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徽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目前法国拥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普及型社会保险,资金部分来自国家税收,另一部分来自雇主和领薪者缴纳的分摊金。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备,覆盖面广。目前,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领薪者)、非领薪者类(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国有企业的雇员)。共有近40种社会保险,涉及疾病、生育、工伤和职业病、残疾、养老、死亡、孤寡、失业及家庭补助和社会救助等各个方面。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可以说,除极少数人外,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享受某种基本社会救助。特别是在医疗保险方面,不仅领薪者本人可享受,其配偶、子女及其赡养的老人也都能享受,这种连带关系使医保覆盖了全体社会成员。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组织和运作上,实行社会化经营和分散管理,但国家仍可发挥干预作用。在国家资助与调控下,通过全国、大区及省三级机构进行社会化经营和分散管理,根据社会最低标准和分摊金缴纳数额来确定个人受益比例。以普遍保险制为例,在全国一级设有5个机构:全国领薪者疾病保险金保管局、全国领薪者养老保险金保管局、全国家庭补助金保管局、中央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署和全国保险金保管局联合会。在大区一级,只设有疾病保险金大区保管局。在省一级,有365个基层管理机构。三级机构各有分工,全国一级机构负责各险别的立法管理、协调社会保险普遍制财政的共同管理、签署劳资协议、保证享受普遍制的领薪者的工作条件及在职培训等。大区一级机构则是职能不太明确的混合组织,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疾病保险方面,还负责管理与私立医院签订的协议及工伤和职业病有关报销费用的规定,并全国领薪者养老保险金保管局的养老金发放和相关服务。省一级机构同大区一级组织或私立互助组织一样,负责履行公立机构的服务职能,如社会保险个人号码的登记、报销相关费用、发放各种补助金、监督分摊金的缴纳及推动社会和公共卫生活动等。法国政府规定,如受保人同社会保险机构发生争端,可提出申诉。如属一般性争端,例如双方对社会保险登记地点、分摊金的缴纳方式、享受补助金的权利或数额等有不同意见,应首先通过调解委员会来解决;如调解无效,可向社会保险事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逐级申诉。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完善的法规和行政管理办法。目前,已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公众健康法》、《家庭和社会救助法》、《劳工法》和《保险法》等。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障的各项事务进行有力的监督、鼓励和直接管理。如社会事务部设专人负责监督各社会保险机构;财经部监督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状况;国家财政总监负责控管资金;社会事务总监负责提交社会保险执行情况年度报告并回答质询。社会保险机构的行政负责人均由政府任命,政府不仅有权解散社会保险机构行政委员会,还有权取消社会保险机构作出的决定。国民议会每年审查社会保险运转和收支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法案。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它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规避社会风险,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尤其是有助于社会弱势群体获得救助。在法国6000多万人口中,每年有约600万人享受不同的家庭补助金,其中近200万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关键词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单位工程;传输网络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1 概述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主要组成和基础。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所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的产业基础设施。国家基础测绘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对NSDI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起重要的推进作用。
广西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简称"广西单位工程")为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A类子项目。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并以两年时间完成其主要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广西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整体推进广西测绘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广西单位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研究项目各体系的具体构成,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和总体方案,将为其具体化和实施方案的科学化提供保证。
2 单位工程的目标及构成
信息技术、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需要,提出了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的迫切需要。广西单位工程应以基础测绘更新周期、应用目标等具体需求为牵引,以先进的数字测绘、空间数据库与GIS及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驱动,促进基础测绘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模拟产品向4D及其复合产品组织结构,从而整体推进基础测绘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组织体系优化。因此,广西单位工程建设的目标应是:建成广西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开发的产业体系,构筑"数字广西"空间基础框架,为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与其内容相应,广西单位工程的构成包括:(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目标是:数据快速传输;与NSDI、广西党政机关网互联;Internet接入和测绘业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设计目标是:(1)规模化4D数据及4D数据、遥感影像图复合产品的生产;(2)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3)航空、航天遥感数字影像产品应用开发;(4)通过IS09000质量体现认证数字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的设计目标是:(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管理、更新、维护;(2)数字、模拟产品生产、应用系统开发;(3)基于网络或传统模式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分发服务;(4)与广西党政机关网络互联高速网,以便自治区领导或有关部门可实时获取各类现势地理信息资料。
3 单位工程设计依据的技术指标
3.1 数据生产和存储的技术指标
广西区(省)级基础测绘的主要为:三、四等控制和C、D级GPS网,1:1万基本图4D产品的生产、建库与更新。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技术体系应具备规模化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存储能力。根据广西基础测绘更新周期、设备选型、技术指标和台套数等,可测算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能力应达到的设计指标如表1。顾及广西测绘局的总体生产规模和管理模式,存储系统设计存储能力应达到TB级。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存储、传输能力 表1
数据类型
年生产能力(幅)
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GB)
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
1600
360
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
1600
40
1600幅×5MB/幅=8
1:1万DLG
880
20
880幅×4.5MB/幅=4
1:1万DRG
1000
25
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原始数据
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认为是存储量的5倍
3.2 产品类型与数据库种类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见表2。
单位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下列基本数据库:
(1) 矢量数据库;(2) 地名数据库;(3)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4) 数字高程模型库;
(5) 影像数据库;(6) 大地测量数据库;(7) 元数据库;(8) 其它专题数据库。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 表2
序号
产品类型
数据种类
数据量
1
1:1万地形数据库
矢量
4.5MB/幅×8475幅=38GB
2
1:1万数字高程模型(DOM)
格网
5MB/幅×8475幅=42GB
3
1:1万地名
1GB(100万条)
4
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
栅格
45MB/幅×8475幅=380GB
5
1:1万数字栅格地图
栅格
5MB/幅×8475幅=42GB
6
1:5万矢量数据
矢量
592幅×10 MB/幅=6GB
7
1:5万数字栅格地图
栅格
592幅×20MB/幅=12GB
8
1:5万数字高程模型库DEM
格网
592幅×5 MB/幅=3GB
9
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空)
栅格
592幅×55MB/幅=33GB
10
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遥感)
栅格
592幅×100 MB/幅=60GB
11
航空原始扫描影像数据库
栅格
3.4TB
4 单位工程建设内容
4.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包括:局域网(LAN);Internet接入;在国家测绘网、广西党政机关网建成后,实现与其互联的广域网。
....局域网(LAN):主干为为速率1000Mbps的交换式以太网,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及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Internet:在"数字广西"网站基础上(htpp://digitalgx.com),构筑基础测绘信息分发服务的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测绘产品及元数据供求信息等服务。另外,网站应逐步改造为基于Web GIS技术适应政府管理和商业服务多种应用需要的网站平台。
....广域网:建成国家测绘网二级节点和广西党政机关网一级节点。
4.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应具备承担大规模数据的生产和处理能力,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生产管理质检、生产支持和产品验收4个子系统。各自的内容及功能见表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表3
子系统
细类
功能概述
数据采集系统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采集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数据和调绘信息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生产DOM、DEM、DLG
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
生产DLG、DRG、DEM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主要处理遥感数据,进行遥感产品生产
生产管理质检系统
生产管理调度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生产过程中数据文件和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质检系统
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检查
生产支持系统
数字地图编辑系统
主要处理矢量数据符号化,设计生产各类地图产品
数据输出系统
主要处理生产成果输出(中间成果等)
产品验收系统
产品最终验收
4.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含6个子系统:数据质检、数据库管理、信息分发应用、产品制作和运行支持。体系应整合为集数据管理、数据分发服务和应用开发等一体化的功能体系结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内容及功能见表4。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表4
子系统
功能概述
数据质检系统
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地生产的数据,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以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建库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拓扑关系重建、接边处理、数据的再加工后,按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体,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运行、维护。
信息分发服务系统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发表、查询检索、分析处理、数据提供等功能。
开发应用系统
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宏观决策、资源与环境管理、防灾等提供应用服务,开发基于GIS业务化运行的专业系统。
产品
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用户要求制作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电子地图产品、模拟地图产品和多媒体产品,开展增值服务。
运行支持系统
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存储、备份等共用设备,为测绘信息业务化运行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5 结束语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的实施,具有促进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推进广西测绘整体技术水平实现跨越的重要作用。虽实施方案已通过审定,并使单位工程得以确定为A类项目,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在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或进一步细化,如数据生产调度控制和质量检查系统、数据格式、空间数据仓库设计等等。此外,笔者认为单位工程是基于网络的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技术体系的一个子集,若在现设计基础上根据条件再作内部充实和外延扩展,将更有利于生产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宽。
参考文献
[1] 金祥文 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htpp://nsdi.gov.cn/J.html
[2] 承继成等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陆建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
一、新概念框架的定位及其结构
理事会认为概念框架在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务处理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尤其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需要一套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概念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一致的概念体系来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概念基础。为此,理事会在新概念框架中,将概念框架定位为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帮助理事会在一致的概念基础上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此,理事会强调,新概念框架应当是一个全面的框架,应当涵盖理事会在会计准则决策中所涉及的最为重要和主要的议题,应当能够帮助理事会更好地制定出一套内在一致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无论是在同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范还是在不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范的,均应当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概念框架应当在其中起到统驭作用。
二是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在通常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应当基于各具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拟定其会计政策,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对于某项或某类特定交易,在尚没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或者在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但该准则允许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可能需要依据概念框架来拟定(或选择)其适用的会计政策,即财务报表编制者需要按照概念框架的要求,依据能否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否达到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等,来决定其所应采用的会计政策。
三是帮助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理解和诠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近年来,由于交易越来越复杂和有关方面对财务信息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得相对复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准则已经成为现实问题,而通过概念框架则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有关方面可以通过概念框架中的理论和概念基础,更好地理解理事会为什么在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做出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其决策依据是什么,其成本效益是如何考虑的。毫无疑问,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很有助益。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主要规范了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什么财务信息是有用的、如何界定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要求等财务会计基本问题。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从结构上共分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第一章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涉及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用性及其局限性,关于报告主体的经济资源、对主体的索取权和这些资源和索取权变动的信息,以及关于主体经济资源使用的相关信息等内容。
(二)第二章为“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及对有用财务信息的成本制约因素等内容。
(三)第三章为“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主要涉及财务报表的范围界定和报告主体的界定等内容。
(四)第四章为“财务报表要素”,主要涉及财务报表要素的组成及其定义等内容。
(五)第五章为“确认和终止确认”,主要涉及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过程、确认标准以及终止确认等内容。
(六)第六章为“计量”,主要涉及可选择计量基础的组成及其所提供的信息、选择计量基础时所应考虑的因素等内容。
(七)第七章为“列报和披露”,主要涉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目标及其原则、财务报表要素分类的原则、财务报表信息归总的原则等内容。
(八)资本和资本保持的概念,主要涉及资本的概念、资本保全的概念和利润的决定、资本保全调整等内容。
以下将对上述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介绍,并评估其影响。
二、新概念框架修订完善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新概念框架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关报告主体的、对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做出有关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原概念框架将财务报表的目标定位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
1.引入“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概念。理事会认为,理事会有责任拟定财务报告的目标,而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目标,尽管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部分,理事会讨论的许多问题也主要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问题,但是如果概念框架的范围仅限于财务报表范畴,明显过于狭窄,比如有关公司战略、风险、未来预期等相关信息,可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揭示,但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理事会同时认识到,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有不同的信息需要,从而要求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或者相关报告,理事会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当聚焦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如果需要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及其报告,其成本将非常高昂。因此,理事会认为,新概念框架和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围绕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仍然是满足使用者需要最为有效的方式。
2.明确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这些基本使用者(PrimaryUsers)。理事会认为,许多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通常无法要求报告主体直接向他们提供信息,因此,他们只能依赖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大多数财务信息。基于此,理事会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界定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基本使用者,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这些基本使用者的决策信息需要。而在原概念框架下,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理事会认为原概念框架的使用者群体过于宽泛,作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其基本目的应当是满足那些无法直接从报告主体中获取财务信息但又需要做出有关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的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这些使用者无疑应当是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至于其他诸如监管部门、公众等,他们可能会发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对他们也是有用的,但他们不应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基本服务对象。
3.明确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满足的基本使用者的决策主要是资源配置决策(ResourceAllocationDecisions)。原概念框架在描述财务报表目标时,只强调财务报表要满足使用者的经济决策(EconomicDecisions)需要,但没有对经济决策的涵义和范围做出清晰界定。新概念框架认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主要满足基本使用者的资源配置决策需要,将使用者的决策明晰化。理事会认为,使用者的这些资源配置决策主要包括三类:(1)购买、出售或持有权益或债务工具;(2)提供或者结清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贷;(3)对会影响主体经济资源使用的管理层行为行使表决权或施加影响。理事会认为上述资源配置决策依赖于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所预期的投入资源的回报,而对这些回报的预期又依赖于他们对报告主体两个方面情况的评估:一是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情况的评估;二是对管理层关于主体经济资源经管责任(Stewardship)履行情况的评估。为了进行这些评估,这些使用者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关于主体经济资源、对主体的索取权以及有关这些经济资源和索取权变动情况的信息;二是关于主体管理层如何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解脱其使用主体经济资源的责任情况。而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使命便是尽可能地提供这两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评估主体现金流量和管理层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并进而为其资源配置决策服务。
新概念框架较好地构筑起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者决策、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需要及其与财务报告2之间关系的逻辑体系,澄清了经管责任在财务报告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使财务报告目标更加清晰一致,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二)关于有用的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那么什么样的财务信息是有用的,就显得十分重要。新概念框架对有用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哪些质量特征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并建立了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新概念框架认为,有用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相关性(Relevant)和如实反映(FaithfulRepresentation)两个基本的质量特征,在此基础上,新概念框架提出了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新概念框架还认为有用的财务信息还需要考虑成本制约(CostConstraint)因素。
1.关于基本质量特征
新概念框架规范了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一是相关性;二是如实反映。
新概念框架规定,相关的财务信息应当能够使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不同决策的信息是相关的。如果财务信息具备预测价值(PredictiveValue)和(或)确证价值(ConfirmatoryValue),则表明该信息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有所不同,从而表明该信息是相关的。新概念框架还强调,重要性(Materiality)是基于有关项目性质和(或)程度的、在主体特定层面的相关性。
新概念框架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其意在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实质,因此将“如实反映”作为一项基本的质量特征。“如实反映”要求在最大程度可能的情况下,有关信息应当完整(Complete)、中立(Neutral)和无差错(FreefromError),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要求完全正确。新概念框架强调,中立性需要审慎判断的支持。审慎性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判断时应当保持谨慎,即资产和收益不得高估,负债和费用不得低估;同样地,资产和收益也不得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高估,否则它们会导致未来收益或费用的高估和低估。
2.关于提升性质量特性
除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外,新概念框架提出了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即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新概念框架强调,这四个质量特征可以使信息的有用性进一步增强,但它们不能使无用的信息(比如不相关的或者不如实反映的信息)变得有用。换句话说,这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扮演的是“锦上添花”的角色。比如,可比性可以使使用者辨认和理解有关项目的异同;可验证性可以使使用者确信相关信息是否如实反映了其意在反映的经济现象;及时性可以使使用者在其决策时及时获得能够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可理解性要求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清晰、简洁从而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等。
3.关于成本制约因素
新概念框架认为,成本一直是财务报告所能提供信息的一个制约因素。在考虑成本制约因素时,新概念框架强调,理事会应当评估要求主体提供特定信息的收益是否能够超过编报和使用这些信息的成本。新概念框架还强调,理事会在制定准则考虑成本制约因素时,应当从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审计师、学术界以及其他方等广泛的范围获取有关新准则的成本和收益信息,而且这种成本-收益的考虑不应当局限于单个报告主体,应当从广泛的财务报告整体范畴来考量。
4.关于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变化
在原概念框架下,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其中,重要性纳入相关性范畴,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纳入可靠性范畴,及时性纳入相关和可靠信息的制约因素范畴。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在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建立了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新概念框架区分了基本质量特征和提升性质量特征,把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有用的财务信息必备的基本质量特征,突出了这两个质量特征的重要性,其他质量特征(如原概念框架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则作为提升性质量特征,这对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更有指导意义。而原概念框架没有做这方面的层次区分,容易导致在涉及具体会计处理时出现相关信息质量特征取舍上的困难,甚至顾此失彼或者轻重难分。
二是将“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作为基本质量特征。新概念框架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中的“可靠性”质量特征,取而代之以“如实反映”质量特征。理事会在2010年修订概念框架时已经做出了该项决议,但之后收到了不同的反馈意见。为此理事会又对此进行了重新审议,理事会最后决定保持原来的决议,即将“如实反映”而不是“可靠性”作为基本质量特征。其原因是原概念框架并没有清晰界定和传递“可靠性”的涵义,在实践和征询意见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于可靠性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将其理解为可验证性,有人将其理解为准确性,有人将其等同于在计量不确定性下的可容忍度等。显然,作为一个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应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界定,而可靠性在概念和涵义方面不够清晰,为此,理事会决定使用“如实反映”的术语,并细化“如实反映”所包含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反映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澄清了审慎性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涵义和地位。近年来关于审慎性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颇有争议,尤其是在2010年理事会修订有关财务信息质量特征部分内容时,基于审慎性有可能与中立性不相一致的考虑,曾经不再将审慎性包括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为此引起了不少争议。新概念框架重新引入了审慎性的表述,强调审慎性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判断时应当保持谨慎,它不允许高估或者低估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即审慎性判断的行使应当不影响中立性或者应当与中立性相一致。
四是明确了计量不确定性与“如实反映”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新概念框架认为,强调“如实反映”的质量特征要求并不表明不能有计量不确定性,或者计量不确定性太高并不表明无法满足“如实反映”的要求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新概念框架认为,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信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不会降低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只要这些估计得到了清楚并准确的描述和说明即可。
(三)关于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
新概念框架新增了有关“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的内容,原概念框架没有相关内容。新概念框架将“财务报表”界定为“提供关于报告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情况的特定形式的财务报告”;将“报告主体”界定为“要求编制财务报表的主体或者可选择编制财务报表的主体”,明确报告主体不一定是法定主体,它可以是一个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多个主体。报告主体界定的是财务报表的边界范围,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新概念框架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报告主体不是法律主体的情况下,有时要决定报告主体的恰当边界可能是困难的,因此,新概念框架要求从考虑主体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角度来决定其边界,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应当是相关的、如实反映的。
新概念框架根据新报告主体概念的界定,区分了合并财务报表、未合并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的概念区别。其中,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是母子公司作为单一报告主体的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信息;未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是母公司作为单独报告主体的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信息;汇总财务报表提供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非由母子公司关系联结在一起的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
(四)关于财务报表要素
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在财务报表要素构成上没有变化,都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等五个要素,但是在要素定义方面,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新老概念框架下各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如表1所示。
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主要针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作了改进:
1.关于资产定义的改进
关于资产定义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资产定义明确资产是经济资源,并进一步通过单独定义经济资源的方式将资产的实质界定为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即将资产聚焦于权利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这是资产定义的突出变化,实现了资产的实质由传统的实物资产(PhysicalObject)到权利的嬗变,适应了经济金融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基本概念创新的需要。
二是新的资产定义删去了原资产定义有关“未来经济利益预期流入”的要求,即在资产定义中淡化了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标准,而原资产定义则要求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是确定的或者很可能的,这也是新概念框架对资产定义的又一个突出变化。
三是明确资产定义中尽管取消了经济利益流入可能性标准,但并不表明经济利益流入可能性很低的经济资源一定会确认为资产,新概念框架强调,资产的确认除了需符合其定义之外,还需要满足有关确认标准和计量要求等。
表1新老概念框架下财务报表要素定义
pagenumber_ebook=14,pagenumber_book=13
2.关于负债定义的改进
关于负债定义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负债定义明确负债的实质是转移经济资源的义务,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出。
二是新的负债定义通过对义务的界定引入了“没有实际能力可予避免”的新的负债标准,按照该标准,无论该义务是法定义务还是推定义务,无论该义务有确定的对手方还是没有确定的对手方,只要主体没有实际能力予以避免,即符合负债的定义,这是对负债进行进一步清晰界定的一大变化。
三是新的负债定义删去了原负债定义中有关“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的要求,和资产定义的变化相同,新负债定义淡化了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标准,使得在负债定义中,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要求降低了。当然,和资产定义的有关规定一样,新概念框架强调,负债的确认除了需符合其定义之外,还需要满足有关确认标准和计量要求等。
关于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尽管从字面上看变化不大,但是由于收益和费用的定义是依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而界定的,因此,资产和负债定义的变化其实在本质上也对收益和费用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影响。另外,新概念框架还强调,尽管收益和费用是从资产和负债变化角度进行定义的,但并不表明收益和费用信息的重要性低于资产和负债的信息,两者同等重要。
(五)关于确认和终止确认
新概念框架对原概念框架中的“确认”部分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完善,同时增加了“终止确认”的内容。
1.关于确认标准的变化
确认是指将符合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益或费用定义的项目纳入财务状况表或者财务业绩表的过程。
原概念框架规定了两条财务报表要素确认标准:一是与某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二是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符合这两条确认标准,相关项目才予以在财务报表内加以确认。
新概念框架对该确认标准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的两条确认标准,而是按照原则导向,建立了新的确认原则和标准。新建立的确认原则是将确认标准明确指向财务报告目标和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上,即如果因确认所产生的有关资产或负债和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的变动信息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是有用的,则表明该确认是恰当的。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在要求有关项目符合财务报表要素定义的前提下,提出了两条确认标准:一是有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变动的信息是相关的;二是如实反映了有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变动的情况。有关项目只有在满足这两条确认标准的前提下,才能予以确认。
关于上述确认标准中的“相关性”标准,新概念框架强调,该标准可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资产或者负债的存在是否有不确定性;
二是即使资产或者负债存在,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可能性较低。
关于上述确认标准中的“如实反映”标准,新概念框架强调,该标准可能会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计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新概念框架强调,在许多情况下,都会存在计量不确定性,有时即使存在较高程度的计量不确定性,也不能阻止有关会计估计提供有用的信息。当然在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有关资产或负债可获得的所有相关计量都存在非常高的计量不确定性,而且没有一项计量能够提供有关资产或负债(包括相应的收益或费用)的有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资产或负债就不符合确认标准,就不应予以确认;
二是确认的内在不一致性(即会计错配)。新概念框架强调,在有些情况下,确认一项资产或者负债,要考虑相关的资产或负债是否也应予确认,如果相关资产或负债不确认,可能会导致资产负债确认上的内在不一致(会计错配),从而无法如实反映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全貌;
三是列报和披露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强调,确认只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环,考虑相关信息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有助于更好地使所确认的金额如实反映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或费用等情况,因此在考虑确认条件时应当将其与有关列报和披露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2.关于新增的终止确认的内容
终止确认是财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最终都会涉及到终止确认问题,为此需要统一规范相应的处理原则,但是原概念框架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为此,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终止确认的内容,规定终止确认是指将已确认资产或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从主体财务报表中移除,终止确认通常发生在有关项目不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时,其中,对于资产而言,当主体对所确认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失去控制时,通常应当对该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终止确认;对于负债而言,当主体对所确认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不再有现时义务时,通常应当对该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终止确认。
新概念框架规定了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具体目标,即终止确认会计处理应当旨在如实反映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终止确认交易事项发生后主体留存的资产或负债情况;二是终止确认交易事项导致的主体资产或负债变动情况。
根据上述具体目标,新概念框架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形规定了终止确认的具体处理原则。比如资产报废了、负债到期了,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包括全部或部分)应当予以终止确认,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如果资产还没有报废或者负债还没有到期,但资产或者负债转移给了其他方,在这种情况下,新概念框架亦规定了相应的终止确认原则,即主体通常可以通过终止确认相关资产或者负债加上恰当的列报和披露来如实反映资产或负债转移情况;但在一些有限情况下,主体可能需要继续确认所转移的资产或负债部分,并将所收到的收入或者支付的支出确认为一项负债或者资产处理,同时加上恰当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显然,新概念框架对不同情形下的终止确认会计处理原则的规定,对于有关会计实务尤其是资产或负债的转移的会计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关于计量
原概念框架尽管规范了财务报表要素计量的相关内容,但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列示了四种不同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同时指出“主体编制财务报表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应用历史成本时常常结合其他计量基础”。原概念框架没有对如何选择不同的计量基础、选择不同计量基础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做出任何规范和明确,原概念框架也没有涉及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使用的公允价值等现行价值计量基础等相关内容。因此,原概念框架在为财务报表要素计量提供原则指引方面显得十分欠缺,也是原概念框架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概念框架在财务报表要素计量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用了较大篇幅构建了新的计量基础体系、明确了不同计量基础意在提供的信息以及选择不同计量基础时应当考虑的要素,是对原概念框架的重大改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构建了新的计量基础体系
新概念框架将计量基础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二是现行价值计量基础。
关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新概念框架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是历史成本应当至少提供有关所计量项目的交易(或其他事项)价格信息,但原则上不反映价值变动信息;
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不表示有关资产负债的历史成本一成不变,有时也需要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变化予以更新,比如资产发生损耗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发生减值需要调减资产历史成本;履行负债义务所需转移的经济资源价值增加导致履行负债出现亏空,从而需要调增负债历史成本等;
三是对有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领域的具体应用,摊余成本属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范畴。
关于现行价值计量基础,新概念框架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是现行价值应当提供有关计量日状况更新方面的信息,即有关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应当反映自前期计量日后包括在该现行价值中的现金流量估计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
二是现行价值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在用价值(针对资产)和履约价值(针对负债)以及现行成本,其中,公允价值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当前预期;在用价值和履约价值反映主体特定的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当前预期;现行成本反映当前购买相同资产需要支付或者承担相同负债应当收到的金额。新概念框架从而对公允价值、在用价值和履约价值、现行成本的概念及其所反映的现行价值信息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2.明确了选择不同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
新概念框架明确,选择不同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以使所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由此可见,新概念框架在明确选择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时,和前述确定财务报表要素确认原则和标准应考虑因素一样,均指向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目标上,从而使得整个概念框架的逻辑体系更加严谨、更加内在一致,也更有说服力。
具体而言,关于一项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相关性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认为,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比如有些资产或负债对市场因素或其他风险非常敏感,其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者认为有关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信息对他们是有用的、重要的,那么,这些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就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而现行价值则可能能够满足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是资产或负债贡献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式,比如,一个主体的业务活动需要把若干不同的经济资源组合在一起才能间接地产生现金流量(如固定资产,一般需要和其他经济资源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可能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反之,如果资产或负债能够直接产生现金流量,那么现行价值计量基础有可能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新概念框架强调,资产或负债能否直接产生现金流量和主体的业务活动是判断一项计量基础是否满足相关性要求的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关于一项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如实反映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认为,主要受到计量不一致性和计量不确定性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计量不一致。新概念框架认为,当财务报表包括计量不一致(会计错配)时,这些财务报表在某些方面有可能无法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一项资产或负债与另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量直接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这项资产或负债及其相关的资产或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进行计量,有可能无法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对该类资产或负债及其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可能需要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
二是计量不确定性。新概念框架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资产或负债采用某计量基础进行计量但存在计量不确定性,甚至较高的计量不确定性,并不表明该计量基础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对资产或负债采用某计量基础进行计量,但计量不确定性如此之高,以致于无法充分地如实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选择采用其他计量基础计量这些资产或负债是恰当的。
新概念框架还讨论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升性质量特征以及成本制约因素对计量基础选择的影响,并提供了有关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技术方面的指引,这些内容都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的重要突破,对于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关于列报和披露
原概念框架没有涉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内容,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相关内容,对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目标、原则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抵销、汇总等原则进行了明确,尤其是对损益及损益表、其他综合收益及其转回等列报和披露原则作了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定位损益表(TheStatementofProfitorLoss)为反映报告期间主体财务业绩的基本报表;
二是明确损益(ProfitorLoss)可以是一张财务业绩表的单独部分(如损益是综合收益表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张单独报表的内容(如单独的损益表);
三是明确所有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原则上应当包括在损益表中;
四是明确在例外情况下,理事会可以决定将某些收益或费用项目(主要源自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的变化)排除在损益表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从而更加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
五是明确所有包括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原则上均可在以后期间转回至损益,只要该转回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或者更加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如果该转回无法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或者无法更加如实地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那么理事会可以决定对该包括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在以后期间不予转回。
(八)关于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
原概念框架对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进行了专门阐述,新概念框架也专辟一章介绍了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及其对利润决定的影响,除个别文字修改外,新概念框架对原概念框架在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没有作任何原则性的修改。本文为此对该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三、新概念框架修订完善对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审计实务发展的影响
新概念框架是理事会应对近二三十年来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以及使用者信息需求变化等的需要而做出的一次财务会计基本概念领域的变革,尽管新概念框架本身不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范畴,但它对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审计实务的发展则有着较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新概念框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的影响
新概念框架虽然本身不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它的实质是准则之准则,即它扮演着统驭和指导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角色,是理事会研究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各项技术决策的理论源泉和概念基础,新概念框架在本次修订完善中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概念框架的这一作用。
pagenumber_ebook=17,pagenumber_book=16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报告主体、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原则的明确、修订和完善,必将对理事会的决策和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新财务报告目标聚焦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基本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要求理事会在未来研究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需要更好地研究基本使用者的决策模型及其信息需要;新概念框架突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这两个基本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并将其贯穿于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的全过程,要求理事会在做出相关决策时需要更充分地考虑这两个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定位为“权利”和“义务”,并在定义中取消了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标准,强调通过判断“是否有潜力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主体”或者“主体是否有实际能力避免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主体”来看有关权利和义务是否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这使得现行实务中某些目前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项目,未来有可能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界定和范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新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大量具体规定,为理事会做出有关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决策设置了具体约束条件、标准和原则,将会进一步增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在一致性,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说服力。总之,新概念框架为理事会制定和发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设置了更加清晰一致的约束和指引框架,有助于理事会更好地制定一套全球公认的、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二)新概念框架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并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因此,新概念框架的修订完善毫无疑问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是有影响的。
中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3,该基本准则扮演着中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角色,但是该基本准则是基于原国际概念框架的有关内容制定的,随着新概念框架的和生效,新概念框架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基本准则未来将何去何从。
显然,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完善势必需要提上议事日程,否则会出现具体准则的制定与基本准则不相一致的情况,即未来具体准则可能是根据与新概念框架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而制定的,因此具体准则可能已经体现了新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则,但是基本准则仍然遵循的是原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则,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可能会对有关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会计实务的处理产生困扰。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行基本准则属于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属于部门规章),对其语言、范式、约束力等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新概念框架则明确不属于准则组成部分,不存在上述特殊性,这也使得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完善可能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未来在修订我国基本准则时,如何对基本准则进行定位或者重新定位,如何摆布好基本准则与概念框架之间、法律与概念指引之间的关系,将是一大挑战,需要有关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与突破。
(三)新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影响
前已述及,新概念框架除了规范和约束理事会的决策行为、指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外,还发挥着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及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理解和诠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作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于某项或某类特定交易尚没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可以依据概念框架来拟定其适用的会计政策,对相关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新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处理其实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正确学习、理解新概念框架的内涵、变化及其影响,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即各项会计处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理由往往来自概念框架,掌握新概念框架的精神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更恰当地选择有关会计政策(在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下),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四)新概念框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依据和准绳之一,新概念框架的修订完善无疑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充分评估新概念框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及时做好应对工作。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准确的专业意见和专业服务。
二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开展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工作,通过新概念框架提供的有关概念基础、理念和原则要求,敦促和推动客户遵循准则,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减少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三是新概念框架为实务中出现的许多新型的或者复杂的、尚未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或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范存在空白的领域提供了原则指引,而这些领域往往是客户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支持有较大需求的地方,注册会计师为此需要充分掌握新概念框架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根据概念框架的原则指引,为客户提供恰当的和公允的专业意见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情境教学 生活语言 音乐图画 活动表演 热点辩论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人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生活精设、语言描述情境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常有情感的语言,渲染气势,诱导启发学生,让课本中文字所描述的人或事物复活。或者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形象,动情的语言描绘,从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倍受感染。如在讲“要尊重国徽”时,我讲了一个发生在法国大街上的故事,女研究生对掉在街上的一枚印有国徽的硬币不屑一顾,遭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训教。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如身临法国街头,一致感受到女研究生的做法是不尊重国徽,不爱国的行为,从而意识到自己要尊重国徽。
二、用音乐渲染、图画再现情境
音乐有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容易唤起情感的共鸣。如在讲“尊重国徽”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随着曲子的播放,听课的学生们越来越多地、不由自主地伴着乐曲唱起了国歌。把学生带进了庄严、肃穆的情境之中,唤起了爱国情感的共鸣。在《我和父母》教学中,为渲染氛围,以歌曲《一封家书》为背景,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满怀感激之情。然而,亲子之间的矛盾又使我们平添许多烦恼,也令父母忧心忡忡。来,让我们马上动手给父母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利用图画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学生感知丰富,记忆加强,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想象支柱。如在讲“做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光荣,卖国可耻,设计一幅“爱国者与卖国者不同境遇对比”的图画,使学生能一眼看出,爱国者英名流芳千古,卖国者遗臭万年,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做一名爱国者。
三、用活动巧设、表演体会情境
活动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思想品德问题的存在,并激发其挑战的欲望,能够扩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新生入学”一课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师创设表演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熟记心中,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实际。如在讲“尊重国旗”时,可以让学生模拟一次学校的升旗仪式。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记住《国旗法》对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白在学校升旗仪式中该怎样做。
四、用热点拓宽、辩论激活情境
政治时代感较强,重大热点是中考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走进生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在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中,讲到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就针对当前热点“事件”鼓励学生去进行探究学习,同学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搜集了大量关于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对美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合法领土作更好地诠释,比单纯得出教材的理论,美日推行霸权主义,抢夺重要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来得具体、丰富、入木三分。
中学生开展辩论,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舞台。学习《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就我国政府如何对待,同学们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就没有照本宣科,让同学们自己讨论,确定辩论主题:“中国应该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形成正方观点:中国应该和平解决。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台湾同胞同大陆一脉相承,我国正在搞经济建设,求发展,武力就会使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毁于一旦。反方观点:中国应该武力解决。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而和搞“一边一国”、“”,废除和,怎能坐视不理?这样,同学们了解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一、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法与学法:
一、 教法:引导探究法。
二、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教师用具:各种面值人民币、各种硬币、玩具、(铅笔、橡皮察、本子、削笔刀、文具盒)等。
学生用具:每小组20元以内的人民币数量在10张(个)以内。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师出示数字卡片(1、2、5、10、20、50、100),以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读数字,然后请学生给这些数字组词,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学生答人民币)师鼓励: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师出示玩具马鹿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学生答玩具马鹿).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学生猜)师鼓励:同学们都猜得很好!
3、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点几名学生说)师鼓励:同学们说的真好。
4、师提问: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名学生答)把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学生答献爱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二、发展阶段
(一)、认一认
1、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简单的认识了人民币,准备了钱袋,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钱袋拿出来。
2、师问:你们都认识那些人民币呢?同桌两人合作把你认识的钱拿给对方看看,看谁认得最多,(学生用2分钟时间互相认)
3、刚才我看了一下,同学们认得很不错,那么我来考考你们,到底认识那些钱?教师出示五角的硬币和五角的纸币
问学生:它们是多少?它们俩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点名学生答一个是金属做的、一个是纸做的)师述:同学们说得对,它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4、认识国徽:师指着人民币上的国徽问学生:这是什么?在哪里看见过?(有的学生不知是什么,但在警察衣服和警察车上或是天安门上看到过),师告诉学生:这叫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5、认识:出示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
师指着问学生:这是谁?谁认识?(学生答)师介绍让学生了解他是个伟大的人物,教育学生更要爱护人民币。
6、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46―47页,看看书上的人民币都认识吗?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刚才看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出它们左下角有一条红色的斜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出这是样币)师述:样币是不可以用的。
(二)、分一分
1、 出示各种放得凌乱的人民币,
师问:这么多的人民币都放在桌子上面,小朋友们觉得怎么样?(学生答很乱)如果我要带钱去买我想要的东西,我能随便把这些钱就这样放在钱夹子里吗?(学生说不能)我们得怎么办?(学生答须理整齐,生用2分钟分好)点名各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分给同学们看并介绍出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三)、换一换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一张两角可以换几个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几个一角?一张一元可以换几个一角?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师要求学生换完后,点名学生上台表演给大家看并说出你是怎样换的。
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要求学生读三遍)
(四)、买一买
2、师出示自选超市在小黑板上
提问: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超市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说想)
3、师把已准备的铅笔、橡皮擦、本子、削笔刀、文具盒等粘贴在小黑板上,标好价格,进行现场交易,师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并说出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一定得尽售货员的责任,其它同学想好买什么东西,拿好钱排队到前面来买。
4、师述:同学们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我们每件事情都不要去麻烦自己的爸妈。
(五)、拓宽
1、教学生辩认假币,告诉学生以免上当受骗,出示假币编号课件, 目前社会上的假币有100元(HD90、HB90),50元(VVJ135、HD90、HB90、FA74、AB77、AB99),20元(FA76、FC33),10元(FA、AB77、AB88、AB99),5元(FC33、FA76)字样的均为假币(教会学生识别假币)。
2、鉴别假币的方法师讲解
①.一看
用肉眼看钞票的水印是否清晰、有无层次和立体的效果;看安全线;看整张票面图案是否单一或者偏色。看纸币的整体印刷效果,人民币真币使用特制的机器和油墨印刷,整体效果精美细致,假币的整体效果粗糙,工艺水平低。
②.二摸
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1元以上券分别用凹版印刷技术。触摸票面上凹印部位的线条是否又明显的凹凸感。假币无凹凸感或者凹凸感不强烈。
③.三听
人民币纸币所使用的纸张是经过特殊处理、添加有化学成分的纸张,挺括耐折,用手抖动或者用手弹指几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如果是假币,抖动或者弹击的声音发闷。
④.四测
真人民币纸币的尺寸十分严格,精确以道毫米计,另外可以使用验钞机检测是否又色荧光图纹;用磁性仪检测磁性印记。
三、结束阶段
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点名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00元 5角 5分
50元 2角 2分
20元 1角 1分
10元
5元
2元
1元
1元=10角 1角=10分
我国一共有人民币:188元8角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