监督,长期坚持不懈,继而形成有班级特色的班风、学风、班训、班级誓词等。
三、潜心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激励学生升华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开学第一课,跟孩子们热情地问候之后,我搬了条凳子到讲台中间,弯腰驼背地坐着,有气无力地问:“How are you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你们今天感觉怎么样?今天天气如何?) 学生一看我的表现,懵了!明明刚才还活力四射、热情无比的老师这是怎么了?
看他们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笑着站起来,恢复到最初的良好状态,问他们:“孩子们,你们喜欢刚才我表演的那种老师吗?”孩子们摇摇头,我继续问:“那现在的我你们喜欢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
“为什么呢?”
“因为老师上课不能坐着上。”
“嗯,说得好,那除了上课不能坐着,还有哪些事是老师上课不能做的呢?今天,我要请你们帮我定规矩!”
“不能接电话。”“不能吃东西。”“不能迟到。”“不能骂人。”……一把权利放给他们,学生们就抓住机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说,我来记,只一会儿工夫,就记下来18条我不能做的事情。说完,记完,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提的建议,正好是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你们比学校制定的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更详细,考虑更得周到,谢谢孩子们帮助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请把掌声送给聪明机智、爱动脑筋的你们自己。”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正在孩子们沾沾自喜之际,我话锋一转:“不过,你们对老师提出的这些要求,我感觉也适合你们自己呢?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某些高情商的孩子立即领会了我的意思,立马附和:“是的,我们也该遵守。”于是,我借机请他们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很快,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21件不能做、19件应该做的事情!然后把班级公约规规矩矩贴在墙上。
有了公约之后,我设计了几十个岗位让学生自己挑选,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管理。加上我的一系列过程性评价方式和奖励机制相结合,以及每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我的英语课上,再也见不到课堂乱哄哄的场景,孩子们专心致志、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踊跃发言。连有些班主任老师,都来向我讨教经验,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坚持多年,逐步完善,做细做实。“自己的规则自己定,自己的课堂自己管”也成为了我这个“非班主任”教师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