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展行业

会展行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展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展行业

会展行业范文第1篇

中国会展业现状

从调查收集到的中国会展行业数据来看,中国会展行业现状呈现出四大不同特点:(1)展览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具体表现为:

1.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近几年来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发展,与展览项目的国际化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一个真正的“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无论规模与项目的品牌都有待提高。就及展览所带来的国际影响而言,我国的大型专题型展览还需提升自身品质。

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的展览场馆建设往往从发展会展经济这一板块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单单是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通过对城市举办各类专业会展活动,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与大型会展中心以提升城市形象为主题。

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

各项展览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为促进各类化交流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实物载体,因此,我国的众多展览活动大多由相关机构主办,随着多元化展览特征的出现,我国的会展业活动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势头。所以说,更希望这一些主办机构可以作为主导给会展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近年来更多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参与其中,为会展业的兴起贡献力量。

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拥有自己的展览场馆,也都会举办相关的会展活动,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经济。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大型城市,三者的会展综合竞争力完全已是世界会展业的百强城市;而且这几个城市在国内的的会展行业也最具影响力。这也就集中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这要求会展行业不得不面临急需转型与调整模式的现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与中国符号,运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的设计理念。作为本国世博会的标志性性建筑,独特的造型审美,能够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使得这个庞大建筑体摆脱了压抑感。将空间设计的运用与人文气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动感”的视觉效果,独立的前倾斗拱又传达出了一种力量的感觉。合理的布局,使得整座建筑极富中国特设设计。将传统的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发明创造,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一个中国设计的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修养。

放眼其它国家场馆,也是各有千秋,如:沙特阿拉伯馆。沙特馆是唯一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的外国自建馆,两年前,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带领的设计团队,通过国际竞赛层层选拔,最终在全球八个国家的四十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夺得设计权,而今面对沙特馆的超高人气和赞誉,这支中国设计团队最自豪的是在这次规模宏大的国际建筑秀场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建筑师清晰和悦耳的声音。这是一次中国设计的精彩展示,这是一次中国智慧的闪亮登场。这就向世界证明了我国会展行业的逐渐兴起对展馆设计的影响,能够做到更节能,低碳,安全,不仅外型美观,内在更加注重细节,这和我国的会展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将来对展览场馆的要求更高

我国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展览馆资源丰富,在数量和规模上均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从省、直辖市的层面看,浙江、山东、辽宁、江苏、河南、陕西组成了2009年全国展览业二级省份展览会市场,年经贸类展览会数量50个以上或是展览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经贸类展览会总面积的23.08%。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将继续领先全国展览行业,中西部地区则继续紧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经济上将会有较快平稳的发展,会展业随之发展,今后中西部的会展场馆的建设将进一步的增加,会展企业及行业的规模还会进一步的扩充,功能上将朝着综合性、功能性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会业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日趋完善,已涉及到各个不同行业。以成都新会展中心为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成都地标式建筑群其建设规模、配套设施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这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会展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极大地拉动其他文化及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然而,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

1.会展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会展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会展行业现有的人员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与服务等实践能力,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体制。这就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发展,一定要从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树立展会的品牌。

对于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对会展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学习发达城市在会展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制订高标准的会展专业人员资格评定体系,也可以在相关艺术高校设立会展相关专业,进行本土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提高学生在理论素养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训,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以增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后劲。

2.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许多国际大型会展在中国举办,由于展会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表达及沟通能力,还要掌握会展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展览场馆在高校的实践应用

由重庆科技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的生态文化协同创新项目:包含艺术实验中心、档案馆、校史馆三馆设计方案是实施正是展览场馆走进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展示设计艺术走进校园、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实际案例,即满足了该校艺术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场地,又为工科院校背景的其它专业学生提供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好的平台。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由四川美术学院著名设计师潘召南教授主持设计,他将生态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之中,以中国艺术的自然主义精神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一展馆的设计打上了生态建筑特色的烙印。相信这一展览场馆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校企间的各方面合作,企业的产品、形象展示走进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这些都将有利于学校自身文化的展示,类似专业平台的搭建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总体鸟瞰

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宏观上分析:现代会展场馆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产业经济需求,然而,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需求才是展览馆建设的最主要动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会展行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对展览场馆修建的需求增长也会进入平稳期。

总之,我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当代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会展行业兴起的逐步深入,我国展馆设计将会更加完善,更合理化,朝着综合性,功能性,高档次迈进,让我们放眼未来会展行业,相信它的兴起能给我们展馆设计带来新的迹象。

会展行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业紧密型;培养模式;会展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86

0 引言

我国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会展教育十余年的发展,随着国外办展机构入驻我国市场,会展业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召唤着会展人才培养要与业内紧密结合。可随着几届本科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非会展行业,还有部分虽然毕业时从事会展行业,但工作两三年选择了转向会展相关行业。会展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会展人才又难寻,学业与业界供给需要不吻合的问题急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1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的培养规格,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方式,含有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于会展行业,明确行业对人才需求规格,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估办法、管理制度进行会展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总和,具体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匹配的教学方式路径,为实现这一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制度。

2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规格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涉及搭建、运输、餐饮、住宿等环节配合。会展人才按照其工作主体包括会展活动主办方会展经营、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展馆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展台搭建、设计与销售人才,以及参展企业的展会选择、组织参展人才,这些属于会展行业核心人才。会展业同时需要一些诸如礼仪服务接待、外语翻译、酒店管理、展后旅游等这些会展活动延伸工作人才。可见,由于会展行业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特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必要着眼于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会展市场经济意识、会展知识和技能,懂会展运作,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会展人员总称。除具有会展企业运行管理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外,要有较强心理素质、正能量的职业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会展活动付诸实施的执行力等综合能力。(1)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由于会展业涉及展前招展营销、现场管理、展后评估总结,还要进行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如展台搭建、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展后旅游观光等,所以对于会展人才的要求规格是综合性的,会展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服务意识、深厚的人文素养。(2)操作能力的熟练性,会展业从属于服务业,面对面的服务是主要业务活动,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口、形体、礼仪方面。(3)沟通交流的国际性,随着国外参展商、专业观众逐渐增多,国际性展览成为常态,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更应该以国际标准来衡量。

3 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教育部首批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目前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高校达100多家,遍及南北东西中20多个省市地区。虽然部分院校会展专业开办得有一定规模与特色,但也有部分院校仓促开设,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团队薄弱、教学内容与会展业知识体系对接较差等问题。

3.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已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中,依托在旅游管理、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外语这些母体专业较多,课程设置带有较多母体专业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类则注重了旅游方面课程,外语类的则加强了英语听说运用等课程的开设。就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够完整,缺少大型活动、项目运营、展览策划、会展场馆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培养目标就会展活动项目策划、营销、运营控制等涉及较少。

3.2 会展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

由于会展教育发展只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背景主要有经济学、国际贸易、思政等专业,关于会展专业的知识体系也是在教学中逐渐通过自学与培训学习得来,也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自身问题,硕博士毕业即投入到教学队伍中来,没有进行会展实践的机会,缺少实践经验。加上老师们年龄的年轻化,从事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会展项目研究课题、调研项目这样的能力也欠缺,无法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活案例中来提高教学水平。由于会展主办方用人量不像旅游企业那样可以一次性稳定地提供几十个用人岗位,只是零星招聘几个学生,导致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匮乏,也制约了教师对于实践能力提升,导致会展教育与会展需求市场对接得不顺畅。

3.3 会展教学用教材缺乏

由于会展教育起步晚,高校教师作为会展教材编撰的主力军,在会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面的积累略显不足,教材原创性思维体现不够成熟,借鉴国外相关文献较多,无法融入中国当前经济背景。虽然很多会展中心或会展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丰富的会展实践经验,可由于不具备编写教材的理论造诣,也没有充足时间专研会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3.4 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受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限制,加上展会主办方在展会举办前只招聘部分学生实习的原因,无法集中停课支持实习实训,造成部分学生请假困难。会展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授课内容无法融入当前最新会展鲜活案例。有些高校虽然与会展场馆、会展企业签署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鲜有展会具体运作的参与工作,没有将深度合作成为常态。

4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1 明确与会展行业需求切实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可行,要有前瞻性与国际视野,设置知识平台加职业能力即一专多潜能。知识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知识平台,通过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及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高度思想意识、综合素质,打好经济与管理学厚基础,对会展业职业性、学科综合性有一定认识。职业能力模块包括职业技能、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行业职业性的需要,更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注重市场需求和会展企业的实际需要,根据会展企业中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和管理素质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内容能够和会展企业的运营现状保持一致,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操作。

4.2 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训室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校外实习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会展实训室硬件及软件操作系统要齐备,可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第二课堂举办丰富的专业活动,如会展策划大赛、招展营销比赛、大创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确保每位同学参加至少两个以上项目。聘请会展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会展实践操作内容,将最新的理念和信息传授给学生。组建校园文化展览社团,展示讲解校园文化,成立礼仪服务团以校内外赛事、会议等为服务平台,提供礼仪接待、引导服务,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建立稳定的会展场馆、会展主展企业、酒店集团的会议部实践基地,会展场馆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可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考评方式考评实践学习效果,考评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环节占用比例大,学生自然会对将精力集中在操作技能训练上来。教师可以综合采用会展热点问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实验室模拟实验、学生科研实施与结题报告等来赋予一定比例,同时考虑不同授课对象能力偏差适合调整考评方式及赋分比例。采用多种考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平衡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会展管理专业教研室为载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培养会展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能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实时跟踪会展产业发展动态,能引领和规划会展专业建设发展能力的专业建设带头人1名。“双师”不等于“双证”,不仅持有相关职业证书,而且要在会展企业顶岗工作,具有较长时间的行业经历。同时,为解决目前教师挂职锻炼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给予奖励,在教师年终考核时或教学业绩考核时予以加分,并将企业行业经历考核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优先考虑条件。

鉴于会展专业教师的非会展学历教育背景问题,可派遣一些专业教师到发达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以掌握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鼓励并资助教师主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教师深入到会展企业调查和研究,积累服务与管理的实际经验;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以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教师名单为主,打造学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研科研水平高、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

5 结论

采用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也会学生满意,学生后续职业发展能力增强。继续加大对会展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反馈力度,完善本专业校友会,保持与各届毕业生的联系,定期对毕业生工作情况及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改进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宣传会展行业优秀校友事迹,感召并影响在校同学,起到示范功能。发动实习单位校友对新步入实习岗位学弟学妹的传帮带,使之尽快成长。邀请会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回校座谈和交流,给在校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直观、明确的规划,也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培养对专业的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前景意识。同时,加大监控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及时评价教学成果,反馈到教学环节各个节点上,认真改进,使监控――评价――反馈真正形成闭合回路,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松萍,杨铭德.中国会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J].学理论,2011,(10):222.223.

[2]王春才,汪秋菊.双向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01):28.30.

会展行业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大型的会展活动越来越多,并且会展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会展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会展行业不断的兴旺,会展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会展行业的需求了,因此一定要加强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的培训。本文对会展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我国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会展行业的发展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从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大型的展会。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3000多个不同类型的展览会,其展览总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总共创造了100多亿元的经济价值。全国性会展网络正在逐步的形成,并且正在迈向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中。目前我国会展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收入,尽管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家,但其收入和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因此我国一定要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

(二)会展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一些外企越来越看好会展行业的发展,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会展行业公司寻找与我国合作的项目。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因此带来了新的投资和投入,同时也有了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但由于我国会展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我国展览场馆越来越多,但是其布局和结构并不够科学,同时还存在重复建设等现象。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一些企业把资金和精力放在一些比较细小的事情上,根本不注重去组织展览的观众,并且服务也不到位,使展览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目前会展行业越来越被国家政府所重视,每个城市都积极的发展会展行业,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国会展行业专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会展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我国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会展行业整体素质。

二、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会展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并且一般都是从管理和经贸等专业转型过来的,同时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满足不了当前旅游会展行业的需求,因此一定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依照旅游会展行业发展的状态去设置高校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可以采取渐进阶梯式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适应旅游会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要在高校内设置与旅游会展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次,在对基础理论进行学习的时候,学校应该不断的安排学生与旅游会展行业进行接触,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一些旅游会展操作性的知识。最后,可以安排学生到旅游会展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以及工作技巧等,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旅游会展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

我国教育部将会展专业作为目录外的专业,同时在一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试点,并且专业设置时间也很短,因此不管在师资上面还是课程设置上面都不够完善,根本达不到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我国旅游会展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兴岗位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对旅游会展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面都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才瓶颈”等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要不断的完善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从而使旅游会展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

我国旅游会展学科还不够成熟,并且应用性也不够强,因此一定要构件科学的课程体系,这也是旅游会展学科建立的核心任务,同时高职院校要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旅游会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要将实践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逐渐的实现旅游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会展行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转型升级;会展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3-0050-04

纵观世界近现代经济史,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结构调整、产业优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会展业的发展在国外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十分广阔。江苏是经济大省,正处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会展业的作用日益显现。大力发展江苏会展业,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会展产业具有的带动性强、绿色等特性,对于加快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一、会展业是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江苏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即将过去,新的增长周期即将到来。在新一轮发展中,江苏要赢得竞争,保持率先,继续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必须结合世界发展大势、全国发展大局和江苏发展实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会展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综合性和全方位的,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当前加快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1.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会展业具有投入少、就业量大、关联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等特征,对于展示城市形象、促进经济贸易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江苏会展业的产业效应突出表现在:一是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引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并不断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会展业直接促成产品的需求者与供给者的见面,降低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三是为知识的资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日益重要,而会展业恰恰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和途径,使得更新速度快的知识和信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得以传播并实现价值和市场增值,为知识的进一步资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2.会展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会展业,一是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投资兴建的展馆、会议中心得到运用,潜在的利润转化为现实利润,经济得到增长和发展;二是改变了传统的要素配置模式。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要素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改变了原有的要素高度集中在一个部门、一定区域的传统配置模式;三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内部分工,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竞争,促进要素向高效的部门流动,经济结构的内容得到优化,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得到细化;四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展业既是一个创造需求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创造供给的产业,会展业带动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区域交通、通讯、物流、旅游、酒店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据统计,全球每年仅国际会议就有7万多个,总开销在2800亿美元。会展业十分发达的欧洲流行这样一句话:会展是城市的面包。瑞士是一个内陆小国,可平均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超过2000个,仅会议每年就吸引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

另外,发展会展业还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人类的团结和文明的进步;二是丰富人类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三是加快了江苏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四是具备一定规模、成熟的、有利润回报的会展很容易提升江苏城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3.江苏已经具备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时机和条件。与世界知名的会展城市一样,江苏许多城市都拥有良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或风景秀丽,或人文气息浓郁,具有会展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双重功能,这是江苏加快发展会展业,培育会展品牌,进而成为会展中心的先决条件。同时,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公共管理系统、城市公共卫生系统比较完备,为加快发展会展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江苏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良好的金融贸易发展态势、高度开放的国际化水平、坚实的产业基础及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与独特产业优势,为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备要素和强大动力。

二、江苏会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苏外向型、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会展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华商大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中欧工商峰会等多个大型知名展会,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济合作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客观原因,江苏会展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与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会展经济干预过多与管理不足并存。在国外会展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通过完备会展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维护会展经济运行秩序、大力进行会展营销等方式促进会展经济健康发展。如享有“国际会议之都”美誉的巴黎,在1994年就专门成立了会展局,为会议市场的供求双方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咨询,在国际会议市场上推销巴黎、推销法国。而在江苏,政府对会展经济微观干预过多而宏观管理不足。江苏至今仍然没有一部地方性的会展经济管理法规,政府对会展经济管理和干预缺乏相关法律的规范。全省会展业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的管理措施仍旧显得不足,会展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约束机制,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江苏会展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办展审批渠道多,政出多门,重复办展、多家办展的现象比较普遍。

政府对会展经济运行的监控管理也不到位,缺乏杜绝会展经济不良运行现象的手段。在一些地区,会展主办者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遵守行业规定,甚至有人利用会展管理中的漏洞,进行骗展,既侵害了参展商的利益,又严重损害了办展的形象,而政府却缺乏对此类现象的监控,不能有效减少、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此外还缺乏对办展者的资质认证,没有解决“具备什么资质的单位才可以办展”这个问题,对参展商需要符合什么标准才能进场缺乏具体规定,对同一城市能不能办多个同类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在同一个场馆能不能连续举办同类展会也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些都会引发会展主体的恶性竞争、会展市场的无序运行,最终影响着会展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2.会展产业的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在江苏,以政府名义举办的会展活动较多,大型会展基本都是由政府出面策划并举办,这既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的强烈需求,也反映出江苏会展经济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按国际规则,展览会市场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按市场规律运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会展业整体发展,而政府办展往往破坏了公平竞争,使没有优势的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最终使会展经济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会展业的发展还面临市场运行秩序不规范、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问题。近年来,江苏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对会展经济的宏观管理,发展会展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却没有跟上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势头,会展经济的市场运行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会展经济基本上处在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会展市场缺乏游戏规则,缺乏对办展主体的资格、参展商及参展行业标准、会展场馆资质认证、会展场馆管理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在很多时候,会展主体是无章可循,结果导致会展主体恶性竞争。会展主办者在会展立项和市场调研方面缺乏严肃的科学态度,大多数是临时决定办展,或随大流,追赶时髦,效果好赚一笔,不行则撤,严重影响会展的参展效果和展出规模。

3.会展场馆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一方面,会展场馆重复与盲目建设严重。地方政府在发展会展产业上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只要有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展览场馆,就能兴办高质量的展览,就能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一些展览场馆的建设并没有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没有认真考虑是否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规律,更多的是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满足产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市场行业。另一方面,会展场馆设施不齐全、配套服务差,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外博览中心往往包括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馆,其整个服务体系构成了一座“城中城”。如汉诺威博览会期间,火车可以直通会场,从机场到会场有直升机提供交通服务,只需8分钟,从市中心到博览会场可乘地铁,只需5分钟,开车的观众通过电子导向系统直接开往有5万位置的停车场。相比而言,江苏展览场馆的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普遍存在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展览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都跟不上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可供展览的室内场馆面积已经突破7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资料显示,江苏展馆目前综合利用率为30%-40%,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各展览中心恶性竞争,制约展览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规模效应和国际品牌效应。从会展经济的国际运行来看,会展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当一个展览会达到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一个国家知名的会展品牌,是一个地区会展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江苏的情况却是会展经济在各地普遍开花,大多围绕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而举办的地方性、区域性展会,单个会展的规模小,缺乏具有影响力、具有权威性的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型展会或品牌展览会,缺乏由江苏自主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江苏经济和地方特色的品牌展览会。

三、加快江苏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单从其直接经济贡献来说,在江苏这个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会展不太可能作为其主导产业,但是考虑到会展业对于其他产业及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对于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的提升,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江苏会展业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提出下列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加强江苏的会展地位。

1.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功能。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有些展会尤其是大型的展会如世博会等,政府的积极参与还是很必要的。政府应努力为会展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仅要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结构、制定符合江苏省情的会展业中长期规划、适合会展业发展的法制和体制环境、以及产业政策和标准等,同时还要引导企业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发展,盲目竞争。当然,强调政府的作用并不是忽视或低估市场的作用,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的作用是政府无法也不能替代的。因此,政府应逐步淡出会展业的微观参与,更多地采用经济、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及调控。

2.增强会展产业竞争优势。长三角扩容与新一轮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为江苏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要充分利用江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产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江苏会展业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依托区位优势,不断完善江苏会展软硬环境。把会展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来积极发展,依托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将展馆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条件有机结合,尤其是大幅提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会展业生机勃勃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的联合,以上海为龙头,充分发挥展业联盟的作用,与各会展城市真正实现会展信息的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谋求合作共赢的长三角展览产业。例如江苏要乘上海召开世博会之东风,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上海的平台,与国际上知名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等展览机构和组织联系洽谈,引进国外一些知名品牌展会,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展览理念和管理经验,尽快提升江苏会展业的综合办展水平。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江苏会展品牌。区域知名展会应当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例如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就是因为青岛是海尔的大本营,利用海尔在家电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很容易促成展会的专业性,突出影响力。江苏必须准确定位,紧密结合本省产业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批具有江苏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会展品牌。要积极策划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展销会,吸引国内外政府、组织和企业到江苏举办各种类型的招商会、研讨会、产品(技术)会,从中挑选出适合江苏特色的名牌展会,为其创造扎根江苏的条件,培育成为江苏本省的品牌会展。

谋求合作双赢,加快会展业的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会展产业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但也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这里的合作不仅包括江苏会展企业与国外会展巨头的合作,也包括国内企业及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我们需要国外展览公司的管理经营理念、资金等支持以提高江苏会展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外国展览公司也需要和江苏企业合作打开市场。此外,国内的会展企业也应当加强合作及合并,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走集团化、专业化道路。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大型会展集团,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会展资源,避免盲目办展、盲目竞争。

3.充分发挥协会组织作用。依靠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对会展市场的自律和协调,包括制定行业规范、整顿秩序、协调展览、促进技术进步等活动。行业协会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覆盖全省的会展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各类市场信息、推广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主动理顺与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取消价格多轨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在操作上力争实现规范化,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

4.加快会展业的人才培养。会展业作为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江苏会展的教育及培训还很落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会展业的需要,人才缺口已经成为制约江苏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企业开出10万元以上的高薪也难以找到一个合格的会展职业经理人。虽然目前我国少数几个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有些机构也举办培训班培训会展人才,但是还远远不够,所培训的“人才”少不说,还很不“适销对路”。因此,要加大会展业高素质实用性的人才的培训,尤其是核心人才的培养,为江苏会展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创新是产业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也是会展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创新是基于人才的培养及知识积累之上的,而目前江苏有关会展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理论专著很少。因此会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创新显得特别迫切。创新不仅包括展会的创新,还包括会展企业的创新,要通过展会主体、展示方式的创新以及会展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合作的创新,探索出具有江苏特色加快会展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勃兰特等.汉若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王轶.我国会展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初探[J].北京:中国软科学.2002(9).

会展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蒙古;会展业;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作用;行为优化

一、内蒙古会展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十一五”期间, 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 26%。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现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7个,展览面积共计16万多平方米,场馆管理人员200多人。专业会展公司和组展机构20余家。年举办1万平方米以上展会20余个。展出面积30多万平方米,累计参展企业12349家,参观人数155.6万人次。

在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呼、包、鄂区域性会展城市圈正逐步形成并成为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引擎之一。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 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二、内蒙古会展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及路径作用

纵观世界会展业发展轨迹,主要存在着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和市场主导型经营模式两种会展业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强调以政府配置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照会展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会展业的更大发展。这类发展模式一般来说主要是针对处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会展业而实施,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发展战略。我国现阶段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内蒙古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模式现阶段的实现路径,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型展会来完成。主导型展会对内蒙古会展业的作用犹如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内蒙古会展业的支柱、推进器、催化剂、形象代表。

(一)政府主导型展会规格高,权威性强,是内蒙古会展业的支柱

政府主导型展会通常由于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直接参与,从而增加了展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利于招展招商工作的进行。在内蒙古会展业产业结构中,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创造的经济总量,政府主导型展会都是内蒙古会展业的支柱、重中之重。

(二)政府主导型展会是内蒙古会展业的推进器

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及地方性的各种展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政府主导型展会发挥了内蒙古会展业的领头羊、助推器的作用。

(三)政府主导型展会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的催化剂

展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展会的供给不仅需要会展企业本身具备相应的各种资源,还需要多个产业联合,更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完成,这种整合性使得政府主导型展会可以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建筑、旅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各种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成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催化剂。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催化剂作用有利于资本及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流动及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如呼和浩特市以药交会为龙头,以会展经济实施整合了呼和浩特的产业结构,使生物制药业成为呼和浩特市支柱产业之一。

(四)政府主导型展会是内蒙古会展业的形象代表

政府主导型展会除了促进贸易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区域会展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区域整体形象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不仅为本地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而且能塑造国内外展商对内蒙古会展业的良好印象。

三、内蒙古会展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中的政府行为优化研究

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模式究其实质依然是以政府经济职能发挥作用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应以政府经济职能为基础,主要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及外部环境供给等宏观路径来实现政府对会展产业的影响。但内蒙古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模式现阶段的实现路径,却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型展会这一微观路径完成。这表明内蒙古政府对自身的定位及管理路径的选择出现错位。

内蒙古政府在会展业宏观管理过程中的行为优化就是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及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自身定位来看,内蒙古政府是地方政府,需在中央政府的政策管理框架下,在区域层面发挥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来看,内蒙古政府应强化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及外部环境供给对会展业施加影响的宏观路径,弱化以政府主导型展会为代表的市场参与者的微观行为。政府的行为优化具体通过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及外部环境供给三方面的改进来实现。

(一)经济调节的优化对策

1.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实施会展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对会展业的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知。内蒙古会展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在现阶段政治经济变革背景下的最佳选择,但是应明晰这是会展业发展的起点,政府市场型或市场型的会展发展模式才是内蒙古会展业未来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坚持突出重点,明确会展产业发展重点。内蒙古会展业对自己在全国的会展业中应有明确定位,依据自身的产业优势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活动。纵观内蒙古会展业近些年来的发展,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与鄂尔多斯市有望形成内蒙古最大的“会展经济圈”,政府应针对呼、包、鄂三市的产业重点给予其重点发展的机会。

再次,坚持规划优先,研究制定会展产业发展规划。由于会展产业本身涉及面的广泛性和供需之间的常态不均衡性,政府进行合理的行业规划是会展业发展的前提。会展规划发展方向上,政府承担的主要是战略性的工作,即明确会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目标、措施、重点和步骤等,侧重于宏观性、指导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布置。

2.完善政策,加大会展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首先是加强既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大财政经费对会展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对既有的优惠政策要落实实施。其次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会展高速发展。内蒙古会展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展业的产业布局政策;二是会展业的产业保护政策;三是会展业的产业促进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应顺应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对会展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再次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成果转化效益为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3.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构建多渠道的新兴产业发展融资体系

首先,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设立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风险企业,重点支持种子期或初创期中小会展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强金融创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会展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拓宽会展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二)市场监管的优化对策

1.积极地进行产业引导

主要是通过制订计划以及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与鼓励会展业优先、快速发展。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加大监控力度,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平台。

2.完善行业制度安排, 依法监管

维护会展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的规范运作,建立完善的会展市场监督机制,出台行业法规,设置专业的执法部门,依法监管。

3.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抬高市场门槛,强化办展组织资质审核及动态管理,提高会展主体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规范会展市场秩序,使行业自律协会成为既是会展企业的代言人,又是贯彻政府意图、执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

4.构建会展业垂直管理体系,统筹会展业发展

从发达国家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实践看,设立独立的、权威性的展览管理机构,是能否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组织基础。鉴于目前内蒙古会展业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较混乱局面。有必要建立会展行业垂直管理体系, 以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协作,共同构成会展业垂直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解决内蒙古会展业 “散、乱、杂”的问题,迅速确立区域会展目的地形象。

(三)外部环境供给的优化对策

1.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阳光政府,推行“低碳”行政

推进政府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职能转变,使政府职能回归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会展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在会展市场中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内蒙古会展业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会展行业实施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在于发挥政府对会展市场的干预作用,政府的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方式,调控会展经济的宏观运行,引导并约束微观会展企业的行为,为企业公平竞争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

结语

内蒙古现阶段会展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型展会这一微观路径完成的,这反映了内蒙古政府对自身的定位及管理路径选择的错位。通过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及路径的重新选择,内蒙古政府确立了主要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及外部环境供给等宏观路径来实现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模式。同时,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及外部环境供给三方面的行为优化,希望有助于内蒙古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模式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陈锋仪.政府主导型会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1

[2]陈靖.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魏景飞.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0.4

[4]周晓唯,惠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下的品牌会展发展模式研究[J].发展研究,2010.7

[5]王一玫,杭 .论政府主导型会展的创新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6]陶程.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路径初探——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7

[7]曹晓红.我国政府主导型会展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8]韩娜.当代中国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2

[9]袁亚忠,章晓檀.广州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旅游论坛,2013.3

[10]赵伯艳.城市政府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对策——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4

[11]刘飞跃.会展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消极行为及消弭[J].长沙大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