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鼻窦炎手术

鼻窦炎手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鼻窦炎手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鼻窦炎手术

鼻窦炎手术范文第1篇

临床实施鼻内镜手术,若术后患者的鼻腔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或者术后填塞不正确,其可能会导致鼻腔内局部组织出现缺氧,同时压迫鼻腔内的三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鼻部疼痛。为了能够尽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一方面可以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李莉等探讨音乐疗法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试验组接受音乐疗法,结果表明接受音乐疗法患者的血压、心率较空白对照组稳定,且疼痛感明显较对照组为轻,得出结论音乐疗法能平稳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则需要全面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之后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黄丽群研究认为,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顶部或者额前疼痛感且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可能是因为术后鼻腔变大导致大量冷空气进入鼻腔,刺激鼻腔黏膜而引起的,由此提出了几点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后叮嘱患者保持半卧位;②给予冰块冷敷鼻部;③在患者鼻前庭塞一个棉球,阻碍大量空气进入鼻腔;④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鼻腔良性炎性反应,缓解鼻腔局部水肿、疼痛感;⑤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分散患者注意力;⑥若上述方法无效或者疼痛感仍强烈,则可给予注射镇痛剂或者止痛药物。

2鼻腔针对性护理

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推广应用促进鼻窦炎疾病治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鼻内镜手术可实现清晰的手术视野,最大限度消除病灶,术后恢复快,但是手术的成功并不仅靠手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手术过程是否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徐群等随机分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减少功能性内窥镜手术中过多出血的护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前3d应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及麻黄素混合溶于生理盐水,给予患者超声雾化吸入做术前准备;术后采用高渗盐水冲洗鼻腔,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从而减少手术进行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韩杰等整理分析了1556例在鼻内镜手术采用硅胶管填塞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出了在进行硅胶管填塞时,应选择好的吸引时机,采用对鼻黏膜损伤较小的吸引方法按需吸引,在吸引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患者鼻腔分泌物顺利排出。该研究中出现了硅胶管后移、硅胶管堵塞等并发症,经过采取有效吸引、移动硅胶管等措施后,大部分硅胶管堵塞情况解除,仍有少数几例患者硅胶管完全被血痂堵塞。说明护理人员仍不能很好地进行硅胶管护理,解决硅胶管堵塞的问题。

3患者的心理护理

为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笔者认为需要在手术的各个环节(即: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黄翠霞、刘艳平等对115例鼻内镜手术患者情况进行详细比较分析,通过在术前、术后给予各类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起到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等作用,从而减少对手术风险的焦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从而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唐燕华研究中对92例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热情接待,并在麻醉诱导阶段一直陪在患者身边,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术后麻醉苏醒期间陪护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其生理指标监测情况直至患者完全苏醒。通过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不仅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4讨论

鼻窦炎手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根治术;护理

经鼻内窥镜鼻窦炎根治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该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多数患者都能接受。此项手术不仅需要手术医生技术娴熟,而且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慢性鼻窦炎105例,经鼻内窥镜根治术54例,术后加强护理,54例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13~60岁,平均年龄36岁。单侧鼻窦炎伴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18例,双侧鼻窦炎伴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36例,54例均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炎根治术,平均住院天数7天。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局部麻醉下经鼻行鼻窦炎根治术。术中准确、精细操作,病人痛苦小。术后护理要点:①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鼻腔前庭放置干棉球,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酌情采用冰块或冷毛巾冷敷,以减轻术后肿胀反应。密切观察出血及一般情况。②手术后选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连用5~7天。③手术后1~2天酌情抽出鼻腔赌塞纱条,于表面麻醉下清理术腔凝血块、分泌物及结痂。纱条抽出后每天清理术腔一次,直至出院。④手术后应用皮质类固醇喷鼻,并采用油剂滴鼻,有助于防止复发,有利于鼻腔结痂排出。⑤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重点防止以开放的窦口再次粘连,粘连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情况不同,患者复诊时间为三个月至半年不等。

2结果

本组54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7天,术后随访六个月到一年,无1例复发。

3讨论

经鼻内窥镜鼻窦炎根治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该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多数患者都能接受。此项手术不仅需要手术医生技术娴熟,而且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术后门诊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已开放窦口再次粘连,乃预防复发巩固疗效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鼻窦炎手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鼻息肉是北方地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对7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21~70岁。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头痛及嗅觉减退等,术前均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必要时加横断轴位扫描。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的诊断分型标准[1],本组包括I型28例,Ⅱ型33例,Ⅲ型1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于中鼻甲前端的鼻腔外侧壁自前上向后下呈弧形切开黏骨膜,暴露并切除钩突,用鼻中隔剥离子沿切口分离中鼻道黏膜暴露筛泡,用直钳轻压或咬开筛泡,手术应于中鼻甲附着处外侧进行,清理筛顶时应格外仔细、小心,避免筛顶操作引起脑脊液鼻漏。彻底清除前组筛房的病变。清理后组筛房时可用吸引器吸除术腔中的血液,边吸边轻轻触叩,如为筛房间隔即会被触破,筛房清除彻底,纸样板和筛顶光滑,出血停止。开放并探查额窦,于额隐窝与前筛顶之间寻找骨隆突,在前方探查扩大额窦开口,清理其内脓性分泌物,开放探查上颌窦,有筛窦炎的患者常常合并有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同程度的狭窄或梗阻,应给予充分的扩大、清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术后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的改善等临床症状,内镜观察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是否有病变组织存在并按标准判定手术效果。经随访6~18个月,本组治愈68例(88.3%),好转7例(9.1%),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其中并发鼻腔粘连2例,术中出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鼻内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组织创伤少,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鼻内镜手术的最终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黏膜正常形态和功能,手术仅是达此目的的第一步,上皮再生恢复是黏膜病变彻底清除的关键[2]。在处理上颌窦口时,应重点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肥厚性黏膜、肉芽组织、息肉、变性的中鼻甲等做膜性扩大。骨性扩大应向下向后扩大,避免损伤鼻泪管,充分解决窦口的引流不畅。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给予矫正。对于中鼻甲气化或息肉样变用环形钳将其钳夹后,使体积缩小,充分暴露中鼻道和嗅裂,游离缘处下垂多余的黏膜可剪除。完整保留中鼻甲黏膜,对于鼻腔生理功能的保护,术腔创面的恢复,防止鼻腔干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鼻内镜术后,如果术腔内多种不良因素缺乏有效、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和延缓鼻窦疾病的治愈过程,导致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后应根据患者出血情况,24~48 h取出鼻腔填塞物。之后1周内清理鼻腔1次/d,用吸引器清吸分泌物及凝血块,开放各窦口;第2~3周每周清理2次;第4周后每周清理1次;2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以后根据个人情况随时来诊。鼻腔填塞物取出后,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和1∶4000庆大霉素滴鼻液3次/d滴鼻。第5天冲洗鼻窦腔,并向内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的混合溶液。之后将负压冲洗球交给患者,每天自行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以保证鼻腔清洁通畅,尽量减少分泌物及结痂的形成。出院前再同前冲洗1次,全身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易出血的患者术后3 d内给予止血药物。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本组患者治愈6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7.4%。

总之,笔者认为鼻内镜手术具有直视、准确、彻底、安全等特点,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鼻窦炎手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鼻咽癌 鼻窦炎 手术治疗 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7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75

鼻咽癌目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鼻咽癌的治疗通常是放疗,但鼻咽癌经过放疗后常会发鼻窦炎,据有研究报道93.2%的患者在放疗后1年半内并发鼻窦炎,放疗后5~10年的患者中鼻窦炎的患病率高达76.9%。鼻窦炎的发病因及检查:经过放疗后,在取得效果的同时身体的一些部位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因此鼻窦炎病因可认为,鼻咽癌经过放疗后患者的鼻腔鼻窦黏膜纤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一段时间后黏膜纤毛脱落,导致纤毛系统运送功能以及清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而且鼻窦引流口周围的细胞组织的黏连和炎性肉芽组织的阻塞使鼻窦炎长期不愈。由于鼻咽癌经过放疗后的鼻窦炎症状与普通鼻窦炎相同,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是普通鼻窦炎,医学表明鼻咽癌放疗的鼻窦炎出现鼻塞、多脓涕,有时伴有长期低热和头部面部疼痛等症状,检查时如果结合影像学改变基本可以准确诊断出。还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鼻咽癌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1年为高峰期。如果及时的发现并用手术治疗,鼻窦炎可好转或治愈。现对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鼻窦炎进行如下分析。

鼻咽癌目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鼻咽癌的治疗通常是放疗,但鼻咽癌经过放疗后常会发鼻窦炎,据有研究报道93.2%的患者在放疗后1年半内并发鼻窦炎,放疗后5~10年的患者中鼻窦炎的患病率高达76.9%。鼻窦炎的发病因及检查:经过放疗后,在取得效果的同时身体的一些部位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因此鼻窦炎病因可认为,鼻咽癌经过放疗后患者的鼻腔鼻窦黏膜纤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一段时间后黏膜纤毛脱落,导致纤毛系统运送功能以及清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而且鼻窦引流口周围的细胞组织的黏连和炎性肉芽组织的阻塞使鼻窦炎长期不愈。由于鼻咽癌经过放疗后的鼻窦炎症状与普通鼻窦炎相同,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是普通鼻窦炎,医学表明鼻咽癌放疗的鼻窦炎出现鼻塞、多脓涕,有时伴有长期低热和头部面部疼痛等症状,检查时如果结合影像学改变基本可以准确诊断出。还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鼻咽癌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1年为高峰期。如果及时的发现并用手术治疗,鼻窦炎可好转或治愈。现对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鼻窦炎进行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在患者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5例鼻咽癌经过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所示:在这65例患者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有医院证明均是鼻咽癌患者,其中鼻咽鼻咽低分化鳞状51例,未分化鳞状细胞癌11例,这些患者在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都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放射总剂量65~80Gy。其中5例放疗2~3年鼻咽癌复发后再进行放疗,此次放疗剂量55~70Gy,另外60例进行一次性放疗,放疗结束后所有病例经鼻窦CT检查证实鼻咽癌经放疗后引发为鼻窦炎。进行手术时间为放疗后1~10年,5例进行手术治疗在再次放疗后8个月~3年。

在患者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5例鼻咽癌经过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所示:在这65例患者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有医院证明均是鼻咽癌患者,其中鼻咽鼻咽低分化鳞状51例,未分化鳞状细胞癌11例,这些患者在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都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放射总剂量65~80Gy。其中5例放疗2~3年鼻咽癌复发后再进行放疗,此次放疗剂量55~70Gy,另外60例进行一次性放疗,放疗结束后所有病例经鼻窦CT检查证实鼻咽癌经放疗后引发为鼻窦炎。进行手术时间为放疗后1~10年,5例进行手术治疗在再次放疗后8个月~3年。

放疗后鼻窦炎的诊断:临床表现为头痛34例,鼻塞25例,鼻出血5例,流脓涕20例,所有患者鼻咽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干燥、变窄,但均未见有新生物出现。CT检查表现为鼻窦及乳突黏膜增厚,窦腔内积累液体形成液气平面,增强扫描显示出鼻窦黏膜增厚,乳突气房消失,密度增大,但窦壁骨质无任何损坏现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证明均为鼻咽癌经放疗治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按1997年海口分期标准将65例鼻窦癌患者分成3组,一组Ⅰ期15例,一组Ⅱ期32例,一组Ⅲ期18例。

放疗后鼻窦炎的诊断:临床表现为头痛34例,鼻塞25例,鼻出血5例,流脓涕20例,所有患者鼻咽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干燥、变窄,但均未见有新生物出现。CT检查表现为鼻窦及乳突黏膜增厚,窦腔内积累液体形成液气平面,增强扫描显示出鼻窦黏膜增厚,乳突气房消失,密度增大,但窦壁骨质无任何损坏现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证明均为鼻咽癌经放疗治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按1997年海口分期标准将65例鼻窦癌患者分成3组,一组Ⅰ期15例,一组Ⅱ期32例,一组Ⅲ期18例。

手术前对患者的症状要求:根据病状,体型特征,CT检查确认为鼻咽癌经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放疗后鼻窦炎2年以上;所有患者全身体质及状况良好。

手术前对患者的症状要求:根据病状,体型特征,CT检查确认为鼻咽癌经放疗后引发的鼻窦炎;放疗后鼻窦炎2年以上;所有患者全身体质及状况良好。

手术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都必须在注射麻醉之后进行手术,根据病的感染范围分别采用前筛和后筛切除病变部位手术,上额窦中鼻道开窗术,手术过程中发现10例兼有鼻窦炎改变和鼻咽低骨质损坏,8例低壁损坏并且与鼻咽互相连通,手术中已将坏死的骨质移除。其中有33例窦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水肿,及腔内黏液集聚,5例上颚窦内有潴留囊肿6例蝶窦低骨质坏死,并给予切除,6例中下鼻甲与隔膜粘结在一起,并给予一定的有效处理,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未见到鼻窦腔没有鼻息肉形成。

手术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都必须在注射麻醉之后进行手术,根据病的感染范围分别采用前筛和后筛切除病变部位手术,上额窦中鼻道开窗术,手术过程中发现10例兼有鼻窦炎改变和鼻咽低骨质损坏,8例低壁损坏并且与鼻咽互相连通,手术中已将坏死的骨质移除。其中有33例窦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水肿,及腔内黏液集聚,5例上颚窦内有潴留囊肿6例蝶窦低骨质坏死,并给予切除,6例中下鼻甲与隔膜粘结在一起,并给予一定的有效处理,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未见到鼻窦腔没有鼻息肉形成。

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手术后对所有患者鼻腔内清理并用药物进行全身护理,如抗厌氧菌类抗生素或者大环内脂类,严禁使用任何激素。手术后生理盐水配合双氧水每周清洗鼻腔3~5次,连续6个月。以后根据鼻腔情况,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决定清洗次数。

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手术后对所有患者鼻腔内清理并用药物进行全身护理,如抗厌氧菌类抗生素或者大环内脂类,严禁使用任何激素。手术后生理盐水配合双氧水每周清洗鼻腔3~5次,连续6个月。以后根据鼻腔情况,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决定清洗次数。

结 果

结 果

将65例患者不间断的诊断6~48个月,参照有关鼻窦炎治愈评定标准记录数据,见表1。

将65例患者不间断的诊断6~48个月,参照有关鼻窦炎治愈评定标准记录数据,见表1。

讨 论

讨 论

鼻咽癌患者放过放疗后引发鼻窦炎的原因:鼻咽癌耳前野常规包括鼻腔后1/3~2/3,整个碟窦,鼻前野包括所有的窦口引流区,所有患者经过放射性治疗后不可避免的鼻腔及鼻窦黏膜,过放射性治疗降低了鼻腔的黏液纤毛的清除速度和效率,然而鼻和鼻窦黏膜的纤毛清除功能对预防鼻窦感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放射性治疗还可以引起鼻黏膜肿胀和水肿,如果患者经过放疗后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理,则会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黏膜液黏连或是产生肉芽组织,鼻窦通气功能受到阻碍,长时间的不予治疗,就会产生急慢性鼻窦炎症;有因为鼻咽癌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降低,而放疗有进一步的损害了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对与本来免疫力就很低的鼻咽癌患者来说,抵抗由于放疗引发的鼻窦炎免疫功能就很弱了,因此,绝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经过放疗后都将会引发鼻窦炎。很低的鼻咽癌患者来说,抵抗由于放疗引发的鼻窦炎免疫功能就很弱了,因此,绝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经过放疗后都将会引发鼻窦炎。

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与放疗后鼻腔、鼻窦黏膜功能将低,且有萎缩性变型倾向有关,所以后期所有病例,均为每个周3~5次坚持6个月以上进行护理。并且特别强调手术术后要经常用温热生理盐水配合双氧水冲洗鼻腔,对缓解鼻内的臭味和流脓涕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提高手术后治愈鼻窦炎的的重要措施。这主要是由于虽然手术解除了鼻窦的引流问题,但并未使鼻腔内黏膜的纤毛输送功能得到立即的恢复,脓液及反流的食物残渣仍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彻底清洗。总之,如果及时的发现并用手术治疗,鼻窦炎可好转或治愈。

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与放疗后鼻腔、鼻窦黏膜功能将低,且有萎缩性变型倾向有关,所以后期所有病例,均为每个周3~5次坚持6个月以上进行护理。并且特别强调手术术后要经常用温热生理盐水配合双氧水冲洗鼻腔,对缓解鼻内的臭味和流脓涕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提高手术后治愈鼻窦炎的的重要措施。这主要是由于虽然手术解除了鼻窦的引流问题,但并未使鼻腔内黏膜的纤毛输送功能得到立即的恢复,脓液及反流的食物残渣仍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彻底清洗。总之,如果及时的发现并用手术治疗,鼻窦炎可好转或治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联忠,张忻宇.CT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33-134.

1 李联忠,张忻宇.CT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33-134.

2 黄茂华,钟诚,陈媛,等.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后换药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5):457-458.

2 黄茂华,钟诚,陈媛,等.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后换药护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5):457-458.

3 王天铎,樊忠.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0-313.

3 王天铎,樊忠.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0-313.

4 杨解军,吴新一,谢民强,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鼻窦炎手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内窥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65.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70-02

Efficacy evaluation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PENG Cheng, DING Yueming, GUO Qinghua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College, Yunnan Province,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reciation efficacy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Methods: The follow-up results and treatment effect after one year of 78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ere analyzed. Results: 63 cases were cured, 10 cases improved, 5 cases of null and void,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3.6%.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under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has a good effect, prevention of operational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 depends on rigorous follow-up and endoscopic dressing.

[Key words] Sinusitis; Nasal polyps;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近20年来,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应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病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15%~20%的患者复发[1]。现对本科2008年10月~2009年6月78例鼻窦内窥镜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病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6~72岁,平均38.5岁,病程3个月~16年。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塞、流脓涕、头昏头痛及嗅觉障碍。术前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T扫描。按着1997年海口标准[2]进行分期:Ⅱ型54例,Ⅲ型24例。

1.2 方法

①术前准备:门诊诊断为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术前7~10 d开始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促黏液排出药物及类固醇药物。无禁忌证者术前7 d开始早晨空腹口服泼尼松30 mg/d,1次/d,克拉霉素片0.25 g,2次/d,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2次/d,术前3天始静滴敏感抗生素。无手术禁忌证可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治疗:采用表面麻醉加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阻滞麻醉,血压高的选择全麻控制性减压手术。局麻术前给于盐酸呱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强化麻醉。表麻用1%丁卡因20 ml+1‰肾上腺素3 ml棉片收缩麻醉鼻腔黏膜3次,每次5 min。2%利多卡因10 ml+1‰肾上腺素6滴局麻双侧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CT检查来设计手术方案,先用吸切器吸切鼻腔的息肉组织,再切除钩突,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行筛泡额隐窝清理术切除病变组织开放额窦和前组筛窦,切除中甲基板下部开放后组筛窦,仔细探查蝶窦前壁并在其下方开放蝶窦。术中尽量保留中鼻甲,鼻中隔偏曲影响手术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鼻腔用凡士林纱条或者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止血。③术后处理: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止血药物3~5 d。术后48~72 h抽出鼻腔填塞物,并复方薄荷油滴鼻,3次/d。术后5 d开始晨起空服泼尼松30 mg,1次/d,逐减维持25~28 d,并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3个月。术后1周左右未行鼻中隔手术者鼻腔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喷鼻,维持3~6个月,病情严重或伴有过敏体质者延长使用时间。术后7~10 d鼻内镜换药,第1个月每周1次,清理鼻腔术腔血块或脓性分泌物,伪膜和血痂不必强行清除,第2~3个月每2周换药1次,清理鼻腔单发或多发的囊泡,散在和局部的肉芽组织及黏膜水肿,直至术腔上皮化。第4~6个月每月1次,以保证患者症状出现之前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2 结果

术后回访1年,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78例患者治愈6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为率93.6%。并发症鼻腔粘连8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鼻息肉、鼻窦炎的病因与感染和表态反应有关。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在消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引流。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鼻腔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我国目前治疗治疗鼻息肉、鼻窦炎仍以手术为主,而忽视了对鼻腔黏膜慢性炎症的综合治疗[3]。由于鼻腔鼻窦的功能和结构的复杂性,要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病情的复发率,必须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治疗,特别是术后的随访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术前行鼻窦CT冠状位或水平位扫描,可帮助术者对鼻腔结构的分析和定位,判断病变部位和范围,来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减少鼻腔不必要的损伤和手术并发症。而术前1周口服抗生素、促黏液排出药物和类固醇药物以及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和变态反应造成的鼻腔黏膜充血和水肿,减少术中术后出血,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彻底清除病灶,减少并发症发生。

在进行鼻内镜手术时,笔者强调矫正鼻腔的解剖异常,但尽量维护和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特别是重要解剖标志的中鼻甲[4]。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肥大、水肿等明显者切除中鼻甲外侧息肉样变黏膜,保留中鼻甲内侧较正常的黏膜。对于反向的中鼻甲,则将其骨折后向内翻。对于影响中鼻道引流的泡状中鼻甲,纵行切开中鼻甲,吸切起外侧的黏膜和骨质,保留内侧面组织,防止中鼻甲漂移和术后鼻腔狭窄。术中尽量精细操作,清除鼻腔鼻窦的病变组织,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黏膜组织,根据病情开放窦口[5]。如果患者有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则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黏膜下肥厚组织吸切术等相关处理。

手术仅仅是整体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系统规则的换药及用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复发,提高疗效。许庚等[6]认为鼻内镜术后术腔创面愈合是黏膜转归和上皮化发展与病理性改变两种机制的相互竞争性生长过程,大约需3个月。其随访的目的是促使术腔早日清洁;保持鼻道和各窦口的引流通畅;防止术腔粘连和促进鼻黏膜纤毛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术后2周内,及时清理清洁鼻腔,除去位于通气和引流部位的积血和分泌物,避免过多的钳取,防止鼻腔软组织的再度损伤、肿胀。术后给于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鼻腔喷用类固醇药物,以抑制息肉复发。术后的3~10周是术后的重要阶段,此期容易发生术腔粘连、水肿、大量囊泡形成,并可向息肉转变。必须细致地清理术腔增生组织和囊泡,保持引流通畅,分离粘连的黏膜。此阶段的随访非常重要,嘱患者定期返院内镜下换药。本组8例鼻腔粘连者均与术后不定期换药有关。术后11周~6个月创面上皮化,术腔轮廓清楚,窦口开放,术腔无息肉形成,逐步覆盖正常的黏膜上皮。

[参考文献]

[1]李源.慢性鼻-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临床预后因素分析[G].2006年全国慢性鼻-鼻窦炎专题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6,13-1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韩德民.中国鼻内镜外科20年发展历程的思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0):721-724.

[4]王荣光.内镜时代鼻息肉的药物与手术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7):607-610.

[5]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