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热爱生命的诗歌

热爱生命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热爱生命的诗歌

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1篇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热爱生命》这本世界名著。《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写的。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给他宝贵的写作素材。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路上的惊险经历。这个淘金者原来是和同伴比尔一起去码头上一艘名为“白德福号”的捕鲸船。后来由于他的脚裸扭伤了,比尔抛弃了他,于是淘金者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码头。

  有一天,淘金者早上一起来就听到咳嗽声,他以为那是比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那是一只病狼,淘金者心想:如果是一只健康的狼,我可以被它吃掉;但那是一只病狼,我不能。然后,他抓了三条鲦鱼简单吃了一个早饭,就出发了。一路上,那匹狼一直跟着他,淘金者一直喝热水提防那匹狼。晚上他饿了就吃灯心草,他在岩石上露宿,早已养成随遇而安的习惯。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那只狼已经走了,淘金者往前走了几步,发现前面有一摊骨头和一个鹿皮袋,那个鹿皮袋和他的一模一样,他怀疑这是比尔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金。淘金者认为比尔即使死了,也不应该拿他的黄金。于是他只把比尔的骨头收进了包里,没有拿走黄金。后来,他走不动了就一直爬到了码头;正巧捕鲸船来了,给他安排了一个铺位?

  读完这本书,给我感觉到,淘金者虽然孤身一人,但还是风餐露宿、随遇而安,并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尽快适应环境。从“淘金者认为比尔即使死了,也不应该拿他的黄金”让我感到了友谊多么重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挣。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有句话说得好,“自己选择的路,再荒谬也要走下去”,我认为,既然我们要走,就应该走自己既喜欢,又合适的路,尽管这样的路少之又少,但总是会有的。我们还应当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终点。

  在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就去了爬罗浮山的飞云顶。当我们走到一半时,看见天上的星星比平时要多得多,亮且密。于是便开始感慨自然风光的美好。当我们到了安营扎寨的地方,发现天上的星星更多了。

  在看星星和看日出的时候,我都想要用手机去拍下来,然而,我发现,手机拍下来的照片或录下来的视频,不仅不如亲眼所见那么美丽,也没有身临其境的那种愉悦。就好像,你看别人拍的照片,觉得美,觉得风景很靓,但远不如其亲眼所见之震撼,那种内心的触动,是观看照片无法带来的,因为你吃过了苦,而最后,你尝到甜的才会是加倍的。

  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路,你也认为是正确的,是你想走的,那就坚持走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因半路出现的诱惑而停下了你的脚步。路上或许会有绊倒你的石头,没关系,可以跨过去,如果路上有美丽的风景,稍作休息,便继续前行,以后还能看见更美的。也许你会遇见一个你很喜欢的人,先放一放,等你成功了,再去找他也不迟,尽管这期间会有许多的思念。吃过的苦,不要说出来,别人会当是个笑话,只有成功了,别人才会看见你。当你吃尽了苦头,甜蜜总会到来。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又怎会遇见彩虹?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一次飞云顶,甚至更多。因为,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儿有多美,看过日出、凌晨两点的繁星,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也许下一次去又会是不一样的心情,带着不一样的心境呢。

  走自己的路,赏最美的景,加油!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米歇尔·埃康·蒙田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第一段主要诠释的成功。成功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有金钱、有地位才能代表成功的今日,诗人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有了目标,就去奋斗,这个风雨兼程的过程才算是成功。我们人人应当去体验去追求这个过程,仅有一如既往的坚持这个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第二段主要说的是感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敢爱敢恨,做真实的自我,这也正贴合此刻的倡导。

  第三段是讲得奋斗。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要瞻前顾后,仅有去奋斗去努力就好了。“吃苦”在我们一些大城市里已经是稀缺资源了,真是因为少了这个资源,才使得此刻的孩子们不愿去奋斗,因为不用奋斗也有吃有喝,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第四段谈了未来。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个与此刻的步调是一致的,我们看到各种媒体、朋友圈里不都是在传播过好当下吗?确实是这样,仅有我们脚踏实地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才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这首诗,我此刻读起来,感觉简单易懂,是一首鸡汤励志的诗歌,各个年龄段都适合阅读,并且读完,使得自我热血沸腾,年轻人读完会有一种我就应当这样做的感觉,年长的人读完会感觉继续这样做,我还很年轻。

  可能人到中年,才能深感生命的可贵,期望用各种方式珍视生命。可能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对生命的敬畏,期望抓住一切完美的瞬间。余生不足,以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共勉。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热门范文   《热爱生命》的作者是美国人杰克·伦敦。他一生写了150多篇短篇小说、19篇长篇小说。《热爱生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热爱生命》主要写了两个淘金者,在加拿大北部地区淘到了金子,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但这时,我们的故事便开始了——一个淘金者,甩下了另一个淘金者独自离去,而那个被甩掉的人没有粮食,仅有毯子、水罐、火柴,一杆没有子弹的枪,并且还扭伤了脚。这位淘金者明白有一个地方有食物与子弹,于是他便在头脑中构成了一个印象——我明白哪里有食物。可是,不幸的是,他需要走好几天的路程,此刻他身上没有一点能够吃的东西。于是他就“觅食”,找到了一种异常苦辣而又难吃的小浆果——尽管不好吃,但他必须吃。可是情景一天比一天糟糕,他连浆果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只能去挖一些草与草根来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他有时会抓到几条小鱼(仅有他的小指头那么大!),还有一次竟然找到了一窝刚出壳的小鸡——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像蛇一样把小鸡塞在了嘴里。就这样,他走出了山谷,可是外面的荒原更加危险——狼群,还有熊(可是它们都没有见过人)——有一次,他还与一头熊正面相对(可是那只熊最终被被他的勇气吓跑了)。他有时会碰上一堆枯骨——那是狼吃剩的驯鹿骨头——他也会拿起一根来疯狂的嚼,嚼不动就用石头砸碎……他千辛万苦地来到了海边,最终被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救起,带了回去……

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3篇

汪静之的这首诗,把时间比作“一把剪刀”、“一根铁鞭”。“剪刀”的功用是把完整的剪破碎,“铁鞭”的功用是实施击打鞭挞。这两个比喻意象与前人的感于时伤其逝不同,它向人们昭示了时间的残酷性!这个意象鲜明而又深刻。之后用“锦绣”、“繁花”比喻生命。“锦绣”、“繁花”是生命的美好本质的传真写照,但诗人的用意却是让生命与时间发生联系,构成对比。让时间这把剪刀将生命的“锦绣”无情地“一节一节地剪去”,让时间这根铁鞭将生命的“繁花”残忍地“一朵一朵地击落”。

正如“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旧抱住马蹄狂吻”――鲜花是为马蹄生的,“锦绣”和“繁花”,是为“剪刀”和“铁鞭”而设置的施虐对象。把生命比喻得越加瑰丽,被糟蹋的生命就显得越加可惜。糟蹋生命的时间也就越加可恶!生命多么美好,时间又何其无情!

当然。这首诗的主旨还是表达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不同的是在写法上对比鲜明,比喻新鲜别致,令人拍案叫绝。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1)第一节把时间比作,生命比作,裁剪的结果是。

(2)第二节将时间比作,生命比作,击落后的结果是。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3,诗人对“时间”的形象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的形象描绘,是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4,作者在诗中赋予了“时间”什么含义?

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4篇

我并不算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读这本《给孩子的诗》,更多的是因为好奇。这本小小的书,到底选择了怎样的诗歌,才能吸引到孩子们的目光?回想孩童时,我对诗歌的印象总是模糊的,没有小说的前因后果,没有散文的轻松明快,就是简单的字词和上口的韵律;离开校园后,诗歌更是在我的生活中难以寻觅踪迹,直到,我充满好奇地翻开这本原是给孩子的诗——

将书中的101首诗通读一遍,竟然对很多首诗歌都觉得熟悉,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能脱口而出下一句。一本书读下来,顿时觉得酣畅淋漓,甚至有着再读一次的冲动,原来读诗竟是这样的神奇!

读一首好诗,感受的是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再没有一种文体能够像诗歌这样,将文字和旋律完美融合在一起,无论是默默阅览,还是轻声吟诵,又或是大声朗读,都将文字和旋律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受众是不解其意的孩童,或是焦躁繁忙的成年人,都会自然地让人觉得舒畅和愉悦。诗人能够赋予文字生命,描绘雨燕是"它使雷电枯竭,它在晴空播种,它若触着地面,便会粉身碎骨",描绘老虎是"你金色辉煌,火似地照亮黑色的林莽,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睛,敢塑造你这可怕的匀称",文字肆意组成了一幅画、一首歌,带给读者的是震撼的美。

读一首好诗,畅游的是想象的空间。诗歌要表现的内涵是那么的多,但它愿意使用的字却是那么的少;但每个字与每个字之间,都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都是一个无边的宇宙,轻易就引人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学会聆听万事万物,"星星们高挂空中,千万年一动不动,彼此在遥遥相望,满怀着爱的伤痛";跟随诗人的笔触,我们探索神奇的世界,"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正如诗中所说的,"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透过诗歌,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在想象的世界自由地翱翔。

读一首好诗,发现的是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浮躁,遮住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但诗人们却用自己的笔,担当起世人的眼睛,发现那些身边被忽略的美景。他们既对着自然诉说情话,"当我还在你的面纱胖游戏,像花儿依傍在你身旁,倾听你每一声心跳,它将我温柔颤抖的心环绕",又发现城市中的风景,"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果,各有各叙说自己的故事,橱窗有最新的构图,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韵";他们既歌颂秋日的平静,"少有这样的天气,没有风,残留的叶子,点缀着枝头,为树干编织,金黄的袖口",也歌颂寒冬的寂静,"隆冬像暗夜一样,将穗状的雪串挂在树上".他们歌颂太阳、天空、河流,他们歌颂稻束、花朵、树木,他们歌颂山、歌颂海,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笔、自己的诗,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

读一首好诗,铭记的是内心的希望。诗中往往带着不同的情绪,有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也有悲伤"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全书的最后一首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年少时不识哀愁,时隔多年再次读到这首诗,竟然觉得鼻子发酸。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抛却浮华,实现这样的梦想?美丽的愿望和诗人的结局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归根结底,诗人是一群热爱生活的生灵,不论爱与恨,无关求生或赴死,他们都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诗句拥抱生活——他们在哀愁中寻找快乐,"亲爱的朋友,我们就要分手,一同来歌唱吧,在你出发的时候";他们在失望中依然乐观,"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他们在孤独中等待希望,"在温驯的孤独里,我等待,霞光突然地,闪亮";他们在悲伤中保持宁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他们在黑暗中仍关爱着别人,"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生活永远是硬币的两面,我们无法拒绝,但只要心中依然有着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线,就可以坦然接受,甚至敞开心扉,说上一句"你好,哀愁".

曾经以为,诗歌并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但现在我相信,诗就像种在我们身体里的情绪,从小到大,一生都未曾远离。如果我们不再读诗,说明世间的浮华与烦躁,已经侵蚀了我们的内心。

热爱生命的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海子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解读“幸福”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平易、朴素、通俗易懂,一直以来被广泛流传,不仅因为它是一首精品诗歌,它还是中国当代学院派诗人海子抒情短诗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对生活的咏赞,是诗人内心喜悦的抒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的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

一、关于海子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表面上看似明丽,透过诗歌,我们看到了诗人海子是用心灵在歌唱,他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但这一切与世俗纷纭的生活相隔遥远,他甚至一生都在试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诗文如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的节奏清新、明快,情感淳朴、欢快。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

二、诗歌的表象:诗人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与“幸福”的祝愿

诗人海子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他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我们作了诠释。诗歌一开始,给我们展示一幅诗人理想中的“幸福”图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描绘了诗人海子向往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简单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自由、闲散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清静、温暖、独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现了海子对生活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诗人海子满怀着“幸福”,他并不想独享,他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向亲人们告之“我的幸福”,并且还要对亲人、对所有人的祝愿,要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幸福,祝愿他们也幸福。即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地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甚至不忘给无生命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个温暖的名字”,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海子心中那充溢的幸福、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诗人在诗的最后写道:“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明诗人已下定决心摒弃生活中的烦扰和沉重,他要发现、展示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因为,只要面对生活中的美好,就能心胸开阔、感情欢悦、充满幸福,尘世生活的幸福也会感动每一个人。

我们吟咏、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诗人海子的激动、欢愉、轻快、幸福的感情无不流露在诗的字里行间。

三、诗歌的背后:诗人“幸福”的悲哀

“幸福”本来是一种经过自己体验后的感觉,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尽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里行间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从诗的起句开始,加了“从明天起”的时间限定语,意味着今天的不可能性。诗人海子的幸福是“从明天起”,而不是过去、现在,更不可能是此刻所拥有的,说明海子今天的生活并不幸福,他要把自己的幸福寄希望于“明天”,而且是要从“明天”才开始行动,这就为整首诗定下悲凉的基调,他的幸福只像“闪电”一样快速、神秘,让人战栗。

(一)诗歌的孤独

海子经历了生命中的两难的选择: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选择生活在诗歌王国里,他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追问和矛盾困惑的痛苦。他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诗歌理想,独守寂寞,以诗歌为生命,以生命为代价,为理想奉献了全部身心。他不甘于庸俗的生活,追求纯净和理想的园地,苦苦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显示了他对诗歌和人类生存的独到理解。海子献身于诗歌是以牺牲尘世“幸福”为代价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个“只”字,我们看到了海子坚定的决绝之心,弃绝尘世幸福,他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坦然而坚定。尘世生活的轻松与温暖,能够使平凡人享受到的幸福,但对海子来说,他的精神气质使他不肯违背自己的本性,更不能背弃自己的人生信念,哪怕会给他带来一生的孤独和伤痛,他也要坚持走下去,这注定了他的“不幸福”,幸福离他原来越来越远,海子为自己心灵难以企及的幸福唱了一曲挽歌,而他的选择加重了他内心的沉重和痛苦,令他无法承受这生命之重,终于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